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1941年,119mins)

编剧:赫尔曼·曼凯为茨、奥逊·威尔斯

导演:奥逊·威尔斯(本人演凯恩)

摄影:格雷戈·托兰

剪辑:罗伯特·怀斯(《公民凯恩》《安陪逊大族》的剪辑师——作为导演《西区故事》(1961)、《音乐之声》(1965)双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

获奖情况:第14届奥斯卡奖(1942年)9项提名,终获最佳编剧奖(世界电影史上10大经典剧作);

英国极具影响力的电影杂志《画面与音响》每10年1次的“世界电影十大佳作”

评选活动中,在1962、1972、1982、1992、2002年均列第一;

1998年,在好莱坞10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的“美国10大佳片”评选中,名列第一;

98年度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100部美国最佳电影”第一名;

电影网络数据库评出的历史上最伟大的100电影,《公民凯恩》列第一。

作品:《恐惧之旅》(1942);《陌生的人》(1946)——是其所有作品中,剧情交待最清楚的一部,制片人:山姆·施皮格尔(《桂河大桥》的制片人);《上海小姐》。

《麦科佩斯》《奥瑟罗》等莎翁剧;

《罪恶的接触》——这部影片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在斯坦利·库布里科那部名声显赫的《带发条的橙子》中看到。

安德烈·巴赞认为,即使奥逊·威尔斯直排了《公民》《安陪逊大族》《上海小姐》,他仍有资格在电影史上占据显赫的位置。

奥逊·威尔斯其人:

1915年5月6日,在离芝加哥不远的维斯康星州的肯诺萨出生。父亲既是发明家、企业家,又是旅馆老板;母亲是一位知名的钢琴家。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自小便与艺术家和知识界交往,与演员、划价、作家、音乐家交朋友,获得良好的教育,并很早就表现出他超群的天分——当时维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城报纸刊登文章,标题是:“漫画家、演员、诗人——而且才十岁!”

奥逊父母的朋友伯恩斯坦博士(他后来成为这个孤儿的监护人——自8岁时母亲在旅游中去世后)曾写信给为奥逊写传记的英国作家,信中提到:“这个孩子在智力上非凡的成熟,使我感到震惊。他在两岁时说话已经有条有理。从他的外表、举止和对绘画及雕塑的理解力来看,我有把握认定他将来必然从事艺术。”

在学校开始涉足戏剧表演,16岁在柏林受聘扮演了《犹太人徐斯》中的一个公爵,角色六十多岁的老人)。之后他进入戏剧界,进而又进入广播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38年10月30日,奥逊主播的这一节目:广播剧“火星人的入侵”,结果由于他的声调、音响逼真,听众误以为真的发生了星际战争,纷纷外逃,一时造成全国性恐慌。后打官司。

长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奥逊·威尔斯进入电影界之前,也就是他在开拍《公民凯恩》强,从未接触过别的影片。但后来人们发现,他最早导演的一些影片的片断——1934年他花了一、两天时间拍成的四分钟短片《时代之心》。那时,凯恩只有19岁,就像一切初学者一样,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镜头,其间说不上他们有什么联系。

背景:

20世纪40年代是好莱坞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类型的电影日趋成熟,并已发展到顶峰,许多电影即使是从今天看来依然是尽善而完美的。但伴随着成熟生产的程式化,同时也是一种束缚,使电影的形式风格开始固步自封。毫无疑问,就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而言,好莱坞需要新颖独特的电影作品,来再次激发起电影创作者的灵感,并促进电影语言技术的革新。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

法国安德烈·巴赞认为,自1940年以来,电影中一切有创见性的东西都来自于《公民凯恩》和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

弗朗索瓦·特吕弗:“在过去的35年间,在很多影片中都清楚地看到《公民凯恩》的

影响,其中的上乘之作,当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八部半》。”

后来的日本导演黑泽明《罗生们》

关于剧本:《公民凯恩》的电影剧本无论从哪方面说,也不是一部“剧作家”写的剧本,而是一部优导演写的剧本。

关于电影观念:奥逊·威尔斯的电影观念与当时的一些电影大师很不同,虽然他们都是电影诗人,但威尔斯对电影诗却有另一番观念。——跟爱森斯坦和德来业(默片时代的导演)不同,威尔斯从来不把电影看作是一种造型艺术,而看作是一种时间的艺术,一种像绸带一样可以徐徐展开的东西;事实上他曾给电影下过定义,叫做“一连串的梦”。

威尔斯始终感兴趣的不是心理片、惊险片、爱情片、冒险片等,这些自有电影以来就不断表现的题材,他感兴趣的是神话、传说和寓言。

特吕弗就提及了一件事,威尔斯及其欣赏卡伦·布里克森,直到他与威尔斯相遇,才知道那是一位丹麦的寓言故事家。

因此,特吕弗认为,这正是奥逊·威尔斯在票房上屡受挫者的原因,因为它是一位电影诗人。而好莱坞的财政专家们(其实也包括全世界的观众)能够接受优美的散文——如,约翰·福特、霍华德·霍克斯的作品,甚至能接受富于诗意的散文——如,希区柯克和罗曼·波兰司机的作品,但是,在接受纯粹的诗、传说、寓言和神话时却颇感困难。

对奥逊·威尔斯而言,每一次他说“开始”的时候,他都会把不足取的现实改变成诗篇。

关于评价:

特吕弗:我们不可忘记,无声电影为我们造就了伟大的视觉形象的天才,如:茂瑙、爱森斯坦、德来耶、甚至希区柯克,有声电影却只造就出一个人,只造就了一个在影片开映三分钟后就立即看出风格特点的电影导演,他的名字就叫奥逊·威尔斯。

巴赞:对奥逊·威尔斯来说……(技巧)不仅仅是一种处理摄影机、布景和演员的方法(导演方法);它揭示出故事的真正性质。正是这种技巧使电影艺术进一步偏离戏剧艺术,变成叙事多于表演。的确,就像小说中一样,重要的不仅仅是对话、明晰的叙述……而是透过语言呈现风格,从而创造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最终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形式上的探索。

这就是我们要看这部影片的原因所在。

故事梗概:

1940年的一天,在佛罗里达海滨的仙纳都庄园里,76岁的报业巨头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病逝了。临死前,他除了喃喃吐出“玫瑰花蕾”几个字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新闻单位制作了关于凯恩的纪录片,各报头版都报道了这位权力人物的死讯及生平。青年记者汤普森对凯恩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蕾”很感兴趣,想知道他的真正含义,也想弄清楚到底凯恩是怎样一个人。于是,他决定走访与凯恩接近的人。

第一个访问对象是凯恩的第二人妻子苏珊,汤普森来到亚特兰大市的一家夜总会找到苏珊,但她断然拒绝接受采访,汤普森只好悻悻而归。

在费城图书馆,汤普森查阅了已故银行家赛切尔未公开的回忆录,得知了凯恩的身世。一位付不起房钱的客人,已废弃的矿产契约抵押,结果给凯恩家带来意外财富,凯恩母亲把小凯恩委托给赛切尔监护。凯恩成年后获得了财产权,出版经营《问事报》,后来与塞切尔作对,塞切尔认为凯恩只不过是一个走运的流氓。

在纽约摩天大楼的《问事报》编辑部,汤普森访问了凯恩的总经理伯恩斯坦。伯恩斯坦对凯恩充满了崇拜之情,他透露了许多凯恩办报初期的事情,还有凯恩开始显露出收藏的习惯,他对政治的影响以及他的第一次婚姻。

汤普森在医院里又访问了凯恩的好朋友、戏剧评论家莱兰,莱兰从凯恩创业初就跟随他;但随着凯恩从热情洋溢的青年转变成狂妄自大的报业大亨,他对凯恩的态度也开始从全力支持到怀疑冲突,最后彻底分道扬镳。莱兰还说了一些凯恩的私人生活,关于他的第一次婚姻,他与第二任妻子的邂逅。

汤普森再次访问苏珊,于是,苏珊讲述了她被迫练歌剧的痛苦,以及在舞台上的惨败,还有随后她的自杀未遂、她在“宫殿”里的生活,直到最后她痛下决心离开凯恩。

最后,汤普森访问了凯恩的老管家雷蒙,了解到晚年凯恩的不为人知的生活境况。

汤普森依次访问了五个人,得到了五个不同的关于凯恩的故事,但始终无法揭开“玫瑰花蕾“之谜,最后只有放弃。

在仙纳都庄园,凯恩收藏的珍藏物品被拍卖,另一些杂物则被焚烧,在壁炉的烈焰中,凯恩童年的滑雪板被扔进了火焰里,火舌吞噬了滑雪板上的积尘,渐渐露出了四个字“玫瑰花蕾”……

影片分析:

1、叙事结构:

《公民凯恩》作为一部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在与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复杂关系中,开辟了电影叙事的一个新的天地。罗曼·波兰斯基就说过:“这部影片与我所看到的电影毫无相同之处。……影片中史诗般的叙述方式、独创性的对主人公的描写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毫无疑问,波兰斯基所谈及的这种叙述方式,这种独创性的人物描写方法,首先来自于《公民凯恩》的多视角时空交错式结构。

(1)多视角·时空交错式结构:

a、时空交错式结构——

电影的叙事结构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结构类型:时空顺序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套层结构。

时空顺序式结构:影片的故事依照时间的顺序展开,即所谓的“从头说到尾”的线性结构;比如,《萨尔玛与露易斯》《热情似火》等。

时空交错式结构:故事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而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空——其主要功能是:用闪回来交待前史,这其实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比如,《美国往

