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主要话统指标优化-20100509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39
TD网络优化,问题分析1 弱覆盖原因分析小于-弱覆盖指的是覆盖区域导频信号的RSCP 小于-95dBm。
弱覆盖的原因主要分为:。
弱覆盖的原因主要分为:设备系统问题:设备系统问题:设备系统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覆盖范围的减小。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建设发展导致环境的变化,高大建筑物层出不穷严重阻挡信号的传播。
规划问题:规划问题:网络规划仿真的真实准确程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分析低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的覆盖区域,手机通常无法驻留小区,如果导频信号RSCP 低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的覆盖区域,手机通常无法驻留小区,无法发起位置更新位置登记,而出现发起业务时无法接入网络或掉网的情况。
位置更新和无法接入网络或掉网的情况法发起位置更新和位置登记,而出现发起业务时无法接入网络或掉网的情况。
解决措施针对设备硬件异常引起的弱覆盖,为了保证全网的稳定性只能进行更换。
针对设备硬件异常引起的弱覆盖,为了保证全网的稳定性只能进行更换。
其他由于环优化来解决的:境及规划导致的弱场都可以通过RF 优化来解决的:可以通过增强导频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等方法来优化覆盖。
新建基站,或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叠深度加大,保证一定大小的切换区域,同时要注意覆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越区覆盖。
对于凹地、山坡背面等阻挡引起的弱覆盖区可用新增基站或RRU,以延伸覆盖范围;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定向天线等方案来解决。
2 越区覆盖原因分析: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小区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小区的覆盖区域内某些小区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小区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天馈系统:天馈系统:站间距较小、站点密集的情况下,天线太高、下倾角设置不够大或基站发射功率过高,使该小区信号覆盖较远。
TD-LTE网优KPI指标优化工作指导手册目录1 ................................................................................................................... 前言22KPI优化的工作流程及内容 (3)2.1KPI优化工作总体流程 (3)2.2KPI优化工作内容 (4)2.2.1KPI数据生成 (4)2.2.2KPI数据分析 (4)2.2.3问题处理 (5)2.2.4问题跟踪和核查 (5)2.3KPI优化工作逻辑图 (6)3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优化 (6)3.1理论介绍 (6)3.2指标定义 (7)3.3信令流程及失败原因 (7)3.3.1正常过程 (7)3.3.2异常过程 (8)3.4优化方法介绍 (9)3.4.1上行随机接入的问题 (11)3.4.2小区重选参数问题 (11)3.4.3下行初始发射功率偏低问题 (11)3.4.4上行初始功控问题 (11)4ERAB建立成功率 (11)4.1理论介绍 (11)4.2指标定义 (13)4.3信令流程及失败原因 (13)4.3.1正常过程 (13)4.3.2异常过程 (14)5切换成功率优化 (17)5.1理论介绍 (17)5.2指标定义 (17)5.3信令流程 (18)5.3.1正常过程 (18)5.4优化方法介绍 (20)5.4.1切换信令流程 (20)5.4.2涉及话统打点 (22)5.4.3切换问题分类 (24)6无线掉线率优化 (27)6.1理论介绍 (27)6.2指标定义 (29)1 前言话统KPI是中国移动考核项之一,也是对网络质量的最直观反映。
日常话统监测是进行网络性能检测的一种有效手腕。
通过日监测,识别突发问题小区,将问题消除在低级阶段。
通过周监测,识别网络性能持续短木板小区,针对性的进行提升优化。
话统KPI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接入性指标、维持性指标、移动性指标、业务量指标、产品运行类指标、系统可用性指标和网络资源利用率指标。
1)功率调整RS、Pa、Pb决定了PDSCH每个RE上的功率。
PDSCH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带RS的A 类符号,一种是带RS的B类符号,如下图所示:其中:Pb如下表所示:即设置了RS功率后,通过Pa确定A类符号上的功率,再通过Pb确定B类符号上的功率。
另外,只有当A类符号和B类符号上的功率相等时,RRU功率才能完全利用,Pa/Pb各种组合时的功率利用率如下表所示:现网LTE功率使用20W,CRS/Pa/Pb设置为12.2/-3/1。
在覆盖较好,负载较轻时,可以通过将CRS/Pa/Pb设置为9.2/0/0,即减少CRS功率,同时提升数据RE功率,提升吞吐率。
要求覆盖较好是因为,CRS功率有所降低;要求负载轻,是因为数据RE发生功率增大,会对邻区带来较大干扰。
由于高铁小区邻区少,负载轻,将功率调整为9.2/0/0后,会有助于提升吞吐率。
因存在弱覆盖,如下几个站点功率设置为122:311,312,316,380,126,196,227和362,其他站点均按照如下方式设置:MOD PDSCHCFG:LocalCellId=0, ReferenceSignalPwr=92;MOD CELLDLPCPDSCHPA: LocalCellId=0, PaPcOff=DB0_P_A;MOD PDSCHCFG: LocalCellId=0, Pb=1;2)MIMO模式高铁场景下,由于信道变化太快,估计的BF权值不能反应实时的信道条件,因此建议关闭BF。
