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者长乐 书者长寿——书法与养生杂谈
- 格式:pdf
- 大小:311.39 KB
- 文档页数:1
漫谈书画与养生要达到延年益寿,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常度、劳逸结合;二、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三、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四,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用现在的话说,人们只要饮食起居有规律,服从大自然变化,就都可以长寿,但历史上的长寿者却要数高僧、医家、书画家、音乐家等。
这里要谈的正是养生与书画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己用祖国医学讲到的“精、气、神”是人之三宝,要养生必须保持“精气神”的充沛。
汉代书法家蔡邕认为“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苏轼评智永书“骨气深稳,体兼妙,精能之至”;米芾称黄道周书“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凡此精论,不胜枚举。
其体、骨、筋、脉、气、血、精、神等妙述,无不体现出中国书画艺术与养生的相辅相成、互为己用的渊源关系,无不渗透着形不离意,意不离形,形为意抒,意为形生的辩证思想。
我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确立是在汉代,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凡欲法书,秉其精,贯其气,赋其形,运其势,寄其情,会其神,道其宗,衡阴阳,化五行,谓之书”,书法作为一种怡情养性的运动及养生方式,与生命、健康、长寿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历代书法家生卒年表来看,他们大都长寿永年:欧阳询85岁,虞世南81岁,禇遂良74岁,张旭80岁,颜真卿77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90岁,朱耷82岁,郑燮73岁,刘墉86岁,吴昌硕84岁,齐白石95岁,于右任87岁,刘海粟99岁,沙孟海94岁,赵朴初93岁,启功93岁。
以书为乐、以画寄情自古以来,我国众多的名人和艺术家大都能做到以书为乐、以画寄情。
他们深知书画养生之奥秘在于形神兼并,心驰神往,气随心转,这也就是今天讲的书画养生之道的总体印象和特点。
上海书法家苏局仙先生寿臻110岁,在102岁生日时,有人问及他养生秘诀,苏老笑曰:“惟书法而已。
”此言甚是,因为练书法必须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在入静的境界里抒情画意。
正所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学书。
此外,练习不同书体对人体有不同好处,楷书可去烦恼,隶书可使人恬静,行书可使人激昂,篆书可使人舒畅。
书法为什么是养身第一方法
古人曾说:“寿从笔端来”,书法作为养生之道,名列榜首。
在四、五十年代,人们平均寿命40-50岁,而书法家齐白石、何香凝、章士钊等书法家都在90岁以上。
看来,书法和养生息息相关。
每天晨练时,在公园一角都能看到许多书法爱好者聚在一起,相互切磋,探讨,书写。
我曾请教过一位老先生为什么这么多人写书法?老先生说写书法好多年了,明显的变化是,脾气好了不急躁了,心情烦时写一写烦恼也能丢掉,书法不仅愉悦心情,还能强身健体。
生活的压力总是让人情绪不稳。
如何做到稳定情绪呢?书法就可以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因为书法书写时需融汇精神,心态平和。
这也是为什么能从字与书体上反映书写者的精神情感寄托。
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可以书写篆书,那古雅质朴的篆书风格,让人凝神静气,端正心态。
当一个人情绪悲观时,可以书写草书,那飘逸奔放的草书风格,让人挥毫泼墨,意气风发。
楷书的严谨让人摒弃杂念,行书的洒脱让人陶冶情操,隶书的秀美让人心平气和。
一位伟人说过:“学习书法能修身养性,增进健康。
”愿书法带给您一个愉快、欣喜、乐观、恬静的心态。
5月号·书画艺术/43学艺随感xue yi sui gan谈浅□厦门市海沧区老年大学胡立之操,排忧解烦,达到调节人体精神活动、消除疲劳和七情劳损的目的。
三、书画养生适合老年人。
习书作画或参观书画展这些不需要做激烈运动的活动,都是轻微的手脑并用,适合老年人选用。
特别是一些患有风湿病、行动不便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朋友,也能习书作画,且不受天气的影响。
四、老年人书画养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要持之以恒。
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书画养生也是一样,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好时间,只要勤于练习,把练习书画当作一种乐趣,时间久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习书作画要有正确的姿势。
不论是坐着还是站着,头要正,臂张开,腰养生,目的是使自己健康长寿。
养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和气候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提高,高雅的书画养生已成为一项不错的选择。
