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考试试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9.98 KB
- 文档页数:3
药剂学题库含参考答案1、崩解剂加入方法有内加法、外加法、内外加法,表述正确的是()A、崩解速度:内加法>内外加法>外加法B、崩解速度: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C、溶出速度:内加法>内外加法>外加法D、崩解速度: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E、溶出速度: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答案:B2、哪种辅料是崩解剂()A、微晶纤维素B、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C、糊精D、淀粉E、硬脂酸镁答案:B3、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A、控释片B、口含片C、缓释片D、分散片E、舌下片答案:A4、片剂制备中,对制粒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片剂与模孔间的摩擦力B、改善原辅料的流动性C、使空气易逸出D、避免细粉飞扬E、避免粉末分层答案:A5、将脂溶性药物制成起效迅速的栓剂应选用下列哪种基质()A、半合成椰子油脂B、聚乙二醇C、半合成山苍子油酯D、半合成棕榈油脂E、可可豆脂答案:B6、聚乙二醇为()A、在水或乙醇中几乎不溶的基质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甘油明胶基质D、在体温下迅速熔化的基质E、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熔点不同的基质答案:E7、下列属于栓剂水溶性基质的有()A、凡士林B、羊毛脂C、可可豆脂D、甘油明胶E、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答案:D8、下列关于栓剂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发挥局部与全身治疗作用B、制备栓剂可用冷压法C、栓剂应无刺激,并有适宜的硬度D、可以使全部药物避免肝的首过效应E、吐温61为其基质答案:D9、不属于基质和软膏质量检查项目的是( )A.熔点A、粘度和稠度B、刺激性C、硬度D、药物的释放、穿透及吸收的测定答案:D10、密度差异大的组分()A、质轻者先加入混合容器中,质重者后加入B、采用配研法混合C、先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再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D、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倍散E、用固体组分或辅料吸收至不显湿润,充分混匀答案:A11、保湿剂()A、枸橼酸B、维生素EC、PEGD、苯扎溴铵E、甘油答案:E12、包衣过程胃溶薄膜衣常选择的材料是()A、丙烯酸树酯Ⅱ号B、滑石粉C、虫胶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川蜡答案:D13、为提高易氧化药物注射液的稳定性,不可采用()A、灌封时通纯净空气B、调pHC、灌封时通CO2D、使用茶色容器E、加抗氧剂答案:A14、对湿热不稳定且可压性差的药物,宜采用()A、结晶压片法B、湿法制粒压片C、干法制粒压片D、粉末直接压片答案:C15、为避免有机溶剂的影响,现常用()包衣。
职业技能大赛溶出工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溶出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技术经济指标。
2、拜耳法的基本原理是用 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所得到的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拌的条件下便于氢氧化铝析出。
3、氧化铝生产过程就是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使之与杂质分离的过程。
45、由于氧化铝水化物性质决定了制取氧化铝可用酸法、碱法,但酸法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一般不采用。
6、根据氧化铝的物理性质,通常又可将氧化铝分为砂状、面粉状和中间状三种类型。
7、评价铝土矿的质量不仅要看它的化学成份、A/S的高低,而且还要看它的矿物类型。
根据铝土矿中含铝矿物存在的形态不同将铝土矿分三水铝石型、一水软铝石型、一水硬铝石型及混合型四种类型,在碱中最易溶出的是三水铝石,最难溶出的是一水硬铝石。
8、我国铝土矿大多属于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化学成分上一般具有高铝、高硅和低铁的特点。
9、 SiO2 是铝土矿中最常见的杂质,也是碱法生产氧化铝最有害杂质。
10、工业上把苛性碱和碳酸碱合称为全碱。
11、溶出的质量指标主要是氧化铝溶出率和溶出液苛性比值。
12、循环效率的计算公式:(溶出Rp-循环母液Rp)*循环母液NK。
13、RP指的是氧化铝质量与氢氧化钠质量的比值。
14、实际溶出率公式:(入磨矿石A/S-溶出赤泥A/S)÷入磨矿石A/S×100% ,理论溶出率计算公式(入磨厂矿石A/S-1 )÷入磨A/S×100% 。
实际溶出率与理论溶出率的比值称相对溶出率,它体现了溶出作业制度效果好坏的标准。
15、溶出温度控制不好,保温时间达不到,矿浆细度过细或过粗都有可能造成溶出赤泥A/S 高。
16、闪蒸槽出料管碳碱结晶造成乏汽带料的现象常会发生,严重时会造成堵管、闪蒸槽压力超高、安全阀喷料。
