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
肝性脑病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采取综合措施,
一)一般治疗消除诱因,
1.饮食结构调整
2.慎用镇静剂
3.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
4.清除肠道内积血和止血
二)药物治疗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消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
常用药物有:
(一) 减少肠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如
乳果糖等
(二)降氨药物
1.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
2.精氨酸
3.L-鸟氨酸-L-门冬氨酸
4.苯甲酸钠
(二)支链氨基酸
可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抑制大脑中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
(三)CABA/BZ复合受体拮抗物
可用氟马西尼15mg静脉滴人3小时以上,对急性肝性脑病病人症状明显改善,但停药后症状复发。
(四)其他对症治疗
1.防治脑水肿
2.防止出血与休克
3.肝移植
4.人工肝。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肝性脑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肝性脑病应该吃什么药。
*肝性脑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由于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异常复杂,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祛除诱因、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降低血氨、纠正氨基酸比例失调、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为主,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
1.祛除诱因许多因素可促发或加剧肝性脑病,多见于慢性肝病患者。
对能找到诱发因素者,力争及早祛除和防治诱因:(1)预防并及时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办法是降低门静脉高压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参见《门静脉高压症》),并及时清除胃肠道积血。
(2)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如肠道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及败血症等,常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应及时合理地给予抗感染治疗。
(3)防治便秘可给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导、番泻叶、大黄、山梨醇、硫酸镁等酌情口服,也可给予甘油/氯化钠(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
(4)预防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慎用镇静药,禁用含硫、含氨药物,严禁大量放腹水,减少手术、创伤及利尿过多等,祛除医源性因素。
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1)饮食及营养:每天给予5022.6~6696.8kJ(1200~1600千卡)热量,1500~2000ml液体量,可通过饮食、胃管给予,也可静脉补充,以维持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所需,对维持正氮平衡极为重要。
在保证足够热量的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旨在减少氨等其他毒性代谢产物的来源。
昏迷期应禁用蛋白。
主要通过给予葡萄糖、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新鲜血及少量脂肪等维持。
患者苏醒后即应逐渐恢复蛋白质饮食,开始时先给予每天20g蛋白质,以后逐步增加蛋白质至每天40~60g。
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辅以乳制品。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概念: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主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一、病因2.其他:肝炎的肝功能急性衰竭期;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3.诱因(1)上消化道出血:血液淤积在胃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由肠壁扩散至血循环——促发肝性脑病。
(2)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产生氨中毒。
(3)高蛋白饮食: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血氨增高。
(4)感染: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增加了氨的产生。
(5)药物:利尿剂、安眠药(如安定)、镇静药、麻醉药、乙醇、抗结核药等。
(6)便秘:可使含氨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
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血氨:慢性肝性脑病有血氨升高。
急性肝性脑病时,血氨多正常。
2.脑电图检查:前驱期正常。
昏迷前期到昏迷期,脑电图明显异常,典型的改变为节律变慢,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δ波,每秒1~3次。
脑电图检查特异性不强。
3.简易智力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亚临床肝性脑病最有价值。
四、治疗原则1.消除诱因:消除——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快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不用或慎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的代谢紊乱(1)降氨药物: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与游离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
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循环,从而降血氨。
(2)支链氨基酸:口服或静脉滴注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抑制大脑中假神经递质的形成。
4.其他:防治脑水肿和继发性感染、休克、出血等。
五、护理问题1.急性(慢性)意识障碍血氨增高、大脑处于抑制状态2.有受伤的危险与肝性脑病致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黄疸导致皮肤瘙痒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知识5.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六、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情: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2.避免各种诱发因素(1)禁止给病人应用安眠药和镇静药物(2)防止感染:加强基础护理,观察体温变化(3)防止大量口服水分或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可加重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意外损伤,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供给
3、维持体液平衡,纠正低钾、碱中毒,限制水钠的摄入,计24小时出入量
4、加强临床护理和情感支持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的性格、行为、睡眠,生命体征、神志状态、黄疸。
.