关于书画之所以养生?如何养生?下面浅谈几点我的看法:一、书画家多长寿。
自古至今,历代书画家长寿者比比皆是。
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享年79岁;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享年80岁、欧阳询84岁、颜真卿76岁、柳公权87岁;南宋书法家张即之77岁;明代画家文征明89岁、董其昌81岁;现代书画家中,齐白石93岁、舒同93岁。
他们之所以健康长寿,与勤于习书作画、终身笔耕不辍有着重要的关系。
二、学习书画,能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生理活动方面来看,当我们挥毫泼墨时,手臂大幅度运动,全身之力通过臂、肘、腕、手传于笔端,任意挥洒,痛快淋漓。
这时万毫齐发,力透纸背,需要力度,也需要速度。
在书写过程中不仅活动了四肢乃至全身,而且活动了大脑,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
从心理方面来看,习书作画时凝神静虑,气沉丹田,恬愉之情油然而生。
习书作画既愉悦心情,又有益于健康,久而久之,心中的郁结得以疏解,上元的阳气得以下降,有缓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功效。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亦是文化瑰宝,它不仅具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和欣赏的艺术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是一种格调高雅的特殊健身活动,所以练习书法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纵观我国历代曾有许多长寿的书法家都与练习书法联系在一起,智永和尚习书百岁而寿乡,虞世南80岁、欧阳询84岁、翁方纲85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89岁……而且多为无疾而仙逝。
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陈叔亮、沙孟海、费新我、谭建丞等都年过90岁才离开人世,上海书法家苏局仙105岁,例子不胜枚举。
根据文献报道,结合书法、医学专业知识,从六个方面探讨老年人练习书法与养生的关系。
体脑融合从体育角度来讲,练习书法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平衡性运动。
北宋苏东坡曾把“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的书法,看作是一种“集中神思,消除杂念”的疗法。
由于练习书法是融体力和脑力为一体的高尚的艺术劳动,集全身气力和思维于笔端,融动、静、乐为一体。
练习书法时,不断运动着指、腕、肘、臂、肩、胸、腰、腚、腿、脚等部位,各部位使用的力量有先有后,有大有小,各不相同。
一点一画,有刚有柔,有快有慢,神经系统的舒张,呼吸系统的配合,紧密地联为一体。
这对于和气血平阴阳,通经络调内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对防治和克服老年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养血补气练习书法可以做到心安神定、气血畅通。
书学理论家何乔瓃在《心术篇》中说:“书者,抒也,散也。
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也。
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原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舒同曾说:“经常写字,气血畅通,精力旺盛,疾病也少”。
从现代医学和生理学角度考察,写字时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都得到平衡,使中枢神经系统得以休息和补偿,恢复其功能。
写字时呼吸达到深、慢、匀、细。
继而以意导气、加强腹肌甚至所有肌群的内在运动,影响到植物神经系统、整个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使血液畅通,脉活跃。
书法与中医虽是传统文化的二大领域,在传统的“气”、“血”上却是一脉贯通。
论书法与健康长寿作者:王德谦张树铭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4期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纵观历史,中国历代书法名家除了为后人留下传世艺术珍品之外,还留下了宝贵的健康长寿秘笈。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书法家长寿者甚多。
汉朝的钟繇,晋朝的王羲之,南北朝的陶弘景,都活过了古稀之年;初唐的虞世南81岁寿终,初唐的欧阳询83岁离世,中唐的颜真卿76岁,中唐的柳公权88岁西去,元朝的黄缙81岁辞世、王馨则享92岁高龄;而明清两代书法家长寿者更多,明代的董其昌、文嘉、沈周都享年83岁,文徵明享寿90岁;清代的朱耷82岁寿终、刘墉86岁辞世,而阮元更是寿星中的寿星,活到了103岁。
近现代书画大家赵朴初、董寿平、于安澜、黄宾虹、齐白石、沙孟海、林风眠、刘海粟、启功都享年90岁以上,吴昌硕寿83岁而终,于右任寿85岁而终,沈伊默寿88岁而终,毛泽东寿83岁而终。
书法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味,是一种毅力。
