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环球之旅第二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桑塔·露琪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积极参与欣赏、演唱《桑塔露琪亚》,能够感受、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并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3、初步感受船歌这种音乐题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课程教师导语:每个国家都是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意大利的民歌是什么风格的呢?三、聆听感受1、初听感受师:初听歌曲,你的感受如何?(轻松、柔和、委婉、轻盈、浪漫等)2、再听分析师:歌曲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前面抒情、后面激情)师:为什么前面是抒情的,后面是激情的呢?(前面是描绘静谧的海滩夜景,后面是热情洋溢的船夫)师:歌曲的节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都能让人摇晃)师:为什么能让人摇晃?(三拍子的节奏感,强弱弱)3、歌曲结构:单二部曲式(A B)4、歌曲简介《桑塔露琪亚》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船歌是一种三拍子的,给人以摇晃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 《桑塔露琪亚》借船歌的这些特点生动展现了美丽的海景和热情的船夫,给人以动感和享受。
四、学唱歌曲1、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A、随意哼唱B、试着唱谱2、知识点提示:附点节奏、变化音、节奏特点3、唱词4、听歌唱家的演唱5、教师伴奏下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五、演绎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合适的演唱形式表演这首歌曲。
六、小结。
环球之旅教案第一篇:环球之旅教案《环球之旅——拉丁美洲风情》第二课【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小公牛》、《桑巴》。
【教学过程】1.欣赏《小公牛》(1)教师介绍墨西哥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节奏所产生的效果。
(4)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5)请学生谈谈《依内妈妈》、《小鸽子》、《小公牛》这三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何异同。
2.欣赏《桑巴》(1)教师介绍“桑巴”的起源、风格特征等。
(2)播放“桑巴舞”录像带,了解该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服饰、舞蹈节奏、伴奏乐器的特点。
(3)播放“桑巴”音乐,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4)请学生根据录像带,学做一、二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跳舞。
3.欣赏《拉·昆帕尔西塔》(1)教师介绍“探戈”的起源、风格特征等。
(2)播放“探戈舞”的录像带,了解该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服饰、舞蹈节奏、伴奏乐器的特点。
(3)播放《拉·昆帕尔西塔》音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探戈”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4)请学生根据录像带,学做一、二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跳舞。
第二篇:环球之旅教案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樱花》,体会日本歌曲的特色和调式。
2﹑通过律动和表演,感受日本﹑朝鲜和印度的音乐风格特点。
重难点:1﹑朝鲜﹑日本和印度的音乐特征。
2﹑了解亚洲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朝鲜长鼓教学过程:一﹑课间音乐《亚洲雄风》。
二﹑导入:由师提问课间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引出课题——亚洲之声。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亚洲,乘着音乐的翅膀做一次亚洲之旅,去感知亚洲之声的魅力。
三﹑聆听感受朝鲜音乐《清津浦船歌》。
师随音乐《希望》跳舞,生欣赏,并猜第亚洲之旅的一站去哪个国家? 1﹑欣赏《清津浦船歌》。
生思考:①歌曲的情绪怎样?②歌曲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③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2﹑师生随音乐打节拍。
音乐教案-环球之旅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欧洲音乐:古典音乐、民谣、摇滚等2.亚洲音乐:中国民乐、印度古典音乐、日本民谣等3.非洲音乐:节奏、非洲鼓等4.美洲音乐:爵士乐、蓝调、拉丁音乐等三、教学重点1.各地音乐风格的识别与欣赏2.音乐节奏的感知与表现3.音乐创意与创作四、教学难点1.欧洲古典音乐与民谣的区别2.亚洲音乐中的多声部音乐表现3.非洲鼓的节奏技巧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欧洲音乐1.导入教师播放欧洲古典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讲解与欣赏教师简要介绍欧洲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特点。
播放不同风格的欧洲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分辨。
3.活动与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欧洲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布置作业:收集欧洲音乐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亚洲音乐1.导入教师播放亚洲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讲解与欣赏教师简要介绍亚洲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特点。
播放不同风格的亚洲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分辨。
3.活动与讨论学生分组,尝试用多声部音乐表演一首亚洲歌曲。
布置作业:收集亚洲音乐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非洲音乐1.导入教师播放非洲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讲解与欣赏教师简要介绍非洲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特点。
播放不同风格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分辨。
3.活动与讨论学生分组,学习非洲鼓的节奏技巧。
布置作业:收集非洲音乐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四课时:美洲音乐1.导入教师播放美洲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风格。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讲解与欣赏教师简要介绍美洲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特点。
音乐教案-环球之旅音乐教案-环球之旅音乐教案-环球之旅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总目标: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了解日本音乐、朝鲜音乐、印度尼西亚音乐、印度音乐特征。
教时分配:二教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樱花》,体会日本特色的都节调式。
(2)通过律动和表演,感受朝鲜、印尼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学生聊轻松话题:长假中开心快乐的事?(旅游)(2)全班学生成立旅游团,去亚洲各国旅游,最后评出最佳音乐小导游。
