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DL00101004 电力电缆的载流量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6
载流量/短路电流/膨胀系数计算书一、电缆长期载流量计算电缆导体上所通过的电流叫做电缆的载流量,有时也叫做电缆的“负载”或“负荷”。
电缆允许连续载流量是指电缆的负载为连续恒定电流(100%负载率)时的最大允许量。
电缆的载流量问题通常遇到的有两类:一类是已知电缆的结构及敷设情况,求允许的载流量;另一类是已知需要传输的负载,求电缆的导体面积。
本节介绍载流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为了供使用方便,电缆的生产或使用部门常就一定的条件(如环境温度,电缆最大温度,敷设条件等),对各种规格的电缆计算出载流量,并列成“载流量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这种表还给出了当环境温度、导体温度、敷设条件变化时的校正系数。
当已知需要传输的负载设计所需的电缆时,往往给出的是负载的“功率”(或“容量”)。
输电线路的功率又分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种量,如果线路的电流为I(A),线路电压为U l (kV),负载功率因数为cos ϕ,则有如下关系:功率因数—cos ϕSP =ϕcos功率名称 单相电路中三相电路中视在功率 UI S =22Q P S +=有功功率 ϕcos UI P =ϕcos 3UI P = 无功功率I U Q I U Q C C L L ==或ϕsin UI Q =线路电流I 的计算:ϕϕsin 3cos 33L qL LsU P U PU P I ===电缆长期载流量计算方法电缆允许连续载流量,可用导体高于环境温度的稳态温升推导出来,从电缆的等效热路按热路欧姆定律。
电缆的等值热路图Taθθθ-=∆dW cW cW cW 1T 2T 3T 4T dW dW aθWcn 1λWcn 2λ公式1: a=θθθ∆或公式2:()[]()[]()43d21c211+n +++1+++1+12+T T W W nT W W T W W dc d c λλλθ⎪⎪⎭⎫ ⎝⎛=∆式中:1θ 电缆(导体)的最高允许长期工作温度(℃) θa环境温度(℃)2 R I W 2c =每厘米电缆的每相导体损耗(W/cm) d W每厘米电缆每相的介质损耗(W/cm) I 电缆的允许连续工作电流(连续载流量)(A)R 在允许长期工作温度下每厘米电缆每相的导体交流有效电阻(Ω/cm) T 1 T 2 T 3 T 4 每厘米电缆的绝缘热阻、衬垫热阻、护层热阻及外部热阻(℃.cm/W) n电缆芯数λ1 λ2电缆的护套及铠装损耗系数因为W c =I 2R ,所以电缆的长期允许载流量I 为:()()()()[]{}43212114321d +++1++1++++21--=T T T n T r T T T n T W I λλλθθ⎥⎦⎤⎢⎣⎡式中r 每厘米电缆的导线交流电阻(Ω/cm )从公式可以看出,决定电缆载流量的因素如下:电缆和各种损耗 电缆各部分的热阻电缆的最高允许长期工作温度 环境温度以下为公式中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 1、20℃导体直流电阻:()[]201'2020-+=θαR RR 20—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 ; α20—导体电阻的温度系数,1/℃; θ—电缆长期最高工作温度,℃; R /—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 ;2、90℃导体交流电阻:()()8.0110827.08.019218.1312.08.01928.019217244224444==⨯'=⎥⎥⎥⎥⎥⎦⎤⎢⎢⎢⎢⎢⎣⎡+++⎪⎪⎭⎫ ⎝⎛⎪⎪⎭⎫ ⎝⎛+=+÷=++'=-p ss p p p c c pp p s s s p s k k k R fX X X s d s d X X Y X X Y Y Y R R πR /—9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 ;1 Y S —集肤效应因数 Y P —邻近效应因数 d S —线芯外径,mm ;s —同一回路中电缆中心间的距离,mm ; K s ,k p —常数;取1R —90℃时导体最大交流电阻,Ω/km ;3、热阻计算 3.1 绝缘层热阻:⎪⎪⎭⎫ ⎝⎛+=c T d t T 21ln 211πρ ρT1—绝缘层热阻系数, ℃.m/w ;取3.5 t 1—绝缘厚度,mm ; d S —导体外径,mm ;T 1—导体与护套间热阻,T Ω.m ;3.2 垫层热阻:⎪⎪⎭⎫⎝⎛+=s T D t T 2221ln 2πρ t 2—垫层厚度,mm ; D S —垫层外径,mm ;ρT —热阻系数 , ℃.m/w ;取3.5 T 2—垫层热阻, T Ω.m ;3.3 外护层热阻⎪⎪⎭⎫ ⎝⎛'+=a T D T t21ln 23πρ ρT4—热阻系数, ℃.m/w ;取3.5 t —护套厚度,mm ; D O /—外护层内径mm ; T 3—外护层热阻, T Ω.m ;3.4 外部热阻:电缆敷设在空气中,三角形排列空气中不受日光直接照射情况下的电缆周围热阻由下式给出:()4/141s e h D T θπ∆∙∙∙=E Zh Dg e+=式中h ——散热系数D c ——电缆外径,m ;Δθs ——温差表1 自由空气中电缆黑色表面时的Z ,E 和G 的常数值注①“单根电缆”数据也适用于一组,平面排列的电缆,间距不小于0.75De 。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电缆的载流量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
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是电缆设计和选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1.造成电缆温升的热损耗计算方法:热损耗是电缆运输电流时产生的热量。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的热损耗:P=I^2*R其中,P是电缆的热损耗(单位是瓦特),I是电缆的电流(单位是安培),R是电缆的电阻(单位是欧姆)。
2.电缆允许载流量计算方法:电缆允许载流量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的允许载流量:Ic=k*S其中,Ic是电缆的允许载流量(单位是安培),k是电流的载流量系数,S是电缆的截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
3.电缆的最大短时载流量计算方法:电缆的最大短时载流量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短时间内的最大电流。
它通常用于预防电流过载和电缆烧损。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的最大短时载流量:Imax = k * S * √(t/td)其中,Imax是电缆的最大短时载流量(单位是安培),k是电流的载流量系数,S是电缆的截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t是最大短时负荷时间(单位是秒),td是电缆的定时器冷却时间(单位是秒)。
4.多芯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方法:对于多芯电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的总载流量:Itotal = ∑(Ii^2 * ni)其中,Itotal是多芯电缆的总载流量(单位是安培),Ii是每一芯线的电流(单位是安培),ni是每一芯线的导线数目。
