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书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书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书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书

一、建設實驗室的目的建設實驗室的目的、、意義意義((包括實驗室建成後對國家和依托單位的作用包括實驗室建成後對國家和依托單位的作用、、貢獻等獻等))

(一)建設實驗室的目的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立,旨在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瞄准國內外呼吸病學研究的前沿課題,解決我國主要呼吸系統疾病(突發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慢性氣道疾病、肺癌等)的關鍵問題,取得標志性原創成果;在研究易患因素、發病機制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診斷與治療手段,開發藥物,建立適合國情的診治方案,為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提供技術支撐體系和創新平台。

實驗室基于依托單位的強強合作,優勢互補,力爭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有機融合"的臨床學科重點實驗室的創新模式,充分進行資源整合,學科融合、滲透和交叉,彙聚人才,並著力于體制創新,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研究基地,呼吸病學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二)建設實驗室的意義

1、維護國民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呼吸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約有10億人患有慢性呼吸疾病,年死亡人數超過400萬,如不采取有力措施,預計未來10年總死亡人數仍將上升30%.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帶來的環境變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致病的關鍵因素.呼吸疾病也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僅患病率高,而且致殘率和致死率高.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預計呼吸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將繼續攀升,防治形勢嚴峻.目前,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約3280萬,40歲以上的患病率達8.2%.哮喘患者約1500萬,發病率約為1.2%,廣東省支氣管哮喘的患病率達3.4%,位居全國前列.慢性咳嗽患者臨床誤診誤治現象突出,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根據我國人口疾病死因最新調查(2005)顯示,呼吸疾病在農村地區疾病死因居第一位(23.5%),在城市居第四位(12.6%).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抗擊慢性呼吸疾病聯盟(gard)的調查顯示,中國死亡總數的17%來自慢性呼吸疾病.同時,近二十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迅速增加,已居國內城市惡性腫瘤的首位.目前我國肺癌患者約50萬人,居世界第一.以上呼吸疾病,不僅構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沈重的經濟負擔。

近年來發生的sars、禽流感等重大突發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臨床症狀均以呼吸系統損害為顯著特征,構成嚴重公共衛生事件.這類疾病在初期難以診斷,感染後病死率高,如sars 在全球的病死率接近10%,禽流感更高,超過50%,引起廣泛的公衆恐慌,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亞洲發展銀行統計,sars 事件給全球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590億美元,中國大陸達179億美元,占gdp1.3%,使gdp 的增長率降

了0.7%.若禽流感大爆發,亞洲各國的經濟損失將高達1100-3000億美元,中國大陸損失將達到280-870億美元.應對sars和禽流感疫情的經驗證明,為了迅速消除這類新發疾病的威脅,需要啓動高水平的科學合作,基礎與臨床合作,解決以下科學重點,包括開發有力和可靠的診斷檢測方法,更好地了解傳播模式,確定有效的治療制度,開發新的疫苗或是特異性藥物.這些工作將在下一次流感/禽流感大流行或在將來出現不明原因病原體的時候,發揮重要功能。

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呼吸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將持續上升.在人員交往日益頻繁的世界裏,新的突發性呼吸道傳染病不分國界地傳播,這些都是直面人類生命健康和社會安定繁榮的新挑戰,基于此,加強對突發性呼吸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降低慢性呼吸疾病及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對于維系社會發展和國民健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探索學科發展創新模式的需求

近20年來,隨著我國對科技工作的重視,政府科研經費投入、對外學術交流的不斷增加,我國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已成為世界的科技大國,但相距科技強國甚遠.據統計,我國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的數量居世界第5,但1994-2004

年十年間論文的平均索引率卻排在第120位之後;我國高校每年取得6000-8000項科技成果,但實現成果轉化與産業化的不到10%.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活動遠離社會實際,重基礎研究,輕應用研究,導致我國在國際科技總體實力競爭中處于弱勢.目前我國的醫學研究同樣存在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結合不緊,臨床研究薄弱的現象.在呼吸領域,相比國際先進研究機構,國內實驗室明顯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即:研究課題、人才和經費分散、單個實驗室研究領域和學科覆蓋面狹窄.這種狀況既與我國嚴峻的呼吸疾病防治形勢不相適應,滯後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衛生保健的需求,也不利于取得重大創新研究成果,推動學科的發展。

作為發展中的大國,要以有限的資源保障國民健康,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必須立足國情,將在基礎與臨床研究有機融合,這是我國醫學研究發展的現實途徑和可行方向.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是國內成立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所,已成為集科研、醫療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呼吸病學專業基地,是呼吸病學國家重點學科、廣東省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等依托單位.在2003年抗擊sars疫情中,在實驗室主任鍾南山院士的帶領下,較早確立了廣東sars的病原,總結了"三早三合理"的防治措施,制定了相關的指南,取得了廣東sars患者的病死率全球最低(3.8%)的成績,並組織了sars和禽流感的科技攻關,組織全國大協作,開展呼吸疾病的流調和防治指南的制定,發揮了重要的學術輻射作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具有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管理體制優勢,擁有一群從國外歸來報效祖國的基礎研究團隊,

主要課題責任人大多曾在世界一流院校、科研機構或跨國公司中擔任過教授或高級研究員,富于科技産業開發經驗.雙方在2005年初就在流感/禽流感、肺癌、哮喘等項目進行了實質性的合作,並在當年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基于依托單位對臨床與基礎融合帶來的學科交叉所産生優勢互補,以及産學研一體化的發展前景,現進一步申報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創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有機融合"的臨床學科重點實驗室發展道路.這種創新模式的優越性在于:一方面,將臨床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基礎研究,為基礎研究提供高質量的原始科學數據和學術理論創新的依據;另一方面,將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技術方法及時指導、應用于臨床研究,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途徑。

綜上所述,建立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必將為我國科技進步、人才培養、重大呼吸疾病防治,以及國民健康、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貢獻。

發展趨勢、

最新進展,,發展趨勢

、應用前景

應用前景

二、國內外該學科

國內外該學科((領域

領域))最新進展

近年來出現的sars、人禽流感等突發性重大傳染病的首發症狀和主要表現在呼吸系統,基本上屬于呼吸系統疾病,對這些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藥物及預防疫苗研究已成為呼吸系統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由于空氣汙染日益嚴重,加之吸煙等因素,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越來越成為危及人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據國家衛生部門統計,我國每年近三億人感染呼吸系統疾病,40歲及以上城市人群慢阻肺的總患病率為8.2%.在我國人口疾病死因最新調查中,呼吸系統疾病已居農村地區疾病死因的首位,在國內大城市列第4位.近10年僅兒童哮喘患病率就增加了64.8%,保守估計中國哮喘患者總數至少在1500萬以上.為了加強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研究,世界衛生組織于2006年正式成了慢性呼吸疾病全球聯盟(gard).與十年前相比,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倍,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大中城市,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種腫瘤的首位,其早期診斷率、五年生存率仍然很不理想.應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尋找肺癌早期診斷的分子標記,實行個體化的分子靶向治療應是研究的發展方向。

(一)突發性重大呼吸系統傳染病

重大傳染性疾病是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公害.呼吸系統傳染病因其傳播速度快、流行面廣,常呈突發表現.1999年who公布的導致死亡前十位傳染病中,就有4種屬于呼吸道傳染病.回顧曆史,從上世紀的四次流感大流行、結核病、百日咳、軍團菌,到本世紀的sars、禽流感,這些呼吸道傳染病給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生

命健康都造成了嚴重損失.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死亡的人數達2千萬以上,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而2003年發生的sars,全球800多人死亡,造成經濟損失達到590億美元.為此,各國政府對重大呼吸系統傳染病給予了極大投入和關注.近年來在病原學、發病機制、早期診斷、預防及治療等方面都有了不少進展。

1、病原學研究進展

新近資料顯示,近30年新發現的傳染病中,已明確病原體的疾病有60%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中約有50%由病毒引起,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本所和其它單位聯合研究發現,sars-cov基因組各主要片段在疾病流行過程中,對于環境的選擇壓力有不同的反應.s蛋白最初表現出對于正選擇壓力的強烈響應,隨後經曆選擇,最後趨于穩定,由此提出sars分子流行病學的新觀點,研究結果在《science》上發表.這種流行規律的認識對防止産生類似于2003年初的爆發流行具有重要的價值。

禽流感病毒按包膜上刺突蛋白-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的不同,已經分為16個h亞型(h1-h16)和10個n亞型(n1-n10).目前發現能夠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亞型有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以h5n1感染者的病情較嚴重,被稱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斷變異,尤其是作為藥物治療靶點的ha和na容易變異,導致有效疫苗的研制往往落後于病毒變異的速度,這是流感病毒防治工作的一個瓶頸,如何克服這個難題,已成為當今病毒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1997年本實驗室劉勁松博士首先測定出流感病毒ns1蛋白rna結合域高精度三維晶體結構,發現了一種獨特的rna 結合蛋白域,為進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發病機理和流感藥物的設計提供了依據。

sars、流感、禽流感等病毒不僅通過其本身的毒力與侵襲力導致重症肺炎,而且還常繼發細菌感染.文獻報道,在1918年和1957年兩次流感大流行中,繼發性細菌感染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呼吸道病毒還可通過宿主的抗感染免疫應答,內源性地導致宿主對細菌的易感性,使繼發感染的病原譜有一定的特征.加拿大的一項sars回顧性病例分析(2005)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繼發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而據我所對2003年sars繼發性肺炎的病原菌構成分析,銅綠假單胞菌和真菌是主要病原體,而且繼發感染者死亡率明顯高于單純sars感染者.雖然一些高危因素(大劑量激素)可使繼發感染機率增加,但根據以上研究,內源性因素(如細胞因子)仍可能存在,而且這些細胞因子可能影響感染細菌的種類,這對早期經驗性地選擇抗生素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無論是sars還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其導致的臨床後果都以重症肺炎為主,進一步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使患者在較短時間內死亡.臨床病理和動物實驗表明,sars重症肺炎病理上表現為急性肺損傷,病毒誘導宿主細胞發生過強的免疫病理反應可能在急性彌漫性肺損傷的病理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機理尚未明確,但免疫病理和體外研究的結果提示,其與sars誘發重症肺炎的機制有相似之處.最近本實驗室徐軍等(2006)對sars病人發病各階段的外周血及肺與淋巴組織中的細胞因子表達譜進行了動態分析,發現

sars-cov感染導致γ幹擾素可誘導ip-10表達增高,是免疫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並證明這一過程是通過激活炎症反應中的主要信號轉導路徑-jak/stat實現的。