17、矿石的A/S越高,理论溶出率越高,矿石的利用率就越大。
18、溶出速度影响着溶出过程三个重要指标氧化铝的溶出率、溶出器生产能力及溶出液苛性比值。
完整版)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1.使用Noyes-Whitney方程来提高固体药物制剂的溶出度。
该方程描述了药物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包括从固体表面溶解形成饱和层,然后通过扩散和对流进入溶液主体。
可以通过增加固体表面积、提高温度、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增加扩散系数和减小扩散层的厚度等方法来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
稀释剂用于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用于吸收液体成分。
润湿剂用于促进原料的粘性,粘合剂用于使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
崩解剂用于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润滑剂用于减少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黏附性。
3.对于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至少需要测三个取样点来测试体外释放度。
第一个取样点通常在0.5~2小时之间,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主要考察制剂是否存在突释现象。
第二个取样点在4~6小时之间,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
第三个取样点在7~10小时之间,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药物已经基本释放完毕。
4.根据Stokes定律,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
这个定律描述了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沉降速度与粒子的大小、密度和分散介质的粘度有关。
为了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小粒度并加入助悬剂、使微粒带电并水化、进行絮凝和反絮凝、进行结晶增长和转型、降低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
答: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是将药物和聚合物混合后,在油相中形成微小液滴,再通过单一凝聚剂的作用使其凝聚成固体微囊。
例如,将药物和聚乙烯醇混合后,加入油相中形成液滴,再加入单一凝聚剂如硬脂酸钠,使其凝聚成固体微囊。
酊剂(medicinal tincture)则是指药材用酒精提取制成的液体制剂,溶剂为酒精。
制法与酒剂相似,但浓度较高,一般用于口服。
酊剂中药物的浓度一般在10%~20%,而酒剂中药物的浓度一般在1%~5%。
因此,酊剂比酒剂更适合于需要高浓度药物的情况。
综合复习题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测定溶出度的方法应具有A.准确性B.选择性C.准确性、精密性D.精密性、耐用性E.检测限、检量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2.制剂分析中可采用加丙酮的方法消除抗氧剂NaHSO3等对测定的干扰,可适用于A.高锰酸钾法测定B.铈量法测定C.分光光度法测定D.溴量法测定E.非水碱量法测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3.经稀盐酸(或三氯醋酸)水解脱水生成糠醛,加吡咯并热至约50℃,生蓝色此药物是A.蔗糖B.水杨酸C.枸橼酸D.抗坏血酸E.对氨基苯甲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4.溴量法的影响因素(反应条件)是A.温度B.时间C.试剂浓度和加入的方法D.A+BE.A+B+C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5.在碱性有机药物的色谱分离方法中常须加入碱性试剂是A.二乙胺B.氢氧化钠C.碳酸氢钠D.石灰水E.氢氧化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6.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不恰当用法A.药物鉴别,特别是化学鉴别方法少的药物B.药物纯度的检查C.化合物结构,特别是功能团的鉴定D.药物中微量杂质的鉴定E.药物的定量分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7.甾体激素的光谱鉴别,受母核限制常不宜采用的是A.紫外光谱法B.红外光谱法C.薄层色谱法D.衍生物鉴别E.旋光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8.吗啡生物碱类的特征反应A.发烟硝酸反应显黄色B.C+DC.甲醛硫酸试液显紫色D.钼硫酸试液显紫色→蓝色→棕绿色E.双缩脲反应呈蓝色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9.原料药的含量A.含量测定以百分数表示B.以标示量百分数表示C.以杂质总量表示D.以干重表示E.以理化常数值表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0.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容量法可采用A.