2 、积极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清除肠道内积存血液、食物和其他含氮物质。
如并发
于上消化道出血后的肝性脑病,应给予灌肠灌肠和导泻。
(三)去除和避免诱因
1、避免应用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
2、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
3、防止感染
4、防止大量输液,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
5、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6、禁食或限食者避免发生低血糖
(四)昏迷的护理
1、体位: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致呼吸道阻塞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以排痰
3、做好口腔、眼的护理,保持床干燥、平整,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
止压疮
4、给病人做被动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
(五)用药护理
1、食醋灌肠阻碍氨的吸收,灌肠和导泻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
酸性溶液(生理盐水加1/5食醋)灌肠,使肠内保持偏酸环境,有利于随粪便排出。
2、使用乙酰谷酰胺降低血氨。
3、左旋多巴对抗假神经递质。
4、复方氨基酸溶液纠正氨基酸平衡失调,脱水剂防治脑水肿等.。
肝性脑病应该如何预防?*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性脑病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肝性脑病应该如何护理,肝性脑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肝性脑病:*一、预防1、预防并及时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办法是降低门静脉高压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并及时清除胃肠道积血。
2、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如肠道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及败血症等,常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应及时合理地给予抗感染治疗。
3、防治便秘可给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导,番泻叶,大黄,山梨醇,硫酸镁等酌情口服,也可给予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
4、预防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慎用镇静药,禁用含硫,含氨药物,严禁大量放腹水,减少手术,创伤及利尿过多等,祛除医源性因素。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肝性脑病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肝性脑病的护理方法,肝性脑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常见护理方法:*一、一般护理对肝性脑病病人要设专护,床上安床挡,躁动者用约束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
取舒适体位并定时变换,防止产生褥疮。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口腔、呼吸道、泌尿系感染。
吸氧,必要时头置冰帽、降低颅内温度,减少脑细胞耗氧,保护细胞功能。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细菌产氨。
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合理用药。
注意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速度,防止稀释性低钾及低钠血症、心力衰竭、肺水肿以及脑水肿的发生。
*二、饮食护理昏迷前期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共给足量的维生素,以高糖补充热能,待病情改善,逐步增加蛋白质供给。
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与鼻饲流汁。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肝性脑病”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肝性脑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氨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神经精神症状。
【诊断提示】(1)有急、慢性严重肝病或广泛门体静脉侧支循环存在。
(2)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
(3)扑翼样震颤。
(4)血氨增高>70.44μmol/L。
(5)脑电图典型表现为节律变慢,出现普遍性每秒4~7次的θ波或三相波,有的出现每秒1~3次的δ波。
【临床分级(期)】1.一级(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无或有轻度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多数正常。
2.二级(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反常为主,出现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表现异常。
3.三级(昏睡期)以木僵、严重精神错乱、昏睡为主,叫之可醒。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脑电图有异常改变。
4.四级(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脑电图明显异常,有肝臭,常合并感染及肝肾综合征。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治疗原发病,消除发病诱因。
昏迷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糖类为主;不能进食者鼻饲或输高张葡萄糖溶液为主。
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2.阻断氨的产生和吸收(1)乳果糖60g/d,分2~3次口服或鼻饲。
(2)新霉素0.5~1.5g,3次/d或甲硝唑200mg,4次/d口服。
(3)嗜酸乳杆菌,每次20g,3次/d。
(4)导泻: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清洁灌肠,或50%硫酸镁30~60ml鼻饲导泻。
3.降低血氨(1)谷氨酸2.0~5.0g,3次/d;昏迷者可选用谷氨酸钾25.2g/d,或谷氨酸钠23g稀释于10%葡萄糖溶液内静滴,尿少慎用钾剂,腹水多或水肿时慎用钠剂。
(2)精氨酸10~20g/d加入葡萄糖溶液内静滴,尿少时慎用,伴有酸中毒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不宜应用。
(3)γ-氨酪酸2~4g稀释后静滴。
(4)醋谷胺(乙酰谷酰胺)600~900mg,稀释后静滴。
肝性脑病怎么治疗啊?
