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气候
- 格式:ppt
- 大小:454.50 KB
- 文档页数:16
温州险峻山区天气怎么样气候在海拔7500米左右地区,平均气温在20度,最低可达30度,最大风力911 级,通常风力是7级左右天气频繁变化是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不仅地形险恶,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登山要特别注意高原反应。
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
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
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
在5月--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一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该地气候与公格尔山相似。
由于有众多山系阻隔着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的进入,因而气候十分干燥,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
在海拔7500米左右地区,平均气温在-20度,最低可达-30度,最大风力9-11级,通常风力是7级左右。
天气频繁变化是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即使在夏曰,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气温可下降到-20度。
不仅地形险恶,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
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
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
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
在5月--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一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温州历年下雪记录
温州,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以其温暖湿润的气候而著称。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温州也并非完全与雪无缘。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温州曾经多次迎来过飘雪的季节。
回顾温州的历年下雪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雪在温州并不常见,但也并非罕见。
根据温州气象台的记录,近20年来,温州就有过5次降雪,分别是2003年、2005年、2010年、2012年和2016年。
每次降雪的程度都不尽相同,给市民留下的记忆也各有特色。
其中,2003年的那场雪,对于许多温州人来说,可能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次。
那场雪来得突然,却也下得认真,让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装。
雪花在空中飞舞,落在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这难得的美景,感受这意外的惊喜。
此后的几年里,温州也陆续有过几次降雪,但每次的降雪量和持续时间都有所不同。
有时候只是飘洒下一些零星的雪花,有时候则会持续上几天,让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最近的一次降雪是在2016年,那次的雪虽然下得不大,但却也给市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许多人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拍到的雪景照片,分享这份难得的喜悦。
总的来说,虽然温州的降雪次数并不多,每次的降雪量也不大,但这些难得的雪景却给市民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欢乐。
每当冬天来临,市民们总会期待着能够再次看到雪花飘洒的场景,感受那份独特的冬日韵味。
温州市地理环境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理环境优越,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滨海城市。
温州市
地处东经120°38′-121°07′,北纬27°16′-28°28′之间,地势东高西低,整体呈现出多山丘陵的地貌特征。
温州市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著名的
侨乡和旅游胜地。
山水相依
温州市地理环境以山水相依而著称。
市内有九龙江、瓯江、雁荡山等自然景观。
九龙江蜿蜒流淌,水质清澈,是温州市重要的水源之一。
瓯江穿城而过,横贯南北,
是温州市的母亲河。
雁荡山群峰叠嶂,气势雄伟,被誉为“东南第一名山”,为温州
市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气候宜人
温州市地理环境孕育了宜人的气候。
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温州市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是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这
样的气候条件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温州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海洋文化
温州市位于东海之滨,海洋文化深厚。
温州人勤劳好客,海洋经济发达。
温州渔
港是全国重要的渔业港口之一,渔民在海上捕捞,传承着海洋文化的精髓。
此外,温
州市还是中国近现代海洋运输业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海洋发展历史。
总体来说,温州市地理环境优越,兼具山水之美和海洋文化之韵。
这里的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温州市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温州气候英语作文Title: The Climate of Wenzhou: A Unique Mix of Mountain and SeaNestled in the southeastern corner of China's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is a city where the mountains meet the sea. This unique geographical positioning gives birth to a climate that is as fascinating as it is complex. Let us take a journey through the seasons of Wenzhou, exploring its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standing how this city maintains its charm and vitality amidst the changing weather.Wenzhou is best described as having a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which means it experiences distinct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hot summers and mild winters. In the warmest months, temperatures can soar to over 35 degrees Celsius (95 degrees Fahrenheit), while in the coldest part of the year, temperatures can drop to around 5 degrees Celsius (41 degrees Fahrenheit).