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因地施膳: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势环境、气候条件 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 相同,故施膳时应区别对待。如西北严寒地区,气候 寒冷干燥,易受寒伤燥,宜食温阳散寒或生津润燥之 食物;而在东南温热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易感湿邪,
宜食清淡、除湿之食物。加之各地区口味习惯的 异同,如山西、陕西多喜食酸,云贵川湘等地喜辛辣, 江浙等地喜甜咸味,而东北、华北各地又喜食咸与 辛辣,东南沿海喜食海味,西北喜食乳酪等
• 如阳热亢盛,易耗伤阴液,施膳可采用清热保津法,选食芥 菜炒香菇、甘蔗粥等,以泻阳和阴。如阳虚不能制阴,阴 寒偏盛的病证,施膳采用温经散寒法,选用当归生姜羊肉 汤,核桃仁炒韭菜等,以补阳制阴。气血两虚的病证,施膳 采用双补气血法,选用枸杞、桃仁、鸡丁等。 当一个脏腑发生病变,往往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故在施膳时应注意协调脏腑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以 食物之偏性来矫正脏腑机能之偏,使之恢复正常,或增强 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如视物昏花的病证,为肝血不 足,表现于目,施膳可采用滋补肝肾法,选用银杞明目汤 (银耳、枸杞子、鸡肝)、猪肝羹等;口舌生疮的病证,为心 胃火旺,反映于口舌,可采用清心泻火法,选食灯芯粥、竹 叶芦根茶等。
• (3)因证施膳:根据不同病情、证候、体质、 健康等情况,加以辨证分析,有区别地选择食 物。
• (4)因时施膳:注意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极为重要,否则对机 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春季气候转温,五脏中属肝,以肝主 疏泄为特征,适宜进补,饮食以补肝疏散为主,可选食韭菜炒 猪肝等。夏季炎热酷暑,五脏属心,以喜凉为特征,适宜清补, 饮食以清暑生津为主,可选食绿豆粥等。长夏,阳热下降,水 气上腾,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五脏属脾,应以解暑为 宜,适宜补饮食,如薏仁粥、芦根等。秋节气候凉爽,五脏属 肺,以收敛为特征,适宜平补,饮食应平补润肺,可选柿饼、银 耳羹等。冬季气候寒冷,五脏属肾,以收敛潜藏为特征,适宜 温补,饮食以补肾温阳。由于气温骤降,易感寒邪,易伤阳气, 所谓“阴盛则阳病”,又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气血凝滞 阻闭,饮食可选用羊肉、狗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