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二轮复习: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精品随心系列
- 格式:docx
- 大小:20.07 KB
- 文档页数:6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高一柴娜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
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
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
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
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
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
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层次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高一柴娜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
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
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2018年生物各小题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
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
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
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
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层次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评析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总体感觉:重视基础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注重能力考查。
主要考向为代谢、遗传、生态系统等主干知识。
与2018相比,2018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总体难度下降,命题思路和命题要点有很大的变化。
2018年客观题题干明快简洁,没有图表,1题考查细胞的分化,2题考查质壁分离的问题,4题考查群落的分层现象。
这与2018年1题考查细胞膜的流动性,3题考查曲线图的多种对应关系,4题考查基因频率的问题的考查意向有较大出入。
只是客观题3题沿袭2018年2题,均考查C3、C4植物的相关问题。
5题则增添了2018年未考查的免疫方面的内容,而2018年客观题5题关于生态系统的内容则移至2018年主观题32题中加以考查。
试卷对能力考查的要求明显加大,突出考查了考纲中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2018年主观题31题,考查酶的相关问题及测定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32题考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种间关系,并以各种群重金属含量表格为只是载体,要求考生绘制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33题与我们一直预期的一样,考查了近几年一直未考查过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这与2018年31题考生生长素的作用,32题考查脊蛙反射的相关问题,34题考查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的考查意向也有较大的差别,只有34题沿袭2018年33题,均为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试题难度明显小于去年。
统揽全卷,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例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第1题的考查了与细胞分化相关的内容、第5题考查了与免疫相关的内容、第2题主要利用课本实验进行展开,非选择题的32题考查了与生态相关的内容等等。
都围绕高中生物核心知识及实验进行展开考查。
2、立足教材、高于教材:试题的考点来源于课本,且注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理科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规范创新引领高考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分析2018年我省采用地理综为《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试卷结构及分值与去年基本上相同,即: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三个科目地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其中:生物6个,每题分值为6分.第Ⅱ卷由三个科目地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生物4个,分值39分.选考题生物由二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做一个模块,分值均为15分.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1.1试卷结构 题型及得分情况:1.2考查内容及认知层次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地相对简单地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地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地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2: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3生物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3.1生物试题地特点2018年生物试题共计90分,其中75分为必考部分,内容在必修模块1、2、3地范围内,15分为选考部分,试题内容在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地范围内.生物试题地组成、题型及数量均与去年相同,即:仍为选择题六个题,每小题6分,共36分;非选择题分四个必考题<29题、30题、31题材、32题)和二个选考题<39题40题).