需要注意的是,电缆的载流量计算还需要考虑因素如环境温度、电缆的安装条件、地下敷设深度等。
此外,载流量系数k的选择也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总结起来,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涉及到热损耗、允许载流量、最大短时载流量和多芯电缆的载流量四个方面。
这些计算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正确设计和选择电缆,确保电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
常用电力电缆载流量计算电力电缆是电力传输和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电流的传输。
正确计算电力电缆的载流量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电力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电力电缆的载流量是指电缆能够承载的最大电流值。
电缆的载流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电缆的截面积、导体材料、环境温度、敷设方式等。
以下是常用的电力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1.根据电缆截面积计算载流量电缆的截面积是电流通过的横截面的面积,是电缆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
通常,电缆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可以通过电缆的额定电流来确定。
电缆的额定电流是指电缆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能够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电流值。
一般情况下,电缆的额定电流可以在电缆编号或技术资料中找到。
通过额定电流和电缆截面积的对应关系,可以计算出电缆的载流量。
2.考虑导热因素计算载流量电缆传输电流时会发生电阻,电阻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电缆温度升高。
电缆的载流量还受到导热因素的限制,即电缆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
通常,电缆的材料和敷设方式会影响导热系数。
考虑导热因素计算载流量时,除了要考虑电缆的截面积外,还需要考虑电缆的导热系数和环境温度。
这样,可以根据导热系数和环境温度来限制电缆的载流量。
3.考虑敷设方式计算载流量电缆的敷设方式也是影响电缆载流量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电缆敷设方式包括直埋敷设、架空敷设和管道敷设。
不同的敷设方式会对电缆的散热和通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直埋敷设的电缆散热和通风条件较差,其载流量较低;而管道敷设和架空敷设的电缆散热和通风条件较好,其载流量较高。
因此,在计算电缆载流量时,需要根据敷设方式对载流量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电力电缆的载流量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电缆截面积、导热因素和敷设方式。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根据电缆的额定电流、材料数据和环境条件来确定电缆的载流量。
同时,应密切关注电缆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式和防护措施,确保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是指通过电线电缆的最大电流能力,是选择电线电缆时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导线截面积、电流密度、环境温度等。
载流量计算公式的推导:首先,从电线电缆的导线方面考虑,载流量与导线断面积成正比。
常用的导线截面形状有圆形、矩形等多种形式,我们以圆形导线为例推导计算公式。
假设电流密度为J(A/mm²),导线的截面积为A(mm²),载流量为I(A),则有如下关系:I=J*A其中,J是电流密度,A是导线截面积。
接下来,我们考虑电流密度的选取。
电流密度的选择与导线的材料、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电线电缆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通常要求导线的表面温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制值,一般为导线材料的额定温度的75%。
根据经验公式,导线表面电阻R(Ω/m)与电线的截面积A(mm²)的关系为:R=ρ*L/A其中,ρ为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L为导线的长度(m)。
由于载流量与导线截面积成正比,可得载流量I与导线长度L成反比,即:I=J*A=J*(ρ*L/R)式中,R为导线材料的电阻值(Ω/m)。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公式:I=J*(ρ*L/R)其中,I为载流量(A),J为电流密度(A/mm²),ρ为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L为导线长度(m),R为导线材料的电阻值(Ω/m)。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单根导线或电缆,当导线或电缆呈多芯结构时,需要考虑多芯之间的互相影响,计算公式会有所调整。
此外,当导线或电缆处于高温环境中,还需要考虑导线材料的温度系数对电阻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修正。
综上所述,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涉及导线截面积、电流密度、导线材料的电阻率和电阻值、导线长度等多个因素,通过合理选取这些参数,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载流量计算结果,为实际工程中的电线电缆选择提供依据。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载流量是工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它指的是电线电缆可以安全承载的电流大小。
正确计算电线电缆载流量可以确保电力传输的稳定,避免过载或损坏,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与其导体的截面积、材质、绝缘材料以及散热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导体截面积越大,电线电缆的承载能力就越高。
