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声乐训练之口型
- 格式:pdf
- 大小:88.80 KB
- 文档页数:1
歌唱练声有哪些技巧歌唱练声技巧011、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
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
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
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
注意:在大声说话时,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
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忘了说话内容。
气息问题发音震动,震动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
呼吸要深入。
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
平时可以多做些深吸缓呼的练习。
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声线问题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
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气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
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响亮。
歌唱练声技巧02第四步,在做好第三步的基础上,做改变音高、音量和音色的练习。
比如说,虚实的变化就是一种音色的练习,我做一下:HEIHEIHEIHEIHEIHEI,改变音高的练习:HEIHEIHEIHEIHEIHEI,这里面我们应该注意到共鸣的调整。
在开始做这个练习的一段时间里头可能会感到下肋膈肌和腹部的动作不能够协调一致,也会感觉到动作和声音不同步,练习的时间长了,还会感觉到腰酸腹痛,但是这一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能够按照上述的要求坚持练习就能够获得动作与声音的和谐与统一,膈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序也会在练习当中得到明显的提高,咽壁的力量和灵活程度也会在练习当中得到提高,这个练习还有协调气息和声带状态的作用。
声乐训练知识:如何在演唱中做到音高的准确控制演唱不仅仅要有动听的嗓音和深情的情感表达,还需要音高的准确控制。
音高准确是演唱中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准确的音高才能完成一首歌曲的完美演唱。
本文将从基础技巧、训练方法、常见问题三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在演唱中做到音高的准确控制。
一、基础技巧1.口型对于演唱来说,正确的口型是保证音高准确控制的基础。
正确的口型需要放松嘴唇,将牙齿分开,让舌头放在牙齿下面,以此唱出准确高亢的音高。
2.笔直的站姿和弯曲的腰部演唱时需要保持笔直的站姿,这样能够抬高你的胸腔、伸直你的气管,并利于呼吸。
同时,如果是高音的部分,可以弯曲腰部,进一步拉长气管,更容易唱出准确的音高。
二、训练方法1.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提高音高准确性的首要方法,通过规范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歌手锻炼嗓音,掌握一些方法技巧。
例如,可以在一个音节上练习发声,重点在于唱出标准的音调及快速的音频转移,以此提高歌手的音准。
2.音阶训练音阶训练是提升音高准确的有效训练之一。
而在音阶训练中,注意将音域练习在每个区间的过渡部位中,通过反复训练和强化歌手们的音准,还可以激发其唱歌的兴趣。
3.耳训练耳训练是一个从根本上提高音高准确性的可持续方法,主要是培养歌手对不同音高的灵敏度。
歌手们可以通过听更多的音乐或进行引导训练来训练自己的音感,以便在演唱中做到更准确的音高控制。
三、常见问题1.音高不准如果歌手在演唱时发现音高不准,建议逐渐调整自己的呼吸、姿势、气息、音乐节奏等方面的问题,以打破演唱中可能出现的不准确的问题。
2.音高跳跃不自然在演唱过程中,保持稳定和舒适的音高和自然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音高跳跃不自然,可以调整喉咙的张合来避免喉咙的动作过于明显,掌握吐字的完美度和力度,并确保音高的曲线顺畅。
3.急促咬字在演唱中,咬字是必须的,但如果过于急促咬字,将影响歌曲的音色和音高准确性,导致声音不稳定。
因此,建议能够有效的温和地咬字,并保持嘴部有一定的开放程度。
一、歌唱姿势要领口诀头正、颈直、看前方,“脊梁插着擀面杖”自然挺胸双肩垂,张嘴下巴“懒洋洋”双腿站立前后分,重心放在前脚上手势自然形体美,“松而不懈”“紧不僵”收腹提臀两胯张,积极松弛全身唱。
二、歌唱呼吸要领口诀鼓腹吸气沉“丹田”,贴着咽壁“吸着唱”(闻花香的感觉吸气)胸口松开向下“叹”,气沉腔底“腰扩张”(吐气时要叹气)“又吸又呼”声流动,被动换气不用想(遇到作品,句与句换气时,要积极放松)三、歌唱发音要领口诀胸口发音不能憋,“声音落底”气通畅(胸腔共鸣)忘掉喉头没感觉,音色纯净又明亮(胸部以上充分放松)气混声来声混气,贴边向后进咽腔。
