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型特色产业集群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推动石家庄市经济过万亿的诵读稿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都在积极寻求转型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推动石家庄市经济过万亿的目标。
二、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的构建1.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石家庄市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石家庄市将重点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
同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资本入驻,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石家庄市将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吸引农民进城购房,提高城市化率。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4.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
石家庄市拥有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和产业基础,具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条件。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聚焦创新药物、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
5.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家庄市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推动石家庄市经济过万亿的措施1.政策支持为推动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石家庄市将制定一系列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培育产业发展。
2.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Special特别报道达州市渠县:解码户外赛道,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从零散的家庭作坊到规模大、外向度高的产业集群,从单一加工型生产企业转变为多元融合型发展企业,渠县深度聚焦户外纺织服装产业新赛道,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全县拥有户外纺织服装企业129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成功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西部服装服饰产业承接基地”“四川省国际品牌服装加工‘智’造基地”和“四川省户外服装生产基地”,一座魅力四射的轻纺服饰时尚之都正加速崛起。
立足中西部,聚势轻纺服饰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局势,小县城如何破局重立,又如何打造出“中国户外纺织服装名城”?渠县是成渝经济圈的结合点,区位优势突出、人力资源丰富,服装服饰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近年来,渠县抢抓四川省委、省政府把食品轻纺产业纳入“六大优势产业”和“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六大万亿级产业”战略契机,立足产业基础、区域交通、人力资源优势,将轻纺服饰定位为渠县“首位产业”,出台《建设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的决定》《渠县纺织服装产业2023—2025发展规划》,全力建设“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
渠县大力引进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链主型”企业,四川贵康服装有限公司犀牛智造合作工厂、安踏合作伙伴嘉源体育、兴宏泰(森马)服饰、铭圳纺织、航彩纺织、鑫富纺织等龙头企业竞相落地渠县,坚持“链主企业+产业集群”双轮驱动,注重企业、产品、品牌的“梯度培育”,既让规模企业“顶天立地”,又使微型企业“铺天盖地”,全县129户轻纺服饰企业中,轻纺服饰类乡村共富工坊58家,规上服装服饰企业32家,其中户外服装服饰规上企业20家、年总产能3600万件、产值43.1亿元。
渠县轻纺服饰品类多样涵盖防风衣、滑雪服、雨衣、夹克等13个系列品种,目前已拥有晋恒、天露、恒辉、渠之秀等自主品牌20余个,国际国内知名合作品牌33个,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新时代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配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情况的报告,我委及时就该项监督议题与省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接,跟踪了解相关情况。
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赴***等市县实地调研,听取基层和企业的意见建议。
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等有关部门情况介绍,并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11月中旬,召开财经委全体会议,对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和各方面意见建议,作了认真分析研究。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重点产业链培育,做了大量工作,制造强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设计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建立高位统筹协调机制,成立了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动要素保障向重点集群聚焦,促进集群培育工作与科技创新、产业人才、金融服务、质量品牌、知识产权等深度融合,形成集群建设发展“一盘棋”工作格局。
编制分集群培育实施方案,通过“一群一策”“一链一策”,精准推动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发展。
建立专班工作机制,省市县已累计建立了超过180个细分产业链(产业集群)工作专班。
强化政策和规划引领,201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集群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2023年制定《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体现了产业集群建设与产业链培育的有机统一。
2023年出台《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将打造综合实力国际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发展重点,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
各地将省级层面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培育和发展制造业集群的具体政策措施。
亮点河南I览诬聚焦高质量发展华夏幸福加速打造河南新兴产业集群O桑平起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
2020年12月,中共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在全会部署的2021年开好局、起好步主要任务中,第一条就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新兴产业带动,加快产业升级瞅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郑州都市圈,是引领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可喜的是,郑外I都市圈已经初步形成一批龙头项目带动、关联企业快速集聚的新兴产业集群。
而梳理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脉络时,我们发现,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助力——华夏幸福。
新型显示龙头陆续开工新郑多次填补全省产业空白近日,河南尊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尊绅光电)的第一批柔示模组生产设备运抵新郑产蛹城,项目建设投产加速。
这意河南省新型显示领域的又一项产业空白得以填补。
尊绅光电柔性显示模组项目由中国新型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大尺寸液晶面板和大尺寸多媒体、中小尺寸柔性显示模组。
其主要客户几乎覆盖大型液晶面板厂商,如京东方(BOE)、中国电子(CEC)、深超光电等;电视机生产领域则与海信、清华同方、创佳等长期合作。
尊绅光电柔性显示模组项目的固定资产达40亿元,包含22条LCD模组线以及一条AMOLED柔性屏模组线。
御投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40亿元。
该项目的落地,对新郑市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近年新郑落地投资规模最大的龙头项目,更标志着新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之路又走出坚实一步。
新郑市临港临郑,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先天优势,且与郑州市推进高质量建设的“南动”产业策略相契合。
