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129.51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教学计划

引言

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生活消费。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要用货币从市场购买。我们的学习,就从这里开始。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我们怎样看待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理性地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可以为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知识上的准备。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引言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也要支付货币;等等。货币到底是什么?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教学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材分析

本课从商品入手,让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货币的知识。具体包括: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与货币发行相关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人们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等一系列知识。

第1页

教学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课2课时;复习课1课时;练习课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价格的含义、两种结算方式、信用卡的优点、两种支票的用途;懂得外汇的含义;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汇率的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经济生活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联系人民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制意识;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信用卡;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对商品、货币、纸币、外汇等概念,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直接采用讲授法;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及其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等知识直接采用讨论法对货币的产生及纸币的产生等知识直接采用情境设疑法。

学生的学法:1、探究法,即教师设置探究活动并设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探究中形成认识;

2、讨论法,即结合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在观点碰撞中掌握真理;

3、自学法,即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任务说明

完成《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

本科时教学的具体内容

回顾生活,情境导入

说明:可利用课文P4中的虚框内容和提问,也可利用学生课桌上的课本学习用具。教师通过提问而引入新课程内容。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题板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板书)

探究活动一: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如学生身边的课桌、书籍、学习用品等等。

说明: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商品的含义,懂得“商品的两必备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的道理。

第2页

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第二步,提问: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物品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个问题,教师作出点评。让学生懂得“从商品的含义的角度讲,判断某物品是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必须是用于交换。”的道理。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进行商品交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交换的是什么呢?(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导入下一个内容)

探究活动二:让学生体悟商品的基本属性。

提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即通过商品交换,最终获得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或利用课本P5中的材料。

说明: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商品的商业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结论,让学生懂得“从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角度讲,判断某物品是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必须有使用价值;二、必须有价值。”的道理。

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第二步,让学生讨论问题、明白观点。即

注释: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没有价值就不是商品。

②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借助于人民币来进行商品交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在过去(原始社会——封建社会)有吗?(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导入下一个内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板书)

探究活动三:让学生回顾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商品购买,再设想过去(即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商品购买。

提示:可利用课本内容(即课文P4中的虚框内容和提问),也可由学生自己设想一个情境。

说明: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或课本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货币的本质,让学生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懂得“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的道理。

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结合学生设想的情境(或课本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货币的产生。

第二步,提问: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人们固定地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个问题,教师作出点评。让学生懂得“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的道理。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货币(过去用金银,现在用人民币)进行商品交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导入下一个内容)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

探究活动四:让学生体悟货币的基本职能。

提示:可利用课本内容(即课文P6中的虚框图示、内容和提问),也可由学生自己设想情境。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