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常见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中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常见问题分析范东升;曲凯【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55-158)【作者】范东升;曲凯【作者单位】100190 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100190 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编者按近年,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在促进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逐步推进,医药企业实现由仿制向自主创新的模式转变将成为大势所趋。
为了能及时有效地保护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果,申请专利是最佳选择。
为了帮助广大医药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医药及生物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了解专利局的审查实践,更好地做好专利申请工作。
我刊特邀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相关专家撰写了系列讲座,希望能够对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企业和科研工作者选择利用专利来保护其智力成果。
国内申请不仅在申请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且申请活跃度也越来越高。
仅以国内申请人在生物医药最相关的 4 个 IPC 分类号(C12N、C07K、A61K38、A61K39)为例,专利申请量由 2002 年的 1313 件增长至 2011 年的 6922 件,10 年间增长了5倍多;近年国内申请在中国专利申请中占比也逐年增高,由 2001 – 2007 年期间一直较为稳定的 53% 左右增长至 2011 年的 80%。
但是,需要看到,国内申请仍然存在申请质量不高的问题,其中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不高也有较大的比例。
说明书公开不充分是常见的专利申请驳回缺陷之一,由于该缺陷难于通过修改和意见陈述来克服,因此属于较为严重的实质性缺陷。
1.如何答复“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审查意见答:说明书不清楚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该说明书不清楚、完整,以于至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能够实现,即说明书未充分公开发明的情况;而另一类仅仅为说明书文字表达不清楚,可以通过修改说明书克服此缺陷。
目前审查实践中将第一类情况归于《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将第二类情况归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8条第3款中规定的“说明书应当用词规范、语句清楚”。
说明书未充分公幵的发明必将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
如果认为专利申请说明书未充分公开发明,则这些未充分公开的内容不能补入到说明书中去,因为这些内容的补入必将导致说明书的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不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
因此,对于这种审查意见,必须认真对待,进一步理解原说明书中所描述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内容,力求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原申请文件记载的内容能够实现该发明。
【案例6-2】一件涉及油脂色泽自动测定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说明书描述的背景技术是通过人工方式测定油脂色泽,效率低,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高效的油脂色泽自动测定。
说明书中只记载了该装置具有壳体、样品储存室和自动测定模块,以及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公开自动测定模块的组成部分及结构,并且附图是产品外观示意图,未能清楚反映出整个测定装置的构造方案。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该案例的说明书后,无法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实现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能解决自动测定的技术问题,也无法产生预期的高效的技术效果。
也就是说,该申请的说明书没有充分公开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需的关于产品结构的技术内容,明显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 款的规定。
2.说明书公开是否充分和权利要求书是否得到支持应如何证明(一)《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实质是要求说明书应当充分公开,确保本领域技术人员至少能够实现权利要求书中的部分技术方案。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实质是要求权利要求书概括的保护范围不能太宽,其中的全部技术方案都应当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换言之,说明书应当充分公开,确保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权利要求书中的全部技术方案。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理解与适用——对说明书中引证文件的考虑作者姓名:徐燕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摘要浅述了当说明书中存在引用文件时,关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如何考虑的问题,这主要包括时间和内容两方面内容:(1)时间上,所引证的非专利文件和外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应当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所引证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不能晚于本申请的公开日;(2)内容上:如果引证内容是实现发明必不可少的部分,则应当将说明书和引证内容相结合作为整体看待,如果引证内容难以与说明书记载的内容相结合以解决技术问题,获得预期效果,则应当认为说明书没有充分公开发明。
关键词专利法 第二十六条第三款 公开充分 说明书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由此可知对清楚完整的标准的判断的依据是是否能够实现,所以需要明确“能够实现”是对“清楚”、“完整”的外在的程度化的要求,这三者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
也就是说,说明书是否对请求保护的发明作出了清楚、完整的说明,是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该发明为判断标准。
