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报销分类详细)
- 格式:docx
- 大小:257.65 KB
- 文档页数:72
新)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共有1535种药品,其中包括913种西药、575种中药和47种民族药。
其中,抗微生物药是其中的一类。
抗生素类抗感染药是抗微生物药的子类之一,其中青霉素类是其中的一大类别。
青霉素类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包括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钠、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青霉素(钠盐、钾盐)和青霉素V钾等;乙类包括阿洛西林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苄星青霉素、氯唑西林钠、美洛西林钠、哌拉西林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头孢菌素及碳青酶烯类是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的另一大类别。
其中甲类包括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头孢唑林钠等;乙类包括氨曲南、头孢氨苄缓释片剂、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钠、头孢克洛、头孢美唑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羟氨苄、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
氨基糖苷类是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的又一类别。
其中甲类包括硫酸阿米卡星和硫酸庆大霉素等;乙类包括硫酸奈替米星、硫酸庆大霉素、硫酸依替米星、妥布霉素和盐酸大观霉素等。
酰胺醇类和四环素类也是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的一部分。
酰胺醇类只有氯霉素一种;而四环素类则包括盐酸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和盐酸土霉素等。
最后,大环内酯类也是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的一种。
其中甲类只有红霉素一种;而乙类则包括琥乙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53-盐酸林可霉素注射剂是甲类抗生素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病例,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等。
它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54-55号药物是盐酸克林霉素,分别是胶囊剂和注射剂。
它是一种乙类抗生素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病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它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56号药物是磷霉素钠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等疾病。
它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57-58号药物是硫酸多黏菌素,分别是片剂和注射剂。
基本医疗保险(含工伤及生育)药品目录介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简称《药品目录》) 是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
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参保人员购买与使用药品不受《药品目录》的限制。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范围参照本目录执行。
凡例是对《药品目录》中药品的分类与编号、名称与剂型、备注等内容的解释和说明,是《药品目录》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与目录正文具有同等政策约束力。
一、目录构成(一)《药品目录》西药部分、中成药部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含竞价药品,下同) 部分和中药饮片部分所列药品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药品。
其中西药部分 1293 个,中成药部分 1311 个(含民族药 93 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 363 个(含西药 293 个、中成药 70 个) ,共计 2967 个。
(二)西药、中成药和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分甲乙类管理,西药甲类药品 395 个,中成药甲类药品 246 个,其余为乙类药品。
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按照乙类支付。
(三)中药饮片部分除列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的品种 892 个外,同时列出了不得纳入基金支付的饮片范围。
(四) 《药品目录》包括限工伤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品种 5 个;限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品种 4 个。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药品费用时不区分甲、乙类。
二、编排与分类(五)药品分类上西药品种主要依据解剖-治疗-化学分类(ATC),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主治分类,中药饮片按中文笔画数排序。
临床具有多种治疗用途的药品,选择其主要治疗用途分类。
临床医师依据病情用药,不受《药品目录》分类的限制。
(六) 西药部分、中成药部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分别按药品品种编号。
同一品种只编一个号,重复出现时标注“★”,并在括号内标注该品种编号。
药品排列顺序及编号的先后次序无特别含义。
三、名称与剂型(七) 《药品目录》西药部分,2023 年直接新增以及由谈判药品部分转入的药品,采用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通用名称,剂型不单列。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是指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险局共同组织编制的一份药品清单。
药品目录的核心功能是统筹调配有限的医疗资源,确保医保参保人员能够获得必需的药品治疗。
药品目录的编制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旨在根据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综合指标,科学选取适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药品。
其目的是合理规范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药品使用,提高药物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降低医疗支出,维护社会公平和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药品目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药品目录中列出的药品通常以其通用名为主,并在括号中注明商品名,以便医保参保人员和医务人员准确使用和配备药品。
