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0页至53页信息窗2第1课时红点1、绿点1、红点2。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同时进一步理解其中蕴含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 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解题策略,体验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策略,同时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计算是解决问题常用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理解其中蕴含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蜜蜂王国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今天我们看一看工蜂分别去哪里采蜜。
(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学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信息问题信息:一队320人,二队210人,三队86人。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2. 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3.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请同学们按下面的提示,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温馨提示:(1)想一想:怎样列式?(列出算式)(1)算一算:写出计算过程,算出结果。
(3)说一说: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1)解决问题:一队和二队共有多少只?生: 320 + 210 =师提问: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如何计算结果?预设:生1:我的算法是,3个百加2个百是5个百,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5个百和3个十合起来就是530。
师:根据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好方法。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320里面有32个十,210里面有21个十,32个十加21个十是53个十,53个十就是530.师:运用以前学过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这个方法也可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教案范文第【1】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意识。
3.初步树立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的算理,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的`算理,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动物。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看这几张,有你认识的动物吗?(课件出示)主题图中的四张动物这几种动物是动物不同分类的代表。
你们看,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麋鹿和狐狸属于哺乳类。
科学家们对我国现存的这几类动物的种群进行了统计。
2.解释表格内容。
虽然地球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种动物,以下表格显示了中国湿地部分种类的统计,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统计表的第三列。
)(1)通过这个表格,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其中的两个数据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中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板书出来。
“中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板书出来。
(二)探究新知1.解决271+122=(1)我们先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谁能帮我们就第一个问题列式。
列式:271+122(2)估计结果在计算之前,大家先估计一下,和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3)独立试算(4)交流算法观察一下,这道题和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帮忙。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板书)2.解决271+31=(1)我们先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谁能帮我们就第一个问题列式。
《三位数加两、三位的笔算》课例实录与评析【教学设计意图】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新的教学理念!1、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引出教材内容。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是和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动物,通过“你们喜欢动物吗?”这样的提问,将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教材提供的动物上来。
这样,避免了因为不熟悉动物而导致学生兴趣不高或兴趣转移的现象。
2、体现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创设了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
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4、采用激励导入,引导点拨,探索合作组织整节课积极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不同程度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进位算理,掌握万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进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不进位、进位加法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算理。
学法引导:采用激励导入,引导点拨,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新知,从而运用已有知识掌握新问题。
教具准备:由教材第36页主题图以及例1、例2内容组成的PPT 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非常荣幸,领导、老师们都来到我们班听课,你们可要更加认真听课,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呵。
(课件出示)算一算:380+550,430+260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是要注意什么?(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那么这个答案是什么?(生回答:930)。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 加法运算的规律。
3.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加法运算的规律。
2.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问题,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两位数加法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三位数加法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 加法运算的规律。
3. 典型例题分析。
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3. 拓展题:研究加法运算的其他规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学情分析:在学习“三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相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相加,对列竖式进位相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第38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 659+306=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
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
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目标是: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两、
三位数的加法。
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加法的算理。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及加法验算奠定基础。
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
在本课着重解决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竖式计算时“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时,我先复习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计算后总结出计算法则,然后我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先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例题1,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
在学习例题2时,我针对计算难点,对三位数加两位数在列竖式时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通过对题与错题让学生做了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
在竖式计算后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对计算的注意点,从而加强学生对笔算加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算理的掌握。
从整堂课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练习的量不够。
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成本节课的目标。
第二: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班教室多媒体尚在采购中,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单一且费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教案6篇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生板演竖式计算。
81÷9 84÷7 54÷368÷2 80÷5 56÷4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商是几位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主题图,并提出问题: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
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师引导思考:求“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同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88÷6=□。
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估算:因为600÷6=1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个三位数;或者先假设商是三位数,那么最小的三位数是100,100×6=600,而888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或者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师质疑并引导:到底我们估计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书写过程,师最后课件出示完整过程:888÷6=148(千米)2.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图片,让学生结合方格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先指名学生看图说一说,再根据学生汇报加以说明: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结果是100+40+8=148,所以888÷6=148。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笔算430+260= 570+380=二、自主探究:自学教材第36页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Array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列式为: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竖式算法: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列式为:尝试列竖式计算:3、想一想:271+903,怎样竖式计算?4小组谈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从()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三、达标测评1、竖式计算271+903= 426+382= 516+703=365+825= 545+54= 281+64=我的收获: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第2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导学流程一、导入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导学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1)钟面上有数字。
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
(出示一个只有3、6、9、12四个数字的钟)像这个钟上只有4个数字,没写数字的地方你知道是几吗? 指着没写数字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是数字几。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连续进位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连续进位的原理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连续进位的原理。
2.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计算,保持计算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讲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连续进位的重要性。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练习,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
