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3)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概念;2.了解不同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方式;3.通过实例分析与探讨激发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概念;2.了解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分析探究动物生存的本领;2.引导学生思考适应环境的必要性。
教学流程导入环节(15分钟)1.给学生放一段短小精悍的视频,引发学生探究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视频中,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为什么它们需要适应环境。
捕捉信息(25分钟)1.老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多个动物的实例;2.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动物,找出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3.向全班搜集学生发现的内容,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讲解。
探究探讨(50分钟)1.分组探究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其他地方,找出多种适应环境的实例(不只是动物),并上交到老师处;2.对于每一个实例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就实例进行探究讨论;3.老师对探究结果进行筛选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灵活处理(15分钟)针对学生提问,进行问题解答。
课后延伸1.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适应环境?2.带领学生观察当地的自然环境,找出在这个环境下,生物有哪些适应本领?3.对于自己找到的生物适应本领进行思考和讨论。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物和其他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并通过探究讨论学习到适应环境的必要性。
孩子们通过找到多种适应环境的实例,全面了解了动物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2.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3.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科学知识:1.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2.知道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3.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
2、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
3于进行发明创造,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难点:分析斑马条纹混淆视觉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1、播放《变色龙》录像。
2、谈话:在刚才的画面上看到了什么?3、提问:它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4、动物们的哪些本领是有利于生存的?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
二、给动物的本领分类1、谈话:大家刚才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生存本领,我们来给它们分类。
2、集体讨论。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捕食安家保护自己4、谈话:上课前大家已经找到许多关于动物生存本领的资料,给资料分分类,可以根据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
5、学生自由分成捕食、安家等小组。
6、小组互相交流并讨论。
三、交流信息,探讨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1、各小组分组汇报(形式自选),交流补充。
(1)各种动物怎样捕食?捕食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2)各种动物怎样安家?安家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3)各种动物有哪些保护自己的高招?2、交流、补充还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3、讨论: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示,想到哪些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方案?(1)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用图、语言或简单实验、制作介绍方案。
四、巩固、延伸每组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设计、实施自己的新方案,做出作品或设计图进行展示。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第二课的内容。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构建的。
而《有利于生存的本领》紧接着第1课《寻找生物的家园》,在第1课认识生物离不开具体生活环境的基础上,重在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使学生了解它们适应环境的一些生存本领,进一步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同时,也渗透了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易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2)知道一此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3)认识动植物有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书刊、影视等媒体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学生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3)学会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4)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2)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四、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学习难点:认识动植物有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乌贼》视频。
2.师: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生:海洋,珊瑚,砂石······师:还有其他发现吗?生:我还看到了有个东西在动。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乌贼,它的身体在动。
生:(兴奋)在哪?在哪?······看不清,到底在哪儿?生:指画面说具体位置。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从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科学知识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知道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1、播放《变色龙》录像。
2、谈话:在刚才的画面上看到了什么?3、提问:它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4、动物们的哪些本领是有利于生存的?(学生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查找各种动物生存的本领)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
二、给动物的本领分类1、谈话:大家刚才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生存本领,我们来给它们分类。
2、集体讨论。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捕食安家保护自己4、谈话:上课前大家已经找到许多关于动物生存本领的资料,给资料分分类,可以根据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
5、学生自由分成捕食、安家等小组。
6、小组互相交流并讨论。
三、交流信息,探讨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1、各小组分组汇报(形式自选),交流补充。
(1)各种动物怎样捕食?捕食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2)各种动物怎样安家?安家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3)各种动物有哪些保护自己的高招?2、交流、补充还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3、讨论: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示,想到哪些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方案?(1)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用图、语言或简单实验、制作介绍方案。
四、巩固、延伸每组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设计、实施自己的新方案,做出作品或设计图进行展示。
教学片断赏析“看录像,找变色龙”教学片断师:你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些树木和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第二课的内容。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构建的。
而《有利于生存的本领》紧接着第1课《寻找生物的家园》,在第1课认识生物离不开具体生活环境的基础上,重在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使学生了解它们适应环境的一些生存本领,进一步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同时,也渗透了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能设计实验验证仙人掌的水分储存在茎里。
▲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认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生存环境的丰富多彩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奇特有趣。
▲想知道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容,爱提出与此相关联的问题;重视证据。
▲意识到要爱护生命,要为生物的生存创设合适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难点:认识动植物有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四、教学设计(一)、课始检测,小组展示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课前大家根据老师推送的资源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哪位同学想来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一名学生展示:沙漠:仙人掌胡杨树骆驼沙漠蜥蜴玫瑰等。
草原:羚羊角马长颈鹿斑马狮子猎豹。
海洋:藻类水母海龟鱼类。
极地:苔藓地衣企鹅磷虾北极熊。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师:看来课前做了充分的了解,给你加1分。
请回。
(二)、任务导学,合作探究师:课前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丰富,那么这些生物为什么能在这些环境中生存,他们到底有哪些独特的生存本领呢?同学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分组探究这四种环境中代表动植物的生存本领。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1、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2、列举出骆驼适应环境的本领,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3、意识到尊重动植物适应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教学难点:骆驼耐旱原因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动手实验: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用自己小组中的材料动手做这个实验。
