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参考教案【课程标准】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
知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识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和《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开发银行成立的目的和宗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理解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国家实力与外交的密切关系,辩证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重、难点】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教学方法】线索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材料解读法;自主合作学习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意日三国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道路。
你认为呢?【讲授新课】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背景1.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必要性2.西欧国家普遍衰,尤其是英国经济实力大减,英镑国际货币地位不保;——契机、可能3.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物质基础、动力提问: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美国已经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国民生产总值、黄金储备(书本104页历史纵横)(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布雷顿森林会议(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1)召开:时间:1944年7月,地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参与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名称: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2)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最终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最全版第一章:战后的国际格局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2 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1.3 战后的国际经济格局第二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1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背景和目的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和主要内容2.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立3.1 IMF的成立背景和目的3.2 IMF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3.3 IMF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世界银行集团的成立4.1 世界银行集团的成立背景和目的4.2 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4.3 世界银行集团的作用和影响第五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成立5.1 GATT的成立背景和目的5.2 GATT的主要内容和原则5.3 GATT的作用和影响第六章: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6.1 战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6.2 欧洲复兴计划(ERP)与战后金融重建6.3 国际金融市场的演变与挑战第七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7.1 战后世界贸易的重建与发展7.2 贸易自由化与多边贸易谈判7.3 战后世界贸易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变革第八章: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与演变8.1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体系的建立8.2 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与局限性8.3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组织变革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9.1 欧洲共同市场的成立及其影响9.2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及其影响9.3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挑战第十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与展望10.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成功之处10.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足与挑战10.3 未来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战后的国际格局难点解析:理解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对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背景和基础。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难点解析: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过程以及其对于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2)技能: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运用: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以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政策对比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外交活动。
认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现实意义。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去分析事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辨认上面三幅图片,它们分别是什么组织的标志?过程评价:三幅图片分别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
这些组织为什么要成立?它们的成立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推进新课问题情境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二战对欧美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一影响导致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德国所有的大城市几乎化成一片瓦砾,英法等战胜国也受到严重削弱。
英国对外贸易削减2/3,外债由1939年的4.76亿英镑增至1945年的33.55亿英镑。
法国的铁路运输大部分遭到破坏,约50万座建筑物被毁。
高中历史人教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导语】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历史教师设计一堂关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课程。
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战后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并深入探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背景和原因。
2.分析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3.探讨战后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通过引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概念,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调查学生对战后全球经济格局的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教师讲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背景和原因,包括战后重建需求、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等。
2.教师介绍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以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在战后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各国案例。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战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看法。
2.总结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或新闻报道,了解最新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势。
2.要求学生预测未来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并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讨论。
【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2.多媒体设备【课堂评价】1.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
2.学生的个人或小组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了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通过拓展活动,学生对国际经济形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二战后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二战后,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本课内容与现时的世界经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要补充一些现实的材料,让学生更容易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由于在初中时历史基础打得不扎实,所以总体素质不高,对专题史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也会对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系统,所以本课除讲述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外,还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识记1、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建立起来?2、二战尚未结束,美国就迫不及待地呼吁建立一个专门处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机构。
其目的是什么?完全达到目的了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否是一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3、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那么,其构成的三大支柱是什么?这对世界经济的发慌有何重大意义?(二)理解1、理解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从美国战后的经济实力、目的分析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原因。
2、结合美国经济实力分析其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理解美国的没有完全达到的原因;准确地掌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性质、宗旨及作用。
3、把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明确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这一理性认识。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外交活动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教学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教学流程】(导入)议一议: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意日三国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公殖民地的战争道路。
你认为呢?(有一定的道理。
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时,各国面对恶化的形势,转嫁危机,设置关税壁垒,从而引发了倾销战、关税战,使危机程度更加严重。
各国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逐渐勾结并结成了法西斯联盟,走上了战争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形成了以下共识:(1)协调世界经济(2)稳定经济秩序(3)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尤其是英国想保持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大增,这就为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背景(1)二战后,重建世界经济已成燃眉之急;(2)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必然的。
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经过(1)1944年7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意义: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和评价。
2.让学生正确认识战后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和评价。
