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作文指导4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一事一议”的“事”是指: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幅漫画、一种说法等。
“一事一议”的“议”是指:从某一角度集中阐明自己的某一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
每个人对材料的看法不同,所以议论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一事一议”的关键是:看懂材料,从多角度提炼观点,才能展开议论。
如何提炼观点1.看懂原材料,分析材料的含义,概括中心。
2.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即所写文章的论点。
写“一事一议”作文的几个步骤: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1)抓关键句和词语(2)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注意: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
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
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等3. 不能就事论事,要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由此及彼.4就事论理5.可以回扣材料,收束全文(图见课件)百看不厌对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已家喻户晓。
而对于乌龟那种执着、认真的态度,更是人们的美谈。
大家敬重他,并以他的故事教育子女。
可是,正由于此,乌龟变了,变得骄傲了。
他停住了前进的脚步,总是洋洋得意地回首自己那已经成为过去的辉煌,所以他再也没有取得过任何成就。
看到这个情景,我想了很多很多。
在我们奋斗的道路上,嘲讽、迫害、挫折、贫困、病残……这些打击也许都不能将我们征服。
可是,有一个“敌人”却容易使我们不攻自溃、不战而降,那就是成功后的骄傲。
骄傲使成功者得意忘形、固步自封,以至于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因此说“成功的考验比失败的考验更严峻”。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一举攻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
但是,李白成和他的助手们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滋长了安享太平的麻痹思想,把几十万大军闲置于北京城内外,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最终丧失了胜利的成果。
建国初期,以赫赫战功肩负天津党政要职的刘青山、张子善却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
他们居功自傲,目无党纪国法。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一事一议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一事一议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1、叙事例、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
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
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1 / 3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2、谈看法、说见解一事一议的文章,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文章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
议论,即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
这就离不开对事情的分析。
对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议论的内容也就明确了。
一事一议的议,就是针对事情谈见解。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一事一议一、框题解说1. 一事一议的概念: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
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冇普遍意义的。
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牛活中经常遇到的,但乂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
“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
无论怎样,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彳亍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概括事实——提岀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二、写法指导一事一议的文章基木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
冇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分。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牛看法的基础。
议论中的叙述耍注意以下几点:1. 叙事要有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事情很多,我们要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
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而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C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2. 叙事耍清处、简约。
対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处,以便丁•议论,又要简约。
还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说理有关的部分要叙述得详一些,反Z, 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分〃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垂在〃发表议论〃。
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儿点:1. 议论要有针对性。
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
针对〃好事〃谈见解,耍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
课时建议:1——2课时训练过程:一.活动导入:师:初中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三年级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出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做到论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
那么什么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生:“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该事对自己的启示。
.导入:有些同学对议论文望而生畏,他们总感到阐述观点、分析问题是件挺神秘的事情。
其实,议论来源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要用到它。
比方说,一个3岁小孩,你问他喜欢爷爷还是奶奶,也许他会说“奶奶”,这便是小孩的观点(也叫论点)。
你再问他为什么喜欢奶奶,他也许会说,奶奶不打我,爷爷有时打我(对比论证);他还说,奶奶经常带了去公园玩(举例论证)。
你看,连3岁小孩都街道知道怎样阐述观点,我们怎么不行呢?关键问题在于,不要在些抽象的概念上兜圈子,而应当在生活中学会议论师: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由此我们知道,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
因而写好这种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将叙议结合,也就是考虑并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二例文导学请大夫云江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
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
”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简述“一事”)。
这位老人就是夏衍。
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只一句评论)。
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老葛朗台(联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
