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沏茶问题》集体备课活动简讯简报
- 格式:docx
- 大小:13.63 KB
- 文档页数:3
《学会沏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茶具和沏茶步骤的了解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生活情趣。
2.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不同的茶具,知道不同的茶具适用于不同的茶叶。
3.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沏一杯茶,使其情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升华。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沏茶步骤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难点: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的茶具,知道不同茶叶冲沏所用的茶具不同、了解沏茶的步骤。
教学准备:教具:1.准备几种常见茶具。
2.准备铁观音茶叶。
3.准备沏茶用的白开水。
4.多媒体课件。
学具:小组内准备茶具、茶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发现和利用价值在中国以有几千年的历史。
,饮茶、品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待客的传统礼节,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有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同学们想不想沏一壶好茶来招待他们?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沏茶?(师板书:学会沏茶)二、指导操作1、介绍沏茶用具和材料。
师:那平时我们在家的时候沏过茶吗?那我们沏茶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呢?(茶壶,茶杯,茶叶,热水…)师:茶壶,茶杯,茶碗,茶盘,等等我们统称为茶具,沏一杯茶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茶具吧!在欣赏之前,老师有个小任务,仔细观看这些茶具是由哪些材料做的?(陶瓷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课件展示精美的茶具)师:哪个小组来总结一下,这些茶具是有哪些材料做成的?(生回答)师:你观看的可真仔细,为你们小组加一分。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同样是沏茶,对于茶具的选择上有没有什么讲究呢?(生回答)那沏茶选择茶具的依据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讨论)(茶叶的色泽,形态,香味,一般本着能够冲泡品饮这个基本要求,即要实用,又要便宜,在这个基础上,再讲究色彩、造型、装饰等方面。
选茶具时,不论是茶具的颜色还是质地,都要结合茶叶的特点,在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茶的品质为原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精彩,对于不同种类的茶进行茶具的搭配,就可以更好的衬托茶的色泽、形态、香味。
沏茶问题集体备课发言稿尊敬的领导、教师们: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沏茶问题集体备课”。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的瑰宝,沏茶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和技巧需要我们掌握和传承。
而且,喝茶也是我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
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共同学习沏茶的技巧和经验。
一、沏茶的意义沏茶是品尝茶叶的首要环节,它能够使茶叶更好地展现其香气和口感。
在品味茶叶时,通过适当的沏茶方法,可以更好地释放茶叶的香气和成分,使之更加美味。
同时,沏茶还是一种独特的仪式感,可以带给人们舒适和放松的体验。
二、沏茶问题集体备课的必要性1. 学习沏茶的正确方法沏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不仅会影响茶叶的品质,还可能让人们错失品味好茶的机会。
因此,我们有必要集体备课,学习正确的沏茶方法,以提高我们对茶叶的品尝水平。
2. 分享沏茶的经验和技巧每个喜好茶叶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沏茶经验和技巧,有些人可能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很好的方法。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品味。
3. 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集体备课是一次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共同学习沏茶,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沏茶问题集体备课的内容1. 茶壶的选择与使用我们可以讨论不同种类的茶壶,如紫砂壶、玻璃壶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研究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茶壶以保证沏茶的效果和品质。
2. 水的选择与处理水是沏茶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讨论不同水源的区别对茶味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水质,确保水质的纯净和适宜。
3. 泡茶时间和温度的掌握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泡茶时间和温度,我们可以研究各类茶叶的最佳泡茶时间和温度,以及泡茶时间和温度对茶叶味道的影响。
4. 揭示茶叶性质与适用泡茶方式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讨论各类茶叶的性质和适用的泡茶方式,以满足不同茶叶的需求,同时也提高对茶叶味道的理解和品鉴能力。
《沏茶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数学广角——优化例1。
教材分析:例1沏茶的实际问题,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沏茶的各环节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其中“合理”、“省时”是优化沏茶各程序的思考角度。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也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浓厚,也初步具备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沏茶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建立优化的思想,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理安排,让学生建立节省时间的观念,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形成优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引出课题英国一位着名文学家给朋友们出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珍贵的;没有它,什幺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生:时间。
师:时间是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师:其实啊,合理安排时间可是一门大学问,它里面渗透了一种优化思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里去学习一下,了解优化思想。
揭示课题: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二、结合情景,提出问题小明同学是一位爱劳动,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同学是怎样帮妈妈做事情的。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幺问题呢?师:原来是李阿姨来小明家做客,妈妈让小明帮忙给李阿姨沏茶。
小明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三、合作探究,深化认识师:想一想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呢?预设:学生会说: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小学综合实践《学会沏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学会生活》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沏茶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学习沏茶这一生活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沏茶步骤,了解茶文化,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茶的种类、功效以及沏茶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独立沏茶。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对茶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掌握不同茶叶的沏泡时间及水量。
教学重点:沏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热水壶、计时器、PPT。
学具:每组一套茶具、茶叶、热水壶、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茶叶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茶叶种类,从而引入课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茶叶的种类、功效及保存方法。
(2)讲解沏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师示范沏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份沏茶任务,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的种类、功效2. 沏茶步骤a. 温杯b. 放茶c. 沸水冲泡d. 倒茶e. 品茶3.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为家人沏一杯茶,并记录沏茶过程及感受。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了沏茶的基本方法,但部分学生对茶叶的了解仍不够深入。
