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音乐鉴赏
- 格式:pptx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100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音乐赏析课程名称:Music Apprecia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40 学分:2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三、课程简介《音乐赏析》是面向学前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宗旨是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教学方法以讲解与聆听并重,强调动情、想象、体验、表达的音乐欣赏策略。
课程内容涉及音乐欣赏心理、音乐表现要素、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与风格、中外声乐作品、中国民族乐器与作品、西方管弦乐器与作品、以及舞剧、音乐剧等综合艺术形式。
在作品选择上侧重适于儿童欣赏的音乐作品,也包括在题材和形态上具有儿童音乐的某些特征的优秀音乐作品。
课程通过分析与欣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以多元的思维方式去感受各样的音乐作品,从根本上提升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多更好地接触和积累学前音乐教育的相关素材;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体会不同音乐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并能将不同分类、不同感受的音乐或音乐片段,根据幼儿园活动的要求与特点,泛化出新的构想与创意,从而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1. 课时数:82. 讲授内容:音乐的起源;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与结构;音乐的体裁;音乐欣赏的意义与欣赏心理3.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4. 课外学习要求:课后练习与思考第二章声乐1. 课时数:122. 讲授内容:人声的分类与演唱形式,民歌,艺术歌曲,合唱,儿童歌曲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4. 课外学习要求:欣赏推荐曲目第三章器乐1. 课时数:92. 讲授内容:中国民族器乐,西方器乐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4. 课外学习要求:欣赏推荐曲目第四章综合艺术1. 课时数:92. 讲授内容:歌剧,舞剧,音乐剧3.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4. 课外学习要求:欣赏推荐曲目六、修读要求1.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聆听;3.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4.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以多元的思维方式去感受各样的音乐作品;5.课后合理安排时间,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音乐鉴赏》课程属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该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学习音乐艺术理论、鉴赏音乐艺术作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音乐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和音乐鉴赏等技能,提升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兴趣和爱好,陶冶性格和品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
2.课程目标。
2.1课程目标1、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发展在音乐鉴赏与探究中,发现音乐所表现的丰富内涵,理解音乐艺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在获得审美经验的同时,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积极上进、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使之对自己的人生有不断的思考和追求,不断完善自我。
2、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感等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获得美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3、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通过对各种音乐作品的欣赏,尊重音乐创作者的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并在学习各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感知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学习、尊重、理解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建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2.1.1 知识目标(1)如何欣赏音乐,乐理知识的讲解(2)合唱音乐的发展及分类(3)影视音乐的特征及作用(4)音乐剧的发展及特征(5)影视作品中音乐的欣赏(6)音乐剧的欣赏(7)中国主要民歌特点及欣赏(8)其他流行音乐介绍及赏析2.1.2 技能目标(1)节奏、音准训练,学习抄谱例(2)合唱音乐的演唱及练习(3)影视作品《音乐之声》,学唱主题曲《雪绒花》(4)欣赏经典音乐剧《猫》(5)选唱西北部及江南民歌(6)选唱西藏民歌及内蒙民歌(7)选唱新疆民歌和东北少数民歌(8)选唱西南民歌和东北少数民歌2.1.3 态度目标(1)在乐理知识的学习中,要强化记忆和练习;(2)在音乐作品的赏析中,要勤于思考;(3)在音乐作品的选唱训练中,要认真练习;(4)在课下,要多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作品,多感受。
期末考查-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背景教学目的:通过教授《音乐鉴赏》这门课程,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普通教室教学时间:40分钟/节,一周一次,共20周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音乐鉴赏》是一门注重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课程,注重通过对音乐中音、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为素材的艺术,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听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出文化、历史、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对音乐方面的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音乐鉴赏的理论和技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提高学习意愿和兴趣。