书法是塑造性格的手段和行为。
书法有益于健康长寿。
常年书法使指、腕、臂等有效运动,媲美于常年手疗、按摩、推手,有益于五脏六俯,促进健康长寿。
程易田曰: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
皆运于右体者也,而右体则运于其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者也,而上体则运于其下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勾,如屐之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之实也,下体之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然上体亦有实焉者。
实其左体也、左体凝然,据已与下二相属焉,由实以三体之实,而运其右一体之虚,于是右体者,乃其至虚而至实者也。
虚者其形也,实者其精也。
其精也者,三体之实所融结于至虚之中者也乃至指之虚又实焉,古老传授所谓的搦破管也。
搦破管矣,指实矣,虚者唯在于笔矣。
虽然笔也而独丽于虚乎?其实也故力透乎纸之背;程易言详切传授用笔之指法、腕法、肘、肩法、足法过程及身体各部位运动关系与中国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异曲同工。
5保健医苑3年第期保健医苑养生交流|◎文/高花兰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把练习书法作为自己晚年生活中的“健身功课”和“消闲良方”。
写字是一项养生延寿的运动。
喜好书法者长寿,这已是一个通例。
历代著名书法家中,长寿者多:唐代欧阳询活到85岁,虞世南81岁,柳公权88岁,五代杨凝式82岁,明代文征明90岁,董其昌82岁,近代书画家齐白石97岁……这些长寿书法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书法可以练字,健身,颐养精神。
正因如此,他们毕身挥毫书写,寒暑不辍,把练习书法当作“健身功课”,甚至将长寿的秘诀,归纳为5个字:“惟书法而已”(孙墨佛语)。
的确,写字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表面看起来只是动手,而实际上是一种全身运动。
因为写字要求身直、头正、臂开、脚稳。
悬肘松肩,指实掌虚。
“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其右体者也。
而上体则运于其下体。
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履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下体之实地。
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
”这个过程,酷似打一套太极拳。
加之运笔的波撇屈曲,起承转合,都是要用刚柔曲直的笔画,老人养生之良方42019553年第期保健医苑保健医苑养生交流|浓淡适宜的墨色,写出一个个或端庄秀丽,或雄豪飞舞的字来。
而这一切,又全靠舒臂运腕来完成。
且每当挥毫得意处,真如打拳打得上劲那样,真是意满志得,其乐无穷!还有人说,书法与练气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写字除了通过手、腕、肘、臂带动全身,在大脑指挥下协调运动四肢之外,还须凝神静气,平心思考,排除杂念,眼注笔端。
虞世南《笔髓论》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这样的要求,深合气功原理。
难怪有的书法家深有体会的说:“(我)操起毛笔写字时,一会儿就进入了‘气功状态’。
明显的感到一股‘气’在体内周游不止。
”运气行笔,日久见功,自然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书画家范曾在谈到书画家为何长寿时说:“中国书画历来讲究‘运气’,即内在气功的运用。
书法的养生之妙出于对书法艺术的酷爱,我曾师从名家,系统地研习过书法艺术。
我深刻地认识到,习书练字不仅能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健身运动。
书法的养生功效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
南宋大诗人、书法家陆游视书法为“良药”;康熙皇帝说“宽怀只有数行字”;毛泽东一直以练习书法作为“养神健脑的健身方法”;著名书法家舒同曾深有体会地说:“经常写字,气血通畅,精力旺盛,疾病也少。
”在我国古今书法家中,长寿者不胜枚举,汉朝的钟繇,晋朝的王羲之,均逾古稀。
唐代的虞世南、欧阳询、柳公权,元朝的黄缙、王恽、王馨,明代的董其昌、沈周、文征明,清代的刘墉、梁同书、阮元等都活到了八旬以上,文征明享年90岁,阮元竟活到103岁。
据有关资料考证,历代帝王中,80岁以上的只有4人,南朝梁武帝萧衍86岁,唐朝武则天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清朝乾隆皇帝89岁。
他们长寿的秘诀就是擅长书法,而且造诣颇深。
现代书法家中,高寿者更是比比皆是。
赵朴初、董寿平、萧娴、于安澜、启功等都享年90岁以上,武中奇则以99岁寿终。
毛泽东一生喜爱书法,自成一体,尽管几十年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但仍享年83岁。
革命老前辈董必武、朱德也十分喜爱书法,工作之余常习书写字,两人都活到了90岁。
习书为什么能健身养生呢?千百年来,人们从医学、心理学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
书气相通。
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展、足安,执笔则指实、掌虚、腕平、肘起。