國外研究已發現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和cd209l是sars冠狀病毒的細胞受體.應用ace2中和抗體具有與jak/stat信號通路阻斷劑相似的阻斷炎症反應的效果,提示sars-cov通過受體介導的jak/stat信號通路活化誘導了彌漫性肺泡損傷相關的趨化因子表達.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能幹擾免疫損傷反應的藥物靶點,將有助于發展能有效控制急性肺損傷的新藥研制。

與病毒相比,細菌的致病機理研究更成熟和豐富.但是,作為高致病性病毒所引起的重症肺炎背景下的細菌感染特征是一項新的領域.研究發現,人流感病毒感染不僅可增加宿主細胞相關受體對細菌黏附的易感性,而且通過一些細胞因子的變化導致對細菌毒力因子的易感性增加.因此,在病毒導致重症肺炎的同時,也內源性地提高宿主對細菌的易感性,主要是條件致病菌和高度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曲黴菌等,使病情複雜化和嚴重化.總之,病毒、細菌和宿主三者的關系雖然複雜,但根據已有的研究和相關理論,將其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研究,將為臨床微生物學的研究開辟一個新的領域。

3、臨床診斷方法

sars、禽流感發生後,who和各國都建立了重大傳染病的診斷指南,其中心內容主要包括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輔助檢查三方面.本實驗室2003年抗擊sars取得成功,相當程度上得益于較早地制定合理的臨床診斷流程,迅速地進行了有效的治療.2006年國家頒布的《人禽流感診治指南》同樣強調臨床診斷的重要性.無論是禽流感還是sars等,這些突發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臨床上多以發熱或重症肺炎的形式出現,sars/禽流感病死率高,除了病毒本身高致病性外,診斷延誤亦是一個重要原因.如何建立一個簡單有效的診斷程序,在衆多的發熱和肺炎的患者人群中及時發現sars/人禽流感患者,是實現"四早、四合理"防控策略的第一

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建立臨床上可以常規應用的診斷程序,是實現將"遭遇戰"轉變為持久的"常規工作"的戰略關鍵。

確定診斷依賴于病原學診斷.當前研究的重點是建立快速而敏感的病原學診斷方法,而分子生物學方法和免疫學方法是目前的主要發展趨勢。

分子生物學檢查主要采用pcr和分子雜交技術展開.實時定量pcr因其敏感、快速,並減少了室內pcr産物汙染的可能性,已成為主要方法.生物芯片技術是近年迅速發展的又一種新方法,它有准確、快速、高通量的特點,可以同時檢測不同的病原體.現已有采用基因組芯片雜交方法檢測sars 冠狀病毒.還有用60mer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同時檢測包括sars-cov在內的幾十種呼吸道病原體(如流感、副流感、肺炎球菌等),因而有助于迅速准確地查明病因.現在本實驗室正在與中山大學達安基因公司進行這方面的開發研究。

以抗原檢測為目標的免疫學方法是早期診斷的另一個重要手段.目前使用的方法包括乳膠凝集試驗、elisa、免疫熒光法、蛋白印迹技術、膠體金層析技術和蛋白質芯片等。

總之,重大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早期臨床診斷方法必須是建立在臨床和病原學多層面的基礎上,兩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

4、治療

抗生素的問世,使許多細菌性傳染病都得到控制.相比而言,抗病毒藥物的研究一直頗為艱難,但近20年以來,分子病毒學的發展使得尋找治療病毒性疾病的靶點成為可能.臨床上使用的抗流感病毒藥物有四個:金剛烷胺、金剛乙胺、紮那米韋及奧司他韋(達菲).由于不少流感病毒株已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産生了一定的抗藥性,抗病毒藥物"達菲"僅在早期發病48小時內應用有效,而且存在專利保護和價格昂貴的問題,探索新的抗流感藥物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闡明與流感

病毒有關的細胞生物學特點、致病的分子機制及抗藥性基礎等,尋找潛在的藥物分子靶點及其抑制劑是世界的研究熱點之一.其中關于流感病毒na和m2(離子通道蛋白)的生物結構和耐藥分子機理的研究受到較多的關注.在這一方面,通過多種結構生物學手段(x-射線衍射、核磁共振、計算機模擬、電鏡等)獲得它們的三維結構及其與小分子藥物相互作用的模型,將為理性的藥物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用免疫血清或特異性抗體治療傳染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在sars、rsv等病毒感染中得到過證明.用噬菌體展示等新技術篩選具有中和功能的抗病毒鼠源單抗,並使之人源化,有望能開發出具有治療和預防功能的新一代抗體産品。

rna幹擾技術的應用,是傳染病治療的一種新手段.設計並合成針對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感和sars病毒基因序列的系列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應用體外和體內高效導入技術,先在細胞水平篩選出能夠高效抑制相應病毒複制的sirna,進一步通過動物模型研究,篩選出能夠預防和治療相應的病毒感染的候選sirna,為進一步的臨床應用研究提供基礎。

對于sars及禽流感早期的免疫病理損傷,采取免疫調節(抑制)劑,有可能減輕其免疫炎症的發展,本實驗室首次采用設立對照組的方法,證實適當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應用可以明顯降低重症sars患者的病死率及住院時間。

5、預防

傳染病的預防原則為監測和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並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疫苗接種是久經考驗的有效預防手段.目前由我國自行研制的sars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禽流感疫苗研究也進入i期臨床試驗。

由于流感流行株抗原漂移程度很高,在每個流感季節都必須制備特異的疫苗株.傳統的"6+2"基因重排制備流感疫苗的方法不僅步驟繁瑣,而且耗時較長,不能滿足迅速應對突發性流感大流行的需要.反向遺傳技術為流感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技術保障,是構建疫苗株的最佳方法和有效途徑,who推薦使用此方法進行人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基因重組活載體疫苗亦是近幾年來十分關注的諸多新型疫苗中的一種,改造對動物致病性很弱的病毒作為載體,構建含有免疫原性基因的重組病毒.複制缺陷型腺病毒因具有感染細胞範圍廣、感染效率和外源基因表達水平高、高滴度重組病毒的制備方法簡便等諸多優點被廣泛用作基因治療和疫苗載體.本實驗室陳淩博士課題組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dr peter palese 合作,已掌握了反向遺傳技術和重組腺病毒制備流感疫苗的方法。

1997年本實驗室劉勁松博士首先測定出流感病毒ns1蛋白rna結合域高精度三維晶體結構,發現了一種獨特的rna結合蛋白域,為進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發病機理和流感藥物的設計提供了依據。

(二)支氣管哮喘與慢性咳嗽

1、哮喘發病機制

支氣管哮喘(哮喘)是一種由多個易感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複雜性狀的遺傳性疾病,表現為反複發作性氣道阻塞、氣道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慢性氣道炎症,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呈家族聚集性。

通過全基因組掃描,目前確定與哮喘發病相關性最強、最穩定的基因位于5、6、12和13號染色體.一般認為哮喘最重要的免疫學異常在于thl/th2亞群數目和(或)功能失衡,過度的th2免疫應答是哮喘的主要發病機制.然而,近年來發現伴

有嚴重氣道重塑的重症哮喘患者氣道表達高水平的幹擾素誘導蛋白

10(ip-10).ip-10作為th1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的強大趨化因子,主要引起th1炎症反應.此外,一些病毒、支原體以及衣原體感染時,表現為th1細胞因子

ifn-γ水平增高以及相關趨化因子ip-10釋放增加,這些病人可伴隨嚴重喘息及氣道高反應的發生.以上臨床發現均提示th1炎症亦與氣道重塑相關,可能誘導或促進氣道高反應的發生發展。

近年研究表明,toll樣受體(tlrs)家族是識別入侵病原體的主要先天免疫受體

分子.tlrs信號能通過誘導促炎細胞因子的産生,並上調共刺激分子的表達迅速激活先天免疫,而且最終激活獲得性免疫.研究發現tlrs參與樹突細胞誘導成熟、促進t細胞分化和調節肥大細胞反應,成為聯系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橋梁,從而在哮喘免疫調控中起重要作用。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gp)的基本完成和表達序列標記(est)數據庫的不斷完善,rnai在從基因到藥物的研究中地位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研究基因功能和靶標篩查及確認的重要技術.因為sirna幹擾技術能同時關閉幾條或幾十條基因的表達,為快速、方便地確定基因功能和靶標確認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對進一步研究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發揮重要作用。

氣道重塑是哮喘氣道高反應性的結構基礎,發病機制尚未明確.α-sma作為哮喘細胞重塑的一個重要標志,其轉錄激活在炎症環境中常呈一過性表現,通常的研究方法難以記錄和全面捕捉其活化的信息.本實驗室已成功開發了