2. 药品的适应症范围:药品目录会明确规定每个药品适用的疾病范围和治疗场景,以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3. 药品的规格和剂型:药品目录会详细列出每个药品的剂型、规格和包装单位等信息,以保证医保支付的药品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4. 药品的用法和用量:药品目录通常会明确规定每个药品的推荐用法和用量,以指导医生合理开具处方和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5. 药品的支付标准:药品目录会规定每个药品的支付比例和支付限额等支付标准,以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和参保人员的医保权益。
药品目录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根据临床实践的发展和药品疗效的更新及调整,不断修订和完善。
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临床需要,确保药品目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药品目录在医保制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为了患者能够获得经济合理的药品治疗,又是为了遏制不必要的用药和医疗浪费。
药品目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医疗机构、药企和患者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实现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基本医保制度。
只有在药品目录的科学管理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的健康需求,保障人们的基本医疗权益。
总结起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险局共同组织编制的一份清单,旨在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合理规范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药品使用,提高药物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降低医疗支出,维护社会公平和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National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Drug List)是指国家基本医疗保险(National Basic Medical Insurance)范围内,经批准使用的、可报销的药品的清单。
它是国家医保政策的一部分,旨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获得必要的药物治疗,降低药品费用负担。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考虑药品的临床价值、经济性以及可及性等因素。
药品的临床价值是评判一个药品是否应该纳入目录的重要指标,它包括治疗效果、副作用、安全性以及患者群体的需求等方面的考虑。
经济性则是指药品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有替代药物可供选择,以及对医保基金的负担程度等因素。
可及性则是指药品的供应是否充足,是否容易获得等。
药物目录包括中西药、生物制品、辅助诊断试剂和器械等各类药物。
其中,西药分为多个分类,包括化学药品、抗感染药品、抗肿瘤药品、心脑血管药品、呼吸系统药品、消化系统药品、免疫系统药品、内分泌系统药品、神经系统药品、泌尿生殖系统药品、抗风湿药品、抗变态反应药品等。
中药包括中药颗粒、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中药胶囊等。
生物制品主要包括疫苗、生物诊断产品等。
辅助诊断试剂和器械包括X光、CT、核磁共振等。
药物使用管理目录主要包括对药物的使用条件、限制和管理办法等。
这些管理措施有助于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
例如,对于一些药物,可能会限制使用的适应症、剂量和疗程等;对于一些高价药品,可能会限制使用的范围和条件等。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更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以及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进一步评价,药品目录会进行定期的更新和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目录中的药品一直是符合最新医学和经济条件的。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建立和更新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专家学者、药品生产企业以及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的通知医保发〔202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的用药保障水平,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及《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要求,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调整并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2022年药品目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及时做好支付范围调整《2022年药品目录》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2967种,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
另外,还有基金可以支付的中药饮片892种。
各地要严格执行《2022年药品目录》,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品种、备注和甲乙分类等内容。
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将本次调整中新增的药品按规定纳入基金支付范围,调出的药品要同步调出基金支付范围,并及时在智能监管子系统中进行维护,加强基金监管。
二、规范支付标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以下简称谈判药品)和竞价药品执行全国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各统筹地区根据基金承受能力确定其自付比例和报销比例。
对于竞价药品,实际市场价格超出支付标准的,超出部分由参保人员承担;实际市场价格低于支付标准的,按照实际价格由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分担。
鼓励各地医保部门开展探索,优先将竞价药品通用名下价格不高于支付标准的品种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和“双通道”药店配备范围,支持临床优先使用,减轻患者负担。
协议有效期内,若谈判药品或竞价药品存在《2022年药品目录》未载明的规格需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应由企业向国家医保局提出申请,国家医保局将根据协议条款确定支付标准后,在全国执行。
协议期内如有与谈判药品同通用名的药品上市,其挂网价格不得高于谈判确定的同规格医保支付标准。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一)基本医疗保险是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目录的制定和管理是确保保险能够覆盖到真正需要的药品的重要保证。
药品目录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依据药品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制定的用于医保报销的药品清单。
目录不断修订和更新,以及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以确保公民获得合理的药物供应,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药品目录按照药物的疗效和质量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包括甲类、乙类和丙类药品。