(吸气的感觉唱歌)四、歌唱共鸣口诀共鸣位置在咽壁,共鸣音响灌咽腔(贴着后咽壁唱歌)音域升高变母音,腔体打开要舒张(举例:啊这个音高音用昂音代替)声音胀满鼻咽腔,抬起软腭“打哈欠”,“通、实、圆、亮、纯、松、活”,声音柔美如月光(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体打开等在那里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
五、歌唱技巧要领口诀起音找气儿不找劲儿,“发音落在胸口上”“连音”串在气息中,旋律优美又流畅断音想着“拍皮球”,颤音由紧往松唱要靠灵巧装饰音,共鸣点上找音响高音激起“精、气、神”,腔体打开头腔响(越到高音越兴奋)超高音区不害怕,打开喉底挺胸膛音域越高“点儿”越小,“挂、抬、哼、拢”心里想(用假声练习)(“声音落下来”一起音就要张开大嘴,贴着咽壁看着嗓子眼(胸口第二纽扣的位置)往下吸着唱,往后往下“看”,一直看到横膈膜,让声音落下来,落到喉底的胸口上。
胸口以下越空、越松、越通,共鸣的音响效果越好,音色越纯。
)六、歌唱训练咬字技巧“着后咽壁吸着念,咬字吐字在口腔”“挂住字头”往后送,胸口换字不能忘。
“被动念字最轻松,快速归韵是关键。
(作品拿到手有感情的高声朗读)七、声乐作品艺术处理了解作品内容后,在喜怒哀乐的基础上演唱。
唱歌唱的平缓的时候,情绪平稳,但是要流动、连贯。
(慢歌不拖、快歌不敢、中速歌曲平稳)感觉声音有上升的时候你的情绪要高涨!音量要渐渐增强,下降时情绪要稍微低落点,有断断续续的感觉,尤其是音量可减弱。
唱歌怎样正确使用口型技巧唱歌是一门艺术,它需要通过发声和表达情感来与观众进行沟通。
除了声音的技巧,唱歌时正确的口型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关于怎样正确使用口型技巧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正确地张开嘴巴。
当唱歌时,要确保嘴巴张开适当的幅度,使喉咙能够自由振动。
张开嘴巴可以让声音更加清晰明亮,并且帮助喉咙放松。
一个好的方法是想象自己吃一个大苹果或者大冰淇淋,这样可以帮助嘴巴张开得更宽。
其次,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唱歌时,发音要清晰、准确,否则会影响观众对歌曲的理解和欣赏。
如果有不确定的发音,可以查阅歌曲中相关单词的发音或者向老师请教。
此外,还可以通过录音和反复练习来改善发音的准确性。
另外,要注意舌头的位置。
舌头是发声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
舌尖应该贴在下齿龈上,而不是触碰到上齿龈。
如果舌头位置不正确,会导致发音模糊,喉咙不舒服。
通过练习说字母“T”和“D”来帮助正确放置舌头。
此外,要注意唇形。
唇形也会对声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产生影响。
要保持上下嘴唇的协调张合,特别是在高音和低音转换时。
上嘴唇需要稍微向外突出,而下嘴唇则需要保持放松状态。
通过练习发音“M”和“OO”来帮助改善唇形的协调性。
最后,要注意口气的控制。
唱歌时,气息需要稳定而持续,这样才能保证歌曲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可以通过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练习来提高气息的控制能力。
在唱歌时,要注意把空气集中在腹部,并通过控制脸部肌肉来适应不同的音符和音域。
总之,唱歌时正确使用口型技巧对提高歌唱的质量和表达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张嘴、准确发音、正确位置的舌头和唇形以及控制好口气的方法,可以帮助唱歌者更好地表达自己,并与观众进行沟通。
同时,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可以逐渐提升口型技巧的水平,使唱歌更加出色。
歌唱的张口训练技巧,帮助声音好听10倍唱歌就要“张口”,但这个“张口”不是我们平常说话、吃饭这种生活上的张口。
唱歌要求大张口,小舌要往上提。
这种“张口”增大了口腔的空间,俗称膛。
大张口时,鼻腔通道扩张,鼻腔里有窦口,经细小通道,与头腔各共鸣区相连。
大张口时,也有助于窦口张开。
小舌提起也有助于后咽壁上的鼻咽口扩开。
这样能使声音容易进人头部各共鸣区。
“张口”具体方法如下。
(1)打哈欠:上口盖打开,下巴不要用力,深吸气,后咽壁有凉凉的感觉。
由于是刻意地打哈欠,所以脸部肌肉可能会紧张,面部表情也不自然。
这都没关系,练习久了便可熟能生巧。
上颌骨,也就是靠近耳朵的关节就会松动、灵活,张口动作就会轻松自然。
“张口”动作每天都得练,每次练七八下。
每天不得少于100下。
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段练习。
(2)望天花板:人垂直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缓慢往后仰,同时口慢慢张开,最后头仰的角度和天花板呈水平状态,然后头再慢慢恢复到原来位置,与此同时,口也慢慢闭上。
这个方法是让上口盖张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
这个方法不适合有颈椎病的老年人。
(3)下巴支茶几张口:第三种办法比较笨,但是容易找到上口盖打开的感觉,具体方法如下:找一个高低适中的小柜,站立,半蹲或全蹲,把下巴支在小柜上,慢慢张口,然后再慢慢闭上。
这种办法是强迫上口盖打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
这就像打开一口箱子,是把箱盖打开,而不是把箱身往下拉。
还可练咬苹果、啃骨头动作找打开上口盖的感觉。
因为咬苹果、啃骨头时不会下巴用力去咬、去啃。
练习时,上口盖要尽量张开,小舌尽量提起,让u 腔里面张得很大。
避免口腔前部张得很大、后部张不开的剪刀叉形状。