老葛朗台就要死了,却怎么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
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贴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好让他的灵魂升天时,他的眼睛突然奇迹般地亮了,还极力做出一个想把那十字架抢过来的姿势,于是,这最后的努力也就彻底地断送他的性命。
作文指导:一事一议一、概念“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
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等,甚至还可以指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
这里的“一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一点看法,要力求把这一点看法说明白、讲清楚,让人信服,使人接受,“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
二、导写过程1.基本写法: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2.基本结构: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概括事实”和“提出论点”部分是文章的“引论”,要求缘事入笔,提出问题;“证明论点”部分是文章的“本论”部分,要求分析问题,加以论证,这一部分还可以加一部分联系实际的材料;“收束全文”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是解决问题部分。
3、具体写法(一)概述事情第一,要求做到不走样,亦即不改变事情的精神实质。
其次,概述事情要力求言简意赅,要用最经济的语言,准确地将“事”叙述出来。
一般情况下,不可将命题者提供的事情材料一字不差地照抄,除非原文非常简洁,只有四五十字。
第三,概括事情还要有侧重点,就是你下面将要评议的“点”要侧重叙述。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就事论理,理从事来——“一事一议”单元作文指导教学时间:[训练题目]爱因斯坦没有成名时,生活很艰苦,在衣着上十分随便。
提醒他,应该有一件像样的大衣,才能进入社交界。
回答说:“默默无闻,即使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认识我。
”请根据上面材料,发表你的见解,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训练目标]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
“一事”是指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情、某个问题、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
一事一议文章的特点是。
写作时要针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有感而发,不要空发议论;叙事应简明扼要,议论要有针对性,不仅仅就事论事,还要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联想和思考;思路要开阔,见解要深刻。
[写作指南针]一、叙议要结合。
叙要简明,议要深刻。
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
因此,在叙述事实、介绍现象时,不要求生动、具体,而要讲究清楚、简明。
这次训练给出的材料已经很简洁,我们可以直接引用。
在议论时,要注意紧扣所叙述的内容展开议论,不能出现二者分家、互不相干的毛病。
在就事论理、提出观点之后要展开议论。
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选择恰当的论据安排好论证的层次,充分说理,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证明。
二、观点要深刻。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得有深刻而创意的观点。
这里的深刻而有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还是指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
这样的观点,才能让人读了觉得眼前一亮。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深刻透辟的。
它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并且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
这种分析不是就事论事型的,也不是隔靴搔痒式的,而是以敏锐的眼力向着事物的纵深探望,使潜藏在事物背后或内部的一切浮露于读者的面前,让人分享到透视事物深层意蕴的愉悦。
写作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对爱因斯坦的话进行深入的洞察分析,找出潜台词,挖掘并确立深刻的论点。
中考作文指导:一事一议1. 简介中考作文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它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中考作文中,一事一议是最常见的写作题型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一事一议作文的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作文。
2. 一事一议作文的特点一事一议作文是要求学生对一个具体的事件、问题或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一事一议作文的特点:•立意明确:一事一议作文要求作者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观点充分论证:在作文中,作者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分析问题全面:作者需要全面分析所讨论的事件、问题或议题,并考虑不同的角度和因素。
•表达清晰流畅:作文中的观点表达要清晰明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自然。
3. 写作步骤下面是一事一议作文的写作步骤: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认真审题非常重要。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确定自己要讨论的具体事件、问题或议题。
步骤2:明确立意在写作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立意。
确定自己对于这个事件、问题或议题的观点和立场,确保明确并一致。
步骤3:提供论据在作文中,作者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理由和论据可以是事实、数据、统计数字、例子、引用他人观点等。
步骤4:分析问题全面作为一事一议作文的特点之一,全面分析问题非常重要。
除了支持自己的立场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观点和因素,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步骤5:逻辑结构清晰在作文中,逻辑结构清晰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需要合理安排各个段落的内容,使得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步骤6:语言表达得体最后,语言表达得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错别字和表达不清晰的句子。
注意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4. 一事一议作文的范文以下是一份范文,展示了一事一议作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
题目: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正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设备的普遍使用,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指导概述:这类文章是要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写法:(1)要选一件较为典型的事,能“以小见大”,从中悟出某一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2)文章一般从叙述事件开始,叙事要简明扼要,不必进行具体描写。
然而叙事虽简,却要说清楚,讲明白。
(3)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要把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揭示出来,做到就事论理。
而所揭示的这个“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4)围绕这个理——即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指出这个道理的普遍意义或现实意义,文章结束时,应注意照应开头。
一般的结构形式是:“引(材料)—议(论证从材料中抽取的观点)—联(现实意义)—结(总结、照应)”要求:怎样写好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一是要紧扣文中的“事”选好“评论点”。
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往往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
