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图说《唐诗》
- 格式:ppt
- 大小:44.85 MB
- 文档页数:158
【国画】戴敦邦《图说唐诗宋词》(1)空间:美好的幸福⽣活在于⼼灵的修饰与⾟勤的劳作,您来了就是朋友!⼀句留⾔镶嵌上永恒的留恋,祝福您⼀⽣健康!1, ⽊兰花令 ——黄庭坚青壶乃似壶中谪。
万象光辉森宴席。
红尘闹处便休休,不是个中⽆皂⽩。
歌烦舞倦朱成碧。
春草池塘凌谢客。
共君商略⽼⽣涯,归种⽟⽥秧⽩⽯。
2,⾦陵酒肆留别 ——李⽩ 风吹柳花满店⾹,吴姬压酒唤客尝。
⾦陵⼦弟来相送,欲⾏不⾏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别意与之谁短长。
3, 拟恨赋 ——李⽩ 晨登太⼭,⼀望蒿⾥。
松楸⾻寒,草宿坟毁。
浮⽣可嗟,⼤运同此。
于是仆本壮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贤,饮恨⽽殁。
昔如汉祖龙跃,群雄竞奔,提剑叱咤,指麾中原,哀驰渤解,西漂昆仓。
断蛇奋怒,扫清国步,握瑶图⽽倏升,登紫坛⽽雄顾。
⼀朝长辞,天下缟素。
若乃项王虎⽃,⽩⽇争辉。
拔⼭⼒尽,盖世⼼微。
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帐中剑舞,泣挫雄威。
骓兮不逝,喑呜何归?⾄如荆卿⼊秦,直度易⽔。
长虹贯⽇,寒风飒起。
远仇始皇,拟报太⼦。
奇谋不成,愤惋⽽死。
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
⽇冷⾦殿,霜凄锦⾐。
春草罢绿,秋萤乱飞。
恨桃李之委绝,思君王之有违。
昔者屈原既放,迁于湘流。
⼼死旧楚,魂飞长楸。
听江枫之袅袅,闻岭狖之啾啾。
永埋⾻于渌⽔,怨怀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戮,神⽓黯然。
左右垂泣,精魂动天。
执爱⼦以长别,叹黄⽝之⽆缘。
或有从军永决,去国长违,天涯迁客,海外思归。
此⼈忽见愁云蔽⽇,⽬断⼼飞,莫不攒眉痛⾻,⾎沾⾐。
若乃错绣毂,填⾦门,烟尘晓沓,歌钟昼喧。
亦复星沉电灭,闭影潜魂。
已矣哉!桂华满兮明⽉辉,扶桑晓兮⽩⽇飞。
⽟颜减兮蝼蚁取,碧台空兮歌舞稀。
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同归。
4, 春夜喜⾬ ——杜甫好⾬知时节,当春乃发⽣。
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野径云俱⿊,江船⽕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 半⼭春晚即事 ——王安⽯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息,杖屦或幽寻。
二(5)班高昕玥
1992年8月8日,台湾省邮
政发行《中国古典诗词·古诗》邮
票1套4枚,把古诗的意境神韵,
表现得细致传神。
按中国诗词流
行的顺序,五言古诗应在《诗经》、
《楚辞》之后,《唐诗》和《乐府
诗》流行之前,约为两汉年代。
其特色在于文辞质朴,重情不重景。
《古诗》邮票所描绘的四首古诗均选自《昭明文选》。
但票面未循《唐诗》之例标注作者,因这些古诗作者不详,历代学者的考证,但意见不一,故不标注。
1982年,应台湾邮政总局之邀请,以家喻户晓的唐诗入画,完成一套四枚之四季景色邮票,呈现方寸之美,由于意
境高远,布局典雅,各诗词相互辉映,充分表现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引起广大的回响,促使
林教授陆续完成宋词、元曲、诗经、楚辞、乐府诗、
古词等诗画,历时十年,总计创作七套二十八枚邮
票。
《唐诗三百首》邮票解读与赏析《唐诗三百首》邮票,在方寸之内做出了大文章,引中华文化之源泉活水,培育出一朵令人耳目一新的邮苑奇葩,实现了“图书邮票”和“多媒体邮票”的全新创意,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既传统、高贵、高雅,又富有现代感,富有趣味。
其形式之新,容量之大,制作过程之复杂,为中外邮票所少见,在文学、艺术、科技、印刷工艺和集邮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迷人魅力。
其“可视可听、可触可闻”的多媒体、多感官的欣赏方式,能激发人的好奇和兴趣,吸引人与产品产生互动,实现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唐诗之美与邮票之美的双重享受。
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方面,对《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进行了全面解读与赏析。
<引言>在国庆60周年盛大节日到来之际,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纷纷献礼,拿出自己最好的产品和作品,展现风采,赞颂伟业,祝福祖国。
中国邮政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邮票创作者们,此时也满怀激情,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精心打造了全球首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为海内外千千万万喜爱唐诗、祈盼盛世的朋友,特别奉献上一件十分特别的礼物,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奏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采乐章。
