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837.50 KB
- 文档页数:14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台中学吴海霞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Ⅱ为教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食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乙酸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也只是介绍了其酸性,没有涉及到乙酸的酸性强弱和酯化反应。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实验设计探究乙酸的酸性强弱,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亲手实验制备乙酸乙酯,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的运用,最后再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从而拥有成功感,激发求知欲,培养求实、自主、探究、合作等优良品质。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性质;了解酯化反应;了解乙酸的用途;初步学习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探究乙酸的酸性强弱,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亲手制备乙酸乙酯,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自主、探究、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乙酸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学习用具】
教学课件,用品:试管10只、烧杯、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碎瓷片、蒸馏水、锌粒、乙酸(冰醋酸)、乙醇、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鸡蛋壳、3mol/l的盐酸、3mol/l 的醋酸溶液、3mol/l醋酸钠溶液、0.01mol/l的稀盐酸、乙酸的球棍模型。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学习流程】。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孝感市孝南区第二高级中学夏汉东 432023[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百度搜索有关醋酸由来、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和同位素原子示踪法等资料。
(2)收集有关乙酸与乙醇的反应的视频。
[教学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材分析]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
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学生己学习了乙醇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生活现象为主线,以生活情景为结点,创设不同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课堂上通过学生熟悉的醋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模型、类比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乙酸的结构;通过在学生已有酸性知识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合作学习、动手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通过观察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及实验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迁移、归纳等科学方法的运用,最后通过乙酸知识的应用,再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生活—学习—生活”的观念,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3)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学生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吴素清(江西师范大学07化教3班学号 0707030147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ⅱ为教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食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乙酸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也只是介绍了其酸性,没有涉及到乙酸的酸性强弱和酯化反应。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第一个课时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来分析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探索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从生活中学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以发现者和求知者的身份出现,以实验和客观事实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讨论。
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性质解答相关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以致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 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3. 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乙酸》典型教学设计研究【课程分析】《乙酸》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内容,因为本节第一课时刚学过乙醇的性质: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所以本节课的引入顺理成章。
其中乙酸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知识的中心枢纽。
因为课本对结构理论介绍的很少,仅从理论上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极为有限,更主要的是在学习乙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中,借助它的性质反过来理解它的结构,同时,乙酸的性质又决定乙酸的用途。
可见,乙酸的化学性质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本节知识的重点。
对酯化反应历程的理解。
因为乙酸与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形式有两种可能,在酯化反应中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是无法在本节通过实验实行验证的,只能通过“原子示踪法”的讲解和微机模拟反应历程来说明。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二课时:乙酸。
因为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虽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理解其性质和用途,但是因为上节已经学习了乙醇,对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理解。
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能够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本节课无论从导入来看,还是从乙酸相关性质的介绍来看,难度都不是太大。
仅仅对于乙酸酯化反应的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最好,但因为该实验用的时间较长,可能在时间上不好把握。
【设计思路】根据诱思探究理论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认知层次:一、生活常识,激发兴趣。
从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醋”说起,由醋的史话引入本节乙酸的教学,引起学生兴趣;结合刚刚学过的乙醇的性质: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利用球棍模型演示此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让学生感性理解乙酸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具有怎样的分子结构?二、实验探究,把握本质。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顺利的进入乙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先抛出问题“乙酸是不是酸?假如是酸,怎么用实验证明?”,给出仪器药品让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仪器药品分组实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证明乙酸确实是酸;对于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的酯化反应的实验,课本中安排的是一个演示实验,把其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
第三单元:高中化学必修Ⅱ第三章——有机化学
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课时:乙酸
湖北省安陆一中贺利进 432600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生活化教学”、“探究性教学”、“互动对话教学”理念。
本节教案设计我从漫画和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展示、观察、归纳、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从回忆乙酸的组成,到展示乙酸的结构比例模型再让他们动手操作,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渐进发展性原则。
通过小组设计探究乙酸酸性实验,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探究乙酸有酸性并证明酸性比碳酸强。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难点,除了学生实验探究,老师的讲述,还采用了动画模拟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过程(同位素示踪法),从动手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到揭示反应的本质,从感性到理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在头脑中构建新知识。
强调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深化了学生对乙酸的认识,同时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乙酸内容的教学设计以生活化现象为主线,以生活情景和现象为支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动画模拟反应的微观过程,在动手和合作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
本节课由生活问题开始,又以生活感受结束,充分体现出有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学问在!
