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的饮食调护
- 格式:pdf
- 大小:268.72 KB
- 文档页数:1
中风的中医预防及治疗知识课题中风的中医预防及治疗知识中风,又称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导致的,中医在预防和治疗中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中风的中医预防及治疗知识。
一、中风的中医预防知识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在预防中风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饮食应该清淡,避免油腻、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常用的中医预防中风的食疗方法包括红枣、核桃、蜂蜜等食材,这些食物有助于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从而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2.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的不稳定会对身体的气血运行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中风的发生。
中医强调要保持情绪的平和,避免过度悲喜,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情绪调节。
3. 定期运动中医强调运动对于保持身体的气血畅通至关重要。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增加身体的阳气,促进气血的运行,减少中风的风险。
二、中风的中医治疗知识1. 穴位按摩中医治疗中风常常会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如印堂穴、风池穴等,以疏通相关经络,促进气血畅通,达到预防和治疗中风的目的。
2.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所致,因此常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红花、山楂等,这些药材有助于舒经活络、祛风除湿、化瘀通络。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在中风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加快康复。
总结与展望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而中医在预防和治疗中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情绪调节、定期运动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中风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中医通过穴位按摩、中药调理、针灸疗法等手段能够减轻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中医在中风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①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②移情易志法。
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中风后遗症恢复期的护理关键词中风恢复期护理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急性期后,多数遗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语言不利、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等,因此恢复期如何帮助有不同程度后遗症患者摆脱痛苦,恢复自信,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中风恢复期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9~2011年对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33~92岁,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38例痊愈,62例好转出院。
护理要点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应懂得顺应自然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变化,做到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还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及护理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患者休养,噪声的刺激常使患者心烦意乱,所以病室以不超过40~60dB为宜,温度以18~22℃为宜,湿度50%~60%为宜,还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切忌对流风。
病室内光线也要适宜。
饮食调节: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特色,合理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尤其是中风患者的恢复期,合理运用饮食调护,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也会引起中风。
所以中风恢复期应注意饮食,以防病情加重和复发。
阴虚者宜食甘凉食物,如鸭、鹅肉、绿豆、菠菜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如羊肉、桂圆肉、花生、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宜多食山药、黑木耳、芹菜、香菇等;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韭菜、芹菜、竹笋、粗粮及水果等;高脂血症者宜食清淡低盐、豆制品等食物,如山楂、芹菜、大蒜等,忌食动物内脏,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忌肥甘甜腻、辛辣、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戒烟酒。
情志护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不同的情志改变可影响不同腑脏功能。
中风患者易出现悲观情绪和焦虑不安,有时出现急躁、暴怒、易激动,这些对中风康复十分不利。
中风的健康教育中风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
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
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病情观察:意识,意识障碍,瞳孔,生命体征饮食护理1. 控制油脂摄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猪皮、鸡皮、鸭皮、鱼皮等。
烹调时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拷、烧、炖、卤等方式。
2. 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腰子等) 、肥肉、蟹黄、虾卵、鱼卵等。
有血胆固醇过高的人,则每周摄取的蛋黄,以不超过三个为原则。
3. 控制盐的摄取:摄取过量的盐份会使人体内的水份滞留,引起血压上升。
宜多食用新鲜的天然食物,而腌渍食品、腊味食品及调味浓重的罐头食品等较咸的人工或加工食物尽量少吃。
4. 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类都属于含咖啡因的饮料,应适可而止。
饮用时,应避免添加奶精,并少用糖。
5. 减少食用高普林的食物:减少食用动物内脏、豆类、芦笋等高普林的食物,以避免尿酸过高。
多喝水,也可以减低尿酸的浓度。
6. 炒菜油宜选用单元不饱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系平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等致气血运行受阻,或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致气血逆乱所致。
