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十二件事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这十二条中,又有八法可供现代人借鉴。
常常谨记并严格执行,必事有所成。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清明在躬,如日之升”,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
“主敬”要求做到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工作时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唯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旺盛的精力,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干净利索有力量。
二、静坐:静坐四刻,如鼎之镇静坐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这和现代的冥想养生如出一辙,静坐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醒后勿恋”指的是醒来后就不要有留恋安逸的念头,对爱赖床、拖沓的人来说,记住这点想必是最好的一针强心剂。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恋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四、读书不二:读书专一,十页为率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
五、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曾国藩认为,说话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否则不经意间便失言得罪他人了。
六、保身:节制操劳,节制食欲曾国藩在文中说:“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黄帝内经》说道:“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
”现代人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饭食八分饱,茶饮两分量,切勿暴饮暴食。
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曾国藩最大的能耐,就是他能把自己这个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经过后天的磨练,变成一个经天纬地、文治武功上都可圈可点的人物。
孟子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念,被曾国藩演绎地淋漓尽致,这也使普通人看到一个希望,但凡有所立志、用心用力、恒为,都将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就。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律己以严。
他为自己的日常安排上,订立了“十二条日课箴规”,每天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把这十二件事完成。
其一,主敬;其二,静坐;其三,早起;其四,读书不二;其五,读史;其六,谨言;其七,养气;其八,保身;其九,日有所进;其十,月无忘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
分析这十二条自己为自己设立的规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个梳理,进一步理解它:守住内心,才能守住你的行为主敬,静坐,养气等,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平静,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得住别人,第二是不欺骗自己。
《宋史·司马光传》中说,“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事无不可对人言,体现的是一个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一面。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坦荡之气,是一个最大的底气。
守住内心,就等于守住了你的行为,你的思想指引做或者不做某件事,引导者身体这台“庞大的机器”如何运转,到何处去,所以,内心的状态,是一个人的根本。
常言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而内心这个根基,恰恰是最难巩固,但又是最需要巩固下来的。
人的念头千变万化,瞬间就会生出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和思绪,所以这更加说明了守住内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当你守住了内心的时候,行为才有了依靠,行为本身是无目的的,它只听凭于内心的调遣。
守住行为,才能转变为你的作为想必下面这一段话大家都看过,鉴于其重要性,我觉得有必要再将其写在这里:“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的概括300字左右持身敬肃:每日保持精神肃穆,给人稳重可靠的印象。
静坐养性:每日睡醒或睡前,至少抽出一段时间,独处静坐。
坚持早起:坚持早睡早起,对身心皆有裨益。
读书专注: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各种碎片化阅读,不如专注阅读一本书。
多读史书:人要多读书,尤其是读史书。
谨言慎行:拥有大智慧的智者向来惜字如金,只有浅薄的小人才夸夸其谈。
持正居中:大丈夫立足于世,才能无愧于天地。
爱惜身体:身体强健才有饱满的精神。
技不荒疏:往日的技能不可荒废,最后逐渐遗忘。
求知向学:一个人无论什么身份地位,都不能放弃学习,会止步不前。
饭后写字:写字是一个修身养性极佳的法子。
夜不出户:曾国藩坚持,如非必要应酬,夜晚绝不出门。
曾国藩十二条规矩解释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曾国藩的十二条规矩!第一条,主敬。
啥叫主敬呢?就是要恭敬严肃,就好比你面对你最崇拜的偶像,那不得恭恭敬敬的嘛!你想想,要是对啥事都吊儿郎当的,能成啥大事呀!(就像你对待重要考试还嘻嘻哈哈,能考出好成绩吗?)第二条,静坐。
这可不是让你傻坐着发呆哦!是要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人生。
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哪个不懂得给自己留时间静静思考呀!(你总不能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撞吧!)第三条,早起。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道理咱都懂吧!每天早早起来,感觉一天的时间都变长了呢!(你要是天天睡到日晒三竿,那好多机会不都错过了嘛!)第四条,读书不二。
读书就得一心一意,别这本翻翻那本瞅瞅的。
就像你追对象,总不能三心二意吧!(要是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能有真感情吗?)第五条,读史。
了解历史多重要啊,能让咱少走好多弯路呢!看看古人的经验教训,咱也能取取经呀!(你不读史,不就像在黑夜里摸瞎走路嘛!)第六条,谨言。
说话可得过过脑子,别啥话都往外蹦。
祸从口出这道理咱都知道吧!(你要是乱说话得罪了人,那不就麻烦啦!)第七条,养气。
要有自己的气场和气质,让人一看就觉得你不一般。
(你总不想让人觉得你唯唯诺诺的吧!)第八条,保身。
要照顾好自己呀,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你要是把自己身体搞垮了,还怎么去拼搏呀!)第九条,日知所亡。
每天都得学点新东西,别原地踏步。
(你不进步,不就被别人甩在后面啦!)第十条,月无忘所能。
学会的东西可别丢了,得时常复习巩固。
(就像你学骑自行车,长时间不骑不就生疏了嘛!)第十一条,作字。
写好字也很重要呀,字如其人嘛!(你字写得乱七八糟的,别人对你印象能好嘛!)第十二条,夜不出门。
晚上就乖乖待在家里,别出去瞎晃悠。
(大晚上出去多不安全呀,你说是不是!)在我看来呀,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规矩真的是太有道理啦!要是咱都能照着做,那咱的人生肯定会变得不一样!咱得好好学学,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厉害!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咱走向成功的秘诀呀!。