甲类药品是指临床常用、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药品;乙类药品是指临床常用的药品,用于一般治疗,疗效明确;丙类药品则是指具有一定疗效、经济性较强的一类药品。
药品目录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
首先,药物的疗效是制定目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经过临床验证并证明其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的药物才能被纳入目录。
其次,药物的安全性也是关键考虑因素之一。
对于有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严重的药物,不宜纳入目录。
最后,药物的经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经济性不仅包括药物的价格,还包括治疗效果与其价格的比例。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制定和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新的药物不断涌现,原有的药物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药品目录需要定期修订和更新,以确保其准确有效。
药品目录的修订和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的调研和专家的参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成立目录的制定和更新工作组,负责对目录进行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制定、修订和更新目录。
同时,该工作组还会邀请一些专家参与制定和更新目录的工作,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修订和更新目录的过程中,政府还会倾听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部门会组织听证会、座谈会等活动,邀请社会公众、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等参与,并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到制定和更新目录的过程中。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
(1)头孢类:头孢酰胺、头孢氨苄、头孢替硫磷、头孢哌酮、头孢他啶。
(2)笨霉素类:硝酸甘油胰岛素、链霉素钠。
2.磺胺类:妥珠单抗、噻硫磷、金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
3.头孢菌素类:利福平。
二.抗病毒药物类
1.抗病毒蛋白酶类:利昂、替利昂、舒乙福林、西沙美、莫西沙星。
2.抗病毒抗菌素类:塞诺罗西林、环磷酰胺、环丙沙星、替硝唑。
3.其他:洛美沙星、阿替洛尔、苯磺酸阿曲库溴铵。
三.抗癌药物类
1.细胞毒药物类:顺铂、卡铂、替吉昔洛尔、芬乐替尼、哌替啶、氟尿嘧啶。
2.靶向抗癌药物类:盐酸泼尼松、阿托伐他汀、贝伐珠单抗、洛哌单抗。
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赛妮珠单抗。
四.免疫调节药物类
1.免疫抑制剂类:联合利妥。
2.免疫调节药物类:西奈替尼、泼尼松、维拉帕米。
3.生物制品类: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托米多、西兰花素)、干扰素α(金刚烷、亚利桑那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阿拉伯芥)等。
2019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一、前言本文档是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法律法规制定的药品目录,旨在规范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范围内的医药服务。
本目录内容详细,包括药品分类、药品清单以及相应的报销政策。
二、药品分类根据药品的性质和用途,本目录将药品分为以下几类:1:西药: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等。
2:中成药:中药的制剂形式,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
3:中药材:指采用植物、动物等自然物质作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药材。
4:中药饮片:指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破碎、粉碎、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片剂。
三、药品清单1:西药清单:(此处依次列出西药清单的内容,包括通用名、规格、剂型、生产企业等信息):::2:中成药清单:(此处依次列出中成药清单的内容,包括通用名、规格、剂型、生产企业等信息):::3:中药材清单:(此处依次列出中药材清单的内容,包括药材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用量等信息):::四、报销政策本目录规定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对药品的相关报销政策,具体内容如下:1:西药报销政策:(此处列出西药的报销范围、比例、限制条件等信息):::2:中成药报销政策:(此处列出中成药的报销范围、比例、限制条件等信息):::3:中药饮片报销政策:(此处列出中药饮片的报销范围、比例、限制条件等信息):::附件:1:附件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附表一2:附件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附表二:::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指国家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
2:工伤保险:指对在工作期间或者因工作致伤、致病的职工,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制度。
3:生育保险:指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女职工提供医疗、护理等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制度。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汇总附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1: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1.1 肿瘤治疗药品1.2 心脑血管药品1.3 消化系统药品1.4 内分泌系统药品1.5 呼吸系统药品1.6 抗感染药品1.7 抗炎消肿药品1.8中枢神经系统药品1.9泌尿生殖系统药品1.10 抗过敏药品1.11 抗肿瘤辅助药品1.12 造血系统药品1.13 人免疫球蛋白1.14 人工关节置换用抗菌药物 1.15 生物制品2:工伤保险药品目录2.1 外科手术药品2.2 麻醉用药2.3 临床检验辅助用药2.4 临床影像学诊疗辅助用药 2.5 骨科用药2.6 创伤急救药品2.7 皮肤科用药2.8眼科用药2.9耳鼻喉科用药2.10 口腔科用药2.11 儿科用药2.12 妇产科用药2.13 内科用药2.14 传染病科用药2.15 急救药品3:生育保险药品目录3.1 不孕不育用药3.2 人工授精用药3.3 试管婴儿用药3.4 妊娠期用药3.5 产前、产中和产后用药3.6 乳房疾病用药3.7 妇科肿瘤用药3.8妇科用药3.9妇科抗感染药物3.10 儿科用药附件:附件1: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附件2: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法律解释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医疗卫生权益,以自愿参保、筹资多元、统筹城乡、保障公平为基本原则,通过建立社会统一的、全员参保的、居民免费医疗制度,形成全民参保、保险支付、保障水平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2: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为工伤职工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定期待遇和一次性工伤补助等经济保障措施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应对因工负伤、患职业病或者因工残疾而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保障受伤职工的权益。
