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7.3美丽的黄昏 |人音版(简谱)(2014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美丽的黄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三年级学生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表达音乐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美丽的黄昏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美丽的黄昏图片、歌曲音频、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歌曲乐谱、歌词打印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展示美丽的黄昏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好。
b.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10分钟)a.教学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b.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c.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表情符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歌曲旋律进行演奏。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a.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b.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演唱得更好。
5.拓展(5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编写新的歌词。
《美丽的黄昏》教案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旋律采用三拍子写成,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使歌曲的旋律性比较强。
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
歌曲通过简单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特定环境下的“自然与音乐”——黄昏的钟声,在美妙的歌声中提高审美情趣。
2、技能目标:能够有意识地参与轮唱,并且在轮唱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树立良好的声部概念,建立正确的合唱方法,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聆听——听钢琴、听教师范唱、听同学模唱、听录音演绎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聆听对比的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在参与中聆听,在聆听中修正自己的表现。
吹奏乐器“陶笛”的加入,让学生感受、体验、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音高、音准。
音乐学具发挥最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有表情地用轮唱表现黄昏中钟声的缥缈与美妙。
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唱会、唱好歌曲。
2、难点:歌曲的二部轮唱,各声部的和谐、悦耳,陶笛的双声部吹奏。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背景音乐《美丽的黄昏》伴奏)1、在音乐中做放松,脸部肌肉、打口盖及身体的全部。
2、歌唱呼吸练习。
(急吸慢呼)一、歌唱训练:1、哼鸣的练习:简单的单音模唱,中音:“do ri m i f a so l l a”2、演唱歌曲《两只老虎》,在尝试二部轮唱。
并提问:这个演唱形式给你什1 / 5么感受,[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演唱歌曲、增加难度中初步建立轮唱的概念,也为歌曲《美丽的黄昏》学习做铺垫。
]3、师生谈歌曲演唱方式的改变带来的不同感受。
[设计理念:谈话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放松,孩子们可以在交谈中理出轮唱的概念,而且是印象深刻、牢固。
教学内容:美丽的黄昏教学目标:通过学唱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巩固已初步掌握的合唱技能,要求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唱好轮唱,尝试三声部的形式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二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教学过程一、常规训练1师生问好2复习《两只老虎》二、感受歌曲1、观赏画面“黄昏情景”,同学们,这幅画中你看出了什么?能说一说吗?如我们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3表演双簧节奏游戏三、学唱歌曲。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讲解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进行演唱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效果,这样的合唱就是轮唱。
(2)根据歌曲的情绪,给三个乐句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再唱一唱。
(3)用不同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说说表现的情绪和意境有什么不同。
(4)提出具体的要求,完成好三声部轮唱,第一遍齐唱,再分二组进行轮唱,然后进行三声部轮唱,循序渐进的进行5、完整演唱轮唱歌曲。
四、课后反思今天的音乐课,由于课前作了精心准备,搜集了好多关于黄昏的图片和与之匹配的背景音乐,做成了比较精美的黄昏图片课件。
孩子们在课堂上通过课件感悟到了黄昏的宁静与美丽,都能够正确地表达出应该用轻柔的声音唱这首歌曲。
可是在真正演唱的时候,由于声部轮唱时生怕自己唱不准,孩子们都做不到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
整首歌曲,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赶,二声部还可以,就是三个声部在比赛看谁唱得准确,稍差些。
