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早发白帝城》
- 格式:doc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20
北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早发白帝城》原文及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诗句的正确朗读、背诵。
2.理解诗句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1.诗句的意境理解。
2.诗句的背诵与默写。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学生朗读、背诵的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吗?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气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早发白帝城》。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朗读感受,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句,理解大意。
2.学生跟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四、朗读训练1.学生分组朗读,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个人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李白创作《早发白帝城》的情景。
2.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教师点评。
四、朗读训练1.学生集体朗读,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个人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诗句的美。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早发白帝城》为题,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教师点评。
四、朗读训练1.学生集体朗读,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个人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的背诵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背诵方法。
早发白帝城体裁:诗题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原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
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
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
赏析二:思想内容《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赏析三:艺术特色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儿童必背古诗《早发白帝城》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今年小一年级新生就会用上新教材了,新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宝贝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期间,家长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习古诗文了,下面分享小学期间必背的古诗词给大家,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
朝:早晨。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江陵。
还:返回。
啼: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古诗今译
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
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
名句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
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
起句写得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
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后两句为补叙之笔,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早晨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一日之内返回江陵的情景。
整首诗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诗中“早发白帝城”意为早晨离开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古代著名城池。
诗人通过描绘白帝城彩云间的美景,展现了早晨出发时的美好氛围。
“千里江陵一日还”意为一日内返回江陵。
江陵是今湖北省江陵县,距离白帝城约一千二百里。
诗人以“千里”和“一日还”强调了顺水行舟的迅速,表达了诗人返回江陵的急切心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诗人在舟行过程中,两岸猿猴的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而诗人的轻舟已经穿越了层层叠叠的山峦。
这里通过猿声和山峦的描绘,展现了舟行江水的生动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晨离开白帝城、顺江而下返回江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诗意优美,意境清新,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早发白帝城是几年级学的
《早发白帝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学的。
原文: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赏析
《早发白帝城》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
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
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古诗全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哎呀,你想想看,诗人早上告别那白帝城,就好像置身在彩云之间,这得是多美多梦幻的场景啊!就像咱们早上在一片绚丽的花海中醒来
一样。
“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天就能到千里之外的江陵,这速度得多
快呀!好比现在坐上超快的高铁,嗖的一下就到目的地啦!
再听听那“两岸猿声啼不住”,两边一直传来猿猴的啼叫声,是不是
感觉特别热闹,就像咱们在集市上听到各种吆喝声似的。
然后“轻舟已
过万重山”,小船轻轻松松就穿过了无数的山峰,这得多畅快啊!仿佛
我们在风驰电掣的过山车上,一下子就冲过了好多障碍。
我觉得这首诗把那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咱们读
起来也好像跟着诗人一起顺流而下,心情无比舒畅。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早发白帝城欣赏篇一:《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远行《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
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5个生字,会书写3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认知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高兴,迫切的心情,唤起学生自学古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认知诗中的重点词句,记住古诗。
教学准备:1、有关资料介绍古诗背景。
2、课件。
教学流程史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静夜恩就是谁写下的,猜?(出具静夜思)生:李白生:就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生:我晓得李白六十几岁死去的。
(众人苦笑)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就是61岁逝世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你还了解些什么?生:李白又叫做李太白,他存有一本诗集叫做《李太白全集》。
生:我晓得他写下了九百九十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具李白概述)就是的,李白的一生写出了许多杰出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
你们可以腰他的诗吗?谁能够美美的背给大家听到一听到?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师:腰得极好,谁比得上她的声音更洪亮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生:《古朗月行》……(掌声听到)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师:在自学前,老师为你们增添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要听到吗?(想要)恳请仔细听: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魏星所在学校:文庙街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校审核:中心教研组审核:刘早霞局领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