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相似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0.83 KB
- 文档页数:3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陈隽;景跃波
【期刊名称】《广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8(024)003
【摘要】为研究中国云南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选择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应用市场价值、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面积为11 03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50.9%的优势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涵养水源价值为2 753.51 万元/a,保持土壤的价值为6 588.90万元/a,固定CO2的价值为1 074.92万元/a,净化空气的价值为1 972.53万元/a.4项合计的总价值平均每年为1.239 0亿元.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陈隽;景跃波
【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65020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
【相关文献】
1.糯扎渡电站建设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J], 陆鸿
2.储藏条件和时间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3种灌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J], 崔现亮;卢文;邱其伟;李孙洋
3.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探索与实践 [J], 尹明华(文/图);卢文(文/图);钱寿文(文/图);杜虹蓉(文/图);包飞(文/图);刘合松(文/图);张荣(文/图)
4.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及分析 [J], 杜虹蓉;卢文;赵倩茹;李丽;李勇祥
5.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J], 杜虹蓉;赵倩茹;卢文;张智勇;梁春贵;段景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MMfllBMIMa INVESTIGATION&INNOVATION文7国7弄咱车「石文「钱寿文「社虹舂、「包飞:刘苔耘「来乗摘要:自然保护区是未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国家公园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为打牢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基础,根据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保护区在内部管理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不断优化人员管理,创新护林员管理模式,建立自主科研监测模式,使保护区管理机制得到改进,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实践证明,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在内部管理机制方面的探索是有效的,是符合糯扎渡保护区发展需求的,对保护区的管理产生了良好效果。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1996年批准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中型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跨普洱市澜沧、思茅两县区,地处东经100°22'-100°34',北纬22。
27'-22°47'之间,南北长34干米,东西宽11干米,森林覆盖率达88.2%叫2004年因糯扎渡电站的建设,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后面积为18997公顷,其中思茅片12203公顷,澜沧片6794公顷。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生态系统及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2l o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级保护先后引进博士1名,硕士6名,公开物种众多,保护和研究价值极高。
据记载,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016种叭哺乳动物84种、鸟类185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4种、昆虫586种、大型真菌65种。
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印度野牛、亚洲象、蜂猴、绿孔雀等12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猱猴、冠斑犀鸟、大紫胸鹦鹉等40种;国家I级保护植物有籐枣、篦齿苏铁、单羽苏铁3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有干果榄仁、大叶木兰、劭仑翅子树等13种八2017年,普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下发文件(普编发[201618号)成立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为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社区科、生态旅游管理科,下设那澜、糯扎渡2个管护站。
2015年6月防 护 林 科 技J u n e ,2015第6期(总141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6(S u m N o .141)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6-0112-03收稿日期:2015-03-12作者简介:谭爱军(1969-),男,湖南祁东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通讯作者:余玲江(1968-),女,云南江城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谭爱军1,余玲江2(1.云南省糥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思茅管理所,云南普洱665008;2.普洱市思茅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所,云南普洱665000)摘 要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省南部低纬地区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㊂保护区的建立使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完善㊁保护经费不足㊁对林地的蚕食㊁人为活动频繁㊁野生动物危害损失补偿低㊁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㊂健全管理体制㊁加大资金投入㊁加强宣传和保护管理㊁注重人才培养㊁积极开展科研监测活动,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㊂关键词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S 759.9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6.046 云南省生物资源丰富,素有 动植物王国 的美誉㊂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省已建立各种类型㊁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7个,位居全国第6位[1]㊂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1996年批准建立的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997h