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地区保护储层技术研究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96.00 KB
- 文档页数:46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摘要:根据油田的勘探开发不断加速以及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本文简述综合录井仪在现场解释,确定地层储集层及地层流体性质,工程事故预报等方面的应用,举例说明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实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综合录井技术储集层地层流体性质全烃电导率在当前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成熟的条件下,综合录井越来越能体现出其的重要作用。
在二连重点探区阿尔凹陷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综合录井仪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既可连续测量钻井液中烃含量及烃组分含量,又可以进行工程参数、钻井液参数及地层压力数据的随钻监测,且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处理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统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数据未能得到充分应用。
本文就利用现场资料进行地层流体性质分析、工程事故预报等方面应用做一阐述。
1 判断储集层及地层流体的性质1.1 确定储集层位置确定储集层的位置是现场录井关键的第一步,在PDC钻头的高速利用的今天,随钻的砂泥岩钻时很难区分,砂岩成散砂颗粒状且含量极低,纵向上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宜区分,因此带来常规录井储层识别的困难,综合录井现场采用dc指数和全烃曲线交会法,可以很好的判断地层的性质变化。
A3井在1620.00~1690.00m为PDC钻头钻进井段,利用dc指数与气测全烃曲线交汇方法进行储层识别,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井段1630~1633.00m(显示层1),dc指数低值与全烃高值对应较好;井段1684.00~1687.00m(显示层2)中,依据曲线交汇情况,很明显的判断出这段岩性的变化,从而正确的确定出储集层的位置,这在完井电测中得到了证实。
1.2 确定地层流体性质(1)气体解释方法经过多年地发展,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解释理论,例如:依据现场实测全烃显示峰形、皮克斯勒图版、含量解释图版、三角形解释图版等多种方法。
在现场解释中,充分利用工程、钻井液参数对地层流体进行分析,可以有特殊的效果。
(2)利用电导率与气测全烃资料确定地层流体性质:综合录井仪安装有电导率传感器来连续测量钻井液的电导率变化,当钻开地层后,地层中的流体会影响钻井液的电导率。
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储层特征与评价武英利;朱建辉;张欣国【摘要】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以及露头样品的微观分析和物性测试,对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的储层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海相、陆相均很发育,总体上具有从石炭到二叠系由海相向陆相转变的规律;地层以灰岩和碎屑岩为主,局部地区为火山碎屑岩.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储集性能较差.石炭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二连的西南部,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二连东北部以及松南的磐石一带,Ⅲ类储层主要分布于三江以及松北部分地区;二叠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松北的伊春附近以及二连的林西官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于二连东部的西乌珠穆沁旗附近以及松南的永吉附近,Ⅲ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镇赉县附近.%According to field observations and outcrop sample tests, the conditions of Carboniferous - Permian reservoirs in Northeast China have been studied.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strata are widespread in Northeast China. Both marine and continental facies are found and the marine facies changes to the continental facies from Carboniferous to Permian. Limestone and clastic rock are the dominant formation compounds, and in some region, pyroclastic rock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The reservoir conditions of Carboniferous - Permian are usually poor. As to Carboniferous strata, the type-Ⅰ reservoirs mainly locate in the southwest of Erlian city, and the type- Ⅱ in the northeast of Erlian city and in Panshi city (south of the Songliao Basin), and the type-Ⅲ in Sanjiang county and the north of theSongliao Basin. As to Permian strata, the type-Ⅰ reservoirs distribute in Yichun city (north of the Songliao Basin) and Guandi town ofLinxi county of Erlian city, and the type-Ⅱ around West Ujimqin (east of Erlian city) and Yongji county (south of Songliao Basin), and the type-Ⅲ around Zhenlai county of Inner Mongolia.