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comghrt
- 格式:ppt
- 大小:889.00 KB
- 文档页数:14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对照标准,自评习作1.出示评价标准。
2.根据标准,自评习作。
(1)读:默读自己的习作。
(2)画:用红笔勾画出体现习作标准的句子。
(3)评:你觉得自己能得几颗星?【设计意图】本环节习作评价标准的出示,旨在让学生明白。
介绍事物:一要抓特点,二要能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三要有条理。
二、聚焦标准,讲评指导发现典型代表习作,重点指导。
1.典型习作一:介绍事物内容单一,介绍不具体,段落结构不清晰。
(1)对比《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结: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特点,可以将事物介绍得更清楚。
2.典型习作二:语言准确,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1)展示例句,学生分析使用这个说明方法的好处。
(2)遇到抽象的、复杂的说明内容,我们可以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事物的特点说得通俗易懂。
(3)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说明文单元,都关注到了基本的说明方法。
那么,这些说明方法怎样使用才算是恰当呢?①妙招一:选用说明方法,凸显事物特点。
我们先来看芳芳同学写的这段文字:课件出示:这个铅笔盒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4厘米,盒子的一侧还有一个把手,这个把手长约6厘米,宽2厘米。
芳芳的这段话虽然运用了数字,但没能写出铅笔盒某个方面的特点。
还记得习作例文《鲸》中的这几句话吗?课件出示: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六米多长,一两吨重,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有的甚至能活近一百年。
【名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五单元《太阳》第2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阅读本单元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2.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件事物介绍清楚。
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知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同学们,古人从神话的角度想象太阳,我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太阳。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过渡:继续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既关联上节课讲的太阳的相关知识,又回顾说明方法,体会其使.用的好处。
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讨论:作者为什么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完成学习单。
2.探究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提炼关键信息,归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3.探究活动(1)交流讨论:找出与太阳有关系的事物的名称。
预设:“庄稼和树木”“鸟、兽、虫、鱼”“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煤炭”等。
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关键信息,“庄稼和树木”“鸟、兽、虫、鱼”“植物”“动物”可以归为“动植物”类;“吃的”“穿的”可以归为“人类的生活”一类。
(2)学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段中的说明方法,关注新的一种说明方法---作假设。
体会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梳理:本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几句是从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煤炭的形成三个方面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3)按以上方法,完成表格的其余内容,并分享。
(4)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单元教学内容1.课文篇目:《古诗二首》、《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季之美》。
2.语文园地五:观察、发现、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朗读、观察、表达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子。
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观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学习生字词集体认读,个别指名学生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节奏。
(4)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秋天的雨》(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学习生字词集体认读,个别指名学生读。
(3)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4)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观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进行表达。
3.第三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学习生字词集体认读,个别指名学生读。
(3)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4)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观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声音,进行表达。
4.第四课时:《四季之美》(1)复习导入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学习生字词集体认读,个别指名学生读。
(3)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4)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第五课时:语文园地五(1)观察、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发现事物的特点。
PEP五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秭归县茅坪小学周娇娥教学内容:Let’s learn let’s play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读、写单词“clock”,“plant”,“bike”,“water bottle”和“photo”,并能用句型“There is …”表达某处有某物。
2. 能做“Let’s play”部分的游戏。
3. 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优良品质。
4. 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优良品质。
2.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教学重点:1. 能听、说、读、写单词“clock”,“plant”,“bike”,“water bottle”和“photo”,并能用句型“There is …”表达某处有某物。
2.能做“Let’s play”部分的游戏。
教学难点:There be句型陈述句的简单运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Warm-up)1. Free talkT: 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Ss: Fine, thank you. And you?T: I’m fine, too.S1:What day is it today?S2:It’s Monday.S1: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S2:I have English ,maths ,Chinese and PE.S1: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S2:I like beef.2. 教师播放歌曲“Days of the week?”的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大声唱歌曲,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
3.Revise the words, Please say it quickly教师依次指着图片中的bed, window, desk, picture, chair问:“What’s this?”,学生回答:“It’s a / an …”并快速拼读(CAI)二、课前预习(Preview)1. T: Look! The room is clean and beautiful. (课件出示一间干净、整齐的房间)T: 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S: I can see a bed, a desk and a …2.T: I am very happy today ,why? Can you guess?Ss: I don’t know.T: I’ll take part in exchange space.Ss: Cool!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1. A. Let’s learn(1) 教学新单词播放录音,T: My room is empty. I need your help, What can I buy ?T: First, I need a clock in the room. (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房间的墙上出现一个钟表) Now there is a clock in the room. Follow me, pleas. Clock, c-l-o-c-k, clock, there is a clock.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出词语:plant, water bottle, bike, photo(2) 教师用“唱反调”的方式带领学生读几遍新词汇。
17.松鼠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
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按顺序说明的方法,恰当使用动词,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动物由衷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
能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
根据意思写词语和顺善良()细致精巧()机灵,灵巧()强壮而有力()清洁秀丽而不俗气()(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动物冬眠,。
潜伏起来不食不动()对危险或敏锐感觉情况变化的()形容物体会发光,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二、精品细读,学习作者如何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
(一)默读第一部分,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划出来。
1. 学生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并思考中心句的作用。
2. 教师引导:这句话与下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3. 交流、展示:(教师课件出示)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作用: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
(二)在这部分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松鼠漂亮的?又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松鼠的漂亮的?1.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教师出示松鼠图片的课件,分小组让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从头到脚描写有序4.同学们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课件出示: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外形描写) 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打比方) 3.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作比较)5.师:是呀,无论是玲珑的小面孔,还是帽缨形的尾巴,都让我们感受到小松鼠的漂亮与可爱,能不能通过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小松鼠的漂亮可爱呢?谁来试试?(读得不错,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16 太阳第二课时1.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2.了解太阳的作用。
重点了解太阳的作用。
难点总结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交流太阳有什么特点,对太阳有什么印象。
二、阅读课文第4~7自然段,了解太阳的作用1.过渡语:上节课,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了解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带上自己搜集的资料,来探讨太阳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好吗?2.出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太阳有什么作用?(并在书上批注)4.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太阳的作用的?(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作用⎩⎪⎨⎪⎧动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人类的生存5.以小组为单位,从第4~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a.合作朗读学习法。
b.画关系图理解法。
c.结合实际理解法。
d.借助资料理解法。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那么密切,因此,课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请大家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
(方法有: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自由读等。
)3.鼓励学生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交流方法)4.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四、前后联系,整体把握1.通读全文。
2.交流体会:认识到正因为太阳具有“大”“热”的特点,又“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环境,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总结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先学生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 师总结:说明文一般常用列数字、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