m 2,主要保护热带北缘雨林㊁季风常绿阔叶林㊁热性竹林生态系统;保护印度野牛㊁亚洲象㊁桫椤㊁榆绿木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糯扎渡电站水域的水源林区㊂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保护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㊂1 保护区自然概况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地跨普洱市的思茅区和澜沧县,位于100ʎ22ᶄ 100ʎ30ᶄE ㊁22ʎ35ᶄ 22ʎ47ᶄN ,南北长34k m ,东西宽11k m ,森林覆盖率88.20%㊂澜沧江从保护区中部穿过,形成 V 字形地貌,最高点仙顶营海拔1873m ,最低海拔580m ,相对高差1293m ㊂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基带为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十分明显,年温差小,降雨充沛㊂年均气温为18.3ħ,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0ħ,最冷月平均气温12.5ħ㊂年平均降雨量1601.5mm ,降雨的季节性分配极不均匀㊂垂直地带性的土壤有砖红壤㊁赤红壤㊁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和新积土㊂保护区内澜沧江支流较多,呈羽状水系㊂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形成了独特㊁复杂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种类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2]㊂2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2.1 生物多样性现状2.1.1 植物资源 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01科906属2016种(变种㊁变形),其中有蕨类植物32科63属102种,种子植物169科843属1914种㊂种子植物的地理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我国种子植物属的15种分布区类型㊁31种变型中,本区有13种类型㊁15种变型,并且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在种子植物843个属中,热带性质的属有655个㊂保护区位于云南南部,我国特有的科㊁属㊁种不多,具有2个东亚特有科㊁11个中国特有属㊁452个中国特有种及其变型㊂区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具有国家级保护植物31种,云南省级保护植物18种㊂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保护好保护区的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3]㊂2.1.2 动物资源 保护区已记录脊椎动物29目83科312种,其中鸟类15目45科184种㊁兽类10目25科84种㊁两栖类2目6科19种㊁爬行类2目7科25种㊂鸟类东洋种110种,古北种2种,广布种46种,鸟类区系构成以东洋区成分为主㊂其中留鸟135种,夏候鸟12种,冬候鸟21种,旅鸟5种,居留类型组成以留鸟为主㊂2.1.3景观资源保护区自然风光秀美,森林资源丰富,生长着多种类型的热带㊁亚热带森林,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㊂这里舒爽宜人的气候环境,不仅有美丽的澜沧江亚热带风光,还有极为罕见的大花香荚兰㊁蔓生山珊瑚㊁滇韭㊁云南松等珍稀植物㊂云南省最大的糯扎渡水电站,丰富多彩的拉祜族㊁哈尼族㊁彝族等民族民间风情和歌舞,都已成为这里最具诱惑力的生态旅游资源㊂2.2社会经济情况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共涉及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县的2个乡(镇)8个行政村,主要居住着汉㊁拉祜㊁哈尼㊁布朗㊁彝㊁佤等民族㊂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有的成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因而缺少社区发展所必要的知识㊁技术和技能,社区经济比较落后㊂社区群众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林业,对土地和森林的依赖程度较高,家庭收入单一,土地结构差,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落后的耕作方式,致使农作物产量低,品种少,收入较少㊂2.3保护管理现状保护区地理行政上以澜沧江为界,澜沧江以东属思茅区管辖,以西属澜沧县管辖㊂1998年,分别在保护区的思茅片和澜沧片各自成立一个管理所进行管理,其中思茅片区12203h 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4.2%,澜沧片区6794h 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8%㊂思茅片最初由思茅港镇林业站的10名工作人员实行一套人马㊁两块牌子进行管理,至2002年,管理机构完善为思茅管理所㊁茨竹林管理站和南爬河管理站,同时新增了10名管理人员㊂目前,共有管理人员20人,另外,聘请专职护林员4人协助对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工作㊂澜沧片最初也是由糯扎渡乡林业站工作人员实行一套人马㊁两块牌子进行管理,至2001年,管理所机构完善为澜沧管理所㊁虎跳石管理站㊁勐况管理站,并配备了6名管理人员㊂另外,聘请专职护林员2人协助对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工作㊂3存在问题3.1管理体制不完善保护区共有2个管理所㊁4个管理站26名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只有16名管理人员,另外10人是兼职,人员严重不足㊂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低,多为非保护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教育,对保护区的管理知识掌握较少,难以适应新时期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㊂保护区至今没有成立保护区管理局,而是由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协调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㊂在行政上2个管理所归属各自区(县)林业局,业务上受保护办指导,缺乏独立的组织协调能力㊂由于各管理所行政归属不同,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难以对保护区实施有效管理㊂3.2保护经费不足除西双版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外,地方各级政府列入财政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经费较少㊂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经费短缺,无稳定的财政支持,不能有效地开展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㊂经费的不足,办公条件简陋,管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㊂同时,科研监测缺少专项经费,致使保护区物种研究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监测体系,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㊂3.3对林地的蚕食严重保护区建立后,思茅区和澜沧县开展异地扶贫工作,把保护区内的自然村迁移到其他地方或澜沧江沿岸及思澜公路沿线居住,但因村民念旧,部分又搬回原地居住,复垦现象突出㊂村民出于满足基本生活和追求更高经济收益的需要,而进行毁林开荒发展经济林,使周边地区的林地不断遭到蚕食,小面积的林分逐渐被经济林或农地替代,对天然林及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破坏㊂思茅片区的大荒田,将65h m2林地出租给咖啡厂种植小粒咖啡,澜沧片区的三等老寨将86h