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ppt
- 格式:ppt
- 大小:414.50 KB
- 文档页数:6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各阶段产物
数据库设计是构建数据库系统的关键过程,涉及从需求分析到后期维护的多个阶段。
以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各阶段的产物。
需求分析
目的:明确用户需求,理解业务场景,收集和分析数据需求。
产物:需求规格说明书。
活动:
与用户交流,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需求。
编写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确定系统范围和边界。
概念设计
目的:将需求转化为抽象的概念模型。
产物:概念数据模型(如E-R 图)。
活动:
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或其他概念模型方法。
确定实体、属性、关系和约束。
逻辑设计
目的: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的逻辑模型。
产物:逻辑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式)。
活动:
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关系、层次、网状等)。
设计表、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
定义完整性约束。
物理设计
目的:决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方法和物理环境。
产物:物理数据模型(如文件结构和索引策略)。
活动:
选择存储结构(如文件类型、存储路径)。
设计索引策略以提高查询性能。
优化数据存储和备份策略。
实现与部署
目的:实际创建数据库结构和填充数据。
产物:完整的数据库系统。
活动:
使用DDL(数据定义语言)创建数据库对象。
使用DML(数据操作语言)插入、更新、删除数据。
实施事务管理和安全性措施。
后期维护
包括但不限于性能调优、安全控制、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步骤,也包括针对系统扩展或变更而进行的数据库修改和调整工作。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一、数据库设计的生计期依据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到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六个阶段。
以下列图。
① 需求剖析需求采集和剖析,获得用数据词典描绘的数据需求,用数据流图描绘的办理需求。
② 观点构造设计对需求进行综合、概括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详细 DBMS的观点模型(用 E-R 图表示)。
③ 逻辑构造设计将观点构造变换为某个 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比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④ 物理构造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用一个最合适应用环境的物理构造(包含储存构造和存取方法)。
⑤ 数据库实行运用 DBMS 供给的数据语言(比如 SQL)及其宿主语言(比如 C),依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成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转。
⑥ 数据库运转和保护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转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转。
在数据库系统运转过程中一定不停地对其进行评论、调整与改正。
说明:设计一个完美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不行能一挥而就的,它常常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停频频。
二、数据库设计阶段的内容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含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
下边针对各阶段的设计内容给出各阶段的设计描绘。
以下列图。
三、数据库设计阶段的模式数据库构造设计的不一样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以下列图。
需求剖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观点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色,独立于各个 DBMS 产品的观点模式,即E-R 图;逻辑设计阶段:将 E-R图变换成详细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而后依据用户办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成立必需的视图,形成数据的外模式;物理设计阶段:依据 DBMS特色和办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储存安排,成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确定所需要管理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存储和使用的软件程序。
2.数据定义:定义数据库中所需的各个字段,包括每个字段的名称、数据类型和大小。
3.实体-关系模型:建立实体-关系模型,通过关系确定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使用ER图表示,完成实体之间的关系模型定义。
4.数据冗余:在数据模式设计时,应分析、查找和消除冗余数据,以便优化数据库的性能。
5.视图设计:视图可以过滤掉不需要用户查看的数据,提供给用户更清晰的视图,使用视图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而无需在数据库中建立额外的表。
6.权限设计:管理权限控制,授予用户何种类型的权限,以及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7.实现:使用SQL语言创建数据库,以及插入、修改、查询、删除等数据库操作。
8.测试:进行数据库测试,确保数据库应用程序达到预期结果。
9.维护:定期检测数据库的性能,确保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
- 1 -。
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数据库设计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吗,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就像是盖一座坚固又漂亮的大楼。
首先呢,得明确咱要盖个啥样的楼,这就是需求分析啦!得搞清楚咱这个数据库是用来干啥的,要存些啥信息,就像你得知道盖的楼是住人的公寓还是办公的写字楼呀。
这一步可太重要啦,要是没搞清楚,那后面不就乱套啦!然后呢,就是概念设计啦,这就好比是给大楼画个设计图。
把各种要存的信息啊,关系啊,都给理清楚,设计出个大概的框架来。
这时候你就得有点想象力啦,把那些数据想象成一个个小零件,怎么摆放它们才最合理呢。
接着就是逻辑设计啦,这就相当于把设计图变成具体的施工图纸。
把概念设计转化成数据库能懂的语言,确定好各种表啊、字段啊啥的。
这就像是给大楼确定好房间布局、门窗位置一样。
再之后就是物理设计啦,这就像是给大楼选材料、定施工方法呢。
要考虑怎么存储数据效率最高,怎么让数据库跑起来最快。
然后呢,可不能少了实施阶段。
这就跟盖楼开始施工一样,得把设计好的东西真正弄出来。
建表啊,录入数据啊,这可得细心着点,不能出岔子哟!再接着就是运行和维护啦,大楼盖好了还得有人维护不是?数据库也一样呀,得随时看看有没有问题,数据有没有出错,性能好不好。
要是出了问题,就得赶紧解决呀。
你想想,要是一开始需求没搞清楚,那后面不就全错啦?就像大楼盖歪了可不行呀!要是逻辑设计不合理,那找个数据都得半天,多耽误事儿呀!所以每个步骤都得认认真真去做。
设计数据库就跟生活中的好多事儿一样,都得一步一步来,还得用心去做。
咱不能马虎,得让数据库像个可靠的伙伴一样,随时能给咱提供准确的信息。
总之呢,数据库设计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但只要咱按照这些步骤一步一步来,用心去做,肯定能设计出一个好用的数据库来。
就像盖楼一样,只要用心,就能盖出漂亮又坚固的大楼!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对用户需求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5)数据库实施阶段: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程序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1 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建立和测试∙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各阶段设计描述2 概念结构设计在早期的数据库设计,在需求分析阶段后,就直接进行逻辑结构设计。
由于此时既要考虑现实世界信息的联系与特征,又要满足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的约束要求,因而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时,由于设计时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也使设计工作变得十分复杂。
1976年P.P.S.Chen提出在逻辑结构设计之前先设计一个概念模型,并提出了数据库设计的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
这种方法不包括深的理论,但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目前成为数据库设计中通用的工具。
有许多商业软件支持E-R模型,如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 DataArchitect(最新版本v9.5.1 for Windows)、微软公司Microsoft InfoModeler (VisioModeler)等。
图 S-designer DataArchitect 5.1 设计的E-R模型使用E-R模型来进行概念模型的设计通常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建立局部概念模型,然后综合局部概念模型,成为全局概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