2.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音乐鉴赏的理论基础。
2.2 视听教材教师使用多种视听教材,如视频、音频等,展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2.3 互动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探讨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4 制作音乐作品教师带领学生制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2.5 学生报告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音乐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类音乐作品风格、类型及其特点•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2 技能目标•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3.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修养4. 教学计划4.1 第一讲•学习音乐鉴赏基本概念•学习如何欣赏音乐4.2 第二讲•学习如何分析音乐的元素:音、节奏、旋律、和声等4.3 第三讲•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鉴赏方法4.4 第四讲•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的鉴赏方法4.5 第五讲•学习流行音乐的鉴赏方法4.6 第六讲•学习爵士音乐的鉴赏方法4.7 第七讲•学习如何写出好听的音乐4.8 第八讲•学习十首经典的音乐作品的鉴赏方法5. 教学评估通过期末考试、课堂作业、学生报告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音乐鉴赏》课程简介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音乐鉴赏是设计系专业选修课。
根据普通设计系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实际需要,把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音乐艺术审美与设计艺术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外音乐名作或经典作品的分析、欣赏,充实学生的音乐感性认识,丰富音乐历史知识,开阔艺术视野,提高与发展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动画设计专业学生自身专业素养创造必要条件。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板书、视唱分析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本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以民歌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中小型器乐曲、交响乐、歌剧、舞剧为视听欣赏对象,以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和西方交响音乐为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初步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初步能运用基本音乐知识去分析、理解、听辨、欣赏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作品及外国经典音乐作品;能够在鉴赏音乐作品过程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的本质,实现音乐艺术审美教化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操。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效果评价的结构比例
本课程为考核课程,期末考试采用理论笔试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的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音乐作品听辨实践成绩
占10%,课程设计占10%,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占10%。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占20%,音乐作品赏析占50%。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无。
大学选修课音乐鉴赏今天就为你介绍关于大学选修课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给你搜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选修课音乐鉴赏基本知识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确实如此,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古代音、乐有别。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前汉书平话》卷下:“帝至棘门,左翼将徐迈以音乐迎之,送帝至霸陵桥上。
”温承训《动人的音乐》诗:“真的,音乐是人们感情的语言。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
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
