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0.71 MB
- 文档页数:220
教学要求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重点)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1.认识“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朗读和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感受山寺之高。
课件。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目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题目中找出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并推想人物。
2.观赏插图。
(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语中选取“高”,并板书。
(板书:高)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
全诗共四句,都是围绕“高”字来写的。
二初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反复朗读古诗。
(行行朗读)(2)认真思考每个字的意思。
(字字思考)(3)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
(处处想象)2.指名让学生读古诗,检查初读效果。
(教师点评)3.指名让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朗读声,课文里的生字也很想跟我们交朋友,它们是谁呢?1.交流识记会写字。
(出示课件3)危敢惊加一加:厃+=危+攵=敢2.教师重点指导“危”的书写。
“危”:半包围结构。
“”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3.教师范写,学生伸出手指跟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纠正写字姿势。
四交流切磋,诵读求悟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现了“高”,哪些景象说明了“高”。
1.学习第一行诗句。
(出示课件4)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说明“百尺”表示很高,不是实数。
“危楼”是什么样的楼?怎么解释“危”字?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不安全,跟“安”相对;②损害;③高的,陡的;④端正。
课文618、《狐假虎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
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
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法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
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拖拽、擦除等功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四、学法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中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
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七、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门。
看,这是谁?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吗?(聪明、狡猾;凶猛、威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狐假虎威)(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老虎本的威猛?(理解:窜过、扑过去、逮住了)(2)指导朗读。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雾在哪里》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课前解析】《雾在哪里》是俄罗斯作家谢尔古年科夫创作的一篇童话故事。
在作者笔下,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现象“雾”被描绘为淘气的孩子和这个世界捉迷藏。
大雾来临时,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被依次藏了起来;太阳升起时,雾想把自己藏起来,就真的不见了。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雾是有生活经验的,而童话赋予了雾孩子般的语言,读起来生动有趣。
教学中可以请学生仿照课文句式发挥想象说说雾的样子,体验雾的淘气。
关注课题:课题以问句的形式出现,更容易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思考雾出现的不同地点,以此作为一个教学切入点。
关注课文:文中把雾说成是淘气的孩子,按照雾所去的先后地点顺序,写了海上、空中、岸边、城市中大雾笼罩下的不同景象,后来雾消失了,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生活再次变得明亮,悠闲,充满生机。
关注插图:在生活中,雾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雾来到海上时的情景,插图中可爱的小猫咪更容易吸学生的注意,引起阅读兴趣,教师可趁势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生动有趣。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学习两个独体字“于、久”,可以通过辨别字形和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
“论、切、散”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如:书写“屋”时,“至”偏右,右侧超出“尸”右端。
“岸”的山字头要写得扁、窄,“厂”要宽大。
关注句子:本课出现的长句子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学习朗读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能够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
【教学重点】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18古诗二首(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宿、依”12个生字,会写“危、敢”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必备品格【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师口述: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危敢惊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危”半包围结构,“敢”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惊”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危”,学生练写。
“危”的半包围结构,“⺈”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五、品读释疑1.学习第一、二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解释词语“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天空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
“摘星辰”用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的高耸云霄。
“摘星辰”通过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预设: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3.学习第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词语解释“恐惊”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极近,这样,山寺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语文园地七此部分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要求借助拼音认识9个生字。
此部分围绕着“自然风光”编排了12个词语,分成4组。
这4组词语是本单元“想象”主题的延续,通过认识不同地貌中相应的动植物名称来识字。
每组第一个词语介绍了典型的地貌,“海滩、沙漠、高原、悬崖”;第二个词语是代表性的植物,“椰树、胡杨、雪莲、青松”;第三个词语是代表性的动物,“贝壳、骆驼、骏马、雄鹰”。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复习部首查字法;二是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描述其情景;三是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写话”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猫和老鼠的话题,有利于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写故事。
“展示台”旨在引导学生整理错别字,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民谣《数九歌》,配有插图,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积累。
“我爱阅读”编排了一则经典的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读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旨在让学生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
1.会认“椰、壳”等生字,结合生活经验,借助想象,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
3.积累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结合生活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一两个词语;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
4.学会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展开丰富的想象,能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
5.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6.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
2.积累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结合生活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一两个词语;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
3.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4.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展开丰富的想象,能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
18《狐假虎威》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就已经学过寓言了,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找学生说,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寓言故事: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二、初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假(假如)(假设)威(威风)(威力)寻(寻找)(寻人)扑(扑向)(扑倒)转(转动)(转轮)扯(扯开)(扯断)嗓(嗓音)(嗓门)派(派人)(门派)抗(对抗)(反抗)爪(鸡爪)(爪子)趟(一趟)(赶趟)猪(小猪)(母猪)纳(容纳)(收纳)闷(闷闷不乐)(纳闷)受(接受)(受到)骗(骗人)(骗子)借(借钱)(借书)3.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4.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5.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6.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1)出示练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的狐狸,老虎是一只()的老虎。
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
(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