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 winters here are moderated by the sea, making them less harsh than other inland regions at the same latitude.The city receives abundant rainfall throughout the year, especially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months when monsoons bring heavy rains. These rains are crucial for theregion's agriculture, nourishing the rich soil that supports Wenzhou's famous tea plantations and rice fields. Yet, these monsoon rains also pose challenges, sometimes leading to flooding that requires rigorous urban planning and disaster management.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aspects of Wenzhou's climate is its typhoon season. Typically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typhoons can bring strong winds, torrential rain, and storm surges that test the resilience of this coastal city. Despite the potential dangers they present, typhoon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area's freshwater supply and help clear the air, leaving the city refreshed in their aftermath.In autumn, Wenzhou basks in more mild and pleasant weather. It is a season of clear skies and comfortable temperatures, ideal for outdoor activities. This is also the time when the city's iconic Wenzhou oranges ripen, adding a burst of color and flavor to the local markets and cuisine.Winter in Wenzhou may not be as cold as other parts of China, but it still brings cooler temperatures and drier conditions. With less rain, this season offers a respite from the dampness of the monsoon season and allows residents to enjoy the tranquil beauty of their city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of heavy downpours.Through all these seasons and weather changes, Wenzhou continues to thrive, thanks to the adaptability and ingenuity of its people. They have devised ingenious methods to cope with the climate's challenges, such as constructing effective drainage systems to manage monsoon floods and building sturdy structures that can withstand typhoon force winds.In conclusion, Wenzhou's climate, with its mix of mountain and sea influences, creates a diverse range of weather patterns that enrich the lives of its inhabitants and visitors alike. It is a place where one can experience the full force of nature's spectacle, from the calm serenity of gentle breezes to the roaring power of typhoon winds. Wenzhou's climate is not just a feature of the environment; it is a defining aspect of the city's character, demonstrating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As we reflect on Wenzhou's unique climate, let us ponder on how other cities with similar geographical features have developed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adapt to their own climate conditions. What lessons can we learn from their experiences, and how can we apply these insights to promote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in our own communities?。
亚热带建筑气候适应性案例中国5大气候区典型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五大气候区代表性城市与气候适应性建筑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5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气候。
每个气候区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应当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以下就对五大气候区中挑选的代表城市分别对其气候进行分析,并阐述当地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
一、严寒地区代表城市——呼和浩特1、呼和浩特气候特征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图2.1.1)。
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极端气温最高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2、蒙古民居蒙古包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图2.1.1)。
一:温州地理概况温州地名来源:温州古代称瓯越。
还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
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
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
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据《浙江通志》引《图经》:"虽隆冬而恒燠(yu)",故名温州。
温州地理位置: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约18000公里)的中段,浙江省东南部。
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18'之间。
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方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
温州自然地理概况:温州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1187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形倾斜。
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
山脉之间的溪流,大都由西向东注入东海。
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有温瑞平原、瑞平平原,其间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河流较长的有瓯江、飞云江、鳌江。
其中瓯江曾称永宁江、永嘉江、慎江,为浙江第二大河,干流长388公里。
梅岙以下,河床逐渐增大、宽500米至3000米,近河口区形成三角港,左纳楠溪江入海。
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以琵琶门为界,北为泥岸,间有岩岸,南为岩岸。