α-sma-cre/r26r轉基因小鼠,利用該動物模型,可以示蹤不同免疫偏移介導的

慢性氣道炎症與氣道結構細胞α-sma活化的關系。

2、慢性咳嗽發病機制與病因診斷

不同原因慢性咳嗽是臨床上常見病症,涉及呼吸、消化、耳鼻咽喉、心血管等多個系統疾病,無論是何種系統的疾病,多數慢性咳嗽均是氣道炎症所致.根據氣道炎症的不同,可以分為感染性氣道炎症、變應性氣道炎症和神經源性氣道炎症.對感染性氣道炎症、變應性氣道炎症誘發的慢性咳嗽目前均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但對神經源性炎症引起的慢性咳嗽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我們研究發現很多慢性咳嗽如感冒後咳嗽的發病與神經源性氣道炎症密切相關.目前對氣道變應性炎症的發生及機制調節的研究較為深入,但對氣道神經源性炎症的發生機制及調控,特別是其與慢性咳嗽的關系研究較少,深入探討慢性咳嗽與神經源性炎症的關系,研究神經肽的合成、釋放及分解代謝等環節,在此基礎上研制特異性神經肽受體拮抗劑,將為神經源性炎症介導的慢性咳嗽的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eb)具有與哮喘相似的嗜酸細胞性氣道炎症,卻不具有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性氣流阻塞等哮喘特征,造成這種顯著差別的具體機制至今尚未明確.通過研究比較eb和哮喘氣道炎症的本質差別,對探討哮喘氣道高反應性和氣流可逆性的發病機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還有望為支氣管哮喘的早期幹預找到新的靶點。

臨床上不同原因慢性咳嗽的病人被大量誤診誤治.美國對慢性咳嗽的病因診斷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曆史,歐洲和日本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相繼制定了慢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本實驗室近年來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慢性咳嗽發病機制、病因診斷及治療的研究,並有初步結果,並于2005年牽頭制定了《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如何完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使之進一步符合中國國情,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臨床上對咳嗽的病情及療效判斷尚缺乏比較客觀有效的方法,目前咳嗽頻率監測、咳嗽敏感性及氣道炎症檢查有可能用于臨床病因診斷、病情判斷或指導臨床用藥,國內尚缺乏咳嗽敏感性及誘導痰細胞學檢查的正常值,目前國外和本實驗室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3、支氣管哮喘的免疫調節及治療

目前以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和(2受體激動劑為代表的哮喘規範治療方案,可以

有效地減輕哮喘氣道炎症,但對哮喘病程沒有根本的作用,而且部分中重度患者接受此治療效果不佳.1997年who規範文件指出,免疫治療是唯一可以影響變應性疾病自然進程的治療方法,並強調特異性免疫治療必須采用標准化的變應原疫苗,以保證免疫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變應原的免疫治療開展已有90余年的曆史,中國開展變應原免疫治療的醫院多達1000家,但國內變應原的制備混亂,目前尚無標准化的變應原,其中的主要變應原組分不能保持穩定,有些單位使用自制的變應原後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現在國內使用的標准化變應原需依賴于國外進口,價格昂貴,而且國外的變應原疫苗抗原性不一定和中國完全相同.因此,探討國內變應原的免疫特性,研制中國的標准化變應原疫苗,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及經濟效益.盡管標准化變應原疫苗在療效、安全性方面均較粗制變應原提取物有了顯著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起效慢、治療時間長、注射不方便等缺點,新一代的變應原疫苗,如納米塵螨疫苗、基因重組疫苗等將是支氣管哮喘特異性免疫治療的發展方向。

我國還有相當部分低收入人群,特別是農村患者在接受目前的哮喘規範治療時仍是一個較大的經濟負擔.目前發展中國家急需解決的是要研究與開發能為廣大低收入人群接受的、簡易而有效的治療方法.老藥新用及中藥有效組分的基礎研究

與開發應用將是一個有廣闊前景的領域.我們在國家"九五"攻關課題中,已經對小劑量茶堿(作為氣道舒張劑的呼吸道老藥)的臨床應用進行了初步探討.盡管在西方發達國家,已不把茶堿作為哮喘治療的一線藥物,但茶堿的抗炎作用得到了國內外研究充分肯定.發達國家正在開發特異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茶堿的抗炎效應.然而事實上,我們初步研究已經發現氨茶堿(非特異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具有抑制氣道平滑肌細胞在趨化因子作用下向上皮下遷徙的功能,較之其他現有的抗哮喘藥物作用更為突出.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傳統茶堿抗炎與抗氣道重塑的分子機制與臨床應用方案,在哮喘治療指南中增加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分級治療藥物。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bcg遲發反應強度與支氣管哮喘、特應症患病率呈負相關,結核菌素陽性者的變應症發生率、血清ige和th2細胞因子水平顯著低于陰性者.國內外動物實驗已經證實bcg可以抑制氣道高反應性和嗜酸細胞氣道炎症,然而,完整的bcg反複用于人體副反應大,存在安全隱患.在中國bcg相關組分用于支氣管哮喘的治療已有多年的曆史,臨床證實有一定的療效,但維持時間較短.目前我們正在進行bcg相關組分治療哮喘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明確bcg相關組分的免疫作用,在此基礎上對bcg相關組分(核酸、多糖及胞外蛋白)進一步優化組合,為研制新一代的bcg生物制劑奠定基礎。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1、發病機制

copd發病機制很複雜,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影響copd發生和發展.目前認為氧化/抗氧化失衡、炎症反應、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與細胞凋亡等因素在copd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吸煙是copd發病的最主要原因,約80-90%以上的copd患者源于吸煙.香煙及/或汙染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刺激易感人群氣道炎症細胞等釋放大量(前)炎因子和蛋白酶類,導致肺內氧化/抗氧化失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一系列改變,最終出現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copd患者存在遺傳易感因素,僅約15-20%的吸煙人群(我國為24%)最終患copd.(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最早認識的copd發病的遺傳易感因素,但進一步研究發現只有不到1%copd患者存在(1-抗胰蛋白酶缺乏,說明copd是多基因相關性疾病。

copd患者最重要的並發症是低氧性肺動脈高壓(hph)與慢性肺源性心髒病,肺動脈高壓無論在男性還是女性都是主要致死原因.不同種類的、多重基因、分子和體液異常都參與了肺動脈高壓的發病機制.一些異常改變,如骨形成蛋白ii型受體(bmpr2)突變可以出現在所有的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然而發病時僅出現在肺動脈血管床,在存在bmpr2和5-羟色胺受體(5htt)遺傳性突變的基礎上伴隨著電壓

-門控k+(kv)通道突變,將激發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增殖與凋亡之間的平衡失調,以及血管收縮引起血管張力紊亂,將導致遠端的肺小動脈中層肥厚、血管管腔狹窄、pvr增加以及肺動脈高壓形成.但是,其准確的機制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 呼吸肌的功能狀況直接影響copd病情發展與預後,因此呼吸肌生理和病理生理學研究成為copd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近年來,建立了一系列呼吸肌功能檢查指標,使一些因呼吸肌功能不全所致的氣促和呼吸衰竭得到診斷,呼吸肌功能檢查也從單純檢測呼吸肌力量發展到同時檢測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發展了一系列呼吸肌疲勞的診斷方法.呼吸肌功能檢查從原來的必須依賴病人合作所測的指標發展到獨立于病人努力程度的指標(如顫抽性跨膈肌壓,膈肌動作電位),使結果更客觀.其發展趨勢是建立完善的呼吸肌功能檢查項目,包括機械功能(如收縮力,耐力)和電功能(如膈肌動作電位,自主呼吸膈肌肌電),對累及呼吸肌的神經肌肉疾病的診斷,不明原因氣促的診斷有重要價值,對探討呼吸衰竭的原因,研究呼吸肌疲勞有重要意義。

copd患者肺功能特別通氣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

防治創議(gold)將肺功能檢查定為診斷copd的金標准.但是,肺功能檢查並未受到廣泛認識,我國僅有6.5%的copd患者進行過肺功能檢查,加強肺功能研究十分必要.目前在肺功能檢查上強調檢查技術的標准化,並相應制訂了檢查規範,我國至今尚無有關的檢查技術標准,影響到檢查質量和臨床上的應用.肺功能發展方向包括開發新的(如超聲技術、體表流量傳感技術)呼吸流量/容量傳感器及檢查儀器;開發減少受試者配合需求的檢查技術(如靜息呼吸狀態下的氣道阻力測定、負壓吸引呼氣流量技術);開發遠程監護技術等.臨床工作中的許多問題,如肺功能如何評估外科手術中的風險及預測指標、肺功能如何應用于肺康複(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肺功能損害)中的運動處方的設定和指導等都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需要系統研究。

2、流行病學及易感因素

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疾病,患病人數多,病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勞

動能力和生活質量.copd患病率整體呈上升趨勢,歐洲40~69歲人群copd的患病率為9.1%,1998年美國成年人copd患病率為8.2%.1965年~1998年間,全美copd 的患病率上升163%,是唯一呈持續上升的常見病.2000年who估計全世界有274萬人死于copd.本實驗室近期完成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為8.2%.全國copd患者約有2500萬.在我國城市人口十大死因中呼吸疾病(主要是copd)占2.6%,居第四位,在農村占23.5%,居第一位,全國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數達100萬,致殘人數達500-1000萬。

copd的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和環境兩類,其中吸煙是引起copd的主要危險因素,粉塵和理化刺激因子與copd關系密切.都市汙染的急劇增加、空氣中微粒的濃度與copd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增加有關,慢性暴露(空氣汙染)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增加相關.長期暴露于汙染空氣中的兒童肺功能發育遲緩,成人的肺功能下降更快.近年來,室內空氣汙染與copd患病率的聯系日益受到關注.面包烘烤、地毯編織、生物燃料是肺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家禽飼養、使用煤油、氣體燃料是相對危險因素.取暖造成的汙染與copd患病率有關,居室環境的灰塵汙染也可引起copd的發生。