此外,不同材质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和传导能力,因此在计算载流量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计算电线电缆载流量的基本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载流量(A)=(I × ΣK)/δ其中,载流量表示电线电缆能够承载的最大电流(单位为安培);I表示导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ΣK表示综合系数,考虑电线电缆不同因素的影响;δ表示温升因数,用于校正不同散热条件下的实际载流量。
综合系数ΣK的计算包含多个因素,比如导体的表面温度、环境温度、导体的不同分段以及电缆的安装方式等。
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温升因数δ是一个重要参数,用于考虑电线电缆在运行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一般而言,电线电缆的温度应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和可靠性。
因此,在计算载流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升因数δ的取值。
电线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方法不仅限于单根电线电缆,还可以应用于多根并联的电线电缆。
在计算多根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时,需要考虑电缆间的相互影响和热平衡等因素。
在工程设计中,为了确保电线电缆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载流量进行计算,并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规格和材料。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电气安装标准和规范,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电线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是电力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只有正确计算并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导体截面积、材质、绝缘材料、散热条件等多个因素,以得出准确的载流量计算结果,从而为工程提供指导依据。
怎么计算电缆载流量电缆载流量指的是电缆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计算电缆的载流量是为了确保电缆在使用时不出现过载或过热等安全隐患。
下面将介绍如何计算电缆的载流量。
1.确定电缆的额定电流(Ir):额定电流是指电缆在规定条件下连续运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电缆的额定电流通常由制造商提供,也可以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计算。
额定电流一般根据电缆的导体材料、断面积、敷设方式、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
2.考虑导热因素:电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线损,这些线损会转化为热量。
因此,在计算电缆载流量时需要考虑导热因素。
通常情况下,电缆的导热系数和周围环境的散热条件会对载流量产生影响。
3.根据导线截面积计算载流量:电缆的导线截面积对载流量有直接影响。
较大的导线截面积通常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
因此,可以通过根据导线的截面积计算电缆的载流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电缆的标准或使用专门的电缆载流量计算软件。
4.考虑安装条件:电缆的敷设方式和安装条件也会影响电缆的载流量。
一般情况下,电缆的导线温度不应超过导线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度。
因此,在计算电缆载流量时需要考虑电缆的敷设方式(埋地、顶管、绕线等)和周围环境的温度等因素。
5.根据电缆的绝缘材料计算载流量:电缆的绝缘材料也会对电缆的载流量产生影响。
不同的绝缘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和耐热性能,因此需要根据电缆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绝缘材料对电缆的载流量的影响。
总结:计算电缆的载流量是为了确保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过载或过热等安全问题。
需要考虑电缆的额定电流、导热因素、导线截面积、安装条件和绝缘材料等因素。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电缆的标准或使用专门的电缆载流量计算软件。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担着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需要准确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不超载。
本文将介绍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一、电线电缆的载流量。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指的是其能够承载的最大电流。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应大于等于实际通过的电流,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地工作。
因此,准确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是非常重要的。
二、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公式通常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I = K S。
其中,I为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单位为安培(A);K为载流量系数;S为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载流量系数K是根据电线电缆的材质、敷设方式、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的,通常可以在电线电缆的技术资料中找到相应的数值。
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S可以通过测量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得。
三、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是计算载流量的重要参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1. 圆形导线的横截面积计算公式为,S = π r^2。
其中,S为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π为圆周率,取3.14;r为导线的半径,单位为毫米(mm)。
