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实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13
居住空间分析案例
居室,在我们的理解中,等同于家。
什么又是空间?老子对空间的形成有过精辟的描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由此可见,空间是建筑最根本的内涵,也是室内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居室空间,为我们的起居、休息提供区域,而居室空间设计,是通过对色彩、造型、配饰等元素的搭配,来诠释对家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
一、复式住宅
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并在较高的楼层上增加一个1.8米左右的夹层。
二、跃层式住宅
两个标准层的叠加,户内建立独立的楼梯连接上下的户型模式,一般层高为5.6米
三、错层式住宅
居住空间中各功能区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各个功能区处在错开的、不同高度的平面上。
四、LOFT式住宅
旧仓库或旧工厂改造而成的,空间中没有内墙隔断、高挑开敞的房屋。
圆形广场实例分析报告圆形广场是一种常见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其特点是以圆形结构为核心,周围被环绕性道路或建筑环绕。
圆形广场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交通引导、人流疏导和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
以下是对圆形广场实例的分析报告。
本次分析的圆形广场位于某城市中心,周围环绕有多个主要道路,广场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
该广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欧洲城市广场,通过精心布局和景观装饰,营造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首先,该广场的布局精心设计,呈现出明确的中心节点和辐射状的道路连接。
中心节点是一个圆形绿地,种植了多种花草树木,具有观赏和休憩功能。
绿地周围是一圈宽阔的步行道,方便行人在广场周围漫步。
从中心节点向外,辐射状的道路连接了周围的主要街道,起到了交通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布局使得广场成为了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的人流。
其次,广场的景观装饰独具特色,彰显了城市的历史文化。
在中心节点的周围,建有多座雕塑和纪念碑,用以纪念城市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
雕塑和纪念碑的设计精美,具有艺术观赏价值,为广场增添了独特的气息。
此外,广场的道路两侧还矗立着一排古典风格的建筑,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古典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功能,如商业和娱乐设施,为广场带来了多种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可能性。
最后,该广场还提供了多种便利设施,使之成为城市居民聚集、交流和休憩的理想场所。
在广场周围,建有多个咖啡馆、餐厅和商店,供人们购物和用餐,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此外,广场还设有休息区、游乐场和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些设施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广场的功能,也增加了人们在广场停留的时间和欢乐。
综上所述,该城市中心的圆形广场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和景观装饰,以及提供丰富的便利设施,成为了城市交通和文化的重要节点。
该广场不仅具有美丽的景观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为市民提供了交流、休闲和娱乐的多重功能。
室内设计之高校图书馆实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学习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室内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室内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对其室内设计进行实例分析。
一、设计理念该高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求和习惯,力求为读者打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
二、空间布局该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十分合理,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学习和阅读需求。
图书馆分为借阅区、阅读区和自习区三个部分。
借阅区设有借书台、书架和检索终端,方便读者借阅图书;阅读区设有舒适的座椅和桌子,供读者阅读和学习;自习区则设有独立的隔间和电脑桌,方便学生自习和上网查阅资料。
三、色彩搭配该高校图书馆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谐,运用了大量的暖色调和冷色调,营造出舒适、安静的学习氛围。
同时,色彩的运用也起到了很好的视觉引导作用,引导读者进入不同的功能区域。
四、照明设计该高校图书馆的照明设计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了自然光和人工光的配合使用。
在白天,图书馆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了人工光的用量;在夜晚,则通过柔和的灯光为读者打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家具选择该高校图书馆的家具选择非常考究,选用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桌椅和书架,保证了读者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同时,家具的材质和颜色也与整个设计风格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六、绿化设计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该高校图书馆还引入了绿化设计。
在图书馆内部摆放了大量的绿植和花卉,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够净化空气和缓解读者的疲劳感。