COOH
OH。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案例乙酸是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COOH。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且可以溶于水。
乙酸在生活中有着多种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乙酸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首先,乙酸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乙酸可用于酱料的制作,如醋和味淋。
醋中含有5-20%的乙酸,它具有酸味和醇香,可以提高菜肴的口感。
味淋中也含有乙酸,它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在烹饪中常用于调配炖汤、调味调料等。
其次,乙酸在酒精饮料中也有应用。
酒精饮料中含有一定比例的乙酸,它可以提供酒精饮料的酸度和风味。
例如,啤酒中的乙酸可以增加啤酒的口感和醇香。
此外,一些果酒和葡萄酒中也含有乙酸,它能够增加酒的酸度,提升口感和香气。
乙酸还可以用于食品保鲜。
乙酸具有抑菌和防腐的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例如,腌制食品中常使用醋来调味和保鲜。
乙酸可以降低食品中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此外,乙酸还具有抑制霉菌和细菌的作用,可以预防食品腐败。
另一方面,在化妆品中,乙酸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乙酸是一种弱酸,可以调节化妆品的酸碱度。
在化妆品中添加适量的乙酸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质感和稳定性。
例如,一些洗发水和护发素中含有乙酸,它可以调节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值,减少静电,使头发更加柔顺光滑。
此外,乙酸还可以用作化妆品中的溶剂。
乙酸是一种极性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许多化妆品中的成分。
例如,一些化妆水和精华液中含有乙酸,它可以帮助其他成分更好地渗透皮肤,并提供额外的护肤效果。
总之,乙酸是一种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有机物。
在食品中,乙酸可以用于调味和保鲜;在化妆品中,乙酸可以用于调节酸碱度和作为溶剂。
乙酸的应用使得我们的食品更加美味,化妆品更加有效。
然而,我们在使用乙酸时也需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并简要说明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教学重点: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六、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教学的环节、具体的活动、所需的资源支持及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设计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境】饮酒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过量的饮酒却造成了很多问题,于是人总是希望在寻找一种既能得到饮酒的快乐,又能免除酒后的痛苦——尽快解酒。
下面我们观察一种解酒的方法:播放食醋解酒的视频报道片段和网络资料。
【启发提问】从刚才的视频和相关报道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呢?为什么食醋能解酒呢?请同学们讨论后说出你们的推测。
【小结】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副板书】食醋解酒原因:初步猜测(食醋里含的某种成分与乙醇发生反应达到解酒的效果)【多媒体展示】食醋商标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学生经讨论得出各种猜测结果学生经过仔细观察,知道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初步推断是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才能解酒由学生熟知的视频报道片段出发,巧设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环节二:实物展示观察归纳【过渡】根据食醋的商标,同学们知道食醋里主要含乙酸,乙酸到底是个什么物质呢?【板书】乙酸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问题】同学们,你在日常生活中对乙酸有哪些了解?乙酸有哪些性质?通过体验你对乙酸的直观感受有哪些?【实物展示】各类食醋、与常温下纯净乙酸, 比较它们的物理性质,再从冰箱里拿出冰醋酸,观察【讲述】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乙酸又叫冰醋酸。
当温度高于117.9℃时,乙酸由液态变为气态。
【演示实验】将纯净乙酸分别与水和乙醇混合后均混溶【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板书】强烈刺激性气味,无色液体,有挥发性,熔点16.6℃,沸点117.9℃,易溶于水和乙醇【过渡】同学们刚才初步认识了乙酸的物理性质,那乙酸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球棍模型展示】通过展示乙酸和乙醇的球棍模型,作比较,写出其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板书】二、乙酸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H C CHHOOH结构简式:CH3COOH或H3C COOH学生产生好奇,迫切想知道乙酸它是个什么物质学生体验乙酸和醋:观察、闻气味……并说出各类食醋以及纯净乙酸的物理性质学生认真观察,跟已学过的乙醇球棍模型作对比,写出乙酸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学生思考后可能的回答:乙酸结构式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对乙酸的探究兴趣通过对球棍模型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物质世界的微观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是由于乙酸的官能团---羧基,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使其显酸性,并且是羧基提供氢离子【板书】三、乙酸化学性质:2.弱酸性(酸的通性)CH3COOH CH3COO-H+酸性强弱顺序为:HCl> CH3COOH > H2CO3【过渡】根据上面我们对乙酸结构的讨论已经知道它由于具有官能团羧基而具有弱酸性,那么乙酸的其他化学性质是不是也是由羧基决定的呢?【情景回顾】食醋解酒,验证起初的猜测,同学们在最开始已经初步推断出是食醋中的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解酒,那你们的猜想是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将用实验来验证【教师演示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震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课题编号:高中6号●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刘建英深圳市高级中学●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教材分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包含乙酸和乙醇,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第三节的内容。