2. 方形导线的横截面积计算公式为,S = a^2。
其中,S为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a为导线的边长,单位为毫米(mm)。
3. 其他形状的导线可以根据其实际形状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实例。
以一根铜导线为例,其横截面积为50平方毫米,载流量系数为0.8,则该铜导线的载流量计算公式为:I = 0.8 50 = 40(A)。
因此,该铜导线的载流量为40安培。
五、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注意事项。
在进行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考虑电线电缆的环境温度,因为环境温度会影响电线电缆的载流量系数。
2. 考虑电线电缆的敷设方式,不同的敷设方式会对载流量产生影响。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面的工式反算一下就可以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
由表5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
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
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
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
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
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
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方法
1.电缆的运行温升计算法
电缆的运行温升是指电缆工作时由于电流通过引起的温度升高。
电缆在正常运行温度下应保持稳定,因此需要计算电缆的载流量。
2.等效电阻法
等效电阻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电缆载流量的方法。
它基于电缆的电阻和散热能力来计算电缆的最大负载电流。
首先,根据电缆的材料、导体截面积和电阻率等参数,计算出电缆的电阻。
然后,根据电缆的散热能力(通常由电缆额定电流和最高操作温度决定)计算出电缆的最大载流量。
3.热稳定法
热稳定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计算电缆载流量的方法。
它基于电缆的导体温度、敷设方式、周围环境温度和散热条件等因素。
首先,根据电缆敷设方式和周围环境温度等参数,计算出电缆的散热系数。
然后,根据电缆的导体温度上升情况和散热系数,计算出电缆的最大载流量。
4.电缆负载能力表法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些电缆制造商提供了相关的电缆负载能力表,其中列出了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电缆的最大负载电流值。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参考电缆负载能力表,根据电缆的型号、规格和敷设环境等条件,直接查找对应的最大载流量值。
在进行电缆载流量计算时
-电缆材料和结构:包括导体截面积、导体材料、绝缘材料等。
-敷设方式和环境温度:电缆的敷设方式和周围环境温度会影响电缆
的散热能力。
-最高操作温度:根据电缆的材料和结构,确定电缆的最高操作温度。
-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和可靠性要求,选取合适的安全系数。
-国际标准和规范:根据国际标准和规范,使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电力电缆载流量的计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缆的基本参数,例如电缆的截面积、导体材料和环境温度。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电力电缆的功率输送能力。
电缆截面积通常以平方毫米(mm²)为单位表示,导体材料决定了电缆的导电性能,而环境温度则影响了电缆的散热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电缆的额定电流(也称为安全电流)和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连续工作电流,而额定电压则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高电压。
这两个参数通常在电缆的技术规格中有详细说明。
电缆载流量的计算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方法一:基于电缆截面积和电缆材料的标准载流量公式一般情况下,电力电缆的载流量公式如下:I = K·sqrt(S/A)其中,I为电缆的载流量,单位是安培(A);K为一个系数,与电缆的材料和环境温度有关;S为电缆的截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mm²);A为电缆的导体材料的标称导体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mm²)。
此公式是根据电缆传导能力的基本原理推导而来的,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电缆的载流量。
具体的K值可以从电缆的技术规格表中查找。
方法二:基于导线温升的载流量计算这种方法通过计算电缆导线的温升来确定电缆的载流量。
通常,电导率对于电缆的导线材料是已知的,因此可以根据导线材料的电导率和截面积计算电阻。
然后,根据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功率损耗和导线的热容量,可以计算导线的温升。
最后,根据电缆的环境温度和导线的最大温升限制,可以确定电缆的载流量。
综上所述,电力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基于电缆截面积和电缆材料的标准载流量公式,以及基于导线温升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计算,以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
电缆的载流量预算口诀:之五兆芳芳创作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低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类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平安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暗示,通过心算而得.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校“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类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 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成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低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情况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
