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概论
- 格式:docx
- 大小:25.89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动物科学概论21 世纪是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实验动物科学则是整个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生物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沿学科,发展迅速。
从20 世纪初诞生的第一个近交系实验小鼠到80年代的转基因(transgenic)小鼠、90 年代的基因敲除(knock-in)小鼠、以及2002 年培育成功的基因封闭(knock-down)小鼠,已经或将要为生物医学研究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历年来三分之二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自于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科学概论1 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况实验动物政策法规和管理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科学在医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21 世纪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趋势术语和定义普通级动物(CV.conventioanl animal)要求不携带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实验动物;饲育在普通环境中。
术语和定义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动物实验(试验)(Animal experiment))1.1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实验动物学(experimental zoology)←动物学(zoology)]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是通过漫长的动物实验研究过程逐步发展起来的。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实验动物科学是在20 世纪50年代形成的。
1.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实验动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实验动物的研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验动物学科自身发展的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它已经广泛地与许多领域的科学实验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是现代科学技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和条件(SARS.禽流感.GMP.GLP)。
1.疾病:动物机体在外部环境的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对畜禽造成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2.疾病的经过和转归:潜伏期 ;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最初症状出现为止前驱期:从机体出现疾病最初症状开始,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的阶段明显期:继前驱期之后,到疾病出现全部的典型症状的阶段转归期:指疾病的结束阶段3.血液循环障碍:分为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全身性指休克和心脏功能不全局部包括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4.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
分为静脉性充血和动脉型充血动脉性: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临床上称潮红)静脉性: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5.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6.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相互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7.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8.栓子:阻塞血管腔的这种异常物质9.梗死:由于动脉血液阻断,局部组织缺血而引起的坏死10.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的现象1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戏班的死亡12.坏死的分类:凝固性、液化性、坏疽13.炎症:动物对致炎因素及其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14.发热:恒温动物在致热源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体温调节中枢技能紊乱,以体温升高为主的全身适应性反应热型: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持续数天,而没昼夜体温摆动幅度不超过 1℃,如:大叶性肺炎、猪瘟弛张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教程,昼夜体温摆动幅度不超过1℃,而且低点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例如:卡他性肺炎、化脓性肺炎、败血症间歇热:发热期和无热期有规律的相互交替,高热期和无热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主要见于血液原虫病回归热:与间歇热相似,不同的是两个发热期之间有一个较长的间歇期。
动物医学概论病理学绪论疾病概念1、健康(health):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疾病(disease):在致病因素的损害与机体的抗损害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3、病因: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包括生物性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先天及遗传因素,必须物质的缺乏和过多,免疫学因素,精神和社会因素6方面。
4、诱因: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5、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6、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诱因机体的内在因素:(1)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外部屏障结构破坏及机能障碍;内部屏障结构破坏及机能障碍;(2)机体的适应能力降低;(3)体质及机体反应性降低。
外部因素:气候、地理、社会7、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组织机制(直接作用)(2)神经机制(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于神经系统)(3)体液机制(内分泌活动的改变,体液质和量的改变)(4)分子机制(酶活性的改变,核酸结构的改变)8、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一般规律(1)疾病过程中损害与抗损害的斗争(2)疾病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因果转化规律(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9、疾病的转归分为康复和死亡。
其中康复包括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康复途径包括机体防御机能增强和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死亡期三个阶段。
10、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其判断标准包括:(1)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2)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3)脑干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循环完全停止。
第一节水肿1、水肿(edema):过多的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或细胞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分为浮肿和积水。
动物科学学科是一门研究动物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繁殖育种、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科学。
动物科学学科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生态学等。
