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的作文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9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一事一议”的“事”是指: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幅漫画、一种说法等。
“一事一议”的“议”是指:从某一角度集中阐明自己的某一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
每个人对材料的看法不同,所以议论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一事一议”的关键是:看懂材料,从多角度提炼观点,才能展开议论。
如何提炼观点1.看懂原材料,分析材料的含义,概括中心。
2.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即所写文章的论点。
写“一事一议”作文的几个步骤: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1)抓关键句和词语(2)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注意: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
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
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等3. 不能就事论事,要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由此及彼.4就事论理5.可以回扣材料,收束全文(图见课件)百看不厌对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已家喻户晓。
而对于乌龟那种执着、认真的态度,更是人们的美谈。
大家敬重他,并以他的故事教育子女。
可是,正由于此,乌龟变了,变得骄傲了。
他停住了前进的脚步,总是洋洋得意地回首自己那已经成为过去的辉煌,所以他再也没有取得过任何成就。
看到这个情景,我想了很多很多。
在我们奋斗的道路上,嘲讽、迫害、挫折、贫困、病残……这些打击也许都不能将我们征服。
可是,有一个“敌人”却容易使我们不攻自溃、不战而降,那就是成功后的骄傲。
骄傲使成功者得意忘形、固步自封,以至于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因此说“成功的考验比失败的考验更严峻”。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一举攻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
但是,李白成和他的助手们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滋长了安享太平的麻痹思想,把几十万大军闲置于北京城内外,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最终丧失了胜利的成果。
建国初期,以赫赫战功肩负天津党政要职的刘青山、张子善却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
他们居功自傲,目无党纪国法。
一事一议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提炼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学习一事一议,“即事说理,有感而发”,要求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健康的观点——使所写议论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
2.体验议论文中如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反映作者的独特个性,而真情实感正是能体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真情是那种发自于内心,自然而然的情感。
情贵于真,只有真,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写作时要不断校正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情感健康发展。
3.指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养成做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积累语言和素材,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教学重点:确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掌握话题作文中的题目自拟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有些同学对议论文望而生畏,他们总感到阐述观点、分析问题是件挺神秘的事情。
其实,议论来源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要用到它。
比方说,一个3岁小孩,你问他喜欢爷爷还是奶奶,也许他会说“奶奶”,这便是小孩的观点(也叫论点)。
你再问他为什么喜欢奶奶,他也许会说,奶奶不打我,爷爷有时打我(对比论证);他还说,奶奶经常带了去公园玩(举例论证)。
你看,连3岁小孩都街道知道怎样阐述观点,我们怎么不行呢?关键问题在于,不要在些抽象的概念上兜圈子,而应当在生活中学会议论。
2.出示题目(一):请以“中学生的消费”为话题,写一篇500-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目前在中学生的消费中有一种不良的消费现象,就是攀比之风。
他们穿名牌、用名牌。
你们说,名牌就真能改变一个人吗?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名牌,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呢?3.写作指导:审题拟题: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指导学生弄清楚试题对写作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对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要清晰,选好话题的入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过本题已规定了文体,不能再选。
拟题之一:生日的困惑拟题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明确:生日有什么困惑的?可能与经济增长人情增长,礼品价格随之增长有关。
关于一事一议的作文写作技巧知识要点:1、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
2、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绪繁多,结构混乱。
针对这种现象,特作如下说明: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1、叙事例、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
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
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
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口让人看*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