直接酸、碱法B.提取中和法C.非水碱量法D.A+CE.A+B+C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1.药典(2000版)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的药物有A.咖啡因;氨茶碱制剂B.盐酸苯海索;盐酸苯海拉明制剂C.异烟肼;异烟肼制剂D.硝酸士的宁;利血平制剂E.托烷生物碱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2.盐酸苯海索中检查的特殊杂质和方法A.溴化物,氧瓶燃烧法B.吡啶,碱量法C.苯甲醇,色谱法D.哌啶苯丙酮,紫外分光光度法E.苯甲醛,气相色谱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3.抗生素的微生物测定法具有的特点是A.简单易行B.准确度高C.方法专属性好D.与临床应用一致E.灵敏度高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4.芳酸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有A.直接酸量法,双相滴定法B.酸量一步法C.间接酸量法D.B+C两种E.A+B+C三种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5.单剂量固体制剂含量均匀度的检查是为了A.控制小剂量固体制剂、单剂中含药量的均匀程度B.严格重量差异的检查C.严格含量测定的可信程度D.避免制剂工艺的影响E.避免辅料造成的影响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6.药品检验和制定质量标准中[检查]项目的主要作用和意义是A.为了保证符合制剂标准的要求B.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C.为了保证其货架期的商品价值D.为了积累质量信息E.为了生产、销售的信誉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7.杂质测定中限度检查方法要求A.准确性、精密性B.检测限、选择性、耐用性C.耐用性、选择性D.检量限E.耐用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8.有机含氮药物中碱性最强的胺类是A.伯胺B.脂肪仲胺C.季胺D.芳胺E.叔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19.高碘酸钠法的独特之处在于A.适用于各种醇类的氧化定量B.适用于α-羰基醇(如糖醇),α-二醇类(如丙二醇)定量测定C.适用于含α-氨基醇基团的化合物定量D.A+B+CE.B+C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20.气相色谱法中常见的浓度型检测器为A.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电子捕获检测器C.火焰光度检测器D.氢离子化检测器E.碱火焰光度检测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综合复习题21.粘度测定用于检查药物的分子量范围。
氧化铝高级制取工考试题高压溶出部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高压溶出现场具有高温、高压和高碱度的“三高”特点。
2、平果铝铝土矿的特点是低硅高铁、氧化铝含量高(铝硅比高)。
3、高压溶出隔膜泵是荷兰进口,其特点是双杠双作用。
4、溶出预热器用的蒸汽来源于闪蒸槽。
5、1#缓冲器的额定压力为 6.5 MPa,2#缓冲器的额定压力为 5.2 Mpa。
6、添加石灰是为了消除TiO2(或钛酸钠) 对溶出反应的影响。
7、为了防止料浆的沸腾,末级压煮器的压力要求不小于 3.9 MPa。
8、单管料浆管内壁的结疤主要成分为钠硅渣,清洗时用稀硫酸(酸洗)。
9、闪蒸槽的作用是降温降压,是通过孔板和控制二次汽阀和冷凝水阀的开度来实现。
10、溶出稀释矿浆的苛性碱要求控制在170~185g/l 。
11、进入溶出现场,如果受到碱伤害,应用水大量冲洗,并用硼酸水冲洗,如果硫酸烧伤则用碳酸氢纳冲洗。
12、稀释赤泥的铝硅比要求控制小于等于2.2 。
13、隔膜泵用的仪表风压力不能低于0.45 MPa。
14、稀释槽加一次洗液的目的是将高碱度的矿浆稀释。
15、压煮器蒸汽不凝性气体最终的走向是热水站(水冷器、排空)。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中铝广西分公司溶出工序的溶出率要求控制在(B )以上。
(A)90% (B)91% (C)92% (D)93%2、中铝广西分公司溶出工序的预热温度要求≥(C )℃(A)140 (B)160 (C)190 (D)2533、假设新蒸汽的压力是60bar,温度为300℃,那么加热压煮器出来的冷凝水温度大概有( C )℃。
(A)300 (B)290 (C)275 (D)2504、以下是提高溶出反应温度的措施,其中不对的是(C )(A)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流量(B)缩短压煮器清理周期(C)提高机组进料量(D)排放压煮器料浆不凝气5、影响理论溶出率的因素有(B )(A)溶出温度(B)铝土矿的铝硅比(C)机组进料量(D)配矿量6、停电事故之后,电力恢复时,应首先启动以下哪个设备?(D )(A)隔膜泵(B)稀释泵(C)冷凝水泵(D)后槽搅拌7、溶出隔膜泵工作压力最大达到多少bar?(A )(A)70 (B)60 (C)125 (D)668、在溶出过程中,氧化铝的损失主要属于哪类损失?(B )(A)机械损失(B) 化学损失(C)跑冒滴漏(D)其它损失9、操作离心泵时,下列描述哪个正确?(A )(A)先开进口阀门,启动泵后再开出口阀门;(B)先开出口阀门,启动泵后再开进口阀门;(C)进口、出口阀门都打开后,方可启动;(D)离心泵在打冷水时,机封可以不用冷却水来冷却。