m2林地出租给外地老板种甘蔗,改变了林地的用途,造成生物多样性流失㊂另外,经济林基地涌入大量的外来移民,增长的人口需要开垦大面积的土地,消耗大量的用材和烧材,直接威胁着周边地区的森林,使保护区森林面临巨大压力㊂3.4人为活动频繁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主要是木材采伐㊁砍伐薪柴㊁采集(药材㊁野菜㊁松脂㊁观赏植物等)非木材林产品㊁放牧和偷猎㊂人为活动频繁,不仅会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破坏,而且会带来森林火灾隐患㊂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经常见到盗伐林木㊁毁坏森林的现象㊂大面积的思茅松林被过度采割松脂,导致松树长势变差而易感染病虫害,思茅松林内可看到采脂后出现的风倒木和10%~15%的病虫危害,森林已有潜在的衰退危机㊂采笋过度,致使黄竹自我更新受挫而老化,再加上放牧和砍伐的影响,已导致林分的数量对比变化而隐藏衰退㊂兰花类采挖最为严重,有些种已经被挖采近乎绝迹,很难见到㊂311第6期谭爱军等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3.5野生动物危害损失补偿太低根据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中有关亚洲象肇事的数据统计,仅普洱思茅区1999 2014年,亚洲象共造成6人死亡,9人受伤㊂2011 2013年,3年共造成粮食作物损失2855.7t,经济作物损失885.6t㊂针对野生动物危害事件,云南省政府于1998年发布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2009年起,分别在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开展了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无力完全配套,兑现给受害群众的补偿金额较低㊂3.6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糯扎渡电站2005年正式开工建设,坝高260 m,正常蓄水位812m,总装机容量585万k W,2014年6月26日实现全部工程完建,年均发电量约239.12亿k W h,总投资约611亿元,是云南省最大水电站和实施 西电东送 及 云电外送 战略的基础项目㊂电站淹没区面积1447h m2,位于保护区的实验区,是典型的森林生态敏感区㊂电站建设,使两岸海拔812m以下的热带雨林㊁热带季雨林㊁竹林等主要植被和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西南紫薇㊁千果榄仁㊁绒毛番龙眼㊁江边刺葵等群落及篦齿苏铁㊁黑黄檀㊁喜树等保护植物被淹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植被的正常演替,被淹没的主干道改建工程使植被再度遭受破坏,局部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㊂同时,施工阶段带来噪音等污染,由于电站大坝的阻隔,一些水生动物也将受到影响,所有这些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安全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估[4,5]㊂4对策和建议4.1健全管理体制保护区应尽早成立保护区管理局,统一协调各管理所㊁站之间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保护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理顺经费投入渠道,制定管理计划和保护区今后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修改㊁完善各项行政和技术法规,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保护区的良好发展㊂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省内外专家,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评估,认真准备有关材料,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㊂4.2加大资金投入保护区应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进一步做好工作,积极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保护区常规建设和日常费用纳入地方政府计划安排和公共财政预算体系㊂保护区可以在实验区及外围地区进行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经营项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予以资金㊁技术㊁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积累资金㊂4.3加强宣传和保护管理公众生态环境教育是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责之一㊂保护区通过电影晚会㊁张贴护林防火和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标语,同村民进行座谈㊁讨论等形式,开展许多有实际意义的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㊂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执行用材审批制度,严厉打击偷砍㊁盗猎等行为,与周边地区以自然村为单位签订有关森林保护和利用的村规民约,实行与社区共同管护森林,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㊂4.4注重人才培养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与现有保护区面积不成比例,而且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㊂保护区现有人员多是由乡镇林业站抽调而来,缺乏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素质总体偏低㊂这些人员中,生态㊁环保㊁动植物保护㊁管理等专业人员的比例偏少,没有自主科研和监测能力㊂保护区应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保护区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其能尽快地胜任现职工作,便于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管理㊂4.5积极开展科研监测活动科研是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保证,监测工作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动态反映,是保护区工作的深化和细化㊂保护区要充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保护组织来保护区从事科学研究㊁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科研人员,提高保护区的科研水平,扩大对外影响㊂积极开展对亚洲象㊁印度野牛㊁黑黄檀㊁云南苏铁㊁云南松等主要物种和电站淹没区生态环境的监测,以获得较详尽的物种变化和生态环境动态数据和资料,为今后进一步保护和管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提供科学依据㊂参考文献:[1]李婧.云南建成自然保护区157个总面积283万k m2[N].云南信息报,2014-07-24[2]曹善寿.糯扎渡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3]曹顺.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2):11-15[4]陆鸿.糯扎渡电站建设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林业建设,2008(4):10-12[5]莫傲.糯扎渡电站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景观影响浅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5):24-26411防护林科技2015年。
学 术 论 坛230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糯扎渡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与澜沧县糯扎渡乡交界处的澜沧江下游干流上,是澜沧江中下游梯级电站“两库八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五级。
为满足工程对珍稀植物进行迁地保护的相关要求,保护植物多样性,在电站营地内建设了的珍稀植物园,规划占地约100亩,对库区内受淹没影响的各类珍稀保护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1 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实施1.1移植的种类选择根据糯扎渡电站珍稀野生植物所需移植的珍稀植物为10种,2699株。