我又是请较好的学生与我合作进行示范,又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再三地强调我们应该怎样唱。
可孩子们还是放不下包袱,声部还是有些不太清晰,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美丽的黄昏》教案课型:唱歌课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第五册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能够参与轮唱,并能在轮唱中学会聆听。
2.能够有意识的参与轮唱,并且在轮唱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树立良好的声部概念,为以后的合唱打好基础3、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有表情的用轮唱表现黄昏钟声的飘渺与美妙。
2.二部轮唱。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爬山,我把你们分成两队,我们从两条不同的路线出发。
二、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1.聆听歌曲旋律师生律动感受二声部旋律的特点2、再次聆听3、解决第二句合唱旋律让我们回头看一看,他们同时出发爬的这两座山上分别遇到了哪些小音符。
4、分别演唱曲谱5、请你画着旋律线再来跟琴演唱过渡:两个小队在相遇时同时唱起了一首歌,请看他们分别唱了什么?6、分别演唱歌词7、听和声范唱8、跟伴奏分别演唱9、配合演唱三、教唱歌曲过渡:不知不觉我们爬上了山顶,来看看这是什么时候的风景?让我们边听这首《美丽的黄昏》边欣赏黄昏时刻的美丽风景吧!(一)、欣赏美丽黄昏(幻灯片)1、完整聆听歌曲这首歌曲跟我们平时演唱的齐唱歌曲有什么不同?揭开轮唱歌曲特点:演唱者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的歌曲就叫轮唱。
2、再次聆听加入合适的打击乐器(二)、学唱歌曲1、这么美的一首歌曲,让我们都一起来唱一唱。
完整演唱一声部谱子2、加歌词这么优美的旋律当然要配上好听的歌词。
3、学唱二声部请你们的歌声再次想起来,让我也加入进来,看我的歌声是能影响到你,还是能让歌曲变得更加丰富好听。
4、学唱二声部旋律5、加歌词演唱6、合作进行轮唱7、指导音色再次轮唱8、加入器乐进行轮唱四、拓展过渡:我知道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小小指挥梦,今天老师就来帮你圆了这个梦想。
美丽的黄昏1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第一声部,再次体会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2、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清齐唱与轮唱的异同,学习轮唱曲《美丽的黄昏》第二声部,并能完整地用轮唱形式演唱歌曲。
3、用竖笛为歌曲《美丽的黄昏》伴奏,并通过合作演练的方式,完成吹、唱、表演三者的结合。
2学情分析1、本课是《美丽的黄昏》教学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里,学生对歌曲第一声部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一课重点是完成歌曲的轮唱学习。
2、学生在二年级下期已接触过轮唱歌曲《两只老虎》。
所以,在本课学习轮唱前可以重温歌曲《两只老虎》,即使对过去歌曲的复习,也对新歌轮唱学习起一个引导作用。
3、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对齐唱和轮唱有更清晰的概念,从而加深对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印象,学习起来更容易更轻松些。
4、歌曲《美丽的黄昏》旋律并不难,所以,再练唱过程中可适当地加进器乐——竖笛的吹奏,因为竖笛在吹奏时不能用力,加上竖笛的音色柔美的特点,从内心帮助学生解决轮唱时两声部声音过大造成互相比压的现象,明白轮唱中两声部必须达到平衡的道理。
所以,竖笛的进入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复习,同时又不让学生在反复练习歌曲时感觉枯燥,让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
3重点难点1、完成歌曲《美丽的黄昏》的轮唱学习。
2、同过小组合作演练的学习,完成吹奏、轮唱、表演三者的结合。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黄昏时分,教堂,铜钟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想象画面中出现的宁静,柔和,舒缓美好的场景,想象一下教堂里还会出现什么声音?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黑板上出示课题:美丽的黄昏。
同学们也来学学这天籁般的声音,进入发声训练。
2、发声训练。
(练声要求:双脚分开,于肩平齐,双手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把自己想象成教堂唱诗班的学生。
)(1)全体同学用平缓的气息,“O”的口型发出悠长和谐的声音——哦。
(2)加大难度练声。
先由站在老师对面左边的学生先发“哦”,声音不断,自由换气,然后看老师手势,右边的学生后发“哦”,最后声音融为一体。
音乐课《美丽的黄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掌握四三拍子。
2、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学习歌曲,初步掌握二声部轮唱。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掌握四三拍子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初步掌握二声部轮唱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节奏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基础训练二、导入(听音乐《喜羊羊与灰太狼》、《解放军进行曲》、《摇篮曲》)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段音乐,我们一起听,你都有哪些感受?你可以通过身体的律动自由的表现。
师:你为什么听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音乐就会这样跳起来呢?生:略师:一般像这样比较欢快的音乐,我们通常都用四二拍子来表现。
(《解放军进行曲》《摇篮曲》同上)师:一般像这样比较柔和,安静的音乐,我们通常都用四三拍子来表现。
小结:通过我们聆听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节拍、不同的节奏及速度,所表现的音乐情绪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到音乐中,感受不同的音乐,了解到不同的音乐节拍、不同的节奏及速度,所表现的音乐情绪也是不同的。