解曾国藩十二字: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曹德旺办公室里,一幅对联短短12字挂了50年之久,上联“敬胜怠,义胜欲”,下联“知其雄,守其雌。
”即,人要通过勤勉战胜懈怠,通过走光明大道战胜邪欲,懂得刚强的必要,但仍要坚守谦逊柔和的心态。
相传这幅对联是一个疯和尚给曾国藩开出的药方。
其初为京官,锋芒毕露,致被同僚孤立,大有不得志之感,后父亲去世,回家守孝又被皇帝贬职,官场与情感双重打击,整个人情绪低落,身体每况愈下。
弟国荃始四处寻医问药,一天遇疯和尚,言“心病”须“心药”才能医,于是便写下12字药方。
随后,曾国藩盯12个字苦思冥想,最终悟出其中道理,复出后,他一改往日为官风格,对上下级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此为人处世之智慧,也为其人生铺平了一条康庄大道。
不止于为人处世,回到曹德旺身上,他似乎又多了些敢说敢当的直率和对世间万物的悲悯。
1“敬胜怠”,讲的是用勤恳和敬业去战胜懈怠和散漫,简单来说就是勤勉,不偷懒。
“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不要告诉别人我们家吃两餐,让人知道了,只会看不起你,出门要抬起头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曹德旺说是母亲培养了他,“母亲说早起3天,3个早晨就等于一天的时间,我也想睡啊,说起来,我最爱的就是睡,从我个人的财力来说,我睡得起,但是从国家来说,我认为睡不起,我要对一个企业负责,对国家负责,时间不允许我贪睡。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曹德旺用行动对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2“义胜欲”,是指要“以正道战胜欲望”,做人要有正气、持正义,走正道,不可有过多的欲望和邪念。
“我的无上秘笈是“不贪”,佛家持戒,第一就是要戒贪。
”“有时候我进寺院,出于对佛祖的敬重,也会烧香。
但是我从来不求什么,有的大老板花几万块钱买第一柱香烧,其实这个是很土。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卓越的管理才能而闻名。
以下是据说是曾国藩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原则:
1. 每日反省: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寻求进步和改善。
2. 精确计划: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并追求高效执行。
3. 时间管理:善于合理安排时间,争取更多有效工作的时间。
4. 精细记录:记录和总结重要的信息、经验和教训,便于后续的学习和借鉴。
5. 自律和坚持:保持自律,严格遵守自己设定的规则和原则,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6. 忠诚和正直:坚守信仰和道德原则,忠诚于职责和使命。
7.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8. 团队合作:注重团队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追求目标。
9. 善于沟通:善于倾听和表达,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
10. 高标准要求:追求卓越,不满足于平庸,持续提高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11. 勇于担当责任:敢于承担责任,主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12. 心态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管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韧不拔。
这些原则反映了曾国藩在个人管理方面的理念和实践。
他通过自律、规划、学习和团队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些原则也可以作为我们个人管理和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教学设计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在“修身”上有独到之处·曾予说过:“每日
当三省酱身.”在晚清诸位名人之中,曾国灌就是3《中一个成功的范例·五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兜平乱世,戎马倥偬闻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窍练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其文治武功、传奇一生始终众说纷纭,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总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仕为.很多人部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很多成名的人物,也都受过他的恩趟熏陶·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各致,说:。
暂谓曾文
正柴,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潜心研览过曾国藩文集,他1l “玛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晚年,他还曾说t“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晟厉害
的人物.”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足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
吾人之师资4.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全集'常置桌旁,终生拜读不缀·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扳一眼的模仿曾罾藩,简直将曾国灌奉为偶像·
那么,曾围藩最为成功的仕身方法有哪些呢?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他著名的"#身十二法”,或者对你有所启迪·。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人生必修课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成功之道颇多,《家书》更是洋洋洒洒几大卷,太繁杂,太冗长,难以坚持,很少有人能完整读下来。
而曾国藩修身12法,又叫自律12法,又称修身12项铁规,简单易行可操作通俗易懂,即有时间管理,早中晚干什么?又有精气神管理,又有身心体管理,养心养气养神,又有文武艺,又有儒释道融合,兼顾各类门派各种学问,面面俱到。
是进行自我管理,自我修行,自我革命的好课程,也是一门MBA课程。
要象曾国藩一样长期坚持,有志有学有恒,念念相续,无有疲厌,信受奉行,必有回响,定能成就第一等功夫,第一等事业。
第一天:原文及译文1.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皆需一一记出。
7.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8.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1.早起锻炼身体,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的一天。
2. 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的计划,不浪费时间。
3. 学习长期的目标,培养耐心和毅力。
4. 坚持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保持进步。
5.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6. 保持身体清洁和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7.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和担忧。
8. 保持谦虚的态度,时刻保持谦逊和学习的心态。