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2023年度超星尔雅学习通选修课《音乐鉴赏》知识题库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选题(25题)1. 《Embraceyou》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A.格什温B.施特劳斯C.肖邦D.比卡2.下列哪一项是构成乐感的主要因素:()A.听觉B.联觉C.天赋D.习惯3.《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没有运用到以下哪一种乐器:()A.钢琴B.大提琴C.小提琴D.古琴4.复调的音乐要求更多的注意力的哪一项能力:()A.专注B. 保持C.分配D.停滞5.声音是通过下列哪一种表现机制来表现各种情感的:()A.音量B.音强C.音长D.联觉6.一般情况下人类对哪个音域不敏感:()A.低音B.中音C.中高音D.高音7.我们在创作音乐进行结构布局时,要注意框架的哪项度的支撑:()A.一度B.二度C.三度D.四度8.我们之所以能够听懂音乐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A.听觉B.视觉C.联觉通感D.解说9.变化再现除了有形式结构的需要,还暗示哪一方面的变化:()A.音色B.音量C.音强D.表现内容10.陕北民歌《脚夫调》表现的是哪一种情感:()A.欢快B.伤感C.奋进D.愤懑11.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思潮是下列哪一项:()A. 演奏家至上B.作曲家至上C.原样主义D.演奏和作曲两个同等重要12.下列哪一位演奏家首次演奏了《野蜂飞舞》八度版:()A.王羽佳B.朗朗C. 李斯特D.齐夫拉13. 《鸭子拌嘴》表现出了音乐哪一种体裁的美丽:()A.节奏B.旋律C.声音D.内容14.注意能力不包括下列哪一种能力:()A.保持能力B.分配能力C.记忆能力D.专注能力15.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关注下列哪一项的变化:()A.全景结构B.远景结构C.中景结构D.近景结构16.音乐是一个整体,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严谨,就必须加强对下列哪一项的控制:()A. 群体B.演奏者C.细节D.作曲家17.音乐是一个整体,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严谨,就必须加强对下列哪一项的控制:()A.群体B.演奏者C. 细节D.作曲家18.《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没有运用到以下哪一种乐器:()A.钢琴B.大提琴C.小提琴D.古琴19.一个音乐能够获得张力的最重要因素是:()A.节奏B.音符间隔C.音强D. 期待20.我们之所以能够听懂音乐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A.听觉B.视觉C.联觉通感D.解说21.听众很多情况下不能正确理解音乐不是因为:()A.听众音乐素养的限制B.音乐表达的主观性C.音乐表达的模糊性D.音乐表达的不确定性22.通常我们演奏是声音的控制是渐强或是减弱取决于:()A.音量上下行规律B.个人演奏习惯C.落键的力量强弱与否D.赋予音乐的情感指向23.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A.《乐话》B.《大江东去》C.《我住长江头》D.《清歌集》24.音乐标准的内化过程形成是需要下列哪一项因素的:()A.先天因素B.环境因素C.短时间的学习D.长时间训练25.音乐机构的心理学实质是:()A.联系感和方向感B.联系感和紧凑感C.方向感和紧凑感D.紧凑感和逻辑性二、判断题(20题)26.简约手法可以用很少的材料唤起我们期待的张力。
高中音乐鉴赏计划(选修课)
一、教学目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二、教学要求: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三、教学措施: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四、教学内容:
欣赏民歌、艺术歌曲、戏曲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
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五、课程安排:
第一次课音乐综合知识
第二次课中国民歌,民乐赏析
第三次课国之瑰宝--京剧(传统现代)
第四次课音乐影视作品赏析(歌舞青春)
第五次课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六次课欧洲音乐赏析(古典与浪漫)
第七次课交响乐赏析(维也纳音乐三杰)
第八次课音乐影视作品赏析(音乐会演出视频观赏)第九次课流行歌曲赏析
第十次课考试。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学时数:32课时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所有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全院性开设的音乐选修课。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之中。
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讲授和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析。
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注意学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音乐鉴赏概论第一章音乐的构成及其表现意义(2学时)[知识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速度;音色;调与调性;旋律;音程与和弦;复调;曲式结构。
[重点]:音乐的抒情性特征和描绘性特征。
[难点]:音程、和弦、复调、曲式结构的认识。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表现特征,表现要素和手段。
第二章音乐鉴赏的方式与方法(2学时)[知识点]:音乐倾听、音乐体会、音乐评价。
[重点]:音乐欣赏的方式。
[难点]:如何欣赏音乐。
[基本要求]:学习音乐欣赏的本质及应具备的知识与基本素质。
第三章中西音乐文化(3学时)[知识点]:中国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
[重点]:对中国先秦、汉唐以及宋元时期音乐的学习和认识。
[难点]:对西方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古典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学习和认识。
[基本要求]:学习中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以及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性。
第二部分音乐名作赏析第四章艺术歌曲(2学时)[知识点]:歌曲概论、对经典名作歌曲赏析。
[重点]:人声的分类、组合,声乐的演唱方法与风格。
[难点]:对外国作品的理解和剖析。
[基本要求]:学习人声的类别组合,声乐的演唱方法与风格,以及赏析中外经典艺术歌曲。
音乐鉴赏心得精品3篇音乐鉴赏心得篇1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
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
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自己听一下,加上老师上课所讲的,我自己开始对民族音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
音乐鉴赏课程学习总结_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音乐就是我们的生活调色板,欣赏美妙的音乐,进入音符的世界,徜徉于静谧的音乐殿堂,这就是音乐欣赏的魅力。
店铺整理了学习音乐鉴赏课程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音乐鉴赏课程学习总结篇一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
起初我选修《音乐鉴赏》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
其实我本人自认为我自己是一个严重缺乏音乐细胞的人,甚至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一无所知的。