【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1(033)005【总页数】6页(P499-504)【关键词】储层特征;储层评价;石炭系;二叠系;东北地区【作者】武英利;朱建辉;张欣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4松辽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古生界海相地层分布广泛,前人对该地区古生界的研究认为,石炭—二叠系具备良好的油气源岩条件[1-5],这为该区扩大新的油气资源勘探领域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基础。
浅析修井作业中的储层保护储层保护技术是贯穿于石油开采和开发过程之中一直得到重视,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可能对储层造成一系列的损坏,我们可以通过保护储层、防止污染的方法,来使储层伤害减少到最低。
对于井下作业公司来说如何更好的在修井作业中减少储层伤害是修井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修井液对储层的影响所谓的储层伤害就是指在井下的各种作业中,在储层近井壁带造成流体(包括液流、气流和多相流,也可能是流体中还含有固体颗粒)产出或注入自然能力的任何障碍。
在修井作业中修井液性能是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储层保护的关键。
它的性质对储层的损坏影响较大。
其中影响的因素较多:(1)修井液与储层岩石矿物等不配伍引起的伤害,因为地层中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和易分散等特点。
特别是一些极容易发生水敏反应的粘土,会产生水化膨胀。
还有就是一些岩石矿物与外界流体接触易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并导致渗透率大幅度下降,对储层造成严重的伤害;(2)固体颗粒堵塞引起的储层伤害,固体颗粒来源于各种修井液中所携带的颗粒,还有就是地层本身的颗粒。
对于储层来说固体颗粒本身就是污染物。
由于修井液中有可能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有可能侵入到地层,进入孔隙和喉道之中,影响地层的孔隙度;(3)外来液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一起的伤害。
当外来的修井液的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的矿化度时,则可能引起粘土矿物的膨胀和分散,也有可能两种液体发生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结垢和化学沉淀造成储层伤害;(4)毛细现象引起的伤害。
地层中的孔道可以看作是无数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彼此相通的毛细管。
当外来水相流体侵入亲水的油藏孔道后,会形成一种毛细管阻力,如果储层无法克服,油将无法流向井筒,最终导致油相渗透率降低,对储层造成严重的伤害;(5)由于钻井残余的污物,氧化物,沥青等的有机物,细菌分解物等,在修井作业中可能堵塞射孔孔眼,地层孔隙,孔洞和裂缝等。
由于各种各样的储层伤害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包括绝对渗透率以及油、气层的有效渗透率)。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地区。
该地区的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别,具有独特性。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的地质特征。
一、地质背景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其面积约为22万km²。
章古特地区位于盆地的南部,北纬42°~43°,东经115°~116°,总面积约为2000km²。
该地区处于盆地的裂谷区,发育了一系列断裂,赋存有丰富的浅层沙岩和泥岩。
该地区受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厚度较大,是一处非常适合油气富集的地区。
二、岩性和储层特征章古特地区地质构造成熟度较高,地质时代跨度较大。
岩系主要是二叠系致密砂岩和泥岩,以及三叠系下统的砂岩、泥岩、灰岩等。
其中三叠系下统的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1. 致密砂岩:该地区致密砂岩多数为红色或深红色,呈多层交互分布,砂颗粒以中细粒度为主,粒度排序较好,分散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致密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0.1%~5%之间,渗透率极低,储层性能较差。
2. 陆相砂岩: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分布较广。
通常呈灰绿色或黄灰色,石英颗粒为主,沥青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一般在10%左右,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能。
