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中榜书的六个基本特征5页word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谈榜书刘荣升大字,古人有许多称谓,一般称其为榜书、署书、擘窠书,特别大的字称为魁书,而人们更习惯称其为榜书。
榜书是中国书法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品类,与其他书法形式相比,其更能体现中国书法那种大气磅礴、浑厚雄健的精神,更能给人以震撼力,也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精魂与气魄。
据宋代僧人适人所撰写的《金壶记》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署书秦代为封检题字以取其信的专用书体,到了汉代,萧何于汉高祖六年,曾题‚苍龙‛、‚白虎‛二阙,遂定署书为题额、题榜之用,后世称为榜书。
榜书,古指匾额上的大字,古称署。
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曰:‚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韦)诞,辘轳长绳引之,使就榜书之。
‛由于榜书高悬空中,必神旺气足胆壮者方能副之。
令据宋释适之的《金壶记》说,此凌云台高25丈,韦诞书完下来,须发皆白,戒子孙勿习此艺。
在一般人看来,韦诞奉命书匾,是莫大的荣耀,而在他看来,这种用绳子吊到25丈高的地方去写字,由于惊惧过度,有一种难言的痛楚,等于过了一次鬼门关,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写榜书没有必要,将小字放大即可。
要从实用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好像有一定道理,但从书法传承的角度看,从书法自身固有的规律性来看,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不但是现在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而且早在清代,包世臣就在《艺舟双楫〃历下笔谭》说:‚……有《黄庭》、《乐毅》展为方丈之谬说,此自唐以来榜署字遂无可观者也。
‛这话说得绝对了些,其实,唐以降,善榜书者代有其人。
榜书指尺寸规模而言,诸体均可写为榜书。
汉代萧何所题苍龙、白虎二阙,号‚萧籀‛,当是篆书,后汉的师宜官、梁鹄、韦诞,唐宋的颜真卿、米芾等,并擅此法,或为隶或为楷,或谓行草。
所以榜书并无书体的限制。
师宜官是中国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全能书家,羊欣在《古来能书人名》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
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
书法字体特征
书法字体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稳定:书法字体的笔画结构稳定有力,排列均衡,字体内部的笔画相互连接,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结构感。
2. 线条流畅:书法字体的线条要流畅优美,没有断笔或抖动的现象,线条间的过渡平滑自然。
3. 线条变化:书法字体的线条变化丰富多样,有粗细、长短、弯直等不同的变化,让字体具有立体感。
4. 走势有韵:书法字体的笔画走势有韵味,变化曲线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
5. 用笔独特:书法字体的用笔有独特之处,用笔的力度、笔触的厚薄、墨的浓淡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书法家的个性和技艺。
6. 空白处理:书法字体中的空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空白的大小、形状、位置的处理都能够影响到整体布局的美观。
=写好榜书的技能技法(二)写好榜书的技能技法(二)本文转载自曹戈签名《写好榜书的技能技法(二)》(1)东汉末《释名》亦云:“检,禁也,禁闭诸物使不得开露也。
书文、书检曰署。
署,予也,题所予者官号也。
”(2)古人书碑先在石上画成方格,称之为“擘窠”,后称大字为擘窠书。
也有人认为“擘窠”指手的虎口,后引申为寸巴握大笔写大字。
(5)苏轼《东坡题跋》,收入《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 997年版,314页。
(4)黄庭坚《山谷题跋》,收入《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 997年版,556页。
(5)包世臣《艺舟双楫》,收入《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 997年版,652页。
(6)陈绎曾《翰林要决。
执管法》,收入《书法正传》,上海书画出版社1 985年版,5页。
(7)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
榜书第二十四》也说:“方明又有握笔之法,捻拳握管于掌中。
其法起于诸葛诞,后王僧虔用之,此殆施于尺字者邪?”(8)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
榜书第二十四》也说:“韩方明所谓‘摄笔以五指垂下,捻笔作书’,盖伸臂代管,易于运用姑也。
(9)宋陈《负暄野录》亦云:“古人作大字常藏锋用力,故其字画从颠至末,少有枯燥处。