还可做辅助动作练习,即张口后把后咽壁肌肉尽力往上拉动。
这几种练习方法,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竖着张口,嘴角几乎成两条直线,千万不要把嘴横向裂开。
唱歌时除了上口盖轻松张开外,下巴还要轻松放下来。
从张口动作启发,即上颌骨关节要轻松灵活,经常有意识地往下扯动下巴,没过多久,下巴就能自然下垂了。
声乐基本功训练之十九:抬起软口盖,顶起硬口盖人体的发声器官的构造与作用,不仅要熟练地运用,而且要知道这一个器官与另一器官的连带关系。
抬起口腔里面一点位置上的软口盖,必能有效地带动舌头放松,如果光去考虑放平舌头,不去抬软口盖,总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软口盖、唇、齿、舌、牙、声带、丹田等部位都属于可以调控的,此外的一些腔体是固定的空间,是不能调控的。
抬起软口盖后的声音,它的共鸣胜过通常情况,光口腔,其空间大为增加,特别是空间的高度上去了,让共鸣竖立起来,更容易通向鼻腔,加强了声音气势,鼻音一扫而光,留有纯正的乐音。
软口盖的抬起,同样使喉头能自由地发挥。
发声方面的每一个缺点都是给发声器官带来不必要的负担,造成紧张,就象道路一样高低不平、堆满杂物,车辆无法快速通过。
六个母音,其中“啊”音最能让软口盖充分地高抬。
歌唱者另要想到喉头的上面与下面各竖立了一只矿泉水瓶,声音不是在某一个点上,而是在两只瓶子里回旋。
软口盖的抬起是自始至终的,声音持续,它就跟着抬起;声音停止,它又恢复原状。
声乐的一些规则是不成文的,但在实践中不能忽视。
在抬软口盖的同时要注意让共鸣点或叫气息冲击点击在连在软口盖外面一点的硬口盖上,此时喉部不应该用劲,只是一个通道,发动机是来自胸腰腹部以丹田为中心的肌群,要认识到牙关放松,下腭放下,往内吸一点。
从小腹四周到软口盖、硬口盖形成上下两端,力量往两端拉开,顶天立地,互相呼应。
发不同的音,软口盖的上升高度是不一样的,但不论发什么音,软口盖必须上升,否则鼻音就乘虚而入。
有些歌手实际演唱能力是相当不错的,但不知道软口盖、硬口盖的位置与作用,缺少理论知识,说明他的功力没有达到比较完美的程度。
抬起软口盖,直接影响到口咽腔的共鸣。
共鸣腔的空间总是大一些更好,因为软口盖的上升,留下来更大的口腔空间,共鸣得到了加强。
日常生活中不需要注意软口盖的状态,也不要考虑有力地吸气,有力地呼气,气息的支撑点在哪里,气息的往上冲击点在哪里,都不必要研究它。
唱歌口型的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唱歌口型的音准训练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训练学生的口型技巧,提升他们的唱歌音准。
通过适当的练习和指导,学生将培养正确的嘴唇、舌头和呼吸控制,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音准的概念,并意识到它在唱歌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嘴唇、舌头和呼吸习惯,以改善他们的发声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或音乐播放器。
2. 适用于各种音乐类型的歌曲或乐曲。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解释音准的概念,并讨论其在唱歌中的作用。
2. 播放一段示范音乐,让学生感受其优美的音准并引发对口型训练的兴趣。
技巧练习:1. 鼻腔呼吸练习:- 指导学生坐直身体,放松肩膀和颈部。
- 引导学生通过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腹部的扩张。
- 让学生慢慢吐气,同时用手感受嘴唇和颈部的放松。
- 反复进行鼻腔呼吸练习,以帮助学生正确调节呼吸,并为后续的发声练习做准备。
2. 嘴唇和舌头锻炼:- 示范正确的嘴唇形状和舌头姿势,并引导学生模仿。
- 进行一些音阶练习,要求学生注意嘴唇和舌头的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
- 引导学生练习发出清晰的发音,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的音调或发音。
3. 同步音乐练习:- 选择一首适应学生水平的歌曲或乐曲,并将其播放给学生听。
- 引导学生在听歌的同时,通过吐气、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来模仿录音中的口型。
- 引导学生尝试用正确的口型伴奏录音,逐渐增加歌曲的难度和速度。
巩固与评估:1. 分组合唱练习:-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指导下一起合唱一首简单的歌曲。
- 观察学生的口型技巧和音准表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调整。
2. 个人评估:- 让学生每人独立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通过录音方式进行个人演唱。
- 老师或同学可以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探索不同音乐风格的唱歌口型技巧。
2. 引导学生进行舞台表演,通过实际演出来锻炼口型技巧和音准。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正确的口型技巧,提高唱歌的音准。
声乐教学练声方法(精选19篇)声乐教学练声方法篇1(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2)轻度哼鸣:20秒。
(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4)慢吸快呼:2次,2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钟。