为接下来更好的学习三拍子音乐打好基础。
)三、学习歌曲1、(出示图片:黄昏)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夕阳西下、美丽的黄昏图片,请大家边看图片边想想,这样的一组图片我们应该配上什么样的音乐?生:略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昏,听一听词、曲作者又是如何用音乐来表现黄昏的?2、(听音乐,范唱)师:听到这样的音乐你又有什么感受?生:略3、掌握四三拍子师:再次聆听音乐,小组合作感受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生: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师:我们一起随音乐拍打四三拍子节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感受音乐拍子,符合我们现在的音乐课标要求,通过自己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加强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4、节奏训练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节奏,我把节奏图示画出来,请大家小组合作拍打节奏。
生:小组合作并汇报×-××-×××××--5、旋律训练师:1、2、3、4、5、6音阶训练并进行视唱生:略6、歌曲演唱师: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意境。
第7课教唱《美丽的黄昏》欣赏《灵隐钟声》【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通过二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体验美妙和声带来的音乐意境。
2.初步培养学生二部轮唱的能力,演唱时做到均衡、和谐。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拍子二部轮唱歌曲。
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两句优美流畅,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二声部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二部合唱曲,表现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休闲的感觉。
《灵隐钟声》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
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碰铃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我是汪老师,很高兴今天的音乐之旅能和同学们一起结伴而行,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钟声音效】师:原来是一阵钟声。
那这钟声究竟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呢?让我们跟随声音一路去寻一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美丽的黄昏》flash图片】二、新课教学师: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一片余晖的彩霞中,远处的教堂里传出了一阵悠扬的钟声,另孩子们忍不住放声歌唱,让我们听着她们的歌,继续融入这美丽的黄昏吧!【课件播放:《美丽的黄昏》flash图片】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美丽的黄昏》,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40页,对照歌谱,认真聆听,想一想,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课件播放:歌曲范唱】【课件展示、师旁白:这是一首流行于欧美的歌曲,四三拍子,旋律舒展流畅,情绪优美。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美丽的黄昏》教案教学目标:1.让我们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和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通过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独立视唱识谱,用口风琴辅助提高学生的轮唱技能;3、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教学重点:优美、有力度层次的演唱教学难点:轮唱教学过程:一、弹唱问好,导入新课:1、听音乐导入;1)、听听音乐中手铃的节奏。
用三角铁、响板伴奏适合用什么样的节奏?(黑板出示多声部节奏)2)、用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3)、用歌声为歌曲伴奏。
用100︱567︱100︱为歌曲伴奏叮咚嘣嘣叮2、图片欣赏,导入本课。
你觉得黄昏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美丽的黄昏》,让我们来听听歌曲中的黄昏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歌曲:1.聆听范唱。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自学旋律,练习视唱。
(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3.跟同桌相互视唱,互相帮助。
4.请同学单独视唱,检验自学成果,解决难点。
(四度音程的跳进)5.全体随琴视唱。
边唱边用手指在琴键上弹奏。
6.用口风琴视奏歌曲旋律。
7.在口风琴的伴奏下填词演唱。
三.轮唱训练。
1.再听音乐,跟听自己的声部,在心里随唱。
2.三听范唱,找出演唱与歌谱的不同。
3.学生歌声与琴声做二部轮唱。
4.生生轮唱清唱。
(观察乐谱两个乐句之间的模进关系,力度应怎样处理;结尾的旋律下行,应怎样处理?)5.随伴奏音乐轮唱。
6.随音乐有感情的轮唱,加入打击乐器、人声伴奏。
四.音乐创造: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首歌曲的情绪呢?(速度、节奏、连与跳、节拍等角度,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
)五、结束语:同学们不同风味的“美丽黄昏”带给我无限惊喜,希望同学们能用音乐创造出更多的美丽风景,美妙心情。
《美丽的黄昏》教学案例一、课型:以轮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二、教学内容:1、音阶练习2、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通过轮唱及音色处理,表现歌曲幽雅、休闲的意境美。