(10)有关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周汝昌《书法艺术问答》第七章“藏锋怎么讲”和第八章“芒角”。
(11)启功《启功丛稿》论文卷《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中华书局1 999年版,143页。
榜书也叫擘窠书。
多大的字才算榜书?没有具体规定。
一般说来,牌匾上的字都算榜书。
一张四尺宣纸上写一两个大字就是榜书。
与此相反,像指甲盖一般大的字称为小楷。
在书法里,榜书和小楷从大小上说,都是两个极端;从难度上说,也是两个极端。
这一大一小最难写。
难就难在“疏密”二字,常言道:“大字宜密,小字宜疏”。
宋朝的苏东坡也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正因为这一大一小难写,所以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不愿意接触榜书和小楷。
尤其是榜书;不仅难写,而且费时、费纸、费墨。
学习书法中的六个难点及十大名帖
学习书法不难,但要想把书法写好很难。
到底难在什么地方?这得从书法的书写特点来分析。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在瞬间完成的,在这瞬间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现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技术、思想和意境。
另外,书法还是不可以重复的艺术,一件作品一个样,没有绝对一模一样的作品。
书法还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如果一个字甚至一个笔划写坏了,大大影响书法的质量。
因此,书法的不可涂改性决定了书法的难度。
俗话说:“字是黑狗,越描越丑”就是这个道理。
优秀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娴熟的笔法、漂亮的结构和完美的章法,以及深远的意境。
将这些美的
组合足以使书法爱好者所痴迷,甚至以终身相许。
因此,要使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难的,其难主要解决以下六个难点:难在用笔,难在结构,难在墨法,难在章法,难在意境,难在统一。
能否突破这六个难点,是写好书法的关键。
一.《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榜书书法要领
榜书书法是书法艺术的一种,它是在宋代开始流行的。
它的特点是“龙飞、鱼跃、猛劲有力”,不仅要求工整,还要求毫不含糊地传达书法家的意愿。
其要领有以下几点:
1.勇气:榜书书法要有勇气和自信,使笔法富有张力和力度,展示出书法家的风格和个性。
2.稳重:榜书书法也要求稳重大方,不得过分张扬,不得过分夸大笔画。
3.工整:榜书书法更强调工整和利落,要求起笔、落笔迅速,不得草草了事。
4.区分大小:适当地区分字形的大小,既能增强字形美感,又能使整篇作品看起来更加谐调。
5.笔画粗细:笔画的粗细也应该得到很好的控制,不可大而无当,也不可细如发丝。
要想写好榜书书法,以上几点都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在实践中,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些要领,多加练习,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榜 --法介榜 --法介榜,古曰“署”又,称“擘窠大字”。
明代《大》曰:“秦古文,存八体,其曰署者,以大字署殿匾也。
高帝未央前殿成,命何⋯⋯此署之始也。
” 丞相何是第一位运用榜装帝王殿的家,但不是第一位写榜的家。
早在秦一文字以前,榜就出了。
据《泰山》、《琅邪》、《山》、《会稽》刻石和文献,第一位写榜的家是秦丞相李斯。
朝代写榜者不乏其人。
随着社会文化的展,榜从帝王功德,装皇家殿、苑囿,展到写重臣宅第、寺宇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名山大川,最后入常百姓家,商家用以写店招;体也从一使用篆、直,展到使用行、草。
当代郭沫若写的“武侯祠”巨匾、沙孟海写的“ 商厦”巨幅商店名,分用俊逸洒和端庄凝重的行写,受人关注。
在祖国各地的景名旅游区,有众多美地域景的榜刻石和碑刻,它名山圣地、秀水佳景增添彩。
今年即将全国榜大展,既是当代榜成就的一次展示,又是一种适的引与推。
足欲榜朋友的要求,本文将扼要介一下榜的写技法。
一、掌握基本技法,具相知如何写榜,瀛:“必明指授,八法、八病、运笔、撮襟等法,逐一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一点一画都从矩中来⋯⋯写,更得精通法者,提掇点化,心益明,愈,池之,日异而月不同,到古人佳矣。
”在掌握“八法” 写技法、消除八病、点画都能出入矩、把握范本写技巧后,再从 10 厘米左右大的字开始,循序,不断增大字径。
具相法理知,提高榜写水平大有裨益。
以摩崖、石刻例,河南洛阳伊水河畔的石刻是方笔雄体。
西、甘境内褒斜道上的“ 三” ( 右三,)在同一道上,但是《石》与《西狭》、《郙》的格面貌迥异:前者以笔写,恣肆奔放,活脱洒,意趣盎然;而后两者以方笔主,方整雄,端庄美,《郙》用笔尤粗壮。
山莱州一的石刻《文公碑》,同道昭所,但刊刻在云峰山的《文公碑》(下碑 )字迹清晰,化腐程度。
印刷《文公碑》(下碑 )的多家出版社中,惟有上海画出版社“自学帖”中的《文公碑》 (下碑 )貌、字口清晰度和使用的拓本都名列前茅。
《文公碑》用笔,笔意内含,但因于循蹈矩,所以不宜范本。
书法作品及特点
书法作品是以书法艺术形式表现的文字作品。
书法作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流畅:书法作品通过笔画的连续流畅来表现文字的形态美。