(7)"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8)"衣"————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9)搓脸:10秒。
(10)转颈: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13)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17)转唇:8*8拍,30秒。
(18)双唇打响:30次,30秒。
(19)弹唇:1分钟。
(20)b本音:60次,1分钟。
(21)ba本音:60次,1分钟。
(22)ba————ba————-ba——————ba——————,1分钟。
(23)顶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25)伸卷舌:20次,20秒。
(26)立舌:10次,30秒。
(31)da————da————da————da——————;60次,1分钟。
(32)g本音:60次,1分钟。
(33)ga本音:60次,1分钟。
(34)ga————ga————ga————ga————60次,1分钟。
(35)ge音:60次,1分钟。
(36)ge————ge————ge——————ge———— 60次,1分钟。
(37)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38)数"数儿":一口气数10个八拍,3 次,3分钟。
(39)数"数儿":"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口气数3到4个回合。
正确的歌唱口型,是拥有动听歌声的基础!01口型的种类“歌唱中口型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横口型,指嘴角往左右水平扩张,口咽腔内呈左右两边水平方向的感觉;另一种是竖口型,指垂直张嘴,感觉嘴角拉成直线,口咽腔内呈上下垂直方向的感觉”。
横口型发出来的声音明亮,细腻,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经常使用到这种口型,而中国民歌在继承传统戏曲的同时,也常常使用到这种口型。
竖口型发出来的声音空旷、浑厚,在西方的美声唱法中使用得最多。
从音区上来说竖口型比较适合唱高声区,横口型适合唱中低声区,但这不是绝对的,应当看歌曲的需要适度调整。
02口型的训练方法(一)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习口型的第一步是将口腔打开,人们在处于困倦瞌睡状态时会忍不住想打哈欠,这时口腔会自然打开、软腭向上、向后抬起,喉头也一起顺着打开,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这个时候发出来的声音才是正确的发声状态。
所以在进行声乐训练时,当歌者打不开口腔,可以试着找打哈欠的状态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歌唱口型。
(二)照着镜子练习一个动作重复久了自然会形成肌肉记忆,我们的嗓音训练也不过如此,所以口型的训练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每天用小镜子照着练习张嘴,将嘴巴张到自己认为舒服,且利于唱歌的口型,然后试着将字母“a”带入作发声练习,在上声乐课时根据老师的指导再进行调整,这样久而久之后会塑造成一个既优美又实用的口型。
(三)唱高音时用自己的牙齿做参考物演唱者用自己的牙齿作参考物就是在演唱时将自己的牙齿露出来,上口盖打开,随之将软腭抬起来。
这个方法是最容易让口腔打开的,如果牙齿不露出来的话,就算演唱者感觉口腔打开了,嘴唇包着牙齿对咬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自然就会将牙齿露出来,这个时候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竖口型。
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唱高音,声音非常有穿透力。
03在歌唱中怎样合理应用口型(一)横字竖咬、竖字横咬原则1.横字竖咬由横韵母i、e、en、等组成的横字在歌唱中容易获得头腔共鸣,但又常出现口型变横、扁等情况,导致嗓子卡、声音挤,所以听众会感觉刺耳,用横字竖咬得方法,会将这种情况综合,得到一个比较圆润的音色。
舌控声乐学训练方法
舌控声乐学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闭双唇,张口(尽量张大)。
2. 再闭双唇,张口,跟节奏反复练习。
要求动作慢、标准到位、自然柔和、舌头放平,不能后缩或隆起。
这个练习可以培养孩子口部张合能力,为今后发音做好准备。
3. 舌尽量前伸、缩回,再前伸、缩回,跟节奏反复练习。
要求动作慢、标准到位,越长越好,舌头不能翘起来。
4. 舌尖用力顶两腮,左一次、右一次,跟着节奏反复练习。
要求动作慢、标准到位,使左右面部顶出一个包,越鼓越好。
5. 舌尖用力外伸舔上唇、收回;再外伸舔上唇、收回;跟着节奏反复练习。
要求动作慢、标准到位,舌尖上翘,尽力舔上唇。
6. 舌尖打“嘟噜”。
这是通过放松的舌头在气流加速、气压变小的情境下形成的。
这个练习可以克服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缺点。
会打“嘟噜”了,就一边打嘟噜、一边哼唱歌曲旋律。
先练短的,再练长的。
进而哼唱整首歌曲。
以上步骤供您参考,请以专业老师指导为准。
正确歌唱的口型,拥有动听歌声的基础声乐表演艺术的口形问题,是发音训练教学当中的一个内容。
