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正义
- 格式:docx
- 大小:15.28 KB
- 文档页数:1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郑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郑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郑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郑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郑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郑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蒉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龠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郑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拚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龠,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蒉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郑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龠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毛诗正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毛诗正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简称《孔疏》。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郑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郑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郑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郑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毛诗正义》四十卷(内府藏本)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
《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
”其长字不从“”。
《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
於是《诗传》始称毛苌。
然郑玄《诗谱》曰:“鲁人大毛公为训诂,传於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
”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亦云:“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
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据是二书,则作《传》者乃毛亨,非毛苌,故孔氏《正义》亦云大毛公为其《传》,由小毛公而题毛也。
《隋志》所云,殊为舛误。
而流俗沿袭,莫之能更。
朱彝尊《经义考》乃以《毛诗》二十九卷题毛亨撰,注曰“佚”。
《毛诗训故传》三十卷题毛苌撰,注曰“存”。
意主调停,尤为於古无据。
今参稽众说,定作《传》者为毛亨。
以郑氏后汉人,陆氏三国吴人,并传授《毛诗》,渊源有自,所言必不诬也。
郑氏发明毛义,自命曰《笺》。
《博物志》曰:“毛公尝为北海郡守,康成是此郡人,故以为敬。
”推张华所言,盖以为公府用记,郡将用笺之意。
然康成生於汉末,乃修敬於四百年前之太守,殊无所取。
案《说文》曰:“笺,表识书也。
”郑氏《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
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
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案此论今佚,此据《正义》所引)。
”然则康成特因《毛传》而表识其傍,如今人之签记,积而成帙,故谓之《笺》,无庸别曲说也。
自郑《笺》既行,齐、鲁、韩三家遂废(案此陆德明《经典释文》之说)。
然《笺》与《传》义亦时有异同。
魏王肃作《毛诗注》、《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诸书,以申毛难郑。
欧阳修引其释《卫风击鼓》五章,谓“郑不如王”(见《诗本义》)。
王基又作《毛诗驳》,以申郑难王。
《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
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
戒者,“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
○绎音亦。
骚,素刀反,徐音萧。
[疏]“《常武》六章,章八句”至“为戒然”。
○正义曰:《常武》诗者,召穆公所作,以美宣王也。
经无“常武”之字,故又解之云:美其有常德之故,以立此武功征伐之事,故名为《常武》。
非直美之,又因以为戒,戒之使常然。
定本、《集注》皆有“然”字。
经六章,三章上五句以上,言命遣将帅,修戒兵戎,无所暴掠,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以为法,是有常德也。
三句以下,言征伐徐国,使之来庭,克翦放命,服王威武,此事武功成立,是立武事也。
其因以为戒,则如笺之所言“就常德之中,戒使常行之也”。
宣王末年德衰,此云“有常德”者,是谓常时所行之德,可以为常,非言宣王终始有常,故因以为戒,戒王使之有常也。
此章王肃述毛以为王不亲行。
王基述郑为此章王自亲行。
王既亲行,仍须命元帅以统领六军,故《左传》鄢陵之战,楚王虽自亲行,仍命子反将中军,是也。
○笺“戒者”至“释骚”。
○正义曰:“三事就绪”以上,命将帅之辞。
“震惊徐方”以下,是往伐徐国之事。
唯“赫赫业业”五句,说王之军行,云舒缓而无懈怠,自然前敌恐动。
是用兵之道,不假暴疾。
虽美其实事,亦戒使常然,故以此言当之。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
赫赫然盛也。
明明然察也。
王命南仲於大祖,皇甫为大师。
笺云:南仲,文王时武臣也。
显著乎,昭察乎,宣王之命卿士为大将也。
乃用其以南仲为大祖者,今大师皇父是也。
使之整齐六军之众,治其兵甲之事。
命将必本其祖者,因有世功,於是尤显。
大师者,公兼官也。
○赫,火百反,字又作“爀”。
大祖,音泰,下及注“大师”、“大祖”皆同。
将,子匠反。
第一章注同。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笺云:敬之言警也。
警戒六军之众,以惠淮浦之旁国。
谓敕以无暴掠为之害也。
每军各有将,中军之将尊也。
○警音景。
掠音亮。
[疏]“赫赫”至“南国”。
○毛以为,今有赫赫然显盛,明明然昭察者,宣王也。
毛诗正义的体例分析毛诗的诗歌,无论从创作时期还是诗歌主题,都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最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家,毛泽东给世人留下了无数名诗,其中象征着他渊博知识和深刻思想的作品是众所周知的。
在毛诗中,毛泽东表达了他自己的价值观,并以其独特的体例表达出来。