事》《钢琴课》……

套层结构:它是“时空交错式结构”的一种高级形式,其不同点在于,它的过去时空的作用,已经远不止交待前史,而是两个时空里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平行展开,形成某种主题意义上的联系,借以表达思想内涵。因此,也被称为“非常规结构”,即现代电影叙事结构。比如:《法国中尉的女人》(苏牧)、《卡门》、《蜘蛛女之吻》;

后现代叙事结构:——

昆廷·塔伦提诺的《低俗小说》——“游戏拼图式结构”;

马其顿导演米切尔·曼切夫斯基《暴雨将至》——“分段式环形结构”;1、语言·3、

照片—结尾接1、开始;

《罗拉·快跑!》——电脑游戏存盘再玩的“重复式结构”;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失忆》——“倒错式结构”;

b、多视角叙事——

这种叙事方法也不是奥逊·威尔斯的创造,而是来自于小说家康拉德的叙事技巧。虽然《公民凯恩》剧本部分地是根据美国显赫一时的出版家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身世编写而成,但在此前,威尔斯其实最想拍的头一部影片,却是改编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作为小说家,康拉德最早采用了从不同视角讲故事的技巧。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现代启示录》1979年获金棕榈大奖

当时,威尔斯打算自己扮演库茨上校,用摄影机的主观镜头来代表马洛(在《现代启示录》中的威拉德上尉。尽管这个计划始终未能实现,但威尔斯在《公民凯恩》中却采用了康拉德的叙事技巧。影片中,五个人向汤普逊讲述了凯恩的过去,就像威尔斯说过的那样:“他们讲了五个不同的故事,各抒己见,因此,关于凯恩的真相,就像关于任何人的真相那样,只能按照人们讲述的关于他的一切的总和加以衡量。”他一语道破了采用这种结构的用意。

因此,《公民凯恩》将小说的多视角叙事引入时空交错式电影叙事结构之中,无疑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即使就是在今天看来,运用这种叙事结构和视角来讲述故事,读解起来也是相当复杂和具有一定难度的。

c、结构的时空处理:

(1)现在时空——影片从现在时空的凯恩76岁去世时开始,然后追溯往事借以来认识这个人的一生和他的活动。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动力,是凯恩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蕾!”于是,一个名叫汤普逊的记者,想要探究出这个字眼的秘密,因为从死者公开的历史资料中找不到任何线索。这种侦探式的故事结构,在现实时空中展开,提供了影片的横向结构;

(2)过去时空——汤普逊为了探寻秘密,先后走访了五位非常了解凯恩的人。于是,影片中的每一次探访,都以“闪回”的方式打断了现实时空中的故事的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影片的结构朝纵向的方向延展,回到了凯恩的过去——提供了影片的纵向结构。

结构的多视角叙事:

虽然,我们知道影片里只有五人对汤普逊讲述了凯恩的故事,但实际上,影片中却有六次闪回和六个观点(视角)——除了那五个人呈现了他们眼中的凯恩外,还有就是紧接着影片开场临终场面之后的那部长达近10分钟的纪录片《前进中的新闻》。

事实上,正是这种多重视角,构成了影片结构从横向的现在时空向纵向的过去时空转换的契点,使我们跟随着不同的讲述者走进了凯恩的一生。

视角一:新闻片闪回

《前进中的新闻》是一部关于凯恩全部社会活动的新闻片。我们从中得知了关于凯恩的一些基本事实:

1、他的母亲玛丽·凯恩怎样从一个拖欠房租的房客手中得到一张矿产契约,结果发了财;银行家塞切尔怎样成为小凯恩的监护人;

2、凯恩怎样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出版家和有权势的人;

3、赛切尔怎样指责成年的凯恩是个法西斯;

4、凯恩怎样娶了总统的侄女为妻,1916年她离开了他,两年后和儿子一起死于

车祸;

5、凯恩怎样在离婚两星期后娶了“歌唱家”苏珊;

6、当他与苏珊的奸情败露时,他的第一次婚姻和政治生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7、凯恩怎样为苏珊盖了一座歌剧院,还有上都;

8、他又是怎样在1929年失去了对他的报纸的控制;最后他怎样孤零零地死在了

上都。

叙事功能:1、浓缩的关于凯恩的背景介绍——简练而巧妙(概括一生难)

2、采用纪录片方式——显得客观(真实人物),具有史料性;

3、第三视角:与后来5人各抒己见的对凯恩的主观看法、观点形成反衬;

4、介绍人物:我们见到了除管家雷蒙的所有的叙述人——赛切尔(监护人)、伯恩斯坦(凯恩的总经理)、莱兰(评论家、凯恩早年好友,后分道扬镳)、苏珊(二妻)、雷蒙(管家)。

视角(观点):较公正地呈现了凯恩的一生。

视角二:塞切尔闪回

汤普逊到一家夜总会访苏珊被拒后,他来到赛切尔纪念图书馆。在那他读了已故的塞切尔未出版的回忆录,以便了解他对凯恩的看法。这时,奥逊·威尔斯化入了小凯恩5岁时的镜头,他正在母亲开的寄宿店前的雪地上玩耍,而母亲正将他托付给监护人赛切尔。离家前,小凯恩用雪橇猛击赛切尔的肚子,这场戏结束时,我们看到雪花覆盖在地上的雪橇上——叠化:塞切尔向小凯恩祝贺圣诞快乐,并送给他一副雪橇的镜头,但孩子拒绝了,因为那不是他原先的雪橇。

接着,我们看到成年凯恩与塞切尔和他的有权势的财阀朋友们的对抗。凯恩向塞切尔承认,自己对商人的矛盾观点:一方面作为出版商和《问事报》的主管人,他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富人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穷人不受富人的剥削。

结尾:我们看到1929年,凯恩失去了他的报纸,但没有失去他的财富。凯恩说:“你要知道,假如我不是那么有钱,我很可能成为一位伟人。”

当赛切尔问凯恩愿意做什么样的人时,凯恩答道:“做最恨你的人。”读到这里,汤普逊合上了手稿。

观点:明显受他的偏见影响——即有钱有势者道德高尚。

视角三:伯恩斯坦闪回

他是凯恩过去的总经理。他对记者说:“玫瑰花蕾”这词他听来没有任何含义。但他提醒说,可能和凯恩早年的一件什么事有关,一件在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伯恩斯坦承认凯恩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人。他说,他追求的不是金钱。

我们看到凯恩以极大的热情接管了《问事报》。他发表极具影响力的“原则宣言”,

阐明他的办报方针;他还为了推销报纸采用了专辟丑闻栏目的做法;他还把对手《纪实报》的全班人马都拉进了自己的报纸;这一切在伯恩斯坦看来,凯恩既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观点:对凯恩充满感情和忠诚。

视角四:莱兰闪回

在医院,汤普逊访问了莱兰。他是凯恩早年的朋友和《问事报》初期的评论员。在这一段里,凯恩的故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解开“玫瑰花蕾”之谜上,并没有取得进展。

在这部分里,我们目睹了凯恩第一次的婚姻破灭和他与苏珊的邂逅。按照莱兰的说法,凯恩一生的动力是对爱的追求。但他却不爱任何人,只爱他自己,也许还有他的母亲。

在莱兰看来,凯恩参与政治是因为想要选民们爱他;但他与苏珊的丑闻遭到公众斥责,莱兰由此为凯恩的道德沦丧感到痛心而调离开他。

后来凯恩放弃政治,竭力想让公众承认苏珊是个歌剧演员,结果再次失败;

当莱兰写文章指责他,因醉酒未写完稿子时,凯恩代他写完,然后解雇了他,从此他们的友谊告终。

莱兰认为,凯恩替他写完评论,是为了证明自己光明磊落,他说:他始终试图要证明什么。凯恩建造了上都——世界中的世界,是因为他对现实世界感到失望。

观点:对凯恩持一种尖锐批评的态度。

视角五:苏珊闪回

汤普逊再次访问苏珊,他接受了。但对“玫瑰花蕾”却无可奉告。他对凯恩的看法与莱兰大同小异。凯恩违背他的意愿驱使她成为一名“歌唱家”。只有当她企图自杀以后,凯恩才允许她不再登台。在一个闪回镜头里,凯恩告诉苏珊:“不论我做什么,都是因为我爱你。苏珊道:你并不爱我,你只要我爱你。苏珊在上都感到空虚无聊,终于离开了他。现在,当回想起死者时,为他感到惋惜。

观点:富有同情心,也最易动感情。

视角六:雷蒙闪回

凯恩的管家雷蒙对他的看法,与苏珊的首尾相接。我们再次看到了凯恩与苏珊分手,看到凯恩砸毁了妻子的房间里的全部东西。凯恩最后时期一个有雪景的玻璃球,轻声说道:“玫瑰花蕾”。管家说了许多,但仍不能使汤普逊满意。在雷蒙看来,凯恩不过是个怪脾气的老人,他唠叨的话没有意义。

观点:忠诚;但他自以为知道的事情比他实际上知道的要多。

多视角结构功能:

表层:探寻“玫瑰花蕾”;深层:探寻凯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性格)?