4. 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再次讲解连续进位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5. 练习:让学生再次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连续进位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确保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连续进位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连续进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我们需要详细讲解连续进位的原理,并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一、连续进位的原理1. 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某一位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前一位进位。
2. 连续进位是指,在一个加法算式中,有多位需要进位的情况。
二、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1. 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个位的和大于等于10,就向前一位进位。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课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计算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笔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小朋友们,数学课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么?首先我们来比一比,谁算得快?学生抢答。
接下来请大家完成两道竖式计算,打开数学本,自己做一做,教师巡视。
2.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回答。
再次提问:回顾这两题的计算过程,谁能来说一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说停就停,谁能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和同桌讨论的结果呢?学生回答。
谁还有补充?3.小结: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和个位要对齐,十位和十位要对齐,计算时要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二.新授1.情境导入出示课件,同学们制作了一批树叶粘贴画,请大家观察一下情境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么?学生回答。
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你会列式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42+86。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竖式计算么?请大家试一试。
2.自主探索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实物投影算式,请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回答。
提问:和的百位上是几?为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不同的算式,请大家判断对不对。
总结:先把百十个写好,相同数位要对齐。
3.学习验算谈话:这样算的得数对不对呢?可以怎样做?同桌讨论,学生回答。
提问:交换加数位置,竖式可以怎样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请同学们尝试做一做,提问怎样计算?学生回答。
比较得数,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么?小结:看来三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可以通过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来验算的数对不对。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一节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万以内的加法(二)”,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以后学生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教材用“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在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例1和“做一做”1、2题以及练习四的教学任务。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位1,例1是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例2是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本节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识知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要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理解不连续进位加法打算理,学会三位数加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历经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德育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野生动物的情况,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是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三、教法和学法1、启发式谈话法:列竖式计算更加直观的发现这节课的内容因此在学习中会更加的注意。
2、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
说学法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单纯的依赖于教师,对老师所教的内容进行,模仿和记忆,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再加上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让他们自己自主探索。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填空:9+()=10 ()+8=10 7+()=10 6+( )=10 5+( )=102、口算下面各题。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笔算
430+260= 570+380=
二、自主探究:自学教材第36页
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类群种数
鸟类271
爬行类122
哺乳类31
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为:
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竖式算法: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为:尝试列竖式计算:
3、想一想:271+903,怎样竖式计算?
4小组谈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从()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三、达标测评
1、竖式计算
271+903= 426+382= 516+703=
365+825= 545+54= 281+6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一节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万以内的加法(二)”本节内容是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是以后学生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教材用“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在这一课时主要完成例1、例2和“做一做”1、2题以及练习八1、3题的教学任务。
这节因容是以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的加减法(一)的知识为基础,它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一)的延续和发展,本节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识知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因此要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应法法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2.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设计: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2.学法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算理。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用课件展示情境图,教师采用情景来导入新课,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按时完成作业等。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各位数字相加不满十。
2. 不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其中某一位数字相加满十,但不是连续进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避免计算错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不进位、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2. 演示法:通过黑板演示,展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3. 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那么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又是怎样的呢?2. 讲解新课- 讲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 讲解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进位的位置和计算顺序。
3. 演示计算过程- 通过黑板演示,展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过程,特别是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4. 练习巩固-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不进位、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题。
-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反馈-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预习下节课内容,为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做好准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例1、例2,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
一、说教材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本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延续,是在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整十或整百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笔算做基础,为学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好引导,引是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相关知识、为学习新内容作铺垫、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导是通过对例题的学习、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及算理。
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用迁移法、引导法、讲解法、自主探究等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利用情境引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讲练结合中学习。
利用教学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
学法:独立思考与一定范围内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寻。
通过听老师讲解、个体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合作、动手实践、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实现目标达成。
四、说教学程序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分为五步:(一)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复习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过的整十三位数的加法,温习列式及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进位的处理等),为本节课的学习作知识铺垫和迁移准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例题1、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一、温故而知新1、课件展示:380+550的竖式笔算过程,复习已学知识。
提问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怎样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利用课件演示笔算过程,注意重点提示十位上8加5满十怎么处理。
提问2: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2、谈话: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二、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与湿地和生活在湿地上的动物有关,我们先来普及两个基本的知识。
2、课件展示什么叫湿地和生活在湿地上的代表性动物。
湿地的定义学生不需要理解,大概了解就行,教师作简要说明(列举星云湖南岸的湿地公园,可穿插环境保护教育);对生活在湿地上的代表性动物教师可进行简单的分类,即鸟类(丹顶鹤)、爬行类动物(蜥蜴)、哺乳类动物(麋鹿和狐狸)。
3、课件展示教材第36页的“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选择本节课要解决的代表性问题)三、探究新知1、教学例1(不进位加法)(1)课件出示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提问1: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课件展示列出的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