3. 泥岩:该地区的泥岩颜色多样,有绿色、灰黑色、褐色等,其中绿色泥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是烃源岩。
泥岩属于相对较差的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对陆相砂岩形成漏斗形的收支域具有重大作用。
三、油藏特征1. 富集类型:章古特地区油气富集类型较为复杂,既有岩心、孔隙、微裂缝储层,又有漏斗形储层、岩溶储层等多种类型。
2. 富集时间:浅层油藏的富集时间较短,大约在第三纪晚期 ~ 第四纪早期,属于近地表高温条件下的富集。
3. 富集层位: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富集层位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南四道口组、两岔子组等地层。
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 研究目标储层损害是指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降低了储层的产能和可采程度。
储层保护技术旨在预防或修复储层损害,保障油气田的可持续开发。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目前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检索相关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和专利数据库,收集了大量关于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成果。
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方法和应用案例。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部分文献中提到的关键技术或观点。
3. 研究发现3.1 储层损害的类型和机理储层损害可分为物理性质改变、化学反应和流体运移三个方面。
其中,物理性质改变包括孔隙度减小、渗透率降低、弹性模量变化等;化学反应主要涉及酸碱侵蚀、矿物溶解沉淀等;流体运移方面主要指油水相互作用导致的剩余油饱和度升高等。
这些损害机制相互交织,对储层产能影响较大。
3.2 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方向目前,储层保护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防止储层损害:通过合理的生产操作措施,减少或避免对储层的不良影响;•修复受损储层: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恢复受损储层的物性;•强化储层保护: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储层的抗损害能力。
3.3 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的储层损害类型和机理,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开展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通过制备、处理和测试储层样品,模拟真实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损害机理和效应;•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储层损害过程进行建模和预测;•地质工程实践:在实际油气田中进行试验、监测和改良,验证并优化储层保护技术。
3.4 储层保护技术的应用案例目前,储层保护技术已经在许多油气田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酸化剧烈蚀损区域,通过注入缓蚀剂来减缓酸侵蚀速率;在高含水期或水驱过程中,通过注入聚合物改善油水分离效果;在地下封堵作业中,使用微生物堵剂来修复渗透率降低的储层等。
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引言储层损害是指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储层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油气的产出。
储层保护技术则是针对储层损害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旨在保护储层,延长油气田的寿命。
本文将探讨当前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储层损害分类1.地质因素:包括断层、褶皱、岩性变化等;2.物理因素:包括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3.化学因素:包括水溶液作用、酸蚀等。
三、常见的储层保护技术1.注水:通过向井口注入水来维持油气田内部压力平衡,防止压力过低导致油气无法产出;2.注聚合物:通过向井口注入聚合物来提高油气田内部黏度,防止流动速度过快导致产量下降;3.注气:通过向井口注入气体来维持油气田内部压力平衡,防止压力过低导致油气无法产出;4.注酸:通过向井口注入酸性溶液来溶解储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油气产量。
四、当前研究现状1.储层损害预测技术:利用地震勘探、测井等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保护措施;2.储层改造技术:通过改变储层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其渗透率和孔隙度,以增加油气产量;3.智能化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油气田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储层损害问题。
五、未来发展趋势1.深度开采技术: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未来将会加大对深海、深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新型保护技术:如利用生物技术改善储层环境,提高油气产量;3.绿色开发技术:如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实现对油气田的可持续开发。