一身之力由腰部渐次过度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笔端。
这个过程需要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用力有轻重之别,运笔有快慢之分。
有如打太极拳、练气功,通融全身气血,调和身体机能,锻炼关节肌肉,平衡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可以说练字就在练气功,书气相通。
这是习书健体、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神情俱兴。
书法讲求精、气、神,因此,人们在挥毫泼墨时,首先要精神饱满,凝神贯气,摒除杂念,将思想和心情融入到文字的优美意境之中,将心中的豪情壮志书于笔端,从而使写出来的字灵动、充满精神才情,书家也得到美的享受。
浅析中国书法与养生的关系【摘要】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关键词】书法;中医书法与中医是祖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她们共同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沃土中,又是关系至密的并蒂花。
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
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
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
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
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
在书写之时,心静手动,形神合一,心不外驰,专心致志,通过内外的协调作用,使血脉、经络均得到疏通,从而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一个人要长寿,首先要有健康的躯体,而躯体的健康取决于良好的修养和心态,并做到用心、恒心、耐心、信心和专心,方能健康长寿。
因为修身养性是长寿的原动力。
为什么书法有养生功效,我们从以下几点谈谈。
一、书法可以健体苏局仙青少年的时候体弱多病,40岁以后练习书法不辍,身体逐渐强健。
孙墨佛终生习书,近百岁时还日日临池,耳聪目明。
他说:“书画既是脑力劳动,锻炼人的思维,又是一种全身性体育活动,因为开卷习书作画必须站立或端坐平息、专心致志、气沉丹田、杂念不扰。
王羲之在《笔势论》中把手的功夫、笔端的功夫、眼的功夫、心底的功夫综合为“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起五伏。
”当悬腕或悬肘书写时,肩、臂、腕、指都在用力运动,据有人研究,这时共有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在配合动作。
特别是站立书写大字时,还要使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使身子上下伸展,左右活动,这样书写起来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力到笔端。
习书须有正确的姿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指实掌虚。
”这时,心、眼、手、肩、粉、肘、腕、掌、指互相配合,关节、神经、肌肉协调并用。
书法养生浅谈自从有了人类,养生之法便随之产生,文字的发展促进了养生之法在人类中的广泛播。
中国养生学道、儒、释三足鼎立,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秋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同登西方极乐;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也就是说,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则在于世。
道家从养生健身,延寿成仙的宗旨出发,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诸家各种炼养方法,吸收了佛教和外来的养生精妙之法,形成了自家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养生渠道。
较之以精神解脱为根本宗旨的佛家及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立场的儒家,道家显然长于养生,独具佛、儒两家所缺的叩咽、辟谷、服饵、房中等术,具备动静兼备,内外结合的特点。
“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向来被奉为历代帝王之教条。
从衣食住行到琴棋书画,从刀耕火种到游浴猎钓,无不蕴藏着养生的道理。
民间有“早晨一杯水,晚上搓搓腿”、“酒色财气一堵墙,世人都在墙里藏,有人能跳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善用三宝可长生”等说法,这些都是养生学的朴素箴言。
人们对书法养生还是比较陌生的。
中国书法这艘浩瀚历史长河中的大船,它从远古出,时而激荡浪尖,乘风破浪,时而穿越峡谷,跌宕起伏,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理念,驶向未来。
祖国医学讲到的“精、气、神”是人身之三宝,缺一便不能生存。
