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四章语法一、语法的内涵和研究范围1、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规则性2、客观的规则和对客观规则的抽象3、对“语法”的多层次理智(1)语法的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客观的,一种语言只有一套)。
(2)对客观语言结构规则的描写、说明和解释。
实际指语法学。
(有主观性。
不同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系统)。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12-13: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4、大语法和小语法(1)凡是能够体现为语言结构的规则性的部分都是语法。
(大语法)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词法学(形态学)、句活学所研究的对象。
(2)只限于词和句子的构造规则。
(小语法,本书的理解)(3)有的甚至只指句子的构造规则(句法学)。
二、语法规则1、语言结构(1)结构成分:音义结合体,如语素、词、短语、句子。
(2)结构方式:成分与成分的组合,如:成绩好——好成绩。
虚素“们、看、了、呢”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道:“第、初、问”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末。
[分布]2、语法单位的内涵即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凡是能在组合的是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组合成分单位,如短语、句子,都是合义结合的。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的组合起来的规则,链条,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
(2)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仓库,潜在地,存在于人脑中。
例如:小学生的句型练习:游戏中的语词龙(组合规则)及其后接的多种可能性(聚合规则)。
三、语法单位的层级性教材中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是解构式[分解]:应该从小单位到达单位讲,建构式[组合]。
(一)句子1、概念:语言交际的基本表述单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21: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谓、表示相对完整意义有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2、句型: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张涤华等《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补充,不讲]句类:(1)句子的类型。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习题及答案现代汉语-语法部分习题及答案第四章语法一、填空题:1.实词可分为_____;谓语和加法,包括副词和____;。
2.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基于短语的基本类型。
3.词组或句子开头既有时间名词又有处所名词,后面不是主谓词组,而是其他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词组,这时的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充当________。
4.定语和状语的区别主要是基于整个肯定短语的判断。
5.句子的特殊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存在句的谓语动词表示存在或___;。
7.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动词。
8.让肯复句就分句间的关系来说相当于假设条件加________。
9.省略句与非主谓句的主要区别是省略句有________性。
10.祈使句的主语一般是________人称。
11.语气词“吗”只用于________问。
12.作为状语,表达对行为、意志和事物性质的否定的否定词是______;。
13.“王芬教我们织毛衣。
”根据宾语句子。
14.现代汉语中有两种特殊的词类:叹词和___;。
15.加词性句法结构经常用作定语或状语,一般不作主语、谓语或宾语,属于本类的主要是________结构。
16.主题与。
17.“可以说,可以说,不能说”中的补语属于补语。
18.句子是单位,单词和短语是公司。
19.大主语和小主语等术语仅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20.“是”可以是判断动词或______;。
21.“Whatever”是复合句的连词。
22.倒装句的语气词通常放在句尾。
23.主要通过音调和。
24.“不”可以同时属于两种类型的词。
一个是,一个是。
25.有些多义结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仍然消除不了多义性,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二、选择题:(一)单选1.划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是()a能否受“不”修饰b能否作词组的中心语c能否作句法结构的成分d能否独立成句2.在下列词类中,你不能做谓语,但主语和宾语可以是动词B形容词C加名词D3.在助词“所”的后面同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的是()a动词b名词c形容词d数量词4.“输个明白”是()a主谓词组b动宾词组c补充词组d偏正词组5.层次分析法一般采用二分法。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1第四章语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汉语语法学中有关概念数据,术语,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掌握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和句子分析的方法、句类和句型、分析多层复句的方法。
提高学生析句、造句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结构层次分析法,几种特殊的现代汉语句型。
§1.语法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语法现在己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科学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智能化需要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语言知识的研究处于重要的地位。
智能计算机的研究己较好地解决了字处理和词处理的问题,句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句处理需要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目前的语法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以上从科技方面讲了学习语法的重要性,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离不开语法,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基础不好,其他学科也学不好;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也离不开语文知识,作教师的要讲课,要批改学生作文等作业,这更离不开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中自然包括语法.二、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律,是语言中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进行组合时所依据的一套规律.语法学是研究、说明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这一术语,可以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本身,也可以指语法学或语法书。