<概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一定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注1>正是遵循这一思想,邮票创作者们发现并无比珍惜《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这一宝贵选题,施展无限创意,终于引中华文化之源泉活水,培育出了这朵让人耳目一新的邮苑奇葩,其全新的多媒体、多感官的欣赏方式,充满趣味,能激发人强烈的好奇和猜想,进而吸引人的参与、互动,实现彼此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之不论出于好奇、欣赏、趣味,还是学习、研究、收藏的任何目的,最终都能获得唐诗之美和邮票之美的双重享受。
2001年是我国素有“诗仙”之美誉的唐代大诗人诞生1300周年。
同宗、同祖、同源的海峡两岸,曾先后发行过有关李白的邮票数枚:
1967年6月12日,台湾省发行《中国诗人》邮票4枚,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南薰殿图像”4幅绢本画为主图。
其中2元面值票1枚为李白像,用雕刻凹
版印于带有红蓝纤维的76磅“邮”字水印纸上,以彰其诗文高妙清逸,世无其匹。
1980年9月23日,台湾省发行《中国民间故事》邮票,其首枚1元面值票为“磨杵成针”,描绘的是:李白少年时读书未成而弃去,路上恰遇一老妇人正在
石头上磨铁杵,好奇的李白上前询问她要做什么,老妇人答“做针”,李白感其言,
就此完成了学业。
后有“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之成语流传至今。
祖国大陆于1983年8月10日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一组)》邮票4枚,首枚8分面值票为李白像及其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画面,由著名画家刘凌沧先生作画,李大玮设计。
与李白有关的还有1994年11月4日发行的《长江三峡》1枚票中第1枚,10分面值,主图为“白帝城”,使人联想到李白名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台湾省曾于1982年始发行“中国古曲诗词”系列邮票,包括唐诗、宋词、元曲、诗经、楚辞、乐府诗、古诗等为内容的7套28枚邮票,由设计大师林天时先生设计。
多套邮票风格皆以春、夏、秋、冬四时诗词意境为主图,深受广大民众青睐。
而遗憾的是在“唐诗”邮票中竟未有一首李白诗。
今年是李白诞生1303周年纪念,为弘扬我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我们应大力开展各种相关文化活动,以宣扬其诗文成就,充分表达人民对李白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中国台湾特724《古典诗词邮票(2022年版)》特种邮票中国台湾邮政定于2022年7月27日发行《古典诗词邮票(2022年版)》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郵票編號:D724郵票名稱:特724 古典詩詞郵票(2022年版)所屬類別-主別:特種郵票所屬類別-所有類別:文學發行日期:2022/07/27票幅:50×30 (毫米)承印者:卡登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繪圖者:沈禎設計者:大觀視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全張枚數:20 (4×5)刷色:彩色印法:平版用紙:燐光郵票紙齒度:12½×13½說明:為闡揚我國古典文學之美,繼107年至110年陸續發行「古典詩詞」系列郵票後,本公司續以古人生活中的雅趣遊藝「琴、棋、書、畫」為主題,選取〈聽彈琴〉劉長卿、〈棋〉王安石、〈次韻劉貢父題文潞公草書〉蘇轍及〈墨梅〉王冕等4首詩發行郵票1套4枚,詩句如下:發行數量 : 580,000一、〈聽彈琴〉劉長卿(面值8元)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發行數量 : 580,000二、〈棋〉王安石(面值8元)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發行數量 : 580,000三、〈次韻劉貢父題文潞公草書〉蘇轍(面值12元)鷹揚不減少年時,墨作龍蛇紙上飛。
應笑學書心力盡,臨池寫遍未裁衣。
發行數量 : 580,000四、〈墨梅〉王冕(面值28元)吾家洗硯池頭樹,箇箇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大版张:附帶發行:1.首日封(214毫米×152毫米):每個新臺幣3元2.貼票卡:每張新臺幣8元3.護票卡:每張新臺幣8元4.活頁集郵卡(含護卡套):每張新臺幣8元5.原圖明信片:每套新臺幣40元以上均自2022年7月25日開始發售。
6.預銷首日戳低值封:每個新臺幣11元7.預銷首日戳套票封:每個新臺幣59元以上均自2022年7月27日開始發售。
中国古代文学家五邮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家五邮票是一组以五位杰出的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主题的邮票集合。
这五位文学家分别是杜甫、苏轼、白居易、辛弃疾和李白。
他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这组邮票的发行意义重大,旨在展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张邮票都以一位文学家的形象为主题,并配以其代表作品的相关图案。