实践证明,青年人如果“精气神”充沛,则富于创新,克坚排难,游刃有余;中年人如果“精气神”充沛,则工作高效,生活得心应手,休闲怡致;老年人如果“精气神”充沛,则至臻寿域,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而度百岁乃去。
”所以,要养生必须保持“精气神”的充沛,才能抗病防衰,延年益寿。
书法养生正是基于此,从起势捉笔到收势搁笔,它认真地完成了一个“精气神”的保摄过程,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书法与养生有什么关系呢以前的时候,中国人写字都是用毛笔,所以很多人的毛笔字写的都是非常的工整漂亮的。
但是现在随着电脑的出现,很多人步入社会后,就很少写字了,跟别提写毛笔字了。
其实,平时写写书法还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可以修身养性。
那么,书法与养生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请看下文的解答。
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2、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无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得到升华。
3、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练气功、打太极拳。
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
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
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
可见。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
“形为神之宅”。
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
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
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书法与养生有什么关系呢?练习书法是一门很高雅的艺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练习的很好的,但是大家对于练习书法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
所以,喜欢书法的人,一般其精神气质也都是不错的,而且身体状态保持的也非常的不错。
尤其是退休之后,老年人都可以多练习一下书法。
书法与养生书法与养生:书事本雅,合于道途,正如唐虞世南《书髓》所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
”书迹应乎心,通与自然,古人论此,据实理邃,我等唯承学而矣,非不敢更立新论,实无所立也。
养生一事遍及诸事,与书法渊源久矣,自古及今,论者颇多,汇其所旨,多以书者长寿为标榜,并再再推出诸公为证,古代书家如:欧阳询85岁;虞世南81岁;贺知章86岁;柳公权88岁;陆游86岁;文征明90岁;傅山86岁;朱耷82岁;刘墉86岁;更有近现代吴昌硕84岁;齐白石95岁;于右任87岁;章士钊92岁;沈尹默89岁;刘海粟99岁;沙孟海94岁;孙墨佛寿至100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
赵朴初93岁••••等等,此论泛矣!书法与养生之关系:古圣贤达,详剖其由,深达其源,概之不过以为:书法之事,涵养精、气、神;合于“精神内守”,“志闲少欲,”之因,自有“心安不惧,形劳不倦,气从以顺,”“病安从来”之果。
今人论述,虽语标新异,究其根本处,终未见出其樊篱者。
鉴于以上所由,就此议题,再作陈言,难矣。
虽如此,但又虑及,理想之果,绝非一蹴而就,理明即成;还须屡屡熏染,从多角度,多层面,不烦累述;如同习字,日久功深,方臻佳境。
再者,书法之使命,随其时代,修身养性之宗旨,或有变异,假文雅之名,唯期名利之徒日众。
故撮其要,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再作赘述:一,养生要在养心,顺道而行,不治而致。
书者“心正则笔正”,此论肇自柳公权与唐太宗论书,已成公论,然究其正理,却如游者观山,各见其景;又如书生研经,各有所趣;诚见仁见智,各不相一。
此事不必强求一标准答案,各受其益可也。
我本人喜欢以《大学》中句释之,以求“取法乎上”之效用。
《大学》中云:“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古人习书,重在修身养性,此理未明,书道亡矣,先圣痛矣;随之养生一事,亦成空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秘决——书法导语:在书家的运笔过程之中,通过五指执笔,以五个手指反复运动来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于身体的活动能力,从而达到身体内在功能的调节。
练习书法,是一种动与静的运动过程,与体育运动中打太极拳、练习气功等锻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中取得的锻炼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书家在展纸挥毫之时,人体配合默契,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甚至腰部也都相应地得到锻炼。