动物科学学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为人类的农业生产、食品供应和动物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
动物科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理机能、生长规律、繁殖技术、遗传改良等方面,以及与动物相关的环境因素、饲料营养成分、疾病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动物科学学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涉及畜牧业生产,还涉及到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园管理、宠物养殖等领域。
同时,动物科学学科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如医学、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
总之,动物科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目录动物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4) 家畜解剖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9) 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大纲 (17)家畜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大纲 (20)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5)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大纲 (29)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3)动物繁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0)畜牧各论课程教学大纲 (45)兽医临床课程教学大纲 (53)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59)畜牧兽医基本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64)动物检疫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7)家畜环境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70)饲料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73)经济动物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76)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82)淡水养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6)动物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90)饲料配合与添加剂课程教学大纲 (92)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95)《动物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适用专业与适应学时1.适用专业:本课程是动物科技系通用课,适用于畜牧兽医、兽医、动物营养、动物防疫与检疫、水产各专业。
2.适用学时:畜牧兽医适用学时为26~34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动物生长发育规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动物的分类,了解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规律,为专业课打好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畜牧各论的关系本课程是畜牧学教学的扩展,主要讲授脊椎动物的分类知识,家畜禽的解剖知识在《家畜解剖生理中讲述》,也可以说是畜牧学的基础。
动物科学,让生活更美好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咱们人类自己,还有一群“小伙伴”在默默地为咱们的生活添砖加瓦,它们就是动物界的各位“大佬”。
而这些“大佬”背后的学问,可大了去了,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动物怎么养、怎么用、怎么让它们更健康、更快乐地生活的一门学问。
咱们平时吃的肉、蛋、奶,穿的皮衣、皮鞋,甚至玩的宠物,都离不开动物科学的功劳。
首先,说说吃的吧。
咱们中国人讲究“吃”,美食文化源远流长。
而这其中,动物科学可是帮了大忙了。
你想啊,要是没有科学家研究怎么让猪、牛、羊长得更快、更壮,肉质更鲜美,咱们哪能吃到那么多美味的红烧肉、牛排、羊肉串呢?还有啊,那些养鸡、养鸭的,也不是随便养养的。
他们得研究怎么让鸡、鸭长得快,下的蛋又多又大。
这样,咱们才能买到既便宜又好吃的鸡蛋、鸭蛋,还有那些香喷喷的烤鸭、卤鸭。
再来说说穿的。
冬天冷的时候,咱们得穿暖和点。
这时候,皮衣、皮鞋就派上用场了。
而这些皮制品的原材料,大多来自动物。
比如说牛皮吧,它可是做皮鞋、皮包的好材料。
还有羊皮,用来做皮衣、围巾,既保暖又时尚。
动物科学家们得研究怎么让这些动物的皮更厚实、更有弹性,这样咱们做出来的皮制品才更好看、更耐用。
当然啦,除了吃和穿,动物科学还跟咱们的宠物有关。
现在啊,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
狗狗、猫咪、小鸟、小鱼……它们都是咱们的好朋友。
但是,养宠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你得知道它们吃什么、喝什么、怎么照顾它们才不会生病。
这些啊,都是动物科学家们研究出来的。
他们得研究动物的行为习性、营养需求、疾病防治等等。
这样,咱们才能养出健康、快乐的宠物来。
而且啊,动物科学不仅仅是为了咱们人类自己服务的。
它还能帮助动物们过得更好。
你想啊,要是动物们生病了,没有兽医给它们看病,它们得多难受啊。
而动物科学就是培养兽医的摇篮。
通过动物科学的研究,咱们可以知道动物们为什么会生病、怎么预防和治疗它们的疾病。
动物科学概论
结业论文
薛林媛
2012/1/1
动物科学概论
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
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
动物科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谢等动物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
伴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动物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启动和阶段成果的取得,人类正逐步在基因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分子调控规律。
动物科学专业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
专业介绍
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育种、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
随着科学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畜禽、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加工等各个领域,并且借助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的层面上深入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和代谢的规律。
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
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
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
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
专业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
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
动物科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谢等动物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
伴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动物基因组计划
的全面启动和阶段成果的取得,人类正逐步在基因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分子调控规律。
动物科学专业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
专业特色
可以掌握牛、猪、羊、禽等动物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技术;通过毕业实践环节的优化设计和实施,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动物科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推广、开发和贸易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力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