3: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指为女性职工提供生育津贴、人工流产、异地分娩费用报销等保障措施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女性职工在生育过程中的健康与权益。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1. 导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推行的一种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为居民提供经济保障,并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为了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支出,国家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相关内容。
2. 药品目录的定义和作用药品目录是指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药品清单,包括了医保可报销的药品种类和使用范围。
药品目录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使用,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药品使用结构,确保医保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药品目录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药品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多个因素。
同时,药品目录的制定也需要与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商,确保药品目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药品目录的分类根据药品的用途和功能,药品目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3.1. 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目录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了常用药品和治疗急、慢性疾病的必需药物。
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遵循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原则,旨在为居民提供基本的药物保障。
3.2. 特殊药品目录特殊药品目录是指部分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的药品清单,主要包括了罕见病治疗药物、临床急需药品等。
特殊药品目录的制定需要考虑特殊疾病的特殊需求,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必需的药物支持。
3.3. 非基本药品目录非基本药品目录是指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这些药品通常是疗效相对较好或价格较高的药品。
非基本药品目录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药品的经济性和疗效,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支出。
4. 药品目录的调整和管理药品目录的制定并非一成不变,根据药品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的变化,药品目录需要进行定期的调整和管理。
药品目录的调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新药品的加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的药品不断涌现,一些新药品需要及时纳入药品目录,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一、西药部分注:1、药品名称:药品中文名称为通用名。
为方便临床使用,部分药品用小括号注明曾用名称。
中括号内的内容为注释。
英文名称主要为INN。
2、剂型:“片剂”指普通口服片剂,包括包衣片(含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片等)、分散片、阴道片、划痕片。
“胶囊剂”指普通胶囊剂,包括硬胶囊、软胶囊(胶丸)、肠溶胶囊。
注射剂包括注射用溶液、注射液、注射用粉针(含冻干粉针)。
其他剂型以本目录规定的剂型为准。
3、药品分类:药品根据临床药物学和科室用药分类,临床各科用药不受本目录分类的限制。
4、个别复方制剂用复方成分表示,各复方成分间用“/”分开。
5、药品前的编号为顺序编号,重复药品及剂型以“**”注明,每类药品按拼音排序,先后次序无特别涵义。
6、在限制使用范围一栏中标“*”的药品,各地应对使用该药的临床适应症或医疗机构、医师级别或科别作出限制规定。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一、西药部分注:1、药品名称:药品中文名称为通用名。
为方便临床使用,部分药品用小括号注明曾用名称。
中括号内的内容为注释。
英文名称主要为INN。
2、剂型:“片剂”指普通口服片剂,包括包衣片(含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片等)、分散片、阴道片、划痕片。
“胶囊剂”指普通胶囊剂,包括硬胶囊、软胶囊(胶丸)、肠溶胶囊。
注射剂包括注射用溶液、注射液、注射用粉针(含冻干粉针)。
其他剂型以本目录规定的剂型为准。
3、药品分类:药品根据临床药物学和科室用药分类,临床各科用药不受本目录分类的限制。
4、个别复方制剂用复方成分表示,各复方成分间用“/”分开。
5、药品前的编号为顺序编号,重复药品及剂型以“**”注明,每类药品按拼音排序,先后次序无特别涵义。
6、在限制使用范围一栏中标“*”的药品,各地应对使用该药的临床适应症或医疗机构、医师级别或科别作出限制规定。
编辑词条甲类药目录[隐藏]简介参保人员使用各类药品在费用负担上的区别例子《药品目录》中的西药和中成药品分为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
“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
“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药品价格较高的药品。
将西药和中成药品分为甲、乙两类,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各地区间经济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的差异很大。
一方面,通过甲类目录,可以保障最大多数参保人员基本的医疗需求,而选择使用乙类目录的药品,又能使职工根据用药适应症的个体差异和经济能力获得有效的药品;另一方面,通过甲类目录将控制用药的基本水平,以宏观控制药品费用支出,同时通过乙类目录给各地根据用药习惯和经济水平留出进行调整的余地。
参保人员使用各类药品在费用负担上的区别根据《药品目录》的组成结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金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类别的药品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支付原则。
一是使用“甲类目录”的药品所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规定予以支付;二是使用“乙类目录”的药品发生的费用,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规定予以支付;三是使用中药饮片所发生的费用,除规定不予支付的药品外,均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规定予以支付。