据说这*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的吆喝声呢?那卖*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2、谈看法、说见解一事一议的文章,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文章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
合用文档作文指:一事一一、见解“一事一”是学写文的一基本。
里的“一事”,能够是一件事,也能够是一个故事、一种法、一种象、一篇文章、一部影等等,甚至能够指某人的一句、一个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等等。
里的“一”,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述自己的某一点见解,要力求把一点见解理解、清楚,人佩服,令人接受,“一事一”就是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象或学中到的某资料表示自己的见解。
二、写程1.基本写法:文章一般由叙事和理两部分成,先表达一件事,再就件事行,表自己的解,明一个道理。
2.基本构:归纳事—提出点—明点—收束全文。
“归纳事”和“提出点”部分是文章的“引”,要求事入笔,提出;“ 明点”部分是文章的“本”部分,要求解析,加以,一部分能够加一部分系的资料;“收束全文”部分是文章的“ ”部分,是解决部分。
3、详尽写法(一)归纳事情第一,要求做到不走,亦即不改事情的精神。
其次,归纳事情要力求言意,要用最的言,正确地将“事”表达出来。
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命者供应的事情资料一字不差地照抄,除非原文特别,只有四五十字。
第三,归纳事情要有重点,就是你下面将要的“点”要重表达。
(与所之理相关的部分要表达得详尽一些,突出一些;反之,能够少叙或不叙。
如《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写的:“我家街口有个人刀,只他将晒衣服用的在板上,像切韭菜一切断,此后起刀口人看——刀口完无缺。
在人的惊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是件事,《要善于宣自己》一文是开的:“ 居王阿姨逢人便她从街口回一把佳肴刀。
据刀能将一根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无缺。
‘我从街口,怎么没听刀的喝声呢?’‘那刀的是个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的。
’——原来这样!” 理的中心不相同,表达的角度也就不一。
叙事要所之理确定的基,此后再以“理” 核心张开也就理成章了。
)第四,不能在文章一开即用“ 了资料”、“看了幅漫画”之的代替资料的引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答等同起来。
(二)解析事情,表示度归纳事情此后,就要表示你此事的主见解,上就是亮出点。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一事一议一、框题解说1. 一事一议的概念: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
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冇普遍意义的。
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牛活中经常遇到的,但乂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
“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
无论怎样,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彳亍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概括事实——提岀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二、写法指导一事一议的文章基木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
冇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分。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牛看法的基础。
议论中的叙述耍注意以下几点:1. 叙事要有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事情很多,我们要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
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而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C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2. 叙事耍清处、简约。
対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处,以便丁•议论,又要简约。
还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说理有关的部分要叙述得详一些,反Z, 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分〃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垂在〃发表议论〃。
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儿点:1. 议论要有针对性。
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
针对〃好事〃谈见解,耍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
2019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一事一议知识要点:1、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
2、"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绪繁多,结构混乱。
针对这种现象,特作如下说明:"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1、叙事例、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
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
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
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就事论理,理从事来——“一事一议”单元作文指导教学时间:[训练题目]爱因斯坦没有成名时,生活很艰苦,在衣着上十分随便。
提醒他,应该有一件像样的大衣,才能进入社交界。
回答说:“默默无闻,即使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认识我。
”请根据上面材料,发表你的见解,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训练目标]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
“一事”是指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情、某个问题、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