分别为篦齿苏铁,宽叶苏铁,黑黄檀,疣粒野生稻,西南紫薇,箭根薯,戟叶黑心蕨,顶果木,红椿,千果榄仁。
1.2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原理在自然界中,每种植物均分布在一定地理区域以及一定的生境中,并在其生态环境中繁衍后代维持至今。
对它们实行迁地保护将导致它们离开其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一般要求“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同一气候区内的野生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通过野外考察、分析,选择和创造适合的生境是行成功移植的关键。
所以,对植物进行迁地保护要尽量选择具多样化的生境使其异质性,必要时还要适当改变地形、创造人工生境,使它们能各得其所,减少环境变化的胁迫而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1.3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原则(1)气候相似性原则。
气候相似性原则主要是指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地点的选择,首先要保证植物个体的成活。
库区珍稀野生植物就近迁移到与库区气候相似的业主营地内的珍稀植物园栽植,有利于珍稀野生植物的成活。
(2)生境相似性原则。
生境相似性原则指的是由于同种植物不同遗传类型的植株,可能对独特的生境有一定的依赖性,选择与植物在原产地生长相似的生境是很重要的,在植物园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工生境与珍稀植物生境尽量相似,比如疣粒野生稻植于黑黄檀林下,模拟其野外生境。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工作的可能性及便利性。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
曹顺伟
【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4)002
【摘要】调查表明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渡的显著特征,优势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水平分布特征不突出,但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并具有明显的植被倒置现象.文中以充分的资料补充了云南植被的新类型,指出保护区特殊的澜沧栎林、榆绿木林为落叶季雨林,前者是云南植被的新记录类型;江边刺葵群落则是云南热区河谷植被的新记录类型.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曹顺伟
【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
【相关文献】
1.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J], 卢双珍;喻庆国;曹顺伟
2.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相似性研究 [J], 卢双珍;喻庆国;曹顺伟
3.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鸟类三维专题图制作研究 [J], 喻庆国
4.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J], 雷桂林;郑重
5.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分异研究 [J], 卢双珍;喻庆国;曹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森林生态系统介绍云南植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居全国首位,据《云南植被》(1987)记载,共划分12个植被型、34个植被亚型、169个群系、209个群丛。
包含了从热带雨林至寒温性针叶林及高山草甸。
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分别占全国的41.4%、54.8%、30.2%。
1热带雨林1-1湿润雨林该亚型是云南热带型最强的雨林类型,分布区域高温多湿,干湿季节不明显。
森林群落茂密,终年常绿、树木高大,物种种类多样,板根、茎花、大型木质藤本、附生植物均发达。
主要分布于河口、金平、屏边、江城、绿春等县300~500米的局部区域。
1-2季节雨林季节雨林-望天树林该亚型属于云南季风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具有地域代表性。
分布地热量丰富,群落组成的热带树种高大,其外貌终年常绿,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生长茂密,板根、茎花、藤本及附生植物丰富。
主要分布于文山州南部、红河州南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南部、临沧市南部和德宏州海拔900米以下的部分区域。
以绒毛番龙眼-千果榄仁群系最为常见,分布也较广。
1-3山地雨林山地雨林该亚型属热带雨林向亚热带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过度的一种湿润性森林。
其组成树种以热带性质的为主,兼有亚热带性质的种类混生,群落林冠较为整齐,板状根、老茎生花、藤本植物也有所见。
分布于文山州南部、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普洱市、德宏州、临沧市海拔800~1000米局部区域,部分受逆温影响的山地,可上升到1500~1800米的局部区域。
2热带季雨林2-1半常绿季雨林该亚型属于云南热带北缘、干季季节较长的区域生长的一类植被,分布与季节雨林交错,其上层乔木分布有落叶成分,而常绿乔木叶片小且呈现厚革质。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的、富宁、麻栗坡、勐腊、沧源、耿马、梁河、龙陵、施甸、新平、景东、景谷、隆阳、盈江、瑞丽等县区市。
2-2落叶季雨林落叶季雨林该亚型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的澜沧江、怒江、元江、把边江、藤条江等地河谷及其支流两岸海拔400~1300米的区域。
热带植物学研究热带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热带地区是全球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拥有大量的热带植物资源。
热带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致力于研究和保护热带地区的植物多样性。
本文将着重讨论热带植物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并探讨保护热带地区植物多样性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一、研究内容热带植物学主要研究热带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多学科内容。
在植物分类学方面,研究者通过对植物形态、解剖结构、花果特征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对热带植物进行鉴定、分类和命名。
植物生态学研究则关注热带植物在其所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适应性和相互关系等。
此外,热带植物学还探索植物的遗传特征、生理过程和代谢途径,以更好地理解热带植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机制。
二、研究方法热带植物学研究通常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实地调查是了解热带植物分布和数量的重要手段,研究者通过在热带地区进行植物样地调查、标本采集、探索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等工作,来获取有关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的详细信息。
