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06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1
- 格式:docx
- 大小:565.89 KB
- 文档页数:17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一、目的:本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建筑物的垂直度、标高和全高,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测量工具:1.水平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2.测量尺: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和长度。
三、测量步骤:1.建立基准点:在建筑物附近选择一个稳定的点作为基准点,以便后续的测量参考。
2.测量标高:使用水平仪在建筑物不同的部位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个测点的标高。
3.测量全高:使用测量尺从建筑物基底处测量到建筑物顶部,记录下建筑物的全高。
4.测量垂直度:使用水平仪在建筑物墙面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个测点的垂直度。
四、测量数据记录:根据以上测量步骤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如下记录:测点名称标高(m)全高(m)垂直度(°)A 10.20 42.50 0.5B 10.28 42.40 0.3C 10.15 42.60 0.6D 10.22 42.45 0.4E 10.25 42.55 0.7五、数据分析:1.标高分析:从以上测量数据可以看出,建筑物不同部位的标高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低标高为10.15m,最高标高为10.28m,标高差为0.13m。
这可能是由于建筑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或者地基沉降导致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调整。
2.全高分析:建筑物的全高为42.40m到42.60m之间,差异较小。
说明建筑物的整体高度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高低差异,这有利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3.垂直度分析:建筑物的垂直度数据显示,测点的垂直度在0.3°到0.7°之间,整体上来看,建筑物的垂直度相对较好。
然而,对于一些测点来说,垂直度偏差较大,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修复。
六、测量结论:通过本次的测量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建筑物的标高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处理。
2.建筑物的全高相对稳定,整体高度变化较小。
3.建筑物的垂直度较好,但仍有部分测点存在一定偏差,需要进行调整或修复。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丈量记录注:垂直度丈量平面示意图及偏差标的目的见背页说明1. 超出允许偏差的偏差值在表中用~~标出;2. 在备注栏中应注明建筑物标高、全高的设计值;每层所测的具体位置或轴线未描述清楚的也可在备注栏中标出或另外做出详细记录;3. 主体结构验收前, 应对建筑物每层楼面标高、各年夜角或转角垂直度进行丈量;衡宇竣工验收前,也应对各年夜角或转角垂直度进行丈量,故本表每个工程均应有两张。
丈量由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进行, 丈量数据作为验收的依据之一。
4. 砌体结构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该少于4处, 每层每20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 但不该少于3间,每间不该少于2处,柱很多于5 根。
混凝土结构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在同一检验批中, 对梁、柱, 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9 毛, 且很多于3 件; 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 且很多于3间;对年夜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 且均很多于3面。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丈量记录注:垂直度丈量平面示意图及偏差标的目的见背页说明1. 超出允许偏差的偏差值在表中用~~标出;2. 在备注栏中应注明建筑物标高、全高的设计值;每层所测的具体位置或轴线未描述清楚的也可在备注栏中标出或另外做出详细记录;3. 主体结构验收前, 应对建筑物每层楼面标高、各年夜角或转角垂直度进行丈量;衡宇竣工验收前,也应对各年夜角或转角垂直度进行丈量,故本表每个工程均应有两张。
丈量由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进行, 丈量数据作为验收的依据之一。
4. 砌体结构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该少于4处, 每层每20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 但不该少于3间,每间不该少于2处,柱很多于5 根。
混凝土结构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在同一检验批中, 对梁、柱, 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9 毛, 且很多于3 件; 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 且很多于3间;对年夜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 且均很多于3面。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垂直度测量标高测量测量部位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1 2.9 42 2.983 2.9 2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直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8.9 82 8.9 23 8.9 9直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1 14.92 14.93 14.9直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1 20.92 20.93 20.9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26.9 82 26.9 53 26.9 2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32.9 52 32.9 43 32.9 5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38.9 52 38.9 13 38.9 44 38.9 2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44.9 52 44.9 33 44.9 44 44.9 2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50.9 62 50.9 33 50.9 44 50.9 2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56.9 72 56.9 53 56.9 44 56.9 5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62.9 102 62.9 53 62.9 44 62.97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68.9 102 68.9 53 68.9 44 68.98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74.9 82 74.9 53 74.9 44 74.98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80.9 92 80.9 53 80.9 44 80.97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86.9 102 86.9 53 86.9 44 86.97度测量标高测量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mm)1 92.9 92 92.9 53 92.9 44 92.910建筑物垂直度、全高、标高测量记录垂直度测量标高测量测量部位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1 96.02 96.03 96.04 96.0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垂直度测量标高测量测量部位实测偏差(mm)测量部位设计标高(m)实测偏差(2 1、A轴78.0001 35、A轴78.0001 35、U轴78.000。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
说明
1.超过允许偏差的偏差值在表中用--标出;
2.在备注栏中应注明建筑物标高、全高的设计值;每层所测的具体位置或轴线未描述清楚的也可在备注栏中标出或另外做出详细记录;
3.主体结构验收前,应对建筑物每层楼面标高、大角或转角垂直度进行测量;房屋竣工验收前,应对大角或转角垂直度进行测量。
测量由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进行,测量数据作为验收的依据之一。
4.砌体结构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每层每20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混凝土结构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在同一检验批中,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5.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