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三年级下册《送春》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75 KB
- 文档页数:7
长春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送春》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
4、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态度。
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2、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唐朝大诗人贺知章通过咏柳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却是一首深藏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而作的一首惜春之作--《送春》(出示古诗)二、解题关于诗人王令,你都了解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王令,北宋诗人,字逢源。
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
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
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
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
28岁卒。
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
王令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
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预习时诗读得怎么样?[都背下来了(大多数同学)]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读(课件出示诗)三、学习生字1、正音老师听到大多数同学已经背下来了,真了不起,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你能帮大家找出来吗?A、我想告诉大家第一句中"落更开"中的"更"应读gèng。
B、第三句"犹啼血"中的"啼"应读tí不能读成dī;"血"应读xuè不能读成xuě。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所谓“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那么,你们喜欢春天吗?是呀,春天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也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许多事人都用优美的诗句来描写,赞美了春天的可爱,你还记得那些赞美春天的诗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来自宋代著名诗人王令的《送春》(出示古诗)二、作者介绍关于诗人王令,你都了解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王令,北宋诗人,字逢源。
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
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
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
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
28岁卒。
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
王令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
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预习时诗读得怎么样?[都背下来了(大多数同学)]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读(课件出示诗)三、解题“送”送别,送行。
“春”春天。
送春:给春天送行,和春天告别。
那么,现在大家想一下“送春”是和春天送行,和春天告别,突出哪个字“送”,你想象一下,作者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大家想象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送,肯定是你喜欢的人或事物,不喜欢肯定不会送,所以作者的心情肯定是感伤的,舍不得的。
现在大家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四、初读古诗,正音春光限美好,那么作者优势怎样送春的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页,读读这首古诗。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送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
积累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讨论、表达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对春天的态度。
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唐朝大诗人贺知章通过咏柳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却是一首深藏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而作的一首惜春之作——《送春》(出示古诗)二、解题关于诗人王令,你都了解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王令,北宋诗人,字逢源。
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
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
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
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
28岁卒。
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
王令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
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预习时诗读得怎么样?[都背下来了(大多数同学)]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读(课件出示诗)三、学习生字1、正音老师听到大多数同学已经背下来了,真了不起,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你能帮大家找出来吗?A、我想告诉大家第一句中“落更开”中的“更”应读gèng。
B、第三句“犹啼血”中的“啼”应读tí不能读成dī;“血”应读xuè不能读成xuě。
《送春》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
积累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讨论、表达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对春天的态度。
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在上学期古诗词诵读中学过的一首诗《晚春》吗?谁能背一背?(晚春作者: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
诗人王令面对就要消逝的春天,也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就连他笔下的杜鹃鸟也在半夜啼叫,想留住春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令的诗《送春》。
想一想,我们昨天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诗人简介:教参17页题目是什么意思?(春天就要离去)诗人舍得吗?用留恋的语气读题目。
