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护理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3.33 MB
- 文档页数:41
佝偻病患儿的护理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疾病,常见于幼儿期。
其主要表现为骨骼生长障碍和骨软化,常导致骨骼畸形。
因此,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至关重要,包括饮食、体位、运动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一、饮食护理:1.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的摄取对于佝偻病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患儿应合理补充维生素D,如经口补充或经皮肤合成。
2.提供富含钙质的食物:钙是骨骼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患儿应摄取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类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
3.饮食均衡:佝偻病患儿的饮食应均衡,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二、体位护理:1.睡眠姿势:由于佝偻病患儿常伴有肌肉张力低下,他们在睡眠中容易出现身体前屈姿势。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儿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睡眠,并适时翻身,防止压迫造成褥疮。
2.坐姿:佝偻病患儿常呈现驼背、头部前屈等畸形,护理人员应引导患儿保持正确的坐姿,如坐直、挺胸、抬头等,有助于纠正畸形。
三、运动护理:1.早期预防:对于有佝偻病家族史的婴儿,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晒太阳,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2.适当运动:佝偻病患儿需要适当的运动以促进骨骼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加。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爬行、走路等。
3.牵引和按摩:对于佝偻病患儿的畸形,适当的牵引和按摩对于纠正骨骼畸形有一定的帮助。
护理人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牵引和按摩。
四、心理护理:1.给予关爱和温暖:佝偻病患儿容易因为身体畸形引起自卑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2.家庭支持:佝偻病患儿的家庭应给予患儿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配合医生的治疗,让患儿尽早康复。
以上是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及时观察患儿的变化,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佝偻病患儿的正确的护理方法(1)一般护理:居室内光线应充足,定时开窗通风,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给予含有丰富维生素d和钙质的食物,如肝、蛋黄、乳类、绿色蔬菜。
患儿出汗多,每日清洁皮肤和头皮,勤换枕套和内衣。
(2)重症佝偻病的护理:患儿体质弱,应鼓励定期到户外晒太阳,因普通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
人体皮肤含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才能形成维生素d。
为预防骨骼畸形,不会站立时鼓励俯卧,1岁左右不宜多站、多走。
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以免发生骨折。
对反应差的患儿加强观察,一旦发生惊厥,应立即抢救。
(3)加强孕期保健:孕妇应多晒太阳,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对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个月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
提倡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进行药物预防,于出生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u一1000u,剂量要准确,以免中毒。
婴幼儿应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供给。
每日户外活动应在1小时以上,对于体弱儿或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
对有低钙抽搐者或以淀粉为主食者应补适量钙剂。
服用鱼肝油及钙剂的剂量应准确,不可加人奶液或其它食物中喂哺。
一旦发现患儿有两眼凝视、四肢发紧等情况时应立即刺激人中穴位并送往医院。
对后遗症期,无需药物治疗,应加强体格锻炼。
骨骼畸形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
胸部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
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增加肌张力,以纠正畸形。
【佝偻病患儿的正确的护理方法】。
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佝偻病是一种可能是遗传性的疾病,它主要发生在婴儿期间,患儿的骨骼和软组织发育不良,形成佝偻形态。
佝偻病一旦发生,其生理性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患儿的活动能力可能受到限制。
因此,给予患儿准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儿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定期检查患儿的佝偻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如果发现佝偻的症状,应立即就诊,以确保病情得到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避免佝偻情况恶化。
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来控制药物剂量,并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对病情进行调整,使患儿得到有效的护理。
其次,应积极参与患儿的锻炼活动,以促进患儿身体发育。
一方面,可以适当进行推拿、调整等治疗;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患儿的情况改变运动模式,增加患儿的肌肉力量,提高活动能力。
此外,护理人员也应当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
与其他健康的儿童相比,患儿的生理状态往往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心理刺激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用贴心的话语安抚患儿,增强患儿自信心,让患儿感到温暖安全。
最后,应给予患儿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减少患儿可能倍受的伤害,以及可能带来的痛苦而免受损害。
例如,需要给患儿安装便利的仪器设备,以便患儿可以更加安全地生活;还应注意患儿的饮食,确保患儿供给充足的营养,使患儿可以更好地获得营养,改善佝偻病的症状。
总之,准确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佝偻病的病情,为患儿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因此,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儿康复。
佝偻病护理措施佝偻病是一种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特别常见于婴幼儿。
佝偻病的最常见症状是骨骼畸形和软弱无力,而且也可能会导致其他复杂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佝偻病的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减少患病的症状和复杂疾病患病的风险,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佝偻病的护理措施。