平时讲话有平时讲话的口形变化,歌唱艺术有歌唱艺术的口形变化,二者既相同又各异。
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的口形变化,都是根据字音的不同,感情的表达不同而异的。
而歌唱当中的口形变化,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上歌唱发音的方法及声音的共鸣效果而完成的。
关于歌唱的口形问题,目前来看,搞西洋唱法的人和搞民族唱法的人各有所异。
民族唱法认为:歌唱的发音口形大小横竖变化必须依据字音的形成不同而确定,而且在获取共振这方面也要求在这一基础上来完成。
西洋唱法认为,歌唱发声时,口形是上下竖着垂直打开的,并且是以这一口形状态为基础进行吐字咬字的。
声乐表演艺术的口形问题,是发音训练教学当中的一个内容。
平时讲话有平时讲话的口形变化,歌唱艺术有歌唱艺术的口形变化,二者既相同又各异。
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的口形变化,都是根据字音的不同,感情的表达不同而异的。
而歌唱当中的口形变化,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上歌唱发音的方法及声音的共鸣效果而完成的。
我们听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演唱,他们的字音清晰可闻,声音细腻,娓娓动听,口形的变化是根据字音的不同而变化的。
听西洋唱法的人演唱,他们的声音扎实有力量,声音有立体感,口形是上下垂直打开的,字音听起来不如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清楚。
二者相互比较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正确的口型是发声训练的关键。
因为只有有了正确的口型,发出来的声才是圆润的。
所以进行发声训练的关键要形成正确的口型。
怎样形成正确的口型歌唱时应打开以下三个部位:一、上、下腭同时打开。
上腭向上抬起。
二、口腔后部喉咙打开,象“打哈欠”一样。
三、口啌的外部口型应以“竖开口”为好。
针对这些,可以用“咬苹果”来体会上腭抬起时的开口状,用“打哈欠”来体会提起软腭、打开喉咙的感觉,并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
唱音阶的口型和发声方法哎呀,说起唱音阶,这事儿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记得小时候,我那嗓子,跟破锣似的,一开口唱歌,邻居的狗都能吓跑。
但我妈,她可是个音乐迷,非得让我学唱歌。
她说,唱歌能让人心情好,能锻炼肺活量,还能提高记忆力。
好吧,我承认,她最后一点说得对,唱歌确实能让人记歌词,但前提是你得唱得准。
我妈给我找了个声乐老师,那老师,哎呀,真是个狠角色。
第一节课,她就让我练音阶,从do到si,再从si回到do。
她说,这是基础,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一样。
我心想,这地基打得可真够深的。
老师先教我怎么摆口型,她说,唱音阶的时候,嘴巴要微微张开,就像你含着一颗小樱桃,但又不能太大,不然就变成吃大饼了。
我试了试,感觉挺别扭的,但老师说,习惯就好了。
然后是舌头,舌头要放松,不能太紧张,不然声音就发不出来。
我试了几次,舌头总是不自觉地卷起来,老师就在旁边笑,说我是“卷舌音”的高手。
接下来是发声,老师说,发声要自然,要从肚子里发出来,就像你打喷嚏一样。
我试了试,结果喷了老师一脸口水。
老师哭笑不得,说我是“喷嚏音”的天才。
我尴尬得脸都红了,但老师还是耐心地教我,她说,发声的时候,要想象声音是从你的丹田发出来的,不是喉咙,更不是鼻子。
我按照老师的方法,慢慢地练习,感觉声音真的不一样了。
虽然一开始还是跑调,但至少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刺耳了。
老师还教我怎么用气息,她说,唱歌的时候,气息要均匀,不能一下子全用完,不然后面就没气了。
我试了试,发现唱歌的时候,真的要控制好呼吸,不然唱到一半就得停下来喘气。
就这样,我跟着老师学了几个月,虽然不能说是唱歌高手,但至少不再跑调了。
我妈听了我唱歌,笑得合不拢嘴,说我进步很大。
我自己也很开心,因为唱歌真的能让人心情变好。
现在,我偶尔还会在家里哼哼歌,虽然不是专业水平,但至少不会吓到邻居的狗了。
唱歌,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
所以,如果你也对唱歌感兴趣,不妨试试我老师教我的方法,说不定你也能变成一个快乐的“音阶小能手”呢!。
打开“歌唱通道”5个母音的咬字、发音、嘴型你一定要注意!戳蓝色字“歌唱学习”关注我们哟!歌唱的通道,是联通歌唱腔体的一个想象中的“管道”,包括头腔、鼻腔、口腔和胸腔。
其原理是,闭合适度的声带(音源),加上气息的对抗,形成混合声的全通道共鸣,经过气压的周边辐射,再形成全身共鸣(全身歌唱)。
用“吸气状态”的提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歌唱时的喉咙状态就是吸气时的喉咙状态。
利用吸气状态进行歌唱发声的启发诱导时,要提示学生——吸进的气流要形成上有“哼”、下有“叹”、中间“开”的状态,并且建立在统一的垂直线上。
如何让你形成正确的歌唱通道“吸气状态”的提法,可以保持气息的的深度和均匀,同时也解决了字的统一问题。
在向外唱的同时又向里吸,这就形成了气息的对抗。
吸气状态的保持本身也就打开了腔体,且与横向阻力形成了对抗。
歌唱通道中经常会出现声音位置低、喉音、以及气息浅(提气)等常见毛病。
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采用“上哼、中开、下叹”的方法:上哼:指哼鸣,即鼻腔打开,哼在假声的位置上,有大哼鸣、中哼鸣、小哼鸣之分。