例子例如:某统筹地区一职工发生住院医疗费20000元,其中药品费用7000元,分别是甲类药品5000元,乙类药品1000元,非《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1000元。
则该职工住院医疗费用支付办法如下:(1)非《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1000元,由该职工全部自付;(2)乙类药品费用1000元,由该职工首先自付20%,即200元;(3)甲类药品费用5000元和乙类药品费用的80%(即800元),共5800元与其他应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一起,按基本医疗保险的住院费用报销规定予以支付看到一些妈妈们说在社区看病,还需要自己查可报销的药品。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所列药品包括西药、中成药(含民族药,下同)、中药饮片(含民族药,下同)。
西药和中成药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准予支付的药品目录,药品名称采用通用名,并标明剂型。
中药饮片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药品目录,药品名称采用药典名。
《药品目录》分“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
“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
“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
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
“甲类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各地不得调整。
“乙类目录”由国家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适当进行调整。
国家《药品目录》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目录》进行相应调整。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完整版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根据我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而发布
的一份药品清单,包含了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符合规定的、适用
于医疗保障的药品。
药品目录的制定旨在维护医保支付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也是为了规范药品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每一种药品都有相应的药品名称、
剂型、规格、主要成分、适应症、使用方法和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等详细信息。
医保药品目录还根据不同用途,分为甲类、乙类和
丙类药品。
甲类药品是指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价格相对合理
的药品;乙类药品是指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价格相对偏高的
药品;丙类药品是指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高的药品。
药品目录的更新是一个动态过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完整版
将根据时效性和临床实践中的需要进行定期更新。
更新内容包括新增药品、删减药品、调整价格和限制使用的药品等。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发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的目录范围,医保资金的使用可以更加合理和高效,同时也可以规范药品市场,促进药品的质量和疗效的提高。
对于患者
而言,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障,减轻药品费用的负担。
总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完整版涵盖了各类符合规定、适用
于医疗保障的药品。
药品目录的发布对于维护医保支付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规范药品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指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国家根据公共卫生需求、药品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的用于医保报销的药品目录。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制定,旨在提供权威的医保药品清单,规范医疗保险的管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权益。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建立和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药品安全性及疗效等因素。
在制定目录时,政府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医生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目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更新周期一般为每两年一次,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药品的临床价值评估以及社会公众的需求变化等因素来决定。
更新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目录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制定对于提高医保报销水平、降低患者用药负担、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目录的建立和更新,可以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药品使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药品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确定不同的药物报销比例,以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药品的疗效。
常见的等级包括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药品是指具有明确疗效的药品,被列入目录后具有较高的报销比例;乙类药品是指具有一定疗效的药品,报销比例低于甲类药品;丙类药品是指仅供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药品,报销比例相对较低。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制定和更新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除了考虑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药品的经济性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确保目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国家还会加强对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医保基金的使用,预防和打击医疗保险欺诈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险权益。
总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制定和更新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