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自检报告10-199可编辑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445.50 KB
- 文档页数:41
最新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模板3篇)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吧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一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之间,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即将划上一个句号。
回想自己这两个月所走过的路,所经历的事,没有太多的感慨,没有太多的惊喜,多了一份镇定、沉着的心态。
在电子厂的这段时间,做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社会经历。
不过,在老师和师傅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那个新的环境,这对我今后踏入新的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益的。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理论中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翻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效劳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更重要的是我终于亲身体会到了。
以前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工作是学习,如今即将踏上社会,显然,自己的身份就有所变化,自然重心也随之而改变,如今我的主要任务应从学习逐步转移到工作上。
这几个月,好比是一个过渡期——从学生过渡到上班族,是非常关键的阶段。
我实习的单位是北京xx显示技术,北京xx显示技术成立于20xx年1月6日,公司投资280。
3亿元人民币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首条第8。
5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消费线,主要从事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用26—55英寸tft—lcd显示屏、模组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消费和销售。
xx第8.5代tft—lcd消费线总占地面积约37000平米,设计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月,包括阵列、彩膜、成盒和模组四部分消费工序,于20xx年8月31日正式奠基,方案于20xx年三季度正式投产。
xx是惟一完好掌握tft—lcd核心技术的显示领域领军企业,xx8。
5代线工程是北京市电子工业史上有史以来单个投资额最大的工业工程。
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将吸引相关企业投资超过500亿元,每年可形成近1000亿元的产值,提供超过2万个就业时机,彻底完毕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场面。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报告(精选8篇)工程地质实习总结报告篇1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它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以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实习的结论: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报告篇2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听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
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构造、岩石产状的判断与测量,老师还详细的向我们演示了根据层面构造判断断层形成情况,并且通过对已有地质图阅读及应用的讲解,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合集1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土木建筑学院20xx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7月5日,其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
我所在的是土木xx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2、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3、实习地区地质地理概况实习地区主要位于XX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
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XX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二、实习基本要求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工程地质调查报告篇一: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地质调查报告题目:南阳市地质情况完成人:刘芮栩班级:XX-08 专业:土木工程学号:篇二: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XX年6月1星期六调查地点:重庆市大学城重师后山姓名:学号:班级:土木11班小组成员:撰写时间: XX年6月7日星期五成绩:评阅评语:摘要工程地质课程要求,我们五位同学组成地质调查小组,作好详尽计划,徒选择重师后山作为调查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沿途我们观察到不同的岩石,岩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
我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分析讨论,并用相机拍照记录下来,最终我们用了将近四个小时完成了本次野外调查部分。
回到寝室后,我们按照课程要求对所记录的岩石、地质构造进行描述分析。
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查阅资料,我们就小组讨论,最终完成整个工程地质调查任务的分析记录。
目录前言 ................................................ ................................................... ................................ 1 调查区地质地貌概述 ................................................ ................................................... ...... 2 调查内容 ................................................ ................................................... .. (3)1岩石类型 ................................................ ................................................... ................ 3 2地质构造 ................................................ ................................................... ................ 6 3不良工程地质 ................................................ ................................................... ........ 8 总结 ................................................ ................................................... .. (11)前言1.调查目的: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第一篇:工程地质实验报告第一章:1.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及其保护和利用的科学,狭义讲师将地质学原理运用于解决与工程相关的地址问题的学科。