因而病人多情绪急躁,且因病程较长,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往往多疑、固执而易激动,有的甚至产生悲观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病人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以稳定情绪。
如积极与病人沟通,开导和安慰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要求家属配合做其思想工作。
用药护理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褥疮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血液循环障碍,不能正常供给皮肤及皮下组织所需的营养,以致组织糜烂、坏死而形成褥疮。
中风康复的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目标1. 促进中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2. 减轻中风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3. 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二、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原则1.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应注重中风患者的整体状况,强调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平衡。
2. 辨证施护:根据中风患者的病情、体质、病程等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 预防为主:中风康复过程中,应注重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4. 家庭与社会支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为中风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三、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1. 生活护理:(1)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2)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3)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意识、面色、气息、舌象、脉象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
(3)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评估康复效果。
3. 中医特色护理:(1)中药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配中药,指导患者按时服用。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
(2)针灸护理:针灸治疗期间,观察患者针刺反应,如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
协助医生进行针灸操作,保证针灸安全。
(3)拔罐护理:拔罐治疗时,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如充血、瘀血等。
拔罐后及时处理皮肤异常情况。
(4)中医食疗: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制定合适的食疗方案,促进康复。
4. 心理护理:(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关爱和支持。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患者需求,解答患者疑问。
(3)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5. 健康教育:(1)普及中风预防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意识。
(2)讲解中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睿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的疾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方式、休息及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中脏腑:a.痰蒙清窍证。
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b.痰热内闭证。
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苔黄腻。
c.元气败脱证:证候: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②中经络:a.风火上扰证。
证候: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b.风痰阻络证。
证候: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c.痰热腑实证。
证候;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咳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d.气虚血瘀证。
证候: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清,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阴虚风动证。
证候: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
(3)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运动以利气血运行。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肢体良肢位摆放,防跌倒、坠床等意外。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四肢活动等情况。
②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Q②及时记录服至宝丹、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生。
中风食谱大全,中风食疗吃什么共45道菜谱,当前在第1页∙鲫鱼苦瓜汤点击:20701工艺:烧口味:酸甜味主料:鲫鱼500克功效:本品具有清热、解毒、降血糖之功效,用于预防脑梗塞。
∙∙烧香菇点击:26854工艺:烧口味:咸鲜味主料:香菇(鲜)400克功效:本品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佳品。
∙∙天秦萝卜粥点击:2785工艺:煮口味:原本味主料:白萝卜500克功效:本品具有祛风、化痰、通络之功效,适用于脑血管疾病后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的患者。
∙∙凉拌青椒点击:3421工艺:拌口味:微辣主料:青椒300克功效: 1. 本品能促进脂肪代谢,有利于防治血管硬化、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有辅助作用; 2. 辣椒也不可多吃,否则会出现口干、咽痛、大便不畅等症状。
∙∙高丽菜汤点击:6666工艺:煮口味:清香味主料:圆白菜50克∙∙木耳银芽海米粥点击:2180工艺:煮口味:咸鲜味主料:稻米100克,木耳(干)20克,绿豆芽50克功效:春季防病养生粥∙∙蔬菜汤点击:29912工艺:煮口味:清香味主料:红萝卜20克,胡萝卜50克,洋葱(白皮)30克,圆白菜20克∙∙绿豆海带粥[图] 点击:29927工艺:煮口味:清香味主料:绿豆100克,海带(鲜)100克,稻米50克功效: 1. 清热解毒,降压。
2. 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调理药膳∙∙木耳豆腐丁点击:11748工艺:拌口味:香辣特色:色泽美观,味辣鲜嫩。
主料:豆腐(北)400克辅料:木耳(干)20克,黄瓜50克,∙∙海带黄花蛋汤点击:9321工艺:烧口味:咸鲜味主料:鸡蛋100克,黄花菜100克,海带(鲜)50克,木耳(水发),50克,白菜50克,粉丝100克∙∙水晶番茄[图] 点击:6211工艺:拌口味:酸甜味特色:甜酸可口。
主料:番茄500克功效:西红柿营养丰富,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高,孕妇早期食用,有利于胎儿的发育,还能减缓早孕反应。