但是在现代这个音乐无处不在的社会熏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点音乐。
当然我接触的音乐也只是皮毛而已。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
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
当然了,虽然我平时很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听的层次方面,而不是会去欣赏或鉴赏它。
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
我渐渐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学会聆听,还给我们介绍了好多经典的乐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乐器。
这不但使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也使我们受益颇多。
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呢!就这样,渐渐地我对鉴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鉴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
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实说,我在学习《音乐鉴赏》课前,对音乐的认识更多的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仅仅是喜欢一些歌手的声音和一些歌词的意蕴。
当然了,我之所以更关注流行音乐,也是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生活化、节奏也比较明快、更加贴近生活、易于让我接受。
而对于其它方面的音乐,我则是一知半解,而这次《音乐鉴赏》课使我开阔了眼界。
2023尔雅学习通选修课《音乐鉴赏》评估试题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陕北民歌《脚夫调》表现的是哪一种情感:()A.欢快B.伤感C.奋进D.愤懑2.艺术内行的标志是:()A.会享受,能评价B.能听懂C.能记下旋律D.能再现演奏3.人们知觉能力决定其通常不喜欢下列哪一音乐:()A.舒缓B.活泼C.清新D.紧张4.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关注下列哪一项的变化:()A.全景结构B.远景结构C.中景结构D.近景结构5.下列哪一位演奏家所作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作品53号》的结构式最为严谨的:()A.RubinsteinB.LhevinneC.HorowitzD.Cortot6.与欧洲国家音乐中的独立复调相比我国的传统音乐中各乐器之间的组合属于:()A.平行复调B.对立复调C.支撑复调D.合音复调7.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是:()A.朗朗B.周广仁C.杜宁武D.韩冰8.我们在创作音乐进行结构布局时,要注意框架的哪项度的支撑:()A.一度B.二度C.三度D.四度9.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A.认真聆听音乐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D.学好理论知识10.西贝柳斯所著的《芬兰颂》没有表现出下列哪一项情感寓意:()A.抗争B.胜利C.黑暗D.幸福11.下列哪种情景不是《莫斯科河上的黎明》所描述的:()A.昏暗B.宁静C.曙光D.紧张12.胡志厚的管子独奏《胡笳十八拍》要求我们下列哪一项能力来更好地欣赏音乐:()A.注意的集中能力B.注意的专注能力C.注意的分配能力D.注意的保持能力13.紧张度最低的乐器是下列哪一种:()A.长笛B.短笛C.小提琴D.长号14.下列哪一项不是“南朱北李”中的“南朱”朱蓬博老师的作品:()A.《红珊瑚》B.《刘三姐》C.《年轻的朋友来相会》D.《社长的女儿》15.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A.视觉B.语言C.听觉D.情绪16.下列哪一项不是“南朱北李"中的“南朱”朱蓬博老师的作品:()A.《红珊瑚》B.《刘三姐》C.《年轻的朋友来相会》D.《社长的女儿》17.下列哪一项是构成乐感的主要因素:()A.听觉B.联觉C.天赋D.习惯18.《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A.廖辅叔B.莫扎特C.廖尚果D.萨利埃里19.人类演奏音乐技术能力达到巅峰的演奏家是:()A.李斯特B.理查德·弗里德曼C.马克西姆D.Cziffra20.听众听音乐时情感的聚集是通过什么是实现的:()A.对下一个音的期待B.保持长时间的期待C.联觉D.身体的反应21.《Embraceyou》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A.格什温B.施特劳斯C.肖邦D.比卡22.下列哪一项感情状态不是顺应求异心理产生的结果:()A.满足B.释放C.厌烦D.缓解23.下列哪一位演奏家首次演奏了《野蜂飞舞》八度版:()A.王羽佳B.朗朗C.李斯特D.齐夫拉24.下列哪一位演奏家被世界赞誉为“钢琴诗人":()A.李斯特B.朗朗C.莫扎特D.肖邦25.以下对联觉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联觉是一种习惯和本能B.联觉是一种理性行为C.联觉无法控制D.联觉反映无处不在二、判断题(20题)26.演奏者如果失去了独立阐释作品的权力会失去很多内心最有力量的东西。
音乐鉴赏项目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艺术中专校三年制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二、课程性质《音乐欣赏》是三年制初等教育二年级数学专业音乐必修课程,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阅读和聆听过程中掌握中西方的音乐名作,并从中领会作品所体现的深厚文化意蕴。
三、参考课时72课时四、总学分学分:4分五、课程目标1、开阔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
初步了解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及民族民间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2、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感情,陶冶情操。
4、欣赏内容应该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的原则。
六、课程设计思路1、基本内容:音乐艺术与审美鉴赏、歌曲赏析、中国器乐作品赏析、外国器乐作品赏析、综合艺术赏析、音乐知识简介、视唱与歌曲。
(共72课时)2、具体内容与要求(1)音乐艺术与审美鉴赏(4课时)掌握音乐艺术与音乐功能的内容,了解音乐的审美因素,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而且能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思想的熏陶与教育.(2)歌曲赏析(12课时)了解歌曲的特点与发展状况,懂得各类歌曲的基本概念,能够对中外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的起源和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曲的时代风格与特点。