在书写之时,心静手动,形神合一,心不外驰,专心致志,通过内外的协调作用,使血脉、气路、经络均得到疏通,从而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我国书家历来寿者多,虞世南81岁,欧阳洵85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90岁;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82岁,巴甫洛夫83岁,歌德83岁我国著名的书法艺术家黄若舟老先生说:“老年是人生较成熟的阶段,几经风雨,思想更趋于深沉。
”挥毫泼墨之际,舒散怀抱之时,心无挂碍,心平气和,心情舒畅,保持心理平衡,便怡然自得,持之以恒,乐此不倦,乐在其中,有利于心身健康,这是健康与长寿的要素。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高强度的工作负担与周边环境的复杂,使人神经系统的正常运动招致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甚至还会殃及到心身健康。
而在工作繁忙过后的空余之时,能抽些时间练习书法,吟诗作赋,绘画丹青,均能使人心旷神怡,使一天紧张的工作情绪得到调节,有益于自身的生活与健康,以此陶冶高尚的品格与情操。
在窗明心静、清雅安适之时,入砚睢墨,潇洒挥毫,泼墨写意,倾情于笔端纸间,纸上春风笔上开。
勤练书法,勤于思维,探求学问,提高书艺,陶冶情操和丰富充实自己的人生,乐在其中,这是人生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寿的良好习惯和方法,是人们通向健康长寿的宽广坦途。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书法养生与欣赏一、健康长寿1、中国书法史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著名的书法家长寿者很多,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曾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活了81岁,欧阳询活了83岁,柳公权享年88岁;明代的董其昌,沈周皆享年83岁,文征明至90岁,清代的包世臣81岁,朱耷82岁;现代书法家。
沙孟海、赵朴初、董寿平、萧娴、启功等享年都90岁以上,以上所举并非巧合,他们之所以长寿,练习书法的作用不容否认,练习书法,怡情养性,对人的健康确大有裨益。
2、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紧张是颗定时炸弹”。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异常加快,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而这种状态就会破坏人体系统的动态平衡,影响人的心脑,甚至危机生命。
长期紧张不利于身心健康,而闲散又何尝不是腐蚀生命的毒剂。
特别是年老退休的人,在目前的社会制度下,老有所养,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所依靠,又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若终日无所适从,这同样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而练习书法是动静结合的运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是健康的必须条件。
一个人光动不静不行,光静不动更不行。
所以练习书法一方面能使人从紧张中轻松起来,另一方面又使人能从闲散中充实起来,从而起到调节生活节奏以及内在系统平衡的作用。
二、最好的“特健药”有些文人用“特健药”来赞赏书法中的精品,以示其对人的健康作用胜过名贵药物。
这就是优秀的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人心理的一种有益的调节作用。
欣赏一副书法作品,能够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有利于身心健康。
练习书法,不但使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使中枢神经经常有美的信息储存于脑际,将力量送到笔端,倾注于纸上,心灵也得到净化。
书法作品及书法活动可以起到养性怡心,使大脑得到积极休息的效果,既可自娱又可娱人。
如能持之以恒,不仅能陶冶性情,而且又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指出:“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
静坐作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书法与养生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古往今来,书法家多长寿。
据初步统计,中国历史上有生卒年代可考的著名书画家152名,其中有109名活到70岁,享年80至90岁者亦不乏其人。
著名的欧、颜、柳、赵四大书法家也都年逾古稀,欧阳询享年85岁,颜真卿寿至76岁(被逼迫自.杀),柳公权高寿至88岁,赵盂照活到68岁。
再如隋代智永活了近百岁;唐代虞世南89岁;五代杨凝式82岁;明代文征明90岁,黄宗羲86岁,董其昌82岁;近代吴昌硕83岁,齐白石94岁;现代书家张宗祥84岁,郭沫若90岁,张大千84岁,黄宾虹93岁,沈尹默88岁,林散之87岁,孙墨佛年逾百岁。
我国历代能查出生卒年代的皇帝209人,其中活过80岁的仅4人。
有趣的是,这4位皇帝都爱好书法。
他们是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唐代女皇武则天活了82岁,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清乾隆活了89岁。