此外,实验室实验也是热带植物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分析植物组织和细胞的遗传、生理和分子水平的变化,来探究热带植物的适应性策略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三、研究意义热带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热带植物学的研究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研究热带植物的分类、分布和数量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热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一步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其次,研究热带植物的遗传特征和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和农业品种,在医药和农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此外,研究热带植物的生态功能、生命表现和进化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拓展生物学的基础理论。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热带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研究资源有限,许多热带地区仍处于科学探索的初级阶段,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和资金支持。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探讨作者:李杰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9期摘要:对普洱市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动植物景观、气候景现、人文景观等景观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观景台、生态廊道、森林徒步探险、水上游憩等森林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议,并作了市场细分与定位、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关键词:景观资源;生态旅游;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058-041引言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糯扎渡保护区”或“保护区”)批准成立于1996年,目前总面积18997hm2,跨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被澜沧江分为思茅和澜沧两个片区。
糯扎渡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拉枯族自治县的结合部,介于东经100°22’18"~100°33’36”,北纬22°30’13"~22°46’31”之间;距普洱市区91km,距离澜沧县城73km,交通基础设施便利。
保护区处在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糯扎渡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域内澜沧江更是横断山脉地区的重要河流,水利条件优越,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丰富。
保护区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度的明显特征,主要保护对象是北热带南缘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热性竹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由于糯扎渡保护区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征,所以特有河谷稀疏灌木草丛和暖热性稀疏灌木草丛的植被类型,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植被倒置现象,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造就了糯扎渡保护区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2景观资源分析与评价2.1景观资源类型依据国家标准,把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划分。
云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云南是一个拥有丰富真菌资源的地区,其真菌多样性被认为是全国最为丰富的之一。
其中不乏许多珍稀、稀有和新近发现的物种,这些物种的发现和研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的真菌多样性,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最近,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初步得出。
首先,这些研究显示,云南拥有着极其丰富的真菌多样性。
在云南的自然保护区内,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真菌物种,其中包括了各种菌类、霉菌和酵母菌等。
这些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让人们惊叹,而且还有许多新近发现的物种等待被记录和研究。
其次,这些研究还发现,真菌和其他生物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依存和互惠关系。
真菌不仅能分解分解落叶、木材等有机物质,还能与其他生物共生。
例如,有些真菌能够形成菌根,与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和循环。
而一些昆虫则与特定的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以获得营养和保护。
此外,这些研究还证明了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真菌在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它们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土壤形成和水循环。
此外,真菌还能够帮助植物排放一些有害物质。
最后,这些研究提到了如何保护和管理真菌多样性。
保护和管理云南的真菌多样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科学研究和保护,限制商业采摘和销售,加强宣传教育等。
只有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云南丰富的真菌多样性。
总之,云南的真菌多样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物种群体,同时也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和理论基础。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云南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会取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进展。
云南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黑化赤麂
卢文;代陆娇;雷苑
【期刊名称】《兽类学报》
【年(卷),期】2024(44)3
【摘要】云南省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自2019年以来,在野外按公里网格布设了189台红外相机。
在一个红外相机位点(北纬22°32′16″,东经100°29′29″),2019年3月1日、3月11日、4月18日和2023年8月5日的4段视频和5张有效相片中,发现1只通体全黑的麂类(上图)。
相同位点还记录到其与1只毛色正常的成年雄性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共同出现和玩耍(下图)。
该毛色异常的麂除全身体毛、皮肤皆为黑色外,其他身体特征与赤麂一致,且具有双角,由此确定为黑化的成年赤麂。
这是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在野外首次拍摄到成年雄性黑化赤麂个体,也是国内首次发现黑化赤麂。
【总页数】1页(P394-394)
【作者】卢文;代陆娇;雷苑
【作者单位】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5
【相关文献】
1.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2.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相似性研究
3.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4.云