敷在情况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较办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便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办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较.。
电缆载流量及负荷计算电缆的载流量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
电缆的负荷是指电缆所承受电流的实际值。
在进行电缆载流量及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电缆的导体截面积、温度上升限制、电流加载因子等因素。
以下是电缆载流量及负荷计算的一般步骤:1.确定电缆的规格和材料参数:电缆规格包括导体的截面积、绝缘材料的厚度、导体的材质等。
这些参数对于电流的传输和负荷承受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2.根据电缆规格计算电缆的最大载流量:根据电流密度和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电缆导体的最大载流量。
一般来说,电缆的最大载流量是根据导体的热稳定性和绝缘材料的温度特性来确定的。
3.确定电缆的实际负荷:根据实际应用中的负荷要求和电流输入值,确定电缆的实际负荷。
在确定实际负荷时,需要考虑电流的波动性、峰值时刻和工作时间等因素。
4.考虑电流加载因子:电流加载因子指的是电缆实际负荷与电缆最大载流量之间的比值。
在计算电缆的负荷时,需要考虑电流加载因子的影响,以确保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考虑电缆的温度上升限制:电缆传输电流时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上升。
为了保证电缆的安全运行,需要考虑电缆的温度上升限制。
一般来说,电缆的温度上升限制由电缆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和外部环境的温度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在电缆载流量及负荷计算中,还需要考虑电缆的散热条件、接地方式以及电缆长度等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选择,可以确保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电缆的载流量及负荷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如电缆规格、材料参数、实际负荷、电流加载因子和温度上升限制等。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选择,可以保证电缆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电线载流量的计算方法
电线的载流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导体的截面积、材料、长度、温度、环境温度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
1. 根据电线的截面积和材料查找对应的额定电流值。
一般来说,电线的生产厂家会提供对应的额定电流值,也可以参考相关的标准。
2. 根据电线的长度和电阻来计算电流。
电线的电阻可以根据材料和截面积来计算,公式为R = ρl/A,其中 R 为电阻,ρ 为电线的电阻率,l 为电线的长度,A 为电线的截面积。
然后,根据欧姆定律 I = V/R,其中 I 为电流,V 为电压,就可以计算出电流值。
3. 使用电线的温度系数来计算电流。
电线的温度系数是指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可以通过相关标准或者电线生产厂家提供的参数来获取。
根据 I = (K S T^2)/(L R),其中 K 为常数,S 为电线的截面积,T 为电线的温度系数,L 为电线长度,R 为电线电阻,就可以计算出电流值。
4. 电线截面积÷ 2×6A(每平方毫米的截面积铜芯电缆载流量按6A计算) 。
例如:每平方毫米的截面积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为4A。
此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I = (k d²) / L其中,I是电线的载流量,d是电线的截面直径,L是电线长度,k是一个材料特定的常数。
不同材料的k值不同,具体的数值可以在相关的标准中查看。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如果需要精确计算或使用特殊类型的电线,建议咨询专业的电气工程师或电线供应商。
电线电缆安全载流量计算方法口诀1:按功率计算工作电流:电力加倍,电热加半(如5.5KW电动机的额定工作电流按“电力加倍”算得为11A) 口诀2:按导线截面算额定载流量: 各种导线的安全载流量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得出。
口诀如下:10下五,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10下五是指10个平方以下的线安全载流量为线径的五倍,如6平方毫米的铝芯线,他的安全载流量为30A 100上二是指100平方以上的线安全载流量为线径的二倍,如150平方的铝芯绝缘线安全载流量为300A 25、35四三界是指10平方至25平方的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为线径的四倍,35平方至70平方内的线(不含70)为三倍。
70、95两倍半是指70平方与95平方的铝芯绝缘线安全载流量为线径的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即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按上面方法计算后再打八折(乘0.8)。
若坏境温度超过25度的,按上面线径方法计算后再打九折。
对于穿管温度两条件同时时,安全载流量为上面线径算得结果打七折算 裸线加一半是指相同截面的裸铝线是绝缘铝芯线安全载流量的1.5倍。
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截面按铝芯线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芯线条件计算,如:35平方裸铜线,升一级按50平方铝芯线公式算得50*3*1.5=225安,即225安为35平方裸铜线的安全载流量。
先估算负荷电流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
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伏系统每千瓦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①单相千瓦,4.5安。
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方法嘿,你知道电缆载流量咋算不?这可重要得很呐!咱先说说计算步骤吧。