实验要求:(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稍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揭晓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2、仔细观察:(1)同学们刚刚展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现在再来看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段视频中有哪些动物?它们都生活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中?(2)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3、教师追问:为什么这些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板书课题)。
4、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二、人士动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本领(一)观察讨论“沙漠之舟”——骆驼的本领1、谈话: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了那么多种动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漠动植物生存的本领,你知道被称为“沙漠之舟”的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沙漠中骆驼的图片,口述:为什么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骆驼还能行走自如呢?2、请同学们按要求观察图片,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分享后说说骆驼的生存本领,并填写表格:骆驼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3、学生探究后汇报自己小组的收获,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本领。
4、交换各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二)人是沙漠植物——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本领。
1、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骆驼的本领,说明大家探究的能力都很强,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请打就帮老师解决一下好吗?(出示两盆花)口述:这是二十多天前我买来的两盆花,一盆仙人掌,一盆宝石花,回来后我把它们放在窗台上,忘了给花浇水,结果仙人掌郁郁葱葱的,宝石花枯死了。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一些生存本领,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并通过对动物生活环境的观察和研究,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动物生存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动物的生存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方面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动物的生存本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生存本领,知道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生存本领。
2.难点: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培养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动物的生存本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动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概念,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存本领。
3.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具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动物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动物适应环境的其他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5.总结提升:对动物的生存本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动物生存本领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讲解生物的各种适应性和适应技能。
这一单元是小学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掌握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适应环境过程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在12-14岁,处于小学生物教学的关键时期。
此时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操作和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本节课涉及的学科知识比较丰富,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常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2.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如捕食本领等;3.熟练掌握生物适应技能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发展学生实验观察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唤起学生对生物和自然的情感,提高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2.生物适应技能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教学生物多样性尊重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一个巨大的能量条形图,让学生从中了解一些生物的能量需求。
2.通过问题引导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猜测这些生物获得这些能源的方式。
2.探究活动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主要内容——生物的适应性和适应技能。
2.讲解种种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本领和技能,比如飞行、攀爬、捕食、伪装等。
3.配合实物或模型,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物用来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鼓励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丰富他们的生物学知识。
4.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研究生物捕食本领的分类和应用技巧,以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操作1.安排生物实验,如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取食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真正的生物适应技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本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探究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本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观察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等。
3.布置教室,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如:沙漠中的植物、动物的伪装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认识。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下《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2)知道一此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3)认识动植物有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书刊、影视等媒体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学生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3)学会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4)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2)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二、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搜集有关生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资料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能干,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的眼力。
(出示人头图)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张脸?(13)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是名不虚传!2、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看图你能找到图里的动物吗?(出示两幅动物图)竹节虫、枯叶蝶大家的眼力不错,真是火眼金睛!你发现了吗?这两种动物外形有什么特点?(竹节虫像竹子、枯叶蝶像一片枯树叶)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躲避敌害,捕捉食物,利于生存。
)3、小结,实际上在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利于生存本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生物“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板书课题: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二、探究利于生存的本领1、出示四幅环境图(沙漠、草原、浅海、极地)请看大屏幕,课前让同学们收集了这四种环境主要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呢?学生分别说一说:(1)沙漠:首先看沙漠:指生:仙人球仙人掌胡杨树骆驼沙漠蜥蜴非常好,沙漠中最典型的是仙人掌和有沙漠之舟的骆驼。
(2)草原:再看草原生活着哪些动植物?指生:牧草乔木羚羊角马长颈鹿大象斑马狮子猎豹草原上动植物多种多样,我们就让斑马和狮子作为代表(3)浅海浅海里的动植物也是丰富多样,谁来说?指生:藻类(褐藻、绿藻、)水母海龟鱼类(黄花鱼、比目鱼、石斑鱼)我们就选水母和鱼代表。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教学目标】
1.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
2.能列举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
4.意识到尊重动植物适应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教学难点】
分析斑马条纹混淆视觉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盆仙人掌、记录纸、笔,三张纸巾、一块布、一张蜡纸、一杯水,橘黄色的透视纸、黄色水笔、白纸等。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00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得30页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实验。
(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
(11)出示骆驼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
(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17)学生介绍。
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
图上是什么动物?(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么现象?
(5)交流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交流。
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8)教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讨论给动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讨论: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需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板书设计】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地点特点动植物及本领
沙漠:干旱少水仙人掌(叶厚含水多)、骆驼(驼峰贮存脂肪)
海洋:上深色下浅色水母、鱼等海洋生物(保护色)
草原:花的颜色斑马(接近自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