9. 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0. 坚持正义和道德,尊重规则和法律。
11. 保持心灵的平静,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12. 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积极投身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
- 1 -。
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昧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所谓慎独,即在一人独处时,也要心怀敬畏,不要违背做人的原则,不冲破做人的底线。
曾国藩一生于“慎独克己之学”从不懈怠,坚持终身。
其“修身十二法”对今人来说,依然有所启迪。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整、齐、严、肃(有典故),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无事时不劳神,安心;做事时认真专一心无杂念全力以赴。
精神状态犹如早上徐徐升起的太阳、犹如十五之前天上的明月(——如月之恒)永远在进步且有进步的余地,一生守缺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不拘束于一定的时刻,静坐两个小时(四刻=1更=2h),这个有点难做到。
体验天地之公心(以及内审),人天一体~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既有思想上又有生理上)此时身体放松,意念专一,不考虑任何杂事,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此刻的任务,目标,今后的打算等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围剿太平天国时,天还没亮就吃过早饭了,近代没有电灯,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尽量早起,或者最好顺应四时早睡早起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
一本书没有看完,绝对不看其他的书,东翻翻西看看,完全学不到东西,给人家看书了。
意思不绝对,但是总的来说,必须有坚韧的心态和意志,看完眼下的书,再买或者翻新书,而不三心二意5)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虽然曾国藩是曾子后人,但家中并不殷富。
多次科举不中,距离最近一次科考成功回家途中,要不是遇到一个当了官的朋友接济,他差点回不了家,但他却在带着朋友接济的一百多辆银子回家多的路上,看到一个卖《二十四史》的人之后,把自己身上差不多所有钱都没了这本书。
回去后,“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曾爸跟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吝惜也不怪你,尽全力满足你,你能看完一遍就对得起我了,以后每天看十页,如有间断,就是不孝!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曾国藩的座右铭12字曾国藩的座右铭是"存天理,灭人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12字的座右铭对于曾国藩来说,是他一生的信条和行动指南。
他以这句座右铭为依托,不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这句座右铭所包含的深意,不仅对曾国藩个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和借鉴。
"存天理"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一个关键词。
存天理意味着要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准则,遵循天地间的规律和真理。
在曾国藩的眼中,存天理是一种自律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始终以公正和正直的态度对待人事物,不偏不倚地行事。
这种为人处世的准则,使得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能够坚守原则,不受诱惑和私利的干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灭人欲"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二个关键词。
人的欲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就会陷入纷争和困境之中。
曾国藩明白这一点,他教导自己要灭掉个人的私欲和私心,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
他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维,不被个人欲望所驱使,不为一己私利而迷失方向。
正是因为他能够灭掉自己的人欲,他才能够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在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上。
"修身齐家"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三个关键词。
修身齐家意味着要保持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
曾国藩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的提升,他强调要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以身作则,引领他人。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他认为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因此,他要求自己首先要修身,然后才能够齐家,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座右铭的最后一个关键词。
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的终极目标,也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曾国藩深知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的艰难和复杂,但他始终坚信只要按照天理来行事,兢兢业业,就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曾国藩十二条自律感悟曾国藩(1811-1872),字骥初,号忠介,是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一位重视自律的人。
他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了许多自律的准则,这些准则被称为“曾国藩十二条自律感悟”。
这些感悟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也对我们现代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条:早起早睡。
曾国藩认为早起早睡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如果你每天都能早起,你会感觉更加精力充沛,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工作和学习。
第二条:读书做笔记。
在曾国藩的眼中,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因此,读书时一定要认真地做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回顾和总结。
第三条:勤俭持家。
曾国藩认为勤俭持家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律,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克制自我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不会勤俭持家,他很难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
第四条:守时。
守时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迟到,更重要的是尊重时间、尊重自己和别人的承诺。