MOD CELLALGOSWITCH: LocalCellId=0, BfAlgoSwitch=BfSwitch-0;SPC290版本可配置TM2,TM3,自适应,建议配置固定TM3。
MOD MIMOADAPTIVESWITCH=NO_ADAPTIVE,FIXEDMIMOMODE=TM3;3)PDCCH符号数建议配置为初始1,自适应。
MOD CELLPDCCHALGO: LocalCellId=0, InitPdcchSymNum=1, PdcchSymNumSwitch=ON;当多用户测试时,建议设置为3.MOD CELLPDCCHALGO: LocalCellId=0, InitPdcchSymNum=3, PdcchSymNumSwitch=OFF;4)开启IBLER自适应有助于提升小区边缘处的MCS。
TD网优思路与优化措施TD-SCDMA大规模网络建设即将开展,与其他制式网络相同,TD-SCDMA网络也会经历规划,优化的阶段,并且TD-SCDMA的网络优化在网络建设,运维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
通过网络优化可以优化网络规划的结果,规避由网络规划不准确带来的一些弊端,使网络性能全面提高,并且同时指导下一阶段的网络规划工作。
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1)容量指标:反映容量的指标是上下行负载(2)覆盖指标:反映覆盖的指标有PCCPCH强度、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和覆盖里程比等,PCCPCH强度是反映覆盖质量的关键参数,覆盖里程比是反映网络整体覆盖状况的综合指标。
覆盖的问题主要有无覆盖、越区覆盖、无主覆盖等,覆盖问题容易导致掉话和接入失败,是优化的重点。
(3)质量指标:对于语音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是误帧率;对于数据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主要是吞吐率和时延。
(4)接入指标:反映接入指标的参数是业务接入完成率。
移动台发起接入请求,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移动台不能建立相应的业务连接,则认为接入失败,但是接入失败不包括由于基站主动拒绝而导致不能建立连接(呼叫阻塞)的情况。
导致接入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无覆盖、越区覆盖、临区列表不合理以及协议不完善等。
(5)成功率指标:反映成功率指标的参数是业务的掉话率。
导致掉话的主要原因有PCCPCH污染、覆盖不良、无主PCCPCH以及临区设置不合理等。
(6)切换指标:反映切换指标的参数是切换成功率。
(一)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指导思想与原则移动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定的成本下,在满足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设一个容量和覆盖范围都尽可能大的无线网络,并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扩容的要求,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对投入运营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
同时了解网络的发展依据,为扩容提供依据。
TD网优思路与优化措施TD-SCDMA大规模网络建设即将开展,与其他制式网络相同,TD-SCDMA网络也会经历规划,优化的阶段,并且TD-SCDMA的网络优化在网络建设,运维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
通过网络优化可以优化网络规划的结果,规避由网络规划不准确带来的一些弊端,使网络性能全面提高,并且同时指导下一阶段的网络规划工作。
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1)容量指标:反映容量的指标是上下行负载(2)覆盖指标:反映覆盖的指标有PCCPCH强度、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和覆盖里程比等,PCCPCH强度是反映覆盖质量的关键参数,覆盖里程比是反映网络整体覆盖状况的综合指标。
覆盖的问题主要有无覆盖、越区覆盖、无主覆盖等,覆盖问题容易导致掉话和接入失败,是优化的重点。
(3)质量指标:对于语音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是误帧率;对于数据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主要是吞吐率和时延。
(4)接入指标:反映接入指标的参数是业务接入完成率。
移动台发起接入请求,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移动台不能建立相应的业务连接,则认为接入失败,但是接入失败不包括由于基站主动拒绝而导致不能建立连接(呼叫阻塞)的情况。
导致接入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无覆盖、越区覆盖、临区列表不合理以及协议不完善等。
(5)成功率指标:反映成功率指标的参数是业务的掉话率。
导致掉话的主要原因有PCCPCH污染、覆盖不良、无主PCCPCH以及临区设置不合理等。
(6)切换指标:反映切换指标的参数是切换成功率。
(一)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指导思想与原则移动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定的成本下,在满足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设一个容量和覆盖范围都尽可能大的无线网络,并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扩容的要求,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对投入运营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