三、语法学研究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是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包括词的构成、词的分类、词形变化的规律等内容。
句法:包括短语的结构规律及类型、句子的构成规律及类型、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等。
四、语法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①历史语法学②比较语法学③描写语法学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①传统语法学②结构主义语法③转换生成语法五、汉语语法的特点(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与古汉语相比)1、构词法、构短语法、构句法基本上是一套规则,即:词法、句法二者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汉语语法题库(带答案)第四章语法⼀、填空题1、语法这⼀术语可有三种含义:语法规律、(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2、分析语句的结构和功能的⽬的在于(区别异同、辨明意义)。
3、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的⽅法,⼀是把⼤类分成⼩类,另⼀是(把整体切为部分)。
4、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语法分类,必须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5、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组合能⼒)。
6、词的分类是逐级进⾏的,⾸先根据能否作句法结构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7、根据组合能⼒的不同可以把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加词三类;8、现代汉语特殊的词类有两类,⼀是(叹词),另⼀是拟声词。
9、量词包括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
10、不能带宾语的和只能带施事宾语或处所宾语的动词⼀般叫(不及物动词)。
11、加词包括(副词)和区别词两类。
12、副词的语法特点是⼀般只能充当(状语)。
13、(代替)功能就是代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4、代词可以分为⼈称代词、(指⽰代词)、疑问代词。
15、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16、词与词的组合包括实词与实词、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可统称为(短语),也有叫词组的。
17、在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叫做句法结构成分,简称(句法成分)。
18、介词不能单独作句⼦成分,它和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作(动词和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的修饰语。
19、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关涉主语。
2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的成分叫修饰语,修饰语主要指(定语和状语)两种句法成分,被修饰的成分是中⼼语。
21、句⼦是能够表达⼀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单位,每⼀个句⼦都有⼀定的(语调),表⽰不同的语⽓。
22、句⼦的特殊成分有(复说语)和插说语两种。
23、复说语有称代式复说语和(总分式复说语)两种。
24、根据结构关系,单句⾸先可分为主谓句和(⾮主谓句)两⼤句型。
25、⾮主谓句主要有名词句、(动词句)、形容词句和叹词拟声词句四种。
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份的性质(一)配对性句子结构中的直接构成成分,往往是两两相对的,是同现的,相互依存的,这就是句子成分的配对性。
句子成分的配对性通常体现在,具有直接关系的句子成分之间往往是对应关系:句子成分配对性的特点是:具有配对关系的句子成分之间是同现的,相互依存的,离开了一方,另外一方也就无所谓存在了。
这一点,在前边的“语法概说”中,已经有所表述,这里不再讨论。
(二)应对性句子成分的应对性,指的是某些句子成分之间可以互易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汉语句子成分应对性通常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主—宾应对:主语、宾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如:①三个人坐一条凳子。
→一条凳子坐三个人。
②西昌通火车了。
→火车通西昌了。
③自古英雄出少年。
→自古少年出英雄。
2.定—中应对:句子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如:①水汪汪的眼睛。
→眼睛水汪汪的。
②朵朵白云,阵阵春风。
→白云朵朵,春风阵阵。
3.状—中应对:句子中状语和中心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①你错写了几个字。
→你写错了几个字。
②四周出奇地肃静。
→四周肃静得出奇。
③车子很慢很慢地开着。
→车子开得很慢很慢。
4.主—谓应对:句子中的主语、谓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如:①一斤白菜三元钱。
→三元钱一斤白菜。
②一张死契六十块大洋。
→六十块大洋一张死契。
上述各种应对关系的事实都是存在的,语法研究要做的是:进一步找到上述各种易位的条件二.主语、谓语(一)主语的语法构成总体上说,可以充当汉语主语的语言成分很多。
在汉语的词类中,除了副词、叹词和各种虚词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词组都可以充当主语。
就此而言,汉语的“主语”似乎是比较讲究“民主”的——汉语的主语不是“名词性成分”的专利。
从具体情况来看,汉语主语通常由以下各种成分来充当。
1.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
这是汉语最为常见的主语构成形式。
如:①他松了一口气。
②小王走了。
③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现代汉语语法(复句)第四章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由于内容相关联,可以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叫“复句”。
复句里的每一个单句,称为复句内部的“分句”。
例如:① 你来了,我就走。
② 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家长在一旁观摩。
③ 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棉衣。
上面都是复句,第①③是两个分句,第②是三个分句。
一、复句的一些特点:1、要从结构上,而不是从长短上,判断单句或复句有人以为,每个复句内部,包含两个以上单句(即分句),那么复句一定要比单句长些,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有的复句较长,而有的却很短,比单句还短。
请看下例:老师规定,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
(单句)这是个单句。
然而削掉四个字,句子变短,却是复句了。
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
(复句)可见,决不可片面的从句子的长短判断单句、复句,一定要从句子的内部结构上判断。
请指出下列句子,哪个是单句,哪个是复句:①我知道,这火柴灭了的时候,您就会不见了。
()②河水向东流着,空气里充满了干谷的香味。
()③外国朋友招待我们,大家在一起热烈地谈笑。
()④我们在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应当虚心。
()2、复句内部的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如:① 白云飘动,阳光灿烂。
② 天气暖和,下着小雨。
③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④ 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3、复句中的分句,有时候可以省略某些成分,主要是省略主语。
例如:① 我们在第一节听了语文课,在第二节听了数学课。
②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③ 我看了一下答完的卷子,没什么错误,就交上去了。