如果你能够守时,你会给别人留下值得信赖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五条:言必行,行必果。
这是曾国藩的名言之一,它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如果你承诺了某件事情,一定要确保自己能够按照承诺去做,否则你的口头承诺就毫无意义。
第六条:心理调节。
曾国藩非常注重心理调节,他认为情绪控制是一种能力。
如果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就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七条:宽容。
曾国藩认为宽容是一种修为,它能够让人更加平和和谦虚。
如果你能够宽容对待他人,你就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八条:独立思考。
曾国藩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独立思考的人才能够做出真正的创新和突破。
如果你能够独立思考,你就能够更自信地面对挑战,更容易迎接未来。
第九条:不断学习。
曾国藩一生都在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如果你能够不断学习,你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更容易成功。
课程十二条一个人只有严谨地把看似平淡渺小的事情持续做好,就能完善人格,创造奇迹。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从中可豹窥毛泽东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一斑。
这十二条曾国藩守之终身,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初步认识。
道光二十二年在京日记一.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
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五.读史。
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六.谨言。
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
气藏丹田。
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
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老,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忘所能。
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
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
旷功凝神,切戒切戒。
1842年曾国藩32岁,致力于程朱之学,每日必做功课,以敬为纲,其余为目,课程十二条一:整、齐、严、肃,时刻心存敬意。
无事时把心放在腔子里,不劳神;有事时认真专一心无杂念全力以赴。
心地光明正大,头脑清晰明辨,精神状态就像早上缓缓升起的太阳,永远在进步且永远都有进步的余地。
二:每天不拘束于一定的时刻,静坐两个小时(四刻=1更=2h),这个有点难做到。
来回反复、一遍又一遍,体验天地造化之公正,摆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不偏不倚,厚重端正,就像一个鼎镇在那里一样(既有思想上又有生理上)。
三:曾国藩围剿太平天国时,天还没亮就吃过早饭了,近代没有电灯,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尽量早起,或者最好顺应四时早睡早起四:一本书没有看完,绝对不看其他的书,东翻翻西看看,完全学不到东西,给人家看书了。
馨远老师: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信矣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他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12条人生道理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治国思想和人生哲学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在他留下的著名文章《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总结了自己多年的人生经验,提出了12条人生道理,这些道理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人生感悟,也是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具有启示作用的智慧。
1、格物致知:格物指的是物理的考察,致知指的是思想的洞察。
这条道理告诉我们,只有去探究事物的本质,才能够获得掌握知识的能力。
2、诚意正心:诚意就是真诚,正心就是平和的内心。
只有遵循自己的内心,才能够追求自己真正的价值。
3、精进不息:精进就是不断努力,不息就是没有停顿。
只有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才能够获得成功。
4、慎独:慎独指的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在独自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收获。
5、修身齐家:修身指的是个人修养,齐家指的是家庭和睦。
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够取得和谐的家庭。
6、敬天爱人:敬天指的是感悟自然,爱人则是对于身边的人有爱心和关心。
只有以个人的态度去面对自然和周围的人,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7、知人善任:知人就是了解别人,善任指的是能够最好地分配别人的职责。
只有在了解别人的能力和特性之后,才能够做好人事管理。
8、生死存亡:生死存亡指的是最基本的幸福和不幸福,只有在知道自己的生死存亡在哪里,才能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9、治家必先治国:治家可以指的是自己生活的管理,治国指的是对于国家的事务。
只有坚持先治理自己的生活,才能够更好地去参与到国家的运行中去。
10、寡欲知足:寡欲是指减少欲望,知足则是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内在满足。
11、竞渡捷克:竞渡指的是通过自己的实力去进行比较,捷克则是目标的完成。
只有通过与别人比较,才能够更好地成长,达到更高的目标。
12、自立自强:自立就是独立自主,自强则是增强自己的实力。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以上就是曾国藩12条人生道理,这些道理充满了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
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
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
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
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
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 志士仁人,人生格局必大,胸襟坦荡,不与他人计长短,远行者深知强身;君心光明,谋事非为己,无愧人之事,当泰然自若;致远勿分身,极目达则真。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书信:咸丰十年十一月初三日复欧阳兆熊
足下数年以来,水陆数百战,开府作镇,国家酬奖之典,亦可谓至化极渥。
指
日荣晋提军,勋位并隆,务直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
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倭。
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
任,福作无量矣。
细思余德薄能鲜,忝窃高位,又窃虚名,已干造物之局,而家中老少司于
“骄、奢、佚”三字,实深悚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