课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提高对茶文化的认识。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生活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茶叶的沏泡时间及水量。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沏茶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学生为家人沏茶并记录过程及感受。
一、教学难点解析1. 不同茶叶的沏泡时间及水量(1)绿茶:绿茶较为娇嫩,沏泡时水温宜控制在8090℃,沏泡时间约为23分钟。
小学《沏茶问题》集体备课活动简讯简报五篇范文第一篇:小学《沏茶问题》集体备课活动简讯简报0 2020 小学《沏茶问题》集体备课活动简讯简报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验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月 18 日上午二年级数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在会议室举行。
参加本次活动的是二年级数学老师。
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拓展课《沏茶问题》活动首先由刘明老师发言,她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关键”“教具准备”“教学设计”等方面论述自己的见解与做法,特别是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刘老师思路清晰,步骤合理,突出教学重难点,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刘老师的发言得到在场老师的充分肯定。
期间大家都围绕刘老师的中心发言,结合本人、本校的实际,谈个人的见解与做法。
大家通过细致的分析,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很快就给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对提高今后的课堂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
此次活动中,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自我提升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
本次集体备课老师们热情高涨,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凝聚了老师的合力,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大家集思广益,博取众长,使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目的。
2020 年 11 月第二篇:集体备课简报互帮互助凝聚集体智慧合作研修推进高效课堂-----川口寄宿制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为了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
为增强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10月9日,我校在教导处、语文教研组的具体筹划下,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务处组织,旨在给老师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进而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
活动开始,首先由主备人员对自己的教案和导学案进行分析,阐述,然后,全体老师对每一个教案和导学案展开激烈的讨论。
《沏茶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合理安排沏茶的工序问题中,学会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沏茶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纸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一:考考你!小明想帮家人做早餐,打算给每人煮一个鸡蛋,煮一个鸡蛋需要5分钟,请问煮三个鸡蛋需要几分钟?本节课我们将走进小明一家,通过沏茶待客,厨艺展示和为外婆庆生等活动,来体会优化思想,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意图:由煮鸡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很自然地与今天所要学的新课题联系起来。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热情待客,沏茶问题【环节一】创设情境激疑引趣1、叮咚,叮咚,小明家来客人了。
(师,出示主题图)妈妈要求小明烧壶水,沏杯茶。
师问: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呢?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问题。
【环节二】:生生合作,汇报展示谁愿意把本小组的设计方案跟大家交流一下?(请二组学生上台张贴)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洗茶杯→沏茶(共14分)②: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共11分洗茶杯找茶叶你是怎么想的?讨论探究,找到最优方案。
小结:先观察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在空闲的时间里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学会合理安排,才能做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环节三】师生合作,总结提高介绍流程图为了更清楚的表达事情的顺序,我们可以用箭头把这些事情连起来。
像这样,表示事情顺序的图示,在数学上被称作流程图。
比较简洁,直观。
(二)大显身手,厨艺展示要求:小组讨论,并会用流程图表示。
设计意图:实际上这也是一道“沏茶问题”。
在学习后,及时变式练习,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另一方面有利于师及时诊断所学情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沏茶问题》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沏茶问题,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沏茶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探讨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沏茶任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和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但对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沏茶这样的问题,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同时,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沏茶问题的情境,通过计算和画图等方式,探讨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沏茶任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沏茶问题的情境,通过计算和画图等方式,探讨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沏茶任务。
2.难点: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通过计算和画图等方式,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沏茶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沏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和效率的关系。
3.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通过计算和画图等方式,找到最合理的沏茶方案。
4.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沏茶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运用加减法和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沏茶这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排列组合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和安排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本节课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和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运用加减法和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沏茶这个实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沏茶问题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茶具:准备一些茶具,用于课堂演示。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沏茶问题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沏茶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2.呈现(10分钟)呈现沏茶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小明要沏一杯茶,需要先烧开水,然后泡茶。
烧开水需要5分钟,泡茶需要3分钟。
请问,小明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喝上茶?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沏茶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排列组合知识,找出最优解。
4.巩固(5分钟)呈现一些类似的沏茶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备课
沏茶问题前置性作业:
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2、沏茶前要考虑什么,准备什么呢?