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立法本义来讲,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的要求,即能够实现是最根本的要求,三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
那么当说明书中使用引证文件来说明发明的相关内容时,如何考虑其充分公开的问题呢?此时应当从说明书的整体上考虑其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1.引证文件时间要求所引证的非专利文件和外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应当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所引证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不能晚于本申请的公开日。
2.有印证文件时对充分公开的判断:(1)如果引证内容是实现发明必不可少的部分,则应当将说明书和引证内容相结合作为整体看待;(2)如果引证内容难以与说明书记载的内容相结合以解决技术问题,获得预期效果,则应当认为说明书没有充分公开发明。
专利法26条3款
第二十六条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及期限
第三款:专利的保护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省级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或国务院规定的特殊情况除外,各种期限申请专利的日期起算。
受此法条约束,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均为20年,应与申请者在申请当日时效。
此法规定了期限的标准化,确保了专利权者在规定期限内可以享受专利权保护。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不仅可以鼓励、保护个体创新性,积极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还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这一切都需要由一套正规的法规条文来确认权利期限,以保护专利人享受知识产权的权益,也是技术进步的利器。
知识产权的完善和有效保护,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第二十六条第三款便是法律框架内明确规定专利拥有者可享受长达20年时间的特殊权利,充分照顾了专利拥有者的利益,维护和优化专利的市场环境,也是必要的保护措施。
关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三四款的复审委和法院案例讨论专利法第二十六条三、四款规定了在专利权归属争议中,当申请人的专利权被侵犯或者受到他人的争议时,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或者法院进行审查。
本文将通过案例讨论专利法第二十六条三、四款的适用和实际运作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与专利权归属争议相关的案例。
小明是一位研发人员,他申请了一项新型发明专利,专利申请被审查通过并授予了专利权。
然而,不久之后,他发现一家公司在未经他授权的情况下生产和销售与他的专利相同或相似的产品。
小明认为该公司侵犯了他的专利权,于是他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了申请,请求撤销该公司的专利授权并保护自己的专利权。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作为申请人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认为他的专利权被侵犯。
根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三款的规定,对于专利权发生争议的情况,可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专利复审委员会将会对争议的原因和证据进行调查和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判断专利权的归属情况。
另外,假设小明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结果不满意,认为他的专利权仍然未得到保护,他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
根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四款的规定,当专利复审委员会所作决定侵权有关专利权的,申请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审理,并根据法院判决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接下来,我们讨论另一个案例,展示了专利复审委员会和法院在处理专利权归属争议时的实际运作情况。
小红是一名设计师,她注册了一项外观设计专利,并将其应用于手机外观设计。
然而,不久之后,她发现一家公司生产和销售了与她的外观设计专利相同或相似的手机。
小红认为该公司侵犯了她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于是她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了申请,请求撤销该公司的专利授权并保护自己的专利权。
在这个案例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将会调查和审查争议的原因和证据,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判断专利权的归属情况。
如果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该公司侵犯了小红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它可以撤销该公司的专利授权,并保护小红的专利权。
尊敬的审查员: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本申请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关于您对本申请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仔细地研究了审查员对本案的审查意见,针对您发出的审查意见中关于对本申请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这一认定,申请人对申请文件作出修改并陈述意见如下。
一、修改文件:
将权利要求*和权利要求*删除。
二、关于第二十六条第三款
权利要求1中提及的*****为现有技术公知的原理,*****中提及的*****具体的原理不是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基于上述理由,申请人认为本申请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希望审查员在考虑了上面的陈述意见后,能够尽快授予本申请专利权。
若审查员认为本专利申请文件仍不能符合《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希望能够再给予申请人一次修改专利申请文件的机会。
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不充分”的答复思路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并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来,国家知识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审查部对于实用新型的审查越来越严格,业内流传的实用新型100%授权已成为过去。