每一笔都要有起承转合,线条要优美流畅,形成整体的和谐。
2. 结构严谨:书法作品的结构精确有序,每个字的篆刻都要符合文字的规范,字形的比例要合适,各个部分要相对均衡,整体构成要和谐稳定。
3. 意境独特:书法作品不仅要有准确的写法,更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墨色和布局等,使作品富有情感和个性。
4. 个人风格:书法作品可以反映出书法家个人的风格和特点。
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笔法、用墨和布局风格,使作品具有个性化的魅力。
5. 简约典雅:书法作品追求简约典雅,强调简练的线条和纯粹的墨色。
通过减少多余的细节和修饰,使作品更加纯粹和简洁。
总的来说,书法作品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文字在纸上形成独特的艺术形态,以展现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什么是榜书?
所说的小楷、中楷、大楷、特大楷、榜书、巨书,是划分书法字体大小规格型号的标志。
榜书,原本是张榜公告使用的较大一点儿的公文字体。
后来,时间久了,人们约定俗成,借以引用喻为是大字的意思。
按照现在的书法理论依据,已经将榜书概念定义为,单个字体大小接近30厘米以上,或120厘米左右的大字均为榜书。
通常指人手执笔能够完整的书写一个大字的极限范围内的技法。
常见的榜书字多是宫殿、庙宇、楼阁、亭台、牌坊、店铺、车站、码头、机场……匾额题字,例如:
或者一张纸上写几个大字,如: 福字、寿字……
有种超大字体,例如,在地面上写出来的,字体至少两米以上,叫巨书。
以上是我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
略谈书法教学的特点
书法教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方式。
它的特点包括:
1. 以笔划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各种笔划,并练习掌握不同的笔划排列方式。
这是书法教学的基础。
2. 强调学习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模仿经典的书法作品,以便了解书法的历史发展和艺术风格。
3. 强调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以保证字迹美观、舒适。
4. 强调学习书法美学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书法美学,了解书法艺术的美学原则,并能在书写中体现出来。
5. 强调学习书法文化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书法文化,了解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书法教学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6. 强调实践练习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书法技巧,提高书写水平。
7. 强调观察力和艺术感知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培养观察力和艺术感知力,以便了解书法的美学特点。
8. 强调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体现个性,通过书写表现自己的特点。
9. 强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书写水平。
10. 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学苦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等。
1/ 1。
行书入门技巧6大特征,4个要领,精心收集,建议收藏行书书法相对于楷书来说,在书写速度和用笔上都有所不同,书写速度加快,用笔也不像楷书那样笔笔逆锋,笔笔回锋收笔。
但是,行书也有行书的特点和规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行书的基本特点:1、书体流畅。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楷书的书写,草书的慢写。
2、笔法简洁。
行书的笔法相对于楷书来说,其特点表现在运笔过程中的简洁性、快捷性,但并不是说写行书就是随意性。
行书的书写是建立在楷书基本功的基础上而来的。
也有人认为,不写楷书直接学习行书,笔者认为没有严格要求。
3、章法自如。
这里说的章法既有整篇也有单字的章法。
整篇来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字的大小,单字结体也可以调整笔画大小,这些就是行书的自如性的特点。
4、可变可省。
可变,即是可以变化之意,在连续出现几个相同字形或偏旁时,可以改变为不同的写法。
可省就是某些偏旁可以省略写法,但必须符合规律要求。
5、点画连号。
在行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点画的连带,通过这些连带,使行书显得更加行云流水。
6、方圆交替。
行书以圆笔改变了楷书的方笔,但也有方笔,进而实现方圆交替,使字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变。
行书笔法的特点:1、中锋为主。
在行书书写中,中锋用笔仍然是主要部分,这样的效果使书法更加饱满、入木三分。