二、朝鲜民歌(投影朝鲜族风情照,学生猜测旅游的第一站地点)1、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熟悉的朝鲜民歌?师生共同演唱2、欣赏歌曲《清津浦船歌》投影问题:(1)歌曲的情绪?(2)随音乐数拍子,感受强弱规律3、复听歌曲,随音乐打拍子,感受朝鲜音乐特点:有明显的三拍子倾向三、日本民歌《樱花》(多媒体投影樱花图片)1、教师介绍樱花:属于蔷薇科,春季开花,春日相邀赏花是日本一种传统民俗风情活动。
2、欣赏歌曲:投影问题:a 歌曲的速度?b歌曲的旋律特点:c 歌曲中出现的音:3、学生讨论交流4、演唱歌曲(1)学生哼唱旋律(教师语言启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2)演唱歌曲(3)学生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尝试感受三、印尼歌曲《星星索》(投影印尼著名建筑和大海,学生感受大海的辽阔,为以下的教学作准备)1、学生欣赏歌曲,用身体语言表达对歌曲的感受2、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境。
3、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律动演唱表达歌曲意境。
四、小结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五、反馈:听三首歌曲录音,判断国家六、由学生评价最佳音乐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七、欣赏三个国家的器乐片断,拓展本课内容。
(投影三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形状,简单文字介绍)教学后记:本课通过成立旅游团,评选最佳音乐小导游,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学生通过拍打节奏,律动演唱等方式,了解了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
而多媒体教学用具的使用使整节课充满艺术美,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第五单元环球之旅(2)教学内容: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阿尔卑斯牧场》。
()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玛莱卡莱》()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弗拉门歌舞()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妈祖卡()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霍拉舞曲()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有关资料()《玛祖卡》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
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一重拍落在第拍或第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环球之旅(2)-欧洲漫游教案示例1第五单元环球之旅(2)-欧洲漫游人教课标版艺术音乐案例教案文本text/html基础教育年级水平7年级下p教案示例《桑塔·露琪亚》意大利漫游《桑塔·露琪亚》教学目标: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
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2、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3、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设计演唱形式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
(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 -- --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
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 演变而来的。
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
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二)教学设计桑塔.露琪亚教学目标: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以及高音能够准确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电子琴,录音机、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
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
(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去领略意大利民歌的浪漫和风情吧。
)老师: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
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
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全市一共有100多条大大小小的运河。
水上的贡都拉就是人们的交通工具。
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
船家们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师讲解:在那不勒斯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
它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看做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桑塔.露琪亚》。
下面由老师来范唱这首歌曲,在我唱的同时,请同学们感受一下音乐,并对照歌词,听听这首歌都描绘了那些景色?(自弹自唱)二、老师范唱。
(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歌曲描绘了哪些内容?)(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二)——《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出现4个山形起伏,由于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
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出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
而最后2句中的短连线与自由延长记号,又将荡漾的海水和自豪的心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充分表达出了意大利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2.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3.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难点: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帕瓦罗蒂版《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
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
(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去领略意大利民歌的浪漫和风情吧。
)(二)分段欣赏我们接下来就欣赏歌曲《桑塔露琪亚》,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拍号:(3/8)(2)速度:稍慢的小行板。
音乐情绪特点:悠然自得,摇曳荡漾。
(3)带节奏朗读歌词歌曲的歌词在讲述什么呢?请大家跟着老师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示范,全班朗诵)教师:歌曲的歌词在讲述什么呢?请大家跟着老师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这是一首3/8拍的歌曲,歌词里提到了大海,明月,银星,微风,小船,处处充满了浪漫的色彩,让人陶醉,这首著名的歌曲是由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创作。