六、结论当前,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需要加强对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对油气田的可持续开发。
二连盆地低渗碎屑岩储层低伤害压裂技术研究应用【摘要】二连盆地储层渗透率一般在1×10-3u㎡,有的甚至只有0.1×10-3u㎡。
孔隙度平均10%,岩心实验表明80%吼道在0.1um,粘土含量在10-20%,且主要以蒙脱石为主,粘土膨胀性大,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80%探井需压裂改造来认识储层。
以往国内外研究表明针对该类储层低伤害的压裂技术成为该类储层改造的关键。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新型的综合低伤害压裂技术,具体表现在液体材料上的低伤害特征,压裂施工参数低伤害特征以及压后措施优化低伤害特征。
通过利用该技术压后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关键词】二连盆地低伤害变粘性液体低前置液1 探区储层特征描述华北油田二连探区储层主要以低渗透油藏特征为主,储层为滨浅湖水下沉积体,近物源、成熟度低。
储层物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复杂如赛汉凹陷以砂砾岩、砂岩、混合为主,乌里雅斯太主要以砂砾岩为主,岩性孔隙度一般为5%-13%,平均孔隙度8%,渗透率多低于1×10-3μm2,最低小于0.1×10-3μm2,粘土含量在10-20%,且主要以蒙脱石为主,粘土膨胀性大,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80%探井需压裂改造来认识储层。
因此,针对探井勘探而言,压裂改造的成功与否成为勘探工作的关键所在,而针对该类储层如何提高低伤害压裂特点成为压裂改造成功的关键,因此研究低伤害压裂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
2 低伤害液体体系研究2.1 低浓度压裂液体系研究压裂液的性能在作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仍是以聚合物增粘剂为主的水基体系,其他压裂液体系如清洁压裂液、羧甲基压裂液体系及新型原油基压裂液等等也有一定的应用。
二连探区主要以水基压裂液为主,压裂液存在伤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压裂液残渣会堵塞岩石孔隙和裂缝,降低填砂裂缝支撑带的导流能力和油气层的渗透率。
实验表明瓜胶压裂液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为26.06%,压裂液对油层的污染均较为严重。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安山岩岩相展布及储层预测张以明;陈树光;崔永谦;田建章;王鑫;王孟华【摘要】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发育的安山岩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安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其空间展布难以精细刻画,是制约该类油气藏勘探的关键.从研究区安山岩储层形成的地质成因分析入手,通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岩心、测井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山岩岩相展布特征及有效储层预测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火山口主要位于控盆(控沉积)断裂带上,呈串珠状展布,推测当时火山呈裂隙式或中心-裂隙式喷发(源控);根据安山岩气孔发育程度,将研究区安山岩岩相划分为近火山口相、中火山口相和远火山口相,明确了研究区不同岩相的平面展布(相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相控建模基础上去除低频背景的地震反演技术,明确了安山岩有效储层的平面展布.研究表明:乌兰花凹陷安山岩中火山口相为气孔最为发育的有利岩相,有效储层主要沿盆内NE向断裂带呈带状展布,其预测结果与已钻井相吻合.该研究为安山岩有效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类似地区火山岩油气藏的储层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安山岩;岩相分析;相对波阻抗反演;阿尔善组;乌兰花凹陷;二连盆地【作者】张以明;陈树光;崔永谦;田建章;王鑫;王孟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 06255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0 引言近年来,火山岩储集层作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已引起石油界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1-3],并在火山机构分析,火山岩相识别、类型及划分,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储层预测,油气成藏机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6],然而,由于火山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平面上多期叠合呈现错叠连片分布的特点[7-8],火山岩储层预测主要集中在岩性识别和不同岩相(火山通道相、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和火山喷发沉积相)的划分及储集层发育情况对比[9-10],而针对同一岩相(喷溢相)储集层的发育规律和有效储层的预测研究则相对薄弱。