乙酸和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碳的成键特点和烃的结构与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又可以通过本节两种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后面烃的衍生物和选修5打好方法论基础。
【教材处理】本节课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乙醇》,第二课时《乙酸》。
第二课时乙酸●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核心素养为本,结合“教、学、评”一体化,根据新学习科学中理解性教学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
学习方式设计:4-6人一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运用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科学探究、微观分析或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细节学习。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含乙酸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结构的探究方法与过程第一课时乙醇的地方已经学习,本节乙酸的结构以给出的方式呈现,学生需要的是搭建模型,建立立体认知;性质的学习,需要科学的实验探究与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建构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用途的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恰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乙酸的部分用途与性质。
2、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烃的部分衍生物乙醇、乙醛,了解了探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对“结构—性质—用途”学习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
(二)能力基础1、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眼、动手能力。
2、针对市重点学校学生的特点,在乙酸酯化反应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并结合实验得出反应的断键特点。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掌握乙酸的组成和结构,掌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的方法;(3)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结合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取信息、总结乙酸的相关物理性质;(2)通过小组合作、模型制作、实验探究和微观探析,让学生认识乙酸的结构和相关化学性质;通过点评,诊断学生“结构—性质”的推理能力、定性实验探究水平、对比实验分析水平(宏观视角、微观视角);(3)乙酸的用途通过生活中应用学习归纳;通过生活中的运用与点评,培养并诊断学生学科价值观的发展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善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2)通过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要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并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乙酸的酸性;2、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乙酸的立体结构模型;2、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具及仪器药品1、教具:投影仪、球棍模型材料;2、仪器:小试管5支、大试管两支、酒精灯、试管架、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3、药品:乙酸、乙醇、浓硫酸、酚酞、锌片、紫色石蕊试液、碳酸钠粉末、鸡蛋壳、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问题解决过程)【课前自测】(巩固上节所学内容,同时,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铺垫)1、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与钠反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等质量的Cu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A. 硝酸B. 无水乙醇C. 石灰水D. 盐酸3、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C.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4、只含C、H、O三元素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为1:2,这类有机物中()A、分子量最小的化合物分子式是CH2O2B、分子量最小的化合物分子式是CH2OC、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8的整数倍D、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6的整数倍【新课导入】你知道“醋”字有什么典故吗?相传古代的时候,醋是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
杜康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么都干,慢慢也学会了酿酒技术。
后来,黑塔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
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
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
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调料叫“醋”。
【问题一的解决】乙酸物理性质有哪些?【问题引导】观察乙酸,从“色、味、态、水溶性”角度总结乙酸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讨论】(观察无水乙酸,组内讨论,展示)【投影】一、物理性质:乙酸是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熔点16.6℃,当气温低于熔点时,乙酸结成类似冰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冰乙酸、冰醋酸。
(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即可解决)【问题二的解决】乙酸分子组成和结构是什么?【过渡导入】“结构决定性质”,要想深入学习乙酸的性质,就要先了解乙酸的结构。
【问题分解与思考】1.实验测得乙酸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乙酸的立体结构是怎样的?试动手组建模型;【学生活动】动手组建模型、观察乙酸的空间立体结构。
(说明:结构的探究方法与过程第一课时乙醇的地方已经学习,所以,本节乙酸的结构以给出的方式呈现,学生需要的是搭建模型,建立立体认知;)【问题分解与思考】2.乙酸的官能团是什么?写出其:符号;名称;【学生活动】讨论,并能够正确的书写出官能团羧基的名称和符号;(说明:羧基的名称和符号是考点和易错点,需要学生书写练习加以巩固;)【问题分解与思考】3.根据结构,试预测乙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讨论】学生讨论,推出乙酸可能具有酸性和发生酯化反应等。
