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研实验动物学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6.75 MB
- 文档页数:120
实验动物学的英文名词解释Experimental Animal Science: An Explanation of the English TerminologyIntroductionExperimental animal science is a branch of scientific study that focuses on the use of animals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reatment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and demystify the English terminologies frequently used in this field, shedding light on their meanings and significance.1. Animal ModelsAnimal models refer to living organisms that are used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or to test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By replicating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r diseases prevalent in humans, animal models allow scientists to observe, manipulate, and analyze various factor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Animal model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workings of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facilitating the discovery of potential therapies and advancements in medical research.2. In VivoIn vivo, a Latin term, translates to "within the living." In experimental animal science, it is used to describe research conducted within a living organism, such as an animal model. In vivo studies involve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s, substances, or phenomena directly in intact organisms, providing a more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3. In VitroIn vitro, also derived from Latin, translates to "within the glass." It refers to experiments conducted outside a living organism, typically in a controlled laboratory setting using isolated cells, tissues, or organs. In vitro studies allow scientists to observecellular or molecular processe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providing initial insights into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substances and interventions before proceeding to in vivo research.4. Animal WelfareAnimal welfare pertains to the well-being of animals used in research. It encompasses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and standards that researchers must adhere to ensure animals are treated with care, respect, and minimized suffering. Animal welfare includes considerations such as providing appropriate housing, nutrition, veterinary care, and minimizing pain and distress during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Adhering to high standards of animal welfare is essential to ethical research and promoting public confidence in scientific advancements.5. Ethical ReviewEthical review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research involving animals is evaluated by an ethics committee or 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The review ensures that the proposed study adheres to ethical standards,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animal welfare, and justifies the necessity of using animals. Ethical review boards aim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animal well-being, ensuring that research involving animals is conducted responsibly, with oversight and consideration for ethical concerns.6. Animal AlternativesAnimal alternatives refer to methods or technologies that aim to replace, reduce, or refine the us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With advanc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ers increasingly explore alternative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in silico modeling,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in vitro techniques. Animal alternatives not only minimize animal usage but also offer the potential for more accurate, reliable, and ethically acceptable research outcomes.ConclusionExperimental animal science involves extensive research using animal models to advanc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medical treatments. Understanding the terminology used in this field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ensuring ethical practices. From animal models and in vivo studies to animal welfare and ethical reviews, each term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 nature of experimental animal science. Incorporating animal alternatives also serves as a progressive approach, minimizing animal usage while enhancing research outcomes. By expand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erms, we can foster meaningful discussions, promot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drive advancements in experimental animal science.。
实验动物学复习详尽版第一章绪论[掌握]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中医实验动物学、AEIR、3R的概念.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1、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明确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2、实验动物的特点:①遗传限定;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④应用于科学研究3、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4、AEIR(生命科学研究4个基本条件):animal(实验动物);equipment(实验设备);information(信息);reagent(试剂)。
5、3R原则:①替代原则(replacement);②减少原则(reduction);③优化原则(refinement)6、动物福利: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内容如下: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水,使其免受饥渴。
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与同类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7、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实验动物学;深刻揭示中医药治病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需要实验动物学;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和品种品系的概念.近交和近交系动物的概念,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封闭群动物的概念.杂交群动物的概念。
1、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分为近交系、封闭群(远交系)和杂交群。
2、品种: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定向培养,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稳定地遗传。
实验动物科普文章
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无声英雄
在科学研究的背后,有一种我们常常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存在,那就是实验动物。
它们默默地承受着人类对它们的探索和研究,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验动物,也称为实验室动物,是指被人类用于科学实验、药品和食品等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动物。
在科学研究领域,实验动物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实验动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狗、猴子等。
这些动物在科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治疗效果等。
然而,实验动物并不是随意选择的。
它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特性、繁殖能力和饲养条件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实验动物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的检测和控制,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安全性。
尽管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寻求替代实验动物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体外实验、计算模拟等,以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
总的来说,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的无声英雄。
它们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也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们的生命权和福利。
让我们一起为实验动物的福利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而努力。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在科学实验中的使用和保护的学科,涉及动物行为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等多个方面知识。