首先得确定电缆的材质,是铜芯还是铝芯呢?这就好比选交通工具,铜芯就像跑车,性能好但价格高;铝芯呢,像经济适用车,性价比不错。
然后看电缆的截面积,就像道路的宽窄,截面积大,能通过的电流就多。
接着要考虑环境温度,热了电流就像在拥挤的街道上跑的车,速度慢下来,载流量就小;冷了呢,就像在空旷的高速路上,跑得可欢了,载流量就大。
计算的时候,有公式可以用哦!但可别小瞧这公式,得仔细琢磨。
就像解一道难题,得用心才能答对。
还有注意事项呢!安装方式也很重要,架空的、埋地的,那可不一样。
架空的像鸟儿在天空飞,散热好;埋地的像地鼠在洞里,散热就差点。
所以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载流量计算。
说到安全性和稳定性,那可不能马虎。
电缆载流量要是算错了,就像开车超速,容易出事儿。
电流过大,电缆会发热,甚至起火,那可不得了!所以一定要保证计算准确,让电缆在安全的范围内工作。
就像人不能过度劳累,电缆也得“劳逸结合”。
那这电缆载流量计算有啥应用场景和优势呢?想象一下,你家装修,要选电线吧?知道载流量就能选合适的电线,不会出现电线太细带不动电器,或者太粗浪费钱的情况。
在工厂里,各种设备都要用电,准确计算电缆载流量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不会因为电力问题停工。
这优势不就很明显嘛!能省钱、能保证安全、还能提高效率。
咱再来个实际案例。
有个小工厂,一开始没好好算电缆载流量,随便拉了根电线。
结果设备一启动,电线就发热,差点着火。
后来请了专业人士,重新计算了载流量,换了合适的电缆,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像生病找对了医生,药到病除。
总之,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方法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
算对了,就能让电缆安全稳定地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
可别小瞧这小小的计算,它关系到我们的安全和幸福呢!。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是计算电缆的最大载流量的重要方法。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是为了确定电缆的最大载流能力而设计的,可以防止电缆在工作时受到过大负荷,从而产生热损坏等问题。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的基本思想是:电流越大,热效应就越明显,电缆的最大载流量也就越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是:I=P/V,其中I表示电流,P表示电缆的功率,V表示电缆的电压。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算出电缆的最大载流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是:首先,确定电缆的功率和电压,然后根据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出电缆的最大载流量。
最后,根据最大载流量,决定电缆的最大负荷。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公式,对于电工工程来说,必须正确的计算出电缆的最大载流量,以确保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过大的负荷,从而避免热损坏等问题的发生。
电缆的载流量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
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校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
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
从4m 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
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
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
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电缆的载流值如何计算公式电缆的载流值如何计算。
电缆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电气设备,用于输送电能。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需要计算电缆的载流值,以确保电缆能够正常运行而不受过载影响。
电缆的载流值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值,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导致电缆过载,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正确计算电缆的载流值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电缆的载流值计算公式如下:I = (K S) / (L cosφ)。
其中,I为电缆的载流值,单位为安培(A);K为电缆的散热系数,通常取值为0.9;S为电缆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L为电缆的长度,单位为米(m);cosφ为电缆的功率因数。
在进行电缆的载流值计算时,需要明确电缆的截面积、长度以及功率因数这几个重要参数。
电缆的截面积是指电缆导体的横截面积,通常可以从电缆的技术参数中找到。
电缆的长度是指电缆的实际长度,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测量。
功率因数是指电缆所连接的负载设备的功率因数,通常可以从负载设备的技术参数中找到。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电缆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散热系数K的取值。
一般来说,散热系数K的取值范围在0.8~1.0之间,具体取值取决于电缆的散热能力以及敷设环境等因素。
在没有具体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取K=0.9作为默认值进行计算。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根截面积为50mm²、长度为100m的电缆连接着功率因数为0.8的负载设备,那么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电缆的载流值为:I = (0.9 50) / (100 0.8) = 0.45 / 80 = 5.625A。
这意味着这根电缆的最大承载电流为5.625安培。
如果负载设备的工作电流小于这个值,那么这根电缆就可以正常工作;如果负载设备的工作电流大于这个值,那么就需要考虑更换更大截面积的电缆或者增加电缆的敷设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电缆的载流值计算仅仅是一个理论值,实际情况中还需要考虑电缆的敷设环境、敷设方式、周围温度等因素对电缆的影响。