中风中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见于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不利或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口舌歪斜。
次症见于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情志调护】(1)保持心情舒畅,控制情绪波动。
(2)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尽量消除存在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教会病人自我调节的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饮食调护】(1)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类食物为主,多食鱼肉瘦肉,豆腐等优质蛋白.(2)忌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食物(3)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生活调护】(1)预防原发病,定期检查,测量血压、血糖(2)调畅情志,起居规律.(3)戒烟限酒:吸烟酗酒,会进一步损害心脑血管的功能,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极易诱发中风.(4)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重症患者协助患者每日多做被动运动或进行肢体按摩。
(5)体育锻炼:选择太极拳、散步、气功等项目进行锻炼。
(6)及时就医:如发现走路不稳,肢体一侧无力、口角歪斜、唇麻、握物落地时,可能有脑血管痉挛或小中风,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及一步发展。
【食疗方】复方黄芪粥:黄芪、生姜各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粳米15克,大枣4枚。
前4味水煎取汁,与粳米、大枣煮粥。
每日1剂,1次服完。
调和营卫,益气活血。
适用于血痹、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不知痛痒、中风后遗症等。
眩晕眩晕病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眩即眼花或眼前黑蒙;晕即头晕,感觉到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仅有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不能睁眼,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舟船,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或行走,甚则扑到或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情志调护】(1)关心体贴病人,使其心情舒畅.(2)对情绪易激动着,减少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饮食调护】(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厚生冷、烟酒之品。
中风患者的饮食调护
发表时间:2012-11-19T13:52:16.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杨海清古光君贾宏亮[导读] 过对中风患者的饮食调护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杨海清古光君贾宏亮(大连市中医院 116013)
【摘要】目的过对中风患者的饮食调护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饮食调护基本原则结果效果良好结论中风患者的饮食调护很有必要。
【关键词】中风患者饮食调护
中风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疾病。
平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多食肥甘,饥饱不宜等均可成为中风发生的诱因。
因此。
做好中风患者饮食调护尤为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食疗胜于药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中风患者饮食调护,让中风患者从饮食开始走向康复。
饮食调护基本原则
1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节制,进食有规律,三餐应定时定量,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
忌饥饱不调,暴饮暴食易致食滞,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1.1保证每天至少一杯牛奶,睡前喝牛奶效果最好。
每天饮水以白开水为主,饮料中以绿茶最好。
1.2 晚餐不要太晚,以清淡为宜。
如果晚餐时间太晚,再吃一些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会使胆固醇在血管内壁上沉积,诱发脑血栓。
同时,人在晚上活动量少,能量消耗也少,若晚餐吃得太多,可使人肥胖,从而影响到血管的舒缩,导致脑血栓的形成.
1.3限制总热量,饮食不易过饱,易少量多餐。
膏梁厚味,聚湿生痰,对体胖痰浊雍盛者应加以禁忌。
1.4控制食盐,每日食盐在 6克以下,以 2~4克为宜。
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利。
2饮食有方:饮食要有正确的方法,进食时宜细嚼慢咽,食物冷热适宜,软硬恰当,食物要新鲜干净。
2.1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新鲜蔬菜、水果400克以上、可多食B族维生素的食品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利于神经组织的恢复。
可适当选用芹菜、萝卜、茄子、荸荠、洋葱、蒜、紫菜、海带、银耳、香菇苹果、香蕉、猕猴桃、核桃等有降脂、降压、软化血管的果蔬。
2.2饮食应以清淡滋补为主,中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给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不宜过冷过热,需新鲜配制;如混合奶、米汤、果汁、豆浆、菜汤、藕粉等。
3谨和五味:食物要多样化,合理搭配,虚则补之,食以随之,谷肉菜果,食养尽之。
对脾虚体弱者不要妄补,应选择对身体无害与体质相应之食物。
3.1进食鱼肉、羊肉、牛肉、瘦猪肉、鸡肉、虾、海参可补阳;黑木耳、奶制品、甲鱼可滋阴;乌梅、山楂可健脾消食;桑葚、桂圆、枣能补血;山药、莲子、薏米可健脾。
3.2中风忌吃狗肉,狗肉热性大、滋补强,食后会促使血压升高。
因此,中风病人不宜吃狗肉。
3.3中风患者不能吃鹌鹑蛋,鹌鹑蛋含胆固醇比例最高。
每100 克鹌鹑蛋内就含有3640 毫克胆固醇,而每100 克豆制品、鸡蛋清和海参的胆固醇含量为零。
牛奶为13 毫克,瘦猪肉为 90 毫克,鸡蛋黄为1700 毫克。
人体内胆固醇的升高,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中风病人,不食鹌鹑蛋为好。
3.4应限制动物脂肪,少吃鸡汤、肉汤、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
4 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色香味俱佳。
饮食应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并尽量作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
4.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玉米、小米、燕麦、荞麦、大麦、大豆、高粱、糙米、葵花籽、花生、土豆、豆芽、核桃、芝麻、豆腐等能润肠通便以防腑气不通,影响气机升降。
4.2忌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的助火生痰之品。
辛辣之物化热伤阴;烟为阳毒,化燥伤阴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
葱、姜、辣椒等食物对阴虚内热者应禁忌。
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宣教中风患者的饮食调护基本原则,介绍饮食的重要意义和膳食的结构,帮助其制定适合个体膳食的食谱,在科学饮食的指导下更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刘革新.中医护理学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07百济药房药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