有岛屿436个,多为雁荡山脉延伸部,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气候: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
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
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
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
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
温州的特点
温州是浙江省辖地级市,简称“瓯”,又称“鹿城”。
温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优越:温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靠近东海,是浙闽交界处的重要交通枢纽。
温州港是全国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同时也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港之一。
2.自然风光秀美:温州气候温暖,四季分明,自然风光秀丽。
温州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温州乐园、雁荡山、楠溪江等,这些景点以其奇特的山水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经济发展迅速: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的民营企业。
温州的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
同时,温州还是中国著名的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等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
4.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温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温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温州鼓词、瓯剧等传统表演艺术和瓯窑等传统工艺品。
此外,温州还是中国南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5.城市规划建设良好:温州的城市规划建设良好,市容整洁美观。
温州市政府注重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使得温州成为了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
总的来说,温州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美、经济发展迅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规划建设良好的城市。
这些特点是温州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所在。
温州地理调查报告温州地理调查报告一、引言温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处东经119°18′-121°57′,北纬27°16′-28°30′之间。
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温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本报告将对温州市的地理特征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资源。
二、地理位置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南界台州市,西隔江山市与丽水市相望,北与金华市相接。
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长三角经济区内,与上海、杭州等经济中心城市相距不远,地理交通便利。
三、地形地貌温州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多样。
整个地区以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南部。
西北部的山地属于浙江丘陵山地,地势较为平缓,海拔较低;而东南部的山地则属于闽南山地,地势陡峭,海拔较高。
此外,温州还有一些河谷和平原地区,如乐清平原、瑞安平原等。
四、气候特征温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年平均气温约为17℃-20℃,年降水量约为1300-1800毫米。
由于地形的影响,温州市内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山区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大,而沿海地区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
五、自然资源1. 水资源:温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有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其中,永嘉江、瓯江等是温州市的主要河流,为当地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土地资源:温州市土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山地地区。
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旅游业,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
3. 矿产资源:温州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花岗岩等。
其中,煤炭资源是温州市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六、经济发展温州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
制造业方面,温州以鞋业、服装、眼镜等为主要产业,产品远销国内外。
温州气候图柱状图1、温带大陆性气候柱状图第四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2、世界气候类型(11种)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能不能给我发下图片,谢谢。
3、世界几个主要气候带的温度降水柱状图是下面这种吧。
点击放大后复制粘贴即可。
4、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图表。
(请上图)1、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森林气候除外,能受到海洋风影响,降水较其它类型偏多,气温较差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年积温介于3200℃~45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气候。
(4)温州气候图柱状图扩展资料:温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是温带气候的显著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气候。
从全球分布来看,温带气候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样。
根据地区和降水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几种类型。
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到北纬66°34′的北极圈之间为北半球温带区;南纬23°26′的南回归线到南纬66°34′的南极圈之间为南半球温带区。
南、北温带的代表性气候称为温带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5、表示气候特点的气候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是什么图?你说的应该是在同一个图中出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复状图的图...我们做题的时候会经常遇到,我们称之为“气温和降水量分制配图”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分配图是以横坐标表示月份百;纵坐标中,用曲线反映各月气温变化,用柱状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