溶出车间工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1. 溶出对原矿浆粒度要求为:<500p ,<315p ,<63p 。
2. 溶出脉冲缓冲器的主要作用是:;。
3. 单管内管结疤主要是,蒸汽夹套结疤主要是。
4. 生产过程中氧化铝的损失分为和。
5. 压力容器安全阀应定期校验,每年至少__ __次。
6. 一旦被酸附着身体应该用冲洗,若是碱则应该用冲洗。
7. 间接加热压煮器搅拌的作用是和。
8. 使用压力容器严禁“两超”即和。
9. 闪蒸槽的压力、液位主要是通过和控制。
10. 安全三宝是、、。
11. 溶出反应温度控制范围在℃,相对溶出率控制标准是%。
12.在设备检修时要做到、、、通风良好。
13. 在氧化铝生产中,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四不伤害是指:、、、。
二、判断题(共12 分,错一题扣1 分)1、上岗前要穿戴好劳保用品,酒后上班要注意安全。
2、压煮器做气密性试验要先启动搅拌。
( ) ( )3、排料浆不凝性气体是缓慢开第一道阀,料浆不飞溅为宜。
( )4、启动Pc118 泵时,先打开出口阀,然后启动泵,再打开进口阀。
( )5、冷凝水闪蒸槽安全阀起跳压力是6.25bar。
( )6、离心泵发现汽蚀现象应关小泵出口阀,开大进槽来料量。
( )7、发现加热段压煮器管束破损必须停车处理。
( )8、单套管内套管直径为288*12,外套管直径为377*9. ( )9、压煮器做气密性试验是氺一定要注满。
( )10、关Pd102 管架阀门时,要系好安全带。
( )11、闪蒸带料要通过二次气阀来控制。
( )12、闪蒸后6 级压力蓦地升高,要迅速打开单管冷凝水罐外排。
( )三、简答题 (每题2 分,共10 分)1、溶出车间的目的是什么?2、溶出车间主要控制指标有那些?3、试说出影响溶出的因素有哪些?4、溶出车间主要那些设备安装有放射源?5、溶出车间隔膜泵的工作原理是?三、问答题(每题5 分,共30 分)1、试述溶出机组停车放料操作步骤?2、当溶出机组浮现超压运行情况,该如何采取应急处理措施?3、试述溶出机组蓦地停电的紧急处理措施?4、试述隔离Nt114 (好坏水槽)?5、写出Ra113 气密性试验过程?6、画出新蒸汽及新蒸汽冷凝水流程图?四、计算题(每题9 分,共18 分)1、溶出机组进料量为 450m3/h,闪蒸系统的自蒸发率为 15%,已知溶出矿浆的化学成份: N =305g/l、Ao=330 g/l、N =285 g/l,一次洗液的t k化学成份: N =60g/l、Ao=50g/l、N =55 g/l,如果稀释矿浆 N =175 g/l,t k k求一次洗液的流量。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 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形成饱和层,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2.提高温度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4. 增加扩散系数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
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
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
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
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
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
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
(4)润滑剂。
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
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
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
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
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s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η 2)g / 9ρ 1- ρ答:Stocks定律:V = 2 r2( 是分散介质的粘度η 2为介质的密度;ρ 1为粒子的密度;ρr为粒子的半径,粒子越大,粒子和分散介质的密度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小,粒子沉降速度越快,混悬剂的动力学稳定性就越差。
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精简版)目录课程须知 (1)实验一煎膏剂的制备 (3)实验二糖浆剂的制备 (4)实验三液体药剂的制备 (5)实验四注射液的制备 (7)实验五软膏剂的制备 (8)实验六栓剂的制备 (10)实验七颗粒剂的制备 (11)实验八滴丸剂的制备 (12)实验九蜜丸的制备 (13)实验十散剂的制备 (14)实验十一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5)实验十三膜剂的制备 (18)实验十四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 (19)实验十五中药制剂的剂型设计与处方优选 (20)课程须知1.依据中药学院2014 版中药学专业培养计划及教学进程表,中药药剂学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核。