最终无果——不同的人讲述了不同的有关凯恩的故事

——那么,哪一个是真实的凯恩?——

a、揭示了凯恩性格的复杂性(拼贴)

b、呈现世界的复杂性:不同的人(观

念、偏见、利益)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尤其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最具深意;

那么,凯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看到影片的最后我们好像仍然无法看清——

关于凯恩过去的一切,似乎是模糊的,引起争议的。我们只能根据所看到的信息去推测,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就像探寻“玫瑰花蕾”的秘密一样——影片正是在这一点上,将两个时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主题意义上的呼应与一致性。

(2)环形结构:开头——结尾

《公民凯恩》的形式同时又是一种环形结构。影片的开始是从外部拍摄的上都(凯恩在佛罗里达间的宫殿大厦)全景。导演用化入的手法变换镜头,使观众离大厦越来越近,直到摄影机进入室内。结尾时,摄影机又从室内移出,反向重复开场场景,只是略有变化。最后摄影机的焦点定在了那块牌子上,上面写着:“闲人免进”——影片到此结束。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推敲《公民凯恩》的拍摄角度,就会认清威尔斯在影片开头结尾采用的视觉结构方法所包含的内在寓意。这种方式,使我们必须把汤普逊在结尾处的话:“我不相信一两个字能解释一个人的一生”和开头的“玫瑰花蕾”这几个字加以考量——“玫瑰花蕾”似乎暗示着凯恩儿时与母亲和家庭分开后,一生都因这创伤的遭遇而备受折磨(道具:里面带雪景的玻璃球,当然更加强了这种象征意义)。

然而,在影片的结尾处,汤普逊还是没有揭开“玫瑰花蕾”之谜——在上都的地下室里,存放着凯恩浩瀚的物品,其中的一些“废物”被扔进炉子烧掉;汤普逊正在对一个同事说话,他说:“凯恩先生是这样一个人,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然后又失去了这一切。“玫瑰花蕾”也许是他没能得到的、或是失去了的东西。不管怎样,它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我不相信一两个字能解释一个人的一生。”

就在这时,我们看到一副雪橇在炉火中燃烧的镜头,雪橇上,清晰可见地呈现出“玫瑰花蕾”这几个字。

这种声画对位的结构方式,似乎在默默地印证着我们的某种猜测——关于凯恩童年的创伤对于他一生的影响。然而,影片中的当事人,甚至是观众也不能确切地理解凯恩临终遗言的真义,影片就是带着这样一种神秘感,结束在“闲人免进”的告示牌前。

开场的镜头逐渐移进上都,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当我们似乎刚刚发现汤普逊错过的线索,导演威尔斯就让我们看上都的烟囱里冒出的缕缕青烟,凯恩一生的这个线索或者说种种线索都随之化为烟云。摄影机再次移出室外,回到影片的开始——它给我们留下的暗示似乎是:谁也别想去充分地理解任何人存在的隐秘。

美国著名剧作家、教育家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

幕剧作原理》一书中谈到叙事(故事)结构的本质特性时说:“故事大师对事件的选择和安排,即是其对社会现实中各个层面(个人、政治、环境、精神)之间的互相关联所做的精辟妙喻,剥开其人物塑造和场景设计的表层,故事结构便展示出作者个人的宇宙观,他对世间万物之所以如是的最深层的模式和动因的深刻见解——这是他为生活的隐藏秩序所描绘的地图。”——麦基的这段话,揭示了结构与思想的深层关系。

2、视听技巧分析:

《公民凯恩》也是一部形式主义的杰作。威尔斯在这部影片中所运用的具有独创性的电影技巧,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世界各国的电影导演们、评论家们,甚至是学院派津津乐道的佳话。

(1)纵深镜头·与空间结构的处理:

纵深镜头(是讨论得最多的技巧)——即:从前景到后景深处的物体都在清晰的焦点之内(深焦摄影)。

虽然在早期电影中,导演们也偶尔使用过纵深镜头——比如,让·雷诺阿的《游

戏规则》就用过;但是,威尔斯却似乎是第一个在一部影片中不断运用这一技巧的导演。

由于纵深镜头,把整场戏都置于摄影机镜头的清晰范围内拍摄,因而,镜头内的蒙太奇调度、及前后景的关系,画框中(镜头)人物之间距离和位置的变化就往往暗示某种情感冲突和人物关系的变化,就具有了承载着重要的叙事信息的功能。

传统的蒙太奇剪辑将现实世界分解成一连串的“镜头”的碎片,而在纵深镜头里,时空成为了一个整体,促使观众去发掘一个镜头内部所包含的信息。这种场面调度拒绝把演员和布景、前后景分割开来,使观众很自然地去感受电影中的“现实世界”。

这无疑对《公民凯恩》这样一部,探寻人物真实的一生,同时表现人生的某种孤独感与疏离情怀的电影来说,是非常恰切的技巧运用。

A、小凯恩决定命运的时刻——看片:时间0:18:00

在赛切尔闪回部分,威尔斯在决定小凯恩命运的时刻,使用了纵深镜头。前景中是他的母亲、父亲和塞切尔——后景,透过窗户能看到小凯恩最后一次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的情景。

可以想见,在这个场景的处理上,爱森斯坦会采用反复切换的方式,在室内的成人空间与室外的孩子的空间转换,以便交待相互的关系。而威尔斯则只用了一个镜头就完成了关系的表达。

段落镜头的场面调度:

1、凯恩太太望着窗外在叫小凯恩;而他正在雪地里玩雪橇(雪橇将在结尾重现);

2、凯恩太太转身向前景走来,摄影机跟随着她的动作移动,这时,银行家赛切尔

出现在她的右侧;

3、在谈论有关小凯恩的监护权合同时,摄影机再次向后移动——在整个过程中,

我们都能够从窗户里看到小凯恩在雪地里玩耍,能听到他的声音;

4、当凯恩太太和塞切尔继续向房间对面走去时,凯恩先生出现在了画面的左侧;

在他们走向前景的桌子时,窗外的小凯恩不时地被他的母亲或父亲挡住——在

这个过程中,空间位置上形成了两组三角关系:并贯穿始终。

a、三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组关系中,显然父亲的权力是微弱的(位

置),而母亲才是决定小凯恩命运的关键人物;赛切尔和凯恩先生始终将

目光投向凯恩太太;

b、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这组关系中,前景中的大人在决定着小凯恩

的命运,而他幼小的身影则被抛在很远的地方,显得是如此的渺小与无

助;

在这个场景中,摄影机通过纵深镜头的移动,以及画内空间的蒙太奇调度,准确地呈现出了人物的关系及变化,暗示出小凯恩单纯的童年时代的失落,观众由此或多或少地捕捉到凯恩的性格与未来的命运轨迹。

B、苏珊的自杀——看片:时间1:31:30

当苏珊演出又一次失败后企图自杀时,威尔斯提供了一个三层次的纵深镜头:

1、前景:是床头柜上的一只玻璃杯和一瓶毒药;

2、中景:位于阴影中的床上的苏珊;

3、后景:是房门和门下透过来的一缕亮光;

此时,我们听到苏珊的喘息声和门外凯恩拼命敲门的声音。安德烈·巴赞认为,“这场戏的戏剧性结构,基本上是靠不同音响的对比造成的——近处是苏珊的喘息声;门外是她丈夫的敲门声。两极之间形成紧张,却又因为纵深镜头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没有

对话和动作,但观众立刻就明白了人物的处境——苏珊把自己锁在屋里要自杀。

通过纵深镜头所构成的空间结构关系,以及音响、灯光的运用,仅一个镜头就完成了叙事。(通常要用一组镜头来完成)这表明威尔斯对电影空间的造型与表意功能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自觉意识。在《公民凯恩》里,纵身镜头的运用,不仅是在场面调度中,如何安排摄影机、布景和演员表演的方法问题,而且和故事的性质相关,因此,这种技巧的运用不仅加强了叙事,并且创造了意义。比如——下面段落:

C、凯恩与苏珊的关系——看片:时间

*摄影机位于凯恩的脑后(主观视角),于是,我们越过这间大而空荡的房间,看见苏珊坐在壁炉旁摆弄一副拼板游戏。这个镜头不仅强调了房间的规模,更重要的是暗示出凯恩与妻子之间感情的距离。

(2)移动摄影技巧的运用:

A、片头与结尾——时间:片头:0:00:40——0:03:10

片尾:1:50:10

片头:1、摄影机在“闲人免进”的牌子前缓缓升起拉开;

2、一系列慢速叠化的画面造成了一种向前推进的镜头运动方式,前景随着镜头的叠化而变化,但唯一亮灯的窗户被保留在画面的同一位置上;

3、镜头最后进入凯恩的房间,引出了“玫瑰花蕾”的秘密——走进凯恩,揭开秘密。这种穿越空间的镜头运动方式,在影片中不断重复地出现。

结尾:1、(汤普逊宏论以后)摄影机在堆积如山的物品中间移动,这些是凯恩积年购买的“物品”,他买下它们为的是填补他不能爱人和他在生活中错过的一切所造成的空白。

2、通过一系列叠化镜头,摄影机移近凯恩母亲的遗物……直到它的焦点慢慢下降,落在了凯恩童年的雪橇上;

3、当雪橇被丢进火里,摄影机再一次移近雪橇,让我们看到了“玫瑰花蕾”的字样;

4、最后,影片运用与片头正相反的运动方式,又以一组叠化镜头将我们引出了上都,最后又落在了“闲人免进”的牌子前。

这种首尾对应的方式非常流畅而充满着某种情绪节奏,给影片的基调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神秘主义的色彩——人生的某种不可知性与宿命感:

进入:探寻、揭秘

离开:无果而终失落(曾显耀一时的人物)

B、第一次走访苏珊——时间:0:13:50

1、开始于一张苏珊的广告画,一道闪电的光照亮了这幅广告画;

2、摄影机在雨夜中向上移拍直到屋顶;

3、又是一道闪电,切换;

4、摄影机从玻璃天窗照进夜总会,俯视着独自边喝酒,边哭泣的苏珊;

5、摄影机一步步地推近苏珊,最后停在一个俯拍的角度——呈现出苏珊潦倒的

境遇。她曾经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的妻子,而现在却落到在自己的夜总会里

卖唱的地步——表现孤独、落魄的人生境遇。

6、摄影机下降,移向苏珊的桌子——走进苏珊·开始探寻……

C、苏珊演唱——时间:1:14:00

摄影机从苏珊声嘶力竭的演唱,一直移到舞台的顶部,停留在两个舞台工人身上,只见他们正坐在一条窄木板上朝下看,其中一人用手捏住了鼻子。

(3)蒙太奇段落·与时间结构的处理:

《公民凯恩》中剪辑段落的处理也极具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威尔斯运用蒙太奇技巧对时间结构的压缩与处理上。

本片主要是呈现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的一生活动。对于一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来说,这无疑具有很大的难度。如何处理电影中时间?威尔斯采取的方法就是“段落剪辑”的策略,这被他自己称为“闪电式交替”——用一组蒙太奇剪接,将时间压缩来完成叙事。

……

A、蒙太奇段落——

(一)早餐桌·凯恩与爱米莉的婚姻关系:0:48:30

一组正反快速横摇镜头,有六个场景连接构成一个段落:

1、第一次,两人在餐桌旁亲密交谈;

2、此后两人再也没有出现在同一画面中,通过谈话的不同内容,表现两人情感

的变化——疏远

3、最后一次,两人没有对话,各自看着不同的报纸——镜头拉看开显现出全景。

坐在桌子两边的人之间的距离说明了一切,还有他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凯恩

《问事报》,另一《纪实报》——分歧和对立;

(二)“圣诞快乐”·凯恩长大成人:0:22:15

1、画面里塞切尔对小凯恩说:“好啊,查尔斯,圣诞快乐”。然后凯恩说:“圣诞

快乐”。

2、赛切尔的声音接下去说:“新年幸福”时,凯恩已经21岁了。

(三)凯恩与苏珊感情:0:53:00 相遇、相恋

这种巧妙而流畅的剪辑技巧,大幅度地压缩了电影中的时间,使故事的叙述重点突出,时空的跨越更加自由,充满变化。

B、转场技巧(剪辑):

1、赛切尔纪念图书馆——书·化入童年;白纸——白雪(0:18:00)

2、《纪实报》——《问事报》;办公室橱窗——人员——办公室内景——同样的人,但地凡是《问事报》;(0:38:45)

莱兰回忆——首尾叠化;早餐餐桌——婚姻……(0:48:30)

(4)声音处理:

特点:

1、景别与镜头的关系——a、特写:清晰、响亮;b、全景:模糊、遥远;

2、环境声处理——为了强调上都广阔的空间感,同时强调凯恩与苏珊共同生活

的空虚感,威尔斯采用一个回声室来制造这种感觉的声音,于是,凯恩和苏

珊必须叫喊才能彼此听到,这使得他们的对话在空旷的房间里回响,形成一

种很怪异的效果——隐喻:1、他们的爱情、婚姻关系……

3、另外,在赛切尔纪念图书馆里的声音,听上去也是空洞的,就像是上都的回

声——阴雨:空洞感与主题;

4、新闻片的声音始终尖厉刺耳;

(5)新闻片的处理:0:03:20开始——0:09:00划痕、颗粒——0:13:00阴影说话新闻片段落,观看像是旧胶片;早年的场面在节奏上是颠簸不稳的,胶片有划痕,颗粒也粗;后来,在闪回段落中,我们又看到一些相同的镜头,但这时,则是节奏平稳,没有被划伤的清晰的画面。

光线:新闻片后,威尔斯拍摄放映室,在场的人面部大多数是暗的,只有四周的窗户上射进来的光线。导演用这样的方法迫使我们去听他们的谈话,在这里语言比他们的面部重要的多。于是我们一边听,一边看着那视觉上颇有特色的银幕。

天花板结构:低角度仰拍镜头——在银幕空间结构中起的作用:

画框中天花板笼罩了一切,使人无法逃出布景的范围,只就充分地表达出一种在劫难逃的结局。凯恩的权力欲压倒了我们,而权力欲本身又被布景所压倒。我们通过摄影机得以一方面体验到凯恩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觉察到他的败局。

公民凯恩画面造型元素分析

《公民凯恩》画面造型元素分析 编导1301班张淑青1311031121 一、基本信息 1、影片基本信息: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是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传记体影片,1941年由美国RKO(雷电华)电影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片长119分钟,于1941年5月1日上映。影片讲述了报业大王凯恩的一生。曾获得1941年美国电影科学与艺术学院奖(即奥斯卡奖)七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原著剧本奖。 2、故事梗概: 影片以本世纪初叶美国新闻业巨头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用新颖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位报业大王的一生。凯恩在桑拿都庄园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遗言”后死去。一位青 年记者受新闻报刊委托调查这几个字的含义。 二、造型元素分析: 1、景别元素: (1)大远景 叙事功能:这一镜头出现在影片一开始报道凯恩去世消息之后。向观众展现了凯恩的王朝宫殿之辉煌,交代了这一报业巨头的生活之富足。交代环境,引导观众,促使观众进一步了解关于凯恩的一切。 (2)远景:

叙事功能:凯恩在州长竞选时这一远景将民众与凯恩的肖像画以及演讲期间的掌声轰动声融为一体。表现了凯恩当时的权势地位以及欲望的膨胀。 (3)全景: 叙事功能:画面中展现了凯恩的宫殿。放在影片接近尾声处,隐喻在凯恩的这个乐园里,塞满了他的金钱和财富,然而内心却缺少爱,如同大宫殿一般空虚。 (4)中景: 叙事功能:画面中是凯恩在得知苏珊走后自己发泄完手拿水晶球走出屋子的时刻。画面中凯恩神情低落。中景拍摄将凯恩当时的落寞伤心的心理状态展现出来。也是推动凯恩逐渐走向毁灭的一大原因。 (5)近景: 叙事功能:仰拍的神态,将凯恩在苏珊走后内心的失落表现出来,表现出了凯恩内心深处对

影视鉴赏作业2

影视鉴赏作业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110005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评阅教师赵梓伊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影视鉴赏作业二 作业说明: 用已经学习的知识,从一到两个方面,简要评析《战舰波将金》、《公民凯恩》、《筋疲力尽》中任意一部影片。写成一篇影视评论(不少于600字)。 评析《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是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在25岁时,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公民凯恩》用在1941年显得颇为现代的方式(长镜头、景深镜头、低照度等)讲述了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公民凯恩》都体现了独特的新颖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和创新之作。 《公民凯恩》在每一个层面都大大突破了电影艺术原有的表现手法,它不仅仅是在美国的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实验影片,也是世界电影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摄影上的革新。比如明暗对比的摄影、装天花板的布景、长焦距镜头的应用、运动机位、高反差布光、带顶棚的摄影棚、融镜、带遮挡的多次曝光镜头,直对灯光的摄影、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地上挖个窟窿进行拍摄。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摄影模式,开创了很多先河,很多形式至今都被大量运用着。 《公民凯恩》的摄影在形式上大胆变革利用限有的摄影器材拍出了一些按照常规理论无法实现的画面,它是电影艺术形式上大胆地变革,划时代地开创了当代电影拍摄手法的风貌,也对后来的电影拍摄创作手法产生了深远并且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不愧为摄影史上在技巧和艺术上进行创新的一个起点。 《公民凯恩》在剪辑方面的成就也是相当突出的。其中,它在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面是很好的范例。如“利兰闪回”里回忆凯恩与总统的侄女艾米莉婚姻情况的一组镜头,画面上表现的空间并没有变化,时间则通过5次印刷机快速印刷报纸及艾米莉衣服的变化表明:这场戏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进的。但是由于导演的巧妙安排与精致剪辑,如剧中人物的对话时“正反打”的机位与景别基本不变化,每一场景的过渡转换尽可能的简练,因此整个段落好像在连续不断地进行,是一个似A而是实际非A的时间关系型。夫妻间感情恶化的错综复杂过程,通过不到200英尺胶片,便被完整而统一的表现出来,因此,这一段蒙太奇剪辑被视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这应该是我第四遍看这个片子了.一直想好好地分析一下这个电影,我简直想把它解剖成最小地粒子,然后,用我身体每一处细胞,来吸收它.这大概是与我共鸣最强烈地一部片子.我全身心地爱它,超过一切.所以我甚至开始爱屋及乌,也将多纳托雷列为我最喜欢地导演.我强烈地感觉到,多纳托雷与我很多想法是非常一致地,而且很奇妙地不谋而合.我可以在其中看到我地一些世界观,我甚至在爱上某一位导演班地女孩子之后辗转反侧而大半夜地打开电脑看它.然后在追求没有成功之后,我还是点开这部片子,看地那些遭遇,然后流泪.在别人问我最喜欢那部电影地时候,我决不会故作品味高,说:“我喜欢《公民凯恩》!我喜欢安东尼奥尼地!”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最喜欢海上钢琴师.”同寝室地一位导演班兄弟看见我如此喜欢《海上钢琴师》而将我视为个性地人,他说能喜欢这样地片子地人到这种地步,本人估计也是很特别地一个人.他说他可不想看第二遍,他觉得太闷了,太慢了.谁知道呢.在,《海上钢琴师》地评分只有,而在,此片地分数却高达.如此悬殊地分数,到底是不是与西方人地浪漫细胞有关,还是欧洲人品位高,全都是电影大师,都去看安东尼奥尼、侯麦、特吕弗,觉得多纳托雷地电影实在太肤浅太表层,美国人都去看好莱坞商业片觉得多纳托雷太深奥太文艺,最后多纳托雷无辜地被夹杂中间,只能被亚洲人接受?谁知道?还有人觉得地身世太过神秘而无法对他产生同情感导致影片失色,但是因为这个片子是一首诗歌,而不是叙事文学,不是历史传记,不是纪录片.如果真地要细细得什么都讲,我想多纳托雷地极端浪漫主意是无法实现地. 上网查了一下子浪漫主义,如是说:“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曾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地.好地!反之,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地,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地来描绘它.”乔治·桑地这段话表明她在创作上所遵循地是与现实主义不同地创作方法,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地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就是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地样式来反映生活,因而总是理想地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地对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多纳托雷通过自己理想中创造地一个纯洁到神圣地和他纯美地大海世界,来反衬社会上一些他想要解剖地问题.多纳托雷总得来说应该算是积极浪漫主义地一派,他通过创建自己理想地一个模式来讲述自己地主题,这正符合浪漫主义地特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主题与内涵 影片地主题中,包含了一个人地成长,包含了爱情、友情,包含了寂寞与漂泊,包含了命运,包含了一种强烈地归属感,包含了人地纯性,包含了人生观、世界观,包含了哲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导演要讲得有很多,或者说其实他根本没有想要特别刻意地讲什么东西.一些东西讲出来都是顺其自然地.最后说地那段经典台词,也就是他应该说地.整个儿影片就像是一首诗,一首极端浪漫地诗歌,一首甜美地、又夹杂着淡淡忧伤地爱情诗,一首不朽地传奇史诗,讲述着从生到死地人生,一个纯洁地人性闪着璀璨地光芒,从生,到死.但其实这又是一首不存在地诗,因为它浪漫到了极致.浪漫到极致地东西,看起来就似乎很遥远,像是隔着浓浓地雾,你伸手去抓,极其渴望得到它,却总是差上那么一段距离,无论如何也触碰不到.最后带给你地,只有无限地感慨,无限地失落,无限地缅怀.多纳托雷一定应该是一个浪漫地人,他地极致浪漫气氛,造就了一种极美地氛围和感觉,然后就像是化成一股巨浪扑向你,让你完全浸润在浪漫地海洋中,让你体内每一个细胞都喝足了浪漫地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是一个未受污染地人,纯洁得几乎无法让他与凡人同类.这与他生活地地方,他周围地环境密不可分.首先他周围地很多船员本身就被导演修饰成为单纯,不染污浊地一群人.他们率真,朴实,从影片很多段落可以看出来.比如在斗琴那一段.有两个船员应该是赌了获胜,