随着实用新型申请审查力度趋于严格,目前出现不符合A26.3的审查意见通知的数量相较于往年明显剧增,我们如何回应关于A26.3的审查意见才能更好地说服审查员,保障申请人应有的权利?专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以公开换取独占”,然而这“公开”的程度在专利代理实务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公开不充分”几乎已成为实用新型驳回理由的“杀手锏”。
的确,在实际的专利代理工作中,对于“公开不充分”的审查意见,答复往往相对比较困难,对于审查员在审查意见中所指出“公开不充分”的问题,代理人或申请人也往往会有种“莫名其妙、有理说不清”的感觉,从而导致不知如何有理有据地对“公开不充分”进行答复。
一、原因分析就原因来说,导致公开不充分的原因主要包括:1、在申请专利时,申请人可能出于保密的心理,既想追求一个较大的范围又想最大限度地保留不公开自己的技术方法,在撰写申请文件的时候没有把握好撰写的公开程度,从而导致说明书公开不充分;2、在撰写文件时,申请人使用了不规范术语,且未对这种术语给予定义,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知晓该术语所指涵义,从而导致公开不充分;3、或者由于审查员在审查申请文件时,对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和/或发明内容出现解读错误,从而评判说明书具有公开不充分的缺陷。
4、代理人对方案理解不充分,导致撰写时过于简单,造成公开不充分。
二、争辩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审查员发出了说明书未充分公开发明的审查意见,答复往往很困难。
由于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公开不充分的缺陷是不能够通过向申请文件中补加实施例和/或补充技术特征来克服的。
因此,对说明书进行实质性修改的余地并不大,申请人如若不想删除相关技术方案,只能进行争辩。
在争辩过程中,我们需要记住一个原则:申请人需认真理解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力求说明和争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原申请文件记载的内容能够实施该技术方案,必要时提供相关的证据加以佐证。
浅析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的关联关系作者:王桂霞来源:《卷宗》2017年第23期摘要:本文从“清楚”、“以说明书为依据”和“充分公开”的角度从《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和专利权保护客体上对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存在的关联关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这两个法条之间具有内在和本质的关联关系。
关键词:清楚;以说明书为依据;充分公开0 引言《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是一项专利申请能否被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是专利法中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至关重要的法条。
其中,《专利法》第26条第3款是判断一件专利申请的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的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6条第4款是判断一件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是否清楚,是否得到说明书的支持的法律依据。
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构成了一个规范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程度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规定。
1 从《专利法》的立法宗旨上看,二者具有内在的关联关系《专利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供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定本法”。
由此明确了《专利法》的立法宗旨。
为了实现该立法宗旨,一方面赋予专利权人对其专利在一定时间期限内的独占权,而获得对应的合法权益,以鼓励发明创造,另一方面要求申请人通过充分公开其专利,使公众能够获取其专利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内容,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开换保护”的原则,从而达到专利权人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
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都是达到“公开换保护”这个立法宗旨的实践性法条,二者对“公开”的程度作出了具体规定。
1.1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将公开的程度规定为“清楚”和“以说明书为依据”《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专利保护的范围”。
(1)对于“清楚”,《审查指南2010》中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清楚,一是指每一项权利要求应当清楚,二是指构成权利要求书的所有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也应当清楚”[1]。
某无效案中关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适用2008年12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第12764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
该决定涉及申请日为2004年4月19日,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9月7日,名称为“一种织地毯的手提横式电织针”的200420044858.X 号实用新型专利。
该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书如下:“1.一种织地毯的手提横式电织针,由针嘴(1)、铰剪(3)、针架钢套(4)、针头(6)、嘴内套(16)、剪内套(17)、铜外片(7)、活动连杆(8)、齿轮箱(9)以及安装在电机壳内的小型电机组成,其特征是:针头(6)的内腔设计为圆筒形,嘴内套(16)和剪内套(17)抱合安装在针头(6)的圆筒形内腔内,使针嘴(1)实现织毛毯时的横式运动。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横式电织针,其特征是:嘴内套(16)和剪内套(17)的抱合面是一种阶梯形结构,其内部是一个中空的矩形内腔,顶部是半圆形,底部是平面。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横式电织针,其特征是:针头(6)两侧的铜外片(7)是用铜制成的。
”针对上述专利权,请求人于2008年8月2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理由是本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款、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和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宣告本专利全部无效。