二连盆地草原区环保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赵贤正;邓志文;白旭明;袁胜辉;李海东;唐传章【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地震采集作业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草原区使用大吨位可控震源激发、低频可控震源少台数施工、数字检波器接收、无线节点地震仪采集、“一”字法和横翻排列施工等系列技术.上述技术在二连盆地的应用,不仅满足了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而且减少了地震勘探现场施工对地表植被的伤害,实现了在草原区环保地震勘探的目标.【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5(050)001【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二连盆地;环保地震勘探;低频可控震源;数字检波器;无线节点地震仪【作者】赵贤正;邓志文;白旭明;袁胜辉;李海东;唐传章【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二连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为20~220km,总面积约为10×104km2[1]。
其地表草原分布广,对地震勘探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连油田地处二连盆地的中部,20世纪80年代末,建成了百万吨级油田,但经过二十多年勘探开发,油田产量已进入递减期,急需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寻找资源接替。
然而,二连盆地地表是中国最大的优质天然牧场之一,近年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草原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需求,又能满足草原区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地表植被伤害的地震勘探技术,以实现草原环保油气勘探的目标。
2 传统地震采集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地震勘探包括测量、钻井、放线、激发、接收等诸多环节,车辆设备众多,人员队伍庞大分散,特别是采用炸药震源井炮激发、多个模拟检波器面积组合接收及纵翻排列等传统的采集技术,对工区内的生态系统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连盆地不同沉积环境储层高效改造技术史原鹏;程晓东;姜伟;李林波;何春明;才博【摘要】二连盆地为多相湖盆沉积,沉积相带窄,储层沉积环境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现有储层改造都是针对单井设计,缺乏针对不同沉积环境的储层改造技术.为此,以二连盆地具有代表性的巴音都兰凹陷为例,通过分析沉积相带、微相储层特点和储层改造难点,提出了不同沉积环境储层高效改造技术.该技术包括:为有效动用扇三角洲前缘水道相厚层,提出的厚层提高压开程度改造模式;为在浊积扇中扇辫状沟道储层控缝高、防嵌入,提出的低渗薄层控缝高压裂模式和变粒径支撑剂及中等砂比加砂施工方式;为解决近岸水下扇扇中水道相储层伤害问题,提出的白云质特低渗体积酸压与加砂压裂复合模式.不同沉积环境储层高效改造技术在巴音都兰凹陷应用25井次,压裂后平均增液2.1倍,取得了很好的现场效果.研究认为,该技术不仅可在二连盆地推广应用,也对同类中小断块沉积环境的油气藏改造具有借鉴价值.【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8(046)003【总页数】6页(P103-108)【关键词】沉积环境;储层改造;体积压裂;巴音都兰凹陷;二连盆地【作者】史原鹏;程晓东;姜伟;李林波;何春明;才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河北廊坊06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TE357.2二连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古生界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界裂谷盆地,沉积地层以白垩系为主,盆地分割性强,由50多个凹陷组成,每一个凹陷都是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盆地沉积相带窄、储层沉积环境变化快,储层以低孔低渗为主[1-3]。
从钻井、压裂过程中常见的储层损害类型和防治措施,归纳总结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内保护油(气)层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储层损害是指当打开储层时,由于储层内组分或外来组分与储层组分作用发生了物理、化学变化,而导致岩石及内部液体结构的调整并引起储层绝对渗透率降低的过程。
保护技术就是保护储层不受伤害所采用的措施。
作为油气井工程的一个分支,储层损害及保护技术是一个广义概念:不但在钻井,而且在完井、固井、增产压裂或酸化、以及生产等各个环节均存在储层损害和保护问题,其内容涉及到储层损害机理研究、模拟装置研制、评价方法和标准制订及保护技术研究等方面[1]。
1概述国外从50年代开始储层损害的机理研究。
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研究工作却进展缓慢,只见到一些零星的文章报道。
直到70年代,油层保护工作才真正受到重视,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油层研究工作。
80年代,随着新的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的不断加深,开始针对不同储层,应用岩类学、工程学、化学及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储层的损害机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进展。
80年代末到90年代,开始用数学模拟方法进行机理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其间形成的主要技术有以下两方面。