最全面最简单易懂的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是指电线电缆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值。
正确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安全使用电线电缆,并避免过载引起的故障。
下面是一个最全面、最简单易懂的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线电缆的材料和截面积。
2.电线电缆的散热条件。
3.环境温度和周围空气温度。
4.电线电缆的安装方式和敷设方式。
5.电线电缆的使用条件和周期。
接下来,我将详细说明如何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
1.确定电线电缆的截面积:电线电缆的截面积是衡量其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
通常,截面积越大,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越大。
可以从电线电缆的规格参数手册中获取截面积信息。
2.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可以使用下式计算:载流量(A)= 截面积(mm²)X 导体电流密度(A/mm²)导体电流密度是指电线电缆导体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电流值。
根据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一般可采用以下数值作为导体电流密度:- 铜导体:1.5A/mm²- 铝导体:1A/mm²3.考虑散热条件:散热条件对电线电缆的载流量也有影响。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应根据其散热能力进行修正。
具体修正系数可以从电线电缆的规格手册或供应商处获得。
4.考虑温度:环境温度和周围空气温度也会影响电线电缆的载流量。
通常,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电线电缆的载流量会降低。
此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对电线电缆载流量的影响,并进行修正。
5.考虑安装方式和敷设方式:电线电缆的安装方式和敷设方式也会影响其载流量。
例如,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在直埋敷设方式下与其它安装方式相比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时,应考虑其安装方式和敷设方式,并进行修正。
6.考虑使用条件和周期:电线电缆的使用条件和周期也会影响其载流量。
例如,对于连续使用的电线电缆,其载流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于间歇使用的电线电缆。
因此,在计算电线电缆载流量时,应考虑其使用条件和周期,并进行修正。
第一章电力电缆基本知识模块4 电力电缆的载流量计算(GYDL00101004)【模块描述】本模块包含电力电缆的载流量和最高允许工作温度的基本概念、影响载流量的因素和载流量的简单计算。
通过对概念解释和要点讲解,了解电力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方法。
【正文】一、电力电缆载流量和最高允许工作温度1.电缆载流量概念在一个确定的适用条件下,当电缆导体流过的电流在电缆各部分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向周围媒质散发,是绝缘层温度不超过长期最高允许工作温度,这时电缆导体上所流过的电流值称为电缆载流量。
电缆载流量是电缆在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下,电缆导体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2.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在电缆工作时,电缆各部分损耗所产生的热量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使电缆工作温度发生变化, 电缆工作温度过高,将加速绝缘老化,缩短电缆使用寿命。
因此必须规定电缆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电缆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主要取决于所用绝缘材料热老化性能。
各种型式电缆的长期和短时最高工作温度见表GYDL00101004—1。
一般不超过这个规定值,电缆可在设计寿命年限内安全运行。
反之,工作温度过高,绝缘老化加速,电缆寿命会缩短。
表GYDL00101004—1 各种型式电缆的长期和短时最高允许工作温度电缆型式允许最高工作温度(℃)持续工作短路暂态(最长持续5s)黏性浸渍纸绝缘电力电缆3kV及以下80 220 6kV 65 220 10kV 60 220 20-35kV 50 220 不滴流电缆65 175充油电缆普通牛皮纸80 160半合成纸85 160 充气电缆75 220聚乙烯绝缘电缆70 140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90 250聚氯乙烯绝缘电缆70 160橡皮绝缘电缆65 150丁基橡皮电缆80 220乙丙橡胶电缆90 220二、影响电力电缆载流量的主要因素1.电缆本体材料的影响(1)导体材料1)导体的电阻率越大,电缆的载流量越小。
在其它情况都相同时,电缆载流量与导体材料电阻的平方根成反比。
铝芯电缆载流量为相同截面铜芯电缆载流量的78%,也即铜芯电缆载流量约比相同截面铝芯电缆的载流量大27%。
因此,选用高导电率的材料有利于提高电缆的传输容量。
2)导体截面越大,载流量越大。
电缆载流量与导体材料截面积的平方根成正比(未考虑集肤效应),已知电缆的截面积及其它条件,可以计算出电缆载流量。
反之,已知对电缆载流量的要求,也可按要求选择相应的电缆。
3)导体结构的影响。
同样截面的导体采用分割导体的载流量大。
尤其对于大截面导体(800mm2)。
(2)绝缘材料对载流量的影响1)绝缘材料耐热性能好,即电缆允许最高工作温度越高,载流量越大。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比油纸绝缘允许最高工作温度高。
所以同一电压等级、相同截面的电缆相比,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比油纸绝缘传输容量大。
2)绝缘材料热阻也是影响载流量的重要因素。
选用热阻系数低、击穿强度高的绝缘材料,能降低绝缘层热阻,提高电缆载流量。
3) 介质损耗越大,电力电缆载流量越小。
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计算表明,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介质损耗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工作电压的提高,介质损耗的影响就较显著。
例如,110kV电缆介质损耗是导体损耗的11%;220kV电缆介质损耗是导体损耗的34%;330kV电缆介质损耗是导体损耗的105%。
因此,对于高压和超高压电缆,必须严格控制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2.电缆周围环境的影响。
(1)周围媒质温度越高,电力电缆载流量越小。