度它形象、明显地反映了问各地的气候特点,以此特点,我们便可以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可以分析这种类型气候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温州“4·24”一次冰雹天气特征分析温州“4·24”一次冰雹天气特征分析近年来,温州地区发生了多起冰雹天气事件,其中“4·24”一次冰雹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天气给温州市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对该次冰雹天气的特征进行分析,以增加对冰雹天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温州的气候环境。
温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州市属于山地城市,地势复杂,东临东海,西濒大山。
自然山脉形成了温州市的气候格局和外部环境。
温州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分明,夏季多雨、高温多湿。
在天气预测方面,天气系统的移位、强度和直接影响没有得到全面评估,对冰雹天气的预测和监测能力还比较有限。
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冰雹事件成为温州居民及相关行业的一大难题。
然而,“4·24”这次冰雹天气事件在它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事件发生在4月24日晚上,温州市区遭受了大面积的冰雹袭击。
冰雹块大小不一,最大的冰雹甚至达到了鸡蛋大小,破坏力相当巨大。
根据气象部门的初步分析,这次冰雹事件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是影响冰雹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州地势复杂,山地和大海之间形成了大气的上升运动,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此外,山地会阻挡冷空气的南下,形成冰雹天气。
其次,气象条件也对冰雹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温州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之下,气温和湿度较高,加之上升气流的作用,有利于冰雹的形成。
此次事件发生前,温州地区大气湿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为冰雹事件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此外,人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冰雹事件的破坏力。
由于冰雹天气的突发性,温州市区民众缺乏对冰雹的预警和应对意识,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冰雹事件发生后,大规模的农田和水果蔬菜受灾,给农业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温州综合基础知识温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下面将介绍温州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综合基础知识。
一、地理特点温州地理位置优越,东临东海,南界温州湾,北靠闽江,西依青田县。
温州地势起伏,拥有许多山脉和河流,气候温暖湿润。
温州还有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比如雁荡山、江心屿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二、历史文化温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古代,温州是“日出东方的温州”之称,曾是中国的商贸中心之一。
温州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楼外楼、仰天湖、南麂列岛等,这些古迹见证了温州的繁荣和发展。
三、经济发展近年来,温州经济发展迅猛。
温州人民勤劳好学,创业精神世界闻名。
温州人经营着许多小型企业,如制鞋、家具、电子产品等,这些企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温州的制鞋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鞋都”。
四、旅游资源温州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苍南雁荡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景区,被誉为“东南第一绝”。
温州还有江心屿,是中国十大名岛之一,拥有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沙滩。
此外,温州湾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尤其是夏季,人们可以在海边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五、文化艺术温州有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
温州人民喜爱艺术、音乐和舞蹈,他们还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活动,如龙舟赛、剪纸等。
此外,温州还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展览馆,展示了温州丰富的历史文化。
综上所述,温州作为一个发达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
温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它的美景、丰富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温州市矿产和气候资源分析一、矿产资源量的评价:温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18种,矿产地32处,其中有基础储量的矿产11种,分别为钼、铅、锌、银、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高岭土、硫铁矿、石英闪长岩、钾钠长石等。
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以非金属矿产占主导地位,其中明矾石(主要产地在苍南矾山镇)、叶蜡石(主要产地在泰顺仕阳镇)矿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矾都”、“世界蜡都”之称,伊利石、花岗岩石材、高岭土、矿泉水和地热资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金属矿产中永嘉石染钼矿有少量开发利用,其它金属矿种规模小、品位低,目前暂未达到经济开发利用价值。
温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一览表矿种矿产地计量单位保有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铅矿温州市曹平、安下永嘉县银坑、山根吨8210 18934银矿永嘉县银坑、山根、下龙温州市曹平平阳县杯溪吨128.46 1113.05锌矿温州市曹平、安下永嘉县银坑、山根吨9651 35118金矿永嘉县下龙平阳县杯溪千克803 635钼矿永嘉县坑里瓯海区安乐溪吨2902.44 2289.5镉矿永嘉县山根吨/ 104 镓矿瓯海区仙岩吨/ 494 钛矿瓯海区仙岩吨/ 160000 铁矿平阳县南雁千吨116 116 锡矿泰顺洋滨吨2553 /铜矿温州市安下文成县羊培吨/ 1589平阳县杯溪明矾石苍南县矾山明矾石矿等八处千吨24600.15140205.43硫铁矿瓯海区仙岩平阳县山门半岭-桥黄千吨96 31085高岭土瑞安市寺前白泥矿千吨674.4 5099叶蜡石泰顺县浙江龟湖叶蜡石矿千吨3380.8 4322.7伊利石瓯海区渡船头平阳县渔塘千吨2005 1744饰面用闪长石文成县双桂乡竹基湾千立方米1960 890矿山开采情况一览表单位:个矿山类型铅锌矿高岭土伊利石花岗石辉绿岩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砖瓦粘土合计总数2513525411272开采情况开采313344155闭坑/废弃2222101217规模大中型11213小型253524211259开采方式露天53525411269硐采213二、矿产资源质的评价: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有地下热水、明矾石、叶蜡石、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高岭土、砖瓦用粘土、饰面用辉绿岩、建筑用辉绿岩、饰面用闪长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凝灰岩和矿泉水等13种,其中普通建筑用石、砂、土矿产产值和产量所占比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