自2019年下半年起,新郑市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增效提速,屡屡填补河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空白——2019年9月,新郑产业新城力推之下,新郑市政府主导建设的中原地区唯一专业污水处理厂开建,打造新郑独特的产业承载优势;2019年11月,新郑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港发出首批电子终端产品,填补新郑8年零出口的空白;2020年7月,锐杰微科技集团国产SIP芯片研制及高端封测生产基地落成启用,填补河南省集成电路产业空白;2020年11月,尊绅光电柔性显示模组项目开工,填补河南省新型显示领域的空白……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一个又一个的电子信息产锐杰微生产场景RDJS2020.1255业发展新突破在新郑实现。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双城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成渝地区为例唐双福在现代工业化理念的推动下,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经济形态已经发生了历史巨变,如何突破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式的瓶颈,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现实而长远的问题,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正是农业新业态走向大市场的有效途径。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蓄势启航的形势下,创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一、成渝地区产业演变的效果成渝地区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区域总耕地1.36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7%,耕地复种指数较高,形成了夏、秋、晚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粮食、油料、蔬菜、柑橘、茶叶播种面积分别占全国的7.1%、14.1%、10.3%、20.9%、14.0%,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613.4万吨、41.7万吨、33.1万吨,水产养殖面积占全国淡水养殖总面积的5.3%,养活了全国8. 2%的人口,是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最优、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自西汉起,就赢得“天府之国”的美誉,素有“粮猪安天下”的说法。
四川、重庆地理相邻、自然生态条件相似、民风民俗相通、主导产业相近,区域内粮油、柑橘、柠檬、蔬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现代畜牧、生态渔业、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已具雏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十大特色产业链基本成型,重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农业科技长足进步。
二、成渝地区集群突破的局限纵观荷兰花卉、智利苹果、丹麦猪肉等国际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从外在表现上总体呈现出“特、大、群、优”特征,即特色禀赋、较大规模、主体成群、优势突出。
从内部运行上具有专业化的主体分工、组织化的知识扩散、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国际化的品牌溢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横向扩张、纵向拉长,逐步形成一业为主、关联产业百花齐放的格局。
但成渝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刚刚起步,还面临诸多局限。
(一)集群区域统揽上有制约——地域空间限制,集群统揽效应不凸显。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信息提供日期:2022-06-28 【字体:大中小】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衔接落实国家、省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基础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等3个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但是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仍需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立足深圳实际,紧密围绕服务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建设,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对于稳住深圳制造业基本盘,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意义重大。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效应,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核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安阳打造10个特色产业链培育5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市委经济工作会召开后,市发改委将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7个方面,通过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等举措,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今年,安阳市将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增强投资拉动作用。
我市将实施“8415”项目推进工程,围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城市建设、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农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等8个方面,推进4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建设,到今年年底累计完成投资500亿元。
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市将重点支持10个龙头企业,打造10个特色产业链,培育形成5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实施100个左右工业升级项目,推进47个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项目、5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5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创新专项。
做好老工业基地城市调整改造工作。
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市将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积极支持安阳新区、安汤新城、城市组团规划建设,重点在快速通道、城区路网、河道治理、生态水系等领域,集中力量实施100个左右的项目。
同时,我市还将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市、县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编制钢铁、煤化工、有色金属、光伏等产业链图谱,开展专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争取引进一批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同时,市发改委还将继续牵头,做好中国五矿产业园、苏氏精密铸造产业园等重大招商项目的跟踪对接。
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市将突出强化运行调控,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苗头性、局部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全局性问题。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协调调度机制,立足于应对更加困难的局面,提前研究储备必要的政策措施。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市将着力创建绿化模范城市,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组织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全面实行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
打造新型特色产业集群
再制造和工艺玻璃是河间两大传统产业。
2017年,我们切实加大了两大集群的培育。
一是宣传造势。
组织了2017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年会暨河间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招商峰会。
积极筹备组织了第二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和首届“中国·河间国际灯工艺术节”。
两次大型活动,极大地宣传了河间两大产业集群的品牌形象,加强了河间与我国乃至世界同行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二是积极推进。
再制造产业体检中心、旧件交易中心投入运营,京津冀再制造产业研究院、再制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展示交易和体验中心、建成,专门规划出占地2000亩的再制造产业园区,吸引了国内外再制造企业向河间集聚,其中日本三井物产、马来西亚岩石机构、德国GRG、美国MCM、长春合心集团等35家国内外重量级再制造企业达成入驻框架协议。
规划建设玻璃产业园,启动玻璃小镇项目。
以玻璃产业园为辐射,由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东华大学环境艺术研究院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组成联合体,参与“玻璃小镇”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等工作。
三是打造品牌。
我市再制造和工艺玻璃产业集群被认定为河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