中开:指吸气状态,气息吸进的方向有上有下:“上”指软腭抬起,直达哼鸣的位置;“下”指吸到哪儿抵到哪儿,保持吸气状态,即喉咙的打开。
下叹:即气息叹得越深越好,保持吸气状态,喉咙打开叹着唱,这是歌唱的永恒规律。
01a(啊)韵母a(啊)韵母发音的口腔状态是,口腔要适度打开到六、七度(以充分打开为十度计算),双唇要放松,使上门齿和犬齿露出半截,下齿只须自然地露出一点边缘即可。
舌放平。
如果能按照这样要求去实践,a(啊)韵母就能清晰无误的唱出。
02o(哦)韵母发o(哦)韵母时,口腔内部打开形成空旷感,舌放平,声音上下贯通,但双唇稍向前伸,形成开合五度的撮唇口形,把声音的着力点引向口腔的前部。
这就是o(哦)韵母发音时的正确状态。
用这种口腔状态发出的声音就是准确的o(哦)音韵。
03e(鹅)韵母e(鹅)韵母的发音状态是,口腔稍开,舌根要贴近软腭,但不贴死,只将呼出的气息半阻,然后舌根立即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随气流发出准确的e(鹅)韵母。
唱歌发声方法和口型
唱歌的发声方法和口型对于一个歌手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声方法和口型技巧:
1. 腹式呼吸:要唱出有力且持久的声音,首先需要通过腹式呼吸来获得足够的空气支持。
深吸气时,腹部应该扩张,呼气时腹部逐渐收缩。
2. 姿势正确: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优化呼吸和发声。
站立姿势要挺直,肩膀放松,不要用力压低肺部。
3. 声带放松:练习前进行热身,通过伸展颈部和喉咙的肌肉来放松声带。
松弛的声带有助于产生更加自然和富有共鸣的声音。
4. 唇部技巧:唱歌时要注意唇部的形状和动作,这对于发音的准确性和投射声音有很大影响。
有时候微调唇部的形状可以改变发音的音质。
5. 喉咙开放:在唱高音或者强烈的音符时,要保持喉咙的开放,确保声音能够顺畅通过。
避免紧张或者扭曲喉咙。
6. 咬字清晰:在唱歌时,清晰的发音特别重要。
要注意咬字的准确性,避免模糊不清或者过分夸张。
7. 声音投射:要让声音更加具有穿透力和共鸣,可以通过将声音从背面推出来实现。
这样能够增加声音的投射力,使听众更易于听到。
以上仅为一些基本的发声方法和口型技巧,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歌手,需要不断练习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唱歌技巧。
萨克斯口型训练技巧萨克斯管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乐器,它具有广泛的音域和独特的音色。
为了能够演奏出迷人的音乐,萨克斯手需要进行口型训练。
口型训练是指通过调整嘴唇和舌头的位置,以获得最佳的音质和音准。
下面是一些萨克斯口型训练的技巧:1. 姿势正确: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坐直或站立,抬起头部,使口腔和喉咙保持放松。
正确的姿势有助于空气流动,同时减少口腔的张力。
2. 嘴唇张力:萨克斯演奏需要一定的嘴唇张力。
过度张力会导致音色变得尖锐,不足的张力则会导致音色低沉。
通过练习,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嘴唇张力,这是一个平衡的过程。
3. 舌头位置:舌头的位置对于音准和音色有着重要影响。
舌头应该轻触上颚的后部,而不是靠近前部。
正确的舌头位置有助于控制音高和音色的变化。
4. 呼吸控制:在演奏时,正确的呼吸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深呼吸,充分利用肺部的空气,并通过吹气的方式提供稳定的气流。
同时,要注意吐气的力度和均匀性,以保持稳定的音质。
5. 音域训练:口型的调整也可以帮助萨克斯手扩展音域。
通过微调嘴唇的位置和舌头的位置,可以在不改变指法的情况下演奏更高或更低的音符。
6. 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产生丰富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舌头和嘴唇的位置,可以改变共鸣腔的形状,从而影响音色的质感。
7. 反馈和调整:口型训练需要不断的反馈和调整。
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听音和自我评估,找到自己演奏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萨克斯口型训练是萨克斯演奏的重要一环。
通过正确的姿势、嘴唇张力、舌头位置、呼吸控制和音域训练等技巧的练习,可以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坚持不懈地进行口型训练,相信你会成为一位出色的萨克斯手。
声乐高音嘴形唱法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声乐高音嘴形唱法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学习和理解高音嘴形唱法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嘴形和发声习惯,以提高高音音质和准确度。
3. 培养学生对高音嘴形唱法的自信和能力,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声乐演唱。
教案步骤:引入阶段:1. 向学生介绍高音嘴形唱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一段高音嘴形唱法的范例,引导学生聆听和观察范例中的嘴形和发声技巧。
知识讲解阶段:1. 解释高音嘴形唱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嘴唇、舌头和颚骨的位置和动作对高音发声的影响。