环球之旅――亚洲之声(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目标:1、能专心聆听日本、印度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
2、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哼唱某一首音乐作品的音乐主题。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亚洲两个国家(日本、印度)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欣赏法、演示法、引导表现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一、导入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领略音乐的魅力。
世界的音乐是多元化的。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聆听亚洲几个国家的音乐,来感受不同国家音乐的美。
(打出亚洲的地图课件)。
二、新课教学(一)日本音乐1、师:先听老师来唱,猜一猜,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呢?(师边弹边唱《樱花》)(生回答:日本。
)师:那为什么一听,你们就知道是日本的音乐呢?(学生回答)。
甲:乙:师:的确,我们今天欣赏的第一部分就是日本的音乐。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音乐,首先得了解这个国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出日本的风景图)。
师: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经济发达。
现在屏幕上面出现的是日本最著名的富士山,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更是景色迷人。
勤劳的日本农民时常穿着传统的和服,在这山前山后辛勤劳作。
《樱花》的旋律伴随着他们。
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樱花》带给我们的美。
(播放《樱花》)。
(在听赏《樱花》第二段的时候,可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乐器打节拍)。
师:通过对《樱花》的欣赏,你们对日本的音乐有何了解呢?①②③④⑤⑥:大家真是见多识广。
2、介绍都节调式师:日本的音乐的确有它独特的风格,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请看黑板:(板书***-*****)。
这是音乐中的基本音阶,我们一起跟着琴来唱一唱……我们所听到的歌曲几乎都是由这个基本音阶按照一定的形式编曲而成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着琴来唱一唱《樱花》的旋律。
并对照上面所示的音阶,找一找哪几个音没有出现?(生唱《樱花》旋律、辨音找音阶)。
环球之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地音乐风格,掌握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准备1.课件:世界各地音乐风格介绍、音乐创作方法等。
2.乐器:口风琴、非洲鼓、三角铁等。
3.纸张、彩笔等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音乐作品,如非洲鼓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世界各地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2.课堂讲解(1)介绍世界各地音乐风格,包括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音乐特点。
(2)讲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世界地区。
(2)每组根据所选地区的音乐特点,讨论创作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创作实践(1)每组根据讨论结果,利用乐器和创作材料进行音乐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5.成果展示(1)每组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一步:导入(1)播放非洲鼓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世界各地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课堂讲解(1)介绍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如复杂多变的节奏型。
(2)介绍欧洲音乐的旋律特点,如优美、抒情。
(3)介绍亚洲音乐的多样性,如印度的古典音乐、日本的和歌等。
(4)讲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第三步: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世界地区。
(2)每组根据所选地区的音乐特点,讨论创作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第四步:创作实践(1)每组根据讨论结果,利用乐器和创作材料进行音乐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的音乐文化和发展历史,培养对欧洲音乐的兴趣;2.能够听出欧洲和其他国家/地区的音乐的不同之处;3.学习欧洲流行音乐的演奏技巧和歌曲编排方法,提升音乐表演能力;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欧洲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和发展历史,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特色;2.学习欧洲流行音乐的演奏技巧和歌曲编排方法;3.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欧洲的音乐文化和发展历史,并学习欧洲流行音乐的演奏技巧和歌曲编排方法。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 欧洲音乐文化和发展历史1.音乐家介绍:莫扎特和贝多芬;2.欧洲乐器介绍:小提琴和手风琴;3.欧洲音乐特色介绍: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
2. 学习欧洲流行音乐的演奏技巧和歌曲编排方法1.听歌分析:选择欧洲流行歌曲进行欣赏和分析;2.乐器演奏:学习手风琴演奏技巧;3.歌曲编排:学习如何编排一个欧洲流行歌曲的演奏版本。
3. 音乐活动1.欧洲音乐文化知识竞赛;2.演奏欧洲流行歌曲。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演示;2.听歌分析和讨论;3.小组合作,分工合作;4.实践演奏,课堂表演;5.互动评价,提供反馈。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欧洲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2.采用小组活动或合唱,对学生合作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3.考查学生演奏乐器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通过了解欧洲的音乐文化和发展历史,学习欧洲流行音乐的演奏技巧和歌曲编排方法,培养学生对欧洲音乐的兴趣和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但是,在课程内容和安排上,可以更加充实和细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着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着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
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
着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
着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
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
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