一事一议文章的特点是。
写作时要针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有感而发,不要空发议论;叙事应简明扼要,议论要有针对性,不仅仅就事论事,还要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联想和思考;思路要开阔,见解要深刻。
[写作指南针]一、叙议要结合。
叙要简明,议要深刻。
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
因此,在叙述事实、介绍现象时,不要求生动、具体,而要讲究清楚、简明。
这次训练给出的材料已经很简洁,我们可以直接引用。
在议论时,要注意紧扣所叙述的内容展开议论,不能出现二者分家、互不相干的毛病。
在就事论理、提出观点之后要展开议论。
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选择恰当的论据安排好论证的层次,充分说理,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证明。
二、观点要深刻。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得有深刻而创意的观点。
这里的深刻而有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还是指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
这样的观点,才能让人读了觉得眼前一亮。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深刻透辟的。
它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并且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
这种分析不是就事论事型的,也不是隔靴搔痒式的,而是以敏锐的眼力向着事物的纵深探望,使潜藏在事物背后或内部的一切浮露于读者的面前,让人分享到透视事物深层意蕴的愉悦。
写作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对爱因斯坦的话进行深入的洞察分析,找出潜台词,挖掘并确立深刻的论点。
中考作文指导:一事一议1. 简介中考作文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它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中考作文中,一事一议是最常见的写作题型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一事一议作文的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作文。
2. 一事一议作文的特点一事一议作文是要求学生对一个具体的事件、问题或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一事一议作文的特点:•立意明确:一事一议作文要求作者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观点充分论证:在作文中,作者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分析问题全面:作者需要全面分析所讨论的事件、问题或议题,并考虑不同的角度和因素。
•表达清晰流畅:作文中的观点表达要清晰明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自然。
3. 写作步骤下面是一事一议作文的写作步骤: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认真审题非常重要。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确定自己要讨论的具体事件、问题或议题。
步骤2:明确立意在写作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立意。
确定自己对于这个事件、问题或议题的观点和立场,确保明确并一致。
步骤3:提供论据在作文中,作者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理由和论据可以是事实、数据、统计数字、例子、引用他人观点等。
步骤4:分析问题全面作为一事一议作文的特点之一,全面分析问题非常重要。
除了支持自己的立场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观点和因素,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步骤5:逻辑结构清晰在作文中,逻辑结构清晰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需要合理安排各个段落的内容,使得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步骤6:语言表达得体最后,语言表达得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错别字和表达不清晰的句子。
注意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4. 一事一议作文的范文以下是一份范文,展示了一事一议作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
题目: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正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设备的普遍使用,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2022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一事一议知识要点:1、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
2、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绪繁多,结构混乱。
针对这种现象,特作如下说明: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1、叙事例、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
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
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
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2、谈看法、说见解一事一议的文章,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文章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
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指导概述:这类文章是要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写法:(1)要选一件较为典型的事,能“以小见大”,从中悟出某一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2)文章一般从叙述事件开始,叙事要简明扼要,不必进行具体描写。
然而叙事虽简,却要说清楚,讲明白。
(3)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要把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揭示出来,做到就事论理。