书法为什么能长寿?是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书法是一种艺术气功凝眸、沉思,白纸、黑墨,手握三寸柔毫尽情挥洒,仿佛置身于清净忘我的世界。
练书法,其实就是在做气功(智—体气功、养生气功或称艺术气功),是一种讲究脑、体合一,练气、养气和用气的功夫。
书写前,凝神静思,谋划全局。
保持情绪安定,气沉丹田,排除杂念,思想集中。
书写时,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灵活自如地运用手指、腕、肘、臂、肩、腰、腿全身各部位协调动作,使体内气机、血脉畅通,真气充盈。
书写中,动作柔韧圆活,快慢相兼,静中有动,刚柔相济,赋词吟诗,意力并用。
通过自身意念、呼吸和姿势,实现人体精、气、神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气功注重调身(姿势)、调息(呼吸)、调心(意念),讲究松紧自然,虚实有度,意气相随,书法亦然。
书法讲究用笔、结字,创作注重情感、意象和境界。
要写出气势和神韵,既要会用力,又要会用气,才能写出有功力的作品。
田伯平谈:快乐书法与养生作者:
来源:《养生大世界》2009年第06期
书之妙道啊
从这干、湿、浓、淡中
你会体会到人生的
酸、甜、苦、辣
从这疏、密、大、小中
你会体会到心境的
喜、怒、哀、叹
那是音乐的律动
那是舞蹈的婀娜
那是诗歌经营的点与线
在这动中体会山的稳重
在这静中寻找那海的波澜
挥一笔吧,朋友
它有时像风
任或匆或缓的舞步
踏出无节律的和弦
它有时像云
梦醒时分醉眼向天
它有时像雨
润出的墨痕是那么的
遥远,遥远
挥一笔吧,朋友
寂寞的长路
在月光拂过眼睫的那一刻便会消失
在垂柳的河畔
迎接你的将是
艺海扬波
风光无限
中国的书法,是世界上可供人反复欣赏的、最美丽、最艺术的痕迹。
这声声感与叹,是著名书法家田伯平对书法艺术的诠释,是一位艺术家眼中、心中的书法。
或许,您是一位热爱书法并想要有所造诣的人,或许您是位不懂书法但想探求书法艺术之美的人,那么,请您关注下期杂志,田伯平将带您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味书法的美,还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快乐,为您未来的生活注入生动的色彩。
快乐书法,快乐养生,一年让您成为书法家—从7月开始,田伯平将每期与您见面,与你谈快乐书法与养生。
从此,您就可以在书法艺术的大海里畅游了。
书法的养生功效习书法有益身心健康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
练习书法对于治疗许多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很有帮助,而且练习不同的书体还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
历史事实证明,书法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作用。
张浩文曾经做过统计,发现从古到今的书法家大多都是高寿。
从汉代至清代,这个在人类平均寿命25岁~40岁的时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平均寿命约80岁,例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其后的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和85岁,何绍基74岁……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人类平均年龄为40岁~62岁,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88岁;进入现代、当代,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已经超过90岁,例如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
书法有养生的作用,这是不少学书法的人的共识。
有人把这些作用总结成四句话:“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
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
”所谓“洗笔调墨四体松”,是书法养生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达到四体放松,疏通全身气血经络。
“预想字形神思凝”,是书法养生的第二阶段。
王羲之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
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
“神气贯注全息动”,是书法养生的第三阶段。
把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心的活动。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法运动的最实质性的阶段。
“赏心悦目乐无穷”,是书法养生的第四阶段。
好的作品可以赏心悦目,令人乐在其中。
学习书法,可以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满足感,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达到心绪舒畅。
具体来说,书法的养生功效可以分为看不见的“静功”和看得见的“动功”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