七、智能化设计该高校图书馆还引入了智能化设计,配备了自助借还书机、检索终端和智能化安全系统等设备,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读者的使用体验。
同时,图书馆还提供了无线网络和充电设施等便利条件,方便读者使用电子设备查阅资料和学习。
八、总结该高校图书馆的室内设计非常成功,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求和习惯,营造出了一个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
(完整word版)空间分析实例分析⼀、学校选址1、背景合理的学校空间位置布局,有利于学⽣的上课与⽣活。
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2、⽬的通过练习,熟悉ArcGIS栅格数据的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数据重分类、多层⾯合并等空间分析功能。
3、数据1)Landuse(⼟地利⽤数据);2)dem(地⾯⾼程数据);3)rec_sites(娱乐场所分布数据);4)school(现有学校分布数据);以上数据位于Ch8\Ex1\Schoolsite.mdb中。
4、要求1)新学校选址需注意如下⼏点:A: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B:新学校的建⽴应结合现有⼟地利⽤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的区域;C: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D: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2)各数据层权重⽐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地利⽤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5、操作过程1) 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2)设置空间分析环境。
A:打开General选项卡,设置⼯作路径;B:在Analysis Extent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 Landuse4)从DEM数据提取坡度数据集。
5)从娱乐场所数据提取娱乐场直线距离数据。
6)从现有学校位置数据提取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
7)重分类数据集A)重分类坡度数据集将坡度分为10级,平坦的地⽅适宜性好,赋与较⼤的适宜性值,陡峭的地⽅则赋与较⼩的值。
B:重分类娱乐场所距离数据集也是将等间距分级为10级,距离娱乐场所最近适宜性最⾼为10,距离最远为1。
C:重分类现有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也是分为10级,距离学校最远的单元为10,最近的为1。
D:重分类⼟地利⽤数据集⼟地对学校适宜性也存在⼀定的影响,如湿地、⽔体分布区建学校的适宜性极差,所以在重分类时删除这两个选项。
空间分析具体案例应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姓名:王秀君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常用工具应用所学的ArcGIS技术,掌握空间分析能力的运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内容:1、琅岐岛3D视图显示2、超市商业区位选址3、土地规划利用(一)琅岐岛3D视图显示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常用工具所学的ARCGIS技术,掌握空间分析能力的应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验内容:琅岐岛3D视图显示四、实验步骤1.将TAB格式转为SHP格式打开Mapinfo,选择“表”下的“转出”,弹出窗口,指定要转换格式的文件及输出路径,将马尾岛屿.tab、马尾等高线.TAB、马尾等深线.TAB转为、、。
然后,打开Arc Catalog,将、、转换为shape格式。
点击ok,完成转换。
2.定义投影右击,指定其投影为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Beijing 1954—Beijing 1954 GK Zone 20投影,利用Import将投影导入其他图层。
如图所示:3.卫片配准在ArcMap中,先将Island、Contour、isolate图层调入,然后在将卫片LQ调入。
调用Georeferencing工具,选择Fit to Display命令,使卫片处于屏幕正中央,然后进行配准,如图所示。
然后用Rectify命令,将定义好的投影保存。
配准后注意保存好,如图所示:4.合并等高线、等深线两个图层建立Contour和isolate的公共字段,在ArcMap中,选择图层,Open Attribute Table,建立公共字段Height,并赋值,删除多余字段,然后打开ArcToolBox利用Append工具合并Contour与isolate图层。
合并Contour与isolate图层:5.空间插值,建立琅岐岛DEM打开3D分析工具,并调入3D分析模块。
空间方案案例分析现代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室内空间的设计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空间方案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空间设计如何见招拆招,打造一个理想的舒适居住环境。
案例一:简约风格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希望自己的家能保持简洁、美观的风格,并且空间利用率高。
因为房型比较小,设计师在平面布置上考虑了采光、通风以及家具布置等细节。
在此基础上,设计师运用大面积的镜面、轻盈的家具、柔和的色调统筹房间布局,营造舒适、宽敞的家居空间。
案例一-简约风格案例一-简约风格该案例充分运用了有限的空间,以简单而不失精致的家具、合理布局、温暖舒适的灯光打造了精致而美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这种设计风格也符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营造出了一个时尚、有活力的居住空间。
案例二:浪漫主义如果您喜欢浪漫的气氛,那么这个设计案例会让您满意。
这个小型公寓的主人想创造一个充满浪漫氛围的居住空间,同时侧重于布局和颜色的搭配。
设计师首先考虑了灯光的设置,通过营造丰富、温馨的灯光效果来增加房间的情感氛围。
然后,设计师在家具选用上注重款式、色调、质感的统一,并在窗帘、地毯等细节上做出精心的搭配。
案例二-浪漫主义案例二-浪漫主义在这个散发浓郁浪漫气息的居住空间里,设计者运用家具布置、墙壁材质、壁画构图、饰品摆放、灯光设计等因素相互搭配,形成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现代简约风格如今,现代化的简约风格往往被人们所青睐。
这个案例是一个高层公寓的改造设计。
设计师结合业主的需求和房屋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造和设计。