——这三个复句中,后面的几个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前面有了,后面不说也不会产生误解,所以就把这些重复的成分省略了。
④ 推着车子走了几步,他才觉得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⑤ 看到他一天天恢复健康,我很高兴。
——这两个复句中,前面的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后面有了,前面的分句不说也不会发生误解,所以省略了这些重复的成分。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第三节主谓宾结构1. 主谓宾结构的基本概念主谓宾结构是汉语语法中的基本句式之一,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主体、动作或状态的行为者以及动作或状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2. 主谓宾结构的特点主谓宾结构的特点是句子的成分是固定的,主语位于句首,谓语位于主语之后,宾语位于谓语之后。
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3. 主谓宾结构的变化在主谓宾结构中,主语、谓语和宾语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主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或动词短语充当;谓语可由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短语充当;宾语可由名词、代词、动词短语或句子充当。
4. 主谓宾结构的使用方法主谓宾结构可以用于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等多种句式中。
在不同的语境下,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形式和顺序都会有所不同。
5. 主谓宾结构的语法规范在运用主谓宾结构时,需要注意主谓一致、宾语的搭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语法规范,以确保句子表达清晰、准确。
6. 主谓宾结构的语用功能主谓宾结构在交际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能够表达清晰的叙述、明确的指示、真挚的感受和清晰的疑问,是汉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句式之一。
7. 主谓宾结构的实际应用在现代汉语中,主谓宾结构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几乎涵盖了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交际的各个场合。
掌握主谓宾结构的基本规范和用法,对于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非常重要。
8. 主谓宾结构的典型例句- 他吃了早饭。
- 她读书学习。
- 我们去看电影。
- 你喝茶了吗?9. 主谓宾结构的延伸知识除了基本的主谓宾结构外,汉语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谓语结构、宾语结构和主谓宾的宾补结构等,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10. 主谓宾结构的未来发展随着汉语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主谓宾结构的语法规范和语用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学习者来说需要不断关注并适应语言的发展。
在学习现代汉语下册第四章第三节关于主谓宾结构的内容时,我们应该深入理解主谓宾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变化、使用方法、语法规范、语用功能、实际应用、典型例句、延伸知识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从而提高我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教学重点: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型。
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过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2.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3.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跟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1.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语法是抽象出来的公式。
2.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
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1.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
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2.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
(三)民族性1.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样也表现在语法上。
2.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3.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此外,语法还有生成性、系统性、递归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一)语法单位四级: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4.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1)句类;(2)句型。
(二)句法成分1.句法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
2.汉语有八种一般句法成分。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两者之间有陈述关系(2)动语和宾语。
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3)定语和状语两种。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4)中心语和补语。
两个成分组成中补短语,整个短语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
所以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可以看出,每个句子成分总是跟另一句子成分相依存,发生一定的语法关系。
(p7表)例如: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第二节词类(上)一、词类的划分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2.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3.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4.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
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发成分上。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包括这一类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等等。
(3)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组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
5.词的形态可分为两种:一指构形形态,例如重叠。
(二)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
6.词的意义,指的是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例如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