2. 分析不同高音音域的嘴形要求,例如头声、混声和假声等。
3. 介绍高音嘴形唱法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嘴唇过度紧闭、舌头位置不正确等。
示范演练阶段:1. 提供一段简单的高音乐曲,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嘴形练习。
2. 逐句逐段地进行嘴形练习,注重学生对高音嘴形唱法的准确理解和实践。
3. 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多次尝试,纠正错误并逐渐提高。
个性化指导阶段:1. 分组训练,让学生互相观察和评价彼此的嘴形和发声技巧。
2. 针对学生个别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提高嘴形唱法水平。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巩固练习阶段:1. 提供一些高音嘴形唱法的练习曲目,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
2. 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注意高音音质和准确度,并及时纠正错误。
3.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演唱会,展示他们在高音嘴形唱法上的进步和成果。
总结回顾阶段:1. 总结高音嘴形唱法的关键要点和技巧,强调学生在日常练习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保持对高音嘴形唱法的学习和实践。
3. 提供相关练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监听学生在练习和演唱中的嘴形和发声表现。
3. 组织小测验或演唱评估,以检验学生对高音嘴形唱法的掌握程度。
唱歌口型技巧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唱歌口型技巧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唱歌口型技巧,提高歌唱表现力。
2.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训练,改善唱歌口型问题,提高歌唱技巧。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多种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3. 录音设备。
4. 讲解材料和示范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唱歌口型技巧的重要性,解释它对歌唱表现力的影响。
- 播放一段优秀的歌唱表演,并引导学生观察歌手的口型技巧。
2. 知识讲解(10分钟):- 解释和示范正确的唱歌口型技巧,包括嘴唇、舌头、颚骨和声带的协调运动。
- 介绍常见的唱歌口型问题,如发音不准确、嘴唇紧张等,并解释它们对歌唱的影响。
3. 练习和训练(25分钟):- 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唱歌,并用录音设备记录下来。
- 分组让学生互相评估和反馈,指出口型问题和改进建议。
- 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唱歌口型问题。
- 继续练习和训练,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唱歌口型技巧。
4.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正确的唱歌口型技巧对歌唱表现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持续训练和改进唱歌口型技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进行唱歌口型技巧的练习和训练,并录音进行自我评估。
2. 学生可以参加合唱团或音乐比赛,通过与他人合唱和比拼,提高唱歌口型技巧。
评估方法: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录音评估结果,包括口型问题的改善程度和歌唱表现的提高。
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优秀歌手的口型技巧,同时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唱歌口型问题。
此外,通过练习和训练的反复进行,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唱歌口型技巧。
在评估中,除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外,录音评估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口型问题改善和歌唱表现提高的情况。
唱歌咬字吐字的位置及训练方法唱歌咬字吐字的位置及训练方法唱歌时正确的咬字吐字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让你的歌声更加清晰流畅,还可以提升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唱歌咬字吐字的位置及训练方法。