(3)中国器乐作品赏析(6课时)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概况,认识常见的民族乐器,能听辨其音色特点.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民族器乐作品,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兴趣,,激励他们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思想情感。
(4)外国器乐作品赏析(10课时)了解西方音乐艺术的流派和风格以及它们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通过欣赏古典乐派音乐、浪漫乐派音乐和民族乐派音乐,扩大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和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趣。
课程类型:艺术类选修课教学对象:全校各系学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赏析中西方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风格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教学时间:10—18周,每周一次,每次2课时教学内容:1. 音乐理论常识2. 中西方音乐发展史3. 中西方音乐作品赏析4. 中西方音乐之美及不同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1. 作品赏析:通过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 讲解与分析:教师讲解音乐作品的思想、背景、情感和精神。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参与讨论。
4. 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音响、幻灯片等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进程安排:第一周:绪论1. 介绍音乐的概念、起源和审美价值。
2.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第二周:音乐理论常识1.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
2. 介绍音乐术语:音名、音高、音值、音程等。
3.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
第三周:中西方音乐发展史1. 介绍中西方音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流派。
2. 分析中西方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四周:中西方音乐作品赏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
2. 分析作品的音乐元素、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五周:中西方音乐之美及不同特点1. 对比分析中西方音乐的美学特点。
2. 介绍中西方音乐的不同风格和流派。
第六周:音乐与生活1. 探讨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 分析音乐对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第七周:音乐与艺术1. 介绍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戏剧等)的关系。
2. 分析音乐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周:音乐与心理1. 探讨音乐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2. 分析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第九周:音乐与民族1. 介绍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大学选修课音乐鉴赏大学选修课音乐鉴赏基本知识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确实如此,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古代音、乐有别。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前汉书平话》卷下:“帝至棘门,左翼将徐迈以音乐迎之,送帝至霸陵桥上。
”温承训《动人的音乐》诗:“真的,音乐是人们感情的语言。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
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
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学。
选修课流行音乐鉴赏期末考试1、《如歌的行板》是一首()。
[单选题] *A.小提琴协奏曲B.弦乐四重奏(正确答案)C.铜管重奏D.木管重奏2、34《东方之珠》的曲式结构是()。
[单选题] *A A+B(正确答案)B. B.A+B+CC. 一段曲式D. A+B+A3、课本中的《楚商》是由()编配。
[单选题] *A.王原平(正确答案)B.牧野C.李焕之D.屈原4、该乐器有木管乐器中“演说家”之称的是?()[单选题] *A.单簧管(正确答案)B.大提琴C.双簧管D.大管5、合唱是指由()个或()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
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单选题] *A.1 1B.2 2(正确答案)C.3 3D.4 46、古琴,原称琴,有()根弦。
[单选题] *A.5(正确答案)B.6C.7D.87、弱起小节也叫作()。
[单选题] *A完全小节B不完全小节(正确答案)C普通小节D正常小节8、《七子之歌》词出自于()的组诗。
[单选题] *A.闻一多(正确答案)B.鲁迅C.徐志摩D.李白9、“mf”力度记号的意思是()。
[单选题] *A. 强B. 中强(正确答案)C. 很强D.最强10、歌曲《东方之珠》描述的城市是()。
[单选题] * A香港(正确答案)B.澳门C.广州湾D.上海11、第六交响曲《悲怆》是音乐家()的作品。
[单选题] *A.贝多芬B.莫扎特C.冼星海D.柴可夫斯基(正确答案)12、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东北民歌《摇篮曲》是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人间相同的()。
[单选题] *A.母爱(正确答案)B.爱情C.博爱D.仁爱1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曲作者是( )。
[单选题] *A.何占豪、陈钢(正确答案)B.冼星海C.马思聪D.莫扎特14、以下表达“亲情”的作品是()。
[单选题] *A.《常回家看看》(正确答案)B.《友谊地久天长》C.《念故乡》D.《摇篮曲》15、小号属于西洋乐器中的哪个组别()[单选题] *A 铜管乐器组(正确答案)B 拉弦乐器组C 打击乐器组D 木管组16、唢呐属于民乐的哪个组别()[单选题] *A 吹(正确答案)B 拉C 弹D 打17、二胡属于民乐的哪个组别()[单选题] *A 吹B 拉(正确答案)C 弹D 打18、琴箫曲《梅花三弄》是将表现梅花的音乐主题,在不同的段落中重复()次,但不是简单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