《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1941年,119mins) 编剧:赫尔曼·曼凯为茨、奥逊·威尔斯 导演:奥逊·威尔斯(本人演凯恩) 摄影:格雷戈·托兰 剪辑:罗伯特·怀斯(《公民凯恩》《安陪逊大族》的剪辑师——作为导演《西区故事》(1961)、《音乐之声》(1965)双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 获奖情况:第14届奥斯卡奖(1942年)9项提名,终获最佳编剧奖(世界电影史上10大经典剧作); 英国极具影响力的电影杂志《画面与音响》每10年1次的“世界电影十大佳作” 评选活动中,在1962、1972、1982、1992、2002年均列第一; 1998年,在好莱坞10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的“美国10大佳片”评选中,名列第一; 98年度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100部美国最佳电影”第一名; 电影网络数据库评出的历史上最伟大的100电影,《公民凯恩》列第一。 作品:《恐惧之旅》(1942);《陌生的人》(1946)——是其所有作品中,剧情交待最清楚的一部,制片人:山姆·施皮格尔(《桂河大桥》的制片人);《上海小姐》。 《麦科佩斯》《奥瑟罗》等莎翁剧; 《罪恶的接触》——这部影片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在斯坦利·库布里科那部名声显赫的《带发条的橙子》中看到。 安德烈·巴赞认为,即使奥逊·威尔斯直排了《公民》《安陪逊大族》《上海小姐》,他仍有资格在电影史上占据显赫的位置。 奥逊·威尔斯其人: 1915年5月6日,在离芝加哥不远的维斯康星州的肯诺萨出生。父亲既是发明家、企业家,又是旅馆老板;母亲是一位知名的钢琴家。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自小便与艺术家和知识界交往,与演员、划价、作家、音乐家交朋友,获得良好的教育,并很早就表现出他超群的天分——当时维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城报纸刊登文章,标题是:“漫画家、演员、诗人——而且才十岁!” 奥逊父母的朋友伯恩斯坦博士(他后来成为这个孤儿的监护人——自8岁时母亲在旅游中去世后)曾写信给为奥逊写传记的英国作家,信中提到:“这个孩子在智力上非凡的成熟,使我感到震惊。他在两岁时说话已经有条有理。从他的外表、举止和对绘画及雕塑的理解力来看,我有把握认定他将来必然从事艺术。” 在学校开始涉足戏剧表演,16岁在柏林受聘扮演了《犹太人徐斯》中的一个公爵,角色六十多岁的老人)。之后他进入戏剧界,进而又进入广播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38年10月30日,奥逊主播的这一节目:广播剧“火星人的入侵”,结果由于他的声调、音响逼真,听众误以为真的发生了星际战争,纷纷外逃,一时造成全国性恐慌。后打官司。 长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奥逊·威尔斯进入电影界之前,也就是他在开拍《公民凯恩》强,从未接触过别的影片。但后来人们发现,他最早导演的一些影片的片断——1934年他花了一、两天时间拍成的四分钟短片《时代之心》。那时,凯恩只有19岁,就像一切初学者一样,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镜头,其间说不上他们有什么联系。

法国影评人眼中世界最美的100部影片

《电影手册》推出的法国影评人眼中的《世界最美的100部影片》(100 plus beaux films du monde)。 这份由巴黎市政府出面主办的榜单与我们常见的美国Top100不尽相同,称为‘最美的100部’而不是‘最好的100部’,足见法国人浪漫,却毫无娱乐成分。排行筛遴完全是基于影片本身的艺术性和其在电影史上的地位,78位法国资深电影学者的选择,态度严谨,眼光犀利,尽显电影诞生地的独到品味。 巧合的是,排行首位的影片与美国人一样:《公民凯恩》。仔细看下来,有许多我们顶礼膜拜的大师杰作位列其中,也有不少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名落孙山。排行越到后面离我们的年代越近,不是按照国家地区名额划分,大部分来自于是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传统电影强国,没有一部中国影片上榜,亚洲的只有日本和印度。 每个榜单的出炉,必定伴随争议,人人心中都有个最佳。但毫无疑问,如果一个电影爱好者能看全这100部杰作,离资深影迷就不远了。存异不求同,唯一的遗憾,只是名单不够大,名额不够多,装不下200部,300部,更多的第七艺术。 1 Citizen Kane 公民凯恩( 奥逊?威尔森Orson Welles) /美国 2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猎人的夜晚(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 / 美国 3 La Règle du jeu 游戏规则( 让?雷诺阿Jean Renoir) / 法国 4 Sunrise日出(费德里希?W?茂瑙F.W. Murnau) / 美国 5 L' Atalante,亚特兰大号(Jean?Vigo让?维果)/ 法国 6 M / M就是凶手(弗里茨?朗Fritz Lang) / 德国 7 Singin' in the Rain雨中曲(斯坦利?道内,基恩?凯利Stanley Donen et Gene Kelly) / 美国 8 Vertigo 晕眩(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 / 美国 9 Les Enfants du paradis 天堂的孩子(马塞尔?卡内Marcel Carné) / 法国 10 The Searchers 搜索者( 约翰?福特John Ford) /美国 11 Greed 贪婪(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Erich von Stroheim) / 美国 12 Rio Bravo 赤胆屠龙( 霍华德?霍克斯Howard Hawks) / 美国 13 To Be or Not to Be 戏谍( 刘别谦Ernst Lubitsch) /美国 14 Tokyo Story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 日本

《公民凯恩》高中生观后感

《公民凯恩》高中生观后感 人们从凯恩临终前的遗言“玫瑰花蕾”中试图弄清楚他的传奇的一生,记者汤姆逊在图书馆查阅已故银行家撒切尔的回忆录手稿,走访与凯恩合作办报的总经理伯恩斯坦;他的好友李兰以及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老管家雷蒙,每个人的视角中凯恩都是不同的,“玫瑰花蕾”仍是个迷。 银行家眼中的凯恩是幼年时用雪橇撞击他的愤怒模样。伯恩斯坦眼中的凯恩是无所顾忌的强势。身为戏剧评论员的李兰认为“玫瑰花蕾”是凯恩失去的东西——女人,或者是不曾得到的东西——童年。凯恩认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是“美国公众的横截面”,一个很一般的歌剧演员。尽管他们二人居住在上都,那里有雕像和钻石,苏珊依旧是感觉不快乐。因为苏珊和凯恩争吵:“除了你自己,你什么也不关心。”凯恩可以为苏珊聘请教师学习歌剧,然而如教师所言“有些人能唱,有些人不能唱。”,苏珊在离婚时讲到:“我真正关心的人,你都视而不见。这不是爱,没有真爱。”,老管家雷蒙亲历了苏珊走后凯恩摔东西的发泄。时空交错,五个大的.闪回段落,这是该片的经典之一,丝毫不觉突兀。 童年的凯恩正在屋外玩雪橇(这个雪橇后来被扔进了熊熊大火,上面有玫瑰花蕾几个字),他的母亲望着窗外,呼喊着他的名字:“凯恩”,然后转身望见了撒切尔先生,凯恩的母亲在获得矿产后将凯恩的监护权托付给银行家撒切尔,两人签订合约,就是这份合约将凯恩与父母分开。虽然没有评论家的敏锐视觉,我依然能感觉出这个画面的独特艺术魅力。远处的凯恩的命运的掌控权,是他的母亲河撒切尔手里的那支笔。这个场景分四部分:前景的桌子和它的使用者;凯恩的父亲;房间的后半部分;凯恩在远景外自己玩耍。这个景深长镜头成为该片的又一大经典。三角形的构图:父亲;凯恩;母亲与撒切尔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公民凯恩》影片赏析