三、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能用柔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描绘出一幅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象。
2.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教学,掌握音准、节奏、气口、二部轮唱,能用柔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态律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等活动,感受歌曲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体会它们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四、教学重点:二部轮唱与合唱训练。
五、教学难点:二声部和谐,音准、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音响、图形谱、钢琴、碰铃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音程游戏A、随音乐进入教室,感受三拍子的律动(注意老师体态律动的变化)B、柯尔文手势辅助演唱音阶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爬爬音乐的楼梯。
(二)、引出《美丽的黄昏》欣赏学唱1、欣赏歌曲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同学们看看它是出现在什么时候的情景?生:夕阳,黄昏。
师:对了,这就是美丽的黄昏。
(播放音乐)师:这么美的画面。
音乐史怎么样呈现的呢?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出示图谱)师:请同学们再听一次,边听边感受乐曲有几个乐句?画图形谱2、学习歌曲(1) 学唱第一句旋律1— 2 |3— 1|4— 3 3|3 2 1|4— 3 3|3 2 1|师:用手划一划这段旋律线。
(2) 学唱第二句旋律3— 4|5— 3|6— 5 5|5 4 3|6— 5 5|5 4 3|(3) 大家感觉,一、二两乐句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相同、换气口相同等等)(4) 学唱第三句旋律师:你发现了什么?(渐弱)(5)连起来唱一遍。
(起立唱)(加入碰铃伴奏)4.学习歌曲。
唱歌词,注意气口。
很多种办法反复唱,最后以清唱作为检验。
和教师形成轮唱,再是生生轮唱。
5. 加入钟声的伴奏(“叮咚”伴奏,也可用碰铃)师:我们一起来一遍,轮唱加小钟。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演唱)一、教材分析人音版第五册第七课《美丽的黄昏》,是一首3/4拍的欧美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六小节,歌曲短小而优美。
歌曲的第一乐句由1、2、3、4四个音构成,并且“4”这个音是这课的新认音符,第一乐句把“4”放在强拍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需注意其音准。
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
第三乐句是用“1——”来作钟声的模拟。
歌曲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休闲的感觉。
二、教学目标1. 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意境。
2. 初步学习轮唱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学习演唱二部轮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语言:让我们先来一起听一段好听的音乐,欣赏一下黄昏的美景。
(学生欣赏“黄昏”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夕阳西下、落日归家、心情宁静……(二)学习歌曲1. 初听感受(1)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教师语言:有一首歌曲就叫《美丽的黄昏》,大家听一听歌中都唱了什么?想一想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听范唱《美丽的黄昏》)答案:歌曲情绪优美,中速稍慢。
教师语言:这首歌曲是一首3/4拍的欧美歌曲,歌曲用较慢的速度,优美的情绪表现了美丽的黄昏的美景和叮咚的钟声。
(2)了解轮唱教师语言: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想一想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复听范唱《美丽的黄昏》)教师语言:歌曲先是齐唱了一遍,之后两个声部分别进入演唱,这种演唱形式是合唱的一种,叫做轮唱。
2. 学习歌曲(1)节奏练习教师语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大家先来划拍读一下节奏。
(学生划拍朗读节奏)(2)朗读歌词教师语言:同学们,这首歌曲优美动听,请你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读歌词吧。
(3)学生跟着老师划拍视唱歌谱(4)分句教唱歌曲教师语言:下面我们唱一唱这首歌曲,老师演唱一句,你演唱一句。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是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三拍子二部轮唱歌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两句优美流畅,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二声部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二部合唱曲,表现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休闲的感觉。
三年级学生对于合唱歌曲的学习并不是很多,只是接触了比较多的是齐唱形式,对于不同声部之间的共同演唱知之甚少,更是很难一下从一首歌曲中很快学会二声部轮唱,这是本节歌唱课的难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努力,学生能够对二声部合唱有更多的认识,可以更喜欢这种演唱形式。
三、教学目标1. 通过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参与实践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体验三拍子特点。