2.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及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环境,成为了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区域稳定性问题-地基沉降变形问题-地基、斜坡或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问题-渗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3.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第二章:1.地球的圈层构造: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外------------------: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3.地质年代表:(纪)第四Q、第三R、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流纪S、奥陶纪O、寒武纪E、震旦纪Zz、青白口纪Zq、蓟县纪Zj、长城纪Zc 4.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沉积接触5.地貌:是地壳表面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地貌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地貌单元:剥蚀、山麓斜坡堆积、河流、湖积与海岸、冰川、风成第三章:1.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2.造岩(造矿)矿物:构成岩石(矿产)主要成分的矿物,称造岩(造矿)矿物。
3.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凝形成;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或在水溶液中析出生成。
4.矿物的形态结构:结晶质(显晶和隐晶)、非结晶质(玻璃质和胶质)5.矿物的物理性质: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6.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成因);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按SiO2分类);结构有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检查报告第一篇: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检查报告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检查报告阿克陶卡兰古铅锌矿尾矿库工程地质详勘年月日完成,并在建筑基础施工于年月日基槽检验,并签署地基验槽合格的意见。
本次质量检查,首先对工作质量(包括1#尾矿坝、蓄洪坝坝前基础及锚固沟地基基础原位测试布置、取样、土工试验等),进行了复查,认为工作量布置符合要求,对不良地质条件有对应的工作量,记录、测试试验数据真实可靠;其次对报告质量进行了复查(包括图件、底层描述、地基土评价、地下水、提出的结论与建议及校审情况等),确认对不良地质条件评价准确,结论与建议正确可行;同时再次核对了地基验槽记录,其意见符合工程勘察成果和实际情况。
根据本次质量检查,确认上述工作和成果均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和任务委托书及合同技术要求,勘察成果真实、准确,质量责任制落实。
勘察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负责人:(单位公章)日第二篇: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
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
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工程地质情况汇报本次工程地质情况汇报旨在全面了解工程地质的具体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地质背景。
本工程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岩石组成。
地形起伏较大,存在大量的河流和沟壑,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二、地质勘察。
我们对工程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方面。
通过钻孔、采样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数据。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针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情况。
结合地质勘察数据和历史灾害记录,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评估。
四、地基工程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特点,对地基工程条件进行了评估和分类。
确定了不同地段的地基承载力、变形特性、地基处理方案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地下水情况。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地下水监测,了解了工程区域的地下水情况。
确定了地下水位、水质、水文特征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排水和防水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六、地质环境保护。
针对工程建设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
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工程地质情况汇报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工程区域的地质特点和情况。
通过对地质背景、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风险、地基工程条件、地下水情况和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在后续的工程实施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汇报中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20XX年工程地质实习是我大学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实地勘探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内容,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工程地质勘探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下面我将对这次实习的具体内容和所学到的经验进行总结。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
在项目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灾害潜在风险分析和评估,包括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调查,我了解到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造成的,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构造活动等因素,结合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来进行灾害风险的评估。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其次,在工程地质勘探方面,我积极参与了一些工程项目的勘探工作。
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质钻探、堆积物采样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和与工程师的合作,我了解到地质勘探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情况,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地质灾害问题。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勘探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专注,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会对工程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此外,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到了科技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
通过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勘探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我发现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效率提升的机会。