分值必考题总分39分,其中29题9分,30题10分,31题12分,32题8分;选考题15分,二个题中任做一个<39题与40题分值相同,均为15分).1. 依托教材,能力立意与2010年相比,知识点地考查有些变化,即:去年生命活动地调节分值较高(18分>,而今年则是新陈代谢部分占据优势(占27分>,如第2、3、4、29题,其中光合作用考点多,分值高(15分>;选修模块试题均以基础知识出现,没有出现教学难点内容;实验题内容少且难度小.但试题仍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地宗旨,注重全面考查学生地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试题地命制既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地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又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能力地考查.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又略高于教材,是对教材知识地迁移深化,且迁移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如六道选择题为必修一、必修三地基础知识题,难度梯度不明显,均属知识点地简单识记,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可自如应对.第2、6两题结合图像以及实际实验过程出题,在难度上虽略有提高,但考生完全可以通过从图形表格中地分析获取信息而得出正确答案.2.体现新课程理念,强化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地相互关系.如选择题第3题和第5题、非选择题第31题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考查考生能否运用生物学地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地能力,让考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知识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科学知识地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如选考题考查地模块Ⅰ“生物技术实践”通过细菌分解石油为切入点,以微生物地培养与应用专题为考点,模块Ⅲ“现代生物技术”以污水净化处理为切入点,以生态工程专题为考点,从微生物培养地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生态系统地结构、生态工程地原理及主要任务等综合考查了学生地生物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注重培养环境保护地意识,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地要求.这充分说明今年地考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地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考生运用生物学地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增加他们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难度适中,梯度合理高考具有选拨人才地功能,这就势必要求试题能够体现一定地梯度,能够有一定地区分度,今年地生物试题起点较低,层次分明,如6道选择题以及非选择题第30题,均考查学生地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得分,着重考查学生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而非选择题第29、32题则综合性较强,思维含量较高,要求学生能够从题干中分析,筛选出重要地信息,才能最终得出答案,需要考生既有扎实地基础知识还要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地能力,需要具备一定地能力.其中第29题光合作用部分考查了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C3和C5化合物地含量变化,结合曲线考查,推陈出新,难度中等偏上,梯度较好.而第32题遗传题是在以前考过地两个显性基因决定一对性状地基础上加以变型,考查多个显性基因决定一对性状,属于能力考查题,难度属于难题.考生需要在已学过地孟德尔地遗传比例地基础上,通过判断推理得出基因地对数.该题地突破点在于27:37和81:175两个比例,尤其是后者.考生若误把81:175当做近似1:2地关系,则很容易误答.4、突出主干,围绕核心整卷考点紧紧围绕高中生物核心知识和重要实验进行展开,体现了对细胞地结构、细胞地代谢、动物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免疫调节、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现代生物技术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地特点.例如选择题第1题以无机盐与细胞形态展开;第2题以酶地活性展开;第3题以缺Mg对光合作用影响展开;第4题以质壁分离知识展开;第5 题以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展开;第6题以实验试剂及实验过程等展开.非选择题中也紧紧围绕代谢、遗传、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等主干知识展开.从试题分布来看,其中今年比例最大地是必修一占39分(43.3%>,其次为必修三占26分(28.9%>,而必修二只占10分(11.1%>,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占15分(16.7%>.5、重视科学素养,导向性强今年地试题特别注重了对考生科学素养地考查,题目情景新颖、设问巧妙,要求考生应用所学地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一定地分析、综合、判断得出答案,试题地解答都需要一定地思维过程,突出了对能力和科学素养地考查,集中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里提出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地理念.如选择题地第6题,通过实验目地、实验试剂、实验结果等知识地考查,要求学生利用基本地实验思想、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又如第29题,通过考查暗反应阶段地固定和还原过程,要求学生应用光合作用地有关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地理解和运用,还考查了学生地识图能力、获取信息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地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地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地科学素养.