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词语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19
理解词语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1、适时:
2、想方设法:
二、解释词语
1、喃喃自语:
2、固若金汤:
3、半信半疑:
三、“狠下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可替换成哪个成语?
A、知错就改
B、痛改前非
C、虚度年华
D、一无所有
四、词语解释
1、名正言顺:
2、郁郁葱葱:
五、联系上下文解释成语的意思
1、千载难逢:
2、异口同声:
3、恍然大悟
六、联系课文,理解成语
1、重峦叠嶂:
2、情不自禁:
3、名不虚传:
七:联系上下文,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弥漫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吸允充满、布满
娓娓动听用嘴唇吸取东西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八、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1、一成不变:
2、司空见惯:
九、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成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无声无息,没有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
3、比喻情深意长,至死不渝()
4、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十、理解雪中送碳的含义,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十一、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炫耀:
2、夜以继日:
十二、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后面的成语。
A、输血迫在眉睫
B、他那不时的抽泣变成持续不断的哭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迫在眉睫:
持续不断:
2、B句中加点字的“抽泣”和“哭泣”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一、如何理解文中的词语1、同词换词法:即文中某些词可以找出近义词来替换。
2、综合释词法:一个词语,通常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3、综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些词富有表现力,感情色彩浓,这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把握其变化。
4、联系上下文理解: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
5、弄懂词中关键字的意思,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理解。
(一)九龙壁闻名全国的艺术珍品九龙壁,是一座用琉璃瓦砌成的影壁。
今天我游览了北海公园,亲眼见到了它。
它那精美的造型使我赞叹不已。
九龙壁,高五米,长二十七米,厚一点二米。
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的琉璃砖分别镶嵌成九条巨龙。
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雾似的,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
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
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
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照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
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
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再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
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刻画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分。
我们的祖先,真是心灵手巧,多么聪明呀!九龙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给第二自然段括号里填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字,再理解下列词语。
赞叹不已:回首遥望:耀武扬威:妙不可言:3、把词语填完整。
()云()雾汹()澎()得意()()()()万分()心动()不()示()4、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的造型()的尖钩()的山峰5、缩句:(1)、闻名全国的艺术珍品九龙壁,是一座用琉璃瓦砌成的影壁。
阅读理解中的词语意思的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是很多考试中都会出现的题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上下文理解:有时候文章中的词语并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测出它的含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提到“他的表情十分阴郁”,可以推断出阴郁的意思是悲伤或沮丧。
2. 对比分析:有时候文章中会出现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提到“他的笑容跟以前相比更加明亮”,可以推断出明亮的意思是开心或愉快。
3. 前缀后缀:有些词语有特定的前缀和后缀,通过这些前缀和后缀可以推测出词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出现了“re-”,可以一定程度上推断出这个词的含义与“再次”“重复”有关。
4. 根据词性:有些词语的含义与它们的词性有关。
例如,动词“细看”和名词“细节”表示的含义是相似的。
5. 查字典: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可以尝试查字典来查找词语的含义。
以上是阅读理解中词语意思解题的一些技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
- 1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考点内涵阐述】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
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一、词语辨析技法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
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
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
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
“必须和必需”。
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
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2.同义换言法。
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
3.词义辨识法。
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语文中考词语理解知识点理解方法
(1)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
如“自然力”就是可以用来代替人力的自然界的动力,如“风
力”“水力”;“归省”就是回家看望父母
(2)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下定义,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
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境遇或锋利剧烈的斗争
(3)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
如,谨严:慎重严密。
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
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4)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认词来解释。
如,崎岖:不平坦。
阑干:栏杆
(5)探源法:指出词的,说明它的原义,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
如,一鼓作气:(引义、原义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把事情干完
(6)意符法: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意符来释词。
如“门可罗雀”的“罗”字义符为“四”即“网”,其义为“门前可以张网捉雀”,形容门庭冷落
无论哪一种释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最好是养成勤、词典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准确释义,又能正音辨形。
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关键词:1.语境2.理解3.积累4.方法考点精讲: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准确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其考查方面主要有:①解释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义;②理解文中词语的修辞效果和表达作用。
③掌握指示代词在文中的指代范围和内容,这样的词一般是代词或者是基本概念;④区别多义词的义项,常常是通过若干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选择和使用来考查。
对于以上这些类型的试题,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呢?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和词语所在段落的大意或宗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文章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必须清楚任何语言片断都是由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任何问题都是有语言背景的;其次,平日学习中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表达范围、意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加强识记和积累;第三,注意说明、议论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特征,感受修辞手法在意义蕴藉方面的效果;第四,答案的语言表达切勿不顾文意,离题万里,力求做到表述要准确、全面、简洁。