比如,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精度航测可以大大提高勘探效率;使用地质信息系统(GIS)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质信息。
这些新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也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自我鉴定范文5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自我鉴定范文1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
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
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
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
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
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
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
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
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
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
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
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
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
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书专业年级姓名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力学教研室编一、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与认识1、实验的目的、要求岩石是矿物集合体。
认识造岩矿物的目的在于识别工程中常见的各种岩石,并为今后学习其他章节打下基础。
本次实习要求如下:(1)通过对造岩矿物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造岩矿物的形态(单晶、聚晶)、晶面条纹、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碳酸盐类矿物的“盐酸反应”等主要特征。
(2)学习根据造岩矿物的形态和物理特性,用肉眼鉴定常见造岩矿物的技能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3)熟练地掌握几种常见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
2、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前认真预习教材的相关内容。
检查矿物标本、小刀、放大镜、条痕板、稀盐酸等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3、实习内容(1)矿物特性的观察;1)矿物单体形态的观察。
六方双锥(或六方柱)一石英(水晶);菱面体一方解石;菱形多面体一石榴子石;长柱体一红柱石;长柱状或纤维状一普通角闪石;短柱状一普通辉石;板状一板状石膏、长石;片状一云母。
2)矿物集合体形态的观察。
晶簇状一石英晶簇;粒状一橄榄石;致密状一黄铜矿;鳞片状一绿泥石;纤维状一石棉、(纤维)石膏;放射状一阳起石、红柱石;结核状一(鲕状、豆状、肾状)赤铁矿;土状一高岭土、蒙脱土。
3)晶面条纹的观察。
有些晶体的晶面具条纹状,如:黄铁矿三个方向的晶面条纹彼此垂直;斜长石的晶纹相互平行;有的石英具横向晶纹。
4)光学性质的观察矿物的颜色白色—方解石、石英;深绿色—橄榄石;铜黄色—黄铜矿;褐色—褐铁矿;铁红色—赤铁矿。
矿的的条痕观察方解石、角闪石、斜长石、橄榄石的条痕。
观察对比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等矿物的条痕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矿物的光泽拿到标本,对着光线,看其反射光线的性质来确定它属于哪种光泽。
黄铁矿、黄铜矿—金属光泽;赤铁矿—半金属光泽;石英(晶面)—玻璃光泽;叶腊石、蛇纹石—腊状光泽;滑石、石英(断面)—油脂光泽;高岭土—土状光泽;石棉、(纤维)石膏—丝绢光泽;白云母、冰洲石(透明方解石)—珍珠光泽。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样本尊敬的导师:您好!我是XX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XX。
在您的指导下,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工程地质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的实际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此,我将向您汇报我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
一、实习背景我所参加的实习项目是某地区拆迁工程前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
该地区因为要进行拆迁工程,需要对拆迁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探,以确定拆迁工程的可行性和设计参数。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调查和勘探的工作,包括现场勘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等。
二、工作内容1. 现场勘查我参与了多次现场勘查工作,对拆迁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通过现场勘查,我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等。
同时,还对有可能影响拆迁工程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如滑坡、塌陷等。
根据勘查数据和现场观察,我对拆迁区域的地质环境做了初步评估。
2. 样品采集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拆迁区域的地质情况,我参与了样品采集工作。
根据实地勘查的结果,我选择了不同地层和不同地质构造的地点进行样品采集。
通过钻孔和露天采集的方式,我获取了一批地质样品。
在样品采集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了样品编号和记录,确保了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分析在样品采集完成后,我参与了实验室的实验分析工作。
首先,我对样品进行了物理性质的测试,如密度、孔隙度等。
这些测试结果可用于地质力学参数的计算和确定。
其次,我进行了化学成分和岩石组成的分析。
通过化学分析和岩石薄片观察,我深入了解了地质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最后,我还进行了一些特殊的测试,如破裂强度和渗透性等。
这些测试结果对确定拆迁区域的工程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果和收获在本次实习中,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参与实地勘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等工作,我对工程地质知识的理论和实际运用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认识。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并学会了如何将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提出解决方案。
1安置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一次性勘察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一次性勘察工程编号: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自审意见1安置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按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及相关规范执行的。
本次勘察工作布置合理,钻孔深度控制适当,取样数量及试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了拟建场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提交报告资料齐备,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图件清晰,附件齐全。