1.给患者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佝偻病导致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避免佝偻病,每天需要给患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包括晒太阳、饮食和口服维生素D等多种方式。
此外,还可以跟医生咨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具适当的维生素D补充剂。
2.提供充足的营养一个好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对于佝偻病患者,应该提供充足的营养,并确保他们的食物来源足够多样化,包括打算饮食、蛋白质和矿物质。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请给予流动食或其他较容易消化的食物。
3.加强运动和外出适当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可以帮助全身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对于患有佝偻病的儿童,需要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室内轻度运动、户外活动以及一些合适的体育活动。
4.进行有效的物理治疗对于佝偻病患者,除了需要加强饮食和运动外,物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治疗包括穴位按摩、推拿、理疗、热敷和体育康复等。
物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病情,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和恢复。
5.定期复查和监测佝偻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和检查,以确保患者的饮食和治疗措施正在有效地实施并且能够带来质量的有效结果。
医生可以定期进行观察,按照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最佳的保健效果。
总之,对佝偻病患者的护理措施需要着重在日常的饮食、运动、器官治疗以及定期复查监测等方面。
此外,患者和家属还要与医生/护士密切合作,共同进行恰当的治疗和护理,以便最终缓解症状,达到康复。
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要点
佝偻病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骼发育不良和骨软化。
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如下:
1.在多吃含钙食物的同时,可以适当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猪肝、羊肝和牛肝,以促进钙的吸收。
一般来说,轻度缺钙儿童在膳食补充后可以改善缺钙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切不可擅自停服或者加服,否则会引起治疗没有效果,病情更严重,或者导致维生素D中毒。
2.患有佝偻病的儿童应该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必要时可以用紫外线照射。
不要长时间坐着、站着或走路,不要强迫自己学会站立和走路。
3.佝偻病的护理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补充食物,保证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4.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补充富含维生素D,利于吸收的体恒健钙之缘片,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
这也是对于佝偻病的保健措施。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
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窗,在北方,因寒冷季节长、日照时间短,小儿户外活动少,紫外线量明显不足,可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少,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
若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鱼肝油等,则易患佝偻病。
3.生长过快早产儿或双胎体内储存维生素D不足,出生后生长速度较快,所需维生素D多,若未及时补充,造成维生素D缺乏。
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胃肠道、肝胆或肾脏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致钙磷代谢障碍;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维生素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维生素D对钙转运的调节。
二、临床表现(一)初期(早期)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小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
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二)激期(活动期)1.骨骼改变—特征性改变1)头部: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沟鸡胸、漏斗胸。
3)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
久坐者可见脊柱后凸或侧弯。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患儿肌肉发育不良。
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措施什么是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以维生素D缺乏为特征的疾病,可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临床骨钙化障碍。
是儿童常见的慢性营养不良疾病之一,大多数疾病是儿童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
钙缺乏是轻微的,儿童缺乏骨骼。
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中缺乏钙盐会导致骨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
此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除对骨骼有一定影响外,还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等组织有破坏性影响,不利于儿童的长期健康成长。
下面小编为您总结出关于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措施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原因有哪些?小儿佝偻病又名软骨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主要是由于儿童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
主要原因是:日照不足。
维生素D可以在人体内自然合成,但维生素D的形成需要阳光。
缺乏阳光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
如今,许多家长和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度过,电子设备逐渐取代了户外游戏,外出出行也都是在车里,人们接受外界阳光的机会越来越少。
此外,城市雾霾非常严重,阳光很难穿透这些雾霾层,削弱了阳光对人们的作用。
儿童更难接受阳光,他们的身体不能形成足够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也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
深海鱼、动物肝脏和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2。
鸡蛋、牛肉、黄油、植物油和其他日常食品中的维生素D2也较高,但日常蔬菜中的维生素D较少。
因此,单纯吃蔬菜和其他食物无法满足维生素D的摄入需求。
维生素 D 需求量增多:儿童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尤其是骨骼生长需要大量维生素D。
如果儿童在快速生长期间没有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他们很容易患佝偻病。
其他疾病的影响。
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的儿童不能很好地吸收维生素D。