2.中药药剂学实验为2 人一组,每组人员及实验台位固定后不可随意变动。
3.除另有约定之外,上午实验课自10 点开始,下午实验课自14 点开始。
4.要求学生身穿白色实验服,仪表严谨,携带实验预习报告,经检查合格后才可进入实验室。
5.午餐及晚餐时间,各实验台至少留一人值守,用餐同学离开实验室须签离,再回到实验室须签到,用餐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不得将食品带入实验室。
6.实验过程中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对于隐瞒不报的同学一经发现,将给与相应处分。
7.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纪律规范,不得迟到、早退、换组、大声喧哗,不得玩手机、看报纸、闲聊,不得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暂时离开实验室须向实验老师请假,不能出勤须提交书面请假条。
8.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操作应符合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不规范操作并且拒不改正或严重干扰实验教学的同学,实验老师有权暂停其实验课。
9.每组同学实验结束后做所在实验台的卫生,药材渣勿入水槽,经实验管理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0.每次实验结束后,由一组同学做实验公共卫生,包括整理擦洗边台、实剂架、水槽、公共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垃圾、扫地、拖地等,经实验管理员检查合格后,签字确认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1.每次实验之后的实验制剂不可自行处理,按实验老师的要求统一回收或无害处理,严禁私自带出实验室,一经查实取消实验成绩,并按校规追则。
溶解度曲线专项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1.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 ℃时的a、b的饱和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B.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C.使b物质结晶的最好方法是蒸发溶剂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A难度:偏难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B.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C.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40 ℃时,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 ℃,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评卷人得分A.t1 ℃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1 ℃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 ℃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温度大于t2 ℃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D.t2 ℃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请解释什么是药物的药力学效应?药物的药力学效应指的是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理化或生理改变。
它可以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结果,也可以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2.简要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内的过程。
通常经过口服、注射、吸入、局部涂抹等途径给药。
吸收后,药物会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这个过程称为分布。
药物在体内被代谢成无活性物质的过程称为代谢。
最后,药物会通过肾脏、肝脏、肠道、肺等途径被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称为排泄。
3.请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并简要说明各自的优缺点。
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吸入、局部涂抹等。
-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途径,优点是简便易行,适合大部分药物,缺点是可能受到消化液的破坏和肝脏首过效应。
- 注射给药可以快速将药物输入循环系统,适用于需要立即效应和有持续输注需求的药物,缺点是操作较复杂,并且存在注射相关的风险和不适应症。
- 吸入给药适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缺点是对患者技术要求较高,不适用于所有药物。
- 局部涂抹是将药物直接涂抹于皮肤或黏膜表面,适用于局部治疗,缺点是只能作用于局部区域,不适合全身治疗。