一、咬字的位置1.舌尖与牙齿的接触在唱歌时,我们的舌头应该尽量靠近牙齿,让舌尖轻轻触碰到下排的门牙,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嘴唇的运用嘴唇是控制发音的重要部位之一,正确地运用嘴唇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清晰。
在唱歌时,应该注意嘴唇的微微张合,尤其是发“O”音和“U”音时,要将嘴唇张开,发出更加清晰的声音。
3.舌根的位置舌根是影响声音发出的关键部位,它的位置应该尽量靠近喉咙底部,这样可以让声音更加自然而流畅。
二、吐字的位置1.发音要准确唱歌时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尤其是英文歌曲,每个字母的发音都要正确。
如果你的发音不准确,会影响到歌曲的整体效果。
2.掌握吐字的力度在唱歌时,要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感来控制吐字的力度,尤其是在高潮部分,要加强吐字的力度,让歌词更加生动有力。
三、训练方法1.练习口型口型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口型练习,如“练习O”、“练习U”等,每天坚持练习几分钟,可以很快地提高口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多唱歌曲多唱歌曲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唱歌的咬字吐字技巧,尤其是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歌曲,练习发音和掌握吐字的力度,可以提高唱歌的水平。
3.跟唱练习跟唱练习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你提高唱歌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总之,唱歌咬字吐字是唱歌的重要技巧之一,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和掌握。
通过口型练习、多唱歌曲、跟唱练习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唱歌的水平和表现力。
唱歌口型小技巧教案教案标题:唱歌口型小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唱歌时正确的口型技巧。
2. 学生能够应用口型技巧,提高歌唱表现力和音准。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多段不同类型的歌曲音频。
3. PPT或白板、黑板及相应的书写工具。
4. 学生练习唱歌的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一段欢快的歌曲作为引入,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或跺脚。
2. 引导学生讨论唱歌时需要注意的要素,引出口型技巧的重要性。
探究:1. 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歌曲,让学生观察歌手的口型变化,并让他们尝试模仿。
2. 以字母发音为基础,向学生介绍不同音调和音高所需的口型变化。
3. 通过示范和练习,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的方法,例如舌位的调整、嘴唇的姿势等。
实践:1. 分发歌曲歌词给学生,让他们在指导下练习唱歌,并注意口型的正确运用。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歌曲,以提高他们的唱歌技巧。
3. 分组进行小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帮助和鼓励。
总结:1. 回顾口型技巧的重要性,强调正确的口型对于歌唱的影响。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口型技巧的熟练程度。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唱歌中遇到的困难。
拓展: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活动,如合唱团或歌唱比赛,以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2. 推荐学生自主学习唱歌技巧的资源,如在线教学视频或专业歌唱教材。
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口型运用情况。
2. 通过小合唱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进步情况。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口型技巧教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继续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歌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唱歌技巧和表现力。
2. 引导学生学习更高级的口型技巧,如发音连贯、音准控制等。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音乐音量适中,不会影响学生的听觉感受和集中注意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进步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