肝病、肾病、胆道和胆汁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导致儿童患佝偻病。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环境护理:安排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的房间,让患儿有充足的睡眠。
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2教案首页第15次课授课时间8 周教案完成时间3教案续页45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 VitD 缺乏(二)VitD 来源、代谢及生理作用内源性 皮肤经紫外线照射产生 1.来源外源性 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提供2.代谢羟化酶 羟化酶VitD 3 25-(OH)VitD 3 1, 25-(OH)2VitD 3肝 肾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3.生理作用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促进钙盐向骨骼转移沉积,新骨生长 日光照射不足 户外活动少、 生活环境不良 (三)VitD 缺乏原因 摄入不足 单纯乳类喂养生长发育快 婴儿、早产儿疾病影响 肝、肾、胃肠疾病(四)发病机制VitD神经精神状 小肠吸收钙、磷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分泌血钙正常 旧骨脱钙 肾小管吸收磷 血磷6~8分钟 ①展示图片引入课题。
②引导学生复习V itD 的来源、代谢、生理作用。
③分析讲解引起VitD 缺乏的原因。
④通过右侧示意图简讲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引导佝偻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教案续页6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教学活动二、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症状烦躁、夜惊、多汗…(一)初期枕秃骨骼改变(二)激期肌肉韧带松弛蛙状腹、运动功能差其他免疫力低下、反应迟钝……头部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大、出牙迟胸部肋串珠、肋膈沟、鸡胸或漏斗胸◆骨骼症状四肢手镯、足镯、“X”或“O”型腿脊柱后凸或侧弯骨盆扁平(三)恢复期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四)后遗症期 3岁以上,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三、辅助检查早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血钙稍渐恢复正常血磷渐恢复正常钙·磷<40<30渐恢复正常AKP正或稍渐正常正常骨X 线正常改变明显改变明显可畸形20~25分钟①启发式讲解佝偻病初期、激期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通过图片展示突出各部位的骨骼体征。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1.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
乏),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
2.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皮肤
内7-脱氢胆固醇)
3.佝偻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易激惹,
烦躁不安,夜间啼哭,摇头擦枕,出现
枕秃头部颅骨软化,出现方颅或鞍形
颅),胸骨可出现(肋骨串珠),四肢
形成(x形或o形腿),(2岁以后)
的小儿在(后遗症)期,仅留有(不同
程度的骨骼畸形)
4.佝偻病治疗原则为应用维生素D剂
量为每日(50-100μg)
5.佝偻病患儿避免(早坐,站,行,
久站,久坐),防止(发生骨骼畸形),
x形腿按摩(外侧肌),o形腿按摩(内
侧肌)
6.新生儿出生后(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
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 D 缺乏引起的骨骼疾病,常见于儿童。
对于佝偻病患儿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补充维生素 D:佝偻病患儿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D,可以通
过口服维生素 D 制剂或增加日晒时间来实现。
2. 饮食护理:患儿应该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 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蛋黄等。
3. 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发育,患儿可以进
行一些适合的运动,如游泳、跑步等。
4. 日光浴:适当的日晒可以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患儿可以在早
晨或傍晚阳光柔和的时候进行日光浴,但要注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
5. 定期复查:患儿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和治疗效果。
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要点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
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要点。
1. 给予足够的维生素D补充。
佝偻病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儿足够的维生素D补充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D滴剂或者注射维生素D来补充。
2. 阳光照射。
阳光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患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暴露在阳光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阳光照射的时间和强度要适当,避免过度曝晒导致晒伤。
3. 提供充足的钙和磷。
维生素D的吸收需要钙和磷的参与,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患儿的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和磷。
可以选择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豆类等。
4. 保持良好的体位。
佝偻病患儿骨骼发育不良,容易出现畸形,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儿的正确体位。
可以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给予适当的支撑,防止患儿的骨骼变形。
5. 进行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患儿的骨骼发育,增强肌肉力量。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如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
6. 注重营养均衡。
佝偻病患儿的食欲常常不佳,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7. 定期复查和监测。
佝偻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疾病,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复查和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
可以通过血液检查、X线片等方法来评估患儿的骨骼发育情况。
8. 提供心理支持。
佝偻病患儿长期受病痛困扰,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自卑感。
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患儿充分的关心和爱护,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治疗。
9. 预防感染。
佝偻病患儿由于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