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之折现率的确定
- 格式:pptx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43
折现率的含义及确定原则 1.折现率的含义折现率是将未来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值的比率。
折现率实质是一种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它与报酬率、利润率、回报率、盈利率和利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企业投资者的愿望是以较小的风险来获得较大的收益,但在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中,要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就意味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即收益率与投资风险成正相关。
折现率的本质揭示了确定折现率的基本思路,即折现率应等同于具有同等风险的资本收益率。
2.折现率的确定原则(1)折现率应高于国债利率和银行利率。
企业将资本投资于国债或银行,不需承担风险,但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大多数投资者愿冒一定风险投资,如投资于企业,以期获得更多收益,故企业价值评估时折现率应高于国债利率和银行利率。
(2)折现率水平应以行业平均收益率为基础。
企业收益水平有明显的行业特征,行业结构强烈影响着竞争规则的确立和行业内部的所有企业,行业主要结构特征决定了竞争的强弱,进而决定了行业的收益率和行业内企业的盈利空间。
关于无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确定方法的探讨合理确定折现率既是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得以恰当运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难点和障碍之一。
无形资产折现率的确定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是因为确定方法本身的技术含量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信息资源的短缺。
当前,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其他的利益相关方都对资产评估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证监会2004年的第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中,对收益现值法使用预测收益数据和评估结果提出了严格的刚性规定。
由于折现率是影响收益法评估结果的重要参数,所以在当前,应当重新审视无形资产折现率确定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求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质量。
一、无形资产折现率的主要确定方法评析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过程中,折现率的确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风险累加法。
所谓的风险累加法就是无风险报酬率加风险报酬率作为无形资产折现率。
房地产估价收益法中折现率确定问题在房地产估价中,收益法是常用的估价方法之一。
折现率是利用收益法准确计算房地产价格的关键问题之一,因而适当的确定方法又成为影响折现率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折现率的选取现状和原则,构建以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为基础的折现率定量模型,并进一步确定了安全利率和风险参数模型,对科学、正确、客观地确定房地产估价中的折现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房地产估价;收益法;折现率F23收益法是房地产估价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估价方法,其中折现率的选取直接影响了估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目前,比较常用的计算折现率的方法包括市场提取法、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复合投资收益率法等,但是折现率究竟该如何确定,却是重要且较困难的问题,若折现率使用不当将会导致估价出现很大差距,因此折现率的确定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折现率的内涵1.1收益法收益法(income approach,income capitalization approach),也称收益资本化法、收益还原法,是房地产估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是预计估价对象未来的正常净收益,选择适当的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并将其折现到估价时点之后进行累加,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价值,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收益,然后利用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转换为价值来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
评价计算方法为:V=ni=1Ri(1+r)n其中:V为评估值;R为未来第i年预期收益;n为剩余收益计算年限;r 为折现率。
1.2折现率折现率(discount rate)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而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折现率亦称期望报酬率(又称收益还原率),包括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是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特性,是未来某一定量的收益与某一个小于它的收益额在价值上相等,即对未来收益的折扣换算到现在的价值,本质是一种投资回报率。
收益法评估之折现率选取(2014-04-17 08:42:06)转载▼标签: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评估折现率评估方法杂谈分类:无形资产评估文集北京资产评估协会中小评估机构技术援助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第2号——折现率选取收益法已成为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主要方法,折现率是收益法的重要参数,折现率的微小变化可能引起评估结论的重大变化。
为有效提高此类评估业务的执业质量,降低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风险,使评估报告使用者理解折现率选取的合理性,特提出以下提示建议。
特别说明:本提示仅供评估机构及相关业务人员以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资产评估准则以及注册资产评估师个人的职业判断。
提示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评估机构在执业中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资产评估准则以及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应简单照搬照抄。
一、折现率的确定方式(一)折现率数值的确定主要依赖于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判断,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谨慎对待用于测算折现率的相关数据和计算逻辑,保持应有的谨慎。
这种职业判断主要包括:1.对于测算数据来源及其可靠性的考虑;2.对于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的科学性和业内共识的理解;3.对于计算结果合理范围的大致判断。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陈述折现率的确定公式,应使报告使用者了解折现率测算的数据依据和基本思路。
具体测算过程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在评估报告中披露。
但工作底稿中必须有折现率详细的、可以重复验算的过程。
(二)折现率计算的主要参数有:无风险报酬率、beta系数、风险溢价、行业风险报酬率、行业资本结构、规模报酬率、个别风险报酬率、债券报酬率等。
上述参数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确定,一是由注册资产评估师或其所在机构根据可靠数据来源自行计算;二是从其他权威金融服务机构的服务产品中直接获取;三是从专业研究报告、书籍、文献中摘录。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通过符合逻辑的分析判断来确定折现率,其主要参数获取方式并无优劣之分。