请求人认为本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具体理由为:本专利说明书中描述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目前手提直式电织针的直式进给运动”改变为“完全不相同的横式进给运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的传动机构仍然是使“针嘴”实现前后的直式进给运动,根本不是“横向进给运动”,而且说明书并未对其中的特殊设计的结构、新的设计、改变了的安装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描述,这些技术手段含糊不清;说明书还出现了诸如“俐仔”、“剪底弹弓”等非标准技术用语,其结构不清楚,因此说明书所记载的技术手段不能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对应,因而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浅析实用新型专利审查中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审查摘要:目前,实用新型申请在我国专利申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实用新型审查周期短,费用低,通过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维护自身权益成为了各个创新主体的重要选择,但不少申请人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时,对一些常见原理性错误或常识性问题缺乏认知,或对于撰写专利申请缺乏经验,导致并没有清楚完整的记载技术方案,导致申请不能通过。
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实用新型审查角度分析,现有实用新型申请中说明书存在的常见的几种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情况,以此给社会公众一些参考。
关键词: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公开不充分一.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法条释义:《专利法》第26 条第3 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专利审查指南》(2010 版)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1.3 节中指出: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就能够实现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且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
也就是说,说明书应当满足充分公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要求[1]。
下文从说明书未给出任何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技术手段、给出的技术手段不能解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未给出实验证据加以证实该技术方案能够成立三个方面论述关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在实用新型审查中的适用。
二.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适用(一):未给出任何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技术手段说明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的布料生产采用手工裁切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效率低、截切面不整齐影响布料的美观。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布料自动切缝生产装置,包括机架、输送装置、第一裁切装置、冷切装置、热切装置、第二裁切装置,所述机架一端设有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布料,所述输送装置一侧设有第一裁切装置用于对布料进行预裁切,所述第一裁切装置一侧设有冷切装置用于对布料进行冷切,冷切装置一侧设置有热切装置用于对布料进行热切,所述热切装置一侧设有第二裁切装置用于对布料进行最后精准裁切。
浅析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与不清楚作者:章增锋陈思思来源:《理论与创新》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审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出发,引出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与不清楚问题的判断分歧,并结合复审委的案例,解释分析了如何区别判断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与不清楚问题。
【关键词】A26.3;公开不充分;说明书不清楚引言在实质审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说明书中对于一些技术手段的描述存在缺陷,使得包括该技术手段的方案不能够正常实施,这时就会产生用说明书公开不充分法条还是用说明书不清楚法条的分歧。
专利法第26条第3款涉及到说明书实质性问题,而实施细则第18条第3款只针对说明书形式问题,两者法条差别甚大,但是在实际审查过程中又确实存在对于上述两者法条的适用情况模糊不清的问题。
1存在的分歧R17.3规定:发明或实用新型说明书应当用词规范、语句清楚,并且不得使用“如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类的引用语,也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
A26.3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1.3 节进一步说明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就能够实现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且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
《专利审查指南》该节还给出了由于缺乏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而被认为无法实现的五种情况,其中第三种情况是:说明书中给出了技术手段,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采用该手段并不能解决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果说明书中对于某一技术特征的描述存在不清楚、不符常识等缺陷,使得包含该技术手段的方案不能正常实施,那么说明书中的这种缺陷是否会导致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呢?2案例分析下面就从两个具体案例来分析,谈谈笔者对于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与不清楚的看法。
其中,案例1为笔者在进入审查工作初期遇到的一个实际案例,案例2为一个复审案例。
《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理解及适用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促使笔者思考《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理解及适用。