2、藏锋为重。
有时用在起笔上,但更多时用在收笔处,比如横画的收笔,使字更加稳重,消除了漂浮之感。
3、尖笔起笔。
大多数情况下,都使切笔的方法,形成尖笔效果,更容易体现行书“自如”的特点。
这其中也包括顿笔、提笔、压笔、按笔等多种笔法。
4、使转连贯。
行书在遇到需要使转时,它的笔势必须是连贯的、一致的,要求书写者要有较好的笔控和驾驭能力,不能出现“断气”、”断笔“等现象。
行书的书写要领:学习行书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否则会影响学习效果。
1、要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
笔法是构成书写的主要因素,学习行书首先要从简单的笔法开始,在提、按、起、落、收、转等各个笔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领,打牢基础。
学生书法比赛的评价指标
引言
学生书法比赛是评价学生书法水平和培养学生书法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需要明确评价指标,以便评委能够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评判和打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学生书法比赛的评价指标。
1. 书法技法
书法技法是评价学生书法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委可以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评判:
- 用笔稳定性:书法作品应该表现出学生笔触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颤抖或手抖。
- 用笔韵律:书法作品应该表现出流畅的用笔韵律,字形之间的连接要自然流畅。
- 用笔厚度和轻重:书法作品应该能够准确表达出不同字体的用笔厚度和轻重,使字体形态更加丰富多样。
2. 字形结构
字形结构是评价学生书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评委可以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评判:
- 字形规整:书法作品中的字形应该规整,没有明显的变形或错位。
- 字形比例:书法作品中的字形比例应该准确,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 字形美感:书法作品中的字形应该美观,字形的形状、线条要和谐、流畅。
3. 作品整体效果
作品整体效果是评价学生书法的综合指标。
评委可以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评判:
- 空间分配:书法作品中的字体应该合理分布在纸面上,整体效果要平衡。
- 色彩搭配:书法作品中的墨色和纸色的搭配要协调,整体效果要和谐。
- 作品主题:书法作品应该能够准确表达出主题,整体效果要符合主题的要求。
结论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学生书法比赛的评价指标。
评委在评判学生书法作品时,可以根据书法技法、字形结构和作品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判,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书法技巧评估理论知识完整版
1.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书法技巧评估理论的全面知识。
通过了解书法技巧评估的理论基础,读者将对如何评估和提高书法技巧有更深入的认识。
2. 评估的重要性
评估书法技巧对于书法练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评估,人们可以了解自己书法技巧的强项和需改进的方面。
这有助于制定个人的研究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书法技巧。
3. 评估方法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书法技巧评估方法,包括书法作品评分、比较评估和专家评估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书法练者系统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书法技巧水平。
4. 评估指标
书法技巧评估需要参考一些具体的评估指标,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节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如笔画力度、结构规范、墨迹均匀度等。
5. 改进方法
本节将提供一些改进书法技巧的方法和建议。
这些方法包括刻意练、参考名家作品、接受专业指导等。
通过采用这些方法,书法练者可以在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书法技巧。
6. 结论
评估书法技巧是提升书法水平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档介绍了书法技巧评估理论的全面知识,包括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方法、评估指标和改进方法。
希望读者通过研究本文档能够更好地评估和提升自己的书法技巧。