例如,设计师运用了开放式布局,把空间进行划分,利用家具的布置将两个少有木质材料的房间进行连接。
设计师还在房间中刻意留有宽敞的“空白”,营造出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现代简约风格案例三-现代简约风格这个案例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开放、自由的设计感。
它突破了传统规矩的束缚,强调了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宽敞、自由的氛围。
金丝猴分布密度制图1、背景科学准确地分析金丝猴的分布情况,对合理制定保护措施和评价保护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目的通过练习,熟悉ArcMap密度制图函数的原理及差异性,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采样数据特点,结合ArcMap提供的密度制图功能和其他空间分析,制作符合要求的密度图。
3、数据Xmpoint.shp为野外实采的金丝猴活动足迹数据,一个足迹代表一个金丝猴曾在些活动过,相同的足迹只记载一次。
4、要求1)金丝猴活动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一个区域范围只有一个或一对金丝猴,假设金丝猴区域半径为10公里;2)一个采样点代表一个金丝猴,但由于金丝猴的生存具有确定区域特征,不同的采样点具有不同的空间控制面积。
假定金丝猴活动范围分布满足以采样点为中心的泰森多边形;3)在野外实采的金丝猴活动足迹数据的基础上,以每个金丝猴区域范围为权重,运用ArcMap中的区域分配功能和密度制图功能制作该地区金丝猴分布密度图;5、计算原理首先利用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提供的区域分配功能提取金丝猴的区域范围,然后用理论最大区域面积(假定是半径为10公里的圆,面积为3.1415927*10*10平方公里)除以所提取的金丝猴实际区域面积,作为采样点的加权值(只里记为Power字段),生成金丝猴分布密度图。
六:操作步骤1)运行ArcMap,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2设置工作路径;3)加载数据4)选择金丝猴活动足迹数据图层,设置参数,输出文件名记为FP生成金丝猴区域范围图(白色区域表示没有金丝猴出现)5)选择FP数据层,开FP属性表;6)单击FP属性表右下角Options按钮的下拉箭头,选择Export命令;7)导出FP属性数据表,在Output table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FBtab.dbf;8)单击OK按钮。
出现提示是否需要加载该数据表,选择“是(Y)”9)选择金丝猴活动足迹数据层(XMPoint),完成金丝猴采样数据与区域范围数据的链接;10)选择金丝猴活动足迹数据图层(XMPoint),打开XMPoint属性表,打开Field Calculate对话框输入计算公式,计算每个采样点的权重值,作为计算密度的样本值。
实例分析公共空间设计方式现代办公建筑中,公共空间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交通、休闲、娱乐的功能,属于办公建筑的核心部分。
随着办公建筑的现代化发展,建筑企业极其关注公共空间设计,致力于优化公共空间的环境,促使其达到办公建筑的规范要求,体现公共空间的作用和价值。
建筑企业考虑到办公需求,合理的设计公共空间,维护公共空间的实践性。
一、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需求结合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应用,分析空间设计中的几项需求,保障办公建筑的环境优势。
1、人性化需求人性化是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根本需求,深化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用于满足人性化的需求,注重办公建筑的服务性[1]。
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需求,目的是将绿化、装饰、布局等因素,同时融入到空间设计中,促使人们在办公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人性化的设计方式,在公共空间设计中体现人性化思想,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2、美学需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美学需求,用于提高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视觉效果,统一公共空间的审美标准。
美学设计可以直接应用到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内,适应建筑的环境,通过美学设计,促使公共空间能够融入到周围的空间环境中。
美学需求中,比较关键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必须落实美学要求,保障局部与整体处于和谐的状态,把控美学理念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规范办公建筑的实践设计。
3、生态需求近几年,办公建筑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对生态因素有一定的需求,部分办公建筑在公共空间部分,构建了小型生态系统,以此来降低建筑污染,实现绿色化办公。
目前,水体与植物绿化,是公共空间中最常用的生态设计,既可以美化公共空间,又可以调节空间的环境。
二、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办公建筑在公共空间方面,设置了不同的功能,设计师需要综合设计不同的功能,融入到公共空间内,促使公共空间具备优质的复合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合理分配空间功能,实现多元化的功能设计。
结合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例举几项设计方法,如下:1、立体复合设计立体复合设计在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中,体现了复合的特点,根据空间的需求,有秩序的组合空间并设计,形成复合式的整体。
空间分析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简介空间分析原理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通过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揭示地理现象和模式之间的关联性、趋势和规律。
在实际生活中,空间分析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农业生产、物流运输等领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 城市规划空间分析原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发展潜力区域:通过空间分析原理,可以识别城市中具有潜在发展价值的区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基于地理数据分析,可以找到适合发展商业中心、工业园区或住宅区的地段。