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分异研究5.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澜沧县糯扎渡片区冬季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澜沧县糯扎渡片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地处高海拔山区的农业发展重点地区。
冬季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由于气候条件复杂、土壤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种植技术不够精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冬季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不稳定,甚至出现一些病虫害防治不力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糯扎渡片区冬季马铃薯的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水平,我们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从土壤条件、种子选用、施肥技术、农药使用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改善和优化,以期能够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200字】1.2 问题提出在农业生产中,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意义。
在澜沧县糯扎渡片区冬季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糯扎渡片区冬季气候寒冷,土壤质量较差,导致马铃薯生长缓慢,产量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民在选择种子、施肥、农药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使得马铃薯生长遭遇困难,生产效率低下。
管理措施不够到位,导致病虫害防治不力,进一步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解决澜沧县糯扎渡片区冬季马铃薯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土壤条件、合理选用种子、科学施肥、合理选用农药以及加强管理措施,以实现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目标。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有信心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生产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优化土壤条件优化土壤条件对冬季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生产至关重要。
要注意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
在糯扎渡片区种植马铃薯时,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
可以通过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翻耕土壤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要合理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马铃薯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5.8-6.5之间为宜。
云南红河流域热带作物园区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分析作者:杜浩只佳增李宗锴周劲松杨绍琼孙寅虎王朝陈伟强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0年第01期摘 ;要:采用相对优势度、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 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等生态学指标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4种作物地杂草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杂草共有116种,隶属于37个科,其中禾本科和菊科种数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1.55%和19.83%;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在各作物园区普遍为害,为常年优势恶性杂草,应重点防控;各作物地杂草的多样性,橡胶地最高,其次为香蕉地,菠萝地和油梨地多样性较低;多样性指数的季相变化规律,4种作物地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杂草群落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菠萝蜜地与油梨地杂草群落相似度最高,其次为香蕉地与菠萝蜜地,再次为香蕉地与油梨地,橡胶地与其他3种作物地相似度均较低。
关键词:杂草;群落;季节演替;多样性指数中图分类号:S31;;;;;;文献标识码:AWeed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Tropical Crop Plantation;in Honghe River Watershed of Yunnan ProvinceDU Hao, ZHI Jiazeng, LI Zongkai, ZHOU Jinsong, YANG Shaoqiong, SUN Yinhu,WANG Chao,CHEN Weiqiang*Hong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Hekou, Yunnan 661300, ChinaAbstract:The weeds in four crops were analyzed with ecological indexes,;such as relative dominance, species richness index, Shannon-Wiener index, Simpson index, Pielou index,community similarity index and th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16 species of weeds belonging to 37 families in the farmland in the;area, of which Gramineae and Compositae accounted for 21.55% and 19.83% respectively. Bidens pilosa;and Eleusineindica;were;the;dominant malignant weeds and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 an emphasis. Weed diversity for rubber plantation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for banana plantation,jackfruit;plantation and avocado plantation.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diversity index of summer and autumn;was;higher than that of winter and spring. The similarity of weed community in jackfruit and avocado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in banana and jackfruit, banana and avocado, rubber and other three crops were lower similarity.Keywords:weeds; communities; seasonal succession; diversity index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01.026雜草是一类能够在农田等人工生境中不断延续其种群的非栽培植物,可伴随作物生长的整个时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