以上是《书法技巧评估理论知识完整版》的内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榜书‟‟是我国古代的应用书体之一,其源流悠久,应用广泛,书家辈出,魅力巨大。
本文将由“榜书”名实人手,以南北朝榜书为例,论述榜书书写的一些艺术规则。
不妥之处,求教于同道方家俊彦。
一、署书、榜书的名实“榜书”之名大概源于许慎《说文叙》中的“秦书八体”之一的“署书”。
《说文叙》云: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日殳书,八曰隶书。
据启功先生研究,“秦书八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小篆以前的古体——大篆;二是“书同文”以后的正体——小篆;三是新兴的“以趋约易"的俗体——隶书;四是其他不同用途的字体。
“署书”无疑是属于第四类,那么它的用途到底是什么呢?以下我们援引《说文》中有关“书署”的内容作为佐证。
《说文》云:检,书署也。
帖,帛书署也。
扁(今字为匾),暑也。
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对于《说文》中释为“书署‟‟之字的所指,段玉裁有一个很好的注释,他在《说文》“帖”字下注道:“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标题。
(帖)今人所谓签也。
”可见所谓检、帖、匾等“署书”不过是指一种标题文字罢了。
检署制度,在近年发现的西陲木简里,还保存着。
我们可以看到检署一般采用直书样式,内容为文书传递的去向、数量、发信者、收信人名址等。
后世把题名叫做押署,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而有关题写匾署的掌故,我们在文献中时常可以见到。
据《世说新语?巧艺篇"己载:“韦仲将(诞)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
使仲将登梯题之。
”唐韦续《五十六种书》“署书”一条云:“署书,汉萧何所作,用题苍龙、白虎二阙。
,‟扁署的形式,在现存的一些古代宫殿门额上更是屡见不鲜。
如故宫几大宫殿的匾署,实是一块方木,采用的是直书形式,和书函上的检署形式完全一样。
本文研究的榜书,从狭义的功用角度说,正是属于匾署一类。
古代的榜(又作牓),本义是一种木片,引申之,匾额也可以称作榜。
例如,《宋史?文帝纪》云:“府州佐吏并称臣,请题榜诸门。
书法教学中榜书的六个基本特征
张柏龄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10(000)029
【摘要】榜书颇合泱泱大国尚强进取的文化性格,所以在倡导大气、正气、豪气的今天,应大书特书.从器闳、辞壮、情豪、气雄、学深、命新6个方面对好榜书的基本特征加以概括.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张柏龄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榜书为本练达笔墨行云流水——访著名书法艺术家徐钛
2.中国当代书法家丁文行榜书作品欣赏
3.习书养德赏书育人——在书法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4.以书怡情、以书育人—如何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5.从书法艺术谈榜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书法教学中榜书的六个基本特征
当下,书必称秀美者比比皆是,而与我国正在进行的伟大民族复兴运动所高扬的主旋律,倡导的大气、正气、豪气显然极不协调。
所以,榜书作者要写时代潮流之字,要与时俱进。
但电脑放大绝不是榜书。
那么榜书有何基本特征呢?翻检书法史,专论榜书者少且泛泛,且多有鲁鱼亥豕之嫌。
今不揣谫陋,意欲梳理出写好榜书的6个基本特征,以就教于方家。
1 器闳
博大方可超群,唯其大,才构成榜书的形质。
器闳即形制大,分大而静者包括大篆、大隶、大楷;大而动者包括大行、大草。
前者如盈尺大字《白驹谷题名》,诚擘窠大字之奇迹。
它与泰山经石峪字大逾尺之《金刚经》同为榜书之绝品。
郑道昭“云峰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
杨守敬赞之曰:“道昭诸碑,遒劲奇伟,与南朝《瘗鹤铭》异曲同工,擘窠大字此为极则。
”颜书《大唐中兴颂》则闳伟发扬,古趣盎然,苍老之至,洵为不诬。
但见厚重雄劲,磊落巍峨,正而不拘窘,庄而不板滞,既丰伟遒劲,凝重深邃,又堂宇宽博,组佩雍容,凸现出强烈的艺术风格。
又如东坡书法,人谓其“老熊当道,百兽畏伏”;刘墉书法,议者以为“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
以上所列,皆属大而静者,笔短意长,精华蕴蓄,总之重浑厚,尚苍劲,或大道至简,大味必淡,或恪守平正,平中见奇,朗朗风神独具,是此类榜书必具气象。
2 辞壮
纵观古今,凡榜书大字之言辞皆宏伟大气。
毛泽东诗词几乎都是宏伟内容、豪放形式和旷达意境的完美统一。
学有渊源又高标自树。
书以榜书,
堪为上乘。
其征战诗,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壮美华章;赠答诗表达的是壮美胸襟和磊落情怀;其登临诗则是做“大登临者”,此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作为大实践者的另一说法;咏物诗则凌云健笔,气冲霄汉;悼亡诗则感情诚挚,境界壮阔,咏事诗则大气磅礴,气象壮丽;寓言诗则痛快酣畅,泼辣尖锐。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字字吐真情,句句出肺腑。
不有壮辞,何书大字?且看王学促先生的“重、拙、奇、旷”是何等气派,赞誉沙孟海的“气象高华,是颜真卿之后一千多年来壮美派的又一高峰”之言又是何等壮观!