【问题三的解决】乙酸的酸性有哪些表现?【问题情境】乙酸的酸性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所给试剂设计实验。
【学生活动2】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乙酸的酸性;【学生活动3】交流实验现象,根据实验总结出酸的通性。
【投影】酸的通性:1.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酸+活泼金属=盐+水;3.酸+盐=另一种盐+另一种酸;4.酸+碱=盐+水;5.酸+碱性氧化物=盐+水(说明:酸性是本节重点,却不是难点,学生之前的学习一直有接触到,所以,设置好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就可以完成酸性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问题四的解决】乙酸酯化反应的原理是什么?【生活情境导入】陈年老酒更香醇,为什么?【学生讨论】根据预习部分学生会联系到酯【学生活动1】请阅读课本P75实验3-4,完成下面问题?【学生活动2】【分组实验】对比实验探究,加热试管2min.后完成实验记录:试剂中加两滴酚酞,更便于观察分层现象;3.反应试管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问题分解与思考】分别对比实验1、2和2、3可知,实验中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给出资料卡)【学生活动3】讨论总结,得出结论【投影】由实验1、2可知,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由实验2、3可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①中和并除去乙酸;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③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投影】【问题引导】根据方程式,试猜测酯化反应的断键机理有几种可能?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猜测两种可能的的断键机理【投影】【问题引导】最终是哪一种断键机理呢?研究发现,用示踪原子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投影】【学生讨论】观察并确定断键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说明:学生自己写方程式和退反应机理是有困难的,要多一点明确的引导,甚至给出的方式,来实现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认识反应的实质)【问题引导】1.观察反应条件,符号和其他有机反应有什么不同?2.结合反应产物,分析浓硫酸还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活动4】学生讨论分析,找到两个信息点:1.可逆反应,用可逆符号;2.反应生成水,浓硫酸有吸水性,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物产率。
(说明:通过学生自己讨论,一、可以与化学平衡的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更立体的认知;二、强化学生对反应条件和小分子水的认识,这恰恰是书写方程式时的易错点,可以更好的减少书写失误;三、完善了对浓硫酸作用的认识)【课堂练习】1.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种B.2种C.3 种D.4种(说明:通过练习,强化对反应机理的认识,并最终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问题五的解决】乙酸有哪些用途?【生活情境】醋都有哪些妙用呢?【投影】图片。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总结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投影】食醋可以除水垢、食醋可以洗饰品上的铁锈铜锈、擦皮鞋加几滴醋更加光亮、洗毛衣加几滴醋会焕然一新、用醋漱口可防感冒、黄豆泡醋可以降血压、做鱼等可以去腥、乙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价值、学科与社会的价值)【课堂归纳总结与抽象表征】(说明:在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对问题建构更深入的理解)【课堂练习】2、向酯化反应: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的平衡体系中加入H218O,过一段时间后18O原子存在于( A )A.只存在于乙酸和水的分子中B.只存在于乙醇和水的分子中C.只存在于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子中D.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分子中【教师点拨】乙酸酯化反应的断键机理3、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是( D)①石蕊②乙醇③金属铝④氧化镁⑤碳酸钙⑥氢氧化铜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全部【教师点拨】乙酸的酸性4、关于酯化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酯化反应时羧酸去掉羟基上的氢原子,醇去掉羟基B.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使用浓硫酸可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脱水作用D.只有羧酸才能和醇发生酯化反应【教师点拨】酯化反应的机理及实验5、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反应的是(D )A.CH3CH2OH B.CH3CHO C.CH3OH D.CH3COOH【教师点拨】官能团的考察【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不含双键结构的是()A.乙醇B.二氧化碳C.乙酸D.乙醛【答案】A2、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B.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答案】B3、炒菜时,又加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味可口,原因是()A.有盐类物质生成B.有酸类物质生成C.有醇类物质生成D.有酯类物质生成【答案】D4、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H2SO4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D.有部分乙醇跟浓H2SO4作用生成乙烯【答案】C5、从乙酸乙酯中除去少量乙酸的方法是( )A.加入乙醇使乙酸酯化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之与乙酸反应C.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加热使乙酸蒸发【答案】C6、下列物质不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是()A.CH3CH2COOHB.HOOCCOOHC.C17H35COOHD.CH2OHCH2OH【答案】D7、下列物质中,跟水混合后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且处在上层的是()A.乙醇B.四氯化碳C.乙酸乙酯D.醋酸【答案】C8、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乙酸、乙醇、乙酸乙酯、乙酸钠溶液,这种试剂是()A.紫色石蕊试液B.浓硫酸C.金属钠D.溴水【答案】A9、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CH2=CH—CH2OHB. CH3COOHC. CH2=CH—COOC2H5D. CH2=CH—COOH【答案】D10、某种有机物ag跟过量的金属钠发生反应,得到AL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