3、預防和治療

copd早期幹預對減緩患者肺功能下降、降低死亡率等具有重要意義.早期診斷是早期幹預的關鍵.目前copd漏診率很高,尤其在農村,大多數copd病人都是在出現中重度症狀和體征後才被診斷.法國一項調查顯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只有44%進行過肺功能檢查,有呼吸道症狀的伊朗人群中42.9%有氣流受限(fev1/fvc 醫學技術及網絡技術為基礎,創建一個包括肺癌腫瘤實體、腫瘤細胞系、石蠟組織塊、外周血、遺傳學特性、免疫學特性等肺癌患者相關生物學標本或信息,並以此分析肺癌患者的腫瘤生物學特征,重點研究中國人種肺癌發生過程及凋亡信號通路中特異靶點,建立肺癌tnm+分子生物學預後信息個體化生物學特征評估體系。

②egfr及其突變體的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功能體系的構建.建立中國nsclc人群egfr基因tk區的突變譜,篩選egfr突變體的高頻變異位點,進一步明確egfr 突變對細胞瘤化的影響,尋找egfr突變體的信號傳導調控位點,確立抗nsclc新藥研發的靶位.利用酵母細胞,昆蟲細胞等表達不同egfr突變體的基因型,建立egfr及其突變體基因表達的動物模型,為egfr及其突變體表達活性蛋白、進行藥物篩選,提供生化與細胞生物學功能體系。

③egfr及其突變體小分子抑制劑的篩選及其生物學作用研究.應用蛋白相似性建立不同egfr基因型的突變體的蛋白三維空間模型,進行幾類小分子抑制劑的設計.在已經開發出有效合成該類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方法設計了一類新型的小分子化合物,並進行小分子抑制劑的構效關系分析和結構優化.對具有較好開發前景的小分子抑制劑在多種動物模型上驗證其體內抗腫瘤活性,整理臨床前研究資料,申報臨床研究。

(5)化學預防

篩選有效的肺癌化學預防劑,研究體內體外的抗細胞惡變及抗腫瘤的作用,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達與調控、細胞生長周期及凋亡調節以及蛋白質表達等多方

面分析葉綠酸、茶多酚等化合物抗癌作用的分子機制,為肺癌化學預防劑的開發提供依據。

四、實驗室現有研究工作的基礎實驗室現有研究工作的基礎、、水平水平((國內外影響和地位國內外影響和地位;;近5年承擔的重大科研任務和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科研任務和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在推動學科發展在推動學科發展、、解決解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關鍵問題等方面的貢獻重大關鍵問題等方面的貢獻))

本實驗室依托國家重點學科、廣東省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以及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聯合實驗室,擁有以鍾南山院士為首的高層次學術梯隊.近5年來,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973項目、"十五"重大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國際協作等重大課題項目63項.實驗室在突發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支氣管哮喘與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動力學及重症監護、肺癌和肺移植的研究已進入國內先進水平,部分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推動我國呼吸疾病科研和臨床診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國內外影響和地位

1、權威學術機構的任職

中國工程院院士 1名who"全球慢性呼吸疾病聯盟"執行委員會常委 1名 亞太呼吸學會(apsr)學術委員會主席 1名

美國生物化學雜志編委 1名

美國癌症學會終生教授 1名

中華醫學會會長 1 名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1 名2、組織的國內外協作課題

先後承擔了who gold 委員會全球協作課題"copd 疾病負擔和流行病學研究(bold)"的中國區任務,負責組織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課題"copd 早期篩查和人群防治研究"、"863"高新技術項目"屋塵螨納米疫苗的研制及其産業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及15項國內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項目。

3、近五年發表的高水平論文

附:近五年來發表的高水平代表性論文

雜志名稱篇數 影響因子 引用次數

science 2 30.927 96 / 58

cell 1 29.43 6

nature 1 29.273 377

nat med 1 28.876 23

lancet 1 23.407 74 cancer cell 1 18.725 4

circulation 1 11.632 21

circ res 1 9.408 1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 8.689 27 / 10

4、多部診治指南的制定

who組織的"全球哮喘防治戰略"(gina)、"全球copd防治戰略"(gold)制訂的重要參與者.牽頭組織制定了國內第一部《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

(二)主要工作基礎

1、突發性重大呼吸系統傳染病

本實驗室在呼吸系統感染與重症監護方面有20多年的研究曆史.在抗擊sars期間,是國內外最早參與sars的臨床防治和研究的實驗室,在病原體的探討、發病機制的研究、臨床診斷標准的提出、病例的救治、隨訪研究、預防措施等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病原學:在2003年爆發sars期間,最早排除了已知重大傳染病流行的可能,提出可能是新病原感染的觀點,首次證實sars冠狀病毒也是廣東"非典"疫情的主要病原體,明確了sars的流行病學特性(lancet 2003).在國際上首次證實sars冠狀病毒能夠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為sar病原學特征提出了重要的新觀點(clin infect dis 2005).與其它單位共同研究發現了sars疾病不同階段的分子流行病學特征(science 2004)。

(2)發病機制:通過對sars病人不同時間期的細胞因子表達譜進行動態分析,首次發現sars-cov感染誘導的γ-幹擾素可誘導10kda蛋白(ip-10)的釋放是急性肺損傷與淋巴細胞死亡的一個重要事件(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

(3)sars診斷標准:最早提出sars患者14天後血清抗sars-cov的igg抗體可以作為確診和鑒別診斷的金標准.最早提出了sars的臨床診斷與排查標准,在廣東省推廣使用,並作為制定全國sars臨床診斷與排查標准的重要依據.率先完成了流感病毒熒光pcr快速診斷試劑盒研發和臨床考核工作,已向國家藥監局申報了i類新藥。

(4)臨床治療:率先提出"三早三合理"的治療原則,通過臨床研究,提出具體的治療方案的應用程序,降低了sars的病死率,廣東省報告的病死率為3.8%,為全球最低。

(5)細菌耐藥性監測:自2001年開展了廣州13家醫院臨床分離革蘭陰性杆菌産esbl菌株的耐藥性和esbl基因分型調查,發現廣州地區主要esbl酶型為ctx-m 型.目前是全國院內感染致病菌監測網(nprs)和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chinet)的華南區負責單位。

(6)sars、流感(禽流感)疫苗研制:本實驗室陳淩博士1997年在全球率先研制了攜帶hiv-1 gag基因的第一代腺病毒載體疫苗.作為已獲授權的美國及國際專利(專利號us6787351、wo0222080及wo0102607)的第一發明人,首次在世界上發現腺病毒載體疫苗效果顯著優于其它候選疫苗,為其快速進入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目前正在研究新一代高含量腺病毒載體疫苗和多基因多亞型dna疫苗等,已對中國人群特有的crf08bc hiv-1株中的gag、pol和nef抗原基因做了改造和優化,構建了攜帶這些優化過的抗原基因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為sars和流感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7)抗流感/禽流感藥物:在2005年底開展了抗(禽)流感應急儲備藥物―紮那米韋(zanamivir,relenza)和奧司他韋(oseltamivir,tamiflu,商品名"達菲")的實驗室仿制合成及放大工藝産業化的研究。

2、支氣管哮喘與慢性咳嗽

(1)支氣管哮喘發病機制:鍾南山教授證實並發展了"隱匿型哮喘"的概念,被世界衛生組織撰寫的《哮喘全球防治戰略》多次引用;提出了"內皮素與細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是慢性炎症存在發展的重要原因"的創見性見解;建立了雙重轉基因動物模型,為在體內研究肌纖維母細胞的轉化奠定了基礎;發現了肌纖維母細胞活化過程中與α-sma 啓動子特異結合的可能的轉錄調控蛋白。

(2)支氣管哮喘臨床診斷與治療:參與了who組織的"全球哮喘防治戰略"(gina)、"全球copd防治戰略"(gold)的制定.組織制定了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首次建立了我國呼氣峰流速正常值及適合我國國情的簡易支氣管激發試驗方法,作為中華醫學會推薦的標准方法之一沿用至今,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外彙。

(3)支氣管哮喘的基因治療與免疫調節:制備了12-acss攜載的反義內皮素轉換酶核酸pegfp-c1表達質粒納米,初步構建了納米塵螨疫苗、塵螨dna疫苗載體、塵螨乳酸菌疫苗.研究結果顯示這些載體能成功抑制變應性氣道炎症,通過動物和體外實驗,初步探討了bcg相關組分(多糖、核酸、胞外蛋白)對哮喘氣道炎症的調節作用。

(4)哮喘相關變應原的鑒定與克隆:構建國內僅有的蒿屬花粉、粉塵螨、美洲大蠊若蟲cdna文庫,篩選出十多個陽性克隆,並在genbank登錄,同時克隆、表達出20余種我國常見重組過敏原。

(5)慢性咳嗽的發病機制與診治: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慢性咳嗽的發病機制、病因診斷及治療的系統研究,建立了簡化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診斷流程,在此基礎上組織制定了國內第一部《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發現了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和

感冒後咳嗽引起的神經源性氣道炎症中起著主要作用的神經肽.研究了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與哮喘氣道炎症的差異,為支氣管哮喘的早期幹預奠定了理論基礎。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人群防治:在"十五"重大攻關課題的支持下,組織了國內大樣本流行病學研究,獲取了有關我國copd發病學的資料,首次准確報道我國40歲以上人群copd總患病率,提高了我國對該病的防治水平;研究了吸煙人群、家庭烹調使用生物燃料與copd的關系,首次證實生物燃料與copd發病的密切關系。

(2)發病機制:系統研究了氧化/抗氧化在copd發病中的作用;在國內首次證實兒童時期呼吸道感染在copd發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發現了香煙促使肺內4-hne産生增加從而導致炎症,l-arg能部分抑制這種炎症;對鉀通道蛋白和鈣通道蛋白在

原發性和缺氧性肺動脈高壓發病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系統研究表皮生長因子(egf)等多種生長因子在hph發病中的作用;克隆人內皮細胞enos基因,並構建了enos真核表達載體,研究了其在抑制低氧所致的平滑肌細胞增殖。