同时了解网络的发展依据,为扩容提供依据。
TD中ATU做H业务测试,平台指标统计有一个链路层的平均BLER,软件中有一个Trch BLER和一个Transport Channel BLER,后台KPI统计中一个CS域和PS域的误块率。
这么多的误块率让我凌乱了,能不能来个专家说明一下,有什么区别?我们平时优化BLER 的时候针对的是哪个?其实简单区分就是测试软件看见的误码是下行的,OMC后台统计出来的误码是上行的,平时优化是要搞清楚到底是下行还是上行误码存在问题,至于CS和PS误码则是在这基础上再进行的按业务类型细化区分,一般优化措施是结合无线环境,基站故障,传输质量和进行某些参数调整进行优化.(搞清楚各种误码,按不同性质对有问题的误码进行优化以解决问题)TD误码率BLER高的原因有哪些原因比较多1、设备问题2、无线环境问题2.1、弱覆盖、干扰2.2、功控参数设置不合理3、终端问题现阶段优化一般为功控参数调整,频率优化、天馈调整载干比低;传输质量不好,或者传输接地异常;RRU异常;BBU异常。
一般排查顺序从上到下上下行干扰大概了解的有弱覆盖、上行链路有干扰、设备异常、同频干扰/导频污染,不知道对不对了造成TD下载速率低的可能情况???20121126集团考核!网格内的小区调制方式一致,应该跟调制方式无关,因为同样的调制方式其他小区下载速率正常。
测试时CDT跟踪,没有发现资源部足。
无上行干扰,无线环境较好。
但是下载速率还是低。
什么原因呢?1.资源问题:如传输受限等等2.载频配置:如配置的资源池不足3.查询是否用户数较多而载波资源不足4.无线上,看看是否存在覆盖受限,下行频点干扰5.切换关系是否合适。
填空题1.TD-SCDMA突发的数据部分由信道码和扰码共同扩频。
信道码是一个 OVSF码,扩频因子可以取 1、2、4、8、16 。
2.在中国,分配给TDD模式的频率资源共 155 Mhz,单载波带宽1.6M,可供使用的频点有 93 个。
因此,TD-SCDMA系统的频率资源丰富。
3.时隙结构即突发结构,TD-SCDMA系统共定义了4种时隙类型,分别是:DwPTS、UpPTS、GP和TS0~TS6常规时隙。
4.TD-SCDMA使用的双工模式是 TDD ,载波带宽是1.6M,码片速率是 1.28Mcps 。
5.TD的一个子桢时长 5 ms 。
6.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流在QPSK调整和扩频前称为比特,进行QPSK调制后称为符号,将符号扩频后输出,称为码。
7.一个TD桢里面的三个特殊时隙的名称DwPTS、 UpPTS、GP8.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中TDD模式可用的频段为(2010~2025M),(1880~1920M ),( 2300~2400M )9.TD-SCDMA系统中下行同步码一共有 32 个,上行同步码有 256 个,扰码有 128个,Midamble码 128 个。
10.TD-SCDMA目前使用的频段是 2010~2025 ,可以分为 9 个频点。
11.手机在空闲状态下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叫做小区重选。
12.手机接收到的RSCP 指的是小区 PccPch 信道上的码功率值。
13.TD-SCDMA使用的关键技术有(回答其中六个即可)TDD技术、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14.在 TD-SCDMA 系统中,单载波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2.8Mbps。
15.TD-SCDMA 使用的调制技术为 QPSK和 16QAM。
16.在 TD-SCDMA 系统中,可视电话业务的速率是 64kbps。
17.TD-SCDMA 系统可以支持5种不同的上下行时隙比,分别是 1:5、4:2、3:3、2:4、1:5。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爱立信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指标体系V1.02007年6月15日目录1第一章无线负荷和系统资源类PI (11)1.1流量指标 (11)1.1.1Iu CS业务流量 (11)1.1.2Iu PS业务流量 (12)1.2误块率 (13)1.2.1上行误块率 (13)1.3系统资源利用率 (14)1.3.1处理器的平均负荷 (14)1.3.2小区码资源占用率 (15)1.3.3寻呼拥塞率 (16)1.3.4Iu口拥塞率 (17)1.4最坏小区比例 (18)1.4.1意义 (18)1.4.2定义 (18)1.4.3计数器说明 (18)1.4.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18)1.4.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18)1.4.6RNC版本 (18)1.5超忙小区比例 (19)1.5.1意义 (19)1.5.2定义 (19)1.5.3计数器说明 (19)1.5.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19)1.5.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19)1.5.6RNC版本 (19)1.6超闲小区比例 (20)1.6.2定义 (20)1.6.3计数器说明 (20)1.6.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0)1.6.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0)1.6.6RNC版本 (20)1.7电路域话务量 (20)1.7.1意义 (20)1.7.2定义 (20)1.7.3计数器说明 (21)1.7.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1)1.7.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1)1.7.6RNC版本 (21)1.8分组域流量 (22)1.8.1意义 (22)1.8.2定义 (22)1.8.3计数器说明 (22)1.8.