“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想象》单元教学构建教材分析:这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七单元的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这些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小学学习,多数学生阅读积极性高,喜欢朗读,能借助拼音等多种方法识字读书,且形象思维丰富,想象力强。
设计理念:作为单元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启始课”,培养学生建立单元学习整体意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彰显学生个性奠下基础。
其中,“通览与感悟”是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通过“通览"推波助澜,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解读文本。
教会同学们从字、词、句、段、篇各个角度去解读文本。
这可以使同学们言之有物,每人都有不同程度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目标:1.感知单元内容,激发学生的单元学习兴趣。
2.通过“四学”活动,概览“想象”单元学习内容。
3.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想象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3。
一、激趣导入,单元概览(2分钟)孩子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具有魔法的椭圆形,它会变,出示课件2图形它还会变成什么?抽生发言。
(预设)师总结:孩子们联系生活想象出了这么多事物、你们真是太棒了。
出示课件3想象的事物接下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进入七单元的学习吧。
它的主题是“想象”。
师板书课题(7.想象),学生读单元主题。
二、整体感知单元结构(5分钟)1.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目录,找到这单元,说说这个单元都有哪些内容?(出示课件4目录)2.学生找到目录后,学生一边汇报,师一边出示单元导图课件5。
(出示PPT)第18课是古诗二首,里面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夜宿山寺》和《敕勒歌》第19课是《雾在哪里》,第二十课是《雪孩子》,接下来还有语文园地。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课前解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编排的第二次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其语言之美。
但古诗的创作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学生不容易将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产生联结。
教学中可以利用插图、配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想象,从古诗学习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关注诗题:《夜宿山寺》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理解“宿”的意思,识记“寺”的字形,顺势解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是当时北方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关注古诗:《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敢”字容易与“取”字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来区别。
剩下的生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如:观察“惊、阴、似、野”四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根据之前学习的经验先看宽窄,再看长短,关注关键笔画进行学习。
关注词语:教学本课生字,建议在学生读通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境分散识记。
如“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看图说话的方式来理解词语,如理解“笼盖、苍苍、茫茫”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 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2.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读音并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三、熟读课文,了解诗文。
老师提出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
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3.教师提问: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4.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四、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
2.按结构记忆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苍、茫。
左右结构的字:似、阴、野。
3.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字帖的字,然后描红和书写。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词。
2.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2.朗读第5、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3.同桌互读课文第7~10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
3.同桌练说,说出所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雪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引导学生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4.引导学生学习第5~9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的图画(网上找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启发学生思考:小白兔是如何得救的?5.引导学生学习第10~14自然段。
(1)提问:雪孩子哪里去了呢?小白兔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三、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次见面了会做什么,说什么。
1.认识“滩、椰”等9个生字;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从语言、动作的描写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趣味性。
3.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展开想象,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
课件。
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七”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七)二识字加油站1.借助拼音,读读这些词语,认识一下我国不同地方的植物和动物。
(出示课件2)海滩椰树贝壳沙漠胡杨骆驼高原雪莲骏马悬崖青松雄鹰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3)滩椰壳漠骆驼骏悬崖3.想一想:以上词语向我们展示了我国的哪些地貌?(板书:地貌)(出示课件4)海滩沙漠高原悬崖设计意图:认识我国4种不同的地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阅历,想象相应的自然风光,识记9个生字。
三字词句运用1.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
(板书:部首查字法)(出示课件5)要查的字部首部首页码除去部首有几画字的页码读音组词亏申丹(1)回顾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①找出所查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笔画。
②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③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④数清所查字的笔画数(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首中笔画的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2)表格中的字除了“亏”都是独体字。
独体字的查法:独体字是部首的查整体;独体字不是部首的查起笔,即第一笔。
2.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出示课件6)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尤其要注意“缭、骨、鹅、鸣”的读音。
(2)学生试着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云开雾散:指天气由云雾笼罩转为晴朗。
微风习习:形容微风和煦、缓慢吹动的样子。
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
风雨交加:又是刮风,又是下雨。
18.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4个生字,3个认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1、学习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夜宿山寺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一首《静夜思》,你们还会背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的图片。
介绍: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2、初读课文,指导书写生字。
(1)自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3)再读古诗,教师范读。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下面我们来学学这首古诗里的生字。
(4)指导生字书写“诗”、“寺”(“寺”,由两个熟字“土”和“寸”组成。
“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
“寸”的“竖钩”在竖中线。
)描红,临写一个字。
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描红,独立写一个(5)那么把生字放到古诗中你还认不认得?二、揭示课题,读通古诗。
1、指名读古诗。
(1——2人)2、那么你知道《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吗?”(晚上、住)3、现在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三、理解字词、句。
1、自己读古诗,提问:朗读这首诗,你对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生:山寺的高大。
(板书:高)请你小声读读古诗,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从危楼高百尺中可以看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单元的40个生字,会写28个字,积累偏旁部首,认识多音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3)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朗读时努力做到有感情。
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和同学交流阅读的体会。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3)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内容。
(4)学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田家四季歌》。
2. 语文园地七。
3. 写字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本单元的40个生字,会写28个字,积累偏旁部首,认识多音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3)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2)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内容。
(3)学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