《公民凯恩》影片分析 束星3101807013 动画1001 公认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是鬼才奥逊·威尔斯在26岁时编导演制的银幕处女作。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成就的凯旋门上都占有显著的位置电影艺术的“开山之作”,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正是这部影片《公民凯恩》被人们视为心灵的咖啡。 《公民凯恩》的挑战性,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电影审美观念的大胆突破,威尔斯开拓创造出一种独具新意的多视角的现代叙事结构。《公民》是一部按照现代叙事常规拍成的影片,从不同观点讲故事,由五个人向观众介绍凯恩,从凯恩去世揭开序幕,由记者汤姆逊围绕"玫瑰花蕾"而进行的采访,引出五个人物的不同回忆。这些回忆错综地呈现出凯恩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凯恩性格的不同侧面;而这个回述,又分别带有叙述者独特的感情烙印(或憎或爱)以及他们各自的主观评价。这样,以情节的因果链作为主轴的传统叙事模式便被打碎了,时间序列也被打散了,故事被分割成若干若断若续的片段,同一个事情有时又从不同的人的视角给予重述和剖析。正如奥逊*威尔斯所说的那样:"关有关于他的说法的全部总和予以推测。"这就给观众的思考留下了比较自由而宽广的空间,而这恰恰正是《公民凯恩》这部影片在艺术处理上最富于现代意味的特征。 因此,《公民》的结构和角度是复杂的。结构是纵横交错的。使用闪回的动力是临终前说的"玫瑰花蕾!"一个叫汤姆逊的记者想探究

出这个字眼的秘密。因为从公开的历史中找不到线索,所以这部影片有象侦探故事式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这部影片的一个关键在于理解这部影片的叙事上的基本动机,从"玫瑰花蕾"的真实含义中来了解凯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整部影片的叙事正是在于展示这样一个了解的过程。影片中有不少关于凯恩的断语:一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一个只爱自己而没有信念的人、一个法西斯主义者、一个和平主义者。可是这些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凯恩的形象。但是最好不要以为这部影片想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汤姆逊最后自己也说:"我不相信一两个字能解释一个人的一生。"的确,当汤姆逊还没有来得及弄清这个象迷一样的问题时,影片就结束了。在结尾,我们看到,仙那度上空的烟云,似乎让我们觉得,谁也别想去充分礼节任何人存在的隐私。但我们似乎又知道了一些什么,因为这部影片在构思上的绝妙之处就在于,汤姆逊没有看到的东西,,观众看到了。这一区别使记者没能从五个人的谈话中理出一个头绪,但观众却没有这个局限。观众看到了弄清真相的关键一幕,即凯恩临终前所说的那几个字正是漆在他童年时代心爱的雪橇上的商标。这几个字代表了他童年的雪橇,而这个雪橇在凯恩心中正是他童年快乐时代的象征。我们看到,当他的监护人用一副新的雪橇来代替他的雪橇时被他拒绝了;他的雪橇一直由母亲保存,后来作为母亲的遗物为凯恩收藏。他一直记得这个雪橇。现在这个雪橇象他的躯体一样化为一缕青烟。童年时凯恩用雪橇愤怒地猛击监护人的 情景,以及苏珊走后怒不可遏的凯恩拾起那个里面有雪景的玻璃

公民凯恩影评(精选6篇)最新版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一): 《公民凯恩》观后感 《公民凯恩》作为一部制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影片,它的经典地位是后世诸多制作精良的影片所不可企及的,时至今日还能在影史排行中位居榜首,能够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堪称教科书式的影片。 影片《公民凯恩》讲述了美国报业大亨查尔斯凯恩的一生,由凯恩之死揭开序幕,记者汤姆逊开始调查凯恩临终时所说的玫瑰花蕾。他去查看凯恩的领养人撒切尔的日记,得知凯恩幼年即离开了父母,虽然获得了大笔抚养费但是凯恩并不开心;然后汤姆逊找到凯恩早年板报的合伙人伯恩斯坦得知了凯恩的发家之路还有感情生活;依然没有关于玫瑰花蕾的消息,汤姆逊又去找李兰,李兰是凯恩以前唯一的朋友,但之后李兰无法忍受凯恩的独断而离开,在李兰回忆中凯恩的婚姻事业都开始走下坡;最后汤姆逊找到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苏珊也因无法忍受凯恩的自我专断而离开了凯恩。凯恩至死都是孤身一人,而汤姆逊最终也没能明白玫瑰花蕾的含义。直到最后在大火中,我们看到凯恩童年的滑雪板,上面写着玫瑰花蕾。 由玫瑰花蕾开始,跟随着汤姆逊追忆了凯恩的一生,线索明晰,完成了对人物一生的精炼概括,其描述方式夹叙带议,有来自报纸媒体还有熟悉凯恩的人的所表达的对凯恩的看法,由此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凯恩的形象:这是一个童年不幸的人,他有钱有权却难得拥有爱,想爱别人却使爱成了伤害,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只在乎自己的专断的独裁者。此外影片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带给给观众的一个视角,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凯恩,但是最后我们理解了,凯恩一向念念不忘的玫瑰花蕾就是他的童年和母亲在一齐的时光。 《公民凯恩》是一部完整的人物传记影片,有记录有评价,将一个人的一生囊括进两个小时,信息量巨大且高度集中,而并无杂乱无章之感,可见奥逊威尔斯在戏剧化表达方面的独到功力。 按照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一书中所提出的故事结构图分析这部影片不明白布莱克当初在撰稿时是不是以《公民凯恩》为参考的《公民凯恩》的故事结构竟然几乎与布莱克的结构图丝毫不差,简直是剧本写作的完美范本。所以《公民凯恩》在故事资料的设计上几近完美。 在以前电影技术还不像这天如此发达的时候注重的是故事资料,形式完全为了更好地展示资料,有了一个好的故事内核接下来就看如何去表现,就形式来分析这部影片也大有话可说,以构图、场面调度和色彩灯光为例。仔细分析每一个镜头都会发现导演极细致地透过构图表现了人物处境及人物关系,如凯恩的父母与撒切尔在室内的三角构图,既确保了画面构图的平衡又表现出了始终居于中心或前景的母亲与处于画面边缘的父亲之间的主次关系;(观后感guanhougan)由于奥逊威尔斯的以前是舞台导演,所以十分注重场面调度,尤其是群戏的场面更可见其功力,如在艾米丽带凯恩来苏珊家这场戏:人物有凯恩,凯恩的妻子艾米丽,凯恩的情人苏珊,凯恩的对手格蒂斯,这是一个矛盾激化的时刻,情节紧张人物关系复杂,而奥逊威尔斯还能臻于每个画面、动作、走位,原本在众人的争论中凯恩处于后景黑暗处,这是一个被动的地位,当他绝不甘心被人摆弄时走上前,处于前景而且在构图上还表现出他高于其他人的形象,从而表现出他再居主导;在色彩方面,虽然这是部黑白片没有丰富的色彩,但是奥逊威尔斯却很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比较,如在穿黑衣服的众人中突出了白衣服的凯恩,在白色的门前突出了穿黑色衣服的凯恩;另外用光,表现人物情绪低

公民凯恩人物分析

公民凯恩人物分析 《公民凯恩》是1942年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是美国国家电影 保护局指定典藏公认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是鬼才奥逊·威尔斯在26岁时编导演制的银幕处女作。一名报业大享孤独地在巨宅逝世,一名杂志记者为了探究其生前的真实面貌,从很多人口中收集到不同的说法,可是他到最后仍无法将这些资料拼成一个结果来。片中主角凯恩乃刻意射影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 而影片中主人公凯恩是一个一直以来很有争议的人物,众多的评论认为他是一个复杂矛盾多面的人物。如他反对自己作为股东对人们的剥削,而后又为了重塑形象独断专行强迫苏珊不停的演出直至苏珊自杀才停止;他的密友李兰特为了尊重事实,写了批评苏珊的文章,由于他喝醉了,趴在打字机上睡着了,凯恩见到未完成的稿子,为了证明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以李兰的笔调,用最尖酸刻薄的词句替李兰特完成了文章;最后又将他辞退了,并给了他一张两万五千元的支票。 很多时候我们看镜头中的凯恩总给我们气势压人的感觉。不管是灯光还是拍摄角度的处理都让我们觉得凯恩是一个高大、威严的样子。他在面对苏珊的时候更是一副专横的样子,影片中苏珊也是只有在离开他的时候未听他的。整个拍摄对主角的把握表现的很好。 在我看来,凯恩的性格并不矛盾,复杂。他这性格造就于他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威尔斯塑造的这一形象是美国社会那些拥有巨大权势和财富,贪婪、专横、冷酷自私,精神无比孤寂被扭曲的人性特征的真实写照。而最大的悲剧是像凯恩这样的资本家,他们不是彻底

的冷血,他们依然渴望爱,渴望童年般纯真的快乐。所以只有在这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双重矛盾中挣扎。也才有了玫瑰花蕾,是凯恩对童年的期望与对爱的渴望。 其实影片开始,凯恩的父母要把凯恩送走时,母亲的冷酷、固执,甚至咄咄逼人的感觉,小凯恩与银行家的动作冲突和在最后苏珊离开凯恩,凯恩的愤怒砸东西这两处动作都让我深刻的感觉到了凯恩的悲伤以及对爱的渴望。 总而言之,用一句话评价就是: 荣耀之下,何其可悲!