这些图案既生动地展现了文学家的形象特征,又融入了他们作品的元素,彰显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
杜甫,唐代文学巨匠,被称为“诗史”之首,他的作品情真意切、充满激情和社会关怀,其中最著名的诗歌作品包括《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的作品既写景描写细腻入微,又表达了他对时事的关切和社会的批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白居易,唐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婉约、明朗而脱俗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
辛弃疾,宋代文学家,他的作品激情澎湃、情感真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破阵子·春景》、《青玉案·元夕》等。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富有奇思和幽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传奇色彩,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这五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他们的文学才华和创作精神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这组邮票的发行是对这些伟大文学家的致敬,也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记录。
通过这组邮票的发行,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和丰富内涵,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传承。
这组邮票的诞生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认知和理解,唤起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也将促使更多的人走进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开启一次与古代文学家灵魂的对话和思索。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邮票
1、《十二生肖》系列邮票:十二生肖缘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古人以天干、地
支纪年,地支附以动物,即成为鼠年、牛年、虎年、兔年等。
中国邮政自1980年起发行生肖邮票,至今已有近三轮,每年一套的生肖邮票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寄托。
2、《春节》特种邮票:2000年1月29日发行,一套3枚,小型1枚。
图案分别为
“迎新春”“辞旧岁”和“闹社火”,小型张为“合家欢乐”。
该套邮票借鉴了民间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描绘出春节文化活动中贴窗花、放鞭炮等喜庆场面,表达人们对春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唐诗》邮票:一套6枚,图案分别为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
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王维的《相思》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邮票采用工笔重彩形式,再现了唐诗的韵味和意境。
4、《宋词》邮票:一套6枚,图案分别为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水
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李清照的《如梦令》、陆游的《钗头凤》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邮票采用词意画形式,将宋词的韵味和情感融入画面。
邮票中的《唐诗三百首》邮票中的《唐诗三百首》国家邮政局于2009年9月13日发行《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
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
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
邮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
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
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
诗歌、书法、绘画、印章四元素在每枚邮票中都有展现,诗书画印相映成趣,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唐诗韵味。
小版张采用塑构图,中心位置是六枚邮票,底部为北宋范宽的《景雪寒林图轴》,边饰配以唐代传统图案宝相花。
以一朵祥云将邮票烘托出来,祥云似流水状自由洒脱,寓意行云流水,正切合了诗歌的意境。
