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据采集与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基础数据采集与管理

一、数据采集的步骤:①设计数据调查问卷②编写填表指要向导

③精心安排组织实施

数据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的一种组织职能。

二、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在研究主体上讲,是指如何从宏观上

把握、控制数据的调查与采集;从研究客体上讲,是如何引导被调查者准确、客观的提供相关数据信息。

一、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第一,数据库的规划。数据库管理员将与管理人员一道定义公司数据的管理模式,与用户一道定义其子模式。

第二,数据库的实现。包括创建和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规范一致的数据库,以及建立并实施使用数据库的政策和过程。

第三,数据库的运行。包括培训数据库用户并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帮助。

最后,数据库的安全。

二、数据的调查与采集遵循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

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ERP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企业信息的整合,而信息的载体和表达都要通过数据完成。对项目实施来讲,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难度最大。

而且数据的正确性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许多程序正确运行的基础,为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施ERP,下面谈一下如何快速、低成本、低错误率地完成基础数据准备。

第一步:确定工作范围

首先根据ERP项目范围确定哪些数据需要准备,然后确定参与

部门和人员配备,进而确定工作计划,切记不可将所有工作只交给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做,必须对此项工作的艰难程度有充分的认识。工作计划中还要注意安排定期的会议,以方便工作人员之间沟通。

第二步:建立必要的编码原则

ERP软件对数据的管理是通过编码实现的,编码可以对数据进行唯一的标识,并且贯穿以后的查询和应用,建立编码原则是为了使后面的工作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原则,也为庞杂的数据确定了数据库可以识别的唯一标识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切不可急于求成,忽略了这些重要的工作。

第三步:建立公用信息

建立的公用信息包括公司、子公司、工厂、仓库、部门、员工信息、货币代码等基本信息。这些数据会在其他基础数据中被引用,并且数据量不大,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完成。如果整理其他数据的时候发现缺少公用信息再补的话,整体效率和进度会大打折扣。

第四步:BOM结构的确定(根据企业情况可选)

如果企业应用生产系统、计划或产品研发模块,BOM就是必须的基础数据。这里首先应该明确原料到半成品、半成品到产品的级次关系,这步工作的难点是半成品设定的问题。如果半成品设定层次少或层次不设定,今后的统计分析就不能细化;如果半成品设定多,就会大大增加数据量。如果遇到下列情况,那么半成品要设置编码管理:对半成品建立库存账、或者采用安全库存管理、半成品对外销售

或用于售后服务,除此以外半成品尽量不用编码,也不用录入软件系统,BOM 每多一层,相应增加BOM数据量的同时还会增加物料信息的数据量,我个人的观点是尽量少的BOM阶次可以使这项工作处于可控状态。

第五步: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原来的离散数据从不同部门集中

在这些离散数据中,仅物料基本信息一项,字段就包括生产、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的信息。在这步中,应利用统一格式的表格在各个部门间交叉流转,让各部门将与自己相关的数据填入表格,完成后传递给下个部门,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此步工作。在工作中应注意传递的安排,传递路径需提前确定。为了保证工期,可以让不同部门同时开始,然后交叉传递,或者一个部门完成一小部分后就传递给下个部门。同时,将每张发出的表格统一编号(唯一),并在部门间交接时作好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进度,还能避免数据丢失。

第六步:数据检查

(1)完整性检查(2)正确性检查:(3)唯一性检查

第七步:将数据录入软件系统

录入前应该将基础数据原始档案归档,对于以电子文档保存的数据,应该将数据备份好,并注明整理人员、完成时间和最后版本,

如果是打印的纸介质,应该将其保存在专门的文件柜中,作为重要文档管理。

第八步:系统检核

完成录入工作后仍然不能彻底放松,必须再次检查,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软件程序测试数据,例如将数据库备份成一个新的数据库,将企业常用的流程在新数据库中做一遍,通过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来验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