通过艺术拓展,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2. 通过学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起伏;3. 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和谐的二部轮唱表现歌曲意境,感受二部轮唱。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讲解二声部轮唱,教师指挥,学生体验难点: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节奏的错位练习。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引发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屏幕中这几幅图片,哪一幅画是黄昏的时候?师:是的,同学们的眼睛真锐利,一下子就把黄昏图画分辨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黄昏的歌曲—《美丽的黄昏》2.了解黄昏,感受黄昏师:在老师看来,夕阳宛如一张充满笑容的脸,她的余光给天空披上了一件霞衣,你听,远处的教堂的钟声慢慢敲响,美丽的黄昏来了。
《黄昏》歌曲弹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歌曲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的欧美歌曲。
歌曲为3/4拍,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形象生动,曲中的衬词“叮咚叮咚”形象地表现了黄昏夕阳中风铃的美妙声音。
【设计思路】在本学期中学生们初次接触轮唱的一种演唱形式。
通过空中课堂的歌曲律动,学生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但对于整首歌曲在学习轮唱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在轮唱时的节奏把握还不够充分。
因此,基于教学目标,在本堂课中我将通过不同的弹唱形式来解决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节奏问题,我采用了多媒体库乐队的音乐软件,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等弹唱形式来帮助他们掌握好轮唱的演唱形式,同时也调动了三年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教师的范唱指导,来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纵使他们在频幕前也能亲身体验并有效的歌唱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运用库乐队软件来弹唱歌曲《黄昏》,学会用轮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在聆听、模唱、创编等方法中学会弹唱歌曲《黄昏》3、想象、体验、表现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用库乐队软件来弹唱歌曲《黄昏》。
2、在音乐实践活动使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PPT课件 ipad库乐队软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检查网络设备,师生问候2.欣赏拓展歌曲阿卡贝拉版《中国少年》二、学习轮唱1、师生互动连麦:什么是轮唱?2、欣赏老师合作轮唱《黄昏》说明:根据教师的范唱与指导,学生能够掌握轮唱的歌唱效果。
3、师生合作:轮唱歌曲《黄昏》,感受黄昏时的意境说明:通过是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增强对歌曲《黄昏》意境的感受。
身临其境,学得积极更投入。
三.库乐队制作《黄昏》1、听一听:老师用了哪些伴奏乐器?2、打开库乐队软件(1)打开——录音机——声音(2)设置——速度100——3/4拍(3)添加小节24/自定义(4)关闭节拍器——点击录音——开始演唱(5)点击音轨选择拷贝——黏贴——自制二声部提示:学生用学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伴奏乐器。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黄昏时刻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
歌词富有诗意,适合三年级学生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生对于黄昏景象的理解和感受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和感受黄昏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黄昏的喜爱和赞美。
3.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黄昏的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黄昏的美。
3.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演唱姿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黄昏的美好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伴奏。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昏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黄昏?黄昏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
接着呈现歌词,引导学生跟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演唱姿势。
针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练习。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教学内容:歌曲《美丽的黄昏》教唱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和对音乐的感受力,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意境。
3.准确表现这首仅有六度音域的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表现乐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演唱的声音达到和谐而优美。
教学重点、难点:
二声部轮唱教学。
教学过程:
一、气息练习
1.“跑跑走走”
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爬山~先来看看我是怎么爬的?