第一,由于在复审委几乎没有以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为依据宣告专利无效的案例,此很可能会导致一些未经实际深入研究的申请人合法霸占某一技术领域之后,其自身不再进一步研究该技术领域,进而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而是等待他人研究开发出相关达到应用水平的技术后,向作为专利权人的他们交专利费;而他人也由于该技术领域已被专利权人合法霸占,因而失去了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以致没有人对该技术领域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深入研究,很可能会导致该技术领域胎死腹中。
第二,由于专利复审委的该倾向性做法几乎废弃了《专利法》第26条第3款,使得相关人员不清楚说明书充分公开性要求的标准,因而对于一些技术成果需要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相结合时,要么专利公开过度,要么专利公开不充分,实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几乎都会导致公开不充分,导致专利技术缺少甚至失去实用性,进而动摇专利制度的根基。
第三,由于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这一专利制度中的核心概念在具体实务中如何应用缺少相应的研究,导致为防止主观任意性而设置的“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概念工具反而成了主观任意性的“帮手”。
以下是笔者为了避免上述三方面问题的一些思考,望有引玉之用。
敬请批评指正!一、对《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理解分歧及存在的问题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以下简称《专利法》26条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
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
之前生效的《专利法》有同样的规定,正在修订中的《专利法》草案没有涉及该条款规定的内容,在学术讨论中也似乎没有人提出要对该条作出修订。
同时,2010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将《专利法》26条3款作为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法定理由之一。
Doing good deeds is the only truly happy action in life.(页眉可删)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内容是什么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内容是针对权利要求书的相关规定,申请专利时权利要求书主要是以说明书为依据的,在说明书当中,要写清楚专利保护的范围,申请专利的时候,申请人需要提供请求书、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一、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内容是什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内容是对权利要求书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
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
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
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二、不予授予专利的对象有哪些?(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公益;(二)科学发现;(三)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药品和医疗机械受保护;(五)动物和植物品种,但培育方法受保护;(六)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七)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八)未事先报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则日后就同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申请专利时,不能授予专利权。
(九)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根据申请的专利类型差异,申请的方式虽然一致,但提交的材料以及所需缴纳的费用,和在申请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步骤也会不同。
例如申请的发明专利类型,需要提交的材料便有: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说明书摘要和其他重要且相关的文件等。
浅析实用新型专利之公开不充分作者:高鸿姝郑泊芝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0期【摘要】实用新型作为专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申请量日益增长,但其撰写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本文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入手,分析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常见的公开不充分类型以及相关案例,旨在使得读者易于理解为何以及如何充分公开地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中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
【关键词】专利实用新型公开不充分公开充分说明书1引言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其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实用新型仅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并且其比较发明来,创造性要求较低,但实用性强。
针对其特点,人们一般将其称为小发明[1]。
实用新型虽然为小发明,但由于其专利权相对容易获得,审查周期短,受到了中小企业、社会人事的广泛青睐。
据2014年的专利数据统计,全年共受理实用新型专利86.8万件,略低于发明的92.8万件(见图1),并且实用新型审查周期平均为3.5个月,远低于发明的21.8个月。
实用新型在我国所起到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在2014年受理的8220件专利纠纷案件中,实用新型专利案件为3603件,占43.8%,高于外观专利案件所占的41.9%和发明专利案件所占的15.1%(见图2),这足以可见实用新型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1 2014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量对比图2 2014各类专利纠纷案件占比虽然实用新型相对于发明的技术方案较为简单,但其申请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而专利申请质量以专利申请文件为载体,主要由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水平和专利申请的技术创新水平决定。
对于一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申请文件中的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用于清楚、完整地描述实用新型,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施该实用新型。