•交通规划:基于空间分析原理,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确定交通网络的最佳布局和道路扩建方案,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例如,通过分析研究人口密度、出行需求和交通流量等数据,可以确定新建道路的位置和需求。
•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原理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优化土地利用,平衡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利用。
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土地类型和土地质量等数据,可以确保合理的城市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 环境保护空间分析原理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评估:通过空间分析原理,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分析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通过分析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和水体质量等数据,可以评估某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利用空间分析原理,可以分析地质、气象和地形等数据,评估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影响范围。
例如,利用地形数据和降雨量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洪水的潜在风险区域,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通过空间分析原理,可以对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环境保护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通过分析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数据,可以确定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播路径,为减少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4. 交通管理空间分析原理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路线规划:通过空间分析原理,可以制定交通线路和道路网络规划方案,以优化交通流畅性和效率。
空间方案案例分析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空间方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一个好的空间方案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居住质量,增加室内的美观程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空间方案案例,来总结一些经验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设计和规划室内空间。
案例一:开放式空间开放式空间设计是现代居住环境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设计形式。
在一个开放式空间中,不同的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离,常见的情况是将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区域设计为一个大空间。
针对这种类型的空间方案,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强调流线:在开放式空间中,流线的设计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不同区域之间的位置和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客厅和餐厅的位置比较固定,而厨房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设计。
•小心比例:在开放式空间中,我们需要谨慎地考虑家具的大小和位置。
家具的尺寸应该与空间的比例相适应,不能过小或过大,否则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注意色彩搭配:在开放式空间中,色彩搭配也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注意不同区域之间的色彩协调,以保持整个空间的一致性和和谐性。
案例二:紧凑型空间紧凑型空间在城市中非常常见,主要是由于房价较高和土地紧张等原因。
这种类型的空间常常是面积较小,需要合理地利用空间,使得整个空间看上去更加宽敞。
针对这种类型的空间方案,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强调储存空间:在紧凑型空间中,储存空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我们需要合理地设计储物柜和壁橱等储存装置,以便最大化地利用空间。
•选择多功能家具:在紧凑型空间中,多功能家具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沙发床和餐桌兼书桌等设计能够使整个空间更加灵活方便。
•注意视觉错觉:在面积较小的空间中,我们需要注意视觉的错觉。
例如通过镜子和灯光等手段增加空间感,使人感觉整个空间更加宽敞。
案例三:公共空间我们生活中的公共空间包括很多种,例如会议室、休息室、图书馆和咖啡厅等。
这些场所的设计不仅要追求实用性和美观性,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要点。
空间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大全空间案例分析报告是一种专业文档,用于对特定空间设计、规划或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一个空间案例分析报告的范文,供参考。
空间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一、引言空间案例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某一特定空间的详细考察,分析其设计、功能、用户体验和潜在改进空间,以促进空间的优化和创新。