跑三步“ti ti ti ti ti ti”(示范),走三步“ta ta ta”(示范)。
注意咱们爬的时候脚不能离开地面哦,休息的时候感觉气息是往下的,小肚子这里用力。
请你们来模仿一下。
生:(模仿)
2.结束句旋律哼唱
师:大家爬得可真起劲!这时,天边飘来了两条云彩,它们变成了两条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生模仿用lu学唱)你们知道云彩是飘在哪儿的?(生:天上。
)我们试着高位置地演唱。
生:(模仿哼唱)
师:先来唱唱第一条旋律。
(边唱,边手划拍)
生:模仿哼唱
师:我们要时刻注意我们的气息,顶住肚子!我们要用更轻巧的声音来演唱第二条旋律,请听老师示范。
(做柯尔文手势+范唱)
生:模仿哼唱
二、新课教学
(一)图片导入:(背景音乐播放《美丽的黄昏》)
师:同学们爬的满身是汗,不知不觉,时间悄悄的过去了,听,太阳公公怎么了?(弹321)生:下山了
师:夕阳就像你们的一张张笑脸,在天空中开始缓缓下滑,她的余光给小城披上了一件霞衣,美丽的黄昏来了。
(二)初听
问题:1.听到了什么?(钟声)
2.哪里会有钟声?(教堂、寺庙、学校)
师:简介这是欧美地区一首描写黄昏、寺庙、钟声的歌曲。
我们今天爬的这座山上也有一口大钟。
(三)复听(要求:师画旋律线,生跟着画。
)
讲解旋律线的走向、形状(像山峦连绵不断。
)
问题: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舒适、美)
(三)单声部学唱
师: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体会这种悠闲、雅致的感觉吧!
1.师高位置示范,请生在第一拍轻拍手示意。
问题:节拍?(四三拍)
2.按节奏念歌词。
(注意高位置;轻声。
)
3.跟音乐模唱(师生同做柯尔文手势)
4.通过柯尔文手势找出音准不足进行单独练习并解决。
三、拓展:轮唱
1.师示范,初次感受轮唱
1.师: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老师也想加入大家的队伍,老师肯定跑得比你们快,所以我得让让你们,请你们演唱这段旋律(师指着生唱的乐句,预设这个环节唱两遍,先调动积极性。
)老师一定能追赶上大家的脚步,在山顶上和你们一起敲钟。
请你们不要停下脚步。
问题:师是从哪处开始追赶大家的脚步?
生:第二乐句
师:老师在最后一个乐句走了一条捷径,为了和你们一起敲响山顶上的大钟。
(示范唱)2.生领师帮
师:这次还是由你们来领路,我请第一组的同学和我一起追赶大部队的脚步,看看我们配合得怎么样?
3.生生分组,注意手势
师:“请大家看老师的指挥,老师把刚才的旋律采用先后进入的顺序,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两只手手势的音高关系,两只手分别代表了哪两个声部呢?”
生:“老师的右手代表了一声部,左手代表了二声部。
”
师:“我们一边来唱一唱旋律,一边来做一做柯尔文手势。
”
(经过几次边唱边做手势。
)
生:“...3 2 1 | 3 - 4 | ...”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听音乐,因为我要把我的任务交给这边的同学了!请你们自己找到路赶上我们的大部队。
(注意要相互聆听对方的声部,声音要和谐统一。
)
4.乐器伴奏,合作表演(看具体情况)
5.师:咱们的歌声如此动听,老师带来的几件乐器朋友也想参加。
我就把这几样乐器交给这几位小代表!请你们在每小节的第一拍演奏,其他同学不要着急~咱们把小手当做乐器!一起来表演吧!
四、总结
师:像这样有两个声部,旋律相同,前后进入的演唱形式就叫做轮唱。
大自然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等你们去发掘。
让我们再次响起美妙的旋律,请A组的同学带着歌声有序地走出教室,B组的同学等你们的旋律出来后再有序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