电缆线路附近有热源,如与热力管道平行、交叉或周围敷设有电缆等使周围媒质温度变化对电缆载流量造成影响。
电缆线路与热力管道交叉或平行时,周围土壤温度会受到热力管道散热的影响,只有任何时间该地段土壤与其它地方同样深度土壤的温升不超过10℃以上时,电缆载流量才可以认为不受影响,否则必须降低电缆负荷。
对于同沟敷设的电缆,由于多条电缆的相互影响,电缆负荷应降低,否则对电缆寿命有影响。
(2)周围媒质热阻越大,电力电缆载流量越小。
电缆直接埋设于地下,当埋设深度确定后,土壤热阻取决于土壤热阻系数。
土壤热阻系数与土壤的组成、物理状态和含水量有关。
比较潮湿紧密的土壤热阻系数约为0.8(m*K)/W,一般土壤热阻系数约为 1.0(m*K)/W,比较干燥的土壤热阻系数约为1.2(m*K)/W,含砂石而且特别干燥的土壤热阻系数约为 1.7(m*K)/W。
降低土壤热阻系数,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缆载流量。
电缆敷设在管道中,其载流量比直接埋设在地下的要小。
管道敷设的周围媒质热阻,实际上是三部分热阻之和,即电缆表面到管道内壁的热阻、管道热阻和管道的外部热阻,因此热阻增大。
三、电缆及其周围介质热阻在热稳定状态下,电缆中的热流(包括导体电流损耗、介质损耗、金属护层损耗)和电缆各部分热阻(含周围媒质热阻)在导体和周围媒质之间形成的热流场,根据发热方程及如图GYDL00101004—1所示等值热阻,可知电缆及其周围的介质由绝缘热阻、内衬层热阻、外护套热阻及土壤和管路热阻等组成。
以下根据理论计算各热阻。
T1 T2 T3 T4绝缘热阻内衬层热阻外护层热阻周围介质热阻图GYDL00101004—1 电缆及周围介质等值热阻1. 绝缘热阻T1(图GYDL00101004—1)式中ρT 1—绝缘热阻率(见表2),m.C.W-1;G —几何因数;F 1—屏蔽层影响因数,一般金属带屏蔽降低率取0.6;G ,G 1—可根据导体和护套间的绝缘厚度与导体直径的比值从其关系曲线上查得。
各种材料的热阻率如表GYDL00101004—2所示。
表GYDL00101004—2各种材料的热阻率材料名称 热阻率(C.℃.W -1)材料名称 热阻率(C.℃.W -1)绝缘材料 敷设管道材料 XLPE3.50 纤维管4.8 内衬及 护层PE 3.50 石棉管 2.00 PVC 7.00 陶土管 1.20 金属材料铜 0.27×10-2水泥 1.00 铝0.48×10-2 周围土壤 铅 0.90×10-2 潮湿土壤 0.60 铁 2.00×10-2 普遍土壤 1.00钢2.00×10-2干燥土壤1.502.内衬(外护)层热阻T 2 (式GYDL00101004—1)式中 ρT 2内衬(内护)层热阻率,m.℃.W -1; d 4 内衬(外护)层内径,mm ; d 3 内衬(外护)层外径,mm 。
3.电缆表面散热T 3 对于直埋敷设: T 3=10ρS /(πd S )(式GYDL00101004—2)式中 d S电缆外径,mm ;ρS 材料热阻率,m.℃.W -14.土壤和管路热阻T 4 (式GYDL00101004—3)式中 n c管路敷设时一孔中电缆根数;g 土壤上或管路平均热阻率,m.C.W -1;η2管路直埋时土壤热阻的降低率,如表GYDL00101004—2所示;L 0基准电缆的地表面到电缆中心深度,mm;d S电缆外径,管路时指管道内径,mm;L m从M 号电缆到地面深度,mm;X m基准电缆和M 号电缆的中心距,mm;N c基埋电缆条数或管路中插入电缆数。
表GY00101004—3 管路敷设时的η2 孔数12345678910)/(23422d d Ln T T πρ=)144(220115024++=∑-=mmc n c X L L Lnd L Ln g n T nπη1孔1条 1.0 0.9 0.85 0.80 0.80 0.8 0.75 0.75 0.75 0.75 1孔3条0.9 0.85 0680 0.75 0.70注:直埋时,η2=1.0(单条敷设),η2=0.9(两条敷设)电缆线路周围热阻应为这几个热阻之和。
四、电缆额定载流量计算电缆载流量计算有两个假设条件,一是假定电缆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是连续的恒定负载(即100%负载率);二是假定在一定的敷设环境和运行状态下,电缆处于热稳定状态。
1.电缆敷设环境温度的选择为了在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时有一个基准,对于不同敷设方式,规定有不同基准环境温度:如管道敷设时25℃;直埋敷设时25℃;空气或沟道敷设时40℃;室内敷设时30℃。
2.电缆额定载流量根据图GYDL00101004—4和热流场概念,由热流场富氏定律可导出热流与温升、热阻的关系,即热流与温升成正比、与热阻成反比。
推导可得出:(式GYDL00101004—4)R——导线电阻,Ω;θc——长期允许工作温度,℃;θ0——环境温度,℃;对于三芯电缆n=3;C为单位长度电容,单位为µF/km;λ1和λ2为护套损耗及铠装损耗与线芯损耗之比。
环境温度变化时载流量校正系数如表GYDL00101004—4所示。
表GYDL00101004—4 载流量校正系数长期允许工作温度θ c ℃环境温度θ0℃实际使用温度/℃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0 -580 25 1.17 1.13 1.04 1.05 1.00 0.96 0.91 0.85 0.80 0.74 1.21 1.25 40 __ ___ 1.27 1.23 1.18 1.12 1.07 1.00 0.94 0.87 1.41 1.4690 25 ___ ___ 1.04 1.10 0.96 0.96 0.92 0.88 0.83 0.78 1.18 1.21 40 1.18 1.14 1.09 1.09 1.05 1.00 0.95 0.90 1.34 1.38电缆在电缆沟、管道中和架空敷设时,由于周围介质热阻不同,散热条件不同,可对载流量进行校正,而对直埋电缆,因土壤条件不同,如泥土、沙地、水池附近、建筑物附近等,也要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载流量校正。
3.10KV及以上XLPE电力电缆载流量校正系数电力电缆由于敷设状态等因素不同,因而实际的载流量也有所不同,必须以一定条件为基准点,而代表这些基准点的参数为:电缆导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90℃,短路温度为250℃,敷设环境温度为40℃(空气中),25℃(土壤中);直埋100cm时土壤热阻率为))(1()1(()(21)(43212114321TTTTnRTTTTnWIic+++++++++∙--=λλλθθcmWufCWni/10)tan3/(252⨯=δπ100cm.℃.W-1,绝缘热阻率为400cm.℃. W-1,护套热阻率为700cm.℃. W-1。
各种校正系数如表GYDL00101004—5、表GYDL00101004—6、表GYDL00101004—7、表GYDL00101004—8、表GYDL00101004—9所示。
电缆载流量计算为:I总=nK1K2K3K4K5I(式GYDL00101004—5)式中I总长期允许载流量总和I电缆载流量n 电缆并列条数K1 环境温度校正系数K2 并列电缆架上敷设校正系数K3 土壤热阻率的校正系数K4 敷设深度校正系数K5 土壤热阻的校正系数表GYDL00101004—5 环境温度校正系数空气温度校正系数/℃251.14301.09351.05401.0450.95土壤温度校正系数/℃201.04251.0300.98350.92 表GYDL00101004—6 并列电缆架上敷设校正系数敷设根数敷设方式S=d S=2d S=3d1 并排平行1.00 1.00 1.002 并排平行0.85 0.95 1.003 并排平行0.80 0.95 1.004 并排平行0.70 0.90 0.95注:d为电缆外径,S为电缆轴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