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大学教育地位与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高校组)-15一、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1.00)1.中世纪欧洲大学中影响巨大的样板学校是______。
A.巴黎大学√B.威斯康星大学C.东京大学D.达勒姆大学解析:巴黎大学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大学,创立于9世纪,最初附属于巴黎圣母院,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学”称号,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欧洲各主要大学的建立模式均受此二校影响。
2.体现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是______。
A.教育要遵循其本身的特殊规律B.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解析:一般认为,在诸多教育规律中,有两条规律是最基本的,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简称教育外部规律;一条是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简称教育的内部规律。
教育外部规律,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如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人口、资源、地理、生态、民族、宗教等)之间的必然联系与关系。
3.现代高等学校新的社会职能是______。
A.培养专门人才B.发展科学研究C.直接为社会服务√D.促进经济发展解析: 16世纪后,欧洲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已开始萌芽。
建立于1848年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1862年颁布的《莫里尔法案》促进下,将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付诸实践,标志着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产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学校,特别是州立大学纷纷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高等学校直接服务社会职能得到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职能已普遍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高校的重要职能。
4.北京大学的前身是______。
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天津中西学堂D.时务学堂解析: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一、名词解释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
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
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
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
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
P356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史称西欧中世纪.是欧洲的整个封建时期。
中世纪前期(公元5—11世纪),封建统治阶级子弟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教会学校,一是宫廷学校和骑士学校。
1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城市兴起和新兴市民阶层的发展以及阿拉伯文化的传播.西欧开始出现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知识的进步要求,于是,世俗性的教育发展起来,逐渐出现了近代大学。
12世纪初,意大利创办了波隆尼亚法律学校,1158年,波隆尼亚的法律学校发展为波隆尼亚大学,这是欧洲最早近代大学。
1231年,意大利又在医学研究基地的萨拉诺,创立教授医学的萨拉诺大学.这是西方早期的分科大学。
接着,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办起了大学。
在法国,以巴黎圣母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巴黎大学,1180年获路易七世的正式承认。
在英国,1167年创办牛津大学,1209年牛大学的部分教师移居剑桥,创办了剑桥大学。
14世纪上半叶在捷克创立了布拉格大学,等等。
到14世纪时,西欧已办起40多所大学。
虽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生活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性和明显的等级性,但是.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不能不说是西欧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生活中的一种进步现象,它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雏形和萌芽状态,我们应当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客观、辩证地评价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中世纪大学对当时社会、对高等教育史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在教育上的垄断权,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生活,在相当程度上准备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运动在西欧的封建社会早期,教会不仅是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势力,而且宗教神学思想在上层建筑和思想领域也居于统治地位,垄断了教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识字,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也渗透着宗教神学的精神,迫使科学和哲学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屈从于教会的权威,宗教蒙味主义的黑暗统治,严重地扼杀了人类的智慧活动,阻碍着科学文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判断题1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
错2 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对3 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
对4 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
错5 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错6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
错7 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
对8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
对9 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
错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
错11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
对12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
对13 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
对14 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
错15 高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
对16 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
错17 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
错18 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
对19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
错20 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
高等教育学( 1-14 章)一、名词讲解.1、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在模拟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特地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并初步成立起比较完满的教育活动系统,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课方案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是在完好的中等教育基础进步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种高级特地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能够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目标:是国家在必然历史时期,依照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经过必然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目标: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办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获取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目标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种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种高等学校确立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别要求。
9 、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质量及个性的充足、自由、友善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重申: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友善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重申: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涂尔干1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拥有崇敬情操、有高明学问,有高级思想、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是指培养特地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经过系统地讲解某一学科的特地知识,培养掌握必然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必然特地技术的人才。
高等教育学(CHP1-2)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3、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4、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5、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6、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
7、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同,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8、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9、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
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10、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
11、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12、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13、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14、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地区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灵活性、实践性。
15、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论述题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步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发达国家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迅速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与国家、社会、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表现出更多的世俗性;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向,既有以培养精英、创新科技成果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也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发展迅速,留学生的比例成为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1、是中国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是区别于其他传统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B、育人至上2、认为“教不倦,仁也”是教师最宝贵的品格和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D、孔子3、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21世纪的人才应是。
A、创造型4、提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的观点说明了师德对学生的潜在影响。
B、赫尔巴特5、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成了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最有效途径。
C、科研6、从高等教育发展角度,高校教师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A、职业道德7、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
D、体制创新8、高等学校师德建设进行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建立一种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C、开放9、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最核心的是高校教师。
C、职业道德水准10、学生的价值观是在老师的“”中逐步形成的。
A、言传身教11、“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B、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12、古希腊哲学家是西方第一个对教师提出道德要求的人。
D、德谟克利13、学生的“”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B、向师性14、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C、教书育人15、对教师的道德规范产生直接的、具体的指导作用。
A、为人师表16、是使通常被认为难以协调的高校教师关系得到解决的重要条件。
B、相互尊重17、教师道德内化能够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的升华。
C、自律1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
D、行为规范19、高校职业道德规定了教师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道德原则。
A、社会利益20、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学校内部起着影响作用,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的传输,成为教师道德的辐射源。
B、学生1、客观地讲,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是()。
B、出现不少问题,但主流是好的;2、“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这句话突出反映了()。
D、师德在教育中重要性和教育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答案就在()。
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表达了政治功能1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③推进民主政治开展13、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①经济开展是高等教育开展的物质根底②③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15、经济结构16、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简答题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③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②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17、苏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奉献是33%18、阿什比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曾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学校的出现〕第四次:光电磁等科技广泛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19、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论述①②文化是高等教育的资源③高等教育应该具有文化的性格④尤其在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出现了别离的当下更应该加强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联系20、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简答①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②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21、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单项选择、填空〕22、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简答题①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开展文化的功能23、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开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效劳2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简答①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②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开展科学的职能③培养专门人才26、开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27、社会效劳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的公布28、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提出“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29、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职能30、开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1、社会效劳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32、直接为社会效劳的范围有哪些?简答①教学效劳,培养、推广教育,举办技术人才培训②科技效劳,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③信息效劳④设备开放效劳,精准扶贫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思想方针:①坚持教育为人民效劳、社会效劳②坚持劳动生产相结合③德智体美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教育方针的根本构成?①教育开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2、教育目的的制约?①教育政策的制定②教育制度的建立③教育内容确实定④教学效果的评价3、教育目的的性质?①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②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4、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辞海》中高等教育界定为:“中等教育阶段以上的专业教育”。
美国和日本的有关文献,通常都把中学之后的一切教育称为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3、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高”与“专”2)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4)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3、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可以从清末算起,至今已有百年。
4、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5、高等教育研究遵循的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1、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早在西方中世纪大学出现之前,古希腊、罗马就出现过高等教育机构。
3、1088年,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大学。
4、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学生对教师实施着近似“高压的统治”,这种统治以学生团体组织成的有效组织为条件,这种组织就是由学生组成的同乡会,同乡会选出的学生首领叫做“rector”(校长)。
5、巴黎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6、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7、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
8、中世纪大学的特征: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
其中,自治性是学术自由的前提和条件。
9、外国近代高等教育主要指欧洲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高等教育。
10、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两类: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11、洪堡大学理念: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洪堡认为,大学的核心是发现知识。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特殊规定性.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
因此,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P3 2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P23 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P34 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
大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指大学的专任教师。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但作为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
除此之外,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得多。
任课教师的教学在联系社会生产实际的同时,还有位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和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要在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理解、学会思考,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好基础。
)P4-65 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出两极性的特征。
P76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P97 1978年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研究教育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P108 1984,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P10 9 一般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P1110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