但一篇议论文只应当有一个中心,不可能面面俱到,怎样确定文章的“评论点”呢?最主要的,是要考虑从哪个角度议论最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从哪个角度入手最有把握、最容易展开议论,就选择哪个角度,而要避开自己感觉比较难的、说不清楚的问题。
二是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属于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而前面的叙事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对象。
因此,在叙述事实、介绍现象时,既要做到概括扼要,避免叙述过多过繁,以“叙”代“议”;又要做到清楚明白,不能出现叙述内容不明、失真的情况。
在评议时,要注意紧扣所叙述的内容展开议论,不能出现二者分家、互不相干的毛病。
三是在就事论理、提出观点之后要展开议论。
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选择恰当的论据安排好论证的层次,充分说理,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证明。
学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从评议自己身边的事情入手。
比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及理想、进取、实践、成败、礼貌、风度、自信、乐观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话题。
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
学习重点:
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学习难点:
观点的提炼,精当的议论
学习准备:
提供一些记叙文和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简短事例
学习:1——2课时
过程:
【板块一、活动导入】
初中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三年级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出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做到论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
那么什么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
“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该事对自己的启示。
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由此我们知道,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
因而写好这种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将叙议结合,也就是考虑并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
【板块二、例文导学】
请大夫
云江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
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
”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简述“一事”)。
这位老人就是夏衍。
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只一句评论)。
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老葛朗台(联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
老葛朗台就要死了,却怎么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
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贴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好让他的灵魂升天时,他的眼睛突然奇迹般地亮了,还极力做出一个想把那十字架抢过来的姿势,于是,这最后的努力也就彻底地断送他的性命。
夏衍走了,葛朗台也走了。
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间的表现居然有这么大的反差,一个绝美,一个绝丑(两相对照,合并议论,爱憎分明)。
读了例文,一事一议文章的写法,你明白了多少呢?这种文体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有什么区别?议论有何特点?文章模式有什么特点呢?
议论文中的叙述很简洁,少有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
议论都是在叙述的基础之上,自然而发。
观点鲜明。
它的议论往往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申开去,说明一个普遍意义的道理。
可以说的上是就事论理。
这种文章总是先叙事,在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
同学们回答得很有自己的见解。
【板块三要点点拨】
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
用简明的语言抓住关键句和词语去概括。
选材尽量典型,叙事尽量简明。
弥留之际,十分难受,还纠正秘书的“叫”大夫;不文明到给罗汉的手指夹上点燃的香烟,这些都够典型的了(话题作文提供事例,那就没办法选择了)。
叙事过详,篇幅过大,喧宾夺主,成了记叙文,看不清楚作者的观点。
这两篇例文的叙事都比较简明,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600~800字的一篇中考作文,叙事部分占200~300字比较合适。
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常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
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了…….等。
3、找准论点,叙议结合。
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在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
此外,还应尽量展开联想,分析尽量深刻。
在议论部分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反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像第一篇那样,使是非更加分明;也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似的事例,像第二篇那样,使论据更加充分;还可以联想自己的思想与做法,使论述更加真实、亲切。
联想能使分析深刻,讲清道理也能使分析深刻,说实在的,上述两篇例文,因篇幅所限,分析部分都略嫌不足,如果同学来写可以展开些。
4议论的角度要新颖。
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5、拟题尽量新颖。
如果不用“请大夫”,而用“要有礼貌”;不用“罗汉也吸香烟吗?”而用“要做文明游客”,主题倒是鲜明了,但不新颖,不能吸引读者,没有留下任何悬念。
6、写作要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
引要简明;议要精当;联要深入;结要有力。
【板块四、实战演练】
学生接着下面的事例写一篇题为《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议论文。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老者答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老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
……
【板块五、拓展阅读】
(一)议中学生高消费
现在我们青少年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
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高消费不符合国情。
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
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
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
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
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
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
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
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
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
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
“俭以养德”。
方志敏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
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年的面前。
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
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
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