下面我们随着诗人王令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来解决。
(讨论研究、请教老师、查阅资料、查字典)4、学生自学,解决问题5、学生汇报。
1)前两句题目既然是送春,说明春天已经开始悄悄逝去,第一句中的三月指的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结束的时候,那么这句话中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意思?(残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开败的花,更是又,更开就是又开了。
)解释的不错,那么你能用自已的话说说这一句吗?(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
)质疑:早春的花都落了,为什么现在又开了?花儿对春天有一种什么感情的?找生读。
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很有成效,你们还解决了哪些问题。
《【长春版三年级下册《送春》教学设计】长春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摘要:想想我们昨天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诗人简介教参7页题目是什么思?(春天就要离)诗人舍得吗?用留恋语气题目,(讨论研究、请教老师、、)、学生学问题5、学生汇报,子规啼叫想到留住春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生会写5生有感情地朗背诵古诗理诗重词知道诗歌致思积累两首古诗、程与方法朗、讨论、表达程理诗感受诗人所表达情感3、情感态与价值观能够体会诗人诗寄予情感对春天态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光教学重理诗体会情感教学难具体景物描写体会诗人所表达情感教学两课课教学目标认识生理诗体会诗人所要表达情感教学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古诗词诵学首诗《晚春》吗?谁能背背?(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漫天作雪飞)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都想留住春天脚步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诗人王令面对就要消逝春天也充满了无限眷恋就连他笔下杜鹃鸟也半夜啼叫想留住春天今天我们就学习王令诗《送春》想想我们昨天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诗人简介教参7页题目是什么思?(春天就要离)诗人舍得吗?用留恋语气题目下面我们随着诗人王令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人是通哪些景物描写表达己感情二、初古诗理诗、师古诗、生由古诗圈出生并提出不懂问题?认生3、针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讨论研究、请教老师、、)、学生学问题5、学生汇报)前两句题目既然是送春说明春天已开始悄悄逝句三月指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结束候那么这句话其余部分是什么思?(残花就是晚春撒落地上开败花更是又更开就是又开了)释不错那么你能用已话说说这句吗?(三月暮春节早春花落了现又开了花朵)质疑早春花都落了什么现又开了?花儿对春天有种什么感情?生看学们合作学习很有成效你们还了哪些问题(我们知道“檐”是屋檐是思二句就是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春天就是归了燕子会想些什么呢?你能不能用己话说说前两句(三月暮春节早春花落了现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花落花开争奇斗艳燕子归尽享春光这是作者看到作者又听到什么了呢?)两句“子规”别名杜鹃鸟它常暮春季节啼鸣刚才学们问题有“子规什么啼出血?”哪组研究出答案了(夜半就是半夜犹是还思啼是啼叫犹啼血指是杜鹃鸟不停地叫叫声音很凄切就像要啼出血了样是夸张写法并不是真啼出血了)谁要得夸张这释你们满吗?那老师也想提问题杜鹃鸟什么这样啼叫呢?(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唤不回春风)哦看连杜鹃鸟也即将逝春光感到惋惜这是作者想到送春方式各有不诗人却以杜鹃鸟留春方式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鹃鸟半夜里苦苦啼叫悲切,别有番境除了感伤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吗?(种顽强进取、执着追美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说太了其实生活和学习我们也应有杜鹃鸟那种了追美事物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精神6、桌合作结合“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说诗三、想象境体会情感指名古诗其他学想像诗境闭眼倾听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画面子规什么要把东风唤回呢?诗人诗里写杜鹃想留住春天实际上是想表达己什么样感情呢?(对春天眷恋与挽留)如再让你这首诗你能把诗人这种感受出吗?面对即将逝春光你想说什么呢?把你想说话写下(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光)这让我想起了年计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迟等诗句四季更替春光是留不住我们眷恋更应该发奋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这首诗写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思想感情?、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知诗人诗题抓眼明诗想境悟诗情)3、这首诗写法上有什么特?(夸张手法借物抒情) 五、布置作业背诵古诗集有关惜春诗林寺桃花(白居易)人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入二课教学目标交流掌握识方法工整写生教学程、认生二、识记生看看已记住了哪些还没有记住了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有困难可以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学请教三、指导写四、赏析古诗页积累板设计送春看到花落花开燕子归听到子规啼叫想到留住春天。
《送春》是一篇清新的诗歌,描绘了春季的美景,它使得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季的美景。
对于学生们来说,去欣赏春季的美景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因为它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大自然的独特之处。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送春》这篇诗歌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春季的感受,明白春季的美好和重要。
2.学生能够在欣赏春季美景的过程中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
3.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春季美景的过程中,培养出品味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善于观察美。
4.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春季美景的过程中,培养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学习诗歌《送春》及诗歌朗诵;2.带领学生进行春季野外景观观察和绘画创作活动;3.利用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观看和了解春季各种美景,如树木变绿的漫长过程、春天的动植物丰富多彩的生态生活等;4.通过现场实践和体验,带领学生感受春天特有的迷人气息,了解春季宜居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学习诗歌《送春》及诗歌朗诵在学习《送春》之前,先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诗歌。