这一要求对应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该条款限定了说明书及其附图应当满足充分公开的要求。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漏交或错交附图的补救措施作者:吕爱飞宋月英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23期摘要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对于申请人漏交或错交附图的情况,申请人是否可通过删除漏交的附图的说明或删除错交的附图以及相关附图说明的方式克服该缺陷,并不能一概而论,本文旨在分析不同的情况下漏交或错交附图的相关补救措施。
关键词实用新型漏交附图错交附图作者简介:吕爱飞、宋月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专利审查员。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8.220《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说明书中写有对附图的说明但无附图或者缺少部分附图的,申请人应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内补交附图或者声明取消对附图的说明。
申请人补交附图的,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或者邮寄附图之日为申请日;取消对附图的说明的,保留原申请日。
即对于申请人漏交附图的,专利法中给予了申请人补救的机会,申请人可以通过修改申请日的方式补交附图,即以提交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确定为最终的申请日,当然申请人也可以选择删除对附图的说明。
在专利审查实践中,还经常遇到申请人错交附图的情形,即申请人提交的附图与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完全不相关。
错交的附图将导致该申请的说明书结合附图不能对该申请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因而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对于错交附图导致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情形,专利法以及实施细则中并未给予申请人补救的机会。
那么,申请人是否可以选择删除错交的附图以及附图说明的方式以克服上述缺陷呢?对于申请人漏交或错交附图的情形,笔者认为原则上都可以通过删除附图、相关附图说明的方式以克服缺陷,但并不是所有的申请文件都适用于该修改方式。
对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删除附图或附图说明后,该申请文件是否满足专利法中相关规定?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案例分析漏交或错交附图的可行补救措施。
二十六条三款意见答复
尊敬的审查员: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本申请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关于您对本申请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仔细地研究了审查员对本案的审查意见,针对您发出的审查意见中关于对本申请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这一认定,申请人对申请文件作出修改并陈述意见如下。
一、修改文件:
将权利要求*和权利要求*删除。
二、关于第二十六条第三款
权利要求1中提及的*****为现有技术公知的原理,*****中提及的*****具体的原理不是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基于上述理由,申请人认为本申请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希望审查员在考虑了上面的陈述意见后,能够尽快授予本申请专利权。
若审查员认为本专利申请文件仍不能符合《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希望能够再给予申请人一次修改专利申请文件的机会。
涉及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常见问题
大中小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第10221号复审请求决定涉及申请日为2002年4月28日、发明名称为“阵列针式滚筒打印机设计原理”的02116969.1号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
申请人于申请日提交的申请文件包括权利要求第1-7项,说明书第1-18页,说明书附图第1-8页,摘要和摘要附图。
应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部门的要求,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了补正,于2002年6月17日提交了新的说明书附图第1-8页和说明书摘要。
在本申请实质审查期间,申请人于2003年1月6日对申请文件进行主动修改,重新提交了权利要求第1-7项和说明书第1-20页。
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部门于2003年6月27日发出了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针对的文本是2003年1月6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7项和说明书第1-20页、2002年6月17日提交的说明书附图第1-8页。
该通知书指出说明书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具体体现在:(1)打印针无法实现“分辨率理论上无上限”;(2)打印针与油墨直接接触,油墨容易固化造成打印针的伸缩受阻,打印图案不清楚或得不到图案;(3)换图案时需要更换或清洗胶印滚筒,增加了成本和日常维护工作。
针对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于2003年7月15日陈述了意见,提交了说明书第1页的替换页,增加了附图第0页和以补正书形式提交的对该附图的文字说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部门于2003年10月17日发出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出增加的附图第0页和该附图的文字说明超出了原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同时建议再次修改时应当提交替换页。
针对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于2003年11月4日将前次提交的附图第0页作为新的附图第1页,将前次补正的附图文字说明补入说明书中,重新提交了说明书全文替换页第1-18页和全部附图替换页第1-9页。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4年1月9日作出驳回决定,以申请人于2003年11月4日提交的说明书和附图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为由驳回了本申请。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文本是:2003年1月6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7项、2003年11月4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18页和附图第1-9页。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于2004年2月24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请求,理由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附图的修改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提复审请求时复审请求人没有修改申请文件。