对场地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正确,选择的基础持力层和建议的地基基础方案安全适用,提供的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有据,符合地区经验,本报告已达详勘的精度,送工程勘察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可供设计施工使用。
审核:1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1、概述 (2)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2)1.2、勘察工作目的及任务 (3)1.3、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4)1.4、勘察范围确定、勘察阶段及等级划分 (4)1.5、以往工作的完成情况 (4)1.6、勘察工作量布置及质量评述 (4)2、工程地质条件 (6)2.1气象水文 (6)2.2、地形地貌 (7)2.3、地质构造 (7)2.4、地层及岩性 (7)2.5、基岩面特征、岩体风化特征 (8)2.6、不良地质作用 (8)2.7、水文地质条件 (8)2.8、水、土腐蚀性评价 (8)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9)3.1、重型动力触探测试资料分析整理 (9)3.2、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统计 (9)3.3、岩石试验资料的分析统计 (15)3.4、波速测试成果整理分析 (15)3.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 (17)4、工程地质评价 (17)4.1、现状斜边坡稳定性评价 (17)4.2、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 (17)4.3、地震效应评价 (18)4.4、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19)4.6、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22)5、地基评价 (33)5.1、地基均匀性评价 (33)5.2、地下水作用评价 (33)5.3、岩土承载能力评价 (33)5.4、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选择 (34)5.5、成桩条件分析及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35)5.6、拟建工程对相邻建筑的影响评价 (35)6、结论与建议 (36)6.1、结论 (36)6.2、建议 (36)附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 图号:2-1~2-883、钻孔拄状图 1:100~1:200 图号:3-1~3-4094、动探曲线图 1:50 图号:4-1~4-10附表:1、钻探点数据表2、测量成果表及测量说明附件:1、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波速测井报告2、工程地质勘察纲要3、建设工程勘察合同4、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5、外业见证报告1、概述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设方”)拟在1工业园1建设1安置房项目,特委托1有限公司(下称“我公司”)对1安置房项目建设场地进行工程地质一次性勘察工作,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实习个人报告(5篇)工程地质实习个人报告(精选篇1)本次实习地点主要分布在__山脉。
__山脉是__省的主要山脉。
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带南京、镇江间的一条山系,略呈东西向向北突出的弧形山脉,位于长江南岸。
西起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青龙山,经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镇江市城区、丹阳市境内,东止武进县孟河镇黄山,绵延100公里。
宁镇山脉的地质构造是由震旦系到三叠系岩层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断裂活动,并伴有火成岩多次侵入喷出,最终形成破碎链状山脉。
山前和山间谷地广泛掩覆第四纪下蜀系黄土。
矿产有栖霞山铅、锌、锰矿,铜山钼铜矿,巢风山铁矿,湖山煤矿。
宁镇山脉是中国地质研究最早、最详的山地之一,多种地层名称皆出于此。
南京处于地层发育齐全的宁镇山脉,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其中,苏州地区花岗岩周围,为泥盆纪的石英砂岩所围绕,在西南及西部与花岗岩体相接触处出现有二叠纪的砂页岩。
而南京地区山脉在西段多呈北东向,到终端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但已达到相当的剥蚀深度,“地形倒置”现象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因岩层软弱受侵蚀而形成的次生谷地。
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
汤山地处宁镇山脉西端,由小汤山、雷公山等7座近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
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寒武系的观音台组到泥盆系的五通组。
排山,临近汤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泥盆系的五通组与石灰系金陵组的地层分界线至二叠系的龙潭组。
棒棰山,位于排山附近,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三叠系的下青龙组至三叠系的上青龙组。
以汤山地为中心,北至陡山,南至走家山,南起候家塘,东至汤山镇一线的大致范围称为汤山地区。
汤山地区又是一处古生代地层剖面宝库。
这里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地质历史时限长达3亿年(距今5-2亿年),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组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
工程地质实习个人报告(精选篇2)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本【实习报告总结】一、实习内容及目的在工程地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习的机会,我有幸得到了一些实际工作的经验和锻炼。
本次实习主要是在某地质工程公司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绿化工程的勘察和设计工作。
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和了解到了地质工程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并了解了工程地质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过程及体会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与导师一起参观了工程地质实验室,了解了该公司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流程。
通过参观实验室,我对实验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了解到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
接下来,我与其他实习同学一起参与了一项绿化工程的勘察和设计工作。
在勘察阶段,我们首先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等。
我们还通过采集土壤和岩石样本,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测试,以评估地质物质的物理和力学特性。
在设计阶段,我们根据勘察所得的数据,结合绿化工程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和计算。
这包括选取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和栽培方法,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工程地质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例如,地质勘察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需要通过实验和分析,确定地质物质的力学性质。
此外,工程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地质条件下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要求,以及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