本文的目的是从毛泽东的诗歌作品中来探究其中的体例特征,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毛泽东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毛诗中正义的体例,我们必须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出发,理解他对正义的理解。
在毛泽东所言中,“正义”是一种超越宗教和政治的概念,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体系。
可以说,毛泽东的正义观把人的一切行为,从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的改革、精神的提升,到责任的认真完成,都认定为有正义可言。
在他的诗中,毛泽东以一种十分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正义观,他的诗中既有对正义的深刻认知,又有他对社会变革的激情抒发。
毛泽东诗歌中的正义体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毛泽东强调追求共同利益。
他常常通过他的诗歌来表达追求共同利益的思想,强调要以谦卑的心态,坚持共同利益。
其次,毛泽东在他的诗中表达了要不断努力前进的思想,他强调要勇敢地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行动,坚持不断前进。
第三,毛泽东主张在行动中要以共同的力量来实现,他的诗中多次强调重视团结,把集体的力量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之中。
最后,毛泽东诗歌中强调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埋头苦干而不怕吃苦,要不断推动自己前进。
毛泽东正义的体例,在他的诗歌中有着极为明显的表现。
毛泽东的诗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更表达了一个时代的理想和共同的价值体系。
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歌,我们可以学习到他的正义观,看到他对人民的慷慨激昂,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精神。
从毛泽东的诗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正义的体例表达。
他以自己的独特诗体和深刻的思想,把正义的观念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中。
毛泽东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自己的价值观,更是后人探寻正义体例的标杆,它既激发了人们的正义感,又唤起了人们的改变的行动。
毛诗正义的体例分析毛诗正义以文言写成,属古文经学。
他对每一个字、词、句都加以说明,并附有“诂训”“声音”“谐声”“假借”等条目。
就文字学而言,这是一部标志着汉代文字学发展到高峰的著作。
毛诗正义之所以叫“正义”,原因在于它用严格的考据方法订正了古书中文字的音、义,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文字学体系。
全书分为卷首、卷一至卷五,其中卷二、卷三、卷四收入《郑笺》的诗篇解说和注释;卷六收入《诗序》,是对《诗经》篇章结构的说明;卷七收入《尔雅》注释;卷八为小序;卷九至卷十三则是史实考证,其中卷九记载了《左传》中有关周室史实和人物事迹,而且采用的是反问的形式,即是说,并非直接答复《左传》中人物的询问,但间接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卷十四考证典制;卷十五为杂考。
共计73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学专著,也是中国最早的典制和语言学著作。
它使中国古代的文字学和训诂学开始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它也把文字学研究推进到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新阶段。
同时,这一部书的出版,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音韵学的发展,使汉语音韵学开始由片断的研究走向相对独立的学科,促进了我国传统音韵学的建立。
毛诗正义用“诗本义”与“后义”的区别来划分诗篇的内容,又用“训诂”的方法解释经传中的古义,而对每一个字、词、句都加以解释。
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阐明每一篇的内容,所以只列出其中一个字,一句,甚至一字,再逐句详细注释,尽量把字、词、句的意思讲明白,尽可能把每一篇的真正含义和各章之间的联系讲清楚。
因此,注释的字数不仅少,而且浅显易懂。
为了解决《诗经》中疑难词句的辨析问题,毛诗正义还引进了新的校勘、考据学方法。
除了参考先秦古籍外,《诗经》每篇的异文、脱文都加以详细的考证。
每一篇的具体问题如何考证,每一类文字如何辨析,都写得很明确,方法也十分简便易行。
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才能够在我国的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系统、详尽的考证资料,还给予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具有极大的价值,被誉为“承续《尔雅》而来的集大成之作”。
1.诗教指以《诗经》来教化人,教化的目的在于使人温柔敦厚,温柔敦厚是一种受推崇的性格修养和礼节品质。
2.毛传指为传授诗经所写的注解,毛传由大毛公毛亨开始,再传给和小毛公毛苌完成的。
对后世影响很大,对解读诗经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郑笺汉·郑玄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
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对毛诗进行注解,谦虚而称为笺
4主文而谲谏,主文指不直接陈述而用比喻的手法叫做主文,委婉讽刺叫做“谲谏”
5四始六义“四始者,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兴观群怨?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7三纲领,八条目
三:明德,新民,至善。
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中庸章句: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
9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既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使自己到德行既高尚文明,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10史迁司马迁;体例;历史地位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笔法孔子首创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叙述事实来表现思想倾向而不是直白的议论性文辞;秉笔直书秉笔直书,指写
指《史记》、《汉书》等以文章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
;正史
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11厚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12含章可贞
有美德而不显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