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奇妙的肌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16
奇妙肌理说课奇妙的肌理说课一、说教材《奇妙的肌理》是“设计应用”单元的课程。
教材从生活细处入手,构建活动内容二、说地位本课是苏教版第14册第九课内容册第九课内容。
新课标中指出“设计应用”领域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利用身边的资源,创造美。
三、说目标:1认知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明确肌理的概念2技能目标:强调尝试不同方法表现肌理效果,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设计、制作、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提升人文精神。
四、说重点与难点:重点:发现、感悟自然界、生活中的肌理,并学会创造肌理美。
并学会创造肌理美。
难点: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模仿肌理创造和再创造。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美术教学重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1体验法2参观(欣赏)法3发现、归纳法学法4肌理制作方法:(1)笔触法(2)染色法)(3)吸附法(4)展示法5合作、探究学习法6评价方法:互评、师评六、说学情:说学情:这一课为初一美术课程,初中一年级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对特殊材料和特殊效果非常感兴趣,而且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肌理制作的方法即富有创意,又具有较强的游戏性,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相当敏捷,并且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理解能力强七、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作品若干(中国画油画各一幅,肌理作品若干)学生:分组选择性携带:颜料、树叶、盐,卷纸等材料。
课程小结本次旅游调查问卷肌理一定是平面的吗?只要是客观的材料,用手就可以感知到肌理,是吗?物体的表面都有肌理,对还是错?在本次肌理之旅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罗丹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九、说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触摸之旅寻访之旅肌理之旅(质感)感受之旅创造之旅十、自评1本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想象力和创作欲望、课堂活跃。
第九课奇妙的肌理教学目标:1.情感:增强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同学从生活中发现美、发明美的兴趣。
2.认知:自然界中的肌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我们将满载而归。
3.技能:尝试用吸和、拓印、磨印、压印以和其它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资料的肌理效果表示出来,力求完成一件不错的作品。
教学重点:体会肌理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肌理的制作。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触摸体验、小组讨论、课堂内外结合、资源重组、观摩评价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感受体验感受体验一、导入1、请同学蒙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小的瓷砖、玉米棒、麻布、手帕、木块等等)2.观察图片,想想这是什么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放大的草席、指纹等的肌理)二、进入新课1、师小结定义肌理(课件出示)(我们把这种有粗有细、有深有浅的纹理叫做肌理)2. 寻找生活中的肌理。
(想一想:生活中有肌理的地方还很多,你发现了吗?)3、欣赏老师拍的肌理照片(老师用照相机拍了几处生活中的肌理,看看,漂亮吗?)4.讨论这些肌理美在哪里?(老师的话:漂亮的肌理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想想:除了美化生活,肌理还有别的作用吗?)5、师总结:肌理的特点:美观、实用6.讨论:怎样才干留下这些肌理(这么丰富的肌理,你有方法留下它们的样子吗?)7. 学习吸和的方法。
(教师演示)(老师这还有几种方法要介绍给大家,大家看看是怎么做的。
)8、介绍其他肌理的制作方法一同学上讲台来用手摸,并说出感受同学观察图片、观察图片纹路,了解这是什么物体。
同学通过看、摸、比的形式发现肌理之间的不同。
同学看书上文字和图片,并用精练的语言总结肌理的概念。
同学理性了解什么是肌理同学走进生活,回忆生活中的肌理。
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肌理物品或图片观察肌理照片,感受到肌理的美。
同学在组内交流自身的发现:肌理纹路的粗细不同、深浅不同、光影的效果以和点线面的构成等等,并通过观察轮胎、鞋底等图片,考虑讨论肌理的装饰性和实用价值。
课题:奇妙的肌理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教材分析:(一)肌理是美术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这一美术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领悟,而且会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选用的是苏少版第14册第九课,教材内容新颖活泼,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水平,通过一枚树叶、陶罐、皮革与金属等同学们常见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拓印、联想、欣赏等活动来认识肌理,理解肌理的表现力,领悟肌理的感染力。
教材以引导、感悟肌理为起点,以肌理的创意表现为终点,以“奇妙”为准绳,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唤起对生活中一些平常事物的关注,使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事物的美丽,积累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二)虽然教材内容和结构不算复杂,但在实际教学中一课时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单元化教学设计才能较充分地实施。
因此把了解肌理、感知肌理、制作肌理作为第一课时,把创意表现作为第二课时,通过两个课时活动,学生对肌理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有效促进自己的学习。
本课教学设计为单元化教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领域:认识并理解什么是肌理,肌理的种类及其常用的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运用肌理的常用制作方法,尝试制作肌理,并将肌理表现为一幅主题鲜明富有美感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趣味。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用吸附、拓印等方式合作完成一幅有趣的肌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肌理的图片及一些实物、脸盆、墨汁、范图、颜料、毛笔、纸张等工具材料。
学具准备:油画棒、作业纸等制作工具,树叶等有纹理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游戏创设,激趣导入老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分小组做一个小小的游戏。
湘美版级美术上册课件巧用肌理PPT课件-V1湘美版级美术上册课件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但在讲解肌理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难以理解肌理的概念、如何表现肌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巧用肌理PPT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肌理。
一、肌理的概念在讲解肌理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PPT展示肌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的对比,展示不同材质的肌理,如纹理、花纹、点阵和线条等。
通过这样的展示,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了解肌理的概念。
二、肌理的表现在讲解肌理的表现时,我们可以将不同材质的肌理展示在同一张图片中,比如石头、木头、金属等。
我们可以通过PPT的放大功能,让学生看到肌理的细节,同时也可以通过PPT中的笔刷工具,让学生亲手练习画出不同材质的肌理。
三、肌理的运用在讲解肌理的运用时,我们可以使用PPT展示不同作品中的肌理运用,比如沉稳严谨的徐悲鸿的《竹林七贤图》、富丽堂皇的明代宫廷壁画、宽广深邃的大自然图案等。
通过比较这些作品,让学生们了解肌理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肌理的综合运用最后,在PPT课件的结尾,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来让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之肌理。
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画出自己身边的物品的肌理,也可以采用PPT的多媒体功能,播放肌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肌理,并让他们在运用中体验肌理的魅力。
总之,巧用肌理PPT课件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肌理的概念、表现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肌理素养。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PPT课件,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