而所揭示的这个“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4)围绕这个理——即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指出这个道理的普遍意义或现实意义,文章结束时,应注意照应开头。
一般的结构形式是:“引(材料)—议(论证从材料中抽取的观点)—联(现实意义)—结(总结、照应)”要求:怎样写好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一是要紧扣文中的“事”选好“评论点”。
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往往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
但一篇议论文只应当有一个中心,不可能面面俱到,怎样确定文章的“评论点”呢?最主要的,是要考虑从哪个角度议论最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从哪个角度入手最有把握、最容易展开议论,就选择哪个角度,而要避开自己感觉比较难的、说不清楚的问题。
二是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属于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而前面的叙事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对象。
因此,在叙述事实、介绍现象时,既要做到概括扼要,避免叙述过多过繁,以“叙”代“议”;又要做到清楚明白,不能出现叙述内容不明、失真的情况。
在评议时,要注意紧扣所叙述的内容展开议论,不能出现二者分家、互不相干的毛病。
三是在就事论理、提出观点之后要展开议论。
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选择恰当的论据安排好论证的层次,充分说理,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证明。
学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从评议自己身边的事情入手。
比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及理想、进取、实践、成败、礼貌、风度、自信、乐观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话题。
作文指导:一事一议一、概念“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
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等,甚至还可以指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
这里的“一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一点看法,要力求把这一点看法说明白、讲清楚,让人信服,使人接受,“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
二、导写过程1.基本写法: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2.基本结构: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概括事实”和“提出论点”部分是文章的“引论”,要求缘事入笔,提出问题;“证明论点”部分是文章的“本论”部分,要求分析问题,加以论证,这一部分还可以加一部分联系实际的材料;“收束全文”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是解决问题部分。
3、具体写法(一)概述事情第一,要求做到不走样,亦即不改变事情的精神实质。
其次,概述事情要力求言简意赅,要用最经济的语言,准确地将“事”叙述出来。
一般情况下,不可将命题者提供的事情材料一字不差地照抄,除非原文非常简洁,只有四五十字。
第三,概括事情还要有侧重点,就是你下面将要评议的“点”要侧重叙述。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
(二)分析事情,表明态度概述事情之后,就要表明你对此事的主张看法,实际上就是亮出观点。
这一部分内容可接续在概述事情之后;也可以另起一行。
无论哪种写法,都要求观点正确鲜明。
所谓正确就是不违背社会的价值取向,所谓鲜明就是要明确表态,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如《实力最重要》写道:“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要善于宣传自己》则写的是:“王阿姨买哑人的刀,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
哑人无言是处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明白,事理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
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三)阐明理由这是文章的重点,实际上,就是支持你上面所亮出的观点的论据。
理由一定要写充分,这样你的观点才能成立。
阐述理由部分要分条列举,可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语言形式标明。
分条一般以三条左右为佳。
分条过少则有理由不充分之嫌,且难以满足篇幅(800字)要求,分条过多,则有鸡零狗碎之感,且在800字之内,难以将理由说透。
在这里我们谈谈“一事一议”议论文“议”的角度:一事一议,议论的角度,一般可分为正面评议事情的积极意义、反面点评事情的消极影响、正面评议与反面评点相结合三个角度。
(一)、正面评议就是取事情中所包含的积极因素,指出其积极意义。
一般此类事情是为时代、社会所大力提倡的,是值得大力弘扬的。
(二)、反面评议就是指出事情的负面影响及其危害性,还可以从事情的本质、产生根源上加以分析,指出如何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三)、正反结合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有些事情有其利亦有其弊,对其评判时,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
写这样的评议时要注意,你的观点必须鲜明,不能含糊其词,不能陷入“既提倡又反对”的模糊之中,比如你取其积极一面加以评议,可在文未作反面补充,指出如何避其害的方法,若取其消极一面进行评议,可在文未作正面补充,指出如何用其利的方法。
(四) 总结呼告。
三、例文引路1、“作弊”一席谈考试临近,班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弊绝招。
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之,但它却证明了一个事实:“作弊”这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学校中。
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呢?其实,这也不足为怪。
作弊的人无非是想得高分,自己光彩,老师表扬,父母也高兴。
也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怕考不好老师批,家长骂,棍棒加身,只好铤而走险,蒙混过关。
考试作弊也叫“偷看”,在有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件绝妙的事:平时痛痛快快地玩儿,考试只要稍稍用些心计,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得高分。
作弊的人只知用“假分数”来满足一个暂时的虚荣心,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次小小的作弊虽不会使他变得十恶不赦,却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丑陋的种子。