本报告选取了位于市中心的某商业综合体作为分析对象,旨在探讨其空间布局、人流导向、环境氛围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 二、项目概述1. 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办公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为地上五层和地下两层。
2. 设计理念设计团队以“城市生活新体验”为设计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 三、空间布局分析1. 楼层分布- 地下二层:停车场与部分仓储空间- 地下一层:超市、美食广场- 地上一层:时尚品牌、化妆品、珠宝首饰- 地上二层:女装、儿童用品、书店- 地上三层:男装、运动用品、电子产品- 地上四层:餐饮区、电影院- 地上五层:办公区、健身中心2. 人流导向项目采用开放式中庭设计,通过扶梯、直梯和楼梯连接各楼层,确保人流顺畅。
同时,设置多个出入口,方便顾客进出。
# 四、环境氛围分析1. 照明设计商业综合体采用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天窗和大面积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线,同时使用LED灯具提供柔和的人工照明,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2. 装饰风格整体装饰风格现代简约,以白色和灰色为主色调,辅以木纹和金属元素,展现出时尚而不失温馨的感觉。
3. 绿化配置在中庭和部分公共区域设置绿植墙和花坛,增加空间的自然感和舒适度。
# 五、用户体验分析1. 便利性项目提供充足的休息区和指引标识,方便顾客快速找到所需店铺和服务设施。
2. 安全性设置完善的监控系统和消防设施,确保顾客的安全。
3. 互动性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和展览,增强顾客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一、学校选址1、背景合理的学校空间位置布局,有利于学生的上课与生活。
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比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2、目的通过练习,熟悉ArcGIS栅格数据的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数据重分类、多层面合并等空间分析功能。
3、数据1)Landuse(土地利用数据);2)dem(地面高程数据);3)rec_sites(娱乐场所分布数据);4)school(现有学校分布数据);以上数据位于Ch8\Ex1\Schoolsite.mdb中。
4、要求1)新学校选址需注意如下几点:A: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B: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C: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D: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2)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5、操作过程1) 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2)设置空间分析环境。
A:打开General选项卡,设置工作路径;B:在Analysis Extent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 Landuse4)从DEM数据提取坡度数据集。
5)从娱乐场所数据提取娱乐场直线距离数据。
6)从现有学校位置数据提取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
7)重分类数据集A)重分类坡度数据集将坡度分为10级,平坦的地方适宜性好,赋与较大的适宜性值,陡峭的地方则赋与较小的值。
B:重分类娱乐场所距离数据集也是将等间距分级为10级,距离娱乐场所最近适宜性最高为10,距离最远为1。
C:重分类现有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也是分为10级,距离学校最远的单元为10,最近的为1。
D:重分类土地利用数据集土地对学校适宜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湿地、水体分布区建学校的适宜性极差,所以在重分类时删除这两个选项。
8)适宜区分析。
对各个重分类后数据集的合并计算。
二:寻找最佳路径1、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公路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比较合理的公路规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目的通过练习,熟悉ArcGIS栅格数据的距离制图、表面分析、成本权重距离、数据重分类、最短路径等空间分析功能。
3、数据(1)dem(高程数据);(2)startPot(路径源点数据);(3)endPot(路径终点数据);(4)river(小流域数据)。
数据位于Chp8\Ex2\Road.mdb中。
4、要求1)新建路径成本较少;2)新建路径为较短路径;3)新建路径的选择应该避开主干河流,以减少成本;4)新建路径的成本数据计算时,考虑到河流成本(reclass_river)是路径成本中较关键因素,先将坡度数据(reclass_slope)和起伏度数据(reclass_QFD)按照0.6:0.4权重合并,然后与河流成本作等权重的加和合并,公式描述如下:Cost=reclass_river+(reclass_slope*0.6+reclass_QFD*0.4)5)寻找最短路径的实现需要运行ArcGIS的空间分析中距离制图中的成本路径及最短路径、表面分析中的坡度计算及起伏度计算、重分类及栅格计算器等功能完成;6)提交寻找到的最短路径路线图。
5、操作过程1)运行ArcMap,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2)加载Road.mxd文件;3)设置空间分析环境A,设置工作路径;B:在Analyst Extent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 landuse”;C:创建成本数据集4)成本数据的考虑A:坡度成本数据集,选择DEM数据层,生成坡度数据集,对其重分类。
其原则是:采用等间距分为10级,坡度最小的一级为1,最大的一级为10。
B)起伏度成本数据集选择DEM数据集,生成起伏度数据层,重分类,地形越起伏,级数值越高,最小一级为1,最大一级为10。
C、河流成本数据集选择River数据层,按河流等如下进行分类。
4)加权合并单因素成本数据,生成最终成本数据5)计算成本权重距离函数,生成成本距离图6)求取最短路径。
生成最终的最短路径图。
三:熊猫分布密度制图1、背景科学准确地分析熊猫的分布情况,对合理制定保护措施和评价保护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目的通过练习,熟悉ArcGIS密度制图函数的原理及差异性,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采样数据特点,结合ArcGIS提供的密度制图功能和其他空间分析,制作符合要求的密度图。