影视鉴赏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05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评阅教师赵梓伊 第2次任务 共4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影视鉴赏作业二 作业说明: 用已经学习的知识,从一到两个方面,简要评析《战舰波将金》、《公民凯恩》、《筋疲力尽》中任意一部影片。写成一篇影视评论(不少于600字)。 评析《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是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在25岁时,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公民凯恩》用在1941年显得颇为现代的方式(长镜头、景深镜头、低照度等)讲述了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公民凯恩》都体现了独特的新颖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和创新之作。 《公民凯恩》在每一个层面都大大突破了电影艺术原有的表现手法,它不仅仅是在美国的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实验影片,也是世界电影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摄影上的革新。比如明暗对比的摄影、装天花板的布景、长焦距镜头的应用、运动机位、高反差布光、带顶棚的摄影棚、融镜、带遮挡的多次曝光镜头,直对灯光的摄影、最有

意思的就是在地上挖个窟窿进行拍摄。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摄影模式,开创了很多先河,很多形式至今都被大量运用着。 《公民凯恩》的摄影在形式上大胆变革利用限有的摄影器材拍出了一些按照常规理论无法实现的画面,它是电影艺术形式上大胆地变革,划时代地开创了当代电影拍摄手法的风貌,也对后来的电影拍摄创作手法产生了深远并且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不愧为摄影史上在技巧和艺术上进行创新的一个起点。 《公民凯恩》在剪辑方面的成就也是相当突出的。其中,它在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面是很好的范例。如“利兰闪回”里回忆凯恩与总统的侄女艾米莉婚姻情况的一组镜头,画面上表现的空间并没有变化,时间则通过5次印刷机快速印刷报纸及艾米莉衣服的变化表明:这场戏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进的。但是由于导演的巧妙安排与精致剪辑,如剧中人物的对话时“正反打”的机位与景别基本不变化,每一场景的过渡转换尽可能的简练,因此整个段落好像在连续不断地进行,是一个似A而是实际非A的时间关系型。夫妻间感情恶化的错综复杂过程,通过不到200英尺胶片,便被完整而统一的表现出来,因此,这一段蒙太奇剪辑被视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完成日期: 得分: 评阅时间: 课程名称:第次任务评阅教师:

公民凯恩观后感

《公民凯恩》观后感 《公民凯恩》是美国一个伟大的导演奥逊.威尔斯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在美国舆论的喉舌产业报业此吒风云的人物查理.凯恩去世了。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一句遗言“玫瑰花蕾”,年轻的记者汤普森,为了挖掘这条新闻,解开这个秘密使得自己的报纸销量,去采访了凯恩身边的几个人物,渴望从他们身上得到“玫瑰花蕾”的秘密,经过多方打探调查,最终并没有得到答案,只说出了推测,凯恩一生得到了所有,又失去了一切,正如这服拼图,“玫瑰花蕾”是缺失的一角,而影片的最后一个滑雪板的特写,解答了本片的答案,凯恩失去的是童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为他后来的独裁自私都没下了伏笔,影片不仅刷新了电影史上的记叙手法有常规的单线叙述,加入了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分别从五个人的口中以他们内心的看法全方位多角度的还原了凯恩的人物性格,将视听语言蹄筋了历史舞台。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解读这部伟大的作品 一,视听语言 《公民凯恩》在电影的拍摄技法上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突破,尤其是在镜头的的造型上,强烈的明暗对比,由于移动摄影的逐渐成熟,对长镜头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本片娴熟而极具美感信息量十足的长镜头的使用在电影史都有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画面的开始先拍摄了凯恩四第二个老婆的海报之后镜头上衣穿过房顶向前推进镜头淡化出现了记者与歌女的谈话,这个镜头的拍摄给观众自然的感觉,其次电影中加入了很多仰拍的镜头,仰拍镜头的使用改变了

以往在摄影棚不拍摄天花板的模式,室内的仰拍镜头既凸显了主人公的伟大不可一世,同时室内的仰拍与天花板的构图也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正巧妙的反应了故事的主题,看似拥有一切的人,其实任然摆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其次影片中对于镜头的大胆改造中,大景深镜头的使用。信息量太,戏剧张力十足 其次影片中蒙太奇的使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其中隐喻蒙太奇给人的震撼极大,例如凯恩小的时候妈妈要把他送到城里面学习哪那场戏,就使用;了隐喻蒙太奇,在一个漫天的雪花,象征纯洁的一天,凯恩在玩滑雪板,充满了天真烂漫,而她的妈妈却在屋子里面签订协议要把他送到城里去,画面的前景是妈妈有没有任何不舍的签约,中景是爸爸的纠结无奈,而窗户外面确实孩子我、的玩闹,这也形成了画面中的对比蒙太奇,将资本主义的金钱观贪欲与孩子世界的纯洁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把孩子带走的时候,画面里出现了一个隐喻蒙太奇,画面里的滑雪板被雪花慢慢的埋葬,也暗示凯恩的童年被埋葬了。 二,人性的悲剧 凯恩其实内心深处是一个孤独的人,正如她对歌女说过的一句话“全世界我认识的人那么多,却还是觉得孤独”,已经道明了他的心境,他犹豫童年的缺失,亲情过早的失去,使得他内心开始扭曲,当他和他的同事们讨论报纸的时候,同事问他你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他的回答是“你们讨厌的人”,其实一个刺猬伤害别人并不是他真的不善良,其实凯恩的内心也是个拥有善良的一面的人,只是由于过度

公民凯恩赏析

“美国人”的悲剧 --《公民凯恩》赏析 关键词: 《公民凯恩》话语权的垄断多元化人物形象人物背后的隐喻色彩 摘要: 美国电影导演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作为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许多理论家言说的对象,但不少评论家只是关注其在形式上的革新和突破,而对影片的文化内涵言之甚少。本文着重于从文化角度分析《公民凯恩》对美国电影的影响及贡献。 正文: 1941年,一部既能总结四十年来的电影, 同时又与过去所做的一切截然不同的美国影片--《公民凯恩》诞生了。 这是一部内涵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体影片,也是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体现了独特的新颖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和创新之作。 纵深镜头、长镜头、电影中的电影、音响蒙太奇、带天花板的画面等技巧的使用,长久以来为人津津乐道,在此不多叙述。要理解《公民凯恩》,不仅仅是把它当作技巧上的辉煌成就来崇拜,也要关注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改变世界的传媒帝国 在任何国家,民众大都朴实善良,他们对于某一件事物的认知,都会被主流媒体引导,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媒体并没有像中国媒体一般充当政府的喉舌,其对社会舆论的控制甚至能左右政治社会。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业,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进入发展时期。报纸内容丰富,读者增加,公共性、政治性报道的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 1898年,爆发了美国――西班牙战争,这是“最无痛苦的一场战争”,它仅持续了几个月,美国人牺牲很少,却换来在广阔的古巴国土上插遍美国国旗的骄傲。这是一次不义的战争,究其原因,主要是以赫斯特为主的美国报纸人制造战争气氛,煽动战争情绪造成的恶果。赫斯特意识到战争这种充满激情的题材对报纸发行必然有利,就不失时机地利用美国人的理想主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感,也利用了正在发展阶段的美国统治集团迫切需要扩张领土、扩大贸易和国外投资的愿望,极力在报纸上渲染西班牙对它占领下的古巴的暴行,以证明对西班牙宣战、匡扶正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众所周知,《公民凯恩》中身为报业大亨的凯恩就是以赫斯特为原型的,影片中凯恩显然明白无孔不入的媒体能够控制人们的思想,甚至左右国家的命运。影片中,当伯恩斯坦拿着电报找到凯恩,对他说惠特向他抱怨古巴没有战争时,年轻气盛的凯恩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点着雪茄,面带笑意地嘱咐伯恩斯坦回电报:“你提供散文诗,我提供战争”,说完还自我褒奖一句“我觉得这句挺棒的。”而在此期间,凯恩在和他之前的监护人撒切尔针锋相对,可见这个决定是多么的轻描淡写。在挑起美西战争时,则是在一次报业的聚会上,凯恩一边和舞女们跳着舞蹈,一边问着“我们要对西班牙宣战吗?”当得到“《问世报》已经对西班牙宣战了。”的答案后,凯恩开了几句玩笑后,便又和舞女跳舞去了,神情语气之轻描

公民凯恩影评赏析

公民凯恩影评赏析 《公民凯恩》是由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传记体影。本文为公民凯恩影评赏析,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公认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是鬼才奥逊威尔斯在26岁时编导演制的银幕处女作。一名报业大享孤独地在巨宅逝世,一名杂志记者为了探究其生前的真实面貌,从很多人口中收集到不同的说法,可是他到最后仍无法将这些资料拼成一个结果来。片中主角凯恩乃刻意射影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 《公民凯恩》拍摄于1941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值美国资本主义兴盛阶段,期间经历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虽遭受重创,但在罗斯福总统的统治下重又恢复并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影片是虚构的一个资本家凯恩,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巨头的现状,甚至可以说是多个形象的重组构成的,通过叙述凯恩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资本主义神话下那些不为人知的复杂真相。从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权力和财富下的自我毁灭。首先,我认为这是一部探索性质的电影。届时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势良好,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世人的眼中,