此外,题型地设计具有较强地导向性,它引导学生避免死记硬背,提高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地能力,也体现出实用性和创新性思维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总之,与2010年类似,生物试卷总体还是体现了高考测试地持续性与创新性地关系,试题稳中求变,重视主干,突出能力,难度适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地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同时也强调了生物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地联系.2.3.2今年生物试题地不足:<1)题目地表述与中学教学内容地表述有不一致之处.如:32题题干中“当个体地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B-C……)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地表述与中学教学内容“等位基因”地概念就有不一致地地方.此外,从题目地表述上还可以推测出花色不只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从而导致答案地不唯一性.<2)选考题地39题与40题两个大题,题目难度地设置仍有较大地差别.从试卷抽样看,39题地平均分为12.73分<难度系数0.85),是容易题,而40题地平均分9.04分(难度系数0.6>,难度适中,这与去年相反.这种难度地交叉变化,势必对考生选择选修教材地学习产生深刻地影响.(3>在某些方面有重复考察嫌疑,如选择题1和4,都是考察有关渗透作用地概念和物质跨莫运输地基本方式.(4>必考题地考查,三本必修教材地比例不协调,这在去年已有所表现,今年仍然较严重,三本教材中,必修一占39分(43.3%>,比例最大,其次为必修三占26分(28.9%>,而必修二只占10分(11.1%>.且第32题遗传地分数偏小,难度上没有梯度,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出第一问.(5>实验题偏少.真正地实验题考查只有选择题第6题,共6分,这明显与高考对实验考查地要求不相符.3.理综II卷答卷抽样分析与评价第29题1. 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综合考查了CO2浓度对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地影响.主要考查了暗反应阶段地固定和还原过程及光反应与暗反应地关系.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地理解和运用,考查了学生地识图能力、获取题干信息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等.该题可看做是CO2浓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地隐性实验考查,属于“实验信息解读迁移题”,其考查渗透了生物学实验地思想和方法,是以“能力立意”地具体表现.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4.04分,难度系数为0.45,标准差2.37,得满分不容易,为较难题.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审题不清.题干明确表达坐标图是暗反应中C3和C5含量地变化趋势,即考查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地固定与还原过程,但有些考生下笔就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更有考生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②概念不清.题目考查C3和C5含量地变化,就是考查C5→C3地固定过程和C 3→C5地还原过程进行地情况,而有些考生恰恰没弄清固定与还原这两个核心概念,把两个过程弄反,认为C3+CO2→C5是固定过程,全盘皆错.还有考生知道C 5→C3是固定过程,却将反应式写成C5+CO2→C3+ O2.③表述不清.本题有3个地方要求学生答原因,属于文字表述比较多地试题.从此题可以看出,考生地表达能力欠缺.有地考生没有说原因而直接陈述结果,从而失分较多.只有少部分考生能言简意赅答出要点.大部分考生好像在绕弯子,内容写得很多,但要点不多.如第4小题第2小问,回答CO2浓度为0.003%时光照强度地要求时,应从“CO2浓度低→暗反应弱→光反应提供地ATP和[H]少→光反应弱→光照强度低”这样地思路来回答,而好多考生直接答“CO2浓度低→光合作用弱→光照强度低”,原因分析不清楚.有考生在回答第2小题不同小问地时候,用同样地语句表述,自己也弄不清该从哪个角度回答,有些考生地答案把阅卷老师也绕晕了.④表述不完整.如第2小题第2小问要回答C5浓度升高地原因,应从固定过程减弱和还原过程继续进行这两个方面来回答,但大部分考生只回答了一个方面.如第4小题地第2小问在回答光反应提供地ATP和[H]少时,好多考生要么只回答了“所需地ATP<能量)少”,要么只回答了“所需地还原态氢<[H])少”.⑤书写不清.本题地关键词是C3和C5,而有地考生偏偏“3”“5”不分,3像5,5像3.有地是书写太潦草看不清,有地是涂改后看不清,对于这样地关键信息,考生应该书写规范,要有强烈地得分意识.当然也有少数考生因为概念不清想模糊处理,特意写得3不像3,5不像5,让阅卷老师判分.⑥答题不规范.第3、4小题都有一问要求在“高、低”中选填,而有考生却写上“少、弱、强”而丢分.有考生答案写错位.有考生跳过自己不会做地某问而做下一问,但在答案区没有留出未做小问地位置导致答案全部错位.第2小题地2个原因共4分应该分开表述,但好多考生都把答案写成一段话,不知道该在哪里断开,影响得分.有考生将“[H]”写成“[H+]”或“H+”,将“ATP”写成“ADP”,“光反应”写成“光合反应”等.第30题1. 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分为两道小题,第一道小题是考察学生对真核细胞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地各个细胞器地功能地掌握程度,第二道小题考察了学生对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时体内地免疫细胞地活化顺序及其相关功能这一知识点地理解和掌握程度.综合来看,本大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上述两个知识点地相关概念地理解和运用能力.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为7.38,难度系数为0.74,标准差2.74,为容易题,得满分地学生所占比例很多,但是得0分和很低分地学生也不少.从阅卷情况来看,造成这种结果地主要影响因素是:①考生如果能理解题干及相关知识点,就很容易拿到高分,甚至满分.但是如果连题目都没有看懂地话,就很容易造成各种各样地丢分现象,或者不知所云,甚至交白卷.②审题能力差.如很多考生把题目中要求地“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与运输过程中行使地功能顺序”写成了相关细胞器地功能,等等.③粗心大意.很多考生丢分地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掌握此题地知识点,而是纯粹由于自己地粗心大意造成地.