特别要注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题型。
金题点拨例1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颔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
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B.头角上的骨架C.被穿越的颞孔D.穿越颞孔的肌肉【点拨】这类试题的答案,一般来说都在所考查词的前面。
因为我们知道一般来说要使用代词,首先必须前文对所代替内容有所交代。
本题考查对指示代测对象的理解。
A不对,因为头角只是骨架的载体;C也不对,因为咀嚼肌穿越颞孔。
不可能依附在上面;D等于说咀嚼肌依附在自己上面,也不成立。
【答案】B例2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在七年级语文的阅读理解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词语不仅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也是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要点,帮助七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理解中的词语。
1. 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字面意义是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查字典或上下文来确定词语的准确含义。
例如,“翱翔”一词,字面意思是在空中自由飞翔,常用来形容鸟儿或飞机等。
2. 词语的语境:词语的意义往往受到语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风”在“春风拂面”中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在“耳旁风”中则比喻不放在心上的话。
3. 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往往带有感情色彩,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慈祥”一词,带有温暖的情感色彩,常用来形容老人的和蔼可亲。
4. 词语的修辞作用:在阅读理解中,作者可能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词语的理解至关重要。
例如,“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空”,这里使用了比喻,将月亮比作小船,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
5. 词语的固定搭配:在汉语中,很多词语常常以固定搭配的形式出现,如“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等。
掌握这些固定搭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句子和文章。
6. 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了解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例如,“高兴”的近义词有“快乐”、“愉快”,反义词有“悲伤”、“难过”。
7. 词语的词性:词语的词性不同,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也不同。
如名词通常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则表示动作或状态。
理解词性有助于正确分析句子结构。
8. 词语的音节和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语的意义。
例如,“妈”和“麻”虽然字形相似,但声调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多读、多记、多思考,不断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第讲阅读—词语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对内容的把握,对中心的理解。
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考试中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2)解释词语的字面义(近义词替换法,拆分组词法)(3)联系上下文,解释语境义及表达上的作用(4)联系中心,体会深层含义。
答题范式:“××”一词原指…… (本义) ,这里指…… (语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
2、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3)综合分析替换后的词语,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与文章中心不相符合);(4)总结答题,回答“所以不好”、或“不行”。
答题范式:“××”一词原指…… (本义) ,在这里更指…… (语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而换成“××”后则变成了……,没有了……的效果,所以不能换。
3、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和“××”不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3)结合文章中心,以及前后对比思想感情等的对比;(4)总结答题。
答题步骤:不矛盾。
因为“××”指…… (答意思以及感情色彩等);而“××”则指……。
所以不矛盾。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生命力的词”):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不难,只要读懂题目的要求,从下列技巧中选择相应的方法,一定可以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各种含义。
(2010年重庆市)好望角连俊超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
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
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
”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
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
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
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
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
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
”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
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
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
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
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
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
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4.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练习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卷)善良的种子朱成玉(1)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2)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
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
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3)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
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
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
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
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
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
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4)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5)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
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
她呼天抢地。
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6)“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
”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7)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
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
”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
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
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
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8)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
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9)下车的时候,人很挤。
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
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0)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5、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3分)16、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7、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3分)【练习二】(2008年湖南益阳卷)眼睛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
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
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
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