4.什么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它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和时间相关的关系,用于描述药物的动态分布和代谢过程。
5.请解释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并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当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个药物影响另一个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使其药效发生变化。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
-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干扰代谢酶系统,导致药物浓度上升或下降,从而增加或减少药物效应。
溶出度考试试题及答
案
溶出度基础知识及要点考试试题
姓名:考试日期:分数:
一、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78分)
1. 崩解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
部通过筛网。
2. 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_
3. 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
37土0.5 C的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量。
4. 无论是桨法还是篮法《中国药典》规定的投样顺序均为先投药再开启转 _______
5. 〈〈中国药典》规定溶出仪的篮或桨及转轴的材质应为不锈钢或其他惰性材料,溶出杯材质应为硬_
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
6. 描述溶出度第一法或第二法取样点位置:篮(桨)上部至液面中点位置,距溶出杯壁10mm处。
转篮(桨)距溶出杯底部距离为25mn± 2mm描述溶出度第三法取样点位置:桨上部至液面中点
位置,距溶出杯壁6mm处。
桨距溶出杯底部距离为15mn± 1mm
7. 篮轴盘排气孔无法排气,会使溶出量大幅下降,故应确保篮轴盘小孔通畅,转篮通气孔孔径为
2.0 土0.5mm
8. 由于搅拌速度而使气泡上升到液面时改变液体流动状态而影响溶出度结果,气泡聚集在网篮
上,改变了筛孔的大小。
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是:让转篮旋转进入溶液,篮要定期清洗(其它合理措施也可)。
9. 溶出介质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加热脱气、超声脱气、过滤脱气。
10. 溶出仪对搅拌桨和溶出杯几何尺寸的精密度要求较高,搅拌轴方向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溶
出结果的明显偏离,要求搅拌桨的转速在各品种项下规定转速偏差范围为土」%且搅拌过程不得
有晃动;溶出介质pH值规定偏差范围为土0.05,体积偏差范围为土1%且体积以20C〜25C室温下的体积为准。
量筒倾倒应缓慢,防止产生气泡,倒入杯时应控停15秒。
11. 缓释、控释制剂试验时间长,介质蒸发引起系统性偏差,故溶出度试验中一定要加杯盖。
_____________
12. 不同高度取样均有明显差异,所以在试验时应对取样针管定位装置,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偏差范围
为土2%样品取出后至少30秒内必须过滤完毕。
否则颗粒中药物取样后继续溶出,使溶出结果偏咼。
13. 样品进行过滤时,滤膜的选取对测定结果也有很大影响,滤膜选择不当,会引起高达50%
的吸附差异,故对于新品种进行测试或更改过滤材料时均应进行滤膜吸E _________ 可)。
14. 由于转篮是与药品直接接触器具,中国药典专门增加规定:用干燥的篮进行试验,否则供
试品提前溶解,可能使溶出增加。
15. 影响溶出仪工作的环境因素有(任意三种)环境温度、气流、强光、振动、噪音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简答(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共22分)
1. 对于溶出度结果的判定,符合哪种情况的可以判为符合规定?
(1)6片(袋、粒)中,每片(袋、粒)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 ---4分
(2)6片(袋、粒)中,如有1-2片(袋、粒)低于Q,但不低于Q-10%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 4 分
(3)6片(袋、粒)中,有1-2片(袋、粒)低于Q其中仅有1片(袋、粒)低于Q-10%但不低
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另取6片(袋、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袋、粒)中有1-3片(袋、粒)低于Q其中仅有1片(袋、粒)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 4 分
以上结果判断中的所示的10% 20%是指相对于标识量的百分率(%)
2. 如出现清洗篮轴盘及转篮脏污或堵塞现象应该及时清洁,清洁方法为?
用<10%e硝酸煮沸或超声10分钟左右,------5 分
再改用水或乙醇煮沸(应在水浴中)10〜15分钟左右。
----- 5 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