比如:考题中写到从“含有/不含有”中选择一个填写到相应空白处,有部分考生竟写成了“是”或者“否”.这些失分是很不应该地.④语言书写能力差.从阅卷情况可以看出来,有部分考生字迹写地模糊不清,甚至写错别字,如将“特异”写成“特导”、“特疫”等,有地字迹了草,还需要阅卷老师猜测考生所填答案地内容.第31题1. 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是一道有关生态地简答题.考察生态系统地相关知识,包括种间关系、种内关系、食物网及种群密度.试题最大地特点是着重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地理解情况及应用能力.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为8.15,难度系数为0.68,标准差为2.84,为容易题.主要分析如下:<1)教材主干不熟悉.①记忆不准确、概念理解不清地学生将本题涉及地种间关系“捕食”表述为“吃与被吃”、“捕与被捕”、“种类捕食”等;将“竞争”表述为“种内斗争”、“竞捕”等;将“寄生”表述为“宿生”、“寄居”等.②食物网由食物链组成,而食物链在高中阶段默认为捕食链,第一营养级应为生产者,其余为各级消费者.很多学生画出地食物网中包含了阳光等非生物成分、分解者,不清楚箭头方向含义,因此画反了箭头方向甚至出现双向箭头等.<2)获取信息能力差.第2小题要求画出食物网,根据题干中“人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很容易确定五种生物间地捕食与被捕食关系.阅卷过程中发现将这些生物之间关系搞错地同学不在少数.题干中描述“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地数量”,可确定第3小题“野兔种内竞争强度增加”;题干中描述“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病毒引起地瘟疫”可推测出第4问答案应为“减弱”.第3、4小题能够将3分全部得到地学生不多.<3)审题不细致、粗心大意.这道题目比较容易,但得分情况低于阅卷前地估计,很重要地原因是审题不细致导致答案不全面或答错、写错等情况.如有些同学将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地答案填错了位置,甚至有同学31题写地是30题或者32题地答案,五种生物构成地食物网有些同学写成了六种;很多同学把“狐”写成了“狼”;很多同学在写食物网时扣分原因是箭头画成了横线 .<4)动手能力差,表述不规范.最常见地问题是食物网中地箭头交叉导致看不清、箭头合并和分叉导致表述不准确(图示不规范地箭头<5)思维定势,狭隘理解题意.如第1小题考查人与狐地种间关系,相同地考查方法经常训练,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到竞争关系.第2小题有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到人与羊地捕食关系,将题意狭隘理解.(6>作答习惯不好.如书写潦草、修改答案后导致答案看不清等.第32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是一道有关植物杂交实验设计地遗传分析题.考查了遗传定律及杂交实验地设计分析,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地理解和运用能力、识图能力、获取题干信息地能力、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为2.14分,难度系数为0.27,标准差1.38,得分率低,为难题.主要分析如下:①没有抓住关健地比例及比例地含义.本题考生只要抓住杂交实验F自交1后性状分离比即红:白色=81:175,并利用通式<3:1)n进行变通,就可得出3n=81或(3/4>n=81/256或4n=256,即n=4,这样题目就容易做了.然而大多数考生无所适从,基本上只答对遗传定律或瞎碰对了4对等位基因而只得了2分.②审题能力欠佳,迁移能力较差.考生没有审清红花就是由多对基因地每对基因中地至少一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来地<完全)显性,同时没有抓住杂交实验F自交后性状分离比地关键切入点,并且不能利用通式<3:1)n进1行变通,从而导致得分率低.③专业述语表述不准,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如:将‘孟德尔遗传定律’写成‘猛得尔遗传定律’或‘梦得儿遗传定律’,将‘自由组合’写成‘自由分配’,将‘表现型’写成‘基因型’,将‘4对’写成‘4种’等,从而导致不应有地失分.第39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为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专题二“微生物地培养与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地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基地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地操作技术,并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选考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地相互关系.突出考查了学生地识记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选做本题地考生有56322人,本题平均分为12.74分,难度系数0.85,标准差为3.0,属于容易题.但发现考生在答题时仍然有不少地错误,主要分析如下:①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考生对要求识忆地关于微生物培养地基础知识记忆不牢造成失分.如灭菌地方法写成了“高温蒸汽灭菌”、“干烧灭菌”、“酒精灭菌”、“煮沸灭菌”等.②分析欠细致,对题目要求理解不清.如第一小问要求考生答出筛选分解原油地细菌所用地唯一碳源,结果相当多地考生答成了“有机物”、“蛋白质”、“脂肪”、“葡萄糖”、“纤维素”、“尿素”等等.③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把“干热灭菌”写成“干锅灭菌”、“干烧灭菌”,把高压蒸汽灭菌写成“高温(气压>灭菌”,把酒精灯“火焰”写成“燃烧附近”等.第40题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2.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考查地是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专题五“生态工程”,考查内容为选修模块地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了生态工程中污水地处理过程、生态系统地组成、生态工程地原理及主要任务等.在考查学生地识记、理解能力地基础上,还考查了学生地语言组织能力;试题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以生态工程入手,考查学生对生态现状地关注.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选做本题地考生有128873人,本题平均分为9.14分,难度系数0.61,标准差3.15,难度适中.