肝性脑病主要是严重的肝病所造成的,往往会造成昏迷,其中主要是代谢紊乱造成神经功能失调,不过在临床上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以下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治疗方法
1.按昏迷常规护理
必要时特别护理。
2.保证营养与热量
以高糖、低脂及严格控制蛋白质为原则。
热量希望能达到每日6276J(1500cal)左右,昏迷期应禁食蛋白质,神志好转后可酌加,初以植物蛋白为主。
如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宜鼻饲者,应行全胃肠外营养疗法。
3.去除诱因
如及时控制感染,积极控制消化道出血,防治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特别是低血钾和呼吸性碱中毒。
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立即停用含铵药物及麻醉性药物等。
4.氨中毒治疗
除须强调控制蛋白质摄入、去除诱因外,尚须注意下列各项。
(1)抑制肠道细菌产氨,可口服新霉素,病情好转后,可减量后停服。
也可采用甲硝唑或巴龙霉素。
(2)酸化肠内容,减少氨吸收,可口服乳果糖。
也可用弱酸
性溶液灌肠。
(3)降低血氨。
(4)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选用复方支链氨基酸静滴。
(5)苯二氮蕈受体拮抗剂有较好疗效。
(6)中医中药治疗。
(7)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及时应用肝素及丹参制剂。
有脑水肿可疑时,予脱水治疗。
注意防治肾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因原有肝病的性质、肝细胞损害的轻重缓急以及诱因的不同而很不一致。
急性肝性脑病常见于暴发性肝炎,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因不明显,患者在起病数日内即进入昏迷直至死亡,昏迷前可无前驱症状。
慢性肝性脑病多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由于大量门体侧枝循环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和(或)门腔分流手术后,以慢性反复发作性木僵与昏迷为突出表现,常有进大量蛋白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等诱因。
在肝硬化终末期所见的肝性脑病起病缓慢,昏迷逐步加深,最后死亡。
为了观察脑病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处理及分析疗效,一般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
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击)样震颤亦称肝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
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杆摆五角星等)。
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
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
醒时尚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肌张力增加,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抗力。
锥体索征常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
脑电图明显异常. 肝性脑病治疗:一、及早纠正或去除诱因大多数肝性脑病的发病都是有诱因的,所以纠正或去除诱因是肝性脑病的治疗前提。
有些患者仅通过去除诱因而不用采取其他措施,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
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清除肝性脑病诱因的措施有:1、及时控制消化道出血和清除肠道积血;2、预防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3、积极控制感染;4、慎用或禁用镇静药,如患者出现躁狂,应以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代替镇静药。
5、如有睡眠节奏紊乱者可在睡前口服褪黑素以纠正其生物钟的紊乱;6、注意防治顽固性便秘等。
二、营养支持治疗、改善肝细胞功能:肝性脑病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或已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仅靠一般的静脉输液远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1.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禁蛋白质,至少3天。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维生素和能量合剂:宜给予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C、K。
此外,可给ATP,辅酶A。
4.血浆白蛋白:胃肠道大出血或放腹水引起肝性脑病时,可静滴血浆白蛋白,25~50g/次,可维持胶渗压。
补充白蛋白对肝细胞的修复也有利。
三、减少或拮抗氨及其他有害物质,改善脑细胞功能。
1.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1)导泻或灌肠。
(2)改变肠道的pH,减少NH3的形成。
(3)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
2.降低血氨、减少和拮抗假性神经递质。
(1)降血氨药物。
(2)左旋多巴。
(3)BCAA。
四、暂时性肝脏支持常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肝性脑病,做为等待肝移植时的暂时支持措施或为肝再生赢得时间。
以前常用血浆置换,目前多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清除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胆红素。
肝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以及生物性人工肝支持系统以培养的肝细胞等生物材料为基础,提供肝功能支持,尚处于试验阶段。
但已显示对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导致的肝坏死有替代作用,可改善生存率,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五、肝移植肝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如何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把握手术时机对移植后的长期存活非常重要。
凡无脑水肿的Ⅲ级以上肝性脑病或FHF且符合下列5条中3条或3条以上者,
有急症肝移植指征①动脉血pH<7.3;②年龄<10岁或>40岁;③出现脑病前黄疸时间>7天;
④凝血酶原时间>50秒;⑤肝移植后一年生存率为65%,但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生存率和生存期都有一定提高。
六、对症治疗1,保护脑细胞;2,防止脑水肿;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七、中西结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