2.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本课首先要整体把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过程、内容,理解其特征和影响,然后要了解《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订的情况,理解其性质和作用,充分认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最后要知道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构成,理解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结构图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归纳为三个“二”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和评价1.特征(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2)《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美国保证各国中央银行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2.评价(1)积极作用①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②扩大了世界贸易。
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
④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五、战后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认识和表现1.认识(1)《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个金融机构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
(2)战后初期,美国认缴的资金最多,从而拥有最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这样美国取得对以上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决定性控制权。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政策对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也应当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国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过程、作用)(2)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探究第6单元专题《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已谈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何又再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既然已经有了新航路开辟,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就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何又再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仅有一个市场摆在那里,够吗?理论依据:通过预习,使学生的认知失衡从而引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2、带着问题走进课堂(1)导入新课播放剪辑的多媒体影像资料:战后初期一片瓦砾的欧洲和日本,繁荣的华尔街股市,马歇尔计划的讨论会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香港年会……,华尔街繁忙的股票交易与伦敦、新加坡、香港股市活动交相叠印;荷兰鹿特丹港口大型集装箱货轮穿梭不休;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连锁抢滩大战;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亲自向全球推广最新软件;兴致勃勃的中国游客搭乘波音或空中客车飞机开始环球旅行;中国女影星章子怡踏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红地毯……通过影像资料,以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影像创建本课学习的历史情景,唤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也应当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国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过程、作用)
依据: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逐渐形成的基石。
2.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依据: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这两个问题具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必须掌握相关史实,依据现有的认识水平,来深层次探究历史现象,既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教学资源】
1.教科书(尤其是其中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
2.教师和学生
3.校内资源: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
4.社会资源:图书馆、家长、专家学者
5.网络和音像资料
【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1.串连讲授法
2.问题教学法
3.合作学习教学法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探究
第6单元专题《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已谈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何又再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既然已经有了新航路开辟,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就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何又再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通过预习,使学生的认知失衡从而引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2.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新闻剪辑:
新闻一: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时隔8个月,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
新闻二:花旗银行预测外汇储备增长仍将持续,今年年底达到10500亿美元,2007年增长至13500亿美元,2008年将高达15000亿美元。
新闻三:在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
作为一国财富实力的体现,当时的中国迫切希望通过经济上的对外开放来积累外汇。
在以出口创汇为极大荣耀的时代,鼓励出口和鼓励吸引外资一度成为妇孺皆知的政策。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贸易额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迅猛增加。
如今,突破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许在当时看来是那么不可企及,但现在已赫然存在。
新闻四:有经济学家估算,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约70%是美元资产,包括高流动性的美国国债,收益较高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公司债券等(2006年8月份中国持有3,3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20%为欧元资产,另外10%为包括日圆和韩圜在内的其它货币资产。
思考:1.我过通过什么方式积累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2.我国外汇储备中一什么资产为主?
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美元并提问:为什么美元曾经被称为美金?
通过多媒体即实物资料,以直观生动的影像创建本课学习的历史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唤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2)进入合作学习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学生结合材料和P126页“历史纵横”,思考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洞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为什么要设立新的国际经济组织?
纵横向联系史实得出共识:①协调世界经济②稳定经济秩序③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过程:分析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各有什么企图?最终是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哪个计划?这标志着什么?
学生看书后回答。
讨论:分小组讨论“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阅读教材P155[历史纵横]和P1572.阅读与思考,分析美国“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各有什么企图?美国:主张筹措50亿美圆基金各国以黄金、货币认缴,根据分额决定投票权。
英国:发行共用货币,没有以认缴货币来决定投票权。
在二战后,美国为何能战胜英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
学生看书归纳出美国为首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什么方式来保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和世界银行的成立
4.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什么样的影响?
展示材料: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美元的霸权地位是如何取得的?
纵横向联系史实得出积极作用:稳定秩序和恢复经济;消极作用:美圆中心、美国霸权过渡: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世界金融和货币的新秩序,然而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国际间的贸易,贸易领域的混乱也是二战期间及战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那么,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如何来协调贸易政策的呢?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播放:2001年12月在卡塔尔多哈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情景,龙永图、石广生感叹:“为了这一天,黑发人谈成白发人”。
引出问题:世贸组织的前身是什么?何时成立?其宗旨是什么?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当年中国为什么要力争复关?
探究: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关贸总协定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一系列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以谁为主导的?从纵向看对世界贸易的作用如何?从横向看又能看出些什么?它十全十美吗?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结合《学思之窗》讨论:你认为,这项规定对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迁移与拓展:在三足鼎立局面和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下,美国力图主导、控制世界经济体系的表现
延伸一、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背后的经济根源
延伸二、美国在世贸组织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对世贸组织的影响
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
三、全课小结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为战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标志着一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这一体系主要包括:金融:世界银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
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贸易:关贸总协定
四、课后探究
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这样一个以美国一枝独秀方式存在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向着什么方向去演变呢?什么又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呢?新课改倡导“存问题”教学,通过承上启下的小结引导学生作出一些理性思考,同时又带着更多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五.板书设计
第1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过程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2.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总结出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特点,并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了解美国如何必然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且通过战后设立的经济组织强化了其主导地位。
这是本课所期许的目的。
因此,教者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且特别重视教材资源的应用,比如教材中的“学思之窗”、书后探究活动所提供的材料,通过精心设立层层递进的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使其有机会摸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之道。
在本课教学中,一方面打破“你讲,我听;你灌输,我接受;你布置,我练习”的旧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试图构建新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却有似乎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境,是为最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