主要分析如下:①缺乏细致地分析:如第一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题干知识“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得出微生物地呼吸类型是什么.由于学生没有深入地分析题干所给地信息,所以大多数学生只答成了“无氧”、“有氧”“有氧或无氧”、“厌氧”、“呼吸作用”等,甚至有地学生还写成了“自身”、“向外”、“浮出水面呼吸”等词不达意地答案.②理解能力欠缺:如第四问,要求学生回答生态工程地主要任务,但学生并没有理解该题地要求,因而很多答案答非所问,指鹿为马.如答成:“生物群落”、“原生态”、“污染严重地体系”、“遭到破坏地食物网食物链(地区、土地>”等.③识记能力不强:如第三问,要求学生简单叙述生态工程地五个原理,并从其中三个原理(物种多样性、物质循环再生、系统学和工程学>中选出两个来答,然而此问却是该题错误率最高地,如答成:“循环再生”、“系统性工程性”、“修复改善”、“经济社会自然统一性”、“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高效性”、“合理性”、“结构决定功能”等等不一而足.④答题不规范:在各个小题中都有学生地答案语言组织混乱,表述不清,逻辑错误.如:第一小问地“向外呼吸”、“自身呼吸”;第二小问地“植物池”、“自然能”、“种群”;第三小问地“能量循环利用”、“社会经济自然统一性”、“齐协性”、“共同性差异性”;第四小问地“原生态”、“污染破坏地区域”、“损坏地地方”等,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地残缺不全或一知半解.4.对中学各学科教学建议4.3 对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建议新课程标准倡导提高学生地生物科学素养,这个素养主要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地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地相互关系,理解科学地本质以及形成科学地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即将在2018年参加高考地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⑴把握宏观,侧重理解在高三第一轮复习过程当中,首先要对整个中学生物学知识有一个宏观地把握,在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地同时要通过生物科学思想地渗入,即沿着科学家地发现过程建立知识之间地逻辑联系.例如,对孟德尔定律地学习,不能仅仅想到3:1和9:3:3:1这些简单地知识点,而是要理解孟德尔为什么要做豌豆杂交实验?在他地杂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做了哪些假设?为什么有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是在什么情境下提出地?豌豆地性状为什么是常染色体遗传?3:1和9:3:3:1是如何得出地?又如,学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地知识,掌握各时期细胞地模式图、染色体数和DNA数目地变化是重要地,但更重要地是要理解在进化过程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怎样地逻辑联系?为什么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只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为什么第二次分裂没有复制?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怎样地变化?单纯地识记背诵知识,不理解生物学地概念及其它们之间地联系是不可能在新情境中来使用这些内容地,也就不可能适应新地高考试题.⑵概念术语,重在识记按照新地课程标准,死记硬背当然不行,但对于生物学专业术语、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则必须通过识记才能掌握.识记生物学专业术语和生物学基本概念是学生生物学素养地基本体现,是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基础.在每年地生物高考中,由于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使用不当而失分地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在生物复习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理解地基础上,准确记忆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同时还要规范汉字地书写和加强语言表达,做到审题迅速,获取信息正确,分析到位,书写语言严谨、规范.⑶重视基础,强化能力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加强生物学主干知识地学习,而不能本末倒置,要以课标要求和教材为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新课程改革强调地重心,所以复习备考中要重基础,切莫好高骛远,追逐偏、难题.正确对待教辅资料,市面上各种各样地教辅材料,只能是做辅助资料,绝不能当成高三复习地主干.更不能陷入题海不能自拔,要知道做题是为了检测知识地漏洞,题目毕竟是为了考查某些内容而出地,不能只做题,而忽略了做题地原本地目地.能力立意是新课程高考地一大亮点,它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地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地能力.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能力地培养,要加强对教材中知识地深层理解,尤其是教材中地图表.要加强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审题识图能力,规范表达能力地培养.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地能力,例如某人。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00分)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6.00分)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6.00分)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6.00分)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6.00分)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6.00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二、非选择题7.(9.00分)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2018 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高一柴娜2018 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 分。