精读诗歌,明确诗歌主旨和要表达的意义。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诗歌朗诵和演绎的活动中来,以增加他们对春季的美好体验和情感共鸣。
第二步,带领学生进行春季野外景观观察和绘画创作活动带领学生到课堂旁的校园公园或社区绿地中进行实地野外景观观察,让学生观察春季不同阶段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特点,了解其独特之处。
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绘制春季不同阶段的自然美景,并在集体学习和交流中,学生分享绘画的体验和思考,增加收获和心得。
第三步,利用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观看和了解春季各种美景在课堂上利用DIY拼图、生态问答等形式,将春季景观的知识修建和讲解融入互动游戏中,增强游戏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他们通过互动活动了解春季美景的形成和变迁。
第四步,通过现场实践和体验,带领学生感受春天特有的迷人气息带领学生前往周边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感受春季别样的气味和声响,观赏春季的动植物丰富多彩的生态生活和景观美景,带领学生更深入、更实际地了解春季美景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送春_长春版2—2送春课题 2—2送春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叠词、句,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具幻灯片(课件)教法小组合作— 25备注(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特色作业):抄写本课诗词。
课时计划课题 2—2送春二课时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具幻灯片(课件)教法合作交流教学内容方法过程一、集体识字,体会诗意。
1、默读古诗,找出生字,利用规律高效率识字。
2、再读古诗,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小组汇报:提出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现在的理解。
3、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个人设想备注(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特色作业):抄写本课诗词。
课时计划课题 2—2送春三课时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具幻灯片(课件)教法合作交流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反复颂读,体味意境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同桌互相读。
分组诵读。
指导背诵。
板书:《送春》王令(宋)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个人设想备注(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特色作业):抄写本课诗。
长春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送春》教案教学目标•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在有表情的朗读中表现出文学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篇简短的赞美春天的文章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并表达出来•难点:用词恰当、造句得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送春》、活动纸、笔。
•学生:准备好笔、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自由阅读•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不要求理解,只要求顺口溜朗读,记下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并自行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感悟1.学生自愿分享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了解文学性和美学性。
2.进一步引入重要知识,如比喻、象征、意象、感恩等知识点。
课文解读1.教师重点解读,引导学生对课文对比篇幅逐字逐句阅读。
读后,设问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春的事物,梳理文本的感情和思想,提升读懂写得能力。
2.通过交流解读,确认对于课文的理解,避免个体建立错误心理模式。
情感体验•结合课文要素,教师引领学生,通过眼观、耳听、手摸、嗅闻等感觉体验春季美好。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部交流,纪录讨论心得。
2.要求第一学习小组在其内部间进行批评与鼓励,促进友好学习环境的建立。
3.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语文思维。
语文写作•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想法,写一篇赞美春天的文章。
课堂展示•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互相交流。
教学扩展•其他描绘春天的文章阅读与分析•以春天为主题的绘画•诗性语言演讲,节目表演等形式的春天文艺表现。
教学反思•整体上,这节课以学生关于春天的自由阅读为开始,旨在引入“感受春天”的主题。
在对课文的解读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思维方法,加强了对比阅读、梳理文本思想和情感分析等过程。
在语文写作环节,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提升过程,同时大家也通过展示交流之间互相学习,学会了个体的价值结构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不同阶段的活动均进行了全面总结,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完整化和有营养。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送春22-2 送春教学目标:1.学习2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春意盎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一组春天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是春天的图景,有春天筑巢的小燕子,各种春天开放的鲜花争奇斗艳)这春天是那么美丽多姿,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送春》。
二、朗读古诗。
1.师范读古诗。
(记住生字的读音)2.教师领读古诗。
3.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要求朗读准确、熟练。
4.齐读古诗。
5.指名读诗。
三、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诗的含义。
2.组内合作汇报,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
啼血:据传杜鹃悲鸣时嘴里流血。
3.在理解诗义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学习生字。
尤:yóu 独体字尤其、尤其是、无耻之尤、以儆效尤犹:yóu 左右结构犹如、犹疑、犹豫不决、记忆犹新形近字:优/忧/鱿帝:dì上下结构,象形字,巾字旁帝国、帝王、皇帝啼:tí左右结构,啼叫、啼鸣、啼哭、啼笑皆非唤:huàn 左右结构呼唤、叫唤、召唤、使唤、呼风唤雨形近字:换/焕五、完成课后习题。
1.略2.古诗积累:①熟读诗歌②说说诗歌大意。
《江南春》[注释]① 山郭:山城。