《唐诗三百首》邮票小版张第一枚《下江陵》:作者李白,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邮票画面所用字体为草书,采用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集字。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运笔流畅,奔放自由,一气呵成。
怀素草书气质与李白的性格以及李白这首诗相得益彰。
邮票的画面以古版画为背景,表现了诗中的意境,远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近处是树木人舍,江中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呈现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气势。
印章的形状采用葫芦形。
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
全诗如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下江陵》邮票极限明信片《下江陵》首发纪念封《下江陵》首日封第二枚《望岳》:作者杜甫,五言古诗。
唐诗三百首邮票点读笔
唐诗三百首邮票点读笔是一种集邮和点读功能于一体的邮票点读工具。
它以唐朝诗人的名作为主题,包含了唐诗三百首的内容,并配有相应的邮票图片。
这款点读笔可以通过扫描邮票上的二维码或者触摸点读笔上的感应区域来实现点读功能。
当用户扫描或者触摸到某个唐诗邮票时,点读笔会通过内置的音频播放器播放对应的唐诗朗读录音。
用户可以通过点读笔来听诗词和学习唐诗。
唐诗三百首邮票点读笔不仅可以作为集邮爱好者的收藏品,还可以作为学习工具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与欣赏唐诗,丰富人们的诗歌知识和文化素养。
点读笔通常由点读笔主机和邮票点读卡组成。
用户可以通过购买不同的邮票点读卡来增加自己的唐诗三百首邮票点读库,从而拥有更丰富的唐诗资源。
总之,唐诗三百首邮票点读笔是一款集邮和点读功能于一体的工具,它使得集邮和学习唐诗更加便捷和有趣。
邮票图说中国古代书法史(四)邮说中国—历史系列邮票图说《中国古代书法史》(四)悠然雅士2021年台湾特141《中国书法艺术》极限片—明?文征明隶书“跋范庵书石湖诗”台湾2016特633《扇面书画》小型张极限片—明·文征明行草“七言律诗”台湾特141《中国书法艺术》“明·文征明隶书”邮票—隶书“跋范庵书石湖诗”山东德州2009《春节拜年》邮戳—明?祝允明草书“牛”字山东滨州2 017《春节拜年》邮戳—明?祝枝山行书“鸡”字2014-18《诸葛亮》“鞠躬尽瘁”极限片主图—明?祝允明小楷“出师表”及碑帖局部山东聊城2010《春节拜年》邮戳—明?唐伯虎行书“寅”字山东莱芜2018《春节拜年》邮戳—明?唐伯虎楷书“犬”字T7 7《明清扇面画》极限片—明?唐寅“枯木寒鸦图”行书题款圭亚那2004《唐寅作品集》邮票—“王蜀宫妓图”行书题款及原图河南信阳《中秋节》邮戳及原画—明?唐寅“嫦娥执桂图”草书题款2000-1《庚辰年》“旭日东升”邮票—明?吴亮草书“龙”字新加坡1 996《亚洲文明博物馆》邮票—明?张瑞图草书山东威海2010《春节拜年》邮戳—明?李东阳草书“虎”字2018-20《四景山水图》小全张边纸—明?李东阳隶书题跋山东菏泽2012《春节拜年》邮戳—明?张弼行书“龙”字山东枣庄2017《春节拜年》邮戳—明?王稚登行草“鸡”字1999-6《普陀秀色》极限片—明?侯继高大楷“磐陀石”山东泰安2015《春节拜年》邮戳—明?沈粲草书“羊”字山东沂源2018《春节拜年》邮戳—明?董加谟行书“狗”字山东淄博2017《春节拜年》邮戳—明?黄道周行书“鸡”字山东枣庄2015《春节拜年》邮戳—清?巴慰祖隶书“羊”字山东高密2019《春节拜年》邮戳—清?吳大澄篆书“猪”字PP24 5《全聚德》邮资片—清?钱子龙楷书“全聚德”索马里2010《中国历代皇帝》邮票—清“乾隆帝弘历”刻印《三希堂法帖》山东威海2007《春节拜年》邮戳—清?王铎草书“猪”字山东济宁2013《春节拜年》邮戳—清?王铎行书“蛇”字香港2009《香港館藏選粹》邮票—清?王铎行书“饮义楼作诗”及原帖香港2009《香港館藏選粹》极限片—清?王铎行书“饮义楼作诗”抚州2009年《石涛作品选》纪念戳—清?石涛“自画像”局部贵阳《石涛作品选》纪念戳—清?石涛2009-6《石涛作品选》邮票—清?石涛书法“人马图”及原画局部2009-6《石涛作品选》“巢湖图”极限片—采用篆隶结合和行书体书写的四首诗“题跋”南昌2002《八大山人作品选》纪念戳—朱耷“个山小像”2002-2《八大山人作品选》大版张边纸—“八大山人”个人小像2002-2《八大山人作品选》“孤松图”极限片—朱耷行书题款山东潍坊2013《春节拜年》邮戳—清?郑板桥行书“蛇”字山东潍坊2014《春节拜年》邮戳—清?郑板桥行书“馬”字1993-15《郑板桥作品选》首日封主图—清?郑板桥像山东潍坊2020《春节拜年》邮戳—清?郑板桥行书“鼠”字山东潍坊2005《春节拜年》邮戳—清?郑板桥草书“鸡”字山东潍坊2018《春节拜年》邮戳—清?郑板桥楷书“狗”字1993-15《郑板桥作品选》首日封主图—清?郑板桥像书法“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邮票上的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邮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展示国家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而邮票上的古诗更是将文学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让人在欣赏美丽图案的也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境界。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