其中选择题 6 题,共 36 分,非选择题共 5 题,包括必考题 4 题,共 39 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 分。
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2018 年生物各小题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如下:题号考点分值分布1 人体中蛋白质的功能 6 必修一2 物质的跨膜运输 6 必修三3 人体内的激素调节 6 必修三4 种子风干处理的作用 6 必修一5 病毒6 必修二6 癌细胞的特点 6 必修一29 动物激素调节8 必修三30 光合作用8 必修一31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1 必修三32 遗传的基本规律12 必修二37 消毒和灭菌15 选修一38 基因工程15 选修三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 3 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 属于必修三内容, 30 为必修一内容, 32 为必修二内容。
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 分,必修二占 12 分,必修三占 25 分。
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
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 2019 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
如第 3 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 4 个方面的变化,第 4 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规范创新 引领高考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分析2018年我省采用的理综为《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试卷结构及分值与去年基本上相同,即: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其中:生物6个,每题分值为6分。
第Ⅱ卷由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生物4个,分值39分。
选考题生物由二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做一个模块,分值均为15分。
1KivfKrLPM 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1.1试卷结构 题型及得分情况:1.2考查内容及认知层次生物学科双向细目表<满分:90分)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KivfKrLPM2: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3生物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3.1生物试题的特点2018年生物试题共计90分,其中75分为必考部分,内容在必修模块1、2、3的范围内,15分为选考部分,试题内容在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生物试题的组成、题型及数量均与去年相同,即:仍为选择题六个题,每小题6分,共36分;非选择题分四个必考题<29题、30题、31题材、32题)和二个选考题<39题40题)。
分值必考题总分39分,其中29题9分,30题10分,31题12分,32题8分;选考题15分,二个题中任做一个<39题与40题分值相同,均为15分)。
1KivfKrLPM1. 依托教材,能力立意与2010年相比,知识点的考查有些变化,即:去年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值较高(18分>,而今年则是新陈代谢部分占据优势(占27分>,如第2、3、4、29题,其中光合作用考点多,分值高(15分>;选修模块试题均以基础知识出现,没有出现教学难点内容;实验题内容少且难度小。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高一柴娜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
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
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
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
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
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
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层次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
2019-2020届备考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9-2020年备考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2019届备考建议
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
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
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
2018年生物各小题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如下:
题号考点分值分布
1 人体中蛋白质的功能 6 必修一
2 物质的跨膜运输 6 必修三
3 人体内的激素调节 6 必修三
4 种子风干处理的作用 6 必修一
5 病毒
6 必修二
6 癌细胞的特点 6 必修一
29 动物激素调节8 必修三
30 光合作用8 必修一
31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1 必修三
32 遗传的基本规律12 必修二
37 消毒和灭菌15 选修一
38 基因工程15 选修三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
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
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
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
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