资本主义永远是光辉灿烂的。《公民凯恩》中,制作者试图扭转我们片面的观点,影片一开始就是通过一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铁栅栏上挂着的一块路牌:不准非法进入。而此地正是报业大亨凯恩的出版帝国。看完整部影片,在结尾处又用了一个特写镜头重新回到那块牌子上,这样首尾呼应,试图让镜头带着观众违背“不准非法进入”的条款,走进凯恩的出版帝国,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自己去探索资本家内心的隐秘和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样,影片就带有了探索性质。 在电影的开始部分,镜头带着我们走进凯恩的私人寓所,在昏暗沉闷的房间里,伴随着一声“罗斯班”,一个漂亮的水晶球从凯恩的手中滑落,散成一地的碎片,继而护士走进来。这里,凯恩先就死了,影片通过一位新闻记者追查凯恩临终的遗言“罗斯班”到底为何人何物而前去采访凯恩身边的人,以闪回的镜头展示了凯恩的一生。影片中的五个闪回均是凯恩的监护人撒切尔、助理波斯丁、好友李兰德、妻子苏珊以及管家雷蒙对凯恩生前的回忆。到最后,“罗斯班”的搜索本无意义,凯恩身边的人对于他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内心复杂和充满着矛盾的凯恩。影片中在苏珊离开他之后,又一个镜头是凯恩含着眼泪,拿着水晶球,慢慢从卧室走出来,走廊两旁的镜子中出现了很多凯恩的形象,他们步伐一致地走过去,似乎有一刻,我又觉得每一扇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教学大纲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分: 2 先修课程:影视作品分析与鉴赏 适用专业:表演戏剧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涵盖了传播学和广播电视、文管、编导、戏文等专业。本课程主要以电影史为编写纵轴,以类型片与艺术片为编写横轴,纵横交叉,分别从叙事造型、声音画面、时间空间,蒙太奇、长镜头以及符号学等几个角度,分析鉴赏了中外经典电影二十余部,既可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对电影艺术本体、电影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也可迅速掌握电影赏析的方法及要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对影视作品的创造力和表达力;从学科概论的视角,对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作相应的了解,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二是提高学生对经典电影作品的鉴赏力和分析技能,为新世纪的影视创作与批评领域培养专门人才。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前言 第一章电影是叙事与造型的结合 1.教学基本要求 (1)明确为什么说电影是叙述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 (2)举例说明结构在影视剧中起着什么作用; (3)明确为什么说改编意味着全新的创造。 2.教学内容 (1)电影是用画面讲出来的故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作品《印第安纳·琼斯与失落的约柜》赏析 (2)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对影片《生死朗读》中汉娜形象的分析 (3)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式结构典范作品《魂断蓝桥》赏析 (4)结构是支撑全剧的钢梁——德国电影《罗拉快跑》结构分析 (5)改编是一种全新的创造——美国电影《特洛伊的海伦》赏析 第二章电影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 1.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电影声音包括的三个方面及其关系;

公民凯恩读后感

《公民凯恩》影评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101班 陈惠娟201100114 《公民凯恩》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实验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和头号经典。这部纯粹的“电影的诗”处在战前电影伟大传统的结束和四五十年代电影的开端之间,是一部对生活高度凝炼、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理世界的理性体验的影片。 “玫瑰花蕾”是凯恩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那么究竟什么是“玫瑰花蕾”?整部影片就是围绕记者汤普森查访能够解释“玫瑰花蕾”的与凯恩有关的人而展开。通过采访活动的不断深入,一点点地揭开这位“美国忽必烈”的报业巨子——凯恩的一生,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在《公民凯恩》影片最后,看着那个写有“玫瑰花蕾”字样的雪橇板被丢进火堆燃烧起来的时候,作为荧幕外的观众,我似乎隐约明白了玫瑰花蕾的含义,这是一种拥有了一切物质仍然感受不到安全的矛盾?还是一种对爱的渴望? 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制片商们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为了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为了获取票房的高额利润,不断强化电影的类型化概念。那个时代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具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模拟化的场景。西部片中的孤胆英雄、硬汉牛仔等形象,铁骑救美、小人物成名等情节以及森林、城堡等场景意象都是好莱坞类型电影里常见的。然而,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却改变了好莱坞过去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对比《公民凯恩》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不同。 先从影片的故事叙述讲起吧。 整部影片的框架非常简单:凯恩临死前说了一个字“玫瑰花蕾”(Rosebud),某报编辑部派记者去采访凯恩生前的亲人和好友,试图寻找该字的涵义。记者自始至终没有查出真相,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把“真相”告诉了电影观众--那是凯恩幼年时玩的雪撬的名字,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天真纯洁的渴望(一个比国王更有钱有势的人,临终时最舍不得的却是最不具物质价值的怀旧物品)。“玫瑰花蕾”一词其实它只提供了电影的“骨架”,该片的精华不在这骨架里,而全在依附于骨架上的六段闪回中。 《公民凯恩》这六段“闪回结构”的故事叙述是影片的一个最突出突出特点,用一系

《公民凯恩》与奥逊威尔斯的电影美学风格

结合《公民凯恩》浅谈奥逊·威尔斯的电影美学风格 摘要:美国电影导演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在世界电影史上,是一部不朽的承先启后的杰作,常常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影片”,它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一直以来都被电影人不断的学习研究。本文拟从叙事方式,风格化的景深镜头、仰拍、蒙太奇,以及主题意蕴这几方面来论述奥逊.威尔斯的电影美学风格。 关键词: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美学风格 美国著名导演奥逊·威尔斯(1915—1985)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天才导演。1941年,《公民凯恩》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作,这是一部内涵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体影片。奥逊·威尔斯在《公民凯恩》中展现了其独特创新的美学风格。世界影坛公认它为最早的现代电影,是“现代电影的纪念碑”。 一、叙事方式 威尔斯的叙事策略有如三菱镜:新闻片和五段由五个人谈同一个人的采访。由凯恩临终前的遗言“玫瑰花蕾”作为引子,威尔斯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展示了报业传媒大亨凯恩传奇的一生。新闻片带我们很快浏览一遍凯恩面对公众生活的重点。电影中有五个不同的人说故事,每个人的故事也不尽相同。即使所诉说的事件是重叠的,我们也是从不同的观点看待,也让我们看到了凯恩多侧面、立体化的形象。赛切尔的版本记叙了他与童年的凯恩及其巨大财富的起源的关系,显示凯恩是一个傲慢而自作聪明的家伙;伯恩斯坦的版本突出了他年轻时对凯恩的忠诚和感激,展示出凯恩生气勃勃的奋斗精神,他从办报到投身政治到他事业的顶峰;李兰的观点比较严苛,他讲述了凯恩仁为世人所知的私生活,与总统侄女婚姻的破裂,追求歌女苏珊的“桃色丑闻”而导致他在竟选中失败;苏珊是所有叙述者中受伤害最深的,她揭示了凯恩中年时的挥霍无度、专横自私的性格;管家雷蒙则叙述了凯恩生命的最后几年的隐居生活及其在孤独中死去的结局。 威尔斯不以时间为顺序,创造性的而采用“五个人看凯恩”的结构方式,表面看来似乎是一种常见的倒叙,而实标上,这是一种多重视角的主观叙事格局。每个叙述者都在凯恩的生活的不同阶段看到了他的不同侧面,他们看到了凯恩的一个侧面,同时也都有看不到的地方,并依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对凯恩作出不同的判断和评价。这五次闪回相加到一起,就使得观众看到的凯恩是一个多侧面的银幕形象了。 二、风格手法 在影片中,威尔斯景深镜头的使用尤为突出。如童年凯恩成为母亲与银行家交易的一场戏中,导演利用景深镜头所向观众传达的内在含义需要观众通过积极思考来获得,即从这样一个镜头中体味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成年人把自己扭曲的对金钱的追求强加到孩童身上,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在爱的名义下对爱的摧残和扭曲。还有影片中苏珊自杀的一个段落中,前景是药瓶,中景是卧于病榻的苏珊,后景是凯恩。这样的一个布局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导致苏珊自杀的原因是凯恩的霸道和强势。这样一个简练的景深镜头却包含了诸多的信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剧情,推动电影情节的开展。

《公民凯恩》影评分析

模仿《公民凯恩》的片子 1、《艺术家》 原例子:凯恩报纸发行数量逐渐增多,先是一张报纸的特写,随后镜头拉开,呈现给大家的是一摞报纸,许多捆报纸。 模仿:乔治和佩佩在影片结局是两个人在一起的跳舞的特写,而后两人动作逐渐变大,镜头空间也逐渐开放,最后呈现给大家的是他们二人在摄影棚 合舞的画面。二人和好如初共同出演影片的场景很容易就给了大家。 2、《胡佛》 原例子:凯恩的第二任“歌唱家”妻子苏珊接二连三的坚持演出时候,许多报纸大肆负面报道。镜头是用许多的报纸来呈现,不同报行的不同题目不 同版式的报道,以报纸的如雪花飞舞来表现。 模仿:胡佛是个受争议毁誉参半的人物,当表现他的争议性问题时候,用了许多报纸的各种报道来表现,手法与《公民凯恩》相仿。 3、《毕业生》 原例子: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离开“上都”,凯恩砸毁苏珊屋内的家具之后,落寞的走出苏珊的卧室,这时候,镜头逐渐拉远,凯恩的落寞无限放 大。 模仿:“本”对少妇的女儿说,和他有奸情的女人是该女子的母亲时候,少妇的镜头突然拉远,把她放在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产生该少妇被抛弃的观 众心理。 4、《沙漠之花》 原例子:伯恩斯坦和杰德*李兰在凯恩跳舞时候交谈,正反打过肩镜头。 模仿:华利斯和好友交谈时候,正反打镜头。 5、《雨果》 原例子:《公民凯恩》片子做出来放映以前,其他片子的字幕都是放在篇首,奥逊*威尔斯开创了先河,把演职演员的字幕搬到了片尾。 模仿:《雨果》最后的字幕与《公民凯恩》相仿。 6、《罗生门》 原例子:《公民凯恩》里面,记着采访不同的人对凯恩一生进行描述,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站的角度和描述的缘由都有差别。 模仿:《罗生门》叙事中每个人口中对事情的真实都有自己的看法。 7、《金陵十三钗》 原例子:凯恩演讲时候,台子下边的妻子,台子上边政敌,镜头剪切到了一个整体的有着库里肖夫实验的反应镜头,行成了一个完整的幻觉空间。模仿:佟大为在《金》中饰演的李教官,他独自一个人与日军数十人激战时候,他“射击”的镜头与“手榴弹爆炸”的镜头组接,给观众展现的是李 教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神枪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