(3)應用呼吸生理研究:研制了膈肌功能測定儀,獲得了雙通道非重複呼吸面罩專利.系統地評價了膈肌表面電極的價值,在國際上率先對磁刺激誘發的膈肌動作

電位進行量化,使膈肌功能評價更客觀.以食道膈肌肌電為指標對copd患者的呼吸中樞驅動進行了評價,提出copd患者在運動過程中存在著呼吸中樞的反饋抑

制現象.創造了能准確記錄膈肌肌電的多導食道電極導管,被世界上多個國家包

括英國、法國的科研單位采用,並吸引了英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前來實驗室學習合作。

開展肺功能檢測規範與在臨床特別是在copd診治中的作用研究,建立了我國(南方地區)成人及兒童的呼氣峰流速正常值和肺功能正常值;首次提出了國外常用

預計值的校正系數;提出多項臨床肺功能應用的新觀點和判斷標准,如"呼氣流速容量曲線小平台改變"、"單側主支氣管阻塞"的"雙蝶形"流速容量環圖形等;研制開發了"肺功能電腦自動診斷和評估軟件"等。

4、支氣管肺癌

(1)在化學致癌方面,發現環境化學致癌物苯並芘、鎳等誘導支氣管上皮細胞癌變與多種基因有關.建立了苯並芘、鎳、镉等多種環境化學致癌物誘導呼吸系細胞癌變的細胞模型和誘導動物肺癌的研究方法.發現了幾個苯並芘、镉致癌特異性的癌基因或基因序列,並在美國的genbank中注冊。

(2)肺癌轉移的發生機制研究.在肺癌侵襲及轉移研究中,主要進行了mt-mmp在

腫瘤侵襲和轉移中的功能結構域的研究,克隆表達整個家族中的30個snx基因,已基本確立了所有snx基因對mt-mmp功能的調節.首先提出了金屬蛋白酶在細胞

內被激活的原理,打破了過去金屬蛋白酶胞外激活的傳統理念,開創了細胞表面金屬蛋白酶活性受細胞內運送機理調控的研究新領域,此研究榮獲"feltl

family award"和"ziegler family research award"兩項國際學術獎。

(3)在肺癌臨床研究方面,我們已經進行持續10年的肺癌早期篩查試驗(低劑量螺旋ct篩查)中肺癌發現率為2.5%,手術治療後85%患者至今生存.肺癌外科手術治療一直在肺癌外科診治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90年代在國際上率先進行微

創的肺癌根治術的研究,其五年生存率i期達83.3%,ii期達42.8%,iii期達27.3%,總的生存率達45.4%,使患者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自主研制了對甲苯磺酰胺注射液(pts),pts能選擇性殺傷受到直接損傷的肺癌

細胞,安全性高,目前已在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4)靶向藥物研究.已構建egfr及其部分突變體的真核表達體系,並通過細胞轉染對其表達、活性進行了檢測,構建了egfr及其突變體的穩定轉染細胞株,逐漸形成egfr細胞功能研究體系,也為egfr及其突變體基因表達動物模型的構建,為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在細胞水平的篩選提供了保證.在中國人肺癌遺傳多態性研究中,已經進行中國人群egfr野生型和突變體以及egfr蛋白轉運調控研究,並初步篩選出數十種對中國人更有針對性的小分子egfr受體抑制劑和核酸化合物,並獲得國際專利"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基因及其用途"。

(三)近5年承擔的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

近5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以及市重點、重大課題項目63項,經費近4010萬,其中863計劃項目4項,973子項目3項,"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3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3項和重點項目2項,廣東省科技攻關計劃重大、重點項目3項,廣州市科技攻關重大、重點項目7項.詳見附件四。 代表性成果

1、廣東省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

主要研究內容:a、病原學方面 最早排除了已知重大傳染病流行的可能,提出可能是新病原體感染的觀點.在國內較早地證明了病原體亦為新型冠狀病毒,首次系統地明確了sars冠狀病毒在疫情過程中的分子流行病學的變異規律,新發現病毒株的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登錄,明確了康複期患者540天內sars-cov抗體産生動力學,揭示了病理形態學變化特征.b、流行病學方面 最早對sars進行了定義,首次建立sars監測報告系統,明確近距離飛沫傳播是目前最重要的傳播途徑,明確了sars的潛伏期、易感人群和傳染力等特征,闡明了防止醫院內感染是控制sars疫情的關鍵.c、動物溯源方面 提出早期sars病例與接觸動物有關的證據,

動物(果子狸)sars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基因有99%以上同源性.研究表明果子狸sars樣病毒極有可能是人類sars病毒的前體.建立了果子狸sars病毒感染動物模型.d、臨床診斷和救治方面 最早在國內提出臨床sars診斷標准,提出疑似病人處理程序和專家排查工作制度,提出"三早三合理"及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的原則和方案.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與治療",獲得第六屆國家圖書特別獎.通過以上努力,廣東省sars取得搶救成功率全球最高、病死率最低、後遺症最少的成績,為廣東省疫情控制做出了重大貢獻。

2、複制缺陷型腺病毒疫苗載體有效誘發抗免疫抑制病毒的免疫反應

通過對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人體感染和猿免疫缺陷病毒(siv)恒河猴感染的研究表明,抗病毒的細胞免疫反應介導了病毒的急性期感染的産生和持續期感染的控制.我們將編碼siv gag蛋白的基因分別插入到質粒dna載體、改造後的mva病毒載體和5型複制缺陷型病毒載體中,發現不論是單獨免疫還是用dna 疫苗二次免疫後,5型複制缺陷型病毒載體疫苗誘發的免疫反應是最強的.用致

病性的hiv-siv雜合體(shiv)病毒攻擊免疫猴子後,5型複制缺陷型病毒載體疫苗免疫猴體內對病毒複制的抑制效果最顯著.因此,複制缺陷型腺病毒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載體應用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制(shiver j, fu t, chen l, et al. nature 2002)。

3、一個獨特的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rna結合域的晶體結構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對于病毒有效感染具有關鍵作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報告認為ns1蛋白與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對于人的毒性有關.我們解析了第一個流感病毒ns1蛋白rna結合域的晶體結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rna結合域,有別于已發表的rna結合域結構,流感病毒ns1蛋白rna結合域僅僅由α螺旋構成,同時晶體結構顯示流感病毒ns1蛋白rna結合域形成二聚體,二聚體組成一個由6個α螺旋,與rna的結合也只能由這一α螺旋束完成,這將是一種全新的結合方式.通過對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結構分析,將進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闡明流感病毒的感染機制,也為抗流感病毒的藥物研究提供理論依據(liu j. nat struct biol 1997)。

4、廣東地區sars病因和流行病學

通過收集患者血清、咽拭子、痰液、肺、肝和腎組織等多種臨床標本,采用病原體分離、核酸檢測技術及血清學試驗等手段,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標本中分離出sars冠狀病毒,檢測到sars病毒抗原,在87%的康複期病人體內檢測到sars 冠狀病毒抗體.進一步通過基因分析,發現廣東地區的sars冠狀病毒與世界其他

地區sars的冠狀病毒具有同源性.本研究首次明確了2003年廣東地區爆發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體和流行病學特性(zhong ns, et al. lancet 2003)。 5、利用sirna抑制sars冠狀病毒治療sars的研究

合成了針對sars冠狀病毒的sirna,用常規劑量和3倍常規劑量的sirna導入被sars冠狀病毒感染的猕猴體內,結果發現猕猴的sars症狀減輕,體內sars冠狀病毒減少,肺組織水腫變性和急性肺損傷明顯減輕.sirna治療沒有明顯的毒副

作用.本研究首次報道了sirna在治療動物sars模型的作用,有望為sars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li bj, zhong ns, et al. nat med 2005)。

6、中國sars冠狀病毒的分子進化

分析不同流行時期的sars病人冠狀病毒和果子狸病毒株的基因序列,結果發現早期的基因型和動物sars冠狀病毒類似,主要的不同是在orf8區域有基因缺失.通過進化模型的計算發現,在疾病流行的不同時期,sars病毒基因組對于環境的選擇壓力有不同的反應.早期sars病毒剛剛感染人類時,由于受到強大的正選擇壓,病毒變異較快.經過一段時間在人體上的適應,流行進入中後期,病毒在負選擇壓力下,變異趨緩,但傳播能力卻明顯增強,而在流行晚期的sars病毒基因組似乎更為穩定.本研究明確了不同時期sars病毒的變異規律(he jf,…xu j, et al. science 2004)。

7、生長因子及內皮素在低氧性肺動脈高壓發病中的作用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

本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了pvc和pvrs兩者與生長因子等活性物質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hph的發病機制;基于生長因子、內皮素等與pvc、pvrs之間的密切關系,以抑制生長因子功能和維持edcf/edrf平衡為靶點,系統觀察了補充一氧化氮及通過抑制或拮抗過度表達的生長因子和內皮素的功能對hph的防治作用;首次提出hph並發肺心病時右心室增生肥厚可能與過量表達的et-1

有關。

8、肺功能檢測新技術臨床應用系列研究:2002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建立了我國(南方地區)成人及兒童的呼氣峰流速正常值和肺功能正常值;首次提出了國外常用預計值的校正系數;開發了微型呼氣峰流速儀、氣道反應測定儀,並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簡易支氣管激發試驗方法,為目前中華醫學會推薦的標准方法之一;緊密結合臨床所需,提出多項臨床肺功能應用的新觀點和判斷標准,如"呼氣流速容量曲線小平台改變"作為判別氣道反應性高低的重要依據,並建立其數學模型;"單側主支氣管阻塞"的"雙蝶形"流速容量環圖形為該病的重要診斷特征等,國內外均未見同類報道。