3、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4、要让客人最快的喝上茶,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合理呢?
交流解惑
1、要烧水先要,。
2、洗水壶→()→()→()→()→()3、我们设计的过程主要大步.
第一大步
第二大步
第三大步
第四大步
所以我们花的时间(算式)(分钟)
4、用图式来表示:
5、通过前面沏茶这一件事,我们觉得要合理安排一件事,应该考虑那些问题?1、
2、
3、
6、做一件事之前想好哪种方法安排合理,可以。
练习:1、114页做一做2题
我的安排是(用图式表示):
一共是(算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沏茶问题》备课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沏茶问题,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沏茶过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关系,从而引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尤其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沏茶过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关系,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
3.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沏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沏茶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时间关系,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沏茶的道具和材料,如茶叶、热水等。
2.制作课件,展示沏茶的过程和时间关系。
3.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沏茶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沏茶过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通过实例呈现沏茶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间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并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沏茶?如何安排步骤才能使沏茶更加高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简介
皮臣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我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
(1)前提准备。
准备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探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铺垫。
这一环节用猜
(2)探究新知。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教学中让同学们自己怎样安排沏茶的顺序。
让每个学生在组内进行热烈的讨论,在操作中学会思维,在思维中引导操作各组形成了自己的方法,然后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优方案,让同学们经历了寻找解决问题到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流畅性,让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
沏茶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沏茶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数学广角——优化例1,即沏茶的实际问题。
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沏茶的各环节,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其中“合理”、“省时”是优化沏茶各程序的思考角度。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也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浓厚,也初步具备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沏茶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建立优化的思想,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理安排,让学生建立节省时间的观念,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建立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形成优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引出课题引用一则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珍贵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学生猜测后,教师揭示答案为“时间”,并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解释,优化思想就是在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中,寻找最优方案。
二、结合情景,提出问题XXX同学为妈妈帮忙给客人沏茶,如何合理安排各个环节,让客人尽快喝上茶?三、合作探究,深化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沏茶需要哪些步骤,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各个步骤所需时间。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从而寻找最优方案。
思想与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中,老师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沏茶的步骤,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收集学生的设计方案。
学生们展示了不同的方案,老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优化方案,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老师强调,用优化的思想合理安排事情首先要考虑做事情的顺序,再考虑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沏茶问题》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沏茶问题,进一步理解简单的优化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对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沏茶问题,理解优化问题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解决沏茶问题,理解优化问题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沏茶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沏茶问题相关素材。
2.学具准备: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沏茶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使沏茶的过程更加高效。
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优化问题,进而引入新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沏茶问题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顺序,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效率。
操练(15分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沏茶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第一课时《沏茶问题》教学设计苏纪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借用流程图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渗透数学优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摆一摆、合作讨论及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渗透数学优化思想。
三、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沏茶流程卡片,课题卡片。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以沏茶导入新课。
2、师:关于沏茶,还藏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想知道吗?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1、师:星期天,小明家也来了客人,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
(出示主题图)2、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3、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工序图课件)4、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少时间?14分钟(学生回答)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出示课件5、师:同学们能帮小明这个忙吗?讨论: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介绍流程图等待水开的时间可以做点什么?6、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卡片,通过摆一摆,设计出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方案,想怎样安排比较合理省时间?并列式计算出需要用的时间。
7、动手操作,主动探究:(1)学生动手摆出方案,师巡视(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安排,和所用时间预设: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同时洗茶杯(2分钟)找茶叶(1分钟)1+1+8+1=11(分钟)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同时↓同时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1+1+8+1=11(分钟)师:对于这两个方案,那个更好呢?师:请同学们点评。
2020小学《沏茶问题》集体备课活动简讯简报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验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1月18日上午二年级数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在会议室举行。
参加本次活动的是二年级数学老师。
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拓展课《沏茶问题》活动首先由刘明老师发言,她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
点与关键”“教具准备”“教学设计”等方面论述自己的见解与做法,特别是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刘老师思路清晰,步骤合理,突出教学重难点,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刘老师的发言得到在场老师的充分肯定。
期间大家都围绕刘老师的中心发言,结合本人、本校的实际,谈个人的见解与做法。
大家通过细致的分析,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很快就给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对提高今后的课堂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
此次活动中,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自我提
升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
本次集体备课老师们热情高涨,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凝聚了老师的合力,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大家集思广益,博取众长,使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目的。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