二、数据来源(一)折现率计算中引用的数据来源应是行业内公认为权威的数据,包括:1.金融数据服务商,如万得资讯、大智慧、彭博资讯、评估资讯网、投中集团、清科数据研究中心等;2.评估行业发布的研究成果,如行业协会课题、高等院校相关课题成果等; 3.大型资产评估机构、证券咨询机构的研究成果;4.其他研究成果。
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二----折现率的计算和选择ftwszl摘要:本文是在文章“收益现值法及其主要参数之一—预期收益额的选择”之后,对折现率计算和选择,进行了编辑和探讨。
在实际评估业务中,折现率大小,对评估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对折现率计算与选择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一、折现率的实质科学、准确、合理地计算和选取折现率,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本金运动的直接目的来看,本金与收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量:依据一定量的本金投入,可以取得一定量的收益,从而产生本金收益率的社会概念、行业概念和企业概念;反之,根据预期收益,通过本金收益率的逆运算,就可以追溯相对应的本金。
本金还原中,适用的本金收益率,称之为本金化率。
如果企业无限期预期收益稳定,其收益现值就是年预期收益除以适用本金收益率的结果。
但收益稳定只是一种抽象的假设,而且作为本金载体的企业可能是有限期运营,从而使收益额及时间都是有差异的。
为反映这些差异,就引进了折现的概念。
折现实际上是以本金占有收益的事实为基础.并将这个事实对于时间的关系形象化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适用本金收益率就称之为折现率,收益折现是本金还原技术,本金化率与折现率质同名异。
折现率,亦称贴现率,是用以将技术资产的未来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在价值的比率。
由于技术资产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人们之所以购买、使用、投资于它,正是基于其能够带来的未来收益。
这种由技术资产带来的未来收益一般表现为利润总额、净利润、净现金流量等。
如果将这种未来收益进行折现,所选用的折现率只能是投资于技术资产的投资报酬率(或称投资收益率)。
可见,技术资产评估收益法中的折现率的实质是一种投资报酬率。
而这种投资报酬率的取得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企业必须筹措一定的资本投资于技术资产,这样资本成本即成为投资报酬率的最低界限。
因此,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也可用作收益现值法中的折观率。
另一方面,企业在决定未来投资方向时一般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其一是将资本投资于国库券、政府公债或存入银行。
收益法评估公式解析
收益法是一种常用的企业估值方法,它基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通过折现计算得出企业的价值。
收益法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而不是其过去的业绩或当前的资产负债表。
收益法的评估公式为:
企业价值 = 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其中,未来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折现值则是指将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现在的价值。
在使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估值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期限:通常情况下,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期限为3-5年。
2.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市场环境、行业趋势等因素,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
3.确定折现率:折现率是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现在的利率,通常情况下,折现率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4.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照折现率进行折现,得出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5.计算企业价值:将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相加,得出企业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收益法的评估结果受到预测的不确定性和折现率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估值时,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和折现率的选择。
同时,收益法也需要结合其他估值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得出更为准确的企业价值。
资产评估实务中关于非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折现率的确定折现率,又称期望投资回报率,是收益法确定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重要参数。
如被评估企业不是上市公司,其折现率不能直接计算获得。
可采用选取对比公司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估算被评估企业期望投资回报率。
现金流量折现法可采用资本资产加权平均成本模型(WACC)确定折现率。
WACC 模型它是期望的股权回报率和所得税调整后的债权回报率的加权平均值。
1、总资本加权平均回报率利用以下公式计算:WACC=+×++×(1−p×其中: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权益的市场价值D:债务的市场价值Ke:权益资本成本Kd:债务资本成本t:所得税率2、权益资本成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计算公式:Ke=Rf+ERP×βL+Rc其中:Rf:无风险收益率;ERP:市场风险溢价;βL:权益的系统风险系数;Rc:企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1)无风险收益率Rf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把资金投资于一个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所能得到的收益率,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可认为是该国的无风险收益率。
可根据中国财政部公布的评估基准日中国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及数据,选取10年以上到期收益率为无风险报酬率。
(2)市场风险溢价ERP市场风险溢价,英文表述为Market Risk Premium(MRP市场风险溢价)或Equity Risk Premium(ERP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是对于一个充分风险分散的市场投资组合,投资者所要求的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回报率。
本文介绍2种测算市场风险溢价的方法。
1第一种方法以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征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为基本指数,对ERP进行测算。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具体测算规则如下:1)选取自沪深300有数据日,目前可查询的数据为2002年,作为基础起始年,测算各年沪深300的几何收益率;2)设置测算样本池,测算池样本数量暂定为50,不足50时,按实际样本数作为测算基础;3)可将自2010年起的年度几何收益率划入测算样本池,有效样本数据自2010年起,原因是早期市场成熟度不足,指数波动过大,特别是2007年至2008年的股权全流通分置改革,造成股价过度波动;4)将测算样本池的数据算术平均,每年12月31日按实际收盘指数进行调整,确定当年市场几何收益率;5)将当年市场几何收益率减去当年的无风险报酬率,作为下一年的ERP参数;6)几何平均收益率公式:几何平均收益率是将各个单个期间的收益率乘积,然后开n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