3、数据Xmpoint.shp为野外实采的熊猫活动足迹数据,一个足迹代表一个熊猫曾在些活动过,相同的足迹只记载一次。
(Chp8\Ex3\目录下)4、要求1)熊猫活动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一个区域范围只有一个或一对熊猫,假设熊猫区域半径为5公里;2)一个采样点代表一个熊猫,但由于熊猫的生存具有确定区域特征,不同的采样点具有不同的空间控制面积。
假定熊猫活动范围分布满足以采样点为中心的泰森多边形;3)在野外实采的熊猫活动足迹数据的基础上,以每个熊猫区域范围为权重,运用ArcGIS中的区域分配功能和密度制图功能制作该地区熊猫分布密度图;5、计算原理首先利用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提供的区域分配功能提取熊猫的区域范围,然后用理论最大区域面积(假定是半径为5公里的圆,面积为3.1415927*5*5平方公里)除以所提取的熊猫实际区域面积,作为采样点的加权值(只里记为Power字段),生成熊猫分布密度图。
六:操作步骤1)运行ArcMap,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2设置工作路径;3)加载数据4)选择熊猫活动足迹数据图层,设置参数,输出文件名记为FP生成熊猫区域范围图(白色区域表示没有熊猫出现)5)选择FP数据层,开FP属性表;6)单击FP属性表右下角Options按钮的下拉箭头,选择Export命令;7)导出FP属性数据表,在Output table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FBtab.dbf;8)单击OK按钮。
出现提示是否需要加载该数据表,选择“是(Y)”9)选择熊猫活动足迹数据层(XMPoint),完成熊猫采样数据与区域范围数据的链接;10)选择熊猫活动足迹数据图层(XMPoint),打开XMPoint属性表,打开Field Calculate对话框输入计算公式,计算每个采样点的权重值,作为计算密度的样本值。
12)提取密度;四:山顶点的提取1、背景山顶点指那些特定领域分析范围内,该点都比周围点高的区域。
如何基于DEM数据正确有效地提取山顶点,在数据地形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目的通过练习,熟悉ArcGIS密度制图函数的原理及差异性,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采样数据特点,结合ArcGIS提供的密度制图功能和其他空间分析,制作符合要求的密度图。
3、数据黄土丘陵地区DEM数据。
数据位于Chp8\Ex5\目录下;4、要求1)应该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中的等高线提取功能,分别提取等高距为15米和75米的等高线图,并按标准地形图绘制等高线方法绘制等高线,作为山顶点提取的地形背景。
2)通过领域分析和栅格计算器提取山顶点。
5、操作过程1)运行ArcMap,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2)单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单击Options,单击General标签,设置工作路径;3)加载数据。
(Chp8\Ex5\DEM)4)单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Surface Analysis子菜单并单击Contour,设置相关参数,提取等高距为15米的等高线;5)修改Contour interval为75米,提取等高距为75米的等高线,输出文件名为Contour75 单击Contour15数据层为例,选择显示颜色为灰度60%,单击OK按钮。
7)单击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Surface Analysis子菜单并单击Hillshade,设置输出文件名为Hillshade,提取该地区光照晕渲图,作为等高线三维背景。
8)单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Raster Calculator…,输入计算公式:Back=[DEM]>=0,单击OK。
提取有效数据区域,作为等高线三维背景掩模。
9)双击Back1数据层,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的Display属性页设置透明度为60%,在Symbology属性框中设置其显示颜色为Gray50%,单击OK10)按Contour15、Contour75、Back、Hillshade次序放置数据层,生成三维立体等高线图。
11)单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Neighborhood Statistics,设置如下参数,单击OK按钮,提取11*11分析窗口最大值。
12)单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Raster Calculator…,输入计算公式:SD=([Maxpoint]-[DEM])==0,提取山顶点区域。
13)选择SD数据层,单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Reclassify,设置相关参数,重分类SD数据。
14)选择RE_SD数据层,单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Convert子菜单并单击Raster to Features…,设置相关参数,输出矢量山顶点数据。
五、地形指标提取1、背景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特征广泛应用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
如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ArcGIS的地形指标的提取,大多均是基于DEM数据完成。
2、目的通过本练习,熟练掌握使用ArcGIS软件撮这些地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
4、要求利用所提供的DEM数据,提取该区域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等四个基本地形指标的栅格图层。
5、实验步骤(1)坡度变率地面坡度变率,是地面坡度在微分空间的变化率。
坡度是地面高程的变化率的求解,因此,坡度变率表征了地表面高程相对于水平面变化的二阶导数。
提取方法:1)选中DEM图层数据,选择表面分析中的坡度(Slope)工具,提取坡度,得到坡度数据层,命名为Slope。
2)选中坡度数据层Slope,对其再用上述的方法提取坡度,得到坡度变率数据,命名为SOS(2)坡向变率地面坡向变率,是指在提取坡向的基础上,提取坡向的变化率(即为SOA),它可以很好地反映等高线弯曲程度。
操作方法:1)求取原始DEM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H;通过Spatial Analyst下的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公式为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DEM数据层,即反地形DEM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