三、收获与不足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工程地质理论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与导师和其他实习同学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正确的进行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并了解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技巧。
然而,在本次实习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自身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实际工程操作中仍存在许多不熟悉和不确定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
其次,我在团队合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配合和沟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自我鉴定5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自我鉴定范文1马上就要出去参与实习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习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参与实习的机会多了,我就会做好这一切,许多的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相信我能够做好这一切,参与实习得到实习的熬炼!一、实习地点论文联盟佛山市高超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二、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加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自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超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
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
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0 kw。
水库在1997年平安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退水库的平安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峻、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平安隐患。
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
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峻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
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峻,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峻威逼。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及任务:巩固和加深第二章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不同矿物的分类、形态、颜色、解理、硬度和鉴别方法;学会分析不同的岩石,清楚不同分类岩石的形成原因及构成和结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三、实习地点:土木工程学院楼岩土标本室四、实验内容:1)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1)、矿物的形态。
包括矿物单体和矿物集合体(2)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a)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应,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b)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光感。
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等(3)硬度。
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划来大概了解矿物的硬度。
小刀为6~6、5,指甲为2~2、5 (4)、解理和断口。
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为解理。
2)矿物的鉴定步骤( 1)、首先应先找到矿物的新鲜面,只有矿物的新鲜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 2)、其次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 3)、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一、六种矿物的鉴定过程1、正长石首先找到正长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短柱状、板状,颜色是肉红色(可以确定为正长石),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泽,先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为6,观察解理面有两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2、橄榄石首先找到该矿物的新鲜面,然后观察它的形状,粒状,颜色为淡黄绿色至黑绿色,在阳光下观察,有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划不动,所以硬度在2以上,在观察解理面时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自检报告** 部** 勘测设计院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 ****年**月院长:总工:分院院长:分院总工:批准:审定:校核:编写:承担任务单位:地质勘察分院勘察工号:**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4)1.2勘察任务、目的 (5)1.3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5)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7)2.1地形地貌 (7)2.2地层岩性 (7)2.3地质构造 (8)2.4库区水文地质条件 (9)2.5库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0)3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12)3.1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12)3.2坝基工程地质问题 (13)3.3除险加固处置措施 (14)4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34)4.1上游围堰现状及质量 (34)4.2放水涵洞工程地质条件 (35)4.3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36)5天然建筑材料 (37)6结论建议 (38)6.1结论 (38)6.2建议 (40)1前言1.1工程概况**水库位于**市东北**乡**村附近的**河上,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小型水利枢纽工程。
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至**公路从水库南约**km处通过,水库距**市**km左右,至水库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水库为一座山区拦河式小型水库,原设计有效库容***万m*,最大坝高**.**m,坝顶高程为****.**m,坝长约***m,属Ⅳ等小(I)型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级,永久性次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级。
**水库始建于****年,由于资金不足至****年只完成了上游围堰土方工程、放水涵洞和闸室的所有工程以及大坝基槽开挖和主坝段截渗墙工程。
该项目属于典型的“三边”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不充分,地质资料不全。
****年**月****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分院对其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
该阶段的设计成果已于****年*月通过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终审。