1 .1钻井保护储层所需基础资料的取得技术(l)储层孔隙压力、地应力、地层坍塌和破裂压力的预测和监测技术,可为合理的钻井液密度确定提供依据。
(2)储层岩石矿物的组成结构、储层敏感性矿物、孔喉特征参数、孔渗特性、储层流体性质等分析技术,可为保护储层的钻井液研究提供储层特性资料。
(3)常温和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储层敏感性等潜在损害评价技术,可为保护储层的钻井液研究提供敏感性资料。
1 .2 储层损害机理研究技术1.2.1 CT扫描、核磁共振成象、电子能谱、电子探针、冷冻干燥升华等实验分析技术可以研究储层损害的原因、损害位置和损害带的空间分布情况。
1 .2.2统计分析、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理论方法可用这些方法通过计算机研究储层损害规律、预测储层的损害程度。
二连地区保护储层技术研究与应用负责人:苗坤编写人:闫睿昶李刚审核人:郭志强吴秀田审定人:梁官忠张满库华北油田分公司二连油田地质所二00二年三月目录前言 ---------------------------1 第一章钻井液技术研究报告----------2 第二章射孔液技术研究报告----------25 第三章现场应用报告----------------34前言二连地区是华北油田公司的主力油田,年产原油近百万吨,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但是近几年由于油层保护效果不太理想,影响了二连地区的整体开发效益。
96、97、98三年的完善井百分率均不到40%,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钻井液仅可以满足钻井过程的需求,不能满足保护油层的需要;二是固井液滤失量大,严重污染储层;三是射孔液与储层配伍性差,损害油层。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钻井液方面研究了一种新的保护油层技术——油层封堵技术,室内评价封堵率达到90%以上;固井方面在提高固井质量的前提下,使滤失量降低到120ml以下;射孔液方面研制了与储层配伍性好的射孔液,室内评价,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到80%以上。
2000—2001年,在二连地区共应用了72口井,均达到了完善井的要求,有效的保护了储层,为其它地区和油田开展系列保护油层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借鉴,该技术很有推广的必要。
第一章钻井液技术研究报告一、油层特性概况及完井方式1.1 吉格森油田油层特性吉格森油田位于乌兰察布坳陷西北边缘的额仁淖尔凹陷中央断裂构造带。
该油田两套主要油层发育在腾一段地层的大套泥岩中,划分为TⅡ和TⅢ油组,埋藏深度一般为1050—1550m,地层压力系数为0.96。
储集岩类主要为砂砾岩和白云质粉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孔喉0.01—0.05mm,孔隙度13.2—27.0%,平均21.2%,渗透率0.98—1188×10-3 μm2,平均136.6×10-3 μm2,属中孔中渗透储层。
地层水为CaCl2型,总矿化度较高,达到了116825mg/L。
粘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4.2%、31.5%和 9.3%。
储层水敏性为中—强,盐敏性为极强。
储层敏感性实验及粘土矿物含量见表1.1和表1.2。
表1.1 N22-32井储层敏感性1.2 哈南油田油层特性哈南油田开发的油藏是:砂岩油藏和凝灰岩潜山油藏。
砂岩油藏分布在腾格尔组地层和阿尔善组地层中,埋藏深度1200—表1.2 N22井粒土矿物含量1800m左右,划分为TⅠ、TⅡ、TⅢ和AⅠ、AⅡ五个油组,油井含油井段长,但各油层平均厚度薄,一般2—3m,并且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平均为20%左右,渗透率1.03—598×10-3μm2,一般都小于100×10-3μm2,属中孔低渗透储层,孔喉半径5—50μm。
储层中胶结物含量10—20%,主要为泥质。
粘土矿物以高岭石、蒙脱石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11.0%和5.4%。
地层水型为NaHCO3,总矿化度3000mg/L左右。
水敏性实验测定,水敏系数为0.008,为强水敏性。
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致使地下压力系统比较复杂,各油组的油层压力系数不一致,层间压力差异大,压力系数最高可达1.70以上。
凝灰岩潜山油藏埋藏在砂岩油藏下面,地层为古生界,潜山顶位置在1650m左右,储层属孔隙裂缝型,孔隙度7.94—11.29%,渗透率0.85—8×10-3μm2,属低渗透储层。
储层中粘土矿物含量较高,为43%,但大多数为水敏性弱的粘土矿物。
据前期资料调研,绿泥石含量最高,为35.0—86.0%,平均61.2%;其次为伊利石,含量为14.0—32.0%,平均20.7%;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平均含量分别为16.3%和1.6%。
岩芯水敏性测定结果,水敏系数为0.90—0.94,平均0.92,属弱水敏性储层。
1.3 阿南油田油层特性阿南砂岩油藏储集岩主要为砂岩,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砂屑砂岩,混合砂岩等,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砂屑含量较高,平均为66.7%。
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胶结,胶结物主要是粘土,其次为方解石。
由X衍射分析,粘土胶结现象很普遍,其总量为10.5%以上。
其中伊利石2.29%,伊蒙混层5.07%,绿泥石1.53%。
地层微粒(小于或等于37μm的微小颗粒)含量较高,为22.22%。
小于或等于16μm的地层微粒占20.7%,且以粘土为主,占10.5%,其次是石英,占6.84%。
油层砂岩主要流动喉道半径为1.11-16.77μm,平均4.1μm,以2-6μm的为主,最大连通喉道半径为7.55μm,属于细喉类。
储层物性以中细砂岩较好,平均孔隙度12.9%-14.2%,渗透率(11.2-85.1)×10-3μm2。
粉砂岩次之,孔隙度平均10.2%,渗透率为1.3×10-3μm2。
属中孔细喉低渗透油层。
储层水敏为中等偏强,损害原因主要是水敏和固相堵塞。