三国演义开篇词又怎能以纤细、委婉的笔触来体现?以流秀精美的小行书去写《枯树赋》便隐隐有一种缺憾感。
同样以手执铁铲的关西大汉式的笔墨去表现杨柳依依或以浅唱低吟靓女式的笔触去描绘大江东去的壮阔图
景皆无异于南其辕、北其辙!
3 情豪
情豪即豪情,又与壮志相近。
历史上榜书大家大都豪情满怀,壮志凌云。
尤其行草大字的作者们即书写大而动者,旁若无人,直抒胸臆,非“严家之饿隶”“隆冬之枯树”,而是真挚情感中储蓄深沉的意境美,神奇意
境中闪耀着情感美的光芒。
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与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
情不可遏,思不可止,劁削天工,自见真情,表现了异于常人的丰富情感。
唐人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斯有第一等真诗。
”书法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心量广大,无有边畔,才有难为牢笼的创作才情。
如王铎、傅山、祝允明作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襟怀浩淼,潇洒出尘,一气呵成,似波涛飞流直下,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冲击力。
磅礴跌宕,壮丽诡奇,令
人激赏不已。
抒情性、表现性极强。
正是:有功而乏真情便不有此气派,有情而欠功力则抒发不尽。
4 气雄
乘兴泼墨,气雄势壮,浩浩荡荡,一任淋漓,则撼人心魄。
书家若不是鼓荡着一腔正气和豪气,怎能吞吐八荒,行气如虹?又怎能气雄万古,睥睨六合?明季书家祝允明,狂放盖世,有着征服一切的雄伟气势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放浪形骸,绝去雕饰,“杀字甚安”,“笔力惊绝”。
傅山则“萧然物外,自得天机”,转换纵横,夭矫翻腾,直若猛将当阵,凌厉无前,翻江倒海,一泻千里。
再如不愧为“具有魔鬼般惊人艺术天才的艺术大师”的王铎,其作品总给人一种弥漫着霸悍雄强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感觉,高屋建瓴地完成阳刚之美的艺术追求。
“戢锐于内,振华于外”。
“戴八肱,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
”引发人们思绪狂奔。
一代宗师吴昌硕曾言:“老夫写气不写形。
”其作品皆以雄强植基,气度恢宏,大刀阔笔,貌拙实酣,苍雄茂密,颇有千岩齐奔腕下之象。
总之,此类作品能使人感受到浩大、强劲,令人叹为观止。
5 学深
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榜书大家亦不例外),无一不是学富五车,“胸藏万汇凭吞吐”之人,即是说书法的精妙绝伦看似寻常,实际上正须仰仗高难度的心灵技巧和高水平的学问支撑,否则便很难深入堂奥,由技进道。
清人宋湘所说:“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嘲讽的便是审美短视之人。
眼下,也有因疏远学术而审美菲薄、庸俗者,局部审视,甚或可喜,若从精英文化立场静观,则致命之处便是浮华空泛,味不厚、旨不远。
须记表
面繁荣掩盖不了文化缺乏导致的作品内怯和虚弱。
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是大力提高文化素养(它是综合素养的核心),应当为形成崇德尚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之风气而推波助澜。
每一位书家要以钟情淡泊、承载寂寞的心境来做书法的学问,牢牢记取书法是本土文化的滋演和传承。
因而要薪火相传,不问庚续。
唯其如此,才能积微成著,众妙攸归。
自古之大师皆或耽文而涉艺,嗜古能通;或恃艺而秉文,知古能变。
6 命新
古人云:“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命新即“其命唯新”之缩写。
榜书的创作规律同样是以吞吐百川之海量,吸纳一切优秀成果;源于传统又不囿于传统;集传统大成而后自立面目;使作品由混合物转化为化合物,在逐渐深化中归诸大化。
同时还须把握好历史、时代、个人的结合点,饱蘸浓墨,大书特书。
目前,在一切的创新活动中,笔者认为观念更新更为迫切,因为它更需要远见卓识。
它是一切实践活动的起始。
人们热爱榜书,时代又需要榜书,那就坚持正大清和这一艺术发展的大方向,把豪放雄强书风视为当今昌明盛世的黄钟大吕,因为它体现的是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
■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