②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春日》赏析: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送春教材理解这是一首以送春为主题的诗,但却一改那种惜春伤感的情调,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现了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人生追求。
暮春三月的景象。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花开花落,春去春回,本来都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而客观规律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面对落花残花,诗人不仅没有那种对自然规律"无可奈何"的叹息,反而抒发了"不信东风唤不回"的豪情壮志。
这是不是无视客观规律吗?不是。
相反,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运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
诗人的坚定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难能可贵,催人奋进。
这大概就是近年来该诗被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吧。
如果说当时诗人唤回春天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那么,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使这种愿望部分地变成了现实,如今,人们在严冬欣赏春花,品尝夏果,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正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就。
教材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通过不同方法弄懂诗的意思。
(4)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教育学生积极进取教学重难点(1)问题意识的培养。
(2)进行朗读和想象力的培养。
说教法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寻求汉字规律中主动识字。
阅读古诗时让学生在想象诗中有画,品味诗中有情,感悟诗中有理的过程中学习古诗。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说理念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
长春版三年级下册《送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
积累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讨论、表达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对春天的态度。
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在上学期古诗词诵读中学过的一首诗《晚春》吗?谁能背一背?(晚春作者: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
诗人王令面对就要消逝的春天,也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就连他笔下的杜鹃鸟也在半夜啼叫,想留住春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令的诗《送春》。
想一想,我们昨天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
诗人简介:教参17页
题目是什么意思?(春天就要离去)诗人舍得吗?用留恋的语气读题目。
下面我们随着诗人王令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来解决。
(讨论研究、请教老师、查阅资料、查字典)
4、学生自学,解决问题
5、学生汇报。
前两句
题目既然是送春,说明春天已经开始悄悄逝去,第一句中的三月指的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结束的时候,那么这句话中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意思?
(残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开败的花,更是又,更开就是又开了。
)
解释的不错,那么你能用自已的话说说这一句吗?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
)
质疑:早春的花都落了,为什么现在又开了?花儿对春天有一种什么感情的?找生读。
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很有成效,你们还解决了哪些问题。
(我们知道“檐”是屋檐是意思,第二句就是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春天就是归去了,此时燕子会想些什么呢?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
花落花开,争奇斗艳,燕子归来,尽享春光,这是作者看到的。
作者又听到什么了呢?
后两句
“子规”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
刚才同学们的问题中有“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哪个小组研究出答案了。
(夜半就是半夜,犹是还的意思,啼是啼叫,犹啼血指的是杜鹃鸟不停地叫,叫的声音很凄切就像要啼出血了一样,是个夸张的写法,并不是真的啼出血来了。
)谁来读一读,要读得夸张一点。
这个解释你们满意吗?那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杜鹃鸟为什么这样啼叫呢?
(第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哦,看来连杜鹃鸟也在为即将逝去的春光感到惋惜。
这是作者想到的。
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诗人却以杜鹃鸟留春的方式来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鹃鸟在半夜里苦苦啼叫的悲切,别有一番意境。
除了感伤,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吗?
(一种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
说的太好了,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有杜鹃鸟那种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6、同桌合作,结合“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说诗意。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想像诗的意境。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子规为什么要把东风唤回呢?诗人在诗里写杜鹃想留住春天实际上是想表
达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呢?(对春天的眷恋与挽留)
如果再让你读这首诗,你能把诗人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光,你想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好好读书)
这让我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诗句,四季更替,春光是留不住的,我们在眷恋的同时,更应该发奋读书。
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夸张的手法借物抒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搜集有关惜春的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交流中掌握识字方法,工整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1、认读生字。
2、识记生字。
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3、指导书写。
4、赏析古诗。
板书设计:
送春
看到的花落花开燕子归来
听到的子规啼叫
想到的留住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