9、無創正壓通氣臨床應用的系列研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

國內率先開展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opd急性加重導致的呼吸衰竭,改造面罩形狀,適合國人的臉形,減少了面罩死腔,同時采用面罩內氧衝洗和加用單向呼吸閥而提高無創正壓通氣降低co2的效果,達國際先進水平;改變了呼吸衰竭輔助通氣治療的常規,主動進行無創通氣,擴大了呼吸機機械通氣的撤機指征;國際上首先自行研制了具有知識産權的雙通道非重複呼吸面罩;國際上首先提出無創正壓通氣應用于治療sars,被who當作標准方案之一向全世界推薦。

目前雙通道非重複呼吸面罩已被全國30多個省份和地區的多家三甲醫院采用,兩年來銷售總額為5000套,發表的相關論文9篇。

10、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

本實驗室在國內較先開展支氣管哮喘流行病學調查、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系列研究,在國內外首次證實並發展了"隱匿型哮喘"的觀點,為哮喘早期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據,被世界衛生組織撰寫的《全球哮喘防治戰略》多次引用,並參與了who組織的"全球哮喘防治戰略"(gina)的制定.在此工作基礎上,本實驗室先後牽頭組織制定和修訂了中國第一部、第二部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對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療效判定標准,以及教育和管理分別進行了詳細闡述.指南的出台對指導我國臨床醫師,尤其是基層醫師的規範化診斷和治療,以及推動哮喘的綜合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

11、中國《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

本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診斷、治療及發病機制的系統研究,建立了符合國情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診斷程序,建立了誘導痰檢查、食道ph值監測、辣椒素咳嗽激發試驗等檢查方法,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牽頭組織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2005年).指南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第四個發布咳嗽指南的國家.指南的制定對進一步規範我國慢性咳嗽的診斷和治療,促進國內慢性咳嗽研究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

五、科研隊伍狀況及培養人才的能力(隊伍規模和結構的總體情況、現任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帶頭人的簡介及其代表性成果,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和穩定,研究生培養情況)

重點實驗室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一支長期在實驗與臨床研究中建立起來的多學科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隊伍.研究人員32名(實驗室人員名單見附件一),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2002.04-2005.09)1名,在全國性學會任職26人,省市學會任職22人,正高職稱25名,副高職稱10名,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书

一、建設實驗室的目的建設實驗室的目的、、意義意義((包括實驗室建成後對國家和依托單位的作用包括實驗室建成後對國家和依托單位的作用、、貢獻等獻等)) (一)建設實驗室的目的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立,旨在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瞄准國內外呼吸病學研究的前沿課題,解決我國主要呼吸系統疾病(突發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慢性氣道疾病、肺癌等)的關鍵問題,取得標志性原創成果;在研究易患因素、發病機制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診斷與治療手段,開發藥物,建立適合國情的診治方案,為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提供技術支撐體系和創新平台。 實驗室基于依托單位的強強合作,優勢互補,力爭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有機融合"的臨床學科重點實驗室的創新模式,充分進行資源整合,學科融合、滲透和交叉,彙聚人才,並著力于體制創新,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研究基地,呼吸病學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二)建設實驗室的意義 1、維護國民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呼吸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約有10億人患有慢性呼吸疾病,年死亡人數超過400萬,如不采取有力措施,預計未來10年總死亡人數仍將上升30%.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帶來的環境變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致病的關鍵因素.呼吸疾病也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僅患病率高,而且致殘率和致死率高.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預計呼吸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將繼續攀升,防治形勢嚴峻.目前,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約3280萬,40歲以上的患病率達8.2%.哮喘患者約1500萬,發病率約為1.2%,廣東省支氣管哮喘的患病率達3.4%,位居全國前列.慢性咳嗽患者臨床誤診誤治現象突出,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根據我國人口疾病死因最新調查(2005)顯示,呼吸疾病在農村地區疾病死因居第一位(23.5%),在城市居第四位(12.6%).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抗擊慢性呼吸疾病聯盟(gard)的調查顯示,中國死亡總數的17%來自慢性呼吸疾病.同時,近二十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迅速增加,已居國內城市惡性腫瘤的首位.目前我國肺癌患者約50萬人,居世界第一.以上呼吸疾病,不僅構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沈重的經濟負擔。 近年來發生的sars、禽流感等重大突發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臨床症狀均以呼吸系統損害為顯著特征,構成嚴重公共衛生事件.這類疾病在初期難以診斷,感染後病死率高,如sars 在全球的病死率接近10%,禽流感更高,超過50%,引起廣泛的公衆恐慌,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亞洲發展銀行統計,sars 事件給全球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590億美元,中國大陸達179億美元,占gdp1.3%,使gdp 的增長率降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咳嗽与咳痰 1.概述: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前者为无痰或者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 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 扩张症。 2.护理评估: A.病史:诱因;咳痰,主要为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黄绿色脓痰提示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 液者常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痰有恶臭味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B.身体评估:主要看胸部:两肺呼吸运动的一致性,呼吸音是否异常,有无干、湿啰音。 C.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纤支镜检查,肺功能检查。 3.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4.护理措施: A.清理呼吸道无效: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颜色、量、性质。 B.环境与休息:室温18-20度,湿度50%-60%。 C.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给予充分水分,使每天饮水量达到1.5L-2L。 D.促进有效排痰:a. 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的病人,方法:病人采取坐位,腹式呼吸5-6次,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 秒,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 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避免牵拉疼痛。b. 胸 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c. 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 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d. 体位引流: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 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e. 机械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 建立人工气道者。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1.概述:呼吸困难是呼吸时有异常的不舒服感,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能有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呼吸困难根据其临床特点分3类:A.吸气性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凹陷。B.呼气性呼吸困难C.混合性呼吸困难2.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3.护理措施: A.气体交换受损:病情观察,判断呼吸困难程度类型并动态评估病人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环境与休息,哮喘病人室内避免湿度过高及存在过敏原;保持呼吸道畅通;氧疗和机械通气的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 B.活动无耐力:保证充分的休息,采取舒适体位,使用枕头、靠背架或床边桌支撑物增加病人舒适度;呼吸训练;逐步提高活动耐力。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申报书

附件1编号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申报书申报人(中文)(英文或拼音) 申报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办公)(手机) 填表日期年月日 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制 填表说明 一、请按照填写要求逐项填写,不得空项。 二、申报人指拟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申报单位即用人单位。 四、请用人单位确定一名从事申报工作的人员为联系人。 五、照片。近期小两寸免冠证件照。 六、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请按时间顺序简要、完整描述申报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日期具体到月份。 七、本人承诺。请申报人本人签字,不得代签。如申报人在国外无法签字,可另附承诺书和签字。 八、身份证件。中国籍人士应填写居民身份证号码。外籍人士请填写护照号码,并注明签发国家。 九、国内(外)住址栏。填写申报人在国内(外)的永久性居住地址,应写清城市、街道、小区、楼号、邮编。 十、国内(外)联系电话。包括住宅电话、手机号码、办公电话等。应注明国内(国际)长途区号。 十一、电子邮件。应填写申报人的有效电子邮箱。 十二、用人单位意见。请用人单位按要求填写推荐理由及提供的支持条件,并请主要负责人签字,盖单位行政公章。

十三、有关部门意见。请按要求填写,并签字、盖章。重点学科由省教育厅填写,重点实验室由省科技厅填写。 十四、专家评审意见。由各平台牵头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人进行评审后填写,请明确提出是否通过评审的意见。 十五、本申报书以纸质形式运转,申报书和附件材料分别装订,申报书一式15份并报送电子文本,附件材料1份。 附件材料主要包括:个人资质证明(最终学历证书、身份证件、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专家推荐信、知识产权权属证明、个人业绩材料及其它佐证水平与能力的材料等复印件。 姓名 中文性别 照片外文出生日期19年月日出生地省(区、市)县(市)国籍 最终毕业院校及专业、学历中文英文 回国前工作单位 及职务中文英文 拟(现)任职单位 及职务(岗位) 教育经历 (从本科填写) 学位(加注英文)时间国家院校专业

浅析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化进展等所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的吸入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阻碍,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及其所致的并发症等严峻威胁着人类健康。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内容较广,最常用的血细胞检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查和血清学诊断、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检查、过敏原检查等分不在有关章节已述,本章要紧介绍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的一般检查,并结合前述内容论述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第一节痰液检查 痰液(sputum)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所产生的分泌物。生理状况下支气管粘膜腺体和杯状细胞可分泌少量粘液,有助于呼吸道粘膜保持湿润,健康人有时可咯出少量无色或灰白色粘液痰或泡沫样痰。当呼吸系统由于各种缘故使粘膜或肺泡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增加,渗出物或漏出物、感染的病原体、组织破坏产物和吸入的尘埃等混合在一起,使痰排出量增多,而且痰的性状及痰内成分也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痰液检查包括痰液的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一、适应症:各种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各类肺炎、细菌性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阿米巴肺脓肿、肺吸虫病、肺结核、艾滋病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癌、心功能不全肺淤血、肺栓塞、肺出血、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二、标本采集 1、一般检查应该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宜,留痰时应先漱口,然后用力咯出气管深处痰液,放入清洁干燥的专用痰盒内送检。注意不要将唾液混入。