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3)1.8.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3)1.8.6RNC版本 (23)1.9小区的时隙接收功率最大值、平均值(RTWP) (23)1.9.1意义 (23)1.9.2定义 (23)1.9.3计数器说明 (23)1.9.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3)1.9.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3)1.9.6RNC版本 (23)1.10时隙发射功率最大值、平均值 (24)1.10.2定义 (24)1.10.3计数器说明 (24)1.10.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4)1.10.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4)1.10.6RNC版本 (24)1.11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 (24)1.11.1意义 (24)1.11.2定义 (24)1.11.3计数器说明 (25)1.11.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5)1.1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5)1.11.6RNC版本 (25)1.12PS域下行重传率(RLC层) (25)1.12.1意义 (25)1.12.2定义 (25)1.12.3计数器说明 (25)1.12.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6)1.12.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6)1.12.6RNC版本 (26)2第二章呼叫建立特性类PI (27)2.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 (27)2.1.1意义 (27)2.1.2定义 (27)2.1.3计数器说明 (28)2.1.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8)2.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9)2.1.6RNC版本 (29)2.2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29)2.2.2定义 (29)2.2.3计数器说明 (29)2.2.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9)2.2.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9)2.2.6RNC版本 (29)2.3RAB建立成功率 (30)2.3.1意义 (30)2.3.2定义 (30)2.3.3计数器说明 (31)2.3.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1)2.3.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1)2.3.6RNC版本 (31)2.4无线接通率 (31)2.4.1意义 (31)2.4.2定义 (31)2.4.3计数器说明 (32)2.4.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2)2.4.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2)2.4.6RNC版本 (32)3第三章呼叫保持特性类PI (32)3.1无线电路域掉话率 (33)3.1.1意义 (33)3.1.2定义 (33)3.1.3计数器说明 (33)3.1.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3)3.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4)3.1.6RNC版本 (34)3.2无线分组域掉线率 (34)3.2.2定义 (34)3.2.3计数器说明 (34)3.2.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4)3.2.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4)3.2.6RNC版本 (34)3.3掉话率 (35)3.3.1意义 (35)3.3.2定义 (35)3.3.3计数器说明 (35)3.3.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5)3.3.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5)3.3.6RNC版本 (35)3.4无线掉话率扩展 (35)3.4.1意义 (35)3.4.2定义 (36)3.4.3计数器说明 (36)3.4.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6)3.4.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6)3.4.6RNC版本 (36)3.5电路域业务掉话比 (36)3.5.1意义 (36)3.5.2定义 (36)3.5.3计数器说明 (37)3.5.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7)3.5.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8)3.5.6RNC版本 (38)4第四张移动性管理特性类PI (38)4.1同频硬切换成功率 (38)4.1.2定义 (38)4.1.3计数器说明 (39)4.1.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9)4.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9)4.1.6RNC版本 (39)4.2异频硬切换成功率 (39)4.2.1意义 (39)4.2.2定义 (39)4.2.3计数器说明 (40)4.2.