在中国古代,诗歌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如庆祝、祭祀、抒情、伤怀等。
古人用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含义,通过诗歌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自然、人情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使人们在短短几句之间体味到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在邮票上的古诗,往往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古诗作为题材,通过精美的设计和排版,将古诗与图案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春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春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精美图案和设计,将这幅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邮票上,让人仿佛置身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境界。
古诗作为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在邮票设计中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选取优美的古诗作为题材,可以更好地展现国家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让人们在欣赏美丽图案的也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邮票上的古诗,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邮票的传播,可以将古诗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美学的享受。
第二篇示例:古代文人诗人们常常以邮票为载体,将他们的诗歌刻画于上面,让后人在寄信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古诗的韵味。
因此,邮票上的古诗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具有审美价值。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文人雅士的诗歌印在邮票上的传统,这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尊重。
古代邮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鱼邮”,这是中国古代邮政的开端,而汉武帝时代的“木简邮”则更是发扬了古代邮件文化的精髓。
戴敦邦《图说唐诗宋词》欣赏-4戴敦邦《图说唐诗宋词》欣赏-4李梨的日志戴敦邦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家,也是深受读书人喜爱的插图艺术名家。
他早年曾任文艺出版社装帧设计师,插图艺术自然当行。
后调任大学教授绘画,出版界仍对他紧追不舍。
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荟萃其1970至1997年间如题代表作一百六十余帧。
内中逾半曾发表者,即为古典名著珍藏本、大型辞书、诗词集等所绘画页。
就这一点而言,此画册不啻是戴氏国画艺术的专题展览,实也是对发展高品位插图艺术的一种示范和促进。
画集中的作品,皆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上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中及唐诗宋词,下逮元明清戏曲小说。
形式有组画、独幅画、长联、屏条等。
按戴先生的说法,集内之作,是他“以绘画形式演绎的(文学名著)读后感”;“常言‘诗贵含蓄’。
诗句若一览无余,不如无诗,然若无诗,也便失却含蓄的载体。
诗画一理,画虽较诗直观形象,同样亦尚蕴藉耐看。
古典文学名著拥有广泛读者,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
吾之‘读后感’,既欲发表自己体会,又不欲妨碍观者的各自理解和想象”(见画集《序》)。
此言堪为书籍插图艺术的金石之论。
61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喑,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62望云楼文同南山北岭远如层,朝去暮雨浓若蒸。
楼高百尺见万里,更有底事须来登。
63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4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5阳关引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潮雨霁,轻尘敛,征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