且不说作弊被发现后,老师的失望,学校的处罚,还有其他同学的大眼、小眼,嗤之以鼻的态度;就算这次侥幸逃脱,你心里真就那么踏实吗?你能保证以后不会“东窗事发”吗?我曾记得,一个同学在他作弊后写下了自己这样的感受:“我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精神几近崩溃。
我怕见父母,怕见老师,也怕见朋友。
……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堪回首了。
”是啊,没有什么比拥有坦荡的心灵更令人欣慰,没有什么比愧疚不安和失去他人的信任更让人痛苦的;用谎言换来的短暂虚荣终究是要破灭的。
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也会在工作和婚姻中作弊。
当诚实的优良品质在一个国家无处立足的时候,我们还能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难道也要带上书本、纸条去作弊吗?骗老师、骗家长,到头来还不是骗自己呀!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作弊,固然不对,可这能仅仅怪学生吗?难道老师和家长就不该负一些责任吗?有些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把“分数”看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
许多同学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才去作弊的。
这难道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反思吗?再次奉劝各位同学:与其考试时费尽心机,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活动”,还不如平时踏踏实实地学习。
“作弊”是一种麻醉剂,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
△点评本文通过对作弊成因的思考,分析作弊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说明作弊的不可取,呼吁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分享成功有一个花农,不远万里从非洲带回珍贵的种子。
经过几个月精心的培育,春天到来的时候,他的花园开满了朵朵珍奇的花。
见此景,邻居和朋友纷纷来要种子,他却舍不得给。
原来,他有一个心愿:希望他的花园成为全国最美的。
本以为心愿将成,可奇怪的是,他的花竟一年不如一年好了。
花农请来学者,才了解到其中的奥妙:由于邻居的花园里种的都是普通的品种,风在流动中把花粉带到他的花园,通过传粉作用,花种的纯度受到了影响。
花农并不自私,只是面对成功有点小小的私心罢了——希望自己的花园是最美丽的。
这本无可厚非,他错在不了解世界万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事物多多少少都受到环境的影响。
他珍贵的花种,仅靠好的品种和充足的阳光雨露是开不出珍奇的花朵的,还要靠邻居花种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心愿只有当他愿与别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时,才能圆满地完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存在这样的道理吗?我们每个人都和其他人——老师、同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没有一个人能孤立地学习生活而不受他人的影响。
我们也常常会有花农一样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
但我们也深知,这不是完全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达到。
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在和同学的讨论中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只有你所处的环境是优秀的,你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个同学,别人问他问题时他总是不遗余力。
我问他难道没留一点私心。
他说在解题的过程中他的知识得到了巩固,通过讨论和交流,他也学习到了别人的方法,拓展了思路。
这不就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一个分享成功的典型吗?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喜悦的分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更强烈、更深刻。
试想花农把珍贵的种子分给邻居,春天来到后,站在远处的山上,发现不仅他的花园,几里以内的花园里都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空气中流动着奇妙的花香。
这样的成功,才弥足珍贵;这样的愉悦,才是由衷的啊!△点评作者能从花粉的传播这种自然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与别人分享喜悦,才是最大的成功。
文章结构条理清楚,分析了自己一个人的成功与别人的成功的关系,善于扣紧原材料去分析,论理充分。
特别是作者能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去分析,现实性强,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
文章的微中不足是第1段的叙例还欠概括;在论证的过程中若能恰当地运用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例或名人名言,会更好一些。
3、改蹲为坐在校餐厅内,正值开饭的时间,或者你可以看到某餐桌的某个位置上,有某个同学蹲在板凳上进餐,两腿竖在凳面上且不脱鞋子。
我认为这种行为很不好。
从个人的身份看来,身为一个学生,这样的举止跟那些山村野夫有什么两样?或者只有穿着比他们干净整齐些。
这就是上述的同学给别人的印象。
又从个人的道德修养来说,这样的举止缺乏社会公德,简直就是“有爹生无娘教”的那一种。
这类同学若认为这跟身份或道德修养没有什么联系,也应该考虑到自己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一个位置不仅仅是一个人坐。
算算校内也有两千多学生,那餐厅内的几百个位置怎能一下子让所有同学都在厅内吃饭呢?当然要轮坐。
但若一人蹲在上面吃,把凳面弄脏,叫下一位同学怎么办?也蹲着吃?若果是男同学还勉强可以,但是女同学呢?只能不坐,毕竟爱斯文是她们的本性。
看看,这对别人的影响多大!无论我怎样思索,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同学要蹲着吃。
难道蹲比坐着吃舒服吗?绝对不会,否则人们就不会花那么多的钱买桌凳。
更何况蹲着吃对身体也不好。
蹲着吃会因肚子被大腿压住,不利于进食,不利于消化,不利于身体健康。
这样的举止若被群众或外人看到那就不单单是某个人的形象问题,而是损害了整个学校的声誉。
为了自己的形象,为了不影响他人,为了自己能健康成长,更为了不损害学校的声誉,请有这样举止的同学改蹲为坐。
△点评作者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抓住身边的小事去分析。
全文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从个人的身份、道德修养、健康、对他人的影响、对学校的影响等方面去分析,最后提出“改蹲为坐”的建议,很有现实针对性。
全文虽然没有典型的历史事例和名人名言,但论据也比较充分,说服力强,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能切合实际从多方面去分析,写得朴实而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