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40)4.2.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40)4.2.6RNC版本 (40)4.3同频接力切换成功率 (40)4.3.1意义 (40)4.3.2定义 (41)4.3.3计数器说明 (41)4.3.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41)4.3.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41)4.3.6RNC版本 (41)4.4异频接力切换成功率 (41)4.4.1意义 (41)4.4.2定义 (42)4.4.3计数器说明 (42)4.4.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42)4.4.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43)4.4.6RNC版本 (43)4.5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TD-SCDMA->GSM) (43)4.5.2定义 (43)4.5.3计数器说明 (44)4.5.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44)4.5.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44)4.5.6RNC版本 (44)4.6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TD-SCDMA->GPRS,UTRAN发起) (44)4.6.1意义 (44)4.6.2定义 (44)4.6.3计数器说明 (45)4.6.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45)4.6.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45)4.6.6RNC版本 (45)4.7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TD-SCDMA) (45)4.7.1意义 (45)4.7.2定义 (46)4.7.3计数器说明 (46)4.7.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46)4.7.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46)4.7.6RNC版本 (47)5第5章无线负荷数据表 (47)5.1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 (47)5.2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 (47)5.3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 (47)5.4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 (47)5.5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 (48)5.6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 (48)5.7UTRAN发起寻呼类型1成功次数 (48)5.8UTRAN发起寻呼类型1失败次数 (48)5.9Iu口拥塞次数 (48)5.10电路域RAB指配请求建立的RAB数目 (48)5.11分组域RAB指配请求建立的RAB数目 (49)5.12电路域话务量 (49)5.13确认模式下重传的分组域RLC包的个数 (49)5.14发送分组域RLC包的个数 (49)5.15分组域上行流量 (49)5.16分组域下行流量 (50)5.17码资源占用个数 (50)5.18时隙载频最大接收功率 (50)5.19时隙载频接收功率 (50)5.20时隙载频最大发射功率 (50)5.21时隙载频发射功率 (51)6第6章无线性能数据表 (51)6.1RRC连接请求次数 (51)6.2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51)6.3电路域RAB指配建立成功的RAB数目 (51)6.4分组域RAB指配建立成功的RAB数目 (51)6.5按原因分类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RAB数目 (52)6.6按原因分类RNC请求释放的分组域RAB数目 (52)6.7按业务速率分类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RAB数目 (52)6.8RNC内同频硬切换出尝试次数 (52)6.9RNC内同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 (52)6.10RNC间同频硬切换出尝试次数 (53)6.11RNC间同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 (53)6.12RNC内异频硬切换出尝试次数 (53)6.13RNC内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 (53)6.14RNC间异频硬切换出尝试次数 (53)6.15RNC间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 (53)6.16电路域系统间小区间硬切换出请求次数 (54)6.17电路域系统间小区间硬切换出失败次数 (54)6.18分组域系统间小区间硬切换出请求次数 (54)6.19分组域系统间小区间硬切换出失败次数 (54)1第一章无线负荷和系统资源类PI1.1流量指标流量统计指标反映了系统的负荷情况。
浅析TD室内分布系统用户感知度和KPI指标提升优化建设TD室内分布系统后,当室内信号满足覆盖指标要求时,并不能完全改善楼宇内的用户感知度,本文从系统的角度,阐述系统的优化手段以改善用户感知度和KPI指标的提升。
1.概述随着城市规模和大型建筑的建设,造成无线网络的覆盖质量的下降。
在大型建筑内部形成无线信号覆盖的盲区和弱区,中间楼层形成多个基站同时覆盖的干扰区,高楼层形成无线信号覆盖的孤岛区。
