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格式:pptx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4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授课人所在部门思政部授课班级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授课时间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用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资料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3、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
他们在高中的政治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
然而,一部分学生对枯燥的公共基础课有厌烦情绪。
他们上政治课时,往往是只带耳朵来听,不带书本来记;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
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法分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得到新的知识。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是什么?●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和。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性善论(孔子思想):认为人天生是善的,因此,通过教育可以使人行善。
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好利多欲,追求生理欲望的满足是人的本性,社会必然会发生争夺,一切善的行为都是后天勉强训练出来的。
性善恶相混论(杨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恶相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2.西方近代关于人的学说●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揭示人人都享有充分的自然权利。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归结为肉体的感受性,而这种感受性在人身上产生“趋乐避苦”的感情,也就是‘自爱’,‘自爱即自私’。
●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为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奠定了基础,后来,有人把这一理论引进了哲学领域,把人性也看作是自然选择,弱肉强食。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1)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区别和联系人性---指人的属性,是人的属性的总称,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本质---指人的本质属性,能够把人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具有独特的属性。
(2)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人的生理构造与自然本能社会属性---指人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属性。
问题:哪一种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4.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履行自己的人生责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引课:渔夫和富翁的故事一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一渔夫在沙滩上抽着烟,悠闲地晒太阳。
这时走来一个富翁。
富翁问道:伙计,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不出海打鱼呢?渔夫吐了口烟,然后回答:我刚出海回来呀!富翁接着说:你怎么不趁天还没黑多打点鱼呢?渔夫答:我每打完一次鱼就可以满足我两三天的生活所需了。
我为什么还要出去呢?富翁生气地说:你应该多打点鱼,这样就能攒到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船,然后再把船租出去。
渔夫问:那接着下来呢?富翁答:接下来你就可以什么也不用做,每天就坐在这里抽烟,晒太阳了。
渔夫笑了笑说:那你看我现在在干什么呢?看了《渔夫和富翁》的对话你有何感想?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P45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的内容: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态度:在顺境和逆境状态下如何做人?人生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以上三者互相联系,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二、明确人生目的1、概念:所谓人生目的,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主体,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活动的基本指向。
它是人们社会需求的综合体现,是对“人为什么而活”的总体回答。
简单说就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人生境界或者说理解人生意义的基本标准。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总目标。
2、找准人生坐标您活着是为了什么,追求什么?为什么要有科学的人生目的?心中是否有目标,是伟大与平庸的天渊之别,是聪明与愚蠢的重要分水岭。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定向器,决定着人们的奋斗目标、前进方向和人生轨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①】在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积累经验,逐渐地加深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和领悟。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所树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不同的,可能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也可能形成唯心主义世界观,家庭环境、地理缘由、历史背景、文化程度、阶级地位······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
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紧密的联系。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的前提下才有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人生观的形成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正确的世界观为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确的人生观支配和调节着社会行为,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帮助我们辨别方向,识别善恶,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前进,指导着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有意义的事,体现出个人价值,也为正确的世界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后盾。
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错误的人生观,例如:享乐主义人生观、厌世主义人生观、禁欲主义人生观······都是很片面,主观偏激地看待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盲目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把满足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或者遇到挫折就悲观厌世,从而追求脱俗灭欲。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在人所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下的产物,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人生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人生观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