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常见症状 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病人施行气管切开的部位是(2-4软骨环)处,(隆突)是支气管镜检时的重要标记,异物或气管插管易进入(右肺) 2胸膜腔内为负压,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3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痰为(铁锈色样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左心衰竭),咳出的痰液有恶臭气味提示是(厌氧菌)感染。 4咳嗽、咳痰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 )以上,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指导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者)。 6湿化气道适用于(痰液粘稠、难又咳出者); 7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适用于(久病体弱、排痰无力者)。叩击方法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成空心掌状,用手腕力量,由肺底自下而上、由外而内,迅速瑞有节律地叩击胸壁,每分钟120次,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 8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用(体位引流); 9机械吸痰用于(昏迷者),每次吸引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min),吸氧前、后提高吸氧浓度。 10临床上咯血量的判断,少量咯血(<100ml/.d ),中量咯血(100-500ml/d),大量咯血(>500ml/d)或1次300-500ml 11咯血的主要并发症(窒息),先兆:咯血不畅,胸闷气促,紧张,面色灰暗,喉有痰鸣。表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双手乱抓,抽搐,大汗,神志突然丧失。窒息时,体位:(头低足高位),12咯血预防窒息:嘱病人勿(屏气) 13大咯血时最重要的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休息要求(绝对卧床),止血药可用(垂体后叶素),禁用者(冠心病、高血压及妊娠), 14咯血时体位:(头低足高位) 15咯血饮食:大咯血者(禁食),小量咯血宜进少量(温凉流质饮食) 16咯血时镇静药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年老体弱者禁用强镇咳药,如可待因 17心源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 18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COPD) 19肺源性呼吸困难体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二、喉炎 1成人喉炎表现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轻者仅有(声嘶),严重可完全失音 2儿童喉炎起病较急,呈哮吼样咳嗽,夜间加重,重者出现吸气期喉鸣及呼吸困难,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下陷(三凹征) 3喉炎的治疗,有轻度呼吸困难者加用激素类制剂,局部治疗:雾化吸入,抗生素加激素液或加入少许肾上腺素、1%麻黄素 三、肺炎 1按病因学分类,临床上最常见的肺炎是(细菌性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G-杆菌),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医阴社球) 3肺炎链球菌肺炎典型症状为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可在数小时内达39-40℃,热型为(稽留热),咳嗽、咳痰,痰液颜色为(铁锈色),体征:典型者有(肺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湿罗音 4休克型肺炎最突出的表现是(血压下降),治疗首选(补充血容量),绝对卧床,去枕平卧 5肺炎X线表现:实变期可见大片均匀一致的致密阴影 6肺炎治疗首选(青霉素),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天,或热退后(3天)即可停药 7肺炎患者有胸痛时取(患侧卧位),

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2000字范文

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2000字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全党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善自我是我内心深处的愿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她作为全国人民利益忠实代表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性质,从根本上解释了她光荣的历史和繁荣的现在,也预言了其必然的灿烂未来。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党员,人们就会想起先进。尽管我们也常看到一些党员腐败分子,但是毋庸置疑在人民的心中,党员几乎成了积极分子的代名词。在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员。 人的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就如保尔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就是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文章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成绩;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他们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加入到党的队伍中。 作为一名光荣的税务工作者,是中国共产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喉软骨软化症 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胸膜炎、脓胸及脓气胸 支气管扩张 气管,支气管异物 特发性肺纤维化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上气道梗阻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①上呼吸道: ②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气道较干燥。纤毛运动较差,易于感染且易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气管细长,右支气管短粗,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③胸廓: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心脏呈横位;呼吸肌不发达,胸廓活动范围小,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纵隔相对较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与节奏 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早产儿、新生儿易出现呼吸节奏不齐呼吸类型 腹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 呼吸功能特点肺活量:50~70ml/kg,呼吸潜在力较差 潮气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快,体表面积与成人相近功能残气量:受肺脏体积与肺弹性回缩力影响 气体弥散量:气体弥散量小,单位肺容积与成人相近气道阻力:大于成人,随年龄增大而递减 三、呼吸道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 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尘埃及异物颗粒 SIgA、IgG亚类含量均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 四、肺部疾患常用检查方法 肺功能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最大通气量,呼吸死腔和肺泡通气量 换气功能:肺内分流量、肺泡动脉氧分压、生理死腔 支气管镜用于气道、部分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PBL病例

呼吸系统实验课内容和要求 呼吸系统疾病PBL病例 刘大爷怎么了? 第一部分 刘大爷今年68岁,退休赋闲在家多年。从年轻时就喜欢抽烟,平均每天能抽两包烟(40 支)。20余年前开始经常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近5年每到冬季,稍有着凉,极易患上感冒,而且,犯病时咳嗽、咳痰加重,还会出现心悸、气短,最近又出现双下肢水肿。老伴愈来愈担心刘大爷的身体情况,每当天气晴朗,气候暖和的时候,就陪刘大爷到户外慢走,然而,上下三层楼刘大爷都要在中途休息两次。上周一场大雨过后,气温明显下降,刘大爷有些着凉,感觉身体不适,咳痰增多,并出现明显的气喘,呼吸困难,即使在室内轻微活动也明显感觉气短,并且食欲也不好。女儿一家前来探望,为刘大爷做了平日喜欢的饭菜,但刘大爷没有一点食欲,女儿十分担心。刘大爷却安慰女儿说:“吃得少,体重也没减轻,多年的老毛病了,不用担心”。然而,当天晚上刘大爷出现了烦躁、失眠,深夜服了2片地西泮(安定)以后睡着了。但在清晨老伴发现刘大爷神志不清,急忙呼叫120急救中心,护送刘大爷来急诊室就诊。 第二部分 当时诊室内医生们正忙于为一位心脏骤停的病人做心脏复苏抢救,由

一名实习医生首先接待刘大爷。实习医生听完刘大爷老伴上述的病情介绍后,顿生疑虑:刘大爷多年咳嗽肯定有慢性支气管炎,心悸、气短、双下肢水肿又似心脏病,可为什么出现了神志不清呢?难道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疾病兼而有之?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引发了一些列病变?带着疑问实习医生开始对刘大爷进行查体。查体:BP135/90mmHg,HR106次分,R23次/分,T37.6℃。诊室一位胸牌上写着教授黄X的医生忙完其他病人后急忙向刘大爷走来,并询问实习医生:“情况如何?”实习医生立刻回答:“多年慢性支气管炎,昨晚服2片安定,今晨发现神志不清,对了,还有心脏病症状!”黄教授边听边坐到办公桌前开辅助检查单,同时下医嘱采血后立即低流量吸氧。辅助检查: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清Na+、K+、Cl- 第三部分 辅助检查结果出来了: 血常规:红细胞(RBC)6.5×1012/L,血红蛋白(Hb)18.5g/L,白细胞(WBC)12.8X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N)0.86,淋巴细胞(L)0.11,嗜酸性粒细胞(E)0.03;血清钾离子(K+)4.2mmol/L,钠离子(Na +140mmol/L,氯离子(CI-)100mmol/L;血pH7.40;动脉血氧分压(PaO2)52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70.2mmHg,二氧化碳结合力27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肺性P波,重度顺时针转位,右室高电压。X线胸片:两肺透过度增强,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

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知识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由多种病毒引起。 2.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 ①单纯型:最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发热可高达39~40℃,大部分患者有轻重不同的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有时有胸骨后烧灼感、紧压感或疼痛。 ②肺炎型:常发生在两岁以下的小儿,或原有慢病基础疾患。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 ③中毒型:较少见。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抽搐。 ④胃肠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严重腹泻,病程约2~3天,恢复迅速。 3.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感染 (1)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2)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 (3)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4)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治疗原则和方案 1.对症治疗 2.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3.抗菌药物治疗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特点:以咳嗽症状为主,健康成人通常持续1~3周。常继发于病毒性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冬季或气候突变时节多发。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平时注重锻炼,防止感冒;避免粉尘、刺激性气体、花粉等过敏原的吸入。 2.发热、头痛及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加用解热镇痛药治疗。 3.止咳、化痰药对症治疗是主要措施。 4.部分患者出现喘息症状时,可用解痉平喘药。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肺气肿、肺心病、间质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3.掌握肺癌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1.肺气肿:肺显著膨胀,边缘钝圆,颜色变淡,组织柔软失去弹性;切面肺组织呈蜂窝状,可见肺大泡形成。肺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黑色斑点,此乃碳末沉着。 2.支气管扩张症:肺内的支气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扩张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可直达胸膜下,其管径比正常时大2~3倍,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常见脓性渗出物。 3.肺源性心脏病:心脏增大,外观呈球形,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右心室壁明显增厚(肺动脉瓣下2厘米处肌壁厚度大于0.5厘米),右心腔明显扩张,各瓣膜无明显异常。 4.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左肺下叶)增大,质实如肝,切面灰白色,呈颗粒状,肺表面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物。 5.小叶性肺炎:肺切面见多发性、散在分布的灰黄色实变病灶,病灶范围约1平方厘米(相当于肺小叶范围),下叶部分区域病灶互相融合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6.肺癌 中央型:肿瘤位于肺门处,灰白色,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向外周肺组织呈树根状浸润,癌块周围可有卫星灶;受累及的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的剖面上,在因炭尘沉着而黑染的背景上呈现灰白色的转移性癌灶。 周围型:肿瘤位于肺叶的周边区域,呈不规则形或结节状,直径多在2~8厘米之间,灰白色、境界不甚清楚,无包膜。 (二)病理切片观察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呈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粘膜上皮脱落或见杯状细胞增生,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粘液腺增生肥大、数量增多;管壁充血、水肿、慢性炎细胞浸润。 2.肺气肿:肺泡腔弥漫性显著扩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变窄、数目减少;肺泡间隔变窄,肺泡间孔扩张,部分肺泡壁断裂,相邻的的肺泡腔彼此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肺大泡)。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慢性支气管肺炎模型 常选用大鼠、豚鼠或猴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氨水、烟雾等)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现发现猪粘膜下腺体与人类相似,且经常发生气管炎及肺炎,故认为是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较合适的动物。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引起与人类相似的气管腺体肥大。 (二)肺气肿模型 给兔等动物气管内或静脉内注射一定量木瓜蛋白酶、菠罗蛋白酶(Bromelin)、败血酶(Alcalas)、胰蛋白酶(Trypsin)、致热溶解酶(Thermolysin),以及由脓性痰和白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溶解酶等,可复制成实验性肺气肿。以木瓜蛋白酶形成的实验性肺气肿病变明显而且典型,或用瓜蛋白酶基础上再加用气管狭窄方法复制成肺气肿和肺心病模型,其优点是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猴每天吸入一定深度的SO2和烟雾(烟草丝50g,持续2.5小时),一年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这种模型比较符合人的临床发病规律,有利于进行肺气肿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还可用1%三氯化铁水溶液1~3ml,自兔耳静脉注入,每周2~3次,可在短期内造成肺心病模型。 (三)肺水模肿型 用氧化氮吸入可造成大鼠和小鼠中毒性肺水肿,或用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液(家兔及狗分别为1及10ml)引起渗透性肺气肿。麻醉下用37~38℃生理盐水注入兔颈外静脉或股静脉使血液总量增加0.6~1倍(血液总量相当体重1/12),可形成稀血性多血症肺水肿。切断豚鼠、家兔、大鼠颈部两则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家兔(1.5~2kg)耳静脉注入1:1000肾上腺素0.54~0.6毫克,可使动物发生肺水肿并在5~15分钟死亡,肺系数自4.1~5g/kg 增至6.3~12.5g/kg;5mg肾上腺素肌注,8分钟左右大鼠死亡,肺系数20g/kg,静脉注入10%氯仿(兔0.1ml/kg,狗0.5ml/kg)也可引起急性肺水肿。腹腔注入6%氯化铵水溶液可引