7.功能和形态分别是句法和词法形式,意义专指语法意义。
划分词类的三种依据,在不同的语言中其重要性各不相同。
8.汉语划分词类主要应依据语法功能。
只有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标准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在划大类中的小类时,意义更显得重要。
功能、形态、意义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表现。
9.汉语划分词类,语法功能是主要的依据,但使用时要分清主要、次要或者经常、非经常。
在同一词类中,各词的语法特征也有差异。
例如名词。
10.在不同类之间也有共性,因此有归并成更大词类的可能。
11.在同一词类之内各词也有个性,这样有再分小类的可能。
12.照汉语的老传统,可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
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名词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
名词有以下几种:(1)表示人和事物普通名词:朋友、同志、作家、学牛、牛、羊、飞机专有名词:张衡、黄河、泰山、新疆集合名词:人民、群众、物品、马匹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物质名词:水、油、肉、声音、风、阳光(2)表示时间(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3)表示处所(处所名词) 北京、中国、亚洲、里(4)表示方位方位词前、后、左、七、之上、以下、东边2.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例如:牛吃草。
(2)名词前面—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词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和“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
(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1)动作动词: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2)心理活动动词:爱、怕、很、喜欢、羡慕、希望、讨厌(3)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4)判断动词:是补充:等于(5)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2、动词的语法特点是:(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
单音动词的重叠是AA式,双音动词的重叠是ABAB式。
(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大方(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3)定数量形容词:多、少、全、许多、好些2、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1)形容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做补语。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其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例外。
(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有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四)区别词1.区别词的定义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
例如:“慢性、彩色、上等、初级、大号、单瓣、万能、野生、人造、冒牌、杏黄”等。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住是成对儿或成组的。
例如:“男:女,雄:雌,单:双.金:银,西式:中式,阴性:阳性,民用:军用,有限:无限,国营:私营,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
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是:(1)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够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例如:西式服装。
(2)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
例如:他要买微型的。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例如:非正式的。
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
例如“女医生、男运动员”能插入“的”,算是有区别词的短语;“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算一个词,“女、男”是语素,不是词。
(五)数词1.数词的意义和种类数词表示数目和词。
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1)基数词表示数日的多少,可分为系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位数(十、百、下、万、亿)。
两者可以组成复合数词。
如果系数在位数前,两者是乘的关系。
如果系数在位数后,两者是加的关系。
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A.倍数,由基数加“倍”组成。
有时也用“百分之×百”的格式。
B.分数,用“X成”“×分之×”等固定格式表示。
C.概数,有几种表示法:a.“来、多、把、左右、上下”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
如“十来个人”。
b.相邻两个基数连用,例如:“一两个、三四条、三五斤”。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
一般是在基数前加“第”或“初”组成,例如:第一、第十、初一。
2、数词的语法特点是:(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做句子成分。
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某些古汉语说法及有严格限制的特殊用法例外。
(2)数量短语通常用做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六)量词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以分为两类:(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专用量词度量衡量词:尺、元、角个体量词:个、位、枝、艘、辆、幅、座、句集体量词:对、双不定量词:些、点B.借用量词借自名词:头、口、后、杯、盒、桶借自动词:挑(一挑水)、捆(—捆柴)(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常做补语。
A.专用的次、回、趟、顿、阵、番(说明:也是物量词)、迈、下、B.临时借用的借自名词:笔(画一笔)、枪(开两枪)、刀(切三刀)借自动词:摸(模了一摸)、看(看了一看)2.量词的语法特征(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单音量词大都可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七)副词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表尔范围: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一概、—律、单单、就、极其、格外、分外、更、过于、尤其、仅仅、单、光、—齐表示处所:处处、到处、四处、随处表示时间和频率:已、已经、曾、曾经、刚、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水、永远、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义、也、再三表尔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不曾表示情态、方式:大肆、肆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和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2.副词的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做状语。