但由于原定的直坝线方案中右坝肩基岩埋深较大,处理困难,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厅和**市水利局的要求下,原设计的直坝线方案改为从主坝线K*+***处拐向东的副坝线方案。
****年****勘测规划设计地质勘察分院进行了补充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年*月,受****市水利局委托,****勘测规划设计地质勘察分院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地质勘察工作。
1.2勘察任务、目的勘察工作主要任务和目的:1)检验复核初步设计阶段提供的区域性主要断裂活动情况,工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库区的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点;2)调查近坝区(特别是坝址区)的泉水出露及分布情况,评价其对坝体的影响;3)查明主坝段坝基处理深度和范围;4)查明副坝段覆盖层岩性、结构、厚度及其渗透性,分析其对绕坝渗漏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5)对现状上游围堰坝体质量进行综合评述;6)除险加固施工阶段根据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施工地质编录。
1.3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量本次地质勘察所采用的勘察方法和手段主要有:1)区域地质调查:搜集本区已有资料,结合实地地质调查,通过分析复核工作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幅阿西勒幅1:2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等区域地质资料,对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工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地震基本烈度,对库区的地质构造特点与建筑物关系作出评述。
2)钻探:沿坝轴线布置3眼钻孔,总进尺76.0m,每眼钻孔基岩中均进行压水试验和波速测试。
3)坑探:在上游围堰、水工建筑物处和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布置探坑共37个,总进尺132.5m。
4)取样:采取扰动样及原状土样共35组。
5)野外测试:在上游围堰填筑土中进行天然密度、含水量试验6组;在左岸覆盖层边坡地段和副坝覆盖层砂砾石层进行野外渗水试验3组。
6)测量:进行高程、平距测量。
7)施工地质编录:对坝线、溢洪道和放水涵洞开挖进行施工地质编录。
勘察完成工作量见表1.3-1。
表1.3-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水库位于***北侧的*山中段南坡,地势北高南低。
水库区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的狭长山谷中,岸坡一般15°~26°。
其东、北、西三面环山,为中山区峡谷河段,两岸海拨高程950~1200m,相对高差50~150m。
呈“U”字型河谷,库区内植被发育。
库区现代河床宽50~80m,上覆地层为上更新统—全新统冲积洪),岩性为砾石、岩块、碎石和粉土。
库区两岸冲沟较发积层(plalQ+-43育,为切割较深的丘陵沟壑地貌。
2.2地层岩性库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组下亚组、中泥盆统克孜别依特组和第四系。
)1)上泥盆统*组下亚组(a tD3出露于距坝址约600m以北,水库尾部库区两岸大面积出露。
岩性为绿灰色、黄褐色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沉积的粉砂岩,粉砂质泥灰岩夹暗绿色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砂岩夹凝灰砾岩透镜体和泥岩。
2)中泥盆统克孜别依特组(kz)D2在坝址区遍布,大面积出露于库区两岸山坡高地,靠近河床处仅有零星出露。
岩性为灰或深灰色,轻变质片理化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泥岩。
产状170°∠45°~60°。
在水库区内与上泥盆统*组下亚组为断层接触。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pl)alQ+3分布于库区左岸,在山前形成丘陵岗地或高平台,主要是洪积的砂、砾石和粉土。
砾石多呈扁平或次圆形,分选性差。
砾石成份主要为凝灰岩类和花岗岩等。
4)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层(eol)Q3分布于坝前左岸,地形呈缓坡。
黄土为浅黄色,颗粒均匀,结构疏松,具垂直节理和大孔隙性。
)5)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冲积洪积层(plalQ+-43分布于现代河床、沟谷、河漫滩中,沿河流方向呈条带状,主要为碎石、岩屑及砂的堆积,大小不一,结构松散,成分复杂,砾石磨圆度中等。
)6)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dlQ4在测区内大面积分布,主要出露于河床右岸。
岩性主要为角砾,大小不一,结构松散,成分复杂。
7)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el)Q4分布在基岩出露的高山半坡或坡角处,主要出露于坝址区右岸。
岩性为母岩风化后的角砾。
2.3地质构造据《*****区域地质志》库区位于准噶尔西北边缘,属准噶尔—北天山褶皱系的*—荒草坡亚带。
岩性为灰或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轻变质片理化,呈中厚层状,产状:60°~80°,NW∠20°~75°。
库区发现F1、F2断层和小型断裂构造f1,具体见附图“**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现分述如下。
(1)F1断裂位于库区上游,为压性断层,走向170°,倾向南西,倾角75°,走向较顺直,该断裂南距坝址630m。
该断层横切河谷,在流水冲沟中可见泥质粉砂岩被其错断,水平断距3m,破碎带宽1m左右,其大部分被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坡积层所覆盖,地貌上形成深3~5m的沟。
(2)F2断裂位于库区上游,为压性断层,走向165°,倾向南西,倾角70°,走向较顺直,该断裂南距坝址760m。
该断层横切河谷,其上被第四系冲洪积物和坡积物所覆盖,地貌上形成深10~15m的沟。
F1、F2断裂为克兹尔南断裂从库盘穿过的断裂系,在库盘横切河谷,切断了泥盆统泥质砂岩,未切断第四纪地层,其活动对水库的影响可不考虑。
但在库盘切断了泥盆统泥质砂岩,破碎带宽1m左右,为压性结构面,会有少量库水通过断裂面向邻谷渗漏。
库区内f1小断裂位于坝址处,其错断了放水涵洞洞基中泥盆统克孜别依特组泥质砂岩,断层产状为走向260°,NE∠75°,为高倾角断层。
该断层属压扭性断裂。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作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2.4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库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
基岩裂隙水贮存于两岸基岩裂隙内,主要接受融雪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库区内以泉水的形式出露,出露高程在987m~1005m间。
其泉水矿化度2.1g/L,多为下降泉,泉水水化学类型SO4=-Na+·Mg++型水,属微硬水,PH值8.3,属弱碱性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河床覆盖层中,其径流较为畅通,由于河道狭窄,含水层厚度较小,第四系孔隙潜水贮量不大。
2.5库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2.5.1水库渗漏水库回水位高程1009.7m,向上游淹没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plalQ+4)以及较小范围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洪积层(plalQ+3)。
水库右岸基岩被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堆积层(Q4el)所覆盖,厚0.5~2.0m,较薄。
基岩面随地势而升高,在右岸高于1020m的高程,高出设计蓄水位。
基岩相对完整,不致产生渗漏,条件较好。
水库左岸堆积第四系全新统洪积低液限粘土、砂砾石层。
据物探、钻探资料,第四纪覆盖层厚为5~12m,水库蓄水后将存在库岸渗漏问题。
距坝址北630m处有断层F1通过水库,其呈近东西向展布,破碎带宽约1m,为压性断层,其阻水性较好,对水库渗漏影响较小。
距坝址北760m处有断层F2通过水库,其呈近东西向展布,破碎带宽1~2m,分布于库尾,为压性断层,对水库渗漏影响较小,不需要处理。
水库渗漏主要为通过水库左岸k0+050~k0+180段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和冲洪积含细粒土砾和级配不良砾的库岸渗漏。
经计算,k0+050~k0+180段库岸年总渗漏量(按高水位期40天计)约60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