针对TD-SCDMA网络来说,由于TD-SCDMA的工作频段约为2000MHz,与2G 网络相比,频率损耗增加了7dB,导致TD-SCDMA网络在室内覆盖的问题更加突出,TD-SCDMA 网络的优势在于数据业务和VP业务,根据NTT DOCOMO的数据分析,3G约有70%的业务量发生在室内,同时大量的高端用户均在大型建筑内部(写字楼、商场等),因而室内的良好覆盖在TD网络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TD网络也是一个CDMA自干扰网络,因而完成室内信号的良好覆盖,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室内信号的覆盖广度和深度,达到室内外协同覆盖,提升整体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度。
TD室内分布系统的解决方案依然是传统的射频同轴电缆分布系统,信号源采用宏站、微站、BBU+RRU,同时基于投资成本和工程施工难度和快速性,采用TD干放作为信号的中继和覆盖的延伸,仍是一种优选的方案。
框图如下:室内用户感知度和KPI指标提升,可以通过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使大型楼宇的室内区域完成良好的覆盖。
不过不应只局限于室内天馈系统的建设,应对电磁环境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优化手段,达到相应目标。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仅能改善内部的覆盖盲区和弱区的用户感知度。
例如针对高楼部分的干扰和其他指标的恶化,通过提高覆盖区域的覆盖电平的方法,手段单一同时收效甚微,需要依靠室内外的协同规划。
以下结合优化案例,对CS业务无线接入成功率的KPI指标优化以及高层乒乓切换的用户感知度优化,阐述本文的优化思路。
数据业务专题优化5.8.3.1 GPRS网络无线侧优化从网络拓扑结构角度,无线侧部分侧重于BSS部分,包括无线空口、Abis、G-Ater、GP 等网络单元。
基与优化的最终目标—EGPRS的指标提升以及提升用户感知,可以将现有影响EGPRS 性能众多的因素进行分解和划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容量资源的优化、无线环境的优化、EGPRS参数优化、核心网优化以及数据业务终端和上层应用优化等内容。
如下图所示:优化前期对网络性能进行完整的评估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制定比较合理的优化目标;同时可以对网络的现状和潜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为后期的网络优化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常在网络性能调查的时候,可以分成三个方面:KPI指标收集和分析。
OSS KPI主要包括数据业务质量、移动性能指标、无线、GP、Gb/Iu_PS的拥塞情况;外场DT和CQT测试。
基于外场的测试在获取无线环境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反映用户终端的实际感知度,主要包括无线信号强度、C/I、CS/MCS的分布情况、时隙分配情况、BLER、RLC层吞吐率、小区重选和路由区更新的频繁程度;核心网侧的信令跟踪和分析。
主要分析Gb、Iu_PS、Gn、Gi侧信令,分析用户行为情况。
综上所述,数据业务端到端优化无线侧工作内容概述如下:1、GPRS优化评估测试在项目开始前期将根据局方提供的路段和测试点进行GPRS优化评估测试,以此对现网中数据业务的性能进行初步了解,借此辅助项目中后期对于GPRS的优化,并根据后期复测情况体现优化效果。
测试包括DT和CQT测试。
测试项目包括EDGE下载速率,FTP下载速率以及WAP首页显示时延等。
GPRS优化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测试优化,GPRS网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主动测试来发现并解决,通过实地的测试可以更好的优化GPRS网络,提升GPRS网络服务质量,如下图:2、测试问题点分析处理GPRS是承载在GSM网络之上的,因此它也和GSM网络优化有着共同之处――无线环境优化。
KPI指标及影响指标的参数(仅供各位兄弟参考)无线接通率的相关参数RRC 建立成功率涉及到并且可以修改的主要参数:1。
SCCPCH功率(SCCPCH功率)2。
SRB Initial SIR Target(SRB的初始SIR target)3。
ULINTERFERERSV (上行干扰余量)4. DLINTERFERERSV(下行干扰余量)5。
MAXDLINITPWR (最大下行开环功率)6. MINDLINITPWR (最小下行开环功率)7。
MAXDLTXPWR(RRC链路最大发射功率)8。
MINDLTXPWR(RRC链路最大发射功率)9。
QRXLEVMIN(最小驻留电平)10..UPPCH的发射功率;11. Upshifting的偏移,目前建议使用自动偏移.12 FPACH的接入功率,正常情况下该参数设置270——300之间。
在压缩覆盖范围的区域可以适当调低;RAB 建立成功率涉及到并且可以修改的参数(目前RAB 建立成功率很高)1。
ULINTERFERERSV上行干扰余量(参见RRC建立成功率)2。
DLINTERFERERSV下行干扰余量(参见RRC建立成功率)3。
MAXDLINITPWR(参见RRC建立成功率)4. MINDLINITPWR(参见RRC建立成功率)5. DEFAULTDLISCPMEAS(缺省下行ISCP测量值)6。
DEFAULTPATHLOSS (缺省路损)7. MIDRATERLACTTIMEDEFOFFV AL(中速率业务的激活时间)8. HIGHRATERLACTTIMEDEFOFFV AL(高速率业务的激活时间)9。
OAMGUARDV ALFORLOWRATE(低速率业务保护时间)10. OAMGUARDV ALFORMIDRATE(中速率业务保护时间)11。
OAMGUARDV ALFORHIGHRATE(高速率业务保护时间)12。
MAXDLTXPWR(RB链路最大发射功率)13. MINDLTXPWR(RB链路最大发射功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