在形式审查合格后,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依法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于2006年3月30日,发出复审通知书,其中指出增加的附图和相应的附图说明文字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并建议复审请求人将上述内容删除。
2006年4月27日,复审请求人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和修改后的说明书替换页第1-18页及附图替换页第1-8页。
复审请求人将说明书恢复为申请日提交的文本,但未删除该附图,将该附图作为新的附图1的一部分予以保留,并且对原附图17作了修改。
同年9月26
日,复审请求人再次提交新的说明书替换页第1-18页和附图替换页第1-8页,说明书与申请日提交的文本相同,附图与2002年6月17日提交的文本相同。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第10221号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4年1月9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具体理由如下:一是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请求人于2006年9月26日提交的说明书和附图已经删除了增加的内容,与申请日提交的文本内容相同,克服了驳回决定和复审通知书指出的超范围缺陷,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二是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在本案实质审查程序中,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出本申请有三个致命缺陷导致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根本不能解决其技术问题,无法实现申请人所述的积极效果,从而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一项缺陷是:打印针顶端直径不可能无限小,因此无法实现“分辨率理论上无上限”的目的。
对此合议组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说明书可知,“分辨率理论上无上限”表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对应的打印针顶端直径“无限小”也是一种理论值。
说明书想要说明的是打印针顶端直径越小分辨率就越高这一客观规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这一客观规律的指导下会根据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直径值,因此这样的表述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具体方案的理解和实施。
第二、三项缺陷是:打印针与油墨直接接触,油墨易固化,造成打印针伸缩受阻,并且换图案时需要更换或清洗胶印滚筒,从而导致打印机出现打印质量差、成本增加、难以维护等问题。
对此合议组认为,专利法第十二六条第三款对说明书清楚、完整的要求是针对为解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油墨固化和清除的问题并不是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打印机原理不同的打印机,即将胶印与针式打印技术相结合的新打印机。
也许这种技术方案还存在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已完全能够再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目的。
综上所述,合议组认为本申请说明书已经满足了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案例评析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是对说明书公开充分提出的要求。
该条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如果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导致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实现发明,则不满足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在判断一项发明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时经常遇到两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夸大技术效果。
本申请说明书指出本发明的打印机可以实现分辨率理论上无上限的技术效果。
如果要实现该效果,则打印针顶端的直径需要制造得无限小,但实际上不可能制造出直径无限小的打印针。
原审查部门据此认为本申请无法实现。
本案合议组在分析该技术效果时,没有仅仅关注“无上限”这样夸张的描述,而是将说明书描述的“理论上”的状态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依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水平分析得出,本申请说明书想要表达的是打印针顶端直径越小分辨率就越高这一客观规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说明书给出的这一客观规律的指导下会根据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直径值,因此这样的表述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和实施。
第二类问题是技术方案有缺陷。
本领域技术人员悉知油墨具有易固化的性质,如果将其用在本申请所述结构的打印机上,有可能导致打印图案质量差甚至无法得到图案,打印机也难以清洗维护。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兼具滚筒胶印和针式打印特点的打印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已完全能够再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目的,这就已经满足了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能够实现的要求。
至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墨的缺陷并不是本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即使油墨的缺陷有可能影响本申请的打印机的成像质量,那也只能说明本申请的打印机还有待进一步地改进,但不能据此认为本申请的打印机无法实施。
此外本案还涉及一个程序方面的问题。
本申请是因为说明书和附图的修改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被驳回的,在复审程序中经过修改删除了超范围的内容,克服了驳回决定指出的缺陷,足以撤销原驳回决定。
但鉴于在驳回决定作出前即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实质审查部门曾指出过本申请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因此本案合议组进一步就本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进行认定,从而避免了该申请在实质审查程序和复审程序之间来回振荡,不合理地延长审查程序。
(知识产权报张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