下面是《实验动物学》的复习提纲:一、实验动物学概述1.实验动物的定义和分类2.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3.实验动物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二、实验动物的伦理和保护1.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2.动物实验的法律法规3.动物实验中的伦理审查和道德责任三、动物行为学1.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种类和特征3.动物行为的分类和调查方法4.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影响四、动物生理学1.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生活活动和生理特征3.动物器官的功能和作用4.动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五、动物解剖学1.动物解剖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结构和组织3.动物的器官和系统4.动物解剖在实验中的应用六、实验动物的疾病模型1.实验动物常见的疾病模型2.疾病模型的建立和应用3.疾病模型对药物研发的意义和作用七、动物实验的方法和技术1.动物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3.动物实验中的常见误差和控制方法八、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条件2.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标准3.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防控措施九、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1.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法和发展趋势2.人体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3.计算机仿真和数学模型在实验中的应用十、实验动物的福利与道德1.实验动物的福利措施和标准2.动物福利与道德理念的冲突和统一3.动物保护组织和议题以上是《实验动物学》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系统地复习这门学科,提高对实验动物及其伦理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祝大家学习进步!。
2023年实验动物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实验动物学专业是一门应用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涵盖了动物行为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对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的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动物生理、代谢、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实验动物学专业的介绍及就业方向。
1. 学科设置与课程实验动物学专业在部分高校可以作为本科和硕士专业。
主要课程包括:实验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实验动物法律法规等。
2. 就业方向(1)医药研发领域:在医药研发领域,实验动物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新药或治疗方法研发、临床试验等工作。
(2)动物饲养管理领域:在动物饲养管理领域,实验动物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动物品种选择、繁殖、饲养、健康管理等工作。
(3)环境监测领域:实验动物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环境监测领域的工作,例如环境污染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等。
(4)科普教育领域:实验动物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科普教育领域的工作,例如影视记者、自然博物馆等。
(5)科学研究领域:实验动物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科学研究领域的工作,例如基础生物学、转化医学等。
3. 薪资待遇实验动物学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待遇取决于工作类型、工作经验和地区等因素。
大多数初级职位的年薪在5万元到10万元之间,具有多年经验或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可以获得更高的薪酬和福利。
很多企事业单位均提供社保、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
4. 总结实验动物学专业在医药研发、动物饲养管理、环境监测、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均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国内外医药公司,实验室,环境监测机构等工作。
可以说,实验动物学专业是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专业。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表(硕士科学学位)说明:1、教学时间:共17周(不含国庆放假)第1—18周(2011.8.29—2011.12.30)共17周(不含国庆放假)上课。
第20周(2012.1.9—1.13)实验教学周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须选选修“细胞和分子免疫学”课程),上课地点:二教楼6层601、608、609免疫学实验室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须选选修“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课程)2、统考时间:第19周(2012.1.3—2012.1.6)。
3、上课时间:上午8:00—12:10,5学时;下午 1:30— 4:45,4学时;晚上 6:00— 8:30,3学时。
有时间标注的,按标注时间上课。
标注2、3、4或5节的指一次上2、3、4或5节课。
4、课程说明:A、政治理论指教学计划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2门课程。
B、实验动物细胞培养(实验部分)、实验动物学(实验)(须选选修“实验动物学理论”课程)、由教研室依据学生选课情况分组进行实验,原则上不占用学生其它课程上课时间。
C、高等有机化学实验(1-9周)、每周六13:30—18:30在药学院楼实验室上课。
D、药物生物分析实验(1-18周)每周日13:30—18:30在药学院楼实验室上课。
护理教育学(7-19)每周日11:50—15:00在护理学院上课。
5、中秋放假期间课程停上,按学校要求进行调课。
国庆放假期间课程停上。
6、原则上选课人数不足6人的,本门课程停开。
课程停开通知于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下午公布,可上网查询相关通知。
7、教学分班:待定8、授课医院地址:宣武医院宣武区长椿街45号,乘环线地铁长椿街站下车,乘5、6、10、38、50、109、381、603、715、743、822等公交车牛街下车。
友谊医院宣武区永安路95号,乘6、34、59、687、105、106等公交车友谊医院。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实验动物学》英文名称:《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42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实验课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硕士研究生。
三、课程性质地位实验动物学是生物医学的重要骨干学科之一,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大多是在动物试验中实现的,动物实验已成为生物学、医学及教学中一门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
正确地掌握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合理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以使实验者节省人力、无力和时间,同时获得更为可靠的实验结果。
四、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所有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4、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5、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6、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所学要有所用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实验动物学与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实验动物学专业学什么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理学、行为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学科。
它致力于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并通过探索动物行为和生理机制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实验动物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为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动物行为和生态学领域奠定基础。
下面将介绍实验动物学专业学习的内容。
1. 动物解剖学和生理学在学习实验动物学专业过程中,动物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必修课程。
学生将学习动物体内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生理过程的基本原理。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2. 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是实验动物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不同动物种类的典型行为,包括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社会行为等。
他们将研究和分析动物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和适应性机制,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和解释相关假设。
3. 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实验设计和统计学是实验动物学专业不可或缺的课程。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和环境条件,并学习如何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
他们还将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以推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4. 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是实验动物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动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行为和相互关系。
他们将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动物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及动物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5. 实验动物的养殖与管理实验动物的养殖与管理是实验动物学专业的实践性课程。
学生将学习如何养殖和管理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和兔子等。
他们将学习动物饲养条件的设置、动物健康监测和动物实验的伦理规范。
这些实践性课程将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动物照顾能力。
6. 科研方法与学术写作科研方法与学术写作是实验动物学专业的重要培养内容。
学生将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撰写科技论文和学术报告,以及如何进行学术交流和阅读。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2.培养内容2.1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技术、动物资源与保护等课程。
学生将学习动物的遗传规律、繁殖生理过程、遗传育种原理和技术、动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等知识。
2.2实践训练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和课程设计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学习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实践技能。
实习环节将安排学生到动物繁殖场、动物园等实地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课程设计将要求学生针对其中一具体问题,进行实际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2.3科研实践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并进行自己的研究课题。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训练,学生将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3.培养要求3.1课程学习学生需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相应的课程考核要求。
3.2实践训练学生需完成指定的实验教学、实习和课程设计任务,并通过相应的实践训练考核。
3.3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并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最终撰写并成功提交硕士论文。
4.师资队伍学校将组建由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5.毕业要求学生须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完成硕士论文答辩。
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获得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学位。
6.培养过程管理学校将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和科研中的问题和困难。
学生也需定期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
7.培养成果评估学校将通过课程考核、实践训练考核、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质量和答辩等评估学生的培养成果。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将具备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