1.4 阿北和大阿北油层特性大阿北油田主要开发的是A55断块,据现有资料统计,油层主要位于阿四段,埋深1200m左右,储集岩类型为砂岩和砂砾岩。
平均孔隙度为16.7%,渗透率为487×10-3μm2,属中孔中渗储层。
地层水水型为NaHCO3,总矿化度为2500mg/L左右。
小阿北油田储层为安山岩,主要有效孔隙为砾(粒)间空洞、缝以及溶蚀孔缝,储层孔隙度较高,最高46.4%,平均19.6%,渗透率低,仅13.2毫达西,为孔隙裂缝型中孔低渗储层。
层状节理缝一般1—数mm宽,柱状节理缝数mm—数cm宽,构造缝一般小于3 mm。
这类储层的主要损害因素是固相和滤液侵入。
固相进入后堵塞储层孔缝及孔喉,使储层渗透率减小;滤液进入后使孔缝及胶结物中的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分散运移,堵塞孔喉,使储层渗透率减小,从而损害油层。
1.5 完井方式1)完井方式选择要求完井方式是指油气井井筒与油气层的连通方式。
选用与产层特性相适应的完井方式及完井液技术,可以减少对油气层的损害,提高油气井产量,延长油气井寿命。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完井方式有套管(或尾管)射孔完井和裸眼完井两种。
裸眼完井包括先期裸眼完井、后期裸眼完井、筛管完井和筛管砾石充填完井等,但各种完井方式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合理的完井方式选择,要综合油藏类型、渗流特性和原油性质等来进行,选择的完井方式应力求满足以下要求:(1)产层和井筒之间应保持最佳的连通条件,产层所受的损害最小;(2)产层和井筒之间应具有尽可能大的渗流面积,油气流入井筒的阻力最小;(3)能有效地封隔不同压力和不同性质的产层,防止层间的相互干扰,可有选择地实现分层测试、分层开采和分层采取相应的增产措施;(4)能有效地封隔和支撑易塌层,防止产层和非产层的井壁坍塌,确保油井长期生产;(5)施工工艺简单,钻井完井周期短,成本较低。
完井方式确定后,钻井及钻井完井液技术措施应选择与完井方式相匹配,制定合理的井身结构及有关工程技术措施,使用合理的油层钻井液,实现在选定的完井方式条件下油层与井筒之间的良好连通,油井发挥其最大产能。
2)砂岩油藏的完井方式二连地区砂岩储层共同特点是含油井段长,层系多,非均质性强,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地层能量低,开发时需要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并且部分层系需要进行压裂增产措施。
因此适宜采用套管射孔的完井方式。
套管射孔完井是钻开目的层后,下入油层套管注水泥固井,然后下入射孔枪对准产层,射开套管和水泥环,并射穿一定深度的产层,为产层流体流入井筒打开通道的完井方法。
套管射孔完井只是射开油气层部位,其它井段全是封隔的,层间油、气、水不会相互串通干扰,有利于分层开采,分层作业。
并且疏松和易剥落坍塌的井段总是受到封隔和支撑,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井壁坍塌而受到影响。
二连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实践,对多层系的非均质砂岩油藏,采用套管射孔完井的方式是经济实用的。
3)潜山油藏的完井方式潜山油藏,产层单一,无夹层水,不需要分层开采和采取措施;储层裂缝发育,压力系数0.70左右,用常规钻井液钻进时易发生漏失对储层产生损害;储层岩石稳定性好,水敏性弱。
对这样的油藏,开发时适宜采用先期裸眼完井的方式。
先期裸眼完井对储层不需要固井和射孔作业,因此不存在水泥浆和射孔液对储层的损害问题;当技术套管封固了储层上部大段不稳定的砂泥岩地层后,可采用低密度钻井完井液打开储层,减小使用常规钻井液时对储层的损害;同时当油井建成后,可根据需要开采上部的砂岩油藏。
二、保护油层钻井完井液技术确定2.1钻井完井液基本要求国内外使用的钻井完井液种类很多,按其成分和作用原理大体可分为三大类:1)气体类:空气、雾、一次性泡沫、可循环泡沫、充气钻井液;2)水基类:无固相清洁盐水钻井液、无粘土有固相(暂堵型体系)钻井液、水包油钻井液和改性钻井液;3)油基类:油基钻井液、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等。
钻井完井液的选择,应根据所钻地层和储层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钻井完井方式来进行。
除欠平衡钻井完井外,不同类型的油气层遇到不同类型的工作液都有不同的损害。
因为,油气层被钻开后,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钻井液、水泥浆等工作液与地层较长期的接触,所有由此而引起的储层损害问题都可能发生。
它们包括:工作液中的固相粒子进入油气层造成损害;工作液中的液相进入油气层后引起地层固相(主要是各类粘土及其它亲水性次生矿物)水化膨胀、油层表面的润湿反转、水锁效应、与油相乳化堵塞、与地层水产生化学沉淀、结垢、微粒运移等造成损害。
不同的油藏及不同的钻井完井方式要求所使用的钻井完井液类型及性能各不相同,但其基本要求都相似,必须具备以下功能:1)控制地层流体压力,保证正常钻进。
要求钻井完井液的密度可以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和钻井工艺要求进行调整,以有效地控制地层流体。
2)具有满足钻井工程需要的流变性。
钻井完井液的流变性参数应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水功率的要求,同时有效地清洗井底,携带岩屑和悬浮加重材料。
对于下套管固井的井,钻井完井液的流变特性还必须满足固井作业时提高顶替效率的需要。
3)稳定井壁。
要求钻井完井液的密度、抑制性、滤失造壁性和封堵能力等能满足所钻地层要求,保持井壁稳定,不影响钻井完井工程的施工作业。
4)改善造壁性能,提高滤饼质量,钻开渗透率高的储层时防止压差卡钻,同时阻止钻井完井液的固相和液相侵入产层,使产层不受到损害。
5)钻井液所必需的其它功能,如必须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等。
2.2 砂岩油藏的钻井完井液开发吉格森、阿南、大阿北和哈南油田砂岩油藏,采用套管射孔的完井方式,钻井采用二开井身结构即可实现。
但是,由于多年的注水开发致使油藏压力系统比较复杂,各油层间的地层压力差异大,有的层系仍为原始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小于1.0,有的层系则压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