最新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格式

最新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格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尊敬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对党忠诚,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为最终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有绝对的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发展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把马克思理论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建立了人类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科学理论。我们在社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工作。5月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范文 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受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制本主义的革命战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在建国后,顺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科教卫生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科技前沿领域捷报频传,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过曲折,但党以她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使我国进入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 (格式) 实验室名称: 申报方向: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 传真: 电子邮件: 填报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四年制

一、实验室信息简表 元 )

二、依托单位信息简表

三、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意义(包括实验室建成后对国家和依托单位的作用、贡献等) 四、国内外该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五、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六、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国内外影响和地位;近5年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和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在推动技术发展、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等方面的贡献) 七、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队伍规模和结构的总体情况、现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的简介及其代表性成果,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及研究生培养情况) 八、已具备的科研条件(科研用房、仪器设备、配套设施) 九、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情况(开放合作、日常运行管理、人员聘用及流动、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 十、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与水平(从研究内容、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等方面阐述) 十一、实验室依托单位意见(包括建设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等) 十二、主管部门意见(包括建设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等) 附件1.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名单(列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或专业等主要信息,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别排列)附件2.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附件3.实验室近5年来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附件4.实验室近5年来重要获奖清单

附件5.实验室近5年来重要学术专着、论文、发明专利、标准等科研成果清单(其中专着不超过10部,论文不超过50篇)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 一、以大叶分布的肺脏炎性病变,病理改变分为三期,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 Lobar pneumonia is defined as an infection of lung parenchyma with a lobar distribution of consolidation. Its pathological chang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include congestion, consolidation and resolution. 症状Symptoms 青壮年,诱因,起病急 Young adults with motivation, sudden onset. 寒颤﹑高热﹑胸痛﹑咳嗽﹑铁锈色痰 Chills, high fever, chest pain, cough, rusty sputum. 体征signs 急性热病容,呼吸困难,口唇疱疹。 Face of acute ill and fever, dyspnea, herpes labialis 视诊:呼吸动度减弱 Inspection: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触诊:语音振颤增强,气管居中 Palpation: increase of vocal fremitus, trachea in middle position 扣诊:浊音 Percussion: dullness 听诊:管状呼吸音,胸膜摩擦音,湿罗音 Auscultation: bronchial breath sound, pleural friction rub, rales.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 has been defined as a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irflow limitation, which is partially reversible and generally progressive. The exact cause of COPD still remains unclear, but mostly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ly pulmonary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he harmful gases or particles. 症状:Symptoms 慢性咳嗽,咳痰,白色粘液泡沫痰,合并感染时可为脓性, 冬季加剧. Chronic productive cough, whitish mucoid frothy sputum, yellowish sputum when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aggravation in the winter, 气短或呼吸困难, 喘息 short of breath or dyspnea, wheezing, dyspnea with exertion. 体征:signs 1.视诊: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 Inspection: barrel chest,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2.触诊:语颤减弱 Palpation: decrease of vocal fremitus.

普通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范文

普通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范文 尊敬的党组织: 我自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七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党。这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这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

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九十多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 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近几年,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 记得老师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把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为了你们这一代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有多少共产党人在敌人的屠刀下、在枪淋弹雨中出生入死,视死如归”。老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我还不懂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1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护理学实验报告班级组别姓名座号 实验内容实验一呼吸系统及其疾病护理案例分析课 情景一 张先生,39岁。以寒战、高热及胸痛3天入院。3天前淋雨后病人突发寒战、高热(体温39.8℃)伴头痛,右上胸部刺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右侧卧位可缓解。曾到附近诊所诊治,经青霉素肌内注射2次(量不详).症状未见好转。昨日胸痛加剧,并有咳嗽,咳少量铁锈色痰伴气促。 护理体检:T 39.8℃,R 30次/分.P 110次/分,BP 120/80mmHg。急性病容,鼻翼扇动,面颊绯红.口唇发绀,颈软,右上肺触诊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少量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X线胸片显示右上肺野大片致密阴影,呈肺叶分布。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0×109/L,中性粒细咆88%,伴核左移。 1、最可能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一般首选何种抗生素? 肺炎球菌肺炎,一般首选青霉素G 2、列出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①体温过高与细菌引起肺部感染有关 ②疼痛:胸痛与肺部炎症累及胸膜有关 ③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导致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休克型肺炎 ⑤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等相关知识 3、作为护士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哪些情况? 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尤其应注意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及时适宜给氧,警惕休克型肺炎的发生。若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或退后复升,极度呼吸困难、心悸、神志明显改变,不能随体温下降而缓解提示可能有并发症存在 4、针对病人的高热症状,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①高热时物理降温,如在额头上冷敷湿毛巾、温水擦浴、酒精擦拭、冰水灌肠等,使体温逐渐下降,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防止大量出汗和虚脱。病人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注意保暖,鼓励过饮水 ②高热及暂时不能进食者需静脉补液,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肺水肿 ③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 ④密切监测体温 情景二 病人入院后2天,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多汗,脉搏细速及呼吸急促,急测血压80/55mmHg。 1、请分析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休克型肺炎 2、怎样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抢救?

健康知识讲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小学生健康知识讲座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长清区石麟小学 2011年3月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各医院病人人满为患。以下就如何严防呼吸道疾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个防护。注意冷暖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对年老体弱或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或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更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要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天气寒冷或大雾等情况时,处出应戴口罩。 第二、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办公室、家居、公共场所要随时通风,尤其在学校或医院发现有感冒病人时更应使空气流通,防止大面积传播。 第三、戒烟。不但在公共场所要戒烟,在家庭、办公室、学校都要戒烟。因为吸烟对个人呼吸道有损伤,易患流感,被动吸烟者受害更大,吸入的烟浓度商于吸烟者。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及国内禽流感商发阶段,更应戒烟,防止呼吸道传播。 第四、合理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中医认为内热易引起处感风寒,易患流感。 总之,有流感表现的病人要及时早到医院诊治,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早预防,防止流感流行,更把禽流感杀死在萌芽状态。 洗手:最有效的“疫苗” 冬春交替之际,是传染殶的好发季节。坚持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保持手和肌肤的清洁,清除并抑制存在于人体表面的病原体,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疫苗”。 长期以来,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以及气候的变化,随时有可能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肌肤是人体暴露在环境中的第一道防线,要体质健康状态,就要首先保证肌肤健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想有效控制传染病,特别是控制通过手传播的传染病(如痢疾、肝炎、流感和寄生虫病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第一、正确洗手三要求。 A、用流动的水冲手,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 B、用并不能肥皂、洗手液或舒肤佳香皂均匀涂抹在手掌、手背、手指、指缝上,反复搓揉,然后用流动的水将肥皂沫全部冲洗干净。 C、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 第二、洗手四注意。 A、将指甲、指尖、指关节等部位的污垢洗净。 B、将戴戒指的部位洗净。 C、随时清洗水龙头。 D、洗手后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手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手,以防二次污染。一,传染病防治基本概念 1,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7月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

7月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7月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对党忠诚,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为最终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有绝对的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发展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把马克思理论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建立了人类历个社会主义国家。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邓

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科学理论。我们在社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工作。 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受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制本主义的革命战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在建国后,顺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科教卫生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科技前沿领域捷报频传,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过曲折,但党以她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更加伟大的历史时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公正,廉洁,能正确认识自身错误的政党。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儿童和体弱多病者。 一、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主要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发病急,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偶有腹泻、腹痛等肠胃不适症状。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少年为主。主要临床表现: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3、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第二病每年的冬季与春季是较容易感染的季节,猩红热传染期好发于5~15岁的孩子,但是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咽部红肿及疼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皮肤脱屑也可出现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猩红热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因吸入病人排出的飞沫。 4、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主要临床表现: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 5、麻疹、风疹、水痘:以发热、头面部、手足、躯干皮疹、水疱为主要表现。虽然病毒本身导致的症状可能并不严重,但如果不积极治疗,也可能导致肺炎、脑炎等的并发症,孕妇感染风疹后还可能致致胎儿致畸。严重者可以留有后遗症。如果未接种相应疫苗,并控制措施不严,可造成疾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的流行。 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5)、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6)、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7)、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8)、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到病家探视病人,不要到发病地区赶集、探亲,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所。9)、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10